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笈七签第三部
- ▪ 卷六十一诸家气法部六
- ▪ ▪ 用气集神诀
- ▪ ▪ 服五方灵气法
- ▪ ▪ 五厨经气法(并叙)
- ▪ ▪ 谷神妙气诀
- ▪ ▪ 服三气法
- ▪ ▪ 辨杂呼神名
- ▪ ▪ 中岳郄俭食气法
- ▪ ▪ 十二月服气法
- ▪ ▪ 三一服气法
- ▪ ▪ 服气杂法秘要口诀
- ▪ ▪ 延陵君炼气法
- ▪ 卷六十二诸家气法部七
- ▪ ▪ 初学诀法
- ▪ ▪ 说覆仰法
- ▪ ▪ 太清王老口传法序
- ▪ ▪ 说隔结
- ▪ ▪ 服气杂法
- ▪ ▪ 辨肠转数法
- ▪ ▪ 服气十事
- ▪ ▪ 神息法
- ▪ ▪ 服气问答诀法
- ▪ ▪ 王老真人经后批
- ▪ 卷六十三金丹部一
- ▪ ▪ 正隐甲法象天符用火并合金造鼎肘后方下篇
- ▪ ▪ 旨教五行内用诀
- ▪ ▪ 造金鼎铭
- ▪ ▪ 行符合天符法象
- ▪ 卷六十四金丹部二
- ▪ ▪ 玄解录
- ▪ ▪ 金华玉女说丹经
- ▪ ▪ 辨金石药并去毒诀
- ▪ ▪ 守仙五子丸方
- ▪ ▪ 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篇
- ▪ 卷六十五金丹部三
- ▪ ▪ 太清金液神丹经(并序)
- ▪ ▪ 作六一泥法
- ▪ ▪ 合丹法
- ▪ ▪ 祭受法
- ▪ ▪ 太清金液神丹阴君歌
- ▪ 卷六十六金丹部四
- ▪ ▪ 丹论诀旨心照五篇──南阳张玄德撰
- ▪ ▪ 旨叙诀第一
- ▪ ▪ 明辨章第二
- ▪ ▪ 金丹论第三
- ▪ ▪ 大还丹宗旨第四
- ▪ ▪ 赤松子玄记第五
- ▪ ▪ 梁朝四公诀
- ▪ 卷六十七金丹部五
- ▪ ▪ 黄帝九鼎神丹序
- ▪ ▪ 九转丹名
- ▪ ▪ 太清神丹法
- ▪ ▪ 九转丹迟速效验
- ▪ ▪ 九光丹法
- ▪ ▪ 五灵丹法
- ▪ ▪ 岷山丹法
- ▪ ▪ 五成丹法
- ▪ ▪ 金液法(威喜巨胜法附)
- ▪ ▪ 威喜巨胜法
- ▪ ▪ 金丹序
- ▪ 卷六十八金丹部六
- ▪ ▪ 炼麻腴法
- ▪ ▪ 九还金丹二章·第一章(六篇)
- ▪ ▪ 修金合药品第三
- ▪ ▪ 中三品陈五石之金品第四
- ▪ ▪ 四黄制伏品第五
- ▪ ▪ 阳金变通品第六
- ▪ ▪ 九还金丹二章·第二章(三篇)
- ▪ ▪ 下三品丹砂叙
- ▪ ▪ 合和品第七
- ▪ ▪ 炉鼎火候品第八
- ▪ ▪ 成丹归真品第九
- ▪ ▪ 上证品含元章叙
- ▪ ▪ 抽砂出汞品第一
- ▪ ▪ 炼汞添金出砂品第二
- ▪ 卷六十九金丹部七
- ▪ ▪ 第三返英砂篇
- ▪ ▪ 第四返妙砂篇
- ▪ ▪ 第五返灵砂篇
- ▪ ▪ 第一返丹砂篇
- ▪ ▪ 第二返宝砂篇
- ▪ ▪ 第六返神砂篇
- ▪ ▪ 第七返玄真绛霞砂篇
- ▪ 卷七十金丹部八
- ▪ ▪ 还丹内象金钥匙(并序)
- ▪ ▪ 黑铅水虎论
- ▪ ▪ 红铅火龙诀
- ▪ ▪ 术上篇
- ▪ ▪ 术中篇
- ▪ ▪ 术下篇
- ▪ ▪ 还金术三篇(并序)──陶植撰
- ▪ 卷七十一 金丹部九
- ▪ ▪ 造六一泥法
- ▪ ▪ 炼矾石法
- ▪ ▪ 造上下釜法
- ▪ ▪ 太清丹经要诀(并序)
- ▪ ▪ 诸丹目录三品
- ▪ ▪ 造灶法
- ▪ ▪ 用六一泥固际上下釜法
- ▪ ▪ 太一玉粉丹法
- ▪ ▪ 太一三使丹法
- ▪ ▪ 造紫游丹法
- ▪ ▪ 造小还丹法
- ▪ ▪ 又法
- ▪ ▪ 造艮雪丹法
- ▪ ▪ 造赤雪流朱丹法
- ▪ ▪ 炼太阳粉法
- ▪ ▪ 造金丹法
- ▪ ▪ 炼紫精丹法
- ▪ ▪ 造流珠丹法
- ▪ ▪ 七返丹砂法
- ▪ ▪ 造玉泉眼药方
- ▪ ▪ 太山张和煮石法
- ▪ ▪ 造烧矾石炉法
- ▪ ▪ 左顾牡蛎法
- ▪ ▪ 戎盐法
- ▪ ▪ 卤咸法
- ▪ ▪ 添离用兑法(凡四法)
- ▪ ▪ 又法
- ▪ ▪ 又法
- ▪ ▪ 又法
- ▪ ▪ 伏汞要法
- ▪ ▪ 素真用锡去晕法
- ▪ ▪ 素真用兑添白铜法
