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续资治通鉴
- ▪ 卷一【宋纪一】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元年(辽应历十年。庚申,九六零年)
- ▪ 卷二【宋纪二】二起重光作噩正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二年(辽应历十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三年(辽应历十二年)
- ▪ 卷三【宋纪三】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阙逢困敦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元年(辽应历十三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卷四【宋纪四】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二年(辽应历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四年(辽应历十六年。丙寅,九六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三年(辽应历十五年)
- ▪ 卷五【宋纪五】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乾德五年(辽应历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元年(辽应历十八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应历十九年)
- ▪ 卷六【宋纪六】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三年(辽保宁二年。庚午,九七零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卷七【宋纪七】起重光协洽十月,尽阏逢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四年(辽保宁三年。辛未,九七一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五年(辽保宁四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六年(辽保宁五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甲戌,九七四年)
- ▪ 卷八【宋纪八】起阏逢阉茂九月,尽柔兆困敦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开宝八年(辽保宁七年)
- ▪ ▪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九年(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
- ▪ 卷九【宋纪九】起柔兆困敦十二月,尽屠维单阏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元年(辽保宁八年。丙子,九七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二年(辽保宁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三年(辽保宁十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卷十【宋纪十】起屠维单阏三月,尽重光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五年(辽乾亨二年。庚辰,九八零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卷十一【宋纪十一】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昭阳协洽九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六年(辽乾亨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七年(辽乾亨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
- ▪ 卷十二【宋纪十二】起昭阳协洽十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癸未,九八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元年(辽统和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二年(辽统和三年)
- ▪ 卷十三【宋纪十三】起柔兆阉茂正月,尽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雍熙四年(辽统和五年)
- ▪ 卷十四【宋纪十四】起著雍困敦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元年(辽统和六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
- ▪ 卷十五【宋纪十五】起屠维赤奋若四月,尽重光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己丑,九八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元年(辽统和八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卷十六【宋纪十六】起重光单阏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二年(辽统和九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三年(辽统和十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
- ▪ 卷十七【宋纪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十月,尽阏逢敦牂六月,凡九月。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辽统和十一年。癸巳,九九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甲午,九九四年)
- ▪ 卷十八【宋纪十八】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六月,凡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元年(辽统和十三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丙申,九九六年)
- ▪ 卷十九【宋纪十九】起柔兆涒滩七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二年(辽统和十四年)
- ▪ ▪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至道三年(辽统和十五年。丁酉,九九七年)
- ▪ 卷二十【宋纪二十】起著雍阉茂正月,尽屠维大渊献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元年(辽统和十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卷二十一【宋纪二十一】起屠维大渊献六月,尽上章困敦三月,凡十月。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卷二十二【宋纪二十二】起上章困敦四月,尽重光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三年(辽统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四年(辽统和十九年)
- ▪ 卷二十三【宋纪二十三】起玄黓摄提格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五年(辽统和二十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卷二十四【宋纪二十四】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咸平六年(辽统和二十一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卷二十五【宋纪二十五】起阏逢执徐十一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元年(辽统和二十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二年(辽统和二十三年)
- ▪ 卷二十六【宋纪二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三年(辽统和二十四年。丙午,一零零六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卷二十七【宋纪二十七】起强圉协洽九月,尽著雍涒滩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德四年(辽统和二十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元年(辽统和二十六年)
- ▪ 卷二十八【宋纪二十八】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上章阉茂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二年(辽统和二十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考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卷二十九【宋纪二十九】起上章阉茂五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三年(辽统和二十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四年(辽统和二十九年)
- ▪ 卷三十【宋纪三十】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五年(辽开泰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癸丑,一零一三年)
- ▪ 卷三十一【宋纪三十一】起昭阳赤奋若七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六年(辽开泰二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七年(辽开泰三年)
- ▪ 卷三十二【宋纪三十二】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八年(辽开泰四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 ▪ 卷三十三【宋纪三十三】起柔兆执徐七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辽开泰五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元年(辽开泰六年)
- ▪ 卷三十四【宋纪三十四】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二年(辽开泰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三年(辽开泰八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卷三十五【宋纪三十五】起上章涒滩八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辽开泰九年。庚申,一零二零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五年(辽太平元年)
- ▪ ▪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乾兴元年(辽太平二年)
