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资治通鉴
- ▪ 卷一【宋纪一】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庚申,九六零年)
- ▪ 卷二【宋纪二】二起重光作噩正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二年(辽应历十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三年(辽应历十二年)
- ▪ 卷三【宋纪三】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阙逢困敦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元年(辽应历十三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卷四【宋纪四】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四年(辽应历十六年。丙寅,九六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三年(辽应历十五年)
- ▪ 卷五【宋纪五】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五年(辽应历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元年(辽应历十八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应历十九年)
- ▪ 卷六【宋纪六】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三年(辽保宁二年。庚午,九七零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卷七【宋纪七】起重光协洽十月,尽阏逢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五年(辽保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六年(辽保宁五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甲戌,九七四年)
- ▪ 卷八【宋纪八】起阏逢阉茂九月,尽柔兆困敦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八年(辽保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九年(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
- ▪ 卷九【宋纪九】起柔兆困敦十二月,尽屠维单阏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丙子,九七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二年(辽保宁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辽保宁十年)
- ▪ 卷十【宋纪十】起屠维单阏三月,尽重光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五年(辽乾亨二年。庚辰,九八零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卷十一【宋纪十一】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昭阳协洽九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
- ▪ 卷十二【宋纪十二】起昭阳协洽十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癸未,九八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元年(辽统和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二年(辽统和三年)
- ▪ 卷十三【宋纪十三】起柔兆阉茂正月,尽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四年(辽统和五年)
- ▪ 卷十四【宋纪十四】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
- ▪ 卷十五【宋纪十五】起屠维赤奋若四月,尽重光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己丑,九八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元年(辽统和八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卷十六【宋纪十六】起重光单阏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三年(辽统和十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
- ▪ 卷十七【宋纪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十月,尽阏逢敦牂六月,凡九月。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癸巳,九九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甲午,九九四年)
- ▪ 卷十八【宋纪十八】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六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元年(辽统和十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丙申,九九六年)
- ▪ 卷十九【宋纪十九】起柔兆涒滩七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丁酉,九九七年)
- ▪ 卷二十【宋纪二十】起著雍阉茂正月,尽屠维大渊献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元年(辽统和十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卷二十一【宋纪二十一】起屠维大渊献六月,尽上章困敦三月,凡十月。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卷二十二【宋纪二十二】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四年(辽统和十九年)
- ▪ 卷二十三【宋纪二十三】起玄黓摄提格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卷二十四【宋纪二十四】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卷二十五【宋纪二十五】起阏逢执徐十一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二年(辽统和二十三年)
- ▪ 卷二十六【宋纪二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三年(辽统和二十四年。丙午,一零零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卷二十七【宋纪二十七】起强圉协洽九月,尽著雍涒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元年(辽统和二十六年)
- ▪ 卷二十八【宋纪二十八】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上章阉茂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二年(辽统和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卷二十九【宋纪二十九】起上章阉茂五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四年(辽统和二十九年)
- ▪ 卷三十【宋纪三十】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辽开泰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癸丑,一零一三年)
- ▪ 卷三十一【宋纪三十一】起昭阳赤奋若七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七年(辽开泰三年)
- ▪ 卷三十二【宋纪三十二】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 ▪ 卷三十三【宋纪三十三】起柔兆执徐七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元年(辽开泰六年)
- ▪ 卷三十四【宋纪三十四】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二年(辽开泰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三年(辽开泰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卷三十五【宋纪三十五】起上章涒滩八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五年(辽太平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乾兴元年(辽太平二年)
- ▪ 卷三十六【宋纪三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二年(辽太平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元年(辽太平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三年(辽太平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卷三十七【宋纪三十七】起柔兆摄提格四月,尽屠维大荒落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五年(辽太平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六年(辽太平八年)
- ▪ 卷三十八【宋纪三十八】起屠维大荒落八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八年(辽太平十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九年(辽太平十一年,六月,改景福元年。辛未,一零三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
- ▪ 卷三十九【宋纪三十九】起昭阳作噩正月,尽阏逢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二年(辽重熙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辽重熙三年。甲戌,一零三四年)