- ▪ ▪ 赤铜去晕法
- ▪ ▪ 波斯用苦楝子添鍮法
- ▪ ▪ 素真用鍮要法
- ▪ ▪ 素真用铁法
- ▪ ▪ 造硇砂浆池法
- ▪ ▪ 造梅浆法
- ▪ ▪ 炼丹合杀鬼丸法
- ▪ ▪ 炼矾石伏汞法
- ▪ ▪ 造白玉法
- ▪ ▪ 造真珠法(二首)
- ▪ ▪ 又法
- ▪ ▪ 造石碌法
- ▪ ▪ 造石黛法
- ▪ 卷七十二金丹部十
- ▪ ▪ 大还丹契秘图(并序)
- ▪ ▪ 混沌华池第一
- ▪ ▪ 白金黄牙第二
- ▪ ▪ 五行第三
- ▪ ▪ 四象第四
- ▪ ▪ 明铅汞真伪第五
- ▪ ▪ 日月第六
- ▪ ▪ 明药色第七
- ▪ ▪ 九还七返第八
- ▪ ▪ 择友第九
- ▪ ▪ 金鼎第十
- ▪ ▪ 造炉第十一
- ▪ ▪ 采真铅汞图第二
- ▪ ▪ 六通图第三
- ▪ ▪ 知阴阳六候升降诀
- ▪ ▪ 阴阳交映图第四
- ▪ ▪ 火候第十二
- ▪ ▪ 真元妙道修丹历验抄──草衣洞真子凝述
- ▪ ▪ 三十辐共一毂图第一
- ▪ ▪ 《日月要诀》三十七字法曰
- ▪ ▪ 日火月火法曰
- ▪ ▪ 古今大同小异配合
- ▪ ▪ 埏埴图第五
- ▪ ▪ 炉郭图第六
- ▪ ▪ 神室图第七
- ▪ ▪ 大九转
- ▪ ▪ 中九转
- ▪ ▪ 下九转
- ▪ ▪ 周易七十二候图第八
- ▪ ▪ 七星朱书
- ▪ ▪ 周易七十二候缠度诀
- ▪ ▪ 胞胎证混元图第九
- ▪ ▪ 鸡子石英证含光图第十
- ▪ ▪ 瑾瑜证神宝图第十一
- ▪ ▪ 还丹五行功论图第十二
- ▪ 卷七十三金丹部十一
- ▪ ▪ 古龙虎歌──阴君真人注
- ▪ ▪ 又歌曰:
- ▪ ▪ 又歌曰:
- ▪ ▪ 源真铭:
- ▪ ▪ 药异名:
- ▪ ▪ 又歌曰:
- ▪ ▪ 和合相假歌:
- ▪ ▪ 又歌曰:
- ▪ ▪ 又药歌:
- ▪ ▪ 又歌曰:
- ▪ ▪ 又药歌:
- ▪ ▪ 又歌曰:
- ▪ ▪ 又室歌:
- ▪ ▪ 金丹金碧潜通诀
- ▪ ▪ 阴丹慎守诀
- ▪ ▪ 大还心镜
- ▪ ▪ 太清神丹中经叙
- ▪ 卷七十四方药部一
- ▪ ▪ 太上肘后玉经方八篇──霞栖子卢道元
- ▪ ▪ 《乾》,《天父地母七精散方》第一
- ▪ ▪ 《坤》,《风后四扇散方》第二
- ▪ ▪ 《艮》,《王君河车方》第三
- ▪ ▪ 《巽》,《龟台王母四童散方》第四
- ▪ ▪ 《离》,《彭君麋角粉方》第五
- ▪ ▪ 《兑》,《夏姬杏金丹方》第六
- ▪ ▪ 《坎》,《南岳真人赤松子枸杞煎丸》第七
- ▪ ▪ 《震》,《青精先生ㄒ米饭方》第八
- ▪ ▪ 太一饵瑰葩云屑神仙上方(并引说)
- ▪ ▪ 灵飞散方传信录(云母法附)
- ▪ ▪ 灵飞散方(出《太清经》第一百五十三卷)
- ▪ ▪ 治云母法
- ▪ 卷七十五方药部二
- ▪ ▪ 煮云母法(凡二方)
- ▪ ▪ 真人服水云母法(凡三方)
- ▪ ▪ 神仙炼服云母秘诀序
- ▪ ▪ 炼云母法(凡十方)
- ▪ ▪ 众仙服云母法(二十六方)
- ▪ ▪ 中山叔卿柏桂下玉匮素书云母方
- ▪ ▪ 尧师方回自服云母方
- ▪ ▪ 又韩众服云母方
- ▪ ▪ 赤松子服云母方(凡二方)
- ▪ ▪ 炅先生服云母方(凡二方)
- ▪ ▪ 玉清服云母法
- ▪ ▪ 崔文子服云母方
- ▪ ▪ 越法师服云母方
- ▪ ▪ 越女元明服云母方(凡九方)
- ▪ ▪ 老君饵云母方(凡六方)
- ▪ ▪ 仙人炼食云母方
- ▪ ▪ 真人常服云母方
- ▪ ▪ 刘炼师服云母方
- ▪ ▪ 化云母为水法(凡三方)
- ▪ ▪ 李大夫化云母粉法
- ▪ ▪ 道者炼云母法(白云明彻者为上)
- ▪ ▪ 神仙服云母方
- ▪ ▪ 真人食云母方(凡四方)
- ▪ ▪ 云浆法(凡二方)
- ▪ ▪ 蒸云母法
- ▪ ▪ 云母长生断谷丸方
- ▪ ▪ 云浆法
- ▪ ▪ 服云母畏忌法
- ▪ ▪ 韩藏法师疗病法
- ▪ 卷七十六方药部三
- ▪ ▪ 灵宝还魂丹方(并序)
- ▪ ▪ 还魂丹歌
- ▪ ▪ 修羽化河车法
- ▪ ▪ 神室河车方
- ▪ ▪ 九转炼铅法
- ▪ ▪ 金丹法
- ▪ ▪ 伏火北亭法
- ▪ ▪ 化庚粉法
