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资治通鉴
- ▪ 卷一【宋纪一】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庚申,九六零年)
- ▪ 卷二【宋纪二】二起重光作噩正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二年(辽应历十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三年(辽应历十二年)
- ▪ 卷三【宋纪三】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阙逢困敦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元年(辽应历十三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卷四【宋纪四】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四年(辽应历十六年。丙寅,九六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三年(辽应历十五年)
- ▪ 卷五【宋纪五】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五年(辽应历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元年(辽应历十八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应历十九年)
- ▪ 卷六【宋纪六】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三年(辽保宁二年。庚午,九七零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卷七【宋纪七】起重光协洽十月,尽阏逢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五年(辽保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六年(辽保宁五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甲戌,九七四年)
- ▪ 卷八【宋纪八】起阏逢阉茂九月,尽柔兆困敦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八年(辽保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九年(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
- ▪ 卷九【宋纪九】起柔兆困敦十二月,尽屠维单阏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丙子,九七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二年(辽保宁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辽保宁十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卷十【宋纪十】起屠维单阏三月,尽重光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五年(辽乾亨二年。庚辰,九八零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卷十一【宋纪十一】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昭阳协洽九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
- ▪ 卷十二【宋纪十二】起昭阳协洽十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元年(辽统和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二年(辽统和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癸未,九八三年)
- ▪ 卷十三【宋纪十三】起柔兆阉茂正月,尽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四年(辽统和五年)
- ▪ 卷十四【宋纪十四】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
- ▪ 卷十五【宋纪十五】起屠维赤奋若四月,尽重光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己丑,九八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元年(辽统和八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卷十六【宋纪十六】起重光单阏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三年(辽统和十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
- ▪ 卷十七【宋纪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十月,尽阏逢敦牂六月,凡九月。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癸巳,九九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甲午,九九四年)
- ▪ 卷十八【宋纪十八】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六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元年(辽统和十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丙申,九九六年)
- ▪ 卷十九【宋纪十九】起柔兆涒滩七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丁酉,九九七年)
- ▪ 卷二十【宋纪二十】起著雍阉茂正月,尽屠维大渊献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元年(辽统和十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卷二十一【宋纪二十一】起屠维大渊献六月,尽上章困敦三月,凡十月。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卷二十二【宋纪二十二】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四年(辽统和十九年)
- ▪ 卷二十三【宋纪二十三】起玄黓摄提格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卷二十四【宋纪二十四】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卷二十五【宋纪二十五】起阏逢执徐十一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二年(辽统和二十三年)
- ▪ 卷二十六【宋纪二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三年(辽统和二十四年。丙午,一零零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卷二十七【宋纪二十七】起强圉协洽九月,尽著雍涒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元年(辽统和二十六年)
- ▪ 卷二十八【宋纪二十八】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上章阉茂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二年(辽统和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卷二十九【宋纪二十九】起上章阉茂五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四年(辽统和二十九年)
- ▪ 卷三十【宋纪三十】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辽开泰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癸丑,一零一三年)
- ▪ 卷三十一【宋纪三十一】起昭阳赤奋若七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七年(辽开泰三年)
- ▪ 卷三十二【宋纪三十二】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 ▪ 卷三十三【宋纪三十三】起柔兆执徐七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元年(辽开泰六年)
- ▪ 卷三十四【宋纪三十四】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三年(辽开泰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二年(辽开泰七年)
- ▪ 卷三十五【宋纪三十五】起上章涒滩八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五年(辽太平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乾兴元年(辽太平二年)
