- 云笈七签第二部
- ▪ 卷三十一禀生受命部三
- ▪ ▪ 说真父母
- ▪ ▪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
- ▪ ▪ 济众经
- ▪ ▪ 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诀
- ▪ 卷三十二杂修摄部一
- ▪ ▪ 养性延命录(并序)
- ▪ ▪ 杂戒忌禳灾祈善
- ▪ ▪ 服气疗病
- ▪ ▪ 导引按摩
- ▪ 卷三十三杂修摄部二
- ▪ ▪ 学仙杂忌
- ▪ ▪ 导引
- ▪ ▪ 仙经禁忌
- ▪ ▪ 仙道忌十败
- ▪ ▪ 仙道十戒
- ▪ ▪ 摄养枕中方──太白山处士孙思邈撰
- ▪ ▪ 自慎
- ▪ ▪ 行气
- ▪ ▪ 守一
- ▪ ▪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
- ▪ ▪ 五时
- ▪ ▪ 七候
- ▪ 卷三十四杂修摄部三
- ▪ ▪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跂蟆龟鳖等气法附)
- ▪ ▪ 虾蟆行气法
- ▪ ▪ 龟鳖等气法
- ▪ ▪ 噏月精法
- ▪ ▪ 彭祖导引法(凡十事)
- ▪ ▪ 神炁养形说
- ▪ ▪ 将摄保命篇
- ▪ ▪ 太清导引养生经(凡十二事)
- ▪ ▪ 王子乔导引法(凡三十四事)
- ▪ ▪ 导引杂说
- ▪ 卷三十五杂修摄部四
- ▪ ▪ 禁忌
- ▪ ▪ 方便
- ▪ ▪ 化身坐忘法
- ▪ ▪ 胎息法
- ▪ ▪ 影人
- ▪ ▪ 明补
- ▪ ▪ 服紫霄法
- ▪ ▪ 至言总养生篇
- ▪ ▪ 禁忌篇
- ▪ 卷三十六杂修摄部五
- ▪ ▪ 玄鉴导引法
- ▪ ▪ 按摩法
- ▪ ▪ 食气法
- ▪ ▪ 食气绝谷法
- ▪ 卷三十七斋戒部
- ▪ ▪ 六种斋
- ▪ ▪ 二种斋
- ▪ ▪ 十二斋
- ▪ ▪ 八节斋
- ▪ ▪ 心斋
- ▪ ▪ 斋直
- ▪ ▪ 斋戒叙
- ▪ ▪ 洞玄灵宝六斋十直
- ▪ ▪ 年六斋
- ▪ ▪ 月十斋
- ▪ ▪ 释斋有九食法
- ▪ ▪ 说杂斋法
- ▪ ▪ 斋科
- ▪ ▪ 持斋
- ▪ ▪ 阴阳杂斋日
- ▪ 卷三十八说戒部一
- ▪ ▪ 思微定志经十戒
- ▪ ▪ 妙林经二十七戒
- ▪ ▪ 老君二十七戒
- ▪ ▪ 说十戒
- ▪ ▪ 大戒上品(并叙)
- ▪ ▪ 礼经祝三首
- ▪ ▪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 ▪ ▪ 太上洞玄灵宝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
- ▪ 卷三十九说戒部二
- ▪ ▪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
- ▪ ▪ 老君说五戒
- ▪ ▪ 化胡经十二戒
- ▪ ▪ 修斋求道当奉十戒
- ▪ ▪ 说戒喻
- ▪ 卷四十说戒部三
- ▪ ▪ 初真十戒
- ▪ ▪ 清戒
- ▪ ▪ 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