- ▪ ▪ 伏药成制汞为庚法
- ▪ ▪ 四壁柜朱砂法
- ▪ 卷七十七方药部四
- ▪ ▪ 大洞西华玉堂仙母金丹法
- ▪ ▪ 镇魂固魄飞腾七十四方灵丸
- ▪ ▪ 南岳真人郑披云传授五行七味丸方
- ▪ ▪ 九真中经四镇丸
- ▪ ▪ 黄帝四扇散方(大茅君以授中茅君)
- ▪ ▪ 王母四童散方
- ▪ ▪ 帝女玄霜掌上录
- ▪ ▪ 萤火丸方
- ▪ ▪ 黄帝受黄轻四物仙方
- ▪ ▪ 真人驻年藕华方
- ▪ ▪ 老君益寿散方
- ▪ ▪ 骊山老母绝谷麦饭术
- ▪ ▪ 文始先生绝谷方
- ▪ ▪ 太清飞仙法
- ▪ ▪ 太白星官洗眼方
- ▪ ▪ 张少真炼九转铅精法
- ▪ ▪ 茯苓嵒方
- ▪ 卷七十八方药部五
- ▪ ▪ 三品颐神保命神丹方叙
- ▪ ▪ 上品颐神保命篇第一
- ▪ ▪ 论胤功能第一
- ▪ ▪ 造胤丹法第二
- ▪ ▪ 次作神水法
- ▪ ▪ 开性闭情方第三
- ▪ ▪ 其二
- ▪ ▪ 七主开心益智
- ▪ ▪ 九延命澄神论
- ▪ ▪ 中品和形养性篇第二
- ▪ ▪ 十六主安神强记方
- ▪ ▪ 二十养性宜食论
- ▪ ▪ 下品疗疾蠲疴篇第三
- ▪ ▪ 二十七主房帷间衰弱方
- ▪ ▪ 二十九主心腹积症瘦腹大方
- ▪ ▪ 三十主五尸九注骨蒸传尸复连灭门方
- ▪ ▪ 三十二主消渴中昼夜饮水乃至一石不能食方
- ▪ ▪ 三十三主痢下黄赤水若鲜血无时度方
- ▪ ▪ 三十四主冷痢下浓血下部疼痛小腹胀满方
- ▪ ▪ 三十五主小儿惊痫壮热发作有时方
- ▪ ▪ 三十九主口舌青黑口内三十六疾方
- ▪ ▪ 四十二主阴疝气等方
- ▪ ▪ 四十三主少小脱肛或因虚冷者主之方
- ▪ ▪ 四十四主虚劳五痔方
- ▪ ▪ 四十五蠲疴禁忌论
- ▪ ▪ 古铁胤粉方
- ▪ ▪ 后代名医造铁胤粉
- ▪ 卷七十九符图部一
- ▪ ▪ 授图祭文
- ▪ ▪ 受图祭文
- ▪ ▪ 晋鲍靓施用法
- ▪ ▪ 五岳真形图序──东方朔
- ▪ ▪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
- ▪ ▪ 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
- ▪ ▪ 五岳真形图法(并序)
- ▪ ▪ 请五岳储佐等君(郑君所出)
- ▪ 卷八十符图部二
- ▪ ▪ 洞玄灵宝三部八景二十四住图
- ▪ ▪ 玉符
- ▪ ▪ 五称符二十四真图
- ▪ ▪ 元览人鸟山形图
- ▪ 卷八十一庚申部一
- ▪ ▪ 去三尸符法(符并朱书)
- ▪ ▪ 三尸三恶门
- ▪ ▪ 三尸五道门
- ▪ ▪ 论庚申存童子去玄灵诀(凡五法)
- ▪ ▪ 治肝目身中阳气术
- ▪ ▪ 治两手足术
- ▪ ▪ 三尸中经(一名去尸驻色得不死之道)
- ▪ ▪ 制六欲神法
- ▪ ▪ 六甲存童子去玄灵法
- ▪ ▪ 治脾肾舌术
- ▪ ▪ 治鼻口喉咙术
- ▪ ▪ 治肺心耳术
- ▪ ▪ 治两眉间脑舌中神术
- ▪ 卷八十二庚申部二
- ▪ ▪ 三尸篇
- ▪ ▪ 神仙守庚申法
- ▪ ▪ 庚申夜祝尸虫法
- ▪ ▪ 用甲子日除三尸法
- ▪ ▪ 六甲除三尸法
- ▪ ▪ 除三尸法
- ▪ ▪ 祝去伏尸方
- ▪ ▪ 厌尸虫法
- ▪ ▪ 上仙去三尸法
- ▪ ▪ 下三尸方
- ▪ ▪ 仙人下三虫伏尸方
- ▪ ▪ 神仙去三尸法
- ▪ ▪ 神仙去三虫杀伏尸方(凡二方)
- ▪ ▪ 又方
- ▪ ▪ 除去三尸九虫法(并药术)
- ▪ ▪ 神仙古方传授所来(二首)
- ▪ ▪ 游稚川记
- ▪ ▪ 梦三尸说
- ▪ 卷八十三庚申部三
- ▪ ▪ 又法
- ▪ ▪ 又法
- ▪ ▪ 东方氏制三尸法
- ▪ ▪ 紫微宫降太上去三尸法
- ▪ ▪ 中山玉柜经服气消三虫诀
- ▪ ▪ 说三尸
- ▪ ▪ 说三尸所居法
- ▪ ▪ 候三尸法
- ▪ ▪ 赵先生口诀祝尸虫法(凡三法)
- ▪ ▪ 太虚真人消三尸法
- ▪ ▪ 思念道诫去三尸法
- ▪ ▪ 五行紫文除尸虫法(凡三法)
- ▪ ▪ 又法
- ▪ ▪ 又法
- ▪ ▪ 存心中赤气去三尸法
