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笈七签第二部
- ▪ 卷三十一禀生受命部三
- ▪ ▪ 说真父母
- ▪ ▪ 太微帝君太一造形紫元内二十四神回元经
- ▪ ▪ 济众经
- ▪ ▪ 九真帝君九阴混合纵景万化隐天诀
- ▪ 卷三十二杂修摄部一
- ▪ ▪ 养性延命录(并序)
- ▪ ▪ 杂戒忌禳灾祈善
- ▪ ▪ 服气疗病
- ▪ ▪ 导引按摩
- ▪ 卷三十三杂修摄部二
- ▪ ▪ 学仙杂忌
- ▪ ▪ 导引
- ▪ ▪ 仙经禁忌
- ▪ ▪ 仙道忌十败
- ▪ ▪ 仙道十戒
- ▪ ▪ 摄养枕中方──太白山处士孙思邈撰
- ▪ ▪ 自慎
- ▪ ▪ 行气
- ▪ ▪ 守一
- ▪ ▪ 太清存神炼气五时七候诀
- ▪ ▪ 五时
- ▪ ▪ 七候
- ▪ 卷三十四杂修摄部三
- ▪ ▪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跂蟆龟鳖等气法附)
- ▪ ▪ 虾蟆行气法
- ▪ ▪ 龟鳖等气法
- ▪ ▪ 噏月精法
- ▪ ▪ 彭祖导引法(凡十事)
- ▪ ▪ 神炁养形说
- ▪ ▪ 将摄保命篇
- ▪ ▪ 太清导引养生经(凡十二事)
- ▪ ▪ 王子乔导引法(凡三十四事)
- ▪ ▪ 导引杂说
- ▪ 卷三十五杂修摄部四
- ▪ ▪ 禁忌
- ▪ ▪ 方便
- ▪ ▪ 化身坐忘法
- ▪ ▪ 胎息法
- ▪ ▪ 影人
- ▪ ▪ 明补
- ▪ ▪ 服紫霄法
- ▪ ▪ 至言总养生篇
- ▪ ▪ 禁忌篇
- ▪ 卷三十六杂修摄部五
- ▪ ▪ 玄鉴导引法
- ▪ ▪ 按摩法
- ▪ ▪ 食气法
- ▪ ▪ 食气绝谷法
- ▪ 卷三十七斋戒部
- ▪ ▪ 六种斋
- ▪ ▪ 二种斋
- ▪ ▪ 十二斋
- ▪ ▪ 八节斋
- ▪ ▪ 心斋
- ▪ ▪ 斋直
- ▪ ▪ 斋戒叙
- ▪ ▪ 洞玄灵宝六斋十直
- ▪ ▪ 年六斋
- ▪ ▪ 月十斋
- ▪ ▪ 释斋有九食法
- ▪ ▪ 说杂斋法
- ▪ ▪ 斋科
- ▪ ▪ 持斋
- ▪ ▪ 阴阳杂斋日
- ▪ 卷三十八说戒部一
- ▪ ▪ 思微定志经十戒
- ▪ ▪ 妙林经二十七戒
- ▪ ▪ 老君二十七戒
- ▪ ▪ 说十戒
- ▪ ▪ 大戒上品(并叙)
- ▪ ▪ 礼经祝三首
- ▪ ▪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 ▪ ▪ 太上洞玄灵宝消魔宝真安志智慧本愿大戒
- ▪ 卷三十九说戒部二
- ▪ ▪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
- ▪ ▪ 老君说五戒
- ▪ ▪ 化胡经十二戒
- ▪ ▪ 修斋求道当奉十戒
- ▪ ▪ 说戒喻
- ▪ 卷四十说戒部三
- ▪ ▪ 初真十戒
- ▪ ▪ 清戒
- ▪ ▪ 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
- ▪ ▪ 太上黄素四十四方经戒
- ▪ ▪ 说百病
- ▪ ▪ 崇百药
- ▪ ▪ 金书仙志戒
- ▪ ▪ 上清大洞戒
- ▪ ▪ 灵宝戒
- ▪ ▪ 受持八戒斋文