- ▪ 卷三十六【宋纪三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二年(辽太平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元年(辽太平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三年(辽太平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卷三十七【宋纪三十七】起柔兆摄提格四月,尽屠维大荒落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五年(辽太平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六年(辽太平八年)
- ▪ 卷三十八【宋纪三十八】起屠维大荒落八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八年(辽太平十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九年(辽太平十一年,六月,改景福元年。辛未,一零三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
- ▪ 卷三十九【宋纪三十九】起昭阳作噩正月,尽阏逢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二年(辽重熙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辽重熙三年。甲戌,一零三四年)
- ▪ 卷四十【宋纪四十】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三年(辽重熙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卷四十一【宋纪四十一】起强圉赤奋若八月,尽屠维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卷四十二【宋纪四十二】起屠维单阏九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康定元年(辽重熙九年。庚辰,一零四零年)
- ▪ 卷四十三【宋纪四十三】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元年(辽重熙十年。辛巳,一零四一年)
- ▪ 卷四十四【宋纪四十四】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九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壬午,一零四二年)
- ▪ 卷四十五【宋纪四十五】起玄黓敦牂十月,尽昭阳协洽八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卷四十六【宋纪四十六】昭阳协洽九月,尽阏逢涒滩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卷四十七【宋纪四十七】起阏逢涒滩八月,尽旃蒙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卷四十八【宋纪四十八】起旃蒙作噩十月,尽强圉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六年(辽重熙十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卷四十九【宋纪四十九】起强圉大渊献四月,尽著雍困敦三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卷五十【宋纪五十】起著雍困敦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元年(辽重熙十八年。己丑,一零四九年)
- ▪ 卷五十一【宋纪五十一】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辽重熙十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辛卯,一零五一年)
- ▪ 卷五十二【宋纪五十二】起重光单阏六月,尽玄黓执徐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
- ▪ 卷五十三【宋纪五十三】起玄黓执徐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卷五十四【宋纪五十四】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卷五十五【宋纪五十五】起阏逢敦牂十一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二年(辽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后为清宁元年)
- ▪ 卷五十六【宋纪五十六】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元年(辽清宁二年。丙申,一零五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卷五十七【宋纪五十七】起强圉作噩八月,尽屠维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三年(辽清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卷五十八【宋纪五十八】起屠维大渊献四月,尽上章困敦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卷五十九【宋纪五十九】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卷六十【宋纪六十】起重光赤奋若九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七年(辽清宁八年)
- ▪ 卷六十一【宋纪六十一】起昭阳单阏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八年(辽清宁九年。癸卯,一零六三年)
- ▪ 卷六十二【宋纪六十二】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元年(辽清宁十年)
- ▪ 卷六十三【宋纪六十三】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二年(辽咸雍元年。乙巳,一零六五年)
- ▪ 卷六十四【宋纪六十四】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丙午,一零六六年)
- ▪ 卷六十五【宋纪六十五】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四年(辽咸雍三年)
- ▪ 卷六十六【宋纪六十六】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元年(辽咸雍四年)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卷六十七【宋纪六十七】起屠维作噩七月,尽上章阉茂六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资治通续鉴卷六十八【宋纪六十八】起上章阉茂七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四年(辽咸雍七年。辛亥,一零七一年)
- ▪ 卷六十九【宋纪六十九】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五年(辽咸雍八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六年(辽咸雍九年)
- ▪ 卷七十【宋纪七十】起阏逢摄提格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七年(辽咸雍十年)
- ▪ 卷七十一【宋纪七十一】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八年(辽太康元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九年(辽太康二年)
- ▪ 卷七十二【宋纪七十二】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十年(辽太康三年)
- ▪ 卷七十三【宋纪七十三】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 ▪ 卷七十四【宋纪七十四】起屠维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正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二年(辽太康五年)
- ▪ 卷七十五【宋纪七十五】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三年(辽太康六年)
- ▪ 卷七十六【宋纪七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四年(辽太康七年)
- ▪ 卷七十七【宋纪七十七】玄黓阉茂正月,尽阙逢困敦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五年(辽太康八年。壬戌,一零八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六年(辽太康九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卷七十八【宋纪七十八】起阏逢困敦七月,尽旃蒙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八年(辽大安元年)
- ▪ 卷七十九【宋纪七十九】起柔兆摄提格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丙寅,一零八六年)