- ▪ 卷四十【宋纪四十】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三年(辽重熙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卷四十一【宋纪四十一】起强圉赤奋若八月,尽屠维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卷四十二【宋纪四十二】起屠维单阏九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康定元年(辽重熙九年。庚辰,一零四零年)
- ▪ 卷四十三【宋纪四十三】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元年(辽重熙十年。辛巳,一零四一年)
- ▪ 卷四十四【宋纪四十四】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九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壬午,一零四二年)
- ▪ 卷四十五【宋纪四十五】起玄黓敦牂十月,尽昭阳协洽八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卷四十六【宋纪四十六】昭阳协洽九月,尽阏逢涒滩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卷四十七【宋纪四十七】起阏逢涒滩八月,尽旃蒙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卷四十八【宋纪四十八】起旃蒙作噩十月,尽强圉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六年(辽重熙十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卷四十九【宋纪四十九】起强圉大渊献四月,尽著雍困敦三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卷五十【宋纪五十】起著雍困敦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元年(辽重熙十八年。己丑,一零四九年)
- ▪ 卷五十一【宋纪五十一】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辽重熙十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辛卯,一零五一年)
- ▪ 卷五十二【宋纪五十二】起重光单阏六月,尽玄黓执徐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
- ▪ 卷五十三【宋纪五十三】起玄黓执徐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卷五十四【宋纪五十四】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卷五十五【宋纪五十五】起阏逢敦牂十一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二年(辽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后为清宁元年)
- ▪ 卷五十六【宋纪五十六】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元年(辽清宁二年。丙申,一零五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卷五十七【宋纪五十七】起强圉作噩八月,尽屠维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三年(辽清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卷五十八【宋纪五十八】起屠维大渊献四月,尽上章困敦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卷五十九【宋纪五十九】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卷六十【宋纪六十】起重光赤奋若九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七年(辽清宁八年)
- ▪ 卷六十一【宋纪六十一】起昭阳单阏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八年(辽清宁九年。癸卯,一零六三年)
- ▪ 卷六十二【宋纪六十二】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元年(辽清宁十年)
- ▪ 卷六十三【宋纪六十三】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二年(辽咸雍元年。乙巳,一零六五年)
- ▪ 卷六十四【宋纪六十四】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丙午,一零六六年)
- ▪ 卷六十五【宋纪六十五】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四年(辽咸雍三年)
- ▪ 卷六十六【宋纪六十六】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元年(辽咸雍四年)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卷六十七【宋纪六十七】起屠维作噩七月,尽上章阉茂六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资治通续鉴卷六十八【宋纪六十八】起上章阉茂七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四年(辽咸雍七年。辛亥,一零七一年)
- ▪ 卷六十九【宋纪六十九】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五年(辽咸雍八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六年(辽咸雍九年)
- ▪ 卷七十【宋纪七十】起阏逢摄提格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七年(辽咸雍十年)
- ▪ 卷七十一【宋纪七十一】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八年(辽太康元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九年(辽太康二年)
- ▪ 卷七十二【宋纪七十二】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十年(辽太康三年)
- ▪ 卷七十三【宋纪七十三】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 ▪ 卷七十四【宋纪七十四】起屠维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正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二年(辽太康五年)
- ▪ 卷七十五【宋纪七十五】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三年(辽太康六年)
- ▪ 卷七十六【宋纪七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四年(辽太康七年)
- ▪ 卷七十七【宋纪七十七】玄黓阉茂正月,尽阙逢困敦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五年(辽太康八年。壬戌,一零八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六年(辽太康九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卷七十八【宋纪七十八】起阏逢困敦七月,尽旃蒙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八年(辽大安元年)
- ▪ 卷七十九【宋纪七十九】起柔兆摄提格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丙寅,一零八六年)
- ▪ 卷八十【宋纪八十】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二年(辽大安三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卷八十一【宋纪八十一】起著雍执徐七月,尽上章郭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四年(辽大安五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五年(辽大安六年)
- ▪ 卷八十二【宋纪八十二】起重光协洽正月,尽昭阳作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六年(辽大安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七年(辽大安八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癸酉,一零九三年)
- ▪ 卷八十三【宋纪八十三】起昭阳作噩八月,尽阏逢阉茂七月,凡一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卷八十四【宋纪八十四】起阏逢阉茂八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二年(辽寿昌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
- ▪ 卷八十五【宋纪八十五】起强圉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四年(辽寿昌三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元年(辽寿昌四年)
- ▪ 卷八十六【宋纪八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二年(辽寿昌五年。己卯,一零九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三年(辽寿昌六年)
- ▪ 卷八十七【宋纪八十七】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建中靖国元年(辽寿昌七年,二月,改乾统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卷八十八【宋纪八十八】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二年(辽乾统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甲申,一一零四年)
- ▪ 卷八十九【宋纪八十九】起阏逢涒滩五月,尽柔兆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四年(辽乾统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五年(辽乾统六年)
- ▪ 卷九十【宋纪九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元年(辽乾统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二年(辽乾统八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三年(辽乾统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四年(辽乾统十年)