- ▪ 卷四十一杂法部
- ▪ ▪ 朝礼九天魂魄帝君求仙上法
- ▪ ▪ 太素真人隐朝礼愿上仙法
- ▪ ▪ 朝极
- ▪ ▪ 沐浴
- ▪ ▪ 沐浴七事获七福
- ▪ ▪ 朝玉晨君
- ▪ ▪ 朝青童君
- ▪ ▪ 隐朝胎元法
- ▪ ▪ 沐浴吉日
- ▪ ▪ 栉沐浴
- ▪ ▪ 解秽(并叙)
- ▪ ▪ 朝礼
- ▪ 卷四十二存思部一
- ▪ ▪ 太微小童
- ▪ ▪ 太一尊神
- ▪ ▪ 帝君
- ▪ ▪ 无英公子
- ▪ ▪ 白元洞阳君
- ▪ ▪ 司命丈人
- ▪ ▪ 桃孩君
- ▪ ▪ 上一赤子
- ▪ ▪ 中一丹皇君
- ▪ ▪ 黄庭元王
- ▪ ▪ 九真帝昌君
- ▪ ▪ 八真含景君
- ▪ ▪ 七真玄阳君
- ▪ ▪ 六真元素君
- ▪ ▪ 五真养光君
- ▪ ▪ 四真清明君
- ▪ ▪ 三真元生君
- ▪ ▪ 二真坚玉君
- ▪ ▪ 一真天精君
- ▪ ▪ 九元之真
- ▪ ▪ 皇一之魂
- ▪ ▪ 紫素左元君
- ▪ ▪ 黄素中元君
- ▪ ▪ 白素右元君
- ▪ ▪ 日中司命
- ▪ ▪ 月中桃君
- ▪ ▪ 左目童子
- ▪ ▪ 右目童子
- ▪ ▪ 肺部童子
- ▪ ▪ 胎中白气君
- ▪ ▪ 结中青气君
- ▪ ▪ 节中黑气君
- ▪ ▪ 胎胞中黄气君
- ▪ ▪ 血中赤气君
- ▪ ▪ 上玄元父玄母
- ▪ ▪ 三素老君
- ▪ ▪ 中央玄一老子
- ▪ ▪ 帝卿
- ▪ ▪ 帝一真君
- ▪ ▪ 大洞消魔神慧内祝隐文存诸真法
- ▪ 卷四十三存思部二
- ▪ ▪ 存经宝第二
- ▪ ▪ 存思三洞法
- ▪ ▪ 老君存思图十八篇(并叙)
- ▪ ▪ 存道宝第一
- ▪ ▪ 存师宝第三
- ▪ ▪ 存十方天尊第四
- ▪ ▪ 授《道德经》存三宫第五
- ▪ ▪ 朝朝于户外存四明等第六
- ▪ ▪ 夕入于户存四上等第七
- ▪ ▪ 入堂存三师第八
- ▪ ▪ 存五脏五岳五星五帝金映五色圆光第九
- ▪ ▪ 存玄一老子法
- ▪ ▪ 存司命法
- ▪ ▪ 坐朝存思第十
- ▪ ▪ 卧朝存思第十一
- ▪ ▪ 朝出户存玉女第十二
- ▪ ▪ 夕出户存少女第十三
- ▪ ▪ 斋存云气兵马第十四
- ▪ ▪ 上讲座存三色三一魂魄第十五
- ▪ ▪ 初登高座先存礼三尊第十六
- ▪ ▪ 登高座侍卫第十七
- ▪ ▪ 万遍竟云驾至第十八
- ▪ ▪ 思修九宫法
- ▪ ▪ 思九宫五神法
- ▪ ▪ 存元成皇老法
- ▪ ▪ 存帝君法
- ▪ 卷四十四存思部三
- ▪ ▪ 太一帝君太丹隐书(一名《太一别诀》)
- ▪ ▪ 镇神养生内思飞仙上法
- ▪ ▪ 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存思法
- ▪ ▪ 紫书存思元父玄母诀
- ▪ ▪ 紫书存思九天真女法
- ▪ 卷四十五秘要诀法部一
- ▪ ▪ 制三尸日第二十一
- ▪ ▪ 序事第一
- ▪ ▪ 性情第二
- ▪ ▪ 明正一箓第三
- ▪ ▪ 旦夕烧香第七
- ▪ ▪ 旦夕卫灵神咒第八
- ▪ ▪ 避忌第四
- ▪ ▪ 殗秽忌第五
- ▪ ▪ 解秽汤方第六(出《真诰》)
- ▪ ▪ 修真旨要
- ▪ ▪ 朝真仪第九
- ▪ ▪ 入靖法第十
- ▪ ▪ 烧香法第十一
- ▪ ▪ 存思诀第十二