- ▪ 卷八十四尸解部一
- ▪ ▪ 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
- ▪ ▪ 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
- ▪ ▪ 尸解叙
- ▪ ▪ 又叙
- ▪ ▪ 造剑尸解法
- ▪ ▪ 尸解次弟事迹法度
- ▪ ▪ 太极真人诫
- ▪ ▪ 尸解神杖法
- ▪ ▪ 水解(凡三人)
- ▪ ▪ 辛玄子
- ▪ ▪ 段季正
- ▪ ▪ 王进贤
- ▪ 卷八十五尸解部二
- ▪ ▪ 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
- ▪ ▪ 戎胡授舜十转紫金丹叙
- ▪ ▪ 太一守尸
- ▪ ▪ 景霄真人
- ▪ ▪ 太玄阴生符
- ▪ ▪ 太极真人遗带散
- ▪ ▪ 轩辕黄帝
- ▪ ▪ 宁封(火解)
- ▪ ▪ 玉子
- ▪ ▪ 王子乔
- ▪ ▪ 清平吉
- ▪ ▪ 司马季主
- ▪ ▪ 鲍叔阳
- ▪ ▪ 徐弯
- ▪ ▪ 董仲君
- ▪ ▪ 龙述
- ▪ ▪ 王方平
- ▪ ▪ 栾巴(兵解)
- ▪ ▪ 女真赵素台
- ▪ ▪ 女真程伟妻
- ▪ ▪ 刘忄画
- ▪ ▪ 张玄宾
- ▪ ▪ 王嘉(兵解)
- ▪ ▪ 阴君传鲍靓尸解法
- ▪ ▪ 折象
- ▪ ▪ 吴猛
- ▪ ▪ 左慈
- ▪ ▪ 王延
- ▪ ▪ 王叟
- ▪ 卷八十六尸解部三
- ▪ ▪ 洞生太帝君镇生五脏诀
- ▪ ▪ 太阴炼形
- ▪ ▪ 水火荡炼尸形
- ▪ ▪ 阴阳六甲炼形质法
- ▪ ▪ 修九真中道
- ▪ ▪ 化形濯景
- ▪ ▪ 地下主者
- ▪ ▪ 宁先生
- ▪ ▪ 灵寿光
- ▪ ▪ 赵成子
- ▪ ▪ 许玉斧
- ▪ ▪ 张鲁
- ▪ ▪ 许道育(女真)
- ▪ ▪ 范豺
- ▪ ▪ 乔顺
- ▪ 卷八十七 诸真要略部
- ▪ 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
- ▪ ▪ 道生旨 ──谷神子裴铏述
- ▪ ▪ 养生辨疑诀──栖真子施肩吾述
- ▪ ▪ 下元歌
- ▪ 卷八十九诸真语论部
- ▪ ▪ 经告
- ▪ 卷九十七部语要部
- ▪ ▪ 连珠(凡六十五首)
夫玄虚之号,既不知其名,而字之曰道。道之为言觉,觉犹悟也。有一夕之寝者,则有一旦之觉矣。有大梦,然后有大 寤,觉梦之极,其可略言乎!恋生谓之弱丧,欣死谓之乐无。 乐无所乐,有不足有。恋有则甚惑,乐无亦未达。达观兼忘, 同归于玄。既曰兼忘,又忘其所忘,心智泯于有无,神精凝于 重玄,此穷理尽性者之所体也。独运陶钧之上,潜捴不疾之途, 寂然以应万感之求,散迹以乘幽明之辙,故不可成之于一象, 征之于一名也。皇王之号,已不一矣。道与尧孔奚所疑哉!且 教有内外,故理有深浅耳。求之形体,则有鳞身四乳,重瞳彩 眉之异。缙云生而能言,坐朝百灵。享国征伐,则乘云炁而驱 虎豹,厌世升遐,则御飞龙而落六合。顾视赤县之内,争让俯 仰之事,扰扰乎不犹婴儿戏于一庭哉!复有悬枕空同之上,无 虑无思之客,顺风而从之,相与谈乎营神之道。比夫经世治乱 之言,则有精粗宾实之间,仿佛其户牖,未究其房奥矣。若夫 神化之趣,要妙之言,无理之至理,不然之大然,已备载于玄 宗,非一毫之所宣也。
老子者,亦复畅其玄虚,纪道者也。其神德之状,感兴所由,所以制经设教,纪载异闻,弥纶道俗,剖判三极。先大明 逆顺,然后荡以兼忘(为人摄生耳。违生则逆,养生则顺。得 顺者则不安其逆,得逆者则不详其顺,是谓死生之途,理得其 一之限。兼忘之忘,各忘其所忘,犹井蛙不乐为海鳞,林兽不 愿为牛马,各受生而别,天禀异自隔也)。盛称有德,然后统 之以无待(此老子行炁导引,嘘吸太和之液也。盛称吸新,必 得统虚微,而吐故纳津,滑利无害,出入玄玄,呼吸无间,具 其身神,不使去人也)。利用出入,群生莫见其端;百姓日用 常善,不知所由。此其权见于清明,而为万物津梁也(利用者, 神炁也。神炁日为尸骸之用,而群生莫识神炁之端;神炁日为 四体之用,而愚俗不知须神炁而生。