- ▪ 卷九十一【宋纪九十一】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辽天庆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二年(辽天庆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
- ▪ 卷九十二【宋纪九十二】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乙未,一一一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七年(辽天庆七年,金天辅元年)
- ▪ 卷九十三【宋纪九十三】起著雍阉茂正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元年(辽天庆九年,金天辅三年。己亥,一一一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二年(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庚子,一一二零年)
- ▪ 卷九十四【宋纪九十四】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三年(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壬寅,一一二二年)
- ▪ 卷九十五【宋纪九十五】起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九月后为天会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夭会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
- ▪ 卷九十六【宋纪九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卷九十七【宋纪九十七】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强圉协洽四月,凡十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八【宋纪九十八】起强圉协洽五月,尽六月,凡两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九【宋纪九十九】起强圉协洽七月,尽八月,凡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宋纪一百】起强圉协洽九月,尽十二月,凡四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一【宋纪一百一】起著雍涒滩正月,尽五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二【宋纪一百二】起著壅涒滩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三【宋纪一百三】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四【宋纪一百四】起屠维作噩三月,尽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己酉,一一二七年)
- ▪ 卷一百五【宋纪一百五】起屠维作噩四月,尽八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六【宋纪一百六】起屠维作噩闰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七【宋纪一百七】起上章掩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庚戌,一一三零年)
- ▪ 卷一百八【宋纪一百八】起上章掩茂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
- ▪ 卷一百九【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辛亥,一一三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宋纪一百十】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玄黓困敦四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
- ▪ 卷一百一十一【宋纪一百十一】起玄黓困敦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壬子,一一三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二【宋纪一百十二】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三【宋纪一百十三】起昭阳赤备若十月,尽阏逢摄提格六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四【宋纪一百十四】起阏逢摄提格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五【宋纪一百十五】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卷一百一十六【宋纪一百十六】起旃蒙单阏七月,尽柔兆执徐五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七【宋纪一百十七】起柔兆执徐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八【宋纪一百十八】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百十九】起强圉大荒落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二十【宋纪一百二十】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一【宋纪一百二十一】起著雍敦牂十月,尽屠维协哈五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二【宋纪一百二十二】起屠维协洽六月,尽上章涒滩四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一百二十三】起上章涒滩五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四【宋纪一百二十四】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一百二十五】起玄黓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 ▪ 卷一百二十六【宋纪一百二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四年(金皇统四年)
- ▪ 卷一百二十七【宋纪一百二十七】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五年(金皇统五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
- ▪ 卷一百二十八【宋纪一百二十八】起著雍执徐正月,尽上章敦牂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八年(金皇统八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十二月,改天德元年。己巳,一一四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九【宋纪一百二十九】起上章敦牂四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二年(金天德四年)
- ▪ 卷一百三十【宋纪一百三十】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蒙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五年(金贞元三年)
- ▪ 卷一百三十一【宋纪一百三十一】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强圉赤奋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二【宋纪一百三十二】起著雍摄提格正月,尽屠维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三【宋纪一百三十三】起屠维单阏七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
- ▪ 卷一百三十四【宋纪一百三十四】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
- ▪ 卷一百三十五【宋纪一百三十五】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十二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
- ▪ 卷一百三十六【宋纪一百三十六】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三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七【宋纪一百三十七】起玄黓敦牂四月,尽十二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八【宋纪一百三十八】起昭阳协洽正月,尽阏逢涒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九【宋纪一百三十九】起阏逢涒滩十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二年(金大定六年)
- ▪ 卷一百四十【宋纪一百四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四年(金大定八年)
- ▪ 卷一百四十一【宋纪一百四十一】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卷一百四十二【宋纪一百四十二】起上章摄提格八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七年(金大定十一年)
- ▪ 卷一百四十三【宋纪一百四十三】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九年(金大定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四【宋纪一百四十四】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二年(金大定十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元年(金大定十四年)
- ▪ 卷一百四十五【宋纪一百四十五】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三年(金大定十六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卷一百四十六【宋纪一百四十六】起强圉作噩十月,尽屠维大渊献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五年(金大定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卷一百四十七【宋纪一百四十七】起屠维大渊献五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七年(金大定二十年)