- ▪ 卷八十【宋纪八十】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二年(辽大安三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卷八十一【宋纪八十一】起著雍执徐七月,尽上章郭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四年(辽大安五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五年(辽大安六年)
- ▪ 卷八十二【宋纪八十二】起重光协洽正月,尽昭阳作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六年(辽大安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七年(辽大安八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癸酉,一零九三年)
- ▪ 卷八十三【宋纪八十三】起昭阳作噩八月,尽阏逢阉茂七月,凡一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卷八十四【宋纪八十四】起阏逢阉茂八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二年(辽寿昌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
- ▪ 卷八十五【宋纪八十五】起强圉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四年(辽寿昌三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元年(辽寿昌四年)
- ▪ 卷八十六【宋纪八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二年(辽寿昌五年。己卯,一零九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三年(辽寿昌六年)
- ▪ 卷八十七【宋纪八十七】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建中靖国元年(辽寿昌七年,二月,改乾统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卷八十八【宋纪八十八】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二年(辽乾统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甲申,一一零四年)
- ▪ 卷八十九【宋纪八十九】起阏逢涒滩五月,尽柔兆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四年(辽乾统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五年(辽乾统六年)
- ▪ 卷九十【宋纪九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元年(辽乾统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二年(辽乾统八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三年(辽乾统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四年(辽乾统十年)
- ▪ 卷九十一【宋纪九十一】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辽天庆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二年(辽天庆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
- ▪ 卷九十二【宋纪九十二】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乙未,一一一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七年(辽天庆七年,金天辅元年)
- ▪ 卷九十三【宋纪九十三】起著雍阉茂正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元年(辽天庆九年,金天辅三年。己亥,一一一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二年(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庚子,一一二零年)
- ▪ 卷九十四【宋纪九十四】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三年(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壬寅,一一二二年)
- ▪ 卷九十五【宋纪九十五】起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九月后为天会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夭会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
- ▪ 卷九十六【宋纪九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卷九十七【宋纪九十七】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强圉协洽四月,凡十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八【宋纪九十八】起强圉协洽五月,尽六月,凡两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九【宋纪九十九】起强圉协洽七月,尽八月,凡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宋纪一百】起强圉协洽九月,尽十二月,凡四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一【宋纪一百一】起著雍涒滩正月,尽五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二【宋纪一百二】起著壅涒滩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三【宋纪一百三】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四【宋纪一百四】起屠维作噩三月,尽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己酉,一一二七年)
- ▪ 卷一百五【宋纪一百五】起屠维作噩四月,尽八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六【宋纪一百六】起屠维作噩闰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七【宋纪一百七】起上章掩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庚戌,一一三零年)
- ▪ 卷一百八【宋纪一百八】起上章掩茂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
- ▪ 卷一百九【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辛亥,一一三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宋纪一百十】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玄黓困敦四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
- ▪ 卷一百一十一【宋纪一百十一】起玄黓困敦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壬子,一一三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二【宋纪一百十二】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三【宋纪一百十三】起昭阳赤备若十月,尽阏逢摄提格六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四【宋纪一百十四】起阏逢摄提格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五【宋纪一百十五】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卷一百一十六【宋纪一百十六】起旃蒙单阏七月,尽柔兆执徐五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七【宋纪一百十七】起柔兆执徐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八【宋纪一百十八】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百十九】起强圉大荒落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二十【宋纪一百二十】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一【宋纪一百二十一】起著雍敦牂十月,尽屠维协哈五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二【宋纪一百二十二】起屠维协洽六月,尽上章涒滩四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一百二十三】起上章涒滩五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四【宋纪一百二十四】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一百二十五】起玄黓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 ▪ 卷一百二十六【宋纪一百二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四年(金皇统四年)