人不可须臾无炁,不可俯 仰失神。无炁则五脏溃坏,失神则颠蹶而亡。尸得炁则生,骸 得炁则全。炁之与神,相随而行,神之与炁相宗为强。神去则 炁忘,炁逝则人丧。百姓皆知畏死而乐生,而不知生活之功在 于神炁。是以数凶其心,而犯其炁,屡淫其神,而凋其命。不 爱其静而守其真者,固不免于綯残。既莫期年寿,更为权见于 清明。清明者,日月之先也,既睹日月而长流,即莫知生祸迹 于万物,万物既微,其有得失,咎而后生,必有津梁之关,其 祸必兆,其对互生。明人不可以不惜精守炁,以要久延之视, 和爱育物,以为枝叶之福矣)。其《道经》焉,其《德经》焉, 推宗明本,穷玄极妙。总众枝于真根,摄万条于一要。缅然而 不绝,光矣而不耀。既洞明于至道,又俯弘于世教,其为辞也, 深而不淡,远而可味,磊落高宗,恢廓宏致。炜寂观三一之乐, 标镜营六九之位。闭炁长息,以争三辰之年;胎养五物,以要 灵真之致(三一者,脑、心、脐三处也。上一泥丸君,在头中, 中一绛宫君,在心中,下一丹田君,在脐中。存之则炜烨于三 府,忽之则幽寂于一身。好生者存之为乐,亡身者废之为欢也。 故炜烨寂观,三一之乐矣。按《仙经》云:“子欲长生,三一 当明。”道正于此。从夜半至日中为生炁,从日中至夜半为死 炁。常以生炁时正偃卧,冥目握固,闭炁息于心中,数至二百, 乃口吐之。日日增数,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炁数之,至 二百五十,即绛宫神守,泥丸常满,丹田充盛。数至三百,华 盖明,耳目聪,举身无病,邪炁不复干,玉女来合,使令长生 无极也。“标镜营六九之位者。”六谓吐纳,御于六炁,九者, 九丹之品号,太真王夫人已具记之焉。老子云:从朝至暮,常 习不息,即长生也。凡行气法者,内气者一,吐气者六也。云 内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呵嘻咆嘘呬,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夫欲为长之息,宜长也。息气之法,时 寒可吹,时温可呼,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病,又以去 风。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嘘呬者,长 息之谓。能适六气,位为天仙。营者自然,神气谓标挹,九丹 之位谓之镜,镜标在于丹经,气存则年命遐而不坠。“闭炁长 息,以争三辰之年者,”此言皆行气也。夫行气之法,先安其 身,去诸忿怒,写诸愁忧,而和其气,不与意争,若不宜且止, 须体和乃为之,常守勿倦。气至则形安,形安则和息,和息则 气清,气清则清气来至,清气来至,则自觉长息,形热则嘘口 闭中而自甘香。滋液既多,五脏长存,则寿与天地三光比年矣。
“胎养五物,以要灵真之致者,”乃是胎食导养也。胎食之法,平旦漱口中之水而咽,取饱而已,亦长生也。既饱而生,则五 脏自灵,灵真之致,意在于此。《仙经》曰:“玉池清水灌灵 根,子能修之可长存。”“口为玉池太和宫,液为清水美且鲜。 ”所谓饮食自然者也。夫养生唯气与丹,经叙婉妙,幽而难论。 昔闻师教,今述之焉。至于空同之辞,叙明道德玄真,且巳陈 之于既往,非须用之要言,故不烦复一二注,别其事,而劳费 兼宣也。将来有道,其营之矣)。冷若惠风之叩琼林,焕若晨 景之晔宝肆。其叙事也,广大悉备,曲成无遗,初若森耸,终 则希夷。陶群象于玄炉,领万殊于一揆。其取类也,辩而不枝, 博而不杂,若微而显,若乖而合,恢诡瑰奇于大方,幽隔忘异 而自纳。大哉妙唱,可谓神矣!言理之极,弗可尚也。
至于金丹之功,玄神洞高,冥体幽变,龙化灵照。其含枯绝者反生,挹生气者年辽,登景汉以凌迈、游云岭以逍遥。至 乃面生玉光,体育奇毛,吐水漱火,无翮而飞,分形万变,恣 意所为。塞江川不异覆箧,破山梁不烦斧斤,叱咤则云雨翳冥, 指麾则丛林可移。其神难纪,其妙叵微,大哉灵要,不可具述。 陵后生不达,未接高会,漂浪无涯,遂迄千载。神师秉拽,拯 我险津,越自困蒙,仰窥玄路。垣然无关,而不可开,非不可 开,弗能开矣。诸弟子密视玄根,榄拔其键钥焉。弟子赵升王 长,乃顾影抚心,慨愧交集,灵鉴罔极,乃遘渊人。玄朗内镜, 卓然先拔,钻研所通,殆则上圣之奥。侧闻其义,辄傍以为解。 复率其管窥,志诸所见,标较高旨,而斟酌之焉。