- ▪ 卷一百四十八【宋纪一百四十八】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八年(金大定二十一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九【宋纪一百四十九】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
- ▪ 卷一百五十【宋纪一百五十】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柔兆敦牂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
- ▪ 卷一百五十一【宋纪一百五十一】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五年(金大定二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
- ▪ 卷一百五十二【宋纪一百五十二】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元年(金明昌元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二年(金明昌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三年(金明昌三年)
- ▪ 卷一百五十三【宋纪一百五十三】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四【宋纪一百五十四】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元年(金明昌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二年)
- ▪ 卷一百五十五【宋纪一百五十五】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四年(金承安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五年(金承安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六年(金承安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六【宋纪一百五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阏逢困敦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元年(金泰和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七【宋纪一百五十七】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元年(金泰和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蒙古太祖称帝之元年)
- ▪ 卷一百五十八【宋纪一百五十八】起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三年(金泰和七年,蒙古太祖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蒙古太祖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二年(金大安元年,蒙古太祖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九【宋纪一百五十九】起上章敦牂正月,尽昭阳作噩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太祖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五年(金崇庆元年,蒙古太祖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至宁元年、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卷一百六十【宋纪一百六十】起昭阳作噩九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七年(金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八年(金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九年(金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卷一百六十一【宋纪一百六十一】起强圉赤奋若七月,尽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一年(金兴定二年,蒙古太祖十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己卯,一二一九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三年(金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卷一百六十二【宋纪一百六十二】起重光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五年(金元光元年,蒙古太祖十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
- ▪ 卷一百六十三【宋纪一百六十三】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元年(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
- ▪ 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元年(金正大五年,蒙古皇子监国。戊子,一二二八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卷一百六十五【宋纪一百六十五】起屠维赤奋苦十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蒙古太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四年(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
- ▪ 卷一百六十六【宋纪一百六十六】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卷一百六十七【宋纪一百六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 ▪ 卷一百六十八【宋纪一百六十八】起旃蒙协洽正月,尽柔兆涒潍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二年(蒙古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
- ▪ 卷一百六十九【宋纪一百六十九】起强圉作噩正月,尽屠维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蒙古太宗十一年)
- ▪ 卷一百七十【宋纪一百七十】起上章困敦正月,尽昭阳单阏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元年(蒙古太宗十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二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卷一百七十一【宋纪一百七十一】起昭阳单阏九月,尽柔兆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佑四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五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二【宋纪一百七十二】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七年(蒙古定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八年(蒙古定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九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三【宋纪一百七十三】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一年(蒙古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二年(蒙古宪宗二年)
- ▪ 卷一百七十四【宋纪一百七十四】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二年(蒙古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三年(蒙古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卷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起柔兆执徐八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五年(蒙古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六年(蒙古宪宗八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开庆元年(蒙古宪宗九年)
- ▪ 卷一百七十六【宋纪一百七十六】起上章涒滩正月,尽玄黓掩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元年(蒙古中统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卷一百七十七【宋纪一百七十七】起玄黓掩茂七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四年(蒙古中统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
- ▪ 卷一百七十八【宋纪一百七十八】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元年(蒙古至元二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卷一百七十九【宋纪一百七十九】起著雍执徐十月,尽玄黓涒滩七月,凡四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卷一百八十【宋纪一百八十】起玄黓涒滩八月,尽阏逢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