- ▪ ▪ 叩齿诀第十三
- ▪ ▪ 临目诀第十四
- ▪ ▪ 稽首诀第十五
- ▪ ▪ 再拜诀第十六
- ▪ ▪ 诚惶诚恐诀第十七
- ▪ ▪ 明二人同奉第十八
- ▪ ▪ 本命日第十九
- ▪ ▪ 入室对席第二十
- ▪ ▪ 常存识己形第二十二
- ▪ ▪ 寝卧时祝第二十三
- ▪ ▪ 服日月光芒第二十四
- ▪ ▪ 孟先生诀第二十五
- ▪ ▪ 恶梦吉梦祝第二十六
- ▪ ▪ 明耳目诀第二十七
- ▪ ▪ 青牛道士存日月诀第二十八
- ▪ ▪ 栾巴口诀第二十九
- ▪ ▪ 服食忌第三十
- ▪ 卷四十六秘要诀法部二
- ▪ ▪ 黄素内法第一
- ▪ ▪ 八朝三元内礼隐法第二
- ▪ ▪ 内除罪籍第三
- ▪ ▪ 三元隐谢解秽内法第四
- ▪ ▪ 大帝开结经法第五
- ▪ ▪ 祝太一帝君法第六
- ▪ ▪ 慎忌法第七
- ▪ ▪ 帝君捕神祝第八
- ▪ ▪ 遏邪大祝第九
- ▪ ▪ 三天正法祝魔神第十
- ▪ ▪ 思三台珝恶法第十一
- ▪ ▪ 帝一烧香祝第十二
- ▪ ▪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 ▪ ▪ 理发祝第十四
- ▪ ▪ 大帝隐祝第十五
- ▪ ▪ 珝恶梦咒第十六
- ▪ ▪ 挥神内咒第十七
- ▪ ▪ 太帝寝神灭鬼除凶咒第十八
- ▪ ▪ 又灭鬼除恶咒第十九
- ▪ ▪ 澡秽除凶七房祝法第二十
- ▪ ▪ 除六天隐咒第二十一
- ▪ ▪ 太帝制魂伐尸神咒第二十二
- ▪ ▪ 太帝辟梦神咒第二十三
- ▪ ▪ 三元八节朝隐祝第二十四
- ▪ ▪ 杂法第二十五
- ▪ ▪ 修真旨要
- ▪ 卷四十七秘要诀法部三
- ▪ ▪ 安魂魄咒(出《北帝经》)
- ▪ ▪ 著衣咒
- ▪ ▪ 栉发咒
- ▪ ▪ 洗手面神咒
- ▪ ▪ 耳鸣祝
- ▪ ▪ 审耳鸣吉凶法
- ▪ ▪ 未食咒
- ▪ ▪ 道士三时食饭咒(出《北帝经》)
- ▪ ▪ 斋见不祥之物解法(出《四十四方经》)
- ▪ ▪ 行道见死尸法(出《精要经》)
- ▪ ▪ 练祝死尸法(出《青要紫书金根众经》)
- ▪ ▪ 修行咒诅诀
- ▪ ▪ 玉帝卫灵咒鬼上法(出《消魔经》)
- ▪ ▪ 治急病法
- ▪ ▪ 反舌塞喉法
- ▪ ▪ 金仙内法
- ▪ 卷四十八秘要诀法部四
- ▪ ▪ 按天庭法
- ▪ ▪ 服雾法
- ▪ ▪ 神杖法
- ▪ ▪ 帝君明灯内观求仙上法
- ▪ ▪ 老君明照法叙事(誓法附)
- ▪ ▪ 誓法
- ▪ ▪ 明照法
- ▪ ▪ 宝照法
- ▪ ▪ 摩照法
- ▪ ▪ 拂童法
- ▪ ▪ 神枕法(并叙)
- ▪ 卷四十九秘要诀法部五
- ▪ ▪ 守一(一在人心,镇定三处)
- ▪ ▪ 三一诀
- ▪ ▪ 玄门大论三一诀(并叙)
- ▪ ▪ 金阙帝君五斗三元真一经口诀
- ▪ ▪ 守五斗真一经口诀
- ▪ 卷五十秘要诀法部六
- ▪ ▪ 三一九宫法
- ▪ ▪ 四宫雌一内神宝名玉诀
- ▪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诀
- ▪ 卷五十一秘要诀法部七
- ▪ ▪ 黄衣童
- ▪ ▪ 流金火铃(振威大祝附)
- ▪ ▪ 八道命籍
- ▪ ▪ 八道秘言