金液丹华是天经,泰清神仙谅分明,当立精诚乃可营,玩之不休必长生。六一合和相须成,黄金鲜光入华池,名曰金液 生羽衣,千变万化无不宜。云华龙膏有八威,却辟众精与魑魃, 津入朱儿乃腾飞,所有奉词丑未衰。受我神言宜见随,九老九 炁相扶持,千年之鸟水人亡,用汝求生又所攘。太上景电必来 降,玄气徘徊为我用,委帛檐檐相缱绻,使汝画一金玉断。弗 尊强趋命必陨,神言之教勿笑弄,受经佩身焉可放?乘云豁豁 常如梦。雄雌之黄养三宫,泥丸真人自溢充,绛府赤子驾玄龙, 丹田君侯常丰隆,三神并悦身不穷。勿使霜华得上通,郁勃九 色在釜中。玄黄流精隐幽林,和合阴阳可飞沉,飞则九天沉无 深。丹华黄轻必成金,水银铅锡谓楚皇,河上姹女御神龙,流 珠之英能延年。华盖神水乃亿千,云液踊跃成雪霜,挹而东拜 存真王,陵为山称阳为丹,子含午精明班琏。是用月炁日中官, 明朗烛夜永长安,天地争期遂盘桓。传汝亲我无祸患,不相营 济殃乃延,冥都书罪自相生,先死父母何其冤!为子祸上考不 全,祭书置废于明宣。玄水玉液朱鸟见,终日用之故不遍。山 林石室身自炼,反汝白发童子咽,太和自然不知老。天鼓叩鸣 响怀抱,天中之山似头脑,玉酒竞流可大饱,但用挹焉仍寿老。 千年一剂谓究竟,丹文玉盛务从敬,见我外旨巳除病,何况神 经不延命?祸入泄门福入密,科有天禁不可抑,华精庵蔼化仙 人。连城大璧愈更坚,长生由是不用牵,子将不信命九洲,祕 要思之飞青天(此《太清金液神丹经》文,本上古书,不可解, 阴君作汉字显出之,合有五百六字)。
矾石戎盐卤咸礜石
右四物,分等烧之,二十日止,复取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凡七物,分等,视土釜大小自在,令足以泥土釜耳。合 治万杵讫,置铁器中,猛下火九日九夜,药正赤,复治万杵, 下细筛,和以醇酽苦酒,合如泥,名曰六一泥。取两赤土釜, 随人作多少,定其釜大小,以六一泥涂两土釜表里,皆令厚三 分,日中暴之十日,期令干燥。
取水银九斤,铅一斤,置土釜中,猛其火,从旦至日下晡,水银铅精俱出如黄金,名曰玄黄,一名飞轻,一名飞流。取好 胡粉铁器中火熬之,如金色,与玄黄等分,和以左味,治万杵, 令如泥。更令以涂中上下,两釜内外,各令厚三分。暴之十日 期干,无令燥拆,拆即辄以泥随护之。取越丹砂十斤,雄黄五 斤,雌黄五斤,合治下筛。作之随人多少,下可五斤,上可百 斤。内土釜中,以六一泥密涂其际,令厚三分,暴之十日。又 捣白瓦屑下细(徒),又以苦酒、雄黄、牡蛎一片,合捣二 万杵,令如泥,更泥固济,上厚三分,暴之十日,又燥。如入 火更拆,拆半发者,神精去飞。若有细拆,更以六一泥涂之, 密视之。先以釜置铁上令安,便以马畐烧釜,四边去五寸, 然之九日九夜。无马畐稻米糠可用。又以火附釜九日九夜,又 当釜下九日九夜,又以火拥釜半腹九日九夜,凡三十六日药成 也,寒之一日发视,丹砂当飞著上釜,如奔月坠星,云绣九色, 霜流炜烨。又如凝霜积雪,剑芒翠光,玄华八畅,罗光纷纭。 其炁似紫华之见太阳,其色似青天之映景云,重楼蜿蜓,英采 繁宛。乃取三年赤雄鸡羽扫取之,名曰金液之花。若不成者, 更烧如前法,又三十六日,合七十二日,理无不成。要即通火 令以时,不可冷热不均,均则三十六日而成,不复重烧之也。 釜坼则无神,服之无益。泥之小令出三分,乃佳。又当猛其火, 增损之以意矣。平旦,澡浴薰衣,东向再拜,心存天真灵官诸 君,因长脆服如黍米,复渐小豆。上士七日登仙,下士七十日 升仙,愚民无知,一年乃仙耳。若心至诚谒,斋盛理尽,容旦 服如三刀圭匕,立飞仙矣。