- ▪ 卷一百八十一【宋纪一百八十一】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卷一百八十二【宋纪一百八十二】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 ▪ 卷一百八十三【元纪一】起柔兆困敦四月,尽著雍摄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后改祥兴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三年(宋景炎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四【元纪二】起著雍摄提格五月,尽屠维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祥兴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六年(宋祥兴二年。己卯,一二七九年)
- ▪ 卷一百八十五【元纪三】起上章执徐正月,尽玄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七年(庚辰,一二八零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八年(辛巳,一二八一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六【元纪四】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七【元纪五】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八【元纪六】起强围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九【元纪七】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重光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一二九一年)
- ▪ 卷一百九十【元纪八】起重光单阏四月,尽玄黓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起昭阳大荒落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十年。
- ▪ 卷一百九十二【元纪十】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元贞元年(乙未,一二九五年)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三【元纪十一】起强圉作噩七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四【元纪十二】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一百九十五【元纪十三】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强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
- ▪ 卷一百九十六【元纪十四】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二年。
- ▪ ▪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至大元年(戊申,一三零八年)
- ▪ 卷一百九十七【元纪十五】起上章掩茂正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九十八【元纪十六】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旃蒙单阏三月,凡三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九【元纪十七】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四年(丁巳,一三一七年)
- ▪ 卷二百【元纪十八】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元纪十九】起重光作噩正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二【元纪二十】起阏逢困敦正月,尽旃蒙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三【元纪二十一】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泰定帝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 ▪ ▪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一三二七年)
- ▪ 卷二百四【元纪二十二】起著雍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五【元纪二十三】起屠维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六【元纪二十四】起上章敦牂正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七【元纪二十五】起昭阳作噩二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六年。
- ▪ ▪ 顺帝元统二年(甲戌,一三三四年)
- ▪ ▪ 顺帝至元元年(乙亥,一三三五年)
- ▪ ▪ 顺帝至元二年(丙子,一三三六年)
- ▪ ▪ 顺帝至元三年(丁丑,一三三七年)
- ▪ ▪ 顺帝至元四年(戊寅,一三三八年)
- ▪ 卷二百八【元纪二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七年。
- ▪ ▪ 顺帝至元五年(己卯,一三三九年)
- ▪ ▪ 顺帝至元六年(庚辰,一三四零年)
- ▪ ▪ 顺帝至正元年(辛巳,一三四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年(壬午,一三四二年)
- ▪ ▪ 顺帝至正三年(癸未,一三四三年)
- ▪ ▪ 顺帝至正四年(甲申,一三四四年)
- ▪ 卷二百九【元纪二十七】起柔兆掩茂二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五年。
- ▪ 卷二百一十【元纪二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一【元纪二十九】起玄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二【元纪三十】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三【元纪三十一】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四【元纪三十二】起强圉作噩七月,尽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八年(戊戌,一三五八年)
- ▪ 卷二百一十五【元纪三十三】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卷二百一十六【元纪三十四】起上章困敦七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一三六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一三六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七【元纪三十五】起昭阳单阏正月,尽阏逢执徐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一三六三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卷二百一十八【元纪三十六】起阏逢执徐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一三六五年)
- ▪ 卷二百一十九【元纪三十七】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一三六七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年)
- ▪ 卷二百二十【元纪三十八】起强圉协洽七月,尽著雍涒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十二月,乙卯,以吴潜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兴国宫。
戊午,蒙古大赦。徙诸匠五百户修行宫。
己未,诏:“追录彭大雅创筑渝城功,复元秩,仍官其子。”
癸亥,以海神为大祀。
丁丑,立春,雷。时言路壅塞,太学生杨文仲率同舍生叩阍极言时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人本无言,雷激之使言。”一时传诵之。
是岁,蒙古籍汉地民户。
金故御史张特立以言事罢归田里,金亡,不仕,以《易》教授诸生。蒙古皇弟呼必赉闻其名,尝遣赵璧传谕,称其养素丘园,易代如一,赐号:“中庸先生”。至是复贻书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赐嘉名,今复谕意。”未几,特立卒。
春,正月,辛未,诏:“刑部及大理寺奏报罪案,各守条限,申严诸路宪司,凡狱讼无得淹留,致连年拘系;台谏觉察以闻。”
蒙古以李桢为襄阳军马万户。先是桢言于定宗曰:“襄阳乃吴、蜀之要冲,宋之喉襟,得之则可为它日取宋之基本。”定宗嘉其言,至是有此授,从定宗遗意也。
二月,甲辰,帝谕郑清之曰:“邱迪嘉今早登对,朕以广寇询之,其言皆有始未。峒寇既平,当加优擢。向来寇作之初,或者张皇以甚其事;及其平定,又言多杀以妒其功。若以浮议抑之,它日何以使人!宜以正卿处之。”
乙巳,都省言铜钱泄漏,伪会充斥,奸民无所惩畏。诏:“沿江州县,山奥、海岛,结为保甲,互相纠察,如有犯者及停藏家,许告推赏,不告者连坐。”
言者论赵葵非由科目进,且曰:“宰相须用读书人。”葵因力辞。癸未。诏曰:“赵葵恳辞相位,始终弗渝。使命趣召,亦既屡矣,奏陈确苦,殆逾一期,朕眷倚虽切,而不能强其从也。姑畀内祠,以便咨访。“戊子,赵葵罢右丞相兼枢密使,特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奉朝请。
庚寅,以贾似道为端明殿学士、两淮制置大使、淮东安抚使、知扬州;余玠为龙图阁学士,职任依旧;李曾伯为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
是春,创新寺于西湖之积庆山,内司分遣吏卒市木于州县,旁缘为奸,望青采斫,鞭笞追逐,鸡犬为之不宁。三年始落成,后赐为阎贵妃功德院,糜费无算。
夏,四月,辛丑,右司谏陈垓言:“改官班引之人,先令赴都堂或御史台各试书判,合理法者许集注;如不通,且令为丞,再试中,方与人。”从之。
癸卯,朝献景灵宫,次幸龙翔宫。
五月,丙寅朔,以善珊嗣濮王。
诏:“吴渊久历从班,屡更事任,慈领江阃,备竭忠勤,山寨耕屯,俱就规画。除资政殿学士,依旧职任,与执政恩数。”
六月,丁酉,龙翔宫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太一宫礼例祈祝。
命辅命辅臣申严百司用例废法。
秋,七月,癸酉,左司谏陈垓言:“祖宗治赃吏之法,具在国史。今州县官吏赃败,或营求脱免。请下诸路制、总、监司遵守,仍许台臣觉察。”从之。
丙子,帝谕辅臣曰:“在法,词诉须经次第官司。其台部受词,所当参酌两造,岂宜遽凭单词部决,致使所属观望,曲直倒置!可令御史台、户、刑部遵。”
庚辰,诏殿试改用八月十五日。
戊子,诏:“两淮极边作邑人,照川、广例,令监司引试书判。”
八月,甲午朔,诏:“户部严革诸路州县增收多量苗米之弊。”
甲寅,帝谕辅臣曰:“和籴本非朝廷之得已,若官司奉行无扰,则人户自乐与官为市。访闻近年所在和籴,未得朝廷抛数,预行多敷;富室大家,临期率以赂免,而中产、下户反被均敷之害,以致散钱则吏胥减克,纳米则斗面取赢,专计诛求,费用尤夥。是致民间所得籴本,每石几耗其半,其何以堪!可申严约束。”