- ▪ 卷三十六【宋纪三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柔兆摄提格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二年(辽太平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元年(辽太平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三年(辽太平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卷三十七【宋纪三十七】起柔兆摄提格四月,尽屠维大荒落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四年(辽太平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五年(辽太平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六年(辽太平八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卷三十八【宋纪三十八】起屠维大荒落八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七年(辽太平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八年(辽太平十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天圣九年(辽太平十一年,六月,改景福元年。辛未,一零三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元年(辽重熙元年)
- ▪ 卷三十九【宋纪三十九】起昭阳作噩正月,尽阏逢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明道二年(辽重熙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元年(辽重熙三年。甲戌,一零三四年)
- ▪ 卷四十【宋纪四十】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强圉赤奋若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辽重熙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三年(辽重熙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卷四十一【宋纪四十一】起强圉赤奋若八月,尽屠维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四年(辽重熙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卷四十二【宋纪四十二】起屠维单阏九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宝元二年(辽重熙八年。己卯,一零三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康定元年(辽重熙九年。庚辰,一零四零年)
- ▪ 卷四十三【宋纪四十三】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元年(辽重熙十年。辛巳,一零四一年)
- ▪ 卷四十四【宋纪四十四】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九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壬午,一零四二年)
- ▪ 卷四十五【宋纪四十五】起玄黓敦牂十月,尽昭阳协洽八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二年(辽重熙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卷四十六【宋纪四十六】昭阳协洽九月,尽阏逢涒滩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卷四十七【宋纪四十七】起阏逢涒滩八月,尽旃蒙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四年(辽重熙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卷四十八【宋纪四十八】起旃蒙作噩十月,尽强圉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五年(辽重熙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六年(辽重熙十五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卷四十九【宋纪四十九】起强圉大渊献四月,尽著雍困敦三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七年(辽重熙十六年。丁亥,一零四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卷五十【宋纪五十】起著雍困敦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元年(辽重熙十八年。己丑,一零四九年)
- ▪ 卷五十一【宋纪五十一】起上章摄提格正月,尽重光单阏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二年(辽重熙十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辛卯,一零五一年)
- ▪ 卷五十二【宋纪五十二】起重光单阏六月,尽玄黓执徐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三年(辽重熙二十年)
- ▪ 卷五十三【宋纪五十三】起玄黓执徐九月,尽昭阳大荒落七月,凡十一月。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四年(辽重熙二十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卷五十四【宋纪五十四】起昭阳大荒落八月,尽阏逢敦牂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皇祐五年(辽重熙二十二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卷五十五【宋纪五十五】起阏逢敦牂十一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辽重熙二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二年(辽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后为清宁元年)
- ▪ 卷五十六【宋纪五十六】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元年(辽清宁二年。丙申,一零五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卷五十七【宋纪五十七】起强圉作噩八月,尽屠维大渊献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二年(辽清宁三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三年(辽清宁四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卷五十八【宋纪五十八】起屠维大渊献四月,尽上章困敦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卷五十九【宋纪五十九】起上章困敦六月,尽重光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语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卷六十【宋纪六十】起重光赤奋若九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六年(辽清宁七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七年(辽清宁八年)
- ▪ 卷六十一【宋纪六十一】起昭阳单阏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八年(辽清宁九年。癸卯,一零六三年)
- ▪ 卷六十二【宋纪六十二】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元年(辽清宁十年)
- ▪ 卷六十三【宋纪六十三】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二年(辽咸雍元年。乙巳,一零六五年)
- ▪ 卷六十四【宋纪六十四】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丙午,一零六六年)
- ▪ 卷六十五【宋纪六十五】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治平四年(辽咸雍三年)
- ▪ 卷六十六【宋纪六十六】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元年(辽咸雍四年)
- ▪ ▪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卷六十七【宋纪六十七】起屠维作噩七月,尽上章阉茂六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二年(辽咸雍五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资治通续鉴卷六十八【宋纪六十八】起上章阉茂七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三年(辽咸雍六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四年(辽咸雍七年。辛亥,一零七一年)
- ▪ 卷六十九【宋纪六十九】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五年(辽咸雍八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六年(辽咸雍九年)
- ▪ 卷七十【宋纪七十】起阏逢摄提格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七年(辽咸雍十年)
- ▪ 卷七十一【宋纪七十一】起旃蒙单阏正月,尽柔兆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八年(辽太康元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九年(辽太康二年)
- ▪ 卷七十二【宋纪七十二】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熙宁十年(辽太康三年)
- ▪ 卷七十三【宋纪七十三】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 ▪ 卷七十四【宋纪七十四】起屠维协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正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二年(辽太康五年)
- ▪ 卷七十五【宋纪七十五】起上章涒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三年(辽太康六年)
- ▪ 卷七十六【宋纪七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四年(辽太康七年)
- ▪ 卷七十七【宋纪七十七】玄黓阉茂正月,尽阙逢困敦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六年(辽太康九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元丰五年(辽太康八年。壬戌,一零八二年)
- ▪ 卷七十八【宋纪七十八】起阏逢困敦七月,尽旃蒙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七年(辽太康十年)