但道士恐惧,或虑不精,便敢自服三刀圭,即看神丹烈验。初服三刀圭,皆暂死,半日许,乃生,如眠觉状也。既生后, 但复服如前粟米之法,知其贤愚之日限也。凡巳死者未三日, 以神丹如小豆一粒,发口含服立活。先以一铢神丹投水银一斤, 合火即成黄金,不可用,当再火之。金成筒盛丹,《丹经》以 绣囊裹之。先净洁作苦酒令酽,不酽不可用也。既成清澄,令 得一斛,更以器著清凉处,封泥密盖,泥器四面,使通而半寸 许。以古称称黄金九两,置苦酒中,百日可发,以和六一泥用 之,名曰金液也。金在醯中,过三七日,皆软如饵,屈伸随人, 其精液皆入醯中,成神炁也。百日欲出金,先取冷石三两捣为 屑,绞三斗冷水,徐徐出金,清一宿,金复如故。初发器中取 金,勿手挠之,挠则金软碎坏,若无金者,亦可借用,若土釜 大则醯多,不限之一斛也。又随醯多少,或减损金两数也。丹 砂、雄黄、雌黄、先捣,下重绢筛治令和合,著密器中。又令 器上口如火也。又取云母粉二十斤捣,下细筛,布于地,令上 见天。以穿蚛桑叶十斤布著云母上,酉时以清水三斗洒桑叶上, 即毕。冥出丹砂,露器于桑叶上,发其盖隐彰。日欲出,还丹 砂盖,在于室中,别以席覆桑叶于地。如此七日,从甲子斋日 始,讫辛未日旦,于是黄龙、云母液尽入丹妙中。天雨屋下为 之,露丹砂,当每谨视护,或恐虫物秽犯之多。反侧丹砂,令 更见天日。讫,又治一万杵闭锁。须申时俱内土釜中,筒令平 正。勿手抑之令急,急则难飞。
祭受之法,用好清酒一斗八升,千年沉一斤,沉香也,水人三头,鸡头也。皆令如法者,若用之。治取米令净洁,其米 或蒸或煮之随意,用三盘,盘用三杯,余内别盘盛。座左右烧 三香火,通共一座,令西北向。主人斋七日或三日讫,施祭, 祭在子时,洁衣服,三再拜,谨请九天皇王,三天真皇,九老 仙都君,九炁丈人,太上真人,虚无丈人真官,太丹玉女,天 一君王,中黄夫人九皇真神,下降某郡乡里某甲室中,因又三 再拜三叩头三自搏曰:
今日吉辰,斋志奉迎太上诸君丈人,乞停住华辇,憩驾须臾。因重上香,少顷,又三再拜。良久而跪,某以胎生肉人, 枯骨子孙,久沦愚俗,积聚罪考,祸咎深重,愆过山岳,唯乞 太上解脱三尸,令百厄除解。今奉属太上道君,永为神民,常 思清虚,以正秽身,思遇因缘,得开玄路。即日受先师告某《 金液之经》,披省妙祭,萧然反生。乃知天尊灵贵,非世尸所 陈,岂其顽朴,可得希闻?是不敢轻秘,故祀启天神至尊一书, 委帛一传之誓,已备如本科。将辄抱佩永年,无泄无漏。唯愿 太上大道诸君丈人当扶某一身,使享寿延年,所向诸会,早得 从心,神药速办,妻遁山林。别启告祈,高上诸皇,以合丹 液之英,依传授之科,敬受师节度。言毕,又九叩头九自搏, 令徐徐声才出。若不能讽诵本咒文,可执卷读之也。又重上香、 酒,毕,送神,起立稽首曰:上烦九天真王,又一拜,起曰: 上烦三天真皇九老仙都君,又一拜,起曰:上烦九气丈人,又 一拜,起曰:上烦太上真人,又一拜,起曰:上烦虚无丈人真 官,又一拜,起曰:上烦太丹玉女。又一拜,起曰:上烦天一 君王。又一拜,起曰:上烦中黄夫人,又一拜,起。凡拜祭讫, 其食不得与俗人食之矣。以写经纸墨笔砚,别著祭左右,并启 白之曰:今以此纸写丹经,乞愿常无毁败。则祭盘当用生姜各 三两著盘上,合九两也。其余甘果珍肴,随心所增损耳,亦无 从厚也,家贫此为限也。明日所不解者,当一二口诀求解释之。 祭时,勿令俗人近其房室,屏之为佳。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 用;无卤咸者,取好清酒微火煎之,令如饴饧之坚者,然后令 与矾石,礜石分等而用之,此是二物不可得而代之耳,且自不 及真物之坚密也。但当小厚其泥也,此代是穷极也。
金液还丹仙华流,高飞翱翔登天丘。黄赤之物成须臾,当得雄雌纷乱殊,可以腾变致行厨。灵人玉女我为夫,出入无间 天同符。其精凝霜善沉浮,汝其震惊必来游(凡六十三字,本 亦古书难了,阴君显之)。