- ▪ ▪ 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戒
- ▪ ▪ 说百病
- ▪ ▪ 崇百药
- ▪ ▪ 金书仙志戒
- ▪ ▪ 上清大洞戒
- ▪ ▪ 灵宝戒
- ▪ ▪ 受持八戒斋文
- ▪ 卷四十一杂法部
- ▪ ▪ 朝礼九天魂魄帝君求仙上法
- ▪ ▪ 太素真人隐朝礼愿上仙法
- ▪ ▪ 朝极
- ▪ ▪ 沐浴
- ▪ ▪ 沐浴七事获七福
- ▪ ▪ 朝玉晨君
- ▪ ▪ 朝青童君
- ▪ ▪ 隐朝胎元法
- ▪ ▪ 沐浴吉日
- ▪ ▪ 栉沐浴
- ▪ ▪ 解秽(并叙)
- ▪ ▪ 朝礼
- ▪ 卷四十二存思部一
- ▪ ▪ 太微小童
- ▪ ▪ 太一尊神
- ▪ ▪ 帝君
- ▪ ▪ 无英公子
- ▪ ▪ 白元洞阳君
- ▪ ▪ 司命丈人
- ▪ ▪ 桃孩君
- ▪ ▪ 上一赤子
- ▪ ▪ 中一丹皇君
- ▪ ▪ 黄庭元王
- ▪ ▪ 九真帝昌君
- ▪ ▪ 八真含景君
- ▪ ▪ 七真玄阳君
- ▪ ▪ 六真元素君
- ▪ ▪ 五真养光君
- ▪ ▪ 四真清明君
- ▪ ▪ 三真元生君
- ▪ ▪ 二真坚玉君
- ▪ ▪ 一真天精君
- ▪ ▪ 九元之真
- ▪ ▪ 皇一之魂
- ▪ ▪ 紫素左元君
- ▪ ▪ 黄素中元君
- ▪ ▪ 白素右元君
- ▪ ▪ 日中司命
- ▪ ▪ 月中桃君
- ▪ ▪ 左目童子
- ▪ ▪ 右目童子
- ▪ ▪ 肺部童子
- ▪ ▪ 胎中白气君
- ▪ ▪ 结中青气君
- ▪ ▪ 节中黑气君
- ▪ ▪ 胎胞中黄气君
- ▪ ▪ 血中赤气君
- ▪ ▪ 上玄元父玄母
- ▪ ▪ 三素老君
- ▪ ▪ 中央玄一老子
- ▪ ▪ 帝卿
- ▪ ▪ 帝一真君
- ▪ ▪ 大洞消魔神慧内祝隐文存诸真法
- ▪ 卷四十三存思部二
- ▪ ▪ 存经宝第二
- ▪ ▪ 存思三洞法
- ▪ ▪ 老君存思图十八篇(并叙)
- ▪ ▪ 存道宝第一
- ▪ ▪ 存师宝第三
- ▪ ▪ 存十方天尊第四
- ▪ ▪ 授《道德经》存三宫第五
- ▪ ▪ 朝朝于户外存四明等第六
- ▪ ▪ 夕入于户存四上等第七
- ▪ ▪ 入堂存三师第八
- ▪ ▪ 存五脏五岳五星五帝金映五色圆光第九
- ▪ ▪ 存玄一老子法
- ▪ ▪ 存司命法
- ▪ ▪ 坐朝存思第十
- ▪ ▪ 卧朝存思第十一
- ▪ ▪ 朝出户存玉女第十二
- ▪ ▪ 夕出户存少女第十三
- ▪ ▪ 斋存云气兵马第十四
- ▪ ▪ 上讲座存三色三一魂魄第十五
- ▪ ▪ 初登高座先存礼三尊第十六
- ▪ ▪ 登高座侍卫第十七
- ▪ ▪ 万遍竟云驾至第十八
- ▪ ▪ 思修九宫法
- ▪ ▪ 思九宫五神法
- ▪ ▪ 存元成皇老法
- ▪ ▪ 存帝君法
- ▪ 卷四十四存思部三
- ▪ ▪ 太一帝君太丹隐书(一名《太一别诀》)
- ▪ ▪ 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
- ▪ ▪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存思法
- ▪ ▪ 紫书存思元父玄母诀
- ▪ ▪ 紫书存思九天真女法
- ▪ 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一
- ▪ ▪ 制三尸日第二十一