- ▪ ▪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元丰八年(辽大安元年)
- ▪ 卷七十九【宋纪七十九】起柔兆摄提格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丙寅,一零八六年)
- ▪ 卷八十【宋纪八十】起柔兆摄提格七月,尽著雍执徐六月,凡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二年(辽大安三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
- ▪ ▪ 哲宋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全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卷八十一【宋纪八十一】起著雍执徐七月,尽上章郭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三年(辽大安四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四年(辽大安五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五年(辽大安六年)
- ▪ 卷八十二【宋纪八十二】起重光协洽正月,尽昭阳作噩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六年(辽大安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七年(辽大安八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癸酉,一零九三年)
- ▪ 卷八十三【宋纪八十三】起昭阳作噩八月,尽阏逢阉茂七月,凡一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祐八年(辽大安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卷八十四【宋纪八十四】起阏逢阉茂八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二年(辽寿昌元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三年(辽寿昌二年)
- ▪ 卷八十五【宋纪八十五】起强圉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绍圣四年(辽寿昌三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元年(辽寿昌四年)
- ▪ 卷八十六【宋纪八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二年(辽寿昌五年。己卯,一零九九年)
- ▪ ▪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元符三年(辽寿昌六年)
- ▪ 卷八十七【宋纪八十七】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建中靖国元年(辽寿昌七年,二月,改乾统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卷八十八【宋纪八十八】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元年(辽乾统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二年(辽乾统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甲申,一一零四年)
- ▪ 卷八十九【宋纪八十九】起阏逢涒滩五月,尽柔兆阉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三年(辽乾统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四年(辽乾统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崇宁五年(辽乾统六年)
- ▪ 卷九十【宋纪九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元年(辽乾统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二年(辽乾统八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三年(辽乾统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大观四年(辽乾统十年)
- ▪ 卷九十一【宋纪九十一】起重光单阏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四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元年(辽天庆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二年(辽天庆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
- ▪ 卷九十二【宋纪九十二】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乙未,一一一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政和七年(辽天庆七年,金天辅元年)
- ▪ 卷九十三【宋纪九十三】起著雍阉茂正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重和元年(辽天庆八年,金天辅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元年(辽天庆九年,金天辅三年。己亥,一一一九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二年(辽天庆十年,金天辅四年。庚子,一一二零年)
- ▪ 卷九十四【宋纪九十四】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三年(辽保大元年,金天辅五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年。壬寅,一一二二年)
- ▪ 卷九十五【宋纪九十五】起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九月后为天会元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金夭会二年)
- ▪ ▪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宣和七年(辽保大五年,金天会三年)
- ▪ 卷九十六【宋纪九十六】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卷九十七【宋纪九十七】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强圉协洽四月,凡十月。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
- ▪ ▪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八【宋纪九十八】起强圉协洽五月,尽六月,凡两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九十九【宋纪九十九】起强圉协洽七月,尽八月,凡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宋纪一百】起强圉协洽九月,尽十二月,凡四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文武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 ▪ 卷一百一【宋纪一百一】起著雍涒滩正月,尽五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二【宋纪一百二】起著壅涒滩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 ▪ 卷一百三【宋纪一百三】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二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四【宋纪一百四】起屠维作噩三月,尽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己酉,一一二七年)
- ▪ 卷一百五【宋纪一百五】起屠维作噩四月,尽八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六【宋纪一百六】起屠维作噩闰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 ▪ 卷一百七【宋纪一百七】起上章掩茂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庚戌,一一三零年)
- ▪ 卷一百八【宋纪一百八】起上章掩茂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
- ▪ 卷一百九【宋纪一百九】起重光大渊献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辛亥,一一三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宋纪一百十】起重光大渊献十月,尽玄黓困敦四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
- ▪ 卷一百一十一【宋纪一百十一】起玄黓困敦五月,尽十二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壬子,一一三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二【宋纪一百十二】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三【宋纪一百十三】起昭阳赤备若十月,尽阏逢摄提格六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年(金天会十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一年)
- ▪ 卷一百一十四【宋纪一百十四】起阏逢摄提格七月,尽十二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
- ▪ 卷一百一十五【宋纪一百十五】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六月,凡六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卷一百一十六【宋纪一百十六】起旃蒙单阏七月,尽柔兆执徐五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七【宋纪一百十七】起柔兆执徐六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 ▪ 卷一百一十八【宋纪一百十八】起强圉大荒落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一十九【宋纪一百十九】起强圉大荒落八月,尽十二月,凡五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 ▪ 卷一百二十【宋纪一百二十】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一【宋纪一百二十一】起著雍敦牂十月,尽屠维协哈五月,凡八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二【宋纪一百二十二】起屠维协洽六月,尽上章涒滩四月,凡十一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三【宋纪一百二十三】起上章涒滩五月,尽十二月,凡七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
- ▪ 卷一百二十四【宋纪一百二十四】起重光作噩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