- ▪ 卷一百二十七【宋纪一百二十七】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五年(金皇统五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
- ▪ 卷一百二十八【宋纪一百二十八】起著雍执徐正月,尽上章敦牂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八年(金皇统八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十二月,改天德元年。己巳,一一四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九【宋纪一百二十九】起上章敦牂四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二年(金天德四年)
- ▪ 卷一百三十【宋纪一百三十】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蒙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五年(金贞元三年)
- ▪ 卷一百三十一【宋纪一百三十一】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强圉赤奋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二【宋纪一百三十二】起著雍摄提格正月,尽屠维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三【宋纪一百三十三】起屠维单阏七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
- ▪ 卷一百三十四【宋纪一百三十四】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
- ▪ 卷一百三十五【宋纪一百三十五】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十二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
- ▪ 卷一百三十六【宋纪一百三十六】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三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七【宋纪一百三十七】起玄黓敦牂四月,尽十二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八【宋纪一百三十八】起昭阳协洽正月,尽阏逢涒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九【宋纪一百三十九】起阏逢涒滩十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二年(金大定六年)
- ▪ 卷一百四十【宋纪一百四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四年(金大定八年)
- ▪ 卷一百四十一【宋纪一百四十一】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卷一百四十二【宋纪一百四十二】起上章摄提格八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七年(金大定十一年)
- ▪ 卷一百四十三【宋纪一百四十三】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九年(金大定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四【宋纪一百四十四】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元年(金大定十四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二年(金大定十五年)
- ▪ 卷一百四十五【宋纪一百四十五】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三年(金大定十六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卷一百四十六【宋纪一百四十六】起强圉作噩十月,尽屠维大渊献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五年(金大定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卷一百四十七【宋纪一百四十七】起屠维大渊献五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七年(金大定二十年)
- ▪ 卷一百四十八【宋纪一百四十八】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八年(金大定二十一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九【宋纪一百四十九】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
- ▪ 卷一百五十【宋纪一百五十】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柔兆敦牂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
- ▪ 卷一百五十一【宋纪一百五十一】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五年(金大定二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
- ▪ 卷一百五十二【宋纪一百五十二】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元年(金明昌元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二年(金明昌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三年(金明昌三年)
- ▪ 卷一百五十三【宋纪一百五十三】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四【宋纪一百五十四】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元年(金明昌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二年)
- ▪ 卷一百五十五【宋纪一百五十五】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四年(金承安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五年(金承安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六年(金承安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六【宋纪一百五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阏逢困敦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元年(金泰和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七【宋纪一百五十七】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元年(金泰和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蒙古太祖称帝之元年)
- ▪ 卷一百五十八【宋纪一百五十八】起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三年(金泰和七年,蒙古太祖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蒙古太祖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二年(金大安元年,蒙古太祖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九【宋纪一百五十九】起上章敦牂正月,尽昭阳作噩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太祖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五年(金崇庆元年,蒙古太祖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至宁元年、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卷一百六十【宋纪一百六十】起昭阳作噩九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七年(金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八年(金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九年(金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卷一百六十一【宋纪一百六十一】起强圉赤奋若七月,尽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一年(金兴定二年,蒙古太祖十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己卯,一二一九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三年(金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卷一百六十二【宋纪一百六十二】起重光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五年(金元光元年,蒙古太祖十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