台州大水。
九月,甲子朔,贾似道兼淮西安抚使。
己巳,赐进士方梦魁等五百一十三人及第、出身,改锡梦魁名逢辰。
戊寅,诏:“去岁严州水患,田租其悉蠲之。”
冬,十月,丁酉,诏:“方闻郡邑间有水患,细民流移,恐致所失。可令逐处出义仓米,量轻重多寡赈之,务在实惠均及。”
丙午,诏曰:“国家以儒立国,士习日恶,世道所关。端平初,增诸郡解额,寝漕闱牒试,正欲四方之士,安乡井,修孝悌,以厚风俗,比岁殊失初意。可公逐州于每举待补人数内分额之半,先就郡庠校以课试,取分数及格者,同待补生给据赴上庠补试。其天府一体施行。”
辛酉,诏戒两淮都统司主兵官:“今后行法,不许轻用脊棍以伤人命。”
壬申,诏赵葵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湖南安抚大使。
诏:“给度牒千道,下临安府易民间两界破会。”
癸酉,诏:“淮酉疆场,延袤八百馀里,近令沿江制司团结耕屯,渐已就绪。但制阃置司江南,相去差远,可令淮西提举李士达就司空山创司,提举本路山寨。”
甲戌,郑清之再乞归里,慰留之。
辛巳,日南至。诏:“余玠任四蜀,安危之寄已著,八年经理之功,敌不近边,岁则大稔。既浸还于旧观,将益懋于远图。畴其忠勤,足以褒勉,可进官二等。”
壬午,雷。
癸未,诏:“避殿,减膳。令诸路漕臣、守臣体访民间疾苦,当议优恤。”
丁亥,参知政事谢方叔、吴潜,签书枢密院事徐清叟,并乞解机政,不许。
先是蒙古太宗爱皇侄莽赉扣,养以为子,命皇后抚育之。一日行幸,天大风,入帐殿,命莽赉扣坐膝下,抚其首曰:“是可以君天下。”它日,用牜字按豹,皇孙实勒们曰:“牜字按豹,则犊将安所养?”太宗以为有仁心,又曰:“是可君天下。”莽赉扣既长,命归籓邸,从征伐,屡立奇功。定宗既殂,久未立君,中外汹汹,皆属意于莽赉扣,而觊觎者众,议未决。至是诸王巴图、穆格、大将乌兰哈达会于阿喇托图喇克之地,穆格首建议推戴。时定宗皇后所遣使者巴喇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孙实勒们为嗣,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今实勒们故在,而议欲它属,将置之何地耶?”穆格曰:“太宗有命,谁敢违之!然前议立定宗,由皇后与汝辈为之,是则违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谁咎耶?”巴喇语塞。乌兰哈达曰:“莽赉扣聪明睿智,人所共知,巴图之议良是。”孟克萨尔曰:“立莽赉扣,亦太宗遗言也。异议者请斩之!“穆格即申令于众,众悉应之,议遂定。乌兰哈达,苏布特子也。
十二月,壬辰朔,郑清之乞去,诏不许。
春,正月,丁卯,皇侄益国公孟启,改赐名孜,进封建安郡王。
丁亥,诏:“江、浙沿流郡县,刷具流民口数,于朝廷桩管钱米内赈济,仍许于寺观及空闲官舍居止。”
己丑,程元凤上言:“陛下以神圣之资,接帝王之统,思祖宗侍托之重,为社稷久长之图。元正谨始,宸笔涣颁,懋嘉宗英之贤,诞举锡名之典,爰即公社,用进王封,于以隆万世之基,于以系四海之望,溥天率士,雷动欢声,甚盛举也。然资善有堂,讲读有官,所愿博迭端方纯谨之士,增置辅导赞翊之员,下至给使服役之人,皆有重厚笃实之行,使之出入起居,无有不正,动静语默,无有不善,此实千万世无疆之休。”从之。
诏:“经筵进讲《周易》终篇,讲读、修注官各进一秩,馀补转、赏犒有差。”
二月,壬辰,赐李埴谥文肃。
乙未,左丞相郑清之等上光宗、宁宗《宝训》、《皇帝玉牒》、《日录》、《会要》。丁酉,清之等进秩有差。
三月,壬申,诏:“诸道制、总、监司、州郡不得以堂除、部注之阙搀越申辟;纵元系辟阙,若现任有人,亦不许预辟下次,仰常切遵守。”
戊寅,以谢方叔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吴潜参知政事,徐清叟同知枢密院事。潜言:“国家之不能无弊,犹人之不能无病。今日之病,不但仓、扁望之而惊,庸医亦望而惊矣。愿陛下笃念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收牛溲马勃之助。”
夏,四月,壬辰,赐殿前司十七界会子十万贯,绢千匹,步军司五万,绢五百匹,令桩留济给贫乏累重官兵。
己亥,以潭州林符,三世孝行,一门义居,福州陈氏,笄年守志,寿逾九邪,诏旌门闾。
郑清之等上敕令所《淳祐条法事类》。
帝谕辅臣曰:“昨鉴京湖报程璡卢氏县之捷,差强人意。朕以寡昧,服祖宗之令绪,兢业不敢荒宁,适值十六七年应酬不暇。”郑清之曰:“自古事业,专在立志。”谢方叔曰:“今日实有机会。”吴潜曰:“今日事体,汉中为四蜀之首,襄阳为京湖之首,浮光为两淮之首,此当在陛下运量中。”徐清叟曰:“愿陛下益厉自强之志。”帝曰:“内修之事,又当结人心。贪污官吏为民害者,不可不严加惩戢。”
壬寅,帝谕辅臣曰:“边事它无闻否?迁避之民,已复业否?”谢方叔曰;“近来三边幸无它警,淮民之迁避者,皆已归耕,其贫甚者,闻制司亦少资给之矣。”
乙巳,帝谕辅臣曰:“积雨于二麦无害否?”郑清之曰:“目前虽不为过,然得晴则佳。”谢方叔曰:“二麦似无害。蚕事恶寒,恐少减分数。帝曰:“淮上诸城,惟合肥壕堑差浅,可谕许堪令其开浚。”
戊申,帝谕辅臣曰:“近日内引承相,朕因及祖宗家法之懿者数条,如敬天,爱民,克己,节俭,不罪言者,皆汉、唐所不及。朕谓不必远稽前代,只近法祖宗足矣。”
庚戌,枢密都承旨兼权吏部侍郎陈昉言:“尚书省、枢密院应答刂子非降旨者,必先缴进奏请而后施行,可谓尽善。然枢密院之法与尚书省不同,或边或正急,或盗贼急炽,机变倏闻,酬应宜速,小有需俟,关系匪轻。请令枢密院,自今边防及盗贼急务,且奏且行,勿拘常程。”从之。
五月,癸酉,以久雨,蠲大理寺、三衙、临安府属县见临赃赏钱。
辛巳,出封桩库十八界会子十万贯给诸军。
壬午,诏决中外系囚,杖以下释之,复蠲赃赏钱。
六月,甲午,诏:“余玠整顿蜀阃,守御饬备,农战修举,蓄力俟时,期于恢拓。兹以便宜自为调度,亲率诸将行边捣垒,捷奏之来,深用嘉叹。勉规隽功,以遂初志,图上全蜀,以归职方,嗣膺殊徽,式副隆倚。立功一行将士,速与具奏推赏。”
乙卯,诏求遗书。
是月,蒙古诸王大臣,共推莽赉扣即位于库腾敖拉之地,追尊其考为帝,庙号睿宗。实勒们及诸弟,心不能平,蒙古主因察诸王有异同者,并羁縻之,取主谋者诛之。遂颁便宜事于国中,罢不急之役,凡诸王大臣滥发牌印,诏旨宣命,尽收之,政始归一。
秋,七月,甲戌,帝谕辅臣曰:“近闻外间多有关节之说,关系风俗不小,若不禁戢,蛊坏世道。令御史台觉察,仍下帅漕两司访缉,究治如律。”
壬午,太白昼见,经天。
癸未,帝谓辅臣曰:“去岁罢京学类申,欲令四方之士,各归乡校,以课试理校定,稍复乡举里选之意。近览土著士人投匦之书,谓犹有未还乡井者。科举在近,可令临安守臣晓谕士子,早还本乡。所有土著人,自依此制行岁校之法;其游士出学年久,不能赴乡举者,与赴浙漕试,令行考校,仍取待补以示优恤。”
丙戌,帝谕辅臣曰:“诸州间多水、旱,皆由人事未尽,如省刑罚,薄税敛,蠲逋负,禁科抑,惩官吏之奸,察民情之枉。可令诸路监司下之郡邑,有关涉六事者,日下遵行。”
攸县富民陈衡老,以家丁粮食资强贼,劫杀平民。湖广提点刑狱高斯得至,有诉其事者,首吏受赇左右之,斯得发其奸,械首吏下狱,于是发其状,黥配之。具白朝省,追毁衡老官资,簿寻其家。会诸邑水灾,衡老愿出米五万石赈济以赎罪。衡老婿吴自性,谋中伤斯得,诬其盗拆官椟。斯得白于朝,且出一箧书,具得自性等交通省部吏胥状。乃置狱,黥配自性及省吏高铸等。初,自性厚赂宦者,言于帝曰:“斯得以缗钱百万进,愿易近地。”帝曰:“高斯得硬汉,安有此?”斯得力求去,郑清之以书留之。
蒙古主既立,察诸弟长而贤者惟呼必赉,命以皇弟总治汉南,凡军民在汉南者皆总之,开府于金莲川。皇弟宴群下,罢酒,将出,遣人止姚枢,问曰:“顷者群臣皆贺,汝独默然,何耶?”枢对曰:“今天下土地之广,人民之殷,财赋之阜,有如汉地者乎?王若尽有之,则天子何为!异时必悔而见夺。不若但持兵权,凡事付之有司,则势顺理安。”皇弟曰:“虑所不及。”乃以闻,蒙古主从之。
蒙古主更新庶政,姚枢、张文廉、僧子聪,每择时务所急者白于皇弟呼必赉,因得入告。
子聪为书以进皇弟,其略曰:“昔武王,兄也;周公,弟也。周公思天下善事,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周八百馀年,周公之力也。君上,兄也;大王,弟也。思周公之故事而行之,千载一时,在乎今日。
“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可及;万事之细,非一心之可察。当择开国功臣之子孙,分为京府、州郡监守,督责旧官以遵王法,仍差按察官守,定其升黜。从前官无定次,清洁者无以迁,污滥者无以降。可比附古例,定百官爵禄仪仗,使家足身贵,有犯于民,设科定罪。威福者,君之权;奉命者,臣之职。今百官自行威福,进退生杀,惟意之从,宜从禁治。
“天子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国不足,取于民,民不足,取于国,相须如鱼水。有国家者,置府库,设仓廪,亦以助民;民有身家,营产业,辟田野,亦以资国用也。今地广民微,赋敛繁重,加以军马调发,使臣烦扰,官吏乞取,民不能堪,以致逃窜。宜比旧减半或三分去一,就见在之民以定差税。关西、河南,地广土沃,宜设官招抚,不数年,民归土辟,以资军马之用。官民所欠债负,宜依太宗皇帝圣旨,一本一利,官司归还。凡赔偿无名,虚契所负及还过元本者,并行赦免。纳粮宜输近仓,当驿路州城,饮食祗待,宜计所费以准差发。使臣到州郡,宜设馆舍,不得居官衙、民家。仓库加耗甚重,宜令量度,均为一法,使锱铢、圭撮、尺寸皆平,以存信去诈。伊喇中丞拘榷盐铁诸产,商贾、酒醋、货殖诸事,以定宣课,已不为轻;温都尔哈玛尔奏请于旧额加倍榷之,往往科取民间;科榷并行,民无所措手足。宜从旧制办榷,更或减轻,罢繁碎,止科征,无使献利之徒削民害国。今言利者众,非图以利国害民,实欲残民以自利也。
“天下之民,未闻教化,见在囚人,宜从赦免,明施教令,使之知畏,则犯者自少。教令既设,则不宜繁,因我朝旧例,增益民间所宜设者十馀条足矣。教令既施,罪不至死者,皆提察然后决,犯死刑者,覆奏然后听断。笞箠之制,宜会古酌今,均为一法,无得私置牢狱。严禁鞭背之刑,以彰好生之德。
“古者庠序学校未尝废,今郡县即有学,并非官置。宜从旧制,修建三学,设教授,开选择才,以经义为上,词赋、论策次之。兼科举之设,已奉太宗皇帝圣旨,因而言之,易行也。开设学校,宜择开国功臣子孙受教,选达材任用之。孔子为百王师,立万世法,今庙堂虽废,存者尚多,宜令州县祭祀释奠如旧仪。
“近代礼乐器具靡敝,宜令刷会,征太常旧人,教引后学,使器备人存,渐以修之,实太平之基,王道之本。今天下广远,虽太祖皇帝威福之致,亦天地神明阴所祐也。宜访名儒,循旧礼,尊祭上下神祇,和天地之气,顺时序之行,使神享民依,德极于幽明,天下赖一人之庆。
“见行辽历,日月交食颇差。闻司天台改成新历,未见施行。宜因新君即位,颁历改元。令京府、州郡置更漏,使民知时。
“国灭史存,古之常制。宜撰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
“明君用人,如大匠用材,随其巨细长短以施规矩绳墨。君子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大开言路,所以成天下,安兆民也。当选左右谏臣,使讽谕于未形,忖画于至密。
“君子之心,一于理义;小人之心,一于利欲。君子得位,能容小人;小人得志,必排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察。孔子曰:‘远佞人’,又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此之谓也。”
皇弟纳其言,顾一时不能尽行。
九月,丙寅,诏:“昭慈、永祐、永思、永阜、永崇、水永六陵,并成穆、成恭、慈懿、恭淑四攒宫,遇有修奉告迁神御合行事务,令检察宫陵所关太常寺,请降香表,择日依例排办。”
己巳,朝献景灵宫。庚午,朝飨太庙。辛未,大飨于明堂,大赦。
己卯,观文殿大学士游侣,五疏乞归,不许。郑清之辞扶掖,凡五奏,诏从之。
是秋,蒙古都元帅察罕入见,命兼领尚书省事。
冬,十月,壬子,谢方叔累乞解罢机政,不许。
闰月,丁巳朔,侍御史陈垓言:“朱熹近世大儒,有功斯道。曾任浙东常平使者,适值旱歉,讲荒政,立义仓,流风善政,逮今未泯。帅臣马天骥,规创书堂,请广其未备,招延名儒,以重教育。”从之。
自郑清之再相,程公许屏居湖州,四年后乃差知婺州,未上。帝欲召为文字官,清之奏已令守婺,帝曰:“朕欲其来。”召令权刑部尚书。