- ▪ ▪ 太上曲素五行秘符──太极左仙公撰
- ▪ ▪ 玉珮金铛(黄衣童附)
- ▪ ▪ 五铃登空虚保仙上符(在本经)
- ▪ 卷五十二杂要图诀法部
- ▪ ▪ 九真行事诀
- ▪ ▪ 升玄行事诀
- ▪ ▪ 方诸洞房行事诀
- ▪ ▪ 五神行事诀
- ▪ ▪ 二十四神行事诀
- ▪ ▪ 五辰行事诀
- ▪ ▪ 回元行事诀
- ▪ ▪ 五帝杂修行乘龙图
- ▪ 卷五十三杂秘要诀法部
- ▪ ▪ 存玄白法
- ▪ ▪ 三素云法
- ▪ ▪ 太上隐书八景飞经八法(并序)
- ▪ ▪ 太清玉霞紫映观上法
- ▪ 卷五十四魂神部一
- ▪ ▪ 说魂魄
- ▪ ▪ 拘三魂法
- ▪ ▪ 制七魄法
- ▪ ▪ 魂精法
- ▪ ▪ 上清飞步七星魂魄法
- ▪ ▪ 对日存三魂法
- ▪ ▪ 朝礼九天魂魄求仙上法
- ▪ 卷五十五魂神部二
- ▪ ▪ 思神诀
- ▪ ▪ 存身神法
- ▪ ▪ 受生天魂法
- ▪ ▪ 精神
- ▪ ▪ 入室思赤子法
- ▪ 卷五十六诸家气法部一
- ▪ ▪ 元气论(并序)
- ▪ 卷五十七诸家气法部二
- ▪ ▪ 五牙论第一
- ▪ ▪ 服气论第二
- ▪ ▪ 导引论第三
- ▪ ▪ 符水论第四
- ▪ ▪ 服气精义论(并序)──天台白云撰
- ▪ ▪ 太清行气符
- ▪ ▪ 服药论第五
- ▪ ▪ 慎忌论第六
- ▪ ▪ 五脏论第七
- ▪ ▪ 服气疗病论第八
- ▪ ▪ 病候论第九
- ▪ 卷五十八诸家气法部三
- ▪ ▪ 胎息精微论
- ▪ ▪ 茅山贤者服内气诀
- ▪ ▪ 胎息根旨要诀
- ▪ ▪ 胎息杂诀
- ▪ ▪ 尹真人服元气术
- ▪ ▪ 服元气法
- ▪ ▪ 胎息口诀(并序)
- ▪ 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
- ▪ ▪ 墨子闭气行气法
- ▪ ▪ 太清王老口传服气法
- ▪ ▪ 昙鸾法师服气法
- ▪ ▪ 太无先生服气法
- ▪ ▪ 延陵君修养大略
- ▪ ▪ 赤松子服气经序
- ▪ ▪ 神仙绝谷食气经
- ▪ ▪ 达磨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
- ▪ ▪ 项子食气法
- ▪ ▪ 张果先生服气法
- ▪ ▪ 申天师服气要诀
- ▪ ▪ 王真人气诀
- ▪ ▪ 大威仪先生玄素真人要用气诀
- ▪ ▪ 王说山人服气新诀
- ▪ ▪ 嵩山李奉时服气法
- ▪ 卷六十诸家气法部五
- ▪ ▪ 调气液诀
- ▪ ▪ 中山玉柜服气经──碧严先生撰黄元君注
- ▪ ▪ 淘气诀
- ▪ ▪ 调气法
- ▪ ▪ 咽气诀
- ▪ ▪ 炼气诀
- ▪ ▪ 录神诚戒序第一
- ▪ ▪ 委气诀
- ▪ ▪ 闭气诀
- ▪ ▪ 布气诀
- ▪ ▪ 六炁诀
- ▪ ▪ 服气绝粒第二
- ▪ ▪ 胎息羽化功第三
- ▪ ▪ 圣正规法第四
- ▪ ▪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法
- ▪ ▪ 进取诀
- ▪ ▪ 饮食调护诀
- ▪ ▪ 休粮诀
- ▪ ▪ 慎守诀
- ▪ ▪ 服气胎息诀
- ▪ ▪ 胎息经