- ▪ 卷一百六十三【宋纪一百六十三】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元年(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
- ▪ 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元年(金正大五年,蒙古皇子监国。戊子,一二二八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卷一百六十五【宋纪一百六十五】起屠维赤奋苦十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蒙古太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四年(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
- ▪ 卷一百六十六【宋纪一百六十六】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卷一百六十七【宋纪一百六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 ▪ 卷一百六十八【宋纪一百六十八】起旃蒙协洽正月,尽柔兆涒潍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二年(蒙古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
- ▪ 卷一百六十九【宋纪一百六十九】起强圉作噩正月,尽屠维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蒙古太宗十一年)
- ▪ 卷一百七十【宋纪一百七十】起上章困敦正月,尽昭阳单阏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元年(蒙古太宗十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二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卷一百七十一【宋纪一百七十一】起昭阳单阏九月,尽柔兆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佑四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五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二【宋纪一百七十二】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七年(蒙古定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八年(蒙古定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九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三【宋纪一百七十三】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一年(蒙古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二年(蒙古宪宗二年)
- ▪ 卷一百七十四【宋纪一百七十四】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二年(蒙古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三年(蒙古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卷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起柔兆执徐八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开庆元年(蒙古宪宗九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五年(蒙古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六年(蒙古宪宗八年)
- ▪ 卷一百七十六【宋纪一百七十六】起上章涒滩正月,尽玄黓掩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元年(蒙古中统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卷一百七十七【宋纪一百七十七】起玄黓掩茂七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四年(蒙古中统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
- ▪ 卷一百七十八【宋纪一百七十八】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元年(蒙古至元二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卷一百七十九【宋纪一百七十九】起著雍执徐十月,尽玄黓涒滩七月,凡四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卷一百八十【宋纪一百八十】起玄黓涒滩八月,尽阏逢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
- ▪ 卷一百八十一【宋纪一百八十一】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卷一百八十二【宋纪一百八十二】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 ▪ 卷一百八十三【元纪一】起柔兆困敦四月,尽著雍摄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三年(宋景炎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后改祥兴元年)
- ▪ 卷一百八十四【元纪二】起著雍摄提格五月,尽屠维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祥兴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六年(宋祥兴二年。己卯,一二七九年)
- ▪ 卷一百八十五【元纪三】起上章执徐正月,尽玄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七年(庚辰,一二八零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八年(辛巳,一二八一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六【元纪四】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七【元纪五】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八【元纪六】起强围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九【元纪七】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重光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一二九一年)
- ▪ 卷一百九十【元纪八】起重光单阏四月,尽玄黓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起昭阳大荒落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十年。
- ▪ 卷一百九十二【元纪十】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元贞元年(乙未,一二九五年)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三【元纪十一】起强圉作噩七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四【元纪十二】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一百九十五【元纪十三】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强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
- ▪ 卷一百九十六【元纪十四】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二年。
- ▪ ▪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至大元年(戊申,一三零八年)
- ▪ 卷一百九十七【元纪十五】起上章掩茂正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九十八【元纪十六】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旃蒙单阏三月,凡三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九【元纪十七】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四年(丁巳,一三一七年)