- ▪ 卷一百二十五【宋纪一百二十五】起玄黓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 ▪ 卷一百二十六【宋纪一百二十六】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四年(金皇统四年)
- ▪ 卷一百二十七【宋纪一百二十七】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五年(金皇统五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
- ▪ 卷一百二十八【宋纪一百二十八】起著雍执徐正月,尽上章敦牂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八年(金皇统八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十二月,改天德元年。己巳,一一四九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卷一百二十九【宋纪一百二十九】起上章敦牂四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二年(金天德四年)
- ▪ 卷一百三十【宋纪一百三十】起昭阳作噩正月,尽旃蒙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五年(金贞元三年)
- ▪ 卷一百三十一【宋纪一百三十一】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强圉赤奋苦十二月,凡二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六年(金正隆元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二【宋纪一百三十二】起著雍摄提格正月,尽屠维单阏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三【宋纪一百三十三】起屠维单阏七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二十九年(金正隆四年)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
- ▪ 卷一百三十四【宋纪一百三十四】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
- ▪ 卷一百三十五【宋纪一百三十五】起重光大荒落十月,尽十二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
- ▪ 卷一百三十六【宋纪一百三十六】起玄黓敦牂正月,尽三月,凡三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七【宋纪一百三十七】起玄黓敦牂四月,尽十二月,凡九月。
- ▪ ▪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 ▪ 卷一百三十八【宋纪一百三十八】起昭阳协洽正月,尽阏逢涒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卷一百三十九【宋纪一百三十九】起阏逢涒滩十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隆兴二年(金大定四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元年(金大定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二年(金大定六年)
- ▪ 卷一百四十【宋纪一百四十】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四年(金大定八年)
- ▪ 卷一百四十一【宋纪一百四十一】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卷一百四十二【宋纪一百四十二】起上章摄提格八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六年(金大定十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七年(金大定十一年)
- ▪ 卷一百四十三【宋纪一百四十三】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八年(金大定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九年(金大定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四【宋纪一百四十四】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元年(金大定十四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二年(金大定十五年)
- ▪ 卷一百四十五【宋纪一百四十五】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九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三年(金大定十六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卷一百四十六【宋纪一百四十六】起强圉作噩十月,尽屠维大渊献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四年(金大定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五年(金大定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卷一百四十七【宋纪一百四十七】起屠维大渊献五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六年(金大定十九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七年(金大定二十年)
- ▪ 卷一百四十八【宋纪一百四十八】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八年(金大定二十一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九年(金大定二十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卷一百四十九【宋纪一百四十九】起昭阳单阏七月,尽阏逢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年(金大定二十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一年(金大定二十四年)
- ▪ 卷一百五十【宋纪一百五十】起旃蒙大荒落正月,尽柔兆敦牂十二月,凡二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二年(金大定二十五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三年(金大定二十六年)
- ▪ 卷一百五十一【宋纪一百五十一】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五年(金大定二十八年)
- ▪ ▪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
- ▪ 卷一百五十二【宋纪一百五十二】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元年(金明昌元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二年(金明昌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三年(金明昌三年)
- ▪ 卷一百五十三【宋纪一百五十三】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阏逢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四年(金明昌四年)
- ▪ ▪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绍熙五年(金明昌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四【宋纪一百五十四】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元年(金明昌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二年(金承安二年)
- ▪ 卷一百五十五【宋纪一百五十五】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四年(金承安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五年(金承安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恭睿孝皇帝庆元六年(金承安五年)
- ▪ 卷一百五十六【宋纪一百五十六】起重光作噩正月,尽阏逢困敦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元年(金泰和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二年(金泰和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三年(金泰和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七【宋纪一百五十七】起阏逢困敦四月,尽柔兆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泰四年(金泰和四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元年(金泰和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蒙古太祖称帝之元年)
- ▪ 卷一百五十八【宋纪一百五十八】起强圉单阏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开禧三年(金泰和七年,蒙古太祖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元年(金泰和八年,蒙古太祖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二年(金大安元年,蒙古太祖四年)
- ▪ 卷一百五十九【宋纪一百五十九】起上章敦牂正月,尽昭阳作噩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四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太祖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五年(金崇庆元年,蒙古太祖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至宁元年、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卷一百六十【宋纪一百六十】起昭阳作噩九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六年(金贞祐元年,蒙古太祖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七年(金贞祐二年,蒙古太祖九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八年(金贞祐三年,蒙古太祖十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九年(金贞祐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卷一百六十一【宋纪一百六十一】起强圉赤奋若七月,尽重光大荒落三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三年(金兴定四年,蒙古太祖十五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蒙古太祖十二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一年(金兴定二年,蒙古太祖十三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二年(金兴定三年,蒙古太祖十四年。己卯,一二一九年)