《上品经》云:太极仙公于天台山静斋念道,稽首礼拜,请问太极法师徐来勒曰:弟子有幸得侍对天尊,自闻微言,弥 纶万劫,洞观道源,过泰之欢,莫有谕也。顾玄少好神仙白日 飞腾之道,必想上圣,恒以仿佛,大经微远,妙赜难通,将禀 口诀,释我冥津,洞畅閟漠,有无都尽矣。近而未究人生宿世 因缘本行之由,今愿天尊觉所未悟。是时太上玄高真人啸咏步 虚洞章,欢然含豫辉金颜而言曰:子以累劫念道,致太极玉名, 寄慧人中、将独步玉京,超逸三界,巍巍乎太上仙公之任矣。 故慈心于天人,念度于后学也,常以外身济物,有德而弗名, 玄都所诠,谅不虚矣!而谓太极真人曰:卿受太上虚皇道君之 教,为其师保,亦必尽教以高上大洞之渊赜也,岂俟彼多陈乎 ?吾受任忝为都教之法师,至于执卷,由子矣。太极真人答曰 :此童真之人,名刊金简,才质清远,景秀太上玄微洞虚,故 当为仙公之任,弘道大度者也。吾忝受教化,愧不足为彼宗匠, 太上有命,何敢不倾韫哉!众妙之统,仰赖于法师矣。太极真 人又曰:夫道,无也。弥纶无穷。子欲寻之,近在我身,乃复 有也。因有以入无,积念以得妙,万物芸芸,譬于幻耳,皆当 归空。人身亦然。身死神逝,喻之如屋,屋坏则人不立,身败 则神不居,当制念以定志,静身以安神,宝气以存精,思虑兼 忘,冥想内视,则身神并一。身神并一,近为真身也。此实由 宿世本行,积念累感,功济一切,德阴万物,因缘轮转,罪福 相对,生死相灭,贵贱相使,贤愚相倾,贫富相欺,善恶相显, 其苦无量,皆人行愿所得也。非道、非天、非地、非人万物所 为矣,正由心耳。此对既锺,亦难脱也。弱丧之徒,信道者少, 宿命者多;不积善定念,修德理身,而欲忽德忘身,强求外物, 其可得哉!既已不克,莫不伤身矣。故有道之士,取诸我身, 无求乎人。道言:“修身,其德乃真。”斯之谓也。夫学道不 受大智慧道,行本愿上品大戒,无绿上仙也。子有宿命,是以 见此经,其文隐秘,立信效心,然后而传,不可妄示。不信, 必发异念。异念既生,彼此获罪。是故藏之于无,待有应为仙 王者乃告焉。是时云龙踊跃,诸天散华,飞香奏烟,山海静波, 触类窜默,鬼魅消亡,神魔降伏,五苦俱解,长离地狱,恶者 返善,信顺受福尔。乃命太极侍经仙人刘文静披云韫而授经也。 太极真人曰:宿世礼奉经师,口诵身行,布施厄困,愿乐三宝, 君亲忠孝,远慕山水,栖憩贤儒,虚心有道,烧香散华,护度 一切,修道补过,信顺宿命,静思忍情。其行也,上可升仙度 世,下可轮转富贵,生为人尊,容貌伟秀,才智清远,为人之 道,莫不具足。夫居世富贵,笑于贫贱,今报以贫贱。居世好 杀,今报以伤杀,居世轻易,笑于丑陋,今报以丑陋。居世聪 明,不教于人,今报以顽塞。居世常康,笑于困病,今报以滞 疾。居世不信道,笑于经教,今报以下愚,长与道隔。女人居 世,夺人婿者,今报以少寡。男子居世,诱人妇女,今报以鳏 独。居世发心为夫妻,而后世不得俱生人道。死为鬼魅,今报 以本念,成于邪病,自非大法,莫有解其宿缠,而消此邪病矣。 夫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师保、朋友,皆先世所 念,愿为因缘,展转相生,莫不有对者哉。故曰倚伏难穷矣。 唯学仙道士当兼忘因缘,绝灭生死,同归乎玄,以入妙门。能 知是者,始可与言学道之本也。