- ▪ 卷二百【元纪十八】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元纪十九】起重光作噩正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二【元纪二十】起阏逢困敦正月,尽旃蒙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三【元纪二十一】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泰定帝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 ▪ ▪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一三二七年)
- ▪ 卷二百四【元纪二十二】起著雍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五【元纪二十三】起屠维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六【元纪二十四】起上章敦牂正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七【元纪二十五】起昭阳作噩二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六年。
- ▪ ▪ 顺帝元统二年(甲戌,一三三四年)
- ▪ ▪ 顺帝至元元年(乙亥,一三三五年)
- ▪ ▪ 顺帝至元二年(丙子,一三三六年)
- ▪ ▪ 顺帝至元三年(丁丑,一三三七年)
- ▪ ▪ 顺帝至元四年(戊寅,一三三八年)
- ▪ 卷二百八【元纪二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七年。
- ▪ ▪ 顺帝至元五年(己卯,一三三九年)
- ▪ ▪ 顺帝至元六年(庚辰,一三四零年)
- ▪ ▪ 顺帝至正元年(辛巳,一三四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年(壬午,一三四二年)
- ▪ ▪ 顺帝至正三年(癸未,一三四三年)
- ▪ ▪ 顺帝至正四年(甲申,一三四四年)
- ▪ 卷二百九【元纪二十七】起柔兆掩茂二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五年。
- ▪ 卷二百一十【元纪二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一【元纪二十九】起玄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二【元纪三十】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三【元纪三十一】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四【元纪三十二】起强圉作噩七月,尽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八年(戊戌,一三五八年)
- ▪ 卷二百一十五【元纪三十三】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卷二百一十六【元纪三十四】起上章困敦七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一三六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一三六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七【元纪三十五】起昭阳单阏正月,尽阏逢执徐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一三六三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卷二百一十八【元纪三十六】起阏逢执徐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一三六五年)
- ▪ 卷二百一十九【元纪三十七】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一三六七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年)
- ▪ 卷二百二十【元纪三十八】起强圉协洽七月,尽著雍涒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五月,癸未朔,诏翰林学士和尔果斯:“今后进用宰执及主兵重臣,其与儒臣老者同议。”
宋改元祥兴。时冈洲粮少,乃遣人征粮于琼州,海道滩水浅急,艰于转运,别取道杏磊浦以进,雷州总管蒙古特以兵邀击之。
宋升冈洲为翔龙县。
宋遣张应科、王用将兵取雷州,应科三战不利,用遂降。
乙未,以乌蒙路隶云南行省。
己亥,江东道按察使阿巴齐,求宣慰使吕文焕金银器皿及宅舍、子女,不获,诬其私匿兵仗。诏行台大夫姜卫诘之。事白,免阿巴齐官。
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资,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党,诬玠节阴与广、益二王通,有司搒笞,诬服。狱成,总管府推官申屠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揭书于市,逻者以上。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六月,丁巳,宋张应科收兵复战,败死。张世杰悉众围城,城中绝粮,士食草,史格漕钦、廉、高、化诸州粮以给之。世杰引还。
己未,宋主迁驻新会之厓山。时诸军泊雷、化犬牙处,而厓山在新会县南八十里大海中,与石山对立如两扉,故有镇戍。张世杰以为天险可守,乃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三十间,军屋三千间。正殿曰慈元,杨太妃居之。升广州为翔龙府。时官、民兵尚二十馀万,多居于舟,资粮取办于广右诸郡、海外四州,复刷人匠,造舟楫,制器械,至十月始罢。
己巳,有大星殒于广南,声如雷,数刻乃已。
乙亥,敕省、院、台、诸司应闻奏事,必由起居注。
己卯,参知政事蒙古岱请颁诏招宋广王及张世杰;不从。
江东宣慰使张弘范人觐,请于帝曰:“张世杰立广王于海上,闽、广响应,宜进取之。”帝以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陛辞,奏曰:“国制,无汉人典蒙古军者。臣汉人,恐乖节度,猝难成功。愿得亲信蒙古大臣与俱。”帝曰:“尔忆而父与察罕之事乎?其破安丰也,汝父留兵守之,察罕不肯,师既南而城复为宋有,进退几失据,汝父至不胜其悔恨也,由委任不专。今岂可使汝复有汝父之悔乎!”赐锦衣、玉带。弘范辞曰:“奉命远征,无所事于衣带也。苟以剑甲为赐,则臣得仗国威灵,率不听者,臣得其职矣。“帝壮之,出上方剑以赐,曰:“剑,汝副也,有不用命者,以此处之。”及行,弘范荐李恒自副。至扬州,发水陆之师二万,分道南下。帝复命达春留后,供军食。
秋,七月,宋湖南制置司张烈良及提刑刘应龙,起兵以应厓山,雷、琼、全、永与潭属县之民周隆、贺十二等咸应之,大者众数万,小者不下数千。帝命阿尔哈雅往讨,获周隆、贺十二,斩之。烈良等举宗及馀兵奔思州乌罗洞,为官军所袭,皆战死。
阿尔哈雅略地海外,唯琼州安抚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拒于白沙口,相约固守,以死自誓。日望援兵不至,其南宁、万安、吉阳诸州县及八蕃、罗甸诸蛮皆附。
阿哈玛特奏立江西榷茶运司及诸路转运盐使司、宣课提举司,宣课司官吏多至五百馀人。
先是湖南行省左丞崔斌入觐,从帝至察罕诺尔,帝问:“江南各省抚治如何?”斌对以治安之道在得人,今所用多非其人。因言:“江南官冗,杭州地大民众,阿哈玛特溺于私爱,以任其不肖子巴苏呼。且阿哈玛特先自陈,乞免其子弟之任,今乃身为平章,而子若侄或为参政,或为尚书,或领将作监、会同馆,一门悉处要津,有亏公道。”帝命罢黜之,然终不以为阿哈玛特罪。
既而淮西宣慰使昂吉尔入朝,亦以官冗为言,于是诏:“江西省并入福建,罢榷茶营田司归本道宣慰司,罢漕运司归行省。”
帝尝谓昂吉尔曰:“宰相明天道,察地理,尽人事,能兼三者,乃为称职。尔纵有功,宰相非可凯者。回回人中,阿哈玛特才任宰相,阿尔年少亦精敏,南人如吕文焕、范文虎率众来归,或可以相位处之。”
丙戌,以江南事繁,行省官未有知书者,恐于吏治未便,分命崔斌至扬州行省,张守智至潭州行省。阿哈玛特恶崔斌,不欲其在内,故因事出之。
丙申,以达春、吕师夔、贾居贞行中书事于赣州,福建、江西、广东皆隶焉。
辛亥,改京光府为安西府。
诏江南、浙西等处,毋非理征民。时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令出,得还为民者数千人。
建汉祖天师正一祠于大都,令张留孙居之。
八月,壬子朔,追毁宋故官所受告身。
庚申,有星堕广州南。初陨,色红,大如箕,中爆裂为五,既堕地,声如鼓,一时顷止。
己巳,宋加文天祥少保,封信国公,张世杰封越国公。天祥闻宋主即位,上表自劾兵败江西之罪,请入朝。优诏不许,更加官爵。天祥移书陆秀夫曰:“天子幼冲,宰相遁荒,诏令皆出诸公之口,岂得以游词相拒!”会军中大疫,士卒多死,天祥母亦病没,诏起复之。天祥长子复亡,家属皆尽。
辛未,复给漳州安抚使沈世隆家资。世隆前守建宁府,有郭赞者,受宋张世杰檄招世隆,世隆执赞,斩之。蒙古岱以世隆擅杀,籍其家,帝曰:“世隆何罪!其还之。”仍授本路管民总管。
壬申,宋以姚良臣为右丞相,夏士林参知政事,王德同知枢密院事。
辛巳,以中书左丞董文炳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索多,蒲寿庚为中书左丞。因命索多等招徠东南诸蕃国,许以互市。
九月,壬午朔,宋葬前主于永福陵。
庚寅,以中书左丞、行江东道宣慰使吕文焕为中书右丞。
冬,十月,己未,享于太庙。
丁卯,驰山场樵采之禁。
十一月,丁亥,以辰、沅、靖、镇远等郡与蛮、獠接壤,民不安业,命达春、程鹏飞并为荆湖北道宣慰使。
张弘范以弟弘正为先锋,戒之曰:“汝以骁勇见选,非私汝也。军法重,我不敢以私挠公,汝慎之!“进攻三江寨,寨据隘乘高,不可近,乃连兵环之。寨中惧,人持满以待。弘范令下马治朝食,若将持久者,持满者疑不敢动。它寨惧不设备,弘范忽麾军连拔数寨,回捣三江,拔之。
壬辰,中书左丞、行江东道宣慰使囊嘉特言:“江南既平,兵民宜各置官属,蒙古军宜分屯大河南北,以馀丁编立部伍,绝其掳掠之患。分拣官僚,本以革阿哈玛特滥设之弊,其将校立功者,例行沙汰,何以劝后!新附军士,宜令行省赐之衣粮,毋使阙乏。”帝嘉纳之。