- ▪ 卷一百六十二【宋纪一百六十二】起重光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四年(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五年(金元光元年,蒙古太祖十七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蒙古太祖十八年)
- ▪ ▪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嘉定十七年(金正大元年,蒙古太祖十九年)
- ▪ 卷一百六十三【宋纪一百六十三】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元年(金正大二年,蒙古太祖二十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二年(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
- ▪ 卷一百六十四【宋纪一百六十四】起强圉大渊献正月,尽屠维赤奋若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元年(金正大五年,蒙古皇子监国。戊子,一二二八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卷一百六十五【宋纪一百六十五】起屠维赤奋苦十月,尽重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三年(金正大七年,蒙古太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四年(金正大八年,蒙古太宗三年)
- ▪ 卷一百六十六【宋纪一百六十六】起玄黓执徐正月,尽昭阳大荒落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五年(金天兴元年,蒙古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卷一百六十七【宋纪一百六十七】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太宗六年)
- ▪ 卷一百六十八【宋纪一百六十八】起旃蒙协洽正月,尽柔兆涒潍十二月,凡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二年(蒙古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端平三年(蒙古太宗八年)
- ▪ 卷一百六十九【宋纪一百六十九】起强圉作噩正月,尽屠维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蒙古太宗十一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元年(蒙古太宗九年)
- ▪ 卷一百七十【宋纪一百七十】起上章困敦正月,尽昭阳单阏八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四年(蒙古太宗十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元年(蒙古太宗十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二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卷一百七十一【宋纪一百七十一】起昭阳单阏九月,尽柔兆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三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佑四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五年(蒙古太宗皇后称制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二【宋纪一百七十二】起柔兆敦牂七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七年(蒙古定宗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六年(蒙古定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八年(蒙古定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淳祐九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元年)
- ▪ 卷一百七十三【宋纪一百七十三】起上章掩茂正月,尽玄黓困敦十二月,凡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年(蒙古定宗皇后称制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一年(蒙古宪宗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淳祐十二年(蒙古宪宗二年)
- ▪ 卷一百七十四【宋纪一百七十四】起昭阳赤奋若正月,尽柔兆执徐七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元年(蒙古宪宗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二年(蒙古宪宗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三年(蒙古宪宗五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卷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起柔兆执徐八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五年(蒙古宪宗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四年(蒙古宪宗六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宝祐六年(蒙古宪宗八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明圣安孝皇帝开庆元年(蒙古宪宗九年)
- ▪ 卷一百七十六【宋纪一百七十六】起上章涒滩正月,尽玄黓掩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元年(蒙古中统元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卷一百七十七【宋纪一百七十七】起玄黓掩茂七月,尽阏逢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三年(蒙古中统三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四年(蒙古中统四年)
- ▪ ▪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
- ▪ 卷一百七十八【宋纪一百七十八】起旃蒙赤奋若正月,尽著雍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元年(蒙古至元二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二年(蒙古至元三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三年(蒙古至元四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卷一百七十九【宋纪一百七十九】起著雍执徐十月,尽玄黓涒滩七月,凡四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四年(蒙古至元五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五年(蒙古至元六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六年(蒙古至元七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七年(元至元八年)
- ▪ 卷一百八十【宋纪一百八十】起玄黓涒滩八月,尽阏逢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九年(元至元十年)
- ▪ ▪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
- ▪ 卷一百八十一【宋纪一百八十一】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 ▪ 卷一百八十二【宋纪一百八十二】起旃蒙大渊献八月,尽柔兆困敦闰三月,凡九月。
- ▪ 卷一百八十三【元纪一】起柔兆困敦四月,尽著雍摄提格四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景炎三年,五月后改祥兴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三年(宋景炎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四年(宋景炎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四【元纪二】起著雍摄提格五月,尽屠维单阏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五年(宋祥兴元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六年(宋祥兴二年。己卯,一二七九年)
- ▪ 卷一百八十五【元纪三】起上章执徐正月,尽玄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七年(庚辰,一二八零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八年(辛巳,一二八一年)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六【元纪四】起玄黓敦牂七月,尽阏逢涒滩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九年(壬午,一二八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七【元纪五】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八【元纪六】起强围大渊献正月,尽著雍困敦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八十九【元纪七】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重光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八年(辛卯,一二九一年)
- ▪ 卷一百九十【元纪八】起重光单阏四月,尽玄黓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起昭阳大荒落正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十年。
- ▪ 卷一百九十二【元纪十】起旃蒙协洽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元贞元年(乙未,一二九五年)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三【元纪十一】起强圉作噩七月,尽上章困敦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德元年(丁酉,一二九七年)
- ▪ 卷一百九十四【元纪十二】起重光赤奋若正月,尽昭阳单阏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一百九十五【元纪十三】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强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
- ▪ 卷一百九十六【元纪十四】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二年。