作金液还丹之道,其方用大铜筒开孔广三寸半,令筒厚四分,高九寸。二枚,其以一枚为盖,盖高五寸也。治熟礜石一 斤,铅丹半斤,夫礜石先火烧二十度,捣万杵,又铁器中,猛 火九日九夜,复万杵下细(徒),调之以淳苦酒,和之如泥, 涂铜筒裹,令上下俱厚四分,是第一涂也。修之法,即复当以 雄黄,雌黄之精,以淳醯和,复涂两筒里,令厚半分,此第二 涂也。第三次霜雪也,其上筒盖亦如下筒法涂之,内霜雪不满 寸半已。药内霜雪中,以上筒盖之,再用代赭瓦屑如前以涂其 会,牢涂之,无令泄,泄则华汋飞去,已复涂之。宜于阴熇洁 处令其大干,置于芦苇火,马通火中央,作铁竖安之,筒令去 地高三寸,糠火亦佳也。火前后左右去筒皆三寸,不可不审详 精占也。如是后至十日更近,左右前后各二寸。如是二十日复 便近,火去筒一寸。如是至三十日左右,前后五十日,名曰黄 金。黄金者,中神药,可以成黄金也。如是又火二十日,合七 十日,药成,名曰赤金。所谓赤金者,此中神药可成赤金,名 曰金液还丹。即欲作黄金,取还丹一铢,置一斤铅中,即成真 金矣。亦可先内铅于器中,先火为水,方内刀圭赤药其器中, 临而观之,五色飞华,紫云乱映,蓊郁玄黄,若仰看景云之集 也,名曰紫金,道之妙矣。其盖上紫霜名曰神丹,服食以龙膏 泽和之,令如大豆大,平旦以井华水服之,日一丸。七十日, 六丁六甲诸神仙,玉女皆来朝之,侍左右前后导引。服百日, 恍惚往来,无间出入,移时至矣。百五十日,玉女皆谒侍,旦 夕为其侍,易形如真玉之色,得变化自在,常见按摩,致诸行 厨宝物也。金主为肌肉,还丹为血脉,主致神,上下无极,出 入无间,得与日月神相见。又旦旦当漱华池玉浆,便常饱溢。 玉浆,口中液也。玉浆主为骨髓筋肉,益人精炁上升,不劳不 倦,长生久视。龙膏泽者,桑上露,著桑叶上,平旦绵拭取之。 煮大干枣取上清汁,合驾羊髓,分等煎以为枣膏,亦可长服, 令人填满有美色。铜筒亦可大作,向者所作寸数,是还丹之一 剂耳,增损随宜也。
作枣膏法,一剂用三斗大干枣,六斗水煮之,令枣烂。又内三斗水,又煮沸,合用九斗水。绞去滓,清澄之,令得三斗。 乃内驾羊髓六斗投汁中,微火更煎如饴状。无驾羊髓者,驾羊 膏亦得可用。
取雄黄、雌黄精之法,雄黄雌黄各一斤,细捣治万杵,一筛得所用。六一泥固士釜以著其上下合之。即取新烧瓦屑合并 和,泥釜固济,无令泄炁。暴令燥,坼,又泥之。次以苇薪三 日三夕,烧釜底及左右也。盛精华上著如霜雪,即成矣。若筒 大亦可作,取釜盖上精霜雪者用之。
作霜雪之法,取曾青礜石、石硫黄、戎盐、凝水石、代赭、水银等七分,合治万杵,不须筛也。以淳醯和浥浥,则淖自适, 即置土釜中,封泥皆如泥神丹土釜法。又以代赭,白瓦屑涂, 固济,不可令泄也。事事如封前者无异。以苇火炊其下及左右 四日四夜,小猛之,神华霜雪上著,以三岁雄鸡羽扫之,名曰 霜雪。可加丹砂、雄黄、雌黄三种,并与前分等,合为十种也, 名曰金华凝霜雪。如此,还丹之道毕矣。
还丹不先祭,作不成,又斋三日,以清酒五斤、白脯一二斤,祠灶神矣。铜筒用芦苇者,是天马极当用苇耳,要宜须马 通火也。苇火自难将视。至于烧雄黄、雌黄之精及烧霜雪,自 宜用苇火,不与铜筒火同也。金华凝精霜,正可服使人不死耳, 非是霜雪,不中内者铜筒中用也。霜雪所用曾青、戎盐、凝水 石皆贵药,不可用交代,非真则药不成也。《泰清金液神丹》 凡五百七十六字,第七字,《金液》凡五百六字,《还丹》凡 六十三字。
郑君曰:夫仙人飞沉,灵验难论,实非凡庸可得窥窬。自丹经神化者,著在实验。是故天尊真人,隐秘此道。夫真谛二 事不相离,愚人返迷,故见示之高远,然达者亦奚不以方寸知 之?故见示其文,为不达者耳,其智岂限耶!经非有求仙之志, 固不授也。是以太真夫人犹语马君云: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 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闭坚。真人尚宝惜如此,岂是 下流所宜与哉!阴君缮书数通,封付五岳。若好道之人,能潜 身山林,精思至味,其能久于其道者,神仙自当开发石笈,显 然而示之。自非笃志慕道者,于是丹经秘要,便永藏峻岫矣! 马阴二君,何但仙人而已!至于观察纬度,知国存亡,审运命 之盛衰,验未然之必然,覆生民之大慈,作群方以定物,名始 接圣齐光,玄照万品,可谓朗矣!可谓神矣!弟子昔闻得道真 人传说,所言往往称叹,教其宝练,乃异人同辞,岂可令清真 之音,坠而不书乎?故书二君神光,见世之言,自汉灵以来, 称说故事,附于元纪丹经载之焉。诸有道者,可揽以进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