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唐书
- ▪ 本纪第一 高祖
- ▪ 本纪第二 太宗
- ▪ 本纪第三 高宗
- ▪ 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 ▪ 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 ▪ 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 ▪ 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 ▪ 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 ▪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 ▪ 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 ▪ 志第一 礼乐一
- ▪ 志第二 礼乐二
- ▪ 志第三 礼乐三
- ▪ 志第四 礼乐四
- ▪ 志第五 礼乐五
- ▪ 志第六 礼乐六
- ▪ 志第七 礼乐七
- ▪ 志第八 礼乐八
- ▪ 志第九 礼乐九
- ▪ 志第十 礼乐十
- ▪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 ▪ 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 ▪ 志第十三上 仪卫上
- ▪ 志第十三下 仪卫下
- ▪ 志第十四 车服
- ▪ 志第十五 历一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岁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志第十六 历二
- ▪ ▪ 岁星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
- ▪ 志第十七下 历三下
- ▪ 志第十八上 历四上
- ▪ ▪ 三曰步日躔术
- ▪ ▪ 一曰步中朔术
- ▪ ▪ 二曰发敛术
- ▪ ▪ 四曰步月离术
- ▪ ▪ 五曰步轨漏术
- ▪ 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
- ▪ ▪ 六曰步交会术
- ▪ ▪ 阴阳历
- ▪ ▪ 七曰步五星术
- ▪ ▪ 五星爻象历
- ▪ ▪ 岁星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志第十九 历五
- ▪ ▪ 太白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 岁星
- ▪ ▪ 镇星
- ▪ ▪ 辰星
- ▪ ▪ 岁星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 岁星
- ▪ ▪ 荧惑
- ▪ ▪ 五星变行加减差日度率
- ▪ 志第二十上 历六上
- ▪ ▪ 岁星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志第二十下 历六下
- ▪ ▪ 晷漏
- ▪ ▪ 交会
- ▪ ▪ 岁星
- ▪ ▪ 荧惑
- ▪ ▪ 镇星
- ▪ ▪ 太白
- ▪ ▪ 辰星
- ▪ ▪ 五星入变历表略
- ▪ 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 ▪ 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 ▪ ▪ 日食
- ▪ ▪ 日变
- ▪ ▪ 月变
- ▪ ▪ 孛彗
- ▪ ▪ 星变
- ▪ 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 ▪ ▪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
- ▪ ▪ 五星聚合
- ▪ 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 ▪ ▪ 金沴木
- ▪ ▪ 火不炎上
- ▪ ▪ 常燠
- ▪ ▪ 常雨
- ▪ ▪ 龟孽
- ▪ ▪ 鼠妖
- ▪ ▪ 羽虫之孽
- ▪ ▪ 羊祸
- ▪ ▪ 赤眚赤祥
- ▪ ▪ 水沴火
- ▪ ▪ 草妖
- ▪ 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 ▪ ▪ 土为变怪
- ▪ ▪ 山摧
- ▪ ▪ 山鸣
- ▪ ▪ 金不从革
- ▪ ▪ 常旸
- ▪ ▪ 诗妖
- ▪ ▪ 讹言
- ▪ ▪ 犬祸
- ▪ ▪ 白眚白祥
- ▪ ▪ 木沴金
- ▪ ▪ 稼穑不成
- ▪ ▪ 常风
- ▪ ▪ 夜妖
- ▪ ▪ 华孽
- ▪ ▪ 嬴虫之孽
- ▪ ▪ 牛祸
- ▪ ▪ 木火金水沴土
- ▪ ▪ 黄眚黄祥