- ▪ ▪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至大元年(戊申,一三零八年)
- ▪ 卷一百九十七【元纪十五】起上章掩茂正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一百九十八【元纪十六】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旃蒙单阏三月,凡三年有奇。
- ▪ 卷一百九十九【元纪十七】起旃蒙单阏四月,尽著雍敦牂十二月,凡三年有奇。
- ▪ ▪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四年(丁巳,一三一七年)
- ▪ 卷二百【元纪十八】起屠维协洽正月,尽上章涒滩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元纪十九】起重光作噩正月,尽昭阳大渊献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二【元纪二十】起阏逢困敦正月,尽旃蒙赤奋若八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三【元纪二十一】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泰定帝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 ▪ ▪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一三二七年)
- ▪ 卷二百四【元纪二十二】起著雍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五【元纪二十三】起屠维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 ▪ 卷二百六【元纪二十四】起上章敦牂正月,尽玄黓涒滩十二月,凡三年。
- ▪ 卷二百七【元纪二十五】起昭阳作噩二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六年。
- ▪ ▪ 顺帝元统二年(甲戌,一三三四年)
- ▪ ▪ 顺帝至元元年(乙亥,一三三五年)
- ▪ ▪ 顺帝至元二年(丙子,一三三六年)
- ▪ ▪ 顺帝至元三年(丁丑,一三三七年)
- ▪ ▪ 顺帝至元四年(戊寅,一三三八年)
- ▪ 卷二百八【元纪二十六】起屠维单阏正月,尽旃蒙作噩十二月,凡七年。
- ▪ ▪ 顺帝至元五年(己卯,一三三九年)
- ▪ ▪ 顺帝至元六年(庚辰,一三四零年)
- ▪ ▪ 顺帝至正元年(辛巳,一三四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年(壬午,一三四二年)
- ▪ ▪ 顺帝至正三年(癸未,一三四三年)
- ▪ ▪ 顺帝至正四年(甲申,一三四四年)
- ▪ 卷二百九【元纪二十七】起柔兆掩茂二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五年。
- ▪ 卷二百一十【元纪二十八】起重光单阏正月,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一【元纪二十九】起玄黓执徐七月,尽昭阳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二【元纪三十】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旃蒙协洽十二月,凡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三【元纪三十一】起柔兆涒滩正月,尽强圉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 ▪ 卷二百一十四【元纪三十二】起强圉作噩七月,尽著雍掩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八年(戊戌,一三五八年)
- ▪ 卷二百一十五【元纪三十三】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十九年(己亥,一三五九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卷二百一十六【元纪三十四】起上章困敦七月,尽玄黓摄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一三六一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一三六二年)
- ▪ 卷二百一十七【元纪三十五】起昭阳单阏正月,尽阏逢执徐三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三年(癸卯,一三六三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卷二百一十八【元纪三十六】起阏逢执徐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一三六四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一三六五年)
- ▪ 卷二百一十九【元纪三十七】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一三六七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年)
- ▪ 卷二百二十【元纪三十八】起强圉协洽七月,尽著雍涒滩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顺帝至正二十七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 ▪ ▪ 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一三六八年)
春,正月,丁亥朔,以赵葵为少保、宁远军节度使、京湖宣抚大使、判江陵府兼夔州策应大使,进封卫国公;贾似道知枢密院事,职任依旧;吴渊参知政事;李曾伯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
辛卯,帝曰:“吴渊奏腹幹支径颇详。”程元凤言:“昨准宣谕,盐井、铧铁山等险隘,已答刂蒲择之疾速措置。”
乙巳,雷。
丙午,禁奸民作白衣会,监司、郡县官失觉察者坐罪。
丁朱,诏以雷发非时,减徒流以下罪。戊申,帝谓侍臣曰:“狱讼淹延,亦能上干阴阳之和,宜速与疏决。”
辛亥,以吴渊薨,辍视朝。
蒙古主左右谗皇弟呼必赉得中土心,蒙古主信之,遂遣阿勒达尔行省事于京兆,刘太平佐之,钩考诸路财赋,置局关中,推集经略、宣抚官吏,下及征商,锻炼罗织,无所不至,曰:“俟终局日,入此罪者,惟刘嶷、史天泽以闻,馀悉诛之。”皇弟闻之不乐,姚枢曰:“帝,君也,兄也;大王为皇弟,臣也。事难与校,远将受祸。莫若尽王邸、妃主自归朝廷,为久居谋,疑将自释。”从之。
蒙古董文蔚既城光化、枣阳,储糇粮,会攻襄阳、樊城,南据汉江,北阻湖水,卒不得渡。文蔚夜领兵于湖水狭隘处,伐木拔根,立于水,实以薪草为桥,顷之即成。至晓,兵悉渡,围已合,城中大惊。文蔚复统军前行,夺外城,襄阳守将高达力战于白河,乃还。
二月,戊午,以贾似道为两淮安抚大使。
壬戌,筑思州三隘。
乙丑,左正言戴庆炣言:“数十年来,诸处戎帅,专肆贪婪,逼令军人营运。愿申警戎帅,严与禁戢军债。”从之。
己巳,帝曰:“溪蛮为敌所有,欲窥伺邕、宜,可不预备?”程元凤曰“去秋已闻此言,屡令徐敏子严为防拓,又行不邕、宜,守险要以备不虞。”
癸酉,贾似道奏涡口筑城。
丁丑,布衣余一飞、高杞陈襄阳备御策,命京湖宣抚使赵葵行之。
三月,癸巳,帝曰:“闻近畿颇有剽窃,所当禁缉。”程元凤曰:“此帅宪责也。”
己酉,诏曰:“朕闻政平讼理,则民安其业;告讦易俗,则礼义兴行。近有司受词,多是并缘为奸,延及无辜,摊赖缗钱,动以五计。是可忍也,孰不可忍!其耳目所接者,已悉蠲放,馀令御史台觉察以闻。”
夏,四月,庚申,朝献景灵宫。
丙寅,以并侑高宗,奏告天地、宗庙、社稷。
丁卯,高达以白河战功,进右武大夫、遥郡防御使,王登进官一等,直秘阁。
壬申,帝曰:“李遇龙奏杨礼舍苦竹隘而守吉平,北兵有占筑苦竹之谋,宜谕蒲择之急为进守计。”程元凤曰:“向来段元鉴克复此隘,极为不易,杨礼不应轻弃。令择之急作措置,毋为敌所据。”
蒙古兵攻苦竹隘,诏京湖调兵应援。
闰四月,己丑,程元凤等上《中兴四朝志传》、《皇帝玉牒》、《日历》,元凤等各进官二等。
壬辰,李遇龙奏蒙古兵窥剑门,将筑堡塞,蒲择之以朱禩孙监诸司军,自以制司兵继之。
乙未,以谢奕昌为少保、保宁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
戊戌,程元凤等上进编修《吏部七司条法》。
己亥,帝曰:“赵葵行边,如郢之增浚城壕,运粮于襄,有三年之积,措置可谓合宜。”又曰:“葵近奏已调援蜀兵三千。”程元凤言:“昨令调遣五千,今恐未足用。”帝曰:“已令增调矣。”壬子,赵葵乞增兵十万,分布淮、蜀、沿江、京湖,程元凤请从之。
五月,壬午,录行在建康系囚,杖以下释之。
诏:“夏贵城筑荆山,克期集事,升正任刺史。”
六月,蒲择之师还。甲午,帝曰:“西蜀尚未能取,失此机会。然剑门之赏,不可不从厚,庶可激劝。“寻诏:“择之进官二等,馀升转有差。”
丁酉,同签书枢密院事马天骥罢。
癸卯,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二十万贯赈都民,三衙诸军亦如之。
是月,蒙古主谒太祖行宫,祭旗鼓。
蒙古乌兰哈达以云南平,请依汉故事,以西南夷悉为郡县;从之。加乌兰哈达大元帅,还镇大理。
八月,程元凤陈正心、待臣、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八事。
甲午,帝谕辅臣:“闻广守多贪虐害民,宜先汰其尤者。”丙申,诏:“邕州守臣程芾夺秩,罢。”
己酉,帝谕辅臣曰:“近有言罗鬼不足恃者。”程元凤等曰:“置吕文德于沅、靖,置向士璧于归、峡,城筑之费,甲兵之需,无不应之,正所以为此备也。又闻黄平可通靖州,已令荆阃严作防捍。”
甲寅,朱熠言:“境土蹙而赋敛日繁,官吏增而调度日广。景德、庆历时,以三百二十馀郡之财赋,供一万馀员之俸禄,今以一百馀郡之事力,而赡二万四千馀员之冗官。边郡则有科降支移,内地则欠经常纲解。欲宽财力,必汰冗员。”从之。
冬,十月,癸亥,出封桩库新钱兑使,以济民用。
丙寅,命录进姚永庆所言蜀中便宜事。
蒙古主欲建城市,修宫室,为都会之所,皇弟呼必赉以僧子聪精于天文、地理之术,因命相宅,子聪以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为吉。诏子聪营之,三年而毕,名曰开平府。既而升为上都,以燕为中都。
十一月,戊子朔,以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吴衍、翁应弼并除监察御史。
丁大全既逐董槐,益专恣用事,道路以目。癸巳,太学生刘黼、陈宜中、黄镛、林则祖、曾唯、陈宗上书攻之,大全怒甚。丙申,诏:“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诏:“正特奏名御试,毋得更循旧制例以武功资帖比折升甲、升等。”
乙巳,以御史吴衍、翁应弼言,太学生齐黼等八人,拘管江西、湖南州军,宗学生于伯等七人,并削籍,拘管外宗司。
癸巳,以张磻同知枢密院事,丁大全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马天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阎贵妃怙宠,大全、天骥用事,有无名子题八字于朝门曰:“阎、马、丁当,国势将亡。”
诏:“开国以来勋臣之裔,有能世济其美不能世济其禄者,所在州军体访以闻。”
十二月,庚申,蒙古城枣阳。
乙丑,以张磻兼参知政事。
壬申,诏:“百司庶府及诸道监司以下,毋以私怒寄收入于县狱,有罪应收者,结绝不许过三日。”
甲戌,诏出封桩库新造川会,收换两料川引。
是岁,蒙古乌兰哈达征白蛮,阿珠生擒其骁将,献俘阙下,诏以便宜取道与蜀帅合兵。乌兰哈达遂出乌蛮,渡沪江,铲图喇蛮三城,击破宋兵,夺其船二百艘于马湖江,遂通道于嘉定、重庆,抵合州,济蜀江,与汪德臣等会。
高丽国王暾及云南诸国皆入朝于蒙古。
秋,七月,乙卯,录中外系囚。
己未,太白昼见。诏蠲诸路州县民户逋欠官赋。
乙丑,诏:“诸路阃帅司招填军额,申严占借之禁。”
庚午,帝谓辅臣曰:“昨日经筵有以边臣久任为言者,朕谕之曰:‘李汉超守关南十七年,郭进守山西二十年,官皆止于观察使。久任边臣,乃祖宗驭将帅、服中外之法也。’”程元凤对曰:“诚宜率由旧章。”
八月,庚子,帝曰:“近有郁攸为灾,延燎颇多,居民殊可念。”程元凤言:“不能早救于微,及既炽,自难扑灭。”帝曰:“临安府所奏两城民屋须远二丈,此说可行。”
以张磻为参知政事,丁大全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庚戌,申严诸路州县稽留敕书、奉行不谨及递兵违慢之弊。