- ▪ ▪ 序事第一
- ▪ ▪ 性情第二
- ▪ ▪ 明正一箓第三
- ▪ ▪ 旦夕烧香第七
- ▪ ▪ 旦夕卫灵神咒第八
- ▪ ▪ 避忌第四
- ▪ ▪ 殗秽忌第五
- ▪ ▪ 解秽汤方第六(出《真诰》)
- ▪ ▪ 修真旨要
- ▪ ▪ 朝真仪第九
- ▪ ▪ 入靖法第十
- ▪ ▪ 烧香法第十一
- ▪ ▪ 存思诀第十二
- ▪ ▪ 叩齿诀第十三
- ▪ ▪ 临目诀第十四
- ▪ ▪ 稽首诀第十五
- ▪ ▪ 再拜诀第十六
- ▪ ▪ 诚惶诚恐诀第十七
- ▪ ▪ 明二人同奉第十八
- ▪ ▪ 本命日第十九
- ▪ ▪ 入室对席第二十
- ▪ ▪ 常存识己形第二十二
- ▪ ▪ 寝卧时祝第二十三
- ▪ ▪ 服日月光芒第二十四
- ▪ ▪ 孟先生诀第二十五
- ▪ ▪ 恶梦吉梦祝第二十六
- ▪ ▪ 明耳目诀第二十七
- ▪ ▪ 青牛道士存日月诀第二十八
- ▪ ▪ 栾巴口诀第二十九
- ▪ ▪ 服食忌第三十
- ▪ 卷四十六秘要诀法部二
- ▪ ▪ 黄素内法第一
- ▪ ▪ 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第二
- ▪ ▪ 内除罪籍第三
- ▪ ▪ 三元隐谢解秽内法第四
- ▪ ▪ 大帝开结经法第五
- ▪ ▪ 祝太一帝君法第六
- ▪ ▪ 慎忌法第七
- ▪ ▪ 帝君捕神祝第八
- ▪ ▪ 遏邪大祝第九
- ▪ ▪ 三天正法祝魔神第十
- ▪ ▪ 思三台珝恶法第十一
- ▪ ▪ 帝一烧香祝第十二
- ▪ ▪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 ▪ ▪ 理发祝第十四
- ▪ ▪ 大帝隐祝第十五
- ▪ ▪ 珝恶梦咒第十六
- ▪ ▪ 挥神内咒第十七
- ▪ ▪ 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第十八
- ▪ ▪ 又灭鬼除恶咒第十九
- ▪ ▪ 澡秽除凶七房祝法第二十
- ▪ ▪ 除六天隐咒第二十一
- ▪ ▪ 太帝制魂伐尸神咒第二十二
- ▪ ▪ 太帝辟梦神咒第二十三
- ▪ ▪ 三元八节朝隐祝第二十四
- ▪ ▪ 杂法第二十五
- ▪ ▪ 修真旨要
- ▪ 卷四十七秘要诀法部三
- ▪ ▪ 安魂魄咒(出《北帝经》)
- ▪ ▪ 著衣咒
- ▪ ▪ 栉发咒
- ▪ ▪ 洗手面神咒
- ▪ ▪ 耳鸣祝
- ▪ ▪ 审耳鸣吉凶法
- ▪ ▪ 未食咒
- ▪ ▪ 道士三时食饭咒(出《北帝经》)
- ▪ ▪ 斋见不祥之物解法(出《四十四方经》)
- ▪ ▪ 行道见死尸法(出《精要经》)
- ▪ ▪ 练祝死尸法(出《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 ▪ ▪ 修行咒诅诀
- ▪ ▪ 玉帝卫灵咒鬼上法(出《消魔经》)
- ▪ ▪ 治急病法
- ▪ ▪ 反舌塞喉法
- ▪ ▪ 金仙内法
- ▪ 卷四十八秘要诀法部四
- ▪ ▪ 按天庭法
- ▪ ▪ 服雾法
- ▪ ▪ 老君明照法叙事(誓法附)
- ▪ ▪ 誓法
- ▪ ▪ 明照法
- ▪ ▪ 宝照法
- ▪ ▪ 摩照法
- ▪ ▪ 拂童法
- ▪ ▪ 神枕法(并叙)
- ▪ ▪ 神杖法
- ▪ ▪ 帝君明灯内观求仙上法
- ▪ 卷四十九秘要诀法部五