- ▪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 ▪ 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 ▪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 ▪ 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 ▪ 志第三十 地理四
- ▪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 ▪ 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 ▪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 ▪ 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 ▪ ▪ 羁縻州
- ▪ ▪ 关内道
- ▪ ▪ 河北道
- ▪ ▪ 归诚州
- ▪ ▪ 陇右道
- ▪ ▪ 剑南道
- ▪ ▪ 江南道
- ▪ ▪ 岭南道
- ▪ 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 ▪ 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 ▪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 ▪ ▪ 户部
- ▪ ▪ 三师三公
- ▪ ▪ 尚书省
- ▪ ▪ 礼部
- ▪ ▪ 吏部
- ▪ ▪ 兵部
- ▪ ▪ 刑部
- ▪ ▪ 工部
- ▪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
- ▪ ▪ 集贤殿书院
- ▪ ▪ 史馆
- ▪ ▪ 秘书省
- ▪ ▪ 著作局
- ▪ ▪ 司天台
- ▪ ▪ 殿中省
- ▪ ▪ 内侍省
- ▪ ▪ 内府局
- ▪ ▪ 内官
- ▪ ▪ 宫官
- ▪ ▪ 太子内官
- ▪ ▪ 门下省
- ▪ ▪ 弘文馆
- ▪ ▪ 中书省
- ▪ 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
- ▪ ▪ 御史台
- ▪ ▪ 太常寺
- ▪ ▪ 卫尉寺
- ▪ ▪ 宗正寺
- ▪ ▪ 太仆寺
- ▪ ▪ 大理寺
- ▪ ▪ 鸿胪寺
- ▪ ▪ 司农寺
- ▪ ▪ 太府寺
- ▪ ▪ 国子监
- ▪ ▪ 少府
- ▪ ▪ 将作监
- ▪ ▪ 军器监
- ▪ ▪ 都水监
- ▪ ▪ 光禄寺
- ▪ 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
- ▪ ▪ 十六卫
- ▪ ▪ 诸卫折冲都尉府
- ▪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 ▪ ▪ 中都督府
- ▪ ▪ 下都督府
- ▪ ▪ 大都护府
- ▪ ▪ 上都护府
- ▪ ▪ 上州
- ▪ ▪ 中州
- ▪ ▪ 下州
- ▪ ▪ 帐内府
- ▪ ▪ 亲王国
- ▪ ▪ 公主邑司
- ▪ ▪ 下县
- ▪ ▪ 王府官
- ▪ ▪ 亲事府
- ▪ ▪ 外官
- ▪ ▪ 大都督府
- ▪ ▪ 京县
- ▪ ▪ 畿县
- ▪ ▪ 上县
- ▪ ▪ 中县
- ▪ ▪ 中下县
- ▪ 志第四十 兵
- ▪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 ▪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 ▪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 ▪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 ▪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 ▪ 志第四十六 刑法
- ▪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 ▪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 ▪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 ▪ 志第五十 艺文四
- ▪ 表第一 宰相上
- ▪ 表第二 宰相中
- ▪ 表第三 宰相下
- ▪ 表第四 方镇一
- ▪ 表第五 方镇二
- ▪ 表第六 方镇三
- ▪ 表第七 方镇四
- ▪ 表第八 方镇五
- ▪ 表第九 方镇六
- ▪ 表第十上 宗室世系上
- ▪ 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
- ▪ 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
- ▪ 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