九月,壬子朔,以久雨,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二十万赈都民,三衙诸军亦如之。
诏:“今后台臣迁它职而辄出关者,准违制论。著为令。”
辛酉,大飨于明堂,大赦。
蒙古乌兰哈达遣使招安南降,安南人囚其使,遂议征之。播州边境告警。
甲戌,帝曰:“播州乞兵,想事势颇急,当令夹击。”程元凤曰:“已令朱禩孙袭其后,吕文德遏其前,即圣训所谓夹击也。”时朝议徒托空言,幸蒙古兵未入境耳。
戊寅,以史嵩之薨,辍视朝。嵩之为相,虽饰诈要誉,而肺肝如见,不为公论所予。
己卯,以王福为左金吾卫上将军、知和州,吉文瑫主管殿前司,郭浚主管侍卫步军司。
回鹘献水晶盆、珍珠伞等物于蒙古,可直银三万馀锭。蒙古主曰:“方今百姓疲敝,所急者钱耳,朕独有此何为!”却之。赛音谔德齐以为言,蒙古主稍偿其直,且令今后无复有献。
蒙古诸王伊逊克、驸马约苏尔等请伐宋,蒙古主亦怒宋囚使臣,是月,议出师南伐。
冬,十月,乙酉,恭谢景灵宫。
庚寅,张磻薨,辍视朝。
癸巳,雷。
丁酉,以林存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己酉,以雪,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二十万赈都民,三衙诸军亦如之。
庚子,以皇子忠王禥为遂安、镇南军节度使。
蒙古乌兰哈达进兵压交南境,安南国王陈日煚隔洮江列象骑、步兵甚盛。乌兰哈达分军为三队济江,齐齐克图从不流先济,大师居中,驸马怀图与阿珠在后,仍授齐齐克图方略曰:“汝军既济,勿与之战,彼必来逆我,驸马断其后,汝伺便夺其船,蛮若溃走,至江无船,必为我擒矣。师既登岸,即与战。”齐齐克图违命,安南人虽大败,得驾舟逸去。乌兰哈达怒曰:“先锋违我节度,国有常刑!”齐齐克图惧,饮药死。乌兰哈达入安南,日煚遁入海岛。蒙古得前所遣使于狱中,以破竹束体入肤,比释缚,一使死,因屠其城。日煚请款,乌兰哈达乃大飨军士而还。
十一月,壬戌,诏曰:“朕轸念军民,无异一体。尝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平籴仓、官药局矣,又给官钱付诸营置库,收息济贫乏。奈郡守奉行不谨,所惠失实,朕甚悯焉!更有毙于疫疠、水灾与夫殁于军者,遗骸暴露,尤不忍闻也。可行下各路清强监司,严督守臣宣制安抚。”
癸酉,帝谓辅臣曰:“将帅提兵征伐,当直入播境,须令追袭进剿,仍抚循诸蛮,不可纵军士骚扰以失其心。”甲戌,又曰:“上流之报稍宽,正是自治之岁月也。”
乙亥,帝曰:“昨付出《黄平图》,其间险要处皆当置屯。”程元凤言:“黄平、清浪、氵舞溪三处,当审度缓急,分置大小屯。”
十二月,辛巳朔,以李曾伯为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兼广西制置使,置司静江府。
丁酉,诏:“三衙及江上诸军应从职事,并要战功及队伍中人,不许以任子、杂流非泛补授。其离军者,止许授不理务差遣。果有材略功绩,从制阃保明,却与理务。”
蒙古皇弟呼必赉入见蒙古主于行宫,相对泣下,竟不令有所白而止。因罢钩考局,而呼必赉所署置诸司皆废。
春,正月,辛亥朔,以丁大全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林存兼权参知政事。
癸亥,诏出封桩库银一万两付蜀阃。
诏:“赵景纬屡辞召擢,雅志嘉尚,特改京秩。”
癸酉,罢广西经略司,以李曾伯为广南制置使兼知静江府。
甲戌,诏:“枢密院编修官吕逢年,诣蜀阃趣办关隘屯栅粮饷,相度黄平、思、播诸处险要缓急事定,具工役以闻。”
二月,辛巳朔,以马光祖为端明殿学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兼夔路策应使、湖南总领。
壬辰,雨土。
蒙古主命诸王额埒布格居守和林,阿勒达尔辅之,自将南侵,由西蜀以入。先遣张柔从皇弟呼必赉攻鄂,趣临安,塔齐尔攻荆山,又遣乌兰哈达自交、广会于鄂。僧子聪、张文谦言于皇弟曰:“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皇弟曰:“期与卿等共守此言。”于是分命诸将,毋妄杀,毋焚人室庐,所获生口悉纵之。
蒙古耨埒将前军,欲会都元帅阿达哈于成都,四川制置蒲择之遣安抚刘整等据遂宁江箭滩渡,以断东路,耨埒军至,不能渡。自旦至暮,大战,整等军败,耨埒遂长驱至成都。择之命杨大渊等守剑门及灵泉山,自将兵趣成都。会阿达哈卒,耨埒率诸将大破大渊等于灵泉山,进围云顶山城,扼其归路。择之兵溃,城中食尽,亦杀主将以降,成都、彭、汉、怀安、绵等州,威、茂诸蕃悉降。蒙古主以耨埒为都元帅。
蒙古遣诸王实喇尔伐西域。实喇尔以札木诺延、郭侃总统诸军,前后平西域克实密尔十馀国,转斗万里,又西渡海,收富浪国,遣使献捷。实喇尔遂留镇西域。
安南国王陈日煚传国于长子光昺,光昺遣其婿以方物入贡于蒙古。
蒙古洪福源连年伐高丽,积有劳绩;会高丽质子谮福源于蒙古主,遂见杀。
三月,辛亥朔,祈雨。
乙卯,录行在系囚。
丙辰,马光祖请以汪立言、吕文德、王鉴、王登等充制司参议官及辟制司准备差使等官,从之。
庚申,诏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二十万赈三衙诸军。
辛酉,录中外系囚。
戊辰,以马光祖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夏,四月,庚辰朔,诏以当春不雨,有妨东作,自四月一日,避殿,减膳。癸未,程元凤等乞解机政,不许。
甲申,大雨。丁酉,群臣请御正殿,复常膳,表三上,从之。
诏:“田应己特差思州驻答刂御前忠胜军副都统制,往播州共筑关隘备御。”
辛丑,程元凤罢,以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时丁大全谋夺相位,元凤谨饬,乏风节,力请罢,寻提举洞霄宫。
丁未,以丁大全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林存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朱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少保、宁远军节度使、卫国公赵葵,充醴泉观使兼侍读。
蒙古主由东胜河渡,次六盘山,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进:蒙古主由陇州趣散关,诸王穆格由洋州趣米仓道,万户额埒布格由潼关趣沔州。刘敏舆疾入见,蒙古主问以何言,对曰:“中原土旷民贫,劳师远伐,恐非计也。”蒙古主弗纳。
蒙古征益都行省李亶兵,亶言益都南北要冲,兵不可彻,许之。亶遂攻海州、涟水军,夏贵等战却之。
五月,癸丑,夏贵进官二等,兼河南招抚使。毛兴特转右武大夫。
丁巳,李曾伯言:“广西多荒田,民惧增赋不耕,乞许耕者复三年租,后两年减其租之半。守令劝垦辞,多者赏之。”诏可。
丙寅,诏与芮判大宗正事。
丁卯,嗣秀王师弥薨。
甲戌,李曾伯请屯万兵干钦州,为交人声援;从之。
六月,辛巳,帝始闻安南被兵,谓辅臣曰:“安南求援之情颇切,所当严兵以待。”丁大全对曰:“以粮运未至,故调兵未行。”帝曰:“事不可缓。”时安南已为蒙古所破。
蒙古皇子阿苏岱,因猎伤民稼,蒙古主责之,挞近侍数人;有拔民葱者,斩以徇,由是秋毫莫敢犯。
秋,七月,庚戌,潼川帅臣朱禩孙,言长宁军自办钱粮,创造器具,修筑凌霄城圆备,诏:“易士英特带行閤门宣赞舍人,朱文政、宇文同祖各进官一等,杨震卯等七人减磨勘,将士支犒有差。”寻诏禩孙进官一等。
丙寅,帝问边报,丁大全言三边有备无虑。帝曰:“毋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
蒙古主留辎重于六盘山,率兵由宝鸡攻重贵山,所至辄破。
八月,庚寅,帝曰:“成都系蜀安危,不可不亟图之。”丁大全对曰:“朝廷既已示劝,何事不可为?”时边境危急,而大全习为便给如此。
先是高斯得治吴自性之狱,高铸为首恶,黥配广州,捐资免行,至是为丁大全监奴,嗾监察御史沈炎论斯得以闽漕交承钱物,临安尹顾岩傅会其狱。诏斯得夺职镌官,征赃百馀万。安吉守何梦然奉行其事,陵铄甚至。斯得不少挫,竟无所得。
都省言:“倭船入界,禁令素严;比岁庆元舶司但知博易抽解之利,听其突来泄贩铜钱,为害甚大。”癸卯,诏沿海制司于滨海港汊严切禁戢。
九月,庚戌,雷。
丁卯,诏出平籴仓米二万九千九百石有奇,赈粜以收敝楮。
己巳,诏:“京城敝楮不堪行用,于封桩库支拨两界好会,尽数收换。”
诏出榷务楮币一百万,赈三衙诸军。
甲寅,蒙古主进次汉中,都元帅耨埒留密喇卜和卓、刘嶷等守成都,自率众渡马湖,获守将张实,遣之招谕苦竹隘。实入隘,遂与守将杨立坚守。
冬,十月,丙子朔,帝以蜀中将帅暴露日久,命与序迁。
壬午,蒙古主进次宝峰。癸未,入利州,观其城池并浅恶,以汪德臣能守,赐卮酒奖谕之。遂渡嘉陵江,至白水,命德臣造浮梁以济,进次剑门。
乙酉,都省言知隆庆府杨礼守安西堡,敌兵搏城,招诱投拜,礼愤激诟骂,率诸将兵射退之。诏:“杨礼进官二等。仍下诸郡,以励其馀。”
丁亥,诏以张实为和州防御使。
戊子,蒙古主遣史枢攻苦竹隘,裨将赵仲窃献东南门。师入,杨立巷战死,获张实,支解之。
庚寅,都省言广南制置大使司镇抚刘雄飞,提兵亲入横山,分遣将士迎战,杀获头目军器,诏:“雄飞进官三等,将士增秩、赏赉有差。”
辛卯,都省言淮民避难渡江,转徙可念,诏:“镇江府、常州、江阴军各出义仓米千石赈之。”
庚子,蒙古进围长宁山,守将王佐、徐昕战败。
十一月,己酉,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进一秩。”
蒙古主进攻鹅顶堡、知县王仲降。城破,王佐死焉。翌日,蒙古主入城,杀佐之子及徐昕等四十馀人。诸王穆格、塔齐尔并略地还,引兵来会。
辛亥,以流民渡江,出浙西、江东路五州米三万石,命各郡守臣赈之。
癸丑,追复余玠官职。
丙辰,给事中张镇言徐敏子曩帅广右,嗜杀黩货,流毒桂府,诏依旧羁隆兴府。
壬戌,以贾似道为枢密使、两液宣抚大使;朱熠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饶虎臣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丁卯,诏:“诸路宪司廉访所部州县,毋得虐民,仍禁止贪赖之害,违者坐之。”
召牟子才权工部侍郎。子才以丁大全与董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力辞。
先是子才在太平州,撰《李白祠记》,又刻《高力士脱靴图》,语多斥宋臣。或以告宋臣,宋臣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己。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驳子明之兄子聪。“帝曰:“然。”事遂解。
蒙古主进攻大获山,遣王仲招守将杨大渊,大渊杀之。蒙古主督诸军力攻,大渊惧,遂以城降,推官赵广死之,大渊逃归。蒙古主怒,欲屠其城,将官李呼喇齐曰:“大渊去,事未可测,当亟追之。”乃单骑至城下,门未闭,大呼入城,曰:“皇帝使我抚汝军民。”即下马,执大渊手曰:“上方宣谕赏赐,不待而来,何也?”大渊曰:“恐城寨有他变,是以亟归耳。”因与偕来。蒙古主大悦,以大渊为都元帅。
蒙古将李亶破海州、涟水军,通判侯畐鏖战死之,举室遇害,馀将士杀伤殆尽。贾似道上章引咎,诏以功自赎。
太常寺博士王应麟入对,言:“淮戍方警,蜀道孔艰,海表上流,皆有籓篱脣齿之忧。军功既集而吝赏,民力既困而重敛,非修攘计也。陛下勿以宴安自逸,勿以容悦之言自宽。”帝愀然曰:“边事甚可忧。“应麟曰:“愿汲汲预防,无为壅蔽所欺。”丁大全恶言边事,应麟旋罢。
龙州降于蒙古。
十二月,丙子朔,诏以明年为开庆元年。
庚辰,以蒙古兵入蜀,诏:“荆湖制置使马光祖移司峡州,向士璧移司绍庆府。”时士璧不俟朝命,进师归州,捐家资百万以供军费。光祖亦不待奏请,招兵万人,损银万两以募壮士,迎战于房州。诏光祖、士璧各进一秩。
壬午,蒙古都元帅杨大渊,率所部兵与汪德臣分击相如等县。耨埒攻简州,以降将张威为先锋。
乙酉,蒙古主次运山,杨大渊遣人招降其守将张大悦,仍以大悦为都元帅;屯将施择不屈死。师至青居山,裨将刘渊杀都统段元鉴以降。
丁酉,蒙古破隆州,大良守将蒲元圭降。蒙古主命诸军无俘掠。
癸卯,蒙古攻雅州,拔之,石泉守将赵顺降。
春,正月,乙巳朔,诏饬中外奉公法,图实政。
蒙古主驻重贵山北,置酒大会,因问诸王、驸马、百官曰:“今在宋境,夏暑且至,汝等其谓可居否乎?”托驩曰:“南土瘴疠,上宜北还,所获人民,委吏治之便。”巴勒齐曰:“托驩怯,臣愿往居焉。”蒙古主善之。
国子监主簿徐宗仁伏阙上书曰:“赏罚者,军国之纲纪,赏罚不明,则纲纪不立。今天下如器之欹而未坠于地,存亡之机,间不容发。兵虚将惰而力匮财殚,环视四境,类不足恃,而所恃以维持人心、奔走豪杰者,惟陛下赏罚之微权在耳。权在陛下而陛下不知所以用之,则未坠者安保其终不坠乎?陛下当危急之时,出金币,赐土田,授节钅戊,分爵秩,尺寸之功,在所必赏,故当悉心效力,图报万分可也。自出兵越江逾广以来,凡阅数月,尚未闻有死战阵、死封疆、死城郭者,岂赏罚不足以劝惩之耶?今通国之所谓佚罚者,乃丁大全、袁玠、沈翥、张镇、吴衍、翁应弼、石正则、王立爱、高铸之徒,而首恶则董宋臣也。是以廷绅抗疏,学校叩阍,至有欲借尚方剑为陛下除恶,而陛下乃释然不问,岂真欲爱护此数人而重咈千万人之心哉?今天下之势急矣,朝廷之纪纲坏矣,误国之罪不诛,则用兵之事不勇。东南一隅,半坏于此数人之手,而罚不损其毫毛,彼方拥厚资,挟声色,高卧华屋,面使陛下与二三大臣焦心劳思,可乎?三军之在行者,岂不愤然不平曰:‘稔祸者谁欤,而使我捐躯兵革之间?’百姓之罹难者,岂不群然胥怨曰:‘召乱者谁欤,而使我流血锋镝之下?’陛下亦尝一念及此乎?”不报。