- ▪ ▪ 守一(一在人心,镇定三处)
- ▪ ▪ 三一诀
- ▪ ▪ 玄门大论三一诀(并叙)
- ▪ ▪ 金阙帝君五斗三元真一经口诀
- ▪ ▪ 守五斗真一经口诀
- ▪ 卷五十秘要诀法部六
- ▪ ▪ 三一九宫法
- ▪ ▪ 四宫雌一内神宝名玉诀
- ▪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诀
- ▪ 卷五十一秘要诀法部七
- ▪ ▪ 黄衣童
- ▪ ▪ 流金火铃(振威大祝附)
- ▪ ▪ 八道命籍
- ▪ ▪ 八道秘言
- ▪ ▪ 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太极左仙公撰
- ▪ ▪ 玉珮金铛(黄衣童附)
- ▪ ▪ 五铃登空虚保仙上符(在本经)
- ▪ 卷五十二杂要图诀法部
- ▪ ▪ 九真行事诀
- ▪ ▪ 升玄行事诀
- ▪ ▪ 方诸洞房行事诀
- ▪ ▪ 五神行事诀
- ▪ ▪ 二十四神行事诀
- ▪ ▪ 五辰行事诀
- ▪ ▪ 回元行事诀
- ▪ ▪ 五帝杂修行乘龙图
- ▪ 卷五十三杂秘要诀法部
- ▪ ▪ 存玄白法
- ▪ ▪ 三素云法
- ▪ ▪ 太上隐书八景飞经八法(并序)
- ▪ ▪ 太清玉霞紫映观上法
- ▪ 卷五十四魂神部一
- ▪ ▪ 说魂魄
- ▪ ▪ 拘三魂法
- ▪ ▪ 制七魄法
- ▪ ▪ 魂精法
- ▪ ▪ 上清飞步七星魂魄法
- ▪ ▪ 对日存三魂法
- ▪ ▪ 朝礼九天魂魄求仙上法
- ▪ 卷五十五魂神部二
- ▪ ▪ 思神诀
- ▪ ▪ 存身神法
- ▪ ▪ 受生天魂法
- ▪ ▪ 精神
- ▪ ▪ 入室思赤子法
- ▪ 卷五十六诸家气法部一
- ▪ ▪ 元气论(并序)
- ▪ 卷五十七诸家气法部二
- ▪ ▪ 五牙论第一
- ▪ ▪ 服气论第二
- ▪ ▪ 导引论第三
- ▪ ▪ 符水论第四
- ▪ ▪ 服气精义论(并序)──天台白云撰
- ▪ ▪ 太清行气符
- ▪ ▪ 服药论第五
- ▪ ▪ 慎忌论第六
- ▪ ▪ 五脏论第七
- ▪ ▪ 服气疗病论第八
- ▪ ▪ 病候论第九
- ▪ 卷五十八诸家气法部三
- ▪ ▪ 胎息精微论
- ▪ ▪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
- ▪ ▪ 胎息根旨要诀
- ▪ ▪ 胎息杂诀
- ▪ ▪ 尹真人服元气术
- ▪ ▪ 服元气法
- ▪ ▪ 胎息口诀(并序)
- ▪ 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
- ▪ ▪ 墨子闭气行气法
- ▪ ▪ 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
- ▪ ▪ 昙鸾法师服气法
- ▪ ▪ 太无先生服气法
- ▪ ▪ 延陵君修养大略
- ▪ ▪ 赤松子服气经序
- ▪ ▪ 神仙绝谷食气经
- ▪ ▪ 达磨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
- ▪ ▪ 项子食气法
- ▪ ▪ 张果先生服气法
- ▪ ▪ 申天师服气要诀
- ▪ ▪ 王真人气诀
- ▪ ▪ 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