- ▪ 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
- ▪ 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
- ▪ 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
- ▪ 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
- ▪ 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
- ▪ 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
- ▪ 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
- ▪ 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
- ▪ 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
- ▪ 列传第一 后妃上
- ▪ 列传第二 后妃下
- ▪ 列传第三 宗室
- ▪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
- ▪ 列传第五 太宗子
- ▪ 列传第六 三宗诸子
- ▪ 列传第七 十一宗诸子
- ▪ 列传第八 诸帝公主
- ▪ 列传第九 李密
- ▪ 列传第十 王窦
- ▪ 列传第十一 薛李二刘高徐
- ▪ 列传第十二 萧辅沈李梁
- ▪ 列传第十三 刘斐
- ▪ 列传第十四 屈实尉迟张秦唐段
- ▪ 列传第十五 二刘殷许程柴任丘
- ▪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
- ▪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
- ▪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
- ▪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
- ▪ 列传第二十 高窦
- ▪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
- ▪ 列传第二十二 魏徵
- ▪ 列传第二十三 王薛马韦
- ▪ 列传第二十四 二李戴刘崔
- ▪ 列传第二十五 陈杨封裴宇文郑权阎蒋姜张
- ▪ 列传第二十六 萧瑀
- ▪ 列传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
- ▪ 列传第二十八 苏世长(良嗣 弁) 韦云起 孙伏伽 张玄素
- ▪ 列传第二十九 于高张
- ▪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
- ▪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
- ▪ 列传第三十二 傅吕陈
- ▪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 ▪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
- ▪ 列传第三十五 诸夷蕃将
- ▪ 列传第三十六 郭二张三王苏薛程唐
- ▪ 列传第三十七 王韩苏薛王柳冯蒋
- ▪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
- ▪ 列传第三十九 崔徐苏豆卢
- ▪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
- ▪ 列传第四十一 二玮 陆二李杜
- ▪ 列传第四十二 裴刘魏李吉
- ▪ 列传第四十三 张韦韩宋辛二李裴
- ▪ 列传第四十四 武李贾白
- ▪ 列传第四十五 五王
- ▪ 列传第四十六 刘钟崔二王
- ▪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
- ▪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
- ▪ 列传第四十九 姚宋
- ▪ 列传第五十 苏张
- ▪ 列传第五十一 魏卢李杜张韩
- ▪ 列传第五十二 张源裴
- ▪ 列传第五十三 苏尹毕李郑王许潘倪席齐
- ▪ 列传第五十四 裴崔卢李王严
- ▪ 列传第五十五 裴阳宋杨崔李解
- ▪ 列传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
- ▪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
- ▪ 列传第五十八 二郭两王张牛
- ▪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