时罢京学类申,散遣生徒。公许奏:“京学养士,其法本与三学不侔。往者立类申之法,重轻得宜,人情便安,一旦忽以乡庠散选而更张之。令行之始,臣方还朝,未敢强聒以挠既出之令。今士子扰扰道途,经营朝夕,即未能尽复旧数,莫若权宜以五百为额,仍用类申之法,使远方游学者得以肄习其间。京邑四方之极,而庠序一空,弦诵寂寥,遂使逢掖皇皇市廛,敢怨而不敢议,非所以作成士气也。”清之益不乐,授稿陈垓,使劾公许,吴潜奏留之。帝夜半遣小黄门取垓疏入,徐清叟上疏论垓。寻授公许宝章阁学士,出知隆兴府,而公许已死矣。
十一月,丙申,京湖制置使李曾伯言:“调遣都统高达、晋德入襄、樊措置经理,汉江南北并已肃清,积年委弃,一旦收复。”诏:“立功将士官兵各进官给赏,曾伯除宝谟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兼职依旧。”
壬寅,以隆冬凝寒,出封桩库十八界官会子二十万贯赈都民。
癸卯,蠲大理寺、三衙、临安府属县见监赃赏钱。
丁未,决中外系囚,杖以下释之。
乙酉,诏:“江东、西、湖南、北、福建、二广,有灾伤瘴疠去处,虽已赈恤,犹虑州县奉行不虔,可令监司、守臣体认德意,多方拯救。”
庚戌,郑清之薨。史弥远擅废立,清之预其谋,帝以其旧学,优礼之,妻孥纳贿,屡致人言,而眷不衰。赠尚书令,追封魏国公,谥忠定。
辛亥,召牟子才还朝,旋命兼崇政殿说书。时并召黄师雍,未几,师雍卒。
甲寅,以谢方叔为左丞相,吴潜为右丞相,并兼枢密使。时史嵩之夤缘复用,帝初欲相嵩之,中夜忽悟,召学士改相二人。
乙卯,以徐清叟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新知福州董槐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蒙古皇弟呼必赉入见,以赵璧从。蒙古主问璧曰:“天下何如而治?”对曰:“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蒙古主不悦。璧退,皇弟曰:“秀才,汝浑身是胆耶?吾亦为汝握两手汗也!”
先是皇弟使近侍托克托治邪州,有能名,既而骄恣不恤民,凋弊日甚。僧子聪言于皇弟曰:“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馀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得良牧守如真定张耕、浼水刘肃者治之,犹可完复。”皇弟奏请以耕为邢州安抚使,肃为副使。由是流民复业。升邢州为顺德府。
蒙古号僧纳摩为国师。纳摩,西域竺乾国人,与兄鄂多齐俱学浮屠。定宗常命鄂多齐佩金符,奉使,省民瘼,至是复尊礼纳摩,令总天下释,鄂多齐亦贵用事。
蒙古主召西夏人高智耀入见。智耀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蒙古主问:“儒家何如巫、医?”智耀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蒙古主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
十二月,丙辰朔,谢方叔等入谢。帝降手诏曰:“昨来并命,往往各分朋党,互持己见,交相捭阖,阴肆倾排,是以猜忌成风,众弊胶轕。继自今,勿牵人情,勿徇私意,以玄龄、如晦为法,以赵鼎、张浚为戒,务为正大之规,以副倚畀之意。”
丙寅,诏:“吏部四选以下,刷具应干淹滞名件,并要了绝,违当重惩。”
诏:“游侣依旧观文殿大学士,进官二等,致仕。”
戊辰,诏:“殿、步军兵应殁故累重之家,许以子弟填刺。”
辛未,诏:“襄、蜀、两淮极边并新复州郡县及二广恶弱去处,或遇阙官,许令斟酌辟上。”
壬申,诏:“诸路监司、帅守,但干摊赖、支蔓、罥墨之人,并日下释之。”
癸酉,帝谕辅臣曰:“边事未息,武备当严;五兵所先,莫如孤矢。昔种世衡守清涧,日教习射,羌人畏之;其法可以推行。”诏:“诸路帅阃、守臣,讲明区画,详议激励,使各自卫乡井;弓弩箭只,听从其便。”
乙卯,诏:“两淮、沿江、京湖制司,于江北地分及淮西山寨管内,应有官屯、民田耕种去处,并令团结队伍,随其聚落,就中择众所服者充甲长,任责结保,有警,率其所部,务从便宜;或有疏虞,先惩头目。人有能励率强壮,精习武艺者,先与奖励,将来能出力鏖战,以真命旌赏。”
庚辰,游侣薨,辍视朝二日。
是岁,蒙古东平行省严忠济入觐,以张晋亨从。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而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蒙古主召见,如所言以对。蒙古主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它物,遂为定制。蒙古主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国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蒙古主益喜,改赐玺书金符,恩州管民万户。
春,正月,丙戌朔,帝戒群臣曰:“自今毋养蠹,毋惠奸,毋以姑息市私恩,毋容侥幸废公法。”
诏:“诸路官司违禁罔利害民事,悉罢之。”
甲午,宰执内幄奏事,帝曰:“救楮事不可缓,吴潜可专此责。”
丙申,诏诸路监司、帅守:“事有关人命连逮者,官欠摊涉者,伪会枝蔓者,词人渣系者,咸释之。仍严估平民之禁。”
蒙古断事官伊啰斡齐及珠格尔等总天下财赋于燕,视事一日,杀二十八人。其一人盗马者,已杖而释之,偶有献坏刀者,遂追还所杖者,手试刀杀之。皇弟呼必赉闻而责之曰:“凡死罪,必详谳而后行刑。今一日杀二十八人,必多非辜。既杖复斩,此何刑也?”珠格尔不能对。伊啰斡齐旋持其印请于蒙古主曰:“此先朝赐臣印也。陛下即位,将仍用此印耶,抑易以新者耶?”时赵璧旁侍,折之曰:“用汝与否,取自圣裁,汝乃敢以印为请耶?”夺其印,置蒙古主前。蒙古主默然久之,既而曰:“朕亦不能为此也。”自是伊啰斡齐不复用。
庚子,诏:“二广、福建、江西、湖南,去岁疫疠,州县户绝者,监司、守臣稽其财产,即其族命继给之;远官身殁,家不能归者,官为津遣。”
戊申,帝谕辅臣曰:“淮东边报不一,可于江上整娖万兵以备缓急。江面虽已分定三流,更须择将分兵巡徼。”
蒙古置经略司于汴,分兵屯田。自库端取汉上诸郡,因留军戍境上。继而襄、樊、寿、泗复降,而寿、泗之民尽为军官分有,由是降附路绝。虽岁侵淮、蜀,军将惟利剽杀,城无居民,野皆榛莽。至是皇弟呼必赉从姚枢之言,请于蒙古主,置经略司于汴,以孟克、史天泽、杨淮中、赵璧为使,俾屯田唐、邓等州,授之兵牛,敌至则战,退则耕屯,西起穰、邓,东连清口、桃源,列障守之。
庚戌,诏宰执曰:“近闻北骑之来,往往储糗粮,立寨栅,以为因利乘便之计。守臣边将,欲撄城退守,则有老师费财之患;欲开关接战,又有兵连祸结之忧。今朕欲于两淮、沿江各令立一项游击军,以备不时调遣。设若缓急,随宜应援,使大军偏师捣虚,此正李广纵部曲,逐水草,号‘飞将军’之遗意也。又闻边疆之外,皆平原旷野,北骑奔突,边臣每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患。今朕欲令极边州郡开浚水道,去城百里之间,三里一沟,五里一洫,使北骑不得长驱而入,边民亦可为耕凿之计,此正古者立方田,开沟浍,以限戎马之遗意也。边防二事,久注朕怀,兹与卿等共筹之。”
癸丑,帝谕辅臣:“方田事,且令近城为之。游击军当招水步各半。”谢方叔等曰:“容讲行之。”
蒙古张德辉等见皇弟呼必赉于金莲川,请皇弟为儒教大宗师,皇弟悦而受之。因启累朝有旨蠲儒户兵赋,宜令有司遵行。从之,仍令德辉提调真定学校。
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丙辰,诏增资善堂讲官一员。丁巳,帝谕辅臣”“资善训导之官,正要择人。”谢方叔对曰:“进善不特教以章句,凡事皆当训导,使知孝悌,知世务。“帝曰;“习惯如自然。”
壬戌,诏曰:“朕惟明目张胆,当言即言,其责在台谏;斟酌剂量,可行即行,其权在人主。数年以来,惟知风宪之必行,不俟上章之报可,尝有用之于执政大臣者,有施之于端人正士者。如此,则人主之所欲用者,台谏皆得去之,台谏所欲去者,人主不得而留之,不几于威权浸移,太阿倒持乎?自今后,台谏毋循积弊,有失国体。奏疏必俟得旨付出,方许报行。”
废江湾、梅里、顾迳、魏村、古浦五酒库,以都司言帅司为饷军创五库,官吏并缘渔猎故也。
己巳,诏诸路提刑按部决囚徒。
丙子,置池州游击军。
戊寅,帝谕输臣:“贾似道已有淮甸肃清之报,不知田畴尚及种否?”谢方叔曰:“兵退在芒种前,犹可及也。”
辛巳,监察御史刘元龙,言楮币积轻,宜因各路时直,令州县折纳纯用楮;从之。后公私交病,明年,仍用钱、会中半。
蒙古兵复攻随、郢、安、复,京西马步军副总管马荣率将士连日拒战,却之。
三月,蒙古主命东平万户严忠济立局,制冠冕、法服、钟磬、籞佺仪物肄习。
丁亥,马荣复与蒙古兵战于大脊山。诏:“荣兵不满千,能御大难,赏官两转,进州钤、带行閤门祗候。”
丁未,三汊口守将焚蒙古屯积,断其浮梁。
蒙古城沔州。
夏,四月,蒙古主驻跸和林。以诸王尝欲立实勒们,乃徙太宗皇后于库端所居地之西,分迁诸王于各边,以太宗皇妃家资分赐诸王。定宗皇后及实勒们母,以厌禳并赐死,禁锢实勒们于摩多齐之地。
诏:“襄、郢新复,州郡耕屯为急,以缗钱百万,命京阃措置,给民牛种。”
丙子,置池州游击水军。
五月,甲申朔,祷雨。乙酉,谕辅臣曰:“祷祈未应,可求之人事。”徐清叟言土木之役宜省,帝然之。甲午,以祷雨,出封桩库十八界楮二十万给散诸军有差。乙未,雨。
蒙古主召太常礼乐人赴日月山。
乙巳,盗起玉山。
庚戌,罢诸郡经界,从台臣萧泰来奏也。初,郑清之奏行经界于六郡,会玉山饥民啸聚,言者归咎焉。
六月,癸酉朔,盗逼衢州境,命孙子秀知衢州。子秀谓捕贼之责虽在有司,亦必习土俗之人,乃能翦其凭依,截其奔突。乃立保伍,选用土豪,疏奏常山县令陈谦亨、寓士周还淳等捍御之劳,人心竞劝。未几,擒贼四十八人,玉山盗平。
癸亥,赈衢、信饥。
戊辰,帝谕辅臣曰:“迩年科举取士,鲜得实学。士风人才,关系气数,何策以救之?”吴潜请于省试额中辍一二十名,令有司公举海内行义文学之士,庶尚存乡举里选微意。曩时朱熹、真德秀亦有此请。
癸酉,帝曰:“近日学校之士,本起于至微,不谓其相激乃尔。若纷纷不已,恐非美证。”先是三学诸生扣阍言临安尹余晦,相率出学,帝令学官勉入斋,故因辅臣奏事复及之。晦为天锡从子,以天锡旧恩见擢用。
丙子,大理正尹桂,请置小学于禁庭:“非特父子之情浃洽,亦所以为事制曲防之虑。”
戊寅,诏赐史弥远墓碑。
己卯,帝谕侍臣曰:“衢、严水灾,江东亦苦雨,此阴盛之应”徐清叟曰:“汉关中大水,翼奉以为后舅之故。今宜稍抑宦官、戚畹,以回天意。”
蒙古皇弟呼必赉人觐,蒙古主命帅师征云南。
秋,七月,甲申,谕辅臣曰:“严州水势可骇,移拨之米,当赈济,不当赈粜。”谢方叔言衢、婺庐舍亦多漂荡,宜一体救恤。戊子,帝问信州水灾,谢方叔曰:“建宁、南剑、括苍亦然,救恤宜急。”
权左司郎中高斯得上言曰:“愿陛下立罢新寺土木,速反迕旨诸臣,遏绝邪说,主张善良,谨重刑辟,爱惜士类,则天意可回,和气可召矣。”
庚寅,以诸路水灾,遣使分郡赈恤诸军,计院师舆往建宁、南剑,国子监簿叶隆礼往严、衢、信,登闻检院胡大昌往婺、处,合告敕凡一百道,分遣有差。
牟子才言:“今日纳私谒,溺近习,劳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苟不恐惧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将至矣。燮理阴阳,大臣之事,宜谕大臣,息乖争以召和气,除壅蔽以通下情。今遣使访问水灾,德至渥也,愿出内帑赈之。”
辛丑,帝间辅臣三使行日,徐清叟言建宁、南剑水尤甚,师舆所将仅百万,恐赈恤有限,帝曰:“可增五十万。”
乙巳,帝曰:“闻福建水,伤人颇多。”徐清叟曰:“水退之后贫民无以为生,亦有自经沟渎者。闻帅臣陈昉发楮三十万,漕臣饶虎臣发楮五十万、米五千石以赈之,请与除豁。”帝从之。其后蠲九郡苗米凡二十二万石有奇。
右司郎中徐霖疏言谏议大夫叶大有阴柔奸黠,为群憸魁,不宜久长台谏,并追论赵与□聚敛,帝不悦。己酉,帝谕辅臣曰:“徐霖以庶官论台谏、京尹,要朕之必行,殊伤事体,已批除职予郡。”吴潜等请更赐优容。
徐霖出知抚州。帝虑给事中赵汝腾廷诤,徙为翰林学士,汝腾即去国。高斯得言:“汝腾一世之望,宗老之重,飘然引去,陛下遂亦弃之,有如弁髦,中外惊怪。将见贤者力争不胜而去,小人踊跃争气而来。陛下改纪仅数月,初意遽变,臣窃惜之!”