征宋征宋故相马廷鸾、章鉴赴阙,不至。
张弘范以舟师由海道袭漳、潮、惠三州,李恒以步骑由梅岭袭广州。阿尔哈雅遣人招安抚使赵与珞及冉安国、黄之杰等于琼州,不从,率兵御之。癸巳,琼州民作乱,执与珞等降,与珞及安国、之杰皆死之。
甲午,弛酒禁。
初,阿哈玛特子呼逊、阿萨尔等,以崔斌论列免官,至是,以张惠请,诏复之。惠又请复其子巴苏呼及侄巴图噜鼎等职,帝不从。
丁未,诏谕沿海官司,通日本国人市舶。
安西王之北征也,六盘守者构乱,王相赵炳自京兆率兵往捕,诛其首恶。既而六盘复乱,炳又讨平之。王还自北,嘉叹战功,赉赐有加。是月,王薨。
闰月,庚戌朔,罗氏鬼国主阿榨、西南蕃主韦昌盛并内附。
李恒兵至清远,宋王道夫迎战,大败。恒遂击凌震,震又败。道夫、震并弃广州遁,恒入广州,以待张弘范。
十二月,己卯朔,签书四川行枢密院昝顺招都掌蛮内附。
壬午,宋王道夫、凌震攻广州,与李恒复战,兵败,震走厓山,与翟国秀军合。
文天祥屯潮阳,邹洬、刘子俊皆集师会之,遂讨剧盗陈懿、刘兴于潮。兴死,懿遁,以海舟导张弘范兵济潮阳。天祥帅麾下走海丰,先锋将张弘正追之。天祥方饭五坡岭,弘正兵突至,众不及战,天祥遂被执。吞脑子,不死,邹洬自刭。刘子俊自诡为天祥,冀天祥可间走也!别队执天祥至,相遇于途,各争真伪,得实,遂烹子俊。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天祥不屈。弘范曰:“忠义人也。”释其缚,以客礼之。天祥固请死,弘范不许,处之舟中,族属被俘者悉还之。子俊,庐陵人也。
丙午,禁玉泉山樵采、渔弋。
戊申,封伯夷为昭义清惠公,叔齐为崇让仁惠公。
导肥河入于巂阝,淤陂皆为良田。
会诸会诸王于大都,以临字所俘宝玉器币分赐之。
江南释放总统嘉木扬喇勒智,怙恩横肆,穷骄极淫,以是月帅徒役顿萧山,发宋宁宗、理宗、度宗、杨后四陵。宋陵使中官罗铣,守陵不去,与之力争,凶徒痛棰铣,胁之以刃,铣恸哭而去。乃大肆发掘,得宝玉极多。截理宗顶以为饮器,充骨草莽间。是夕,闻四山皆有哭声。山阴唐珏闻之,痛愤,亟货家具,执券行贷得金,具酒醪,市羊豕,邀里中少年狎坐轰饮。酒酣,少年起请曰:“君儒者,若是,将何为焉?珏惨然具以告,愿收遗骸共瘗之。众谢曰:“诺。“中一少年曰:“总浮屠眈眈虎视,事露奈何?”珏曰:“余固筹之矣。今四郊多暴骨,窜取以易,谁复知之!”乃造数木函,刻纪年一字为号,分委而散遣之。众如珏指,夜,往拾遗骸,诘朝来集,出白金羡馀酬之。既而嘉木扬喇勒智复发徽、高、孝、光四陵及诸后陵,徽宗柩中止有朽木一段,邢后柩惟铁灯檠一枚而已。宋太学生东嘉林景熙,故与珏善,乃托为丐者,背竹箩,手持竹夹,遇物即拾,以投箩中,铸银作小牌,系于腰间,取赂西僧,曰:“余不敢望,得高宗、孝宗足矣。”西僧左右之,果得两朝骨,为两函贮之,托言拂经,遂与珏所得之骨并瘗兰亭山南,移常朝殿冬青树植其上以识。
未几,嘉木扬喇勒智下令,裒诸陵骨,杂置牛马枯骼中,建白塔于故宫。欲取宋高宗所书《九经》石刻以筑基,杭州总管府推官申屠致远力拒之,乃止。塔成,名曰镇南,以厌胜之。杭人悲感,不忍仰视。盖珏等事甚秘,杭人未有知者。
方珏等之始谋拾骨也,宋将作监簿山阴王英孙持其议,东阳郑宗仁襄其役,长溪谢翱为之筹画。翱,故文天祥之各也。遇寒食,则相与密祭之,久之,事渐泄,人多指目珏、景熙,谓旦夕祸且不测。珏、景熙亦自承,不以为惧。事幸不发,人皆称曰唐、林二义士。
是岁,云南行省奏招降诸蛮城砦一百二十馀所,安西王相府奏西蜀俱平。
春,正月,甲寅,禁无籍军侵掠平民。时诸王质弼特穆尔所部,为暴尤甚,命捕为首者置之法。
辛酉,宋合州安抚使王立以城降。
先是东川长院耻功不成,乃辞西川而自以兵围合州。立与东川有深怨,惧降而受戮,乃遣间使纳款于西川。安西王相李德辉,单舸至城下,呼立出降,安集其民而罢置其吏,合人德之。东川行院与德辉发功,因奏立久抗王师,尝指斥宪宗,宜杀之。降臣李谅亦论立前杀其妻子,有其财物,遂诏杀立,籍其家贫偿谅。既而安西王具立隆附本末来上,具言东川院臣愤德辉受降之故,诬奏诛立。枢密院亦以前奏为非,帝怒曰:“卿视人命若戏耶?前遣使,计杀立久矣,今追悔何及?”会安西王使再至,言未杀立。乃诏立入觐,命为潼川路安抚使、知合州事。
张弘范由潮阳港乘舟入海,至甲子门,获斥候将刘青、顾凯,知宋主所在。壬戌,弘范兵至厓山。
或谓张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之!幸而胜,国之福也;不胜,犹可西走。”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乃曰:“频年航海,何时已乎?今须与决胜负。”遂焚行朝草市,结大舶千馀,作一字陈,碇海中,中舻外舳,贯以大索,四周起楼栅如城堞,奉宋主居其间为死计,人皆危之。
厓山北水浅,舟胶不可进。弘范由山东转而南,入大洋,与世杰之师相遇,薄之,且出奇兵断宋军汲路,世杰舟坚不能动。弘范乃舟载茅茨,沃以膏脂,乘风纵火焚之。世杰战觇皆涂泥,缚长木以拒火,舟不爇,弘范无如之何。时世杰有韩氏甥,在弘范军中,弘范署为万户府经历,三遣谕祸福。世杰不从,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也!”因历数古忠臣以答之。弘范乃强文天祥为书招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固强之,天祥遂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弘范笑而止。复遣人语厓山士民曰:“汝陈丞相已去,文丞相已执,汝复欲何为?”士民亦无叛者。
弘范又以舟师据海口,世杰兵士菇干粮,饮海水,水咸,即呕泄,皆大困。世杰帅苏刘义、方兴等旦夕大战。庚午,李恒兵自广州来会,与弘范合守厓山北,诸将请以砲攻之,弘范曰:“砲攻,敌必浮海散去。吾分追非所利,不如以计聚留而与战也。且上戒吾必翦灭此,今使之遁,何以复!”恒亦曰:“我军虽围敌,而敌船正当海港,日逐潮水上下,宜急攻之。不然,彼薪水既绝,自知力屈,恐乘风潮之势遁去,徒费军力,不能成功也。”逐定议,与宋舟相直对攻。
丙子,对中书左丞拜奇尔默色同知枢密院事。
赐廉希宪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测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大。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不然,日就沈痾,不可药矣。”
二月,戊寅朔,祭先农于籍田。
宋张世杰部将陈宝来降。己卯,宋都统张达乘夜来袭,败还。癸未,平旦,张弘范分诸将为四军,李恒当其北及西北角楼,诸将公居其南及西,弘范将其一,相去里许,令曰:“敌东附山,潮退必南遁,南军急攻勿失之。西北军闻吾乐作,乃战。”又令曰:“敌有西南舰,闻其将左大守之,必骁勇也,吾其自当之。”顷之,有黑气出山西,弘范曰:“吉兆也!“潮退,水南泻,恒从北面顺流冲击,世杰以淮兵殊死战,矢石蔽空。日中,潮长,南面军复乘流进攻,世杰腹背受敌,战益力,恒不能胜。弘范所乘舰以布障四面,将士负盾而伏,乐作,世杰以为且宴,少懈。弘范回舰尾抵左大栅,左大射矢集布障、桅索如胃。弘范度其矢尽,命撤障,伏盾兵矢石俱发,夺左大舰,又与夏御史战,夺七艘,诸将合势乘之,自巳至申,呼声震天。俄而宋军有一舟樯旗仆,诸舟之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
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宋主所,欲奉宋主至其舟,谋遁去,陆秀夫恐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宋主舟大,且诸舟环结,秀夫度不得脱,乃先驱其妻、子入海,谓宋主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宋主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宋主时年九岁。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馀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军卒求物尸间,遇一尸,小而皙,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卒取宝以献。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广王溺死报。
杨太妃闻之,抚鹰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止为赵氏一塊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
世杰将趣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飓风忽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柁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
甲申,以征日本,敕扬州、湖南、赣州、泉州造战船六百艘。
乙未,诏湖南行省:“于戍军还途,每四五十里立安乐堂,疾者医之,饥者廪之,死者官给其需,藁葬之。”
禁诸鄂啰及汉人持弓矢,其出征所持兵仗,还即输之官库。
甲辰,中书省请以真定路达噜噶齐蒙古岱为保定路达噜噶齐。帝曰:“此正人也,朕将别以大事付之。
先是郭守敬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既又别图高爽地,以木为重棚,创作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为天枢附极而动,昔人尝展管望之,未得其的,作候极仪;极辰既位,天体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作仰仪;石有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有中道,月有九行,守敬一之,作证理仪;表高景虚,罔象非真,作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验,在于交会,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仪低昂,标以指之,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圭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方行测者所用。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矩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至是,以王恂为太史令,守敬同知太史院事,始进仪表式。