- ▪ 列传第六十 哥舒高封
- ▪ 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
- ▪ 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 ▪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
- ▪ 列传第六十四 房张李
- ▪ 列传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吕
- ▪ 列传第六十六 崔邓魏卫李韩卢高
- ▪ 列传第六十七 李杨崔柳韦路
- ▪ 列传第六十八 高元李韦薛崔戴王徐郗辛
- ▪ 列传第六十九 来田侯崔严
- ▪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
- ▪ 列传第七十一 二李
- ▪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
- ▪ 列传第七十三 令狐张康李刘田王牛史
- ▪ 列传第七十四 刘第五班王李
- ▪ 列传第七十五 李常赵崔齐卢
- ▪ 列传第七十六 关董袁赵窦
- ▪ 列传第七十七 张姜武李宋
- ▪ 列传第七十八 段颜
- ▪ 列传第七十九 李晟
- ▪ 列传第八十 马浑
- ▪ 列传第八十一 杨戴阳二李韩杜邢
- ▪ 列传第八十二 陆贽
- ▪ 列传第八十三 韦张严韩
- ▪ 列传第八十四 鲍李萧薛樊王吴郑陆卢柳崔
- ▪ 列传第八十五 徐吕孟刘杨潘崔韦
- ▪ 列传第八十六 张赵李郑徐王冯庾
- ▪ 列传第八十七 姚独孤顾韦段吕许薛李
- ▪ 列传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杨马
- ▪ 列传第八十九 归奚三崔卢二薛卫胡丁二王殷
- ▪ 列传第九十 三郑高权崔
- ▪ 列传第九十一 贾杜令狐
- ▪ 列传第九十二 白裴崔韦二李皇甫王
- ▪ 列传第九十三 韦王陆刘柳程
- ▪ 列传第九十四 杜裴李韦
- ▪ 列传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刘范二王孟赵李任张
- ▪ 列传第九十六 李乌王杨曹高刘石
- ▪ 列传第九十七 于王二杜范
- ▪ 列传第九十八 裴度
- ▪ 列传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杨
- ▪ 列传第一百 窦刘二张杨熊柏
- ▪ 列传第一百一 韩愈
- ▪ 列传第一百二 钱崔二韦二高冯三李卢封郑敬
- ▪ 列传第一百三 刘蕡
- ▪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
- ▪ 列传第一百五 李德裕
- ▪ 列传第一百六 陈三李曹刘
- ▪ 列传第一百七 二李崔萧二郑二卢韦周二裴刘赵王
- ▪ 列传第一百八 毕崔刘陆郑硃韩
- ▪ 列传第一百九 马杨路卢
- ▪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邓陈齐赵二杨顾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诸葛李孟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杨时硃孙
- ▪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 高赵田硃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 三刘成杜钟张王
-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
-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忠义下
- ▪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
- ▪ 列传第一百二十 孝友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一 隐逸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儒学上
-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五 儒学下
-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文艺上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文艺中
- ▪ 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文艺下
- ▪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 ▪ 列传第一百三十 列女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