八月,癸丑朔,令户部下诸路申严州郡苛取斛面之禁。
己未,诏明年省试仍用二月一日,以四月殿试,先是淳祐九年,台臣陈垓奏省试用三月,殿试八月,远方之士留滞逆旅,至是复旧。
谢方叔、吴潜乞解机政,疏四上,不许。
蒙古学士魏祥卿、徐世隆、郎中姚枢等,以乐工李明昌、许政等五十馀人见蒙古主于行宫。蒙古主问制作礼乐之始,世隆对曰:“尧、舜之世,礼乐兴焉。“时明昌等各执钟、磬、笛、箫、篪、埚、巢笙于御前奏之,曲终,复合奏之,凡三终。
庚申,蒙古主始以冕服拜天于日月山。
癸亥,蒙古主从孔元措言,合祭昊天、后土、始大合乐,作牌位,以太祖,睿宗配。
蒙古方图征云南,皇弟呼必赉问于徐世隆,对曰:“孟子有言:‘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君人不嗜杀人,天下可定,况蕞尔之西南夷乎?”皇弟曰:“诚如卿言,吾事济矣。”
甲子,申严文武官改正叙复之令。
己巳,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四十万赈行在军民。
丁丑,太史奏将新历成,诏赐名《会天历》,行之。
戊寅,再决中外系囚,以阴雨未已,诏行宽恤刑狱。
是月,蒙古皇弟呼必赉次临洮,请城利州以为取蜀之计。
九月,壬午,诏改明年为宝祐元年。
丁亥,诏建西太乙宫于延祥观左。
嗣沂王贵谦薨。
庚戌,帝谕辅臣:“近来早朝,多奏臣下辞免等细事,而事体大者反从缴进,甚非临朝听政之章。自今宜就早朝面奏。”
叶大叶大有疏劾赵汝腾,以其右徐霖也。牟子才上疏辨汝腾之诬及大有之欺;未几,大有罢言职。
蒙古皇弟呼必赉将征云南,军中夜宴。姚枢陈宋太祖遣曹彬下江南,不杀一人,市不易肆。明日,皇弟据鞍呼曰:“汝昨言曹彬不杀人事,吾能为之。”枢马上贺曰:“王能如此,生民之幸,有国之福也。“既而师左次。
冬,十月,壬子朔,诏:“诸路守臣,依旧制,到任半年,条便民五事及四方利病来上。”
癸丑,以徐清叟除参知政事,董槐同知枢密院事。
嗣濮王善珊薨。
甲寅,都省言既复襄、樊,宜措置屯田,修曲堰。诏守臣高达任责,仍令前德安守臣程大元督役。
壬辰,诏举将材。
蒙古杨惟中、赵璧至河南,加意振饬。总管刘福贪酷,虐害遗民将二十载;惟中召福听约束,福以数十人护卫而至,惟中握大梃击杀之,百姓称快。又有刘万户者,贪淫暴戾,郡中婚嫁,必先赂之,得所请而行。其党董王簿尤虐,强取民女三十馀人;璧至,按其罪,立斩之,尽还民女。刘大惊,时天大雪,诣璧,酌酒贺曰:“下车锄强,雪为瑞应。”璧曰:“如董主簿者尽诛之,瑞应将至矣!”刘归即病卒,时人以为惊死。
蒙古汪德臣将兵掠成都,薄嘉定,四川大震,余玠率诸将俞兴、元用等夜开关力战,乃解去。
监察御史萧泰来劾高斯得、徐霖,俱罢职。霖在抚州,宽租赋,赈饥穷,诛悍将,建营寨,凡一月而政举。及去,士民遮道,几不得行。
十一月,辛巳朔,右司郎中李伯玉劾萧秦来附谢方叔伤残善类,帝令伯玉具都司劾御史故事以闻。伯玉引张商英故事,且历数泰来之过。诏曰:“国家设御史,所以纠正百官,置宰相,所以襄赞机务。御史用天子耳目之臣,而省掾不过一大有司,未闻有以庶僚而纠劾御史者。近者徐霖以都司而按大有,今李伯玉又以都司而按泰来,阴怀朋比之私,蔑视纪纲之地,是非轻台谏,乃所以轻朝廷也。李伯玉乃复援张商英等事以文其过,若都司可以按御史,则御史反将听命于都司,朝纲不几于紊乱乎?伯玉可降两官,放罢。”
牟子才上言:“陛下更化,召用诸贤。今赵汝腾、高斯得、徐霖相继劾去,李伯玉又重获罪,善人尽矣。”
庚寅,吴潜罢,以萧泰来论其奸诈十罪如王安石而又过之也。
丙申夜,临安大火;丁酉夜,乃熄。戊戌,避殿,减膳。
壬寅,诏求直言。
国史实录院校勘汤汉上封事曰:“往者陛下上畏天戒,下恤人言,内则拘制于权臣,外则恐怯于强敌,敬心既不敢尽弛,私意亦未得尽行。比年以来,天戒人言,既已玩熟,而贪浊柄国,黩货无厌,彼既将恣行其私,则不得不纵陛下之所欲为,于是前日之敬畏尽忘,而一念之私始四出而不可御矣。姑以近事迹之:定策之碑,忽从中出,乡未欲亲其文也;贵戚子弟,参错中外,乡不如是之放也;土木之祸,展转流毒,讼牒细故,胥吏贱人,皆得籍群珰之势,彻清都之邃,乡不如是之炽也;御笔之出,上则废朝令,下则侵有司,乡不如是之多也;贿赂之通,书致之操,乡不如是其章也。所以水火之灾,捷出于数月之内,陛下尚可复以常日玩易之心处之乎?”
以隆寒,出封桩库十八界会子二十万赈三衙诸军,其出戍宫兵之家倍之。
戎州帅欲举统制姚世安为代,余玠素欲革军中举代之弊,以三千骑至云顶山下,遣都统金某往代世安,世安闭关不纳。世安素结谢方叔子侄,至是求援于方叔,方叔遂倡言玠失利州士卒之心,又阴嗾世安密求玠之短,陈于帝前,帝惑之。于是世安乃与玠抗,玠郁郁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