- ▪ ▪ 王说山人服气新诀
- ▪ ▪ 嵩山李奉时服气法
- ▪ 卷六十诸家气法部五
- ▪ ▪ 调气液诀
- ▪ ▪ 中山玉柜服气经──碧严先生撰黄元君注
- ▪ ▪ 淘气诀
- ▪ ▪ 调气法
- ▪ ▪ 咽气诀
- ▪ ▪ 炼气诀
- ▪ ▪ 录神诚戒序第一
- ▪ ▪ 委气诀
- ▪ ▪ 闭气诀
- ▪ ▪ 布气诀
- ▪ ▪ 六炁诀
- ▪ ▪ 服气绝粒第二
- ▪ ▪ 胎息羽化功第三
- ▪ ▪ 圣正规法第四
- ▪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
- ▪ ▪ 进取诀
- ▪ ▪ 饮食调护诀
- ▪ ▪ 休粮诀
- ▪ ▪ 慎守诀
- ▪ ▪ 服气胎息诀
- ▪ ▪ 胎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之。故 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 绝祸于未有。盖灾生于稍稍,病起于微微。人以小善为无益, 故不肯为;以小恶为无损,故不肯改。小善不积,大德不成; 小恶不止,以成大罪。故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乃百病者 也。
喜怒无常是一病。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擅变自可是一病。
轻口喜言是一病。快意逐非是一病。
以智轻人是一病。乘权纵横是一病。
非人自是是一病。侮易孤弱是一病。
以力胜人是一病。威势自忄胁是一病。
语欲胜人是一病。贷不念偿是一病。
曲人自直是一病。以直伤人是一病。
恶人自喜是一病。喜怒自伐是一病。
愚人自贤是一病。以功自与是一病。
名人有非是一病。以劳自怨是一病。
以虚为实是一病。喜说人过是一病。
以富骄人是一病。以贵轻人是一病。
以贫妒富是一病。以贱讪贵是一病。
谗人求媚是一病。以德自显是一病。
败人成功是一病。以私乱公是一病。
好自掩意是一病。危人自安是一病。
阴阳嫉妒是一病。激厉旁悖是一病。
多憎少爱是一病。评论是非是一病。
推负著人是一病。文拒钩锡是一病。
持人长短是一病。假人自信是一病。
施人望报是一病。无施责人是一病。
与人追悔是一病。好自怨诤是一病。
骂詈虫畜是一病。蛊道厌人是一病。
毁訾高才是一病。憎人胜己是一病。
毒药鸩饮是一病。心不平等是一病。
以贤唝嗃是一病。追念旧恶是一病。
不受谏喻是一病。内疏外亲是一病。
投书败人是一病。谈愚痴人是一病。
烦苛轻躁是一病。摘捶无理是一病。
好自作正是一病。多疑少信是一病。
笑颠狂人是一病。蹲踞无礼是一病。
丑言恶语是一病。轻易老少是一病。
恶态丑对是一病。了戾自用是一病。
好喜嗜笑是一病。喜禁固人是一病。
诡谲谀谄是一病。嗜得怀诈是一病。
两舌无信是一病。乘酒歌横是一病。
骂詈风雨是一病。恶言好杀是一病。
教人堕胎是一病。干预人事是一病。
孔穴窥视是一病。借不念还是一病。
负债逃窃是一病。背向异辞是一病。
喜抵捍戾是一病。调戏必固是一病。
故迷误人是一病。探巢破卵是一病。
刳胎剖形是一病。水火败伤是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