守敬尝上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三月,壬子,囊嘉特括两淮造回回也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能造也者,俱至京师。
丙寅,敕中书省:“凡掾史文移,稽缓一日、二日者杖,三日者死。”
潭州行省招下西南诸蕃。甲戌,以龙方零等为小龙蕃等处安抚使,仍以兵三千戍之。
诏太常寺讲究州县社稷制度。礼官折衷前代,定祭祀仪式及坛遗祭器制度,图写成书,名曰《至元州县社稷通礼》。
夏,四月,大都等十六路蝗。
帝师帕克斯巴卒,策琳沁嗣为帝师。赐帕克斯巴号“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以后累朝皆有帝师,相承不绝。
同签书枢院事赵良弼言:“宋亡,江南士人多废学,宜设经史科以育人材,定律令以戢奸吏。”帝常从空问曰:“高丽,小国也,匠工弈技,皆胜汉人;至于儒人,皆通经书,学孔、孟。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良弼对曰:“此非学者之病,在国家所尚何如耳。尚诗赋则必从之,尚经学则人亦从之矣。
五月,辛亥,以泉州经张世杰兵,减今年租赋之半。
丙辰,以五台僧多匿逃奴及逋赋之民,敕西京宣慰司、按察司搜索之。
丙寅,敕江南僧司文移毋辄人递。
丙子,命宗师张留孙即行宫作醮事,奏赤章于天,凡五昼夜。
先是兵下江西,南安守臣迎降,独南安县不下。县人李梓发、黄贤,共推县尉叶茂为主,缮治守具,达春引众万馀攻之。邑犹弹丸,城墙甫及肩,梓发率众死守,昼则随机应变,夜则鸣金鼓劫砦。达春等相顾曰:“城如碟子大,人心乃尔硬耶!”遂亲至城下谕降,城上裸噪大骂。俄也发,几中达春,乃徙砦水南。自冬徂春,力攻三十五日,死得数千,不能克。久之,茂出降,元军乃退。梓发、贤坚守如故。乃厓山破,参政贾居贞又往谕降,城上仍诟骂不已,时众稍稍徙去,心力颇懈,居贞命方文等进攻,凡十五日,城破,屠之。梓发举家自焚,县人多杀家属,巷战,杀敌犹过当。
甲申,敕造战船征日本,以高丽材用所出,即其地制之,令高丽王议其便以闻。
云南都元帅爱噜尼雅斯拉鼎,将兵抵金、蒲骠、缅国界内,招下三百寨,籍户十一万。诏定赋租,立站递,设卫送军。军还,献驯象十二。
辛丑,以通州水路浅,舟运甚艰,命枢密院发兵五千,仍令食禄诸官雇役千人开浚,以五十日讫工。
臣僚有请赋北京、西京车牛以运军粮,帝曰:“民之艰苦,汝等不问,但知役民。使今年尽取之,来岁禾稼何由得种!其止之。”
癸卯,以临洮、巩昌、通安等十驿岁饥,供役繁重,有质卖子女以供役者,命选官抚治之。旋以襄阳屯田户七百代军当驿役。
甲辰,以阿哈玛特子呼逊为潭州行省左丞,呼实哈雅等并复旧职。
是夏,四川宣慰使杨文安入觐,以所得城邑绘图以献。帝劳之曰:“汝攻城之功何若是多也!”擢四川南道宣慰使。
秋,七月,乙卯,定江南上、中路置达噜噶齐二员,下路一员。
丁巳,交趾国贡驯象。
己未,以蒙古军二千,诸路军一千,新附军一千,合万,令李庭将之。
壬戌,罢潭州行省造征日本及交趾战船。
癸酋癸酋,西南八番、罗氏等国内附,洞砦凡千六百二十六。
命崔命崔彧至江南,访求艺术之人。
八月,丁丑,帝归自上都。
戊子,范文虎言:“臣奉诏征日本,比遣周福、栾忠与日本僧赍诏往谕其国,期以来年四月还报,待其从否,始宜进兵。”从之。
庚寅,帝以每岁圣诞节及元辰日,礼仪费用皆敛之民,诏天下罢之。
丁酉,以江南所获玉爵及玷凡四十九事,纳于太庙。
先是捕海贼金通精,不获。通精死,获其从子温,有司请论如法。帝曰:“通金已死,温何预焉!”特赦其罪。
甲辰,诏:“汉军出征,逃者罪死,且没其家。
九月,乙巳朔,范文虎荐可为守令者三十人。诏令:“后所荐朕自择之。凡有官守,不勤于职,勿问汉人、回回,皆论诛、籍没。”
庚戌,诏行省左丞呼逊兼领杭州等路诸色人匠,以杭州税课所入,岁造缯段十万以进。
阿哈玛特言王相府官赵炳云:“陕西课程,岁办万九千锭,所司若果尽心措办,可得四万锭。”即命炳总之。
同知扬州总管府事董仲威坐赃罪,行台方按其事,仲威反诬行台官以他事。诏免仲威官,仍没其产十之二。
戊午,议罢汉人之为达噜噶齐者。
己巳,枢密院言:“有唐古岱者,冒禁,引军千馀人,于辰溪、沅州等处劫掠新附人千馀口及牛马、金银、币帛,而麻阳县达噜噶齐呼巴布哈为之向导。“敕斩唐古岱、呼巴布哈,馀减死论,以所掠者还其民。
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
戊子,千户托讷、总把呼岱擅引军人婺州永康县界,杀掠吏民。事觉,自陈扈从先帝出征有功、乞贷死。敕没其家赀之半,杖遣之。
辛卯,赈和州贫民钞。
乙末乙末,纳碧玉爵于太庙。
辛丑,以月直元辰,命五祖真人李居寿作醮事,奏赤章,凡五昼夜。事毕,居寿请间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预国政。”帝喜曰:“寻将及之。”明日,下诏:“皇太子燕王参决朝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皆先启后闻。”
是月,叙州、夔府至江陵界置水驿。
蜀地蜀地既平,以张庭瑞为诸蛮夷部宣慰使,甚得蛮夷心。
碉门碉门羌与妇人老幼入市,争价,持刃入碉门,鱼通司系其人,羌酉怒,断绳桥,谋入劫之。鱼通司来告急,左丞汪惟正问计,庭瑞曰:“羌俗暴悍,以斗杀为勇。今如蜂毒一人,而即以门墙之寇待之,不可。宜遣使往谕祸福,彼悟,当自回矣。”惟正曰:“使者无过于君。”遂从数骑抵羌界,羌陈兵以待,庭瑞进前语之曰:“杀人偿死,羌与中国之法同。有司系诸人,欲以为见证耳,而汝即肆无礼。如行省闻于朝,召近郡兵,空汝巢穴矣。”其酋长弃枪弩拜曰:“我近者生裂羊胛卜之,视肉之文理何如则吉,其兆曰:‘有白马将军来,可不劳兵而罢。’今公马果白,敢不从命!”乃论杀人者,馀尽纵遣之。遂与约,自今交市者以碉门为界,无相出入。
官买官买蜀茶,增价鬻于羌人,人以为患。庭瑞更变引法,每引纳二缗,而付文券与民,听其自市于羌,羌、蜀便之。
先时运粮由扬州溯江,往往覆陷,庭瑞始立屯田,人得免患。
都掌都掌蛮板,蛮善飞枪,联松枝为牌自蔽。行省命庭瑞讨之,庭瑞所射矢出其牌半干,蛮惊曰:“何物弓矢,如此之力!”即请服。遂斩其酋,而招复其馀民。
庭瑞庭瑞旋授叙州等处蛮夷部宣抚使。
宋文天祥之被执也,数求死不得,太学生庐陵王炎午作《生祭文》劝其速死,置于衢路,天祥未之见也。行至南安,不食八日,犹生。是月至燕,馆人供帐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同,设卒守之。天祥南面坐,未尝面北,留梦炎说之则骂。王积翁欲合降臣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
已而丞相博啰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博啰叱左右曳之地,天祥不屈。问有何言,天祥曰:“自古有兴有废,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我尽忠于宋以至此,愿求早死。”博啰曰:“汝谓有兴有废,且问盘古至今日,几帝几王?”天祥曰:“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我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博罗曰:“汝不肯说废兴事,且道古来有以宗社与人而复逃者乎?”天祥曰:“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也。卖国者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除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不幸有贼臣献国,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为度宗二子在浙东,老母在广故耳。”博啰曰:“弃德祐嗣君而立二王,忠乎?”天祥曰:“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饮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博啰不能诘。有问:“晋元帝、宋高宗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是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度宗长子,德祐亲兄,不可谓不正,即位于德祐去国之后,不可谓篡;陈丞相对太后命奉二王出宫,不可谓无所受命。”博啰等皆无词,但以无所受命为解。天祥曰:“天与之,人归之,虽无传受之命,推戴拥立,亦何不可!”博啰怒曰:“汝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博啰曰:“既知其不可,何必为?”天祥曰:“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下约之理。尽吾心焉,不可救,则天命也。天祥今日至此,唯有一死,不在多言。”博啰欲杀之,帝及诸大臣不可。张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愿释勿杀,乃复囚之。
十一月,壬子,遣礼部尚书柴椿偕安南国使杜中,赍诏往谕安南国世子陈日烜,责其来朝。
乙卯,罢太原、平阳、西京、延安路新签军还籍。罢招讨使刘万努所管无籍军愿从大军征讨者。
戊辰,命湖北道宣慰使刘深教练鄂州汉阳新附水军。
十二月,戊寅,发粟钞赈盐司灶户之贫者。
丙申,敕枢密、翰林院官就中书省与索多,议招收海外诸番事。
丁酉,敕:“自明年正月朔,建醮于长春宫,凡七日,岁以为例。”
增置宿卫。
初,宿卫皆领于四集赛,以太祖功臣博勒呼、博尔济、穆呼哩、齐拉兗四族世领集赛之长。集赛老,犹言分番宿卫也。年老既久,即擢为一品,或以才能任使,贵盛虽极,一日归至内庭,则执事如故。其后集赛增至四千八百,而累朝鄂尔多集赛尤多,为国大费。
建圣建圣寿万安寺于京城。
帝师策琳沁卒,敕诸国教师惮师百有八人,即万安寺设斋圆戒,赐衣。
是岁,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音谔德齐卒,百姓巷哭。交趾国王遣使者十二人衰绖致祭,使者号泣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