若见居家妻子,当愿一切,早出爱狱,摄意奉戒。若见饮酒,当愿一切,制于命门,以远祸乱。若见彩女,当愿一切, 守情忍色,志慕贤贞。若见淫人,当愿一切,除弃邪念,翘心 禁戒。若见妇人,当愿一切,忍割浮华,乐道自娱。若见贞人, 当愿一切,履信正化,日入法门。若见众人,当愿一切,推仁 无争,怀道安世。若见善人,当愿一切,时刻存念,仰丸真 道。或见恶人,当愿一切,弃凶即吉,不犯王法。若见贫人, 当愿一切,损身施惠,后受大福。若见富人,当愿一切,救济 万物,世世受禄。若见贵人,当愿一切,承其教旨,悉令典训。 若见贱人,当愿一切,勤修匪懈,各得所为。若见帝王,当愿 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若见主相,当愿一切,受其教制, 四方归仁。若见兵甲,当愿一切,各念仁心,天下让贤。若见 王子,当愿一切,日歌太平,系国承家。若见贤人,当愿一切, 履行其德,道为世宗。若见法师,当愿一切,明解法度,得道 无为。若见栖山道士,当愿一切,悉见法门,速得升仙。若见 教化,当愿一切,亲受圣教,皆为渊博。若见圣人,当愿一切, 尊礼侍见,诸国并瞻。若见仙人,当愿一切,真道悉成,飞升 天堂。若见城郭,当愿一切,严整修饰,以道为基。若见大国, 当愿一切,归宗慕德,若水注海。若见小国,当愿一切,知止 虚冲,安其所居。若见市朝,当愿一切,群贤云萃,悉弘正道。 若见静观,当愿一切,功德巍巍,天人得道。若见斋戒、行香, 当愿一切,道德日新,庠序雅正。若见诵经,当愿一切,尽上 高座,咸闻圣音。若见经教,当愿一切,各各受读礼习,普行 教化。若见楼观,当愿一切,洞观十方,无所隐藏。若见高山, 当愿一切,智思无量,辅成家国。若见栖憩茂林,当愿一切, 安居自在,阴庇舍识。若见好学,当愿一切,得成师宗,养徒 敷教。或见净手,当愿一切,常执经书,无时暂辍。若见善口, 当愿一切,耽味洞经,日新不厌。若见动足,当愿一切,超步 三界,飞行上清。若见静止,当愿一切,灭景停真,安闲空寂。 若见饮食,当愿一切,弃累入净,存得道味。若见大藏,当愿 一切,除其灾害,施为福田。若见疾病,当愿一切,以道自安, 免此苦厄。若见死丧,当愿一切,学道常存,济度三徒。若见 畋猎,当愿一切,不为始终,入为无罪。若见夷狄,当愿一切, 得生中国,不生边地。若见少年,当愿一切,及时学问,遂成 学名。若见老病,当愿一切,以道摄生,不更衰老。若见三光, 当愿一切,普明灵曜,暗冥即消。若见云雨,当愿一切,惠泽 盈溢,无所不宜。若见素雪,当愿一切,常居洁白,逍遥自在。 若见灵风,当愿一切,韫怀披散,德流遐迩。若见净水,当愿 一切,洗垢清虚,平等其心。若见名香,当愿一切,受兹芳净, 众秽肃然。若见好华,当愿一切,乐散诸圣,相好具足。若见 车马,当愿一切,得道无为,乘风驾龙。若见弦歌,当愿一切, 玩经叹法,以道娱乐。若见福食,当愿一切,无不饱满,世享 天厨。德流后人,如水归海,宗庙裔长,常居贵盛。世与四辇, 俱生王家。若见散施,当愿一切,祸灭九阴,福起十方,德如 山海,莫不兴隆;七祖生天,子孙贤忠,富贵巍巍,所欲皆从。 学道飞仙,驾云乘龙。道士坐卧,常愿我等,四大合德,同体 道真,长存玄都,师友自然。济度十方,天下受恩,逍遥无为, 洞观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