- ▪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籓镇魏博
-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籓镇镇冀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籓镇卢龙
- ▪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籓镇淄青横海
- ▪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籓镇宣武彰义泽潞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鹘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鹘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
- ▪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
-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蛮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蛮中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下 南蛮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 奸臣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 奸臣下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 叛臣上
- ▪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下 叛臣下
- ▪ 列传第一百五十上 逆臣上
- ▪ 列传第一百五十中 逆臣中
- ▪ 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 ▪ 附 进新唐书表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开元末选入代宗宫。安禄山之乱,玄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都,得沈氏,留之宫中;史思明再陷东都,遂失所在。
肃宗元年建丑月,封德宗奉节郡王。代宗即位,史朝义据东都,乃以德宗为天下兵马元帅,进封鲁王。八月,徙封雍王。
宝应元年十月,屯于陕州,诸将进击史朝义,败之,朝义走河北,遂克东都。十一月史朝义死幽州,守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河北平。以功兼尚书令,与功臣郭子仪、李光弼等皆赐铁券,图形凌烟阁。广德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
大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皇帝位于太极殿。闰月甲戌,贬常衮为河南少尹,以河南少尹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子,罢诸州府及新罗、渤海贡鹰鹞。戊寅,罢山南贡枇杷江南甘橘非供宗庙者。辛巳,罢邕府岁贡奴婢。癸未,罢梨园乐工三百人、剑南贡生春酒。甲申,郭子仪为尚父,兼太尉、中书令。丙戌,罢献祥瑞,贡器以金银饰者还之。丁亥,出宫人,放舞象三十有二于荆山之阳。六月己亥,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为户者古爵一级。减乘舆服御。士庶田宅、车服逾制者,有司为立法度。禁百官置邸贩鬻。武德、至德将相有功者子孙予官。庚子,进封子宣城郡王诵为宣王,封子谟为舒王,谌通王,谅虔王,详肃王,谦资王。乙己,封弟乃为益王,迅隋王,遂蜀王。丙午,诏六品以上清望官,日二人待制。癸丑,命皇族五等以上居四方者,家一人赴山陵。己未,罢扬州贡镜、幽州贡麝。癸亥,举可刺史、京令者。七月戊辰朔,日有食之。庚午,弛邕州金坑禁。辛卯,罢榷酤。八月甲辰,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巳,还吐蕃俘。十月丁酉,吐蕃、云南蛮寇黎、茂、文、扶四州,凤翔节度使硃泚、金吾卫大将军曲环败之于七盘城。己酉,葬睿文孝武皇帝于元陵。戊午,罢九成宫贡立兽炭、主襄州蔗蒻工。辛酉,以沙苑豢豕三千给贫民。十一月壬午,乔琳罢。十二月乙卯,立宣王诵为皇太子。丙寅晦,日有食之。