盱江廖应淮上疏言丁大全误国状。大全怒,中以法,配汉阳军。应淮荷校行歌出都门,观者壮之。
己酉,蒙古兵攻忠,雅,渐薄夔境,诏:“蒲择之、马光祖,战守调遣,便宜行事。”
以雪寒,出封桩库十八界楮币二十万赈三衙诸军。丙寅,帝曰:“海道戍兵,雪寒可念,与在城寨者不同,可量与给犒一次。”
丁卯,贾似道以枢密使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移马光祖为沿江制置使,史岩之副之。似道寻兼督江西、二广人马,通融应援上流。蒙古兵破利州、隆庆、顺庆诸郡,阆、蓬、广安守将相继降。
蒙古主命降人晋国宝招谕合州,守臣王贤执之,杀于阅武场。蒙古主遂命大将珲塔哈以兵二万守六盘,奇尔台布哈守青居山,命耨埒造浮梁于涪州之蔺市,以杜援兵。二月,蒙古主自鸡爪滩渡,直抵合州城下,俘男女万馀。坚力战以守,蒙古主会师围之。
乙酉,诏:“疆场未戢,调度尚繁,出内库十七界楮币三十万助支赏。”
丙戌,以马光祖为资政殿学士、沿江制置大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
己丑,诏蠲建康、太平、宁国、池州、广德等处沙田租。
三月,丁巳,以吕文德为四川制置副使。蒲择之在蜀无功,故以文德代之,寻命兼湖北安抚使。
时蒙古军中大疫,议班师。庚申,马光祖奏蒙古兵自乌江还北。
辛酉,雨土。
夏,四月,甲戌朔,以段元鉴、杨礼殁于王事,立庙赐额,各官一子。
甲申,帝以王坚忠节,守城拒敌,万折不回,可为列城之倡,命优加旌赏。
乙酉,都省言知旋州谢昌元,自备百万缗,米麦千石,创筑城壁于倚子口,合与推赏;诏进官一等。
辛卯,朝献景灵宫。
诏:“诸路提点刑狱,以五月按理囚徒。”
是月,蒙古兵在合州城下。大雷雨凡二十日。
五月,甲辰朔,城金州、开州。
乙丑,诏铸新钱,以“开庆通宝”为文。
辛未,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出身。
婺州大水,发义仓赈之。
蒙古皇弟呼必赉次濮州,召宋子贞于东平,问以方略,对曰:“本朝威武有馀,仁德未洽。南人所以拒命者,特畏死耳。若投降者不杀,胁从者勿治,则宋之郡县可传檄而定也。”时郝经从至濮,有得宋奏议以献,其言谨边防,守冲要,凡七道,下诸将议。经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彼今未有败亡之衅,我乃空国而出,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弊于外,经见其危,未见其利也。”皇弟以经儒生,愕然曰:“汝与张巴图议耶?”对曰:“经少馆张柔家,尝闻其议论。此则经臆说耳。”因为七道议以进。
六月,吕文德乘风顺,攻涪州浮梁,力战,得入重庆,即率艨艟千馀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史天泽分军为两翼,顺流纵击,文德败绩,天泽追至重庆而还。
辛巳,以朱熠参知政事,饶虎臣同知枢密院事。
合州受围,自二月至于是月,王坚固守力战,蒙古主屡督诸军攻之,不克。前锋将汪德臣,选兵夜登外城,坚率兵逆战。迟明,德臣单骑大呼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既,几为飞石所中,因得疾卒。会天大雨,攻城梯折,后军不克进而止。
蒙古皇弟呼必赉次相州,召隐士杜瑛问南征之策。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朝。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皇弟悦曰:“儒者中有此人乎!”命从行,以疾辞。瑛,时升之子也。
秋,七月,癸亥,蒙古主殂于钓鱼山,寿五十二。后追谥桓肃皇帝,庙号宪宗。史天泽与群臣奉丧北还,于是合州围解。
宪宗宪宗沈断寡言,不乐宴饮,不好侈靡,虽后妃亦不许之过制。初,定宗朝,群臣擅权,政出多门,帝即位,凡有诏旨,必亲起草,更易数四,然后行之。御群臣甚严,尝曰:“尔辈每得朕奖谕之言,即志气骄逸。志气骄逸,而灾祸有不随至者乎?乐尔其戒之!”性喜畋猎,自谓遵祖宗之法,不蹈袭它国所为。然酷信巫觋、卜筮之术,凡行事必谨叩之,殆无虚日。
参知政事、致仕蔡抗薨,谥文肃。
八月,蒙古皇弟呼必赉,遣杨惟中、郝经宣抚京湖、江淮,将归德军先至江上。经言于皇弟曰:“经闻图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遂,是尤难也。国家奋起朔漠,灭金源,并西夏,蹂荆襄,克成都,平大理,躏跞诸夷,奄征四海,垂五十年,遗黎残姓,游气惊魂,虔刘黁刂荡,殆欲歼尽,自古用兵,未有若是之久且多也。且括兵率赋,朝下令,夕出师,阖境大举,伐宋而图混一,以志则锐,以力则强,而术则未尽也。苟于诸国既平之后,创法立制,敷布条纲,任将相,选贤能,平赋足用,屯农足食,内治既举,外御亦备。今西师之出,久未即功,兵连祸结,底安于危。王宜遣人禀命行在,遣使谕宋,令降名进币,割地纳质,偃兵息民,以全吾力而图后举。禀命不从,然后传檄,示以大信,使知殿下仁而不杀之意。一军出襄、邓,一军出寿春,一军出维扬,三道并进,东西连横,殿下处一军为之节制,使我兵力常有馀裕,如是,则未来之变或可弭,已然之失或可救也。”
丙戌,会兵渡淮,皇弟由大胜关,张柔由虎头关,分道并进,南军皆遁。壬辰,次黄陂,得沿江制置司榜,有云:“今夏,谍者闻北兵会议取黄陂民船系伐,由阳逻堡以渡,会于鄂州。”皇弟曰:“此事前所未有,愿如其言。”时沿江制置副使袁玠征渔利,虐甚,蒙古兵至黄陂,渔人献舟为乡导。
九月,壬寅朔,亲王穆格自合州遣使以宪宗凶问告皇弟,请北还以系人望。皇弟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甲辰,登香炉山,俯瞰大江,南军以大舟扼江,军容甚盛。董文炳言于皇弟曰:“长江天险,宋所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尝之。”乙巳,文炳率死士数百人当其前,令其弟文用、文忠载艨艟鼓棹疾趋,叫呼毕奋,锋既交,文炳麾众趋岸搏战,南军大败。明日,率诸军渡江,军士有擅入民家者,以军法从事,凡所俘获悉纵之,进围鄂州,中外大震。
己未,嗣濮王善腾薨。
庚申,下诏责己,勉谕诸阃进兵。
以右谏议大夫戴庆炣签书枢密院事。
丁卯,以边事孔棘,命群臣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宫观、岳渎、诸陵。
蒙古兵至临江,知军事陈元桂力疾登城督战。力不能敌,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此!”左右俱遁。兵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悬其首于敌楼。事闻,赠宝章阁待制,官其二子,谥正节。蒙古兵入瑞州,知州陈昌世,治郡有善政,百姓拥之以逃。
诏诸路出师以御蒙古。出内库银币犒师,前后出缗钱七千七百万,银、帛各一百六万两、匹。
蒙古侵轶日甚,右丞相丁大全匿不以闻。冬,十月,辛未朔,罢,判镇江府。
壬申,以吴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职任依旧,屯汉阳以援鄂。
潜入相,首言:“鄂渚被兵,湖南扰动,推原祸根,由近年奸臣险士,设为虚议,迷国误君,附和逢迎,仁坚空虚,名节丧败,忠嘉绝响,谀佞成风。天怒而陛下不知,人怨而陛下不察,稔致兵戈之祸,积为宗社之忧。章鉴、高铸,尝与丁大全同官,倾心附丽,躐跻要途。萧泰来等群小噂沓,国事日非,浸淫至于今日。沈炎实赵与之腹心爪牙,而任台臣,甘为之搏击,奸党盘踞,血脉贯穿,以欺陛下。致危乱者,皆此等小人为之。宜令大全致仕,炎等与祠,铸等羁管州军。”不报。
九江制置副使袁玠,丁大全之党也,贪且刻;壬午,窜玠于南雄府,寻移万安军。
中书舍人洪芹言:“丁大全鬼蜮之资,穿窬之行,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浊乱朝纲,请追官远窜以伸国法。”御史朱貔孙等相继论:“大全奸回险狡,很害贪残,假陛下之刑威以钳天下之口,挟陛下之爵禄以笼天下之财。”饶虎臣又论其绝言路、坏人才,竭民力、误边防四罪。癸未,诏大全落职,致仕。
先是丁大全使其私人为浙西提举常平,尽夺亭民盐本钱,充献羡之数,不足则估籍虚摊,一路骚动。大全既斥,以孙子秀代之。子秀还前政盐本钱五千馀万贯,奏省华亭茶盐分司,定衡量之非法多取者,于是流徙复业。
乙酉,雷。
时边报日急,临安团结义勇,招募新兵,增筑平江、绍兴、庆元城堡,朝野震恐。内侍董宋臣请帝迁都四明以避锋镝,军器大监何子举言于吴潜曰:“若上行幸,则京师百万生灵何所依赖?”御史朱貔孙亦言:“銮舆一动,则三边之将士瓦解,四方之盗贼蜂起,必不可。”会皇后亦请留跸以安民心,帝遂止。海宁节度使判官文天祥上言请斩宋臣,不报。
十一月,乙卯,以赵蔡为江东、西宣抚使,许便宜行事。
蒙古围鄂州。都统张胜权州事,以城危在旦夕,登城谕之曰:“城己为汝家有,但子女玉帛皆在将台,可从彼取。”蒙古信之,遂焚城外居民,将退,会高达等引兵至,贾似道亦屯汉阳为援,蒙古乃复进攻。遣彻辰巴图尔领兵同降人谕鄂州使降,抵城下,胜杀降者,以军出袭彻辰巴图尔。蒙古兵势盛,胜战死,达婴城固守。先是达恃其武勇,殊易似道,每见督战,即戏之曰:“巍巾者何能为哉!”将战,必须似道亲劳始出,否则使军士哗于其门。吕文德谄事似道,使人呵曰:“宣抚在此,何敢尔耶!”曹世雄、向士璧皆从在军,士未尝关白,似道由是衔三人而亲文德。
时诸路重兵咸聚于鄂,吴潜用御史饶应子言,移似道于黄州。黄虽下流,实当兵冲,孙虎臣以精骑七百送之。至蘋草坪,候骑言前有北兵,似道大惧,谓左右曰:“奈何?”虎臣匿,似道出战,似道叹曰:“死矣!惜不光明俊伟尔!”及北兵至,乃老弱部所掠金帛子女而还者,江西降将储再兴骑牛先之。虎臣出,擒再兴,似道遂入黄州。
蒙古乌兰哈达,率骑三千,蛮、僰万人,破横山,徇内地,守将陈兵六万以俟。乌兰哈达使阿珠潜自间道冲其中坚,大败之,乘胜蹴宾、象二州,入静江府,连破辰、沅,直抵潭州。南军断其归路,乌兰哈达出南军后,命阿珠夹击,南军败走,遂壁潭州城下。
闰月,癸酉,雪。出封桩库楮币二十万赈都民,三衙诸军亦如之。
丁丑,以向士璧为湖南制置副使、知潭州。甲申,以吕文德为京西湖北安抚使、知鄂州。
蒙古阿勒达尔、珲塔哈、托果斯、托里齐等谋立额埒布格,阿勒达尔使托里齐括兵于漠南诸州,而又乘传行漠北诸郡调兵,去开平仅百馀里。皇弟呼必赉妃鸿吉里氏使人谓之曰:“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孙珍戬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勒达尔不能答。又闻托里齐亦至燕,妃即遣使驰至皇弟呼必赉军前密报,令速还。
皇弟召群臣议,郝经曰:“《易》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国家自平金以来,惟务进取,老师费财,三十年矣。今国内空虚,塔齐、实喇诸王,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额寽布格已令托里齐行尚书事,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称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敕江上,欲归得乎?愿大王以社稷为念,与宋议和,令割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定疆界岁币,置辎重,率轻骑而归,直造燕都,则彼之奸谋,冰释瓦解;遣一军迎大行灵轝,收皇帝玺,遣使召实喇、额寽、穆格诸王会丧和林,差官于诸路抚慰安辑,命王子珍戬镇守燕都,示以形势,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皇弟然之。
乃发牛头山,声言直趋临安,贾似道大惧。会合州王坚遣阮思聪掉急流以蒙古主讣闻,似道意稍解,遣宋京请和,愿请行人会议。赵璧请行,皇弟遣之。璧登城,宋京曰:“北兵若旋师,愿割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各二十万。”璧曰:“大军至濮州,诚有是请,犹或见从。今已渡江,是言何益!贾制置今焉在耶?”璧行时,呼必赉戒之曰:“汝登城,必视吾旗,旗功,速归可也。”至是,适见其军中旗动,乃曰:“俟它日复议之。”遂归。皇弟拔寨北去,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兰哈达之师。
十二月,己亥朔,贾似道言鄂州围解。
辛亥,诏改明年为景定元年。
蒙古乌兰哈达攻潭州甚急,帅臣向士璧极力守御,既置飞江军,又募斗弩社,朝夕登城抚劳。闻蒙古后军且至,遣王辅佑帅五百众觇之,遇于南岳市,大战,却之。皇弟呼必赉遣特默齐将兵迎乌兰哈达,遂解围,引兵趣湖南。
蒙古皇弟呼必赉军还至燕,托里齐方括民兵,民甚苦之。皇弟诘其由,托以先帝临终之命。皇弟知其将为乱,所集兵皆纵之,人心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