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氏春秋
- ▪ 卷一孟春纪
- ▪ ▪ 孟春纪
- ▪ ▪ 本生
- ▪ ▪ 重已
- ▪ ▪ 贵公
- ▪ ▪ 五曰:
- ▪ 卷二仲春纪
- ▪ ▪ 仲春纪
- ▪ ▪ 贵生
- ▪ ▪ 情欲
- ▪ ▪ 当染
- ▪ ▪ 功名
- ▪ 卷三季春纪
- ▪ ▪ 季春纪
- ▪ ▪ 尽数
- ▪ ▪ 先己
- ▪ ▪ 论人
- ▪ ▪ 圆道
- ▪ 卷四孟夏纪
- ▪ ▪ 孟夏纪
- ▪ ▪ 劝学
- ▪ ▪ 尊师
- ▪ ▪ 诬徒
- ▪ ▪ 用众
- ▪ 卷五仲夏纪
- ▪ ▪ 仲夏纪
- ▪ ▪ 大乐
- ▪ ▪ 侈乐
- ▪ ▪ 适音
- ▪ ▪ 古乐
- ▪ 卷六季夏纪
- ▪ ▪ 季夏纪
- ▪ ▪ 音律
- ▪ ▪ 音初
- ▪ ▪ 制乐
- ▪ ▪ 明理
- ▪ 卷七孟秋纪
- ▪ ▪ 振乱
- ▪ ▪ 禁塞
- ▪ ▪ 孟秋纪
- ▪ ▪ 荡兵
- ▪ ▪ 怀宠
- ▪ 卷八仲秋纪
- ▪ ▪ 爱士
- ▪ ▪ 仲秋纪
- ▪ ▪ 论威
- ▪ ▪ 简选
- ▪ ▪ 决胜
- ▪ 卷九季秋纪
- ▪ ▪ 季秋纪
- ▪ ▪ 顺民
- ▪ ▪ 知士
- ▪ ▪ 审己
- ▪ ▪ 精通
- ▪ 卷十孟冬纪
- ▪ ▪ 孟冬纪
- ▪ ▪ 节丧
- ▪ ▪ 安死
- ▪ ▪ 异宝
- ▪ ▪ 异用
- ▪ 卷十一仲冬纪
- ▪ ▪ 仲冬纪
- ▪ ▪ 至忠
- ▪ ▪ 忠廉
- ▪ ▪ 当务
- ▪ ▪ 长见
- ▪ 卷十二季冬纪
- ▪ ▪ 士节
- ▪ ▪ 介立
- ▪ ▪ 诚廉
- ▪ ▪ 不侵
- ▪ ▪ 季冬纪
- ▪ 卷十三有始览
- ▪ ▪ 应同
- ▪ ▪ 去尤
- ▪ ▪ 听言
- ▪ ▪ 谨听
- ▪ ▪ 务本
- ▪ ▪ 谕大
- ▪ ▪ 有始
五曰:
万物(不)同,而用之于人异也,此治乱存亡死生之原。故国广巨,兵强富,未必安也;尊贵高大,未必显也;在于用之。桀、纣用其材而成其亡,汤、武用其材而成其王。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视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高吾网 。”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着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其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周文王使人抇池,得死人之骸,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日:“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今我非其主也?”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曰 :“文王贤矣,泽及骨差骨,又况于人平?”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于物也无不材。
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 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木弋)[曳]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辨疏亲之义,又况于以尊位高禄乎?
古之人贵能射也,以长幼养老也。今之人贵能射也,以攻战侵夺也。其细者以劫弱暴寡也,以遏夺为务也。仁人之得饴,以养疾待老也。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