建中元年正月丁卯,改元。群臣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己巳,朝献于太清宫。庚午,朝享于太庙。辛未,有事于南郊,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遣黜陟使于天下,赐子为父后者勋两转。二月丙申,初定两税。四月乙未,四镇、北庭行军别驾刘文喜反于泾州,伏诛。己亥,地震。六月甲午,崔祐甫薨。七月丙寅,王国良降。己丑,杀忠州刺史刘晏。八月丁巳,遥尊母沈氏为皇太后。九月己卯,雷。庚寅,睦王述为奉迎皇太后使。是冬,无雪。黄河、滹沱、易水溢。
二年正月戊辰,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卒,其子惟岳自称留后,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讨之。魏博节度使田悦反,神策都战候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副使李芃讨之。永平军节度使李勉为汴、滑、陈、怀、郑、汝、陕、河阳三城、宋、亳、颍节度都统。二月乙巳,御史大夫卢杞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卯,振武军乱,杀其使彭令芳及监军刘惠光。丁巳,发兵屯关东,誓师于望春楼。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五月,京师雨雹。庚申。置待诏官三十人。六月,荧惑、太白斗于东井。癸巳,淮宁军节度使李希烈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以讨梁崇义。辛丑,郭子仪薨。七月庚申,杨炎罢。检校尚书右仆射侯希逸为司空,前永平军节度使张镒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侯希逸薨。癸未,马燧、李抱真及田悦战于临洺,败之。八月,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东川节度使王叔邕、山南东道节度使贾耽、刑南节度使李昌巙、陈少游讨梁崇义,以李希烈为诸军都统。辛卯,平卢军节度使李正己卒,其子纳自称留后。壬子,梁崇义伏诛。九月,李纳陷宋州。李惟岳将张孝忠以易、定二州降。壬戌,赐立功士卒帛,禀死事家三岁。十月戊申,李纳将李洧以徐州降。十一月辛酉,纳寇徐州,宣武军节度使刘洽败之于七里沟。丁丑,马燧及田悦战于双冈,败之。甲申,李纳将王涉以海州降。十二月丁酉,马万通以密州降。马燧为魏博招讨使。是岁,杀崖州司马杨炎。
三年正月丙寅,硃滔、成德军节度使张孝忠及李惟岳战于束鹿,败之。辛未,减常膳及太子诸王食物。复榷酤。癸未,李纳陷海、密二州。闰月乙未,李惟岳将康日知以赵州降。甲辰,惟岳伏诛,其将杨荣国以深州降。庚戌,马燧及田悦战于洹水,败之。是月,悦将李再春以博州降,田昂以洺州降。二月戊午,李惟岳将杨政义以定州降。甲戌,给复易、定、深、赵、恒、冀六州三年,赦吏民为李惟岳迫胁者。己卯,震通化门。四月戊午,李纳将李士真以德、棣二州降。甲子,借商钱。甲戌,昭义军节度副使卢玄卿为魏博、澶相招讨使。戊寅,张镒罢。壬午,杀殿中侍御史郑詹。是月,硃滔反,陷德、棣二州。五月辛卯,朔方军节度使李怀光讨田悦。六月甲子,京师地震。恒冀观察使王武俊反。辛巳,李怀光、马燧、李芃、李抱真及硃滔、王武俊、田悦战于连箧山,败绩。七月壬辰,殿中丞李云端谋反,伏诛。癸巳,停借商钱令。八月癸丑,演州司马李孟秋、峰州刺史皮岸反,伏诛。九月丁亥,初税商钱、茶、漆、竹、木。十月丙辰,吏部侍郎关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反。丙子,肃王详薨。
四年正月丁亥,凤翔节度使张镒及吐蕃尚结赞盟于清水。庚寅,李希烈陷汝州,执刺史李元平。戊戌,东都、汝行营节度使哥舒曜讨李希烈。二月丁卯,克汝州。三月辛卯,李希烈寇鄂州,刺史李兼败之。丁酉,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及李希烈战于安州,败绩。四月庚申,李勉为淮西招讨处置使,哥舒曜副之;张伯仪为淮西应援招讨使,贾耽,江南西道节度使嗣曹王皋副之。甲子,京师地震,生毛。丙子,哥舒曜及李希烈战于颍桥,败之。五月辛巳,京师地震。乙酉,颍王璬薨。乙未,刘洽为淄青、衮郓招讨制置使。六月庚戌,税屋间架,算除陌钱。丁卯,徒封逾为丹王,遘简王。七月,马燧为魏博、澶相节度招讨使。壬辰,卢杞、关播、李忠臣及吐蕃区颊赞盟于京师。八月丁未,李希烈寇襄城。乙卯,希烈将曹季昌以隋州降。庚申,有星陨于京师。九月丙戌,神策军行营兵马使刘德信及李希烈战于扈涧,败绩。庚子,舒王谟为荆襄、江西、沔鄂节度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徙封普王。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如奉天。硃泚反。庚戌,泚杀司农卿段秀实及左骁卫将军刘海宾。凤翔后营将李楚琳杀其节度使张镒,自称留后。癸丑,李希烈陷襄城,宣武军兵马使高翼死之。甲寅,硃泚杀泾原节度都虞候何明礼。乙卯,杀尚书右仆射崔宁。丁巳,户部尚书萧复为吏部尚书,吏部郎中刘从一为刑部侍郎,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姜公辅为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硃泚犯奉天,禁军败绩于城东。辛酉,灵盐节度留后杜希全、鄜坊节度使李建徽及硃泚战于漠谷,败绩。癸亥,刘德信及泚战于思子陵,败之。甲子,行在都虞候浑瑊及泚战于城下,败之,左龙武军大将军吕希倩死之。乙丑,将军高重杰死之。是月,商州军乱,杀其刺史谢良辅。十一月,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逐其节度使张延赏,朏伏诛。癸巳,李怀光及硃泚战于鲁店,败之。怀光为中书令、朔方邠宁同华陕虢河中晋绛慈隰行营兵马副元帅。十二月,硃泚陷华州。壬戌,贬卢杞为新州司马。庚午,李希烈陷汴、郑二州。
兴元元年正月癸酉,大赦,改元。去“圣神文武”号。复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官爵。赴奉天收京城将士有罪减三等,子孙减二等,在行营者赐勋五转。赐文武官阶、勋、爵。罢间架、竹木茶漆税及除陌钱。给复奉天五年,城中十年。关播罢。丙戌,吏部侍郎卢翰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子,萧复为山南东西、荆湖、淮南、江西、鄂岳、浙江东西、福建、岭南宣慰安抚使。戊戌,刘洽为汴滑宋毫都统副使。二月甲子,李怀光为太尉,怀光反。丁卯,如梁州。怀光将孟庭保以兵来追,左卫大将军侯仲庄取之于驿店。三月,李怀光夺鄜坊京畿金商节度使李建徽、神策军兵马使阳惠元兵,惠元死之。癸酉,魏博兵马使田绪杀其节度使田悦。自称留后。甲戌,李怀光杀左厢兵马使张名振、右武锋兵马使石演芬。丁亥,李晟为京畿、渭北、鄜坊丹延节度招讨使,神策行营兵马使尚可孤为神策、京畿、渭南、商州节度招讨使。壬辰,次梁州。丁酉,刘洽权知汴滑宋毫都统兵马事。己亥,浑瑊为朔方、邠宁、振武、永平、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四月,李怀光陷坊州。甲辰,李晟为京畿、渭北、商华兵马副元帅。甲寅,姜公辅罢。泾原兵马使田希盐杀其节度使冯河清,自称留后。乙丑,浑瑊及硃泚战于武亭川,败之。丁卯,义王此薨。是月,坊州刺史窦觎克坊州。五月癸酉,泾王侹薨。丙子,李抱真、王武俊及硃滔战于经城,败之。壬辰,尚可孤及硃泚战于蓝田之西,败之。乙未,李晟又败之于苑北。戊戌,又败之于白华,复京师。六月癸卯,姚令言伏诛。甲辰,硃泚伏诛。己酉,李晟为司徒、中书令。癸丑,以梁州为兴元府,给复一年,耆老加版授。甲寅,浑瑊为侍中。己巳,给复洋州一年,加给兴元一年,免凤州今岁税,父老加版授。七月丙子,次凤翔,免今岁秋税,八十以上版授刺史,馀授上佐。丁丑,葬宗室遇害者。壬午,至自兴元。丁亥,李怀光杀宣慰使孔巢父。辛卯,大赦。赐百官将士阶、勋、爵,收京城者升八资。给复京兆府一年。是月,嗣曹王皋及李希烈战于应山,败之。八月癸卯,李晟为凤翔陇右诸军、泾原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马燧为晋、慈、隰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浑瑊为河中、同绛、陕虢诸军行营兵马副元帅。丙午,浑碱兼朔方行营兵马副元帅。己酉,延王玢、隋王迅薨。十月辛丑,李勉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月戊子,李希烈将李澄以滑州降。十一月癸卯,刘洽、邠陇行营节度使曲环及李希烈战于陈州,败之。戊午,克汴州。乙丑,萧复罢。十二月乙酉,浑瑊及李怀光战于乾坑,败绩。是岁,陈王珪薨。
贞元元年正月丁酉,大赦,改元。罢榷税。三月,李怀光杀步军兵马使田仙浩、都战候吕呜岳。丁未,李希烈陷邓州,杀唐邓隋招讨使黄金岳。是春,旱。四月乙丑,徙封谊为舒王。壬午,浑瑊及李怀光战于长春宫,败之。丙戌,马燧、浑瑊为河中招抚使。六月己丑,幽州卢龙军节度使硃滔卒,涿州刺史刘怦自称留后。辛卯,剑南西川节度使张延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子,马燧及李怀光战于陶城,败之。七月,灞、浐竭。庚子,大风拔木。八月,袭封配飨功臣子孙。甲子,以旱避正殿,减膳。甲戌,李怀光伏诛。己卯,给复河中、同绛二州一年。马燧为侍中,张延赏罢。丙戌,李希烈杀宣慰使颜真卿。九月辛亥,刘从一罢。庚申,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怦卒,其子济自称留后。是秋,雨木冰。十一月癸卯,有事于南郊,大赦,赐奉天兴元扈从百官、收京将士阶、勋、爵。
二年正月丙申,诏减御膳之半,赒贫乏者授以官。壬寅,卢翰罢。吏部侍郎刘滋为左散骑常侍,给事中崔造,中书舍人齐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癸亥,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及李希烈战于泌河,败之。四月丙寅,希烈伏诛。甲戌,雨土。甲申,给复淮西二年。五月,李希烈将李惠登以隋州降。己酉,地震。六月癸未,沧州刺史程日华卒,其子怀直自称观察留后。是月,淮西兵马使吴少诚杀其节度使陈仙奇,自称留后。七月,李希烈将薛翼以唐州降,侯召以光州降。八月丙子,大雨雹。丙戌,吐蕃寇邠、宁、泾、陇四州。九月乙巳,寇好畤,李晟败之于汧阳。十月癸酉,邠宁节度使韩游瑰又败之于平川。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丁酉,皇后崩。辛丑,吐蕃陷盐州。十二月丁巳,隐夏州。马燧为绥、银、麟、胜招讨使。庚申,崔造罢。甲戌,以吐蕃寇边,避正殿。
三年正月壬寅,尚书左仆射张延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壬子,刘滋罢。贬齐映为夔州刺史。兵部侍郎柳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己卯,华州潼关节度使骆元光克盐、夏二州。甲申,葬昭德皇后于靖陵。三月丁未,李晟为太尉。辛亥,马燧罢副元帅。五月,扬州江溢。吴少诚杀申州刺史张伯元、殿中侍御史郑常。闰月辛未,浑瑊及吐蕃盟于平凉,吐蕃执会盟副使、兵部尚书崔汉衡,杀判官、殿中侍御史韩弇。戊寅,太白昼见。六月,吐蕃寇盐、夏二州。丙戌,马燧为司徒,前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甲子,朔方节度使杜希全为朔方、灵盐、丰夏绥银节度都统。壬申,张延赏薨。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己丑,柳浑罢。戊申,吐蕃寇青石岭,陇州刺史苏清沔败之。庚戌,禁大马出蒲、潼、武关。九月丁巳,吐蕃寇汧阳。丙寅,陷华亭及连云堡。十月甲申,寇丰义,韩游瑰败之。乙酉,寇长武城,城使韩全义败之。壬辰,射生将韩钦绪谋反,伏诛。十一月己卯,京师、东都、河中地震。十二月庚辰,猎于新店。
四年正月庚戌朔,京师地震。大赦,刺史予一子官,增户垦田者加阶,县令减选,九品以上官言事。壬申,刘玄佐为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副元帅。是月,金、房二州地震,江溢山裂。雨木冰于陈留。四月,河南、淮海地生毛。己亥,福建军乱,逐其观察使吴诜,大将郝诫溢自称留后。五月,吐蕃寇泾、邠、宁、庆、鄜五州。六月己亥,封子原为邕王。七月庚戌,浑瑊为邠、宁庆副元帅。癸丑,宁州军乱,邠宁都虞候杨朝晟败之。己未,奚、室韦寇振武。是月,河水黑。八月,灞水溢。九月庚申,吐蕃寇宁州,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败之。冬,筑夹城。是岁,京师城震二十。
五年正月甲辰朔,日有食之。二月庚子,大理卿董晋为门下侍郎,御史大夫窦参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月甲辰,李泌薨。夏,吐蕃寇长武城,韩全义败之于佛堂原。九月丙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败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巂州。十月,岭南节度使李复克琼州。
六年春,旱。闰四月乙卯,诏常参官、畿县令言事。免京光府夏税。八月辛丑,杀皇太子妃萧氏。十一月戊辰,朝献于太清宫。己巳,朝享于太庙。庚午,有事于南郊。赐文武官阶、爵。降囚罪,徒以下原之。葬战亡暴骨者。是岁,吐蕃陷北庭都护府,节度使杨袭古奔于西州。
七年正月己巳,襄王僙薨。四月,安南首领杜英翰反,伏诛。五月甲申,端王遇薨。九月,回鹘杀杨袭古。十二月戊戌,睦王述薨。是冬,无雪。
八年二月庚子,雨土。三月甲申,宣武军节度使刘玄佐卒,其子士宁自称留后。四月,吐蕃寇灵州。丁亥,杀左谏议大夫知制诰吴通玄。乙未,贬窦参为郴州别驾。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己未,大风发太庙屋瓦。癸酉,平卢军节度使李纳卒,其子师古自称留后。六月,淮水溢。吐蕃寇连云堡,大将王进用死之。九月丁巳,韦皋及吐蕃战于维州,败之。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庚午,山南西道节度使岩震及吐蕃战于黑水堡,败之。是月,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及其弟瀛州刺史澭战于瀛州,澭败奔于京师。十二月甲辰,猎于城东。
九年正月癸卯,复税茶。四月辛酉,关辅、河中地震。五月甲辰,义成军节度使贾耽为尚书右仆射,尚书右丞卢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午,董晋罢。八月庚戌,李晟薨。十一月癸未,朝献于太清宫。甲申,朝享于太庙。乙酉,有事于南郊,大赦。十二月丙辰,宣武军将李万荣逐其节度使刘士宁,自称留后。
十年正月壬辰,南诏蛮败吐蕃于神川,来献捷。四月癸卯朔,赦京城。戊申,地震。癸丑,又震。是月,太白昼见。六月丙寅,韦皋败吐蕃,克峨和城。自春不雨至于是月。辛未,雨,大风拔木。七月,西原蛮叛。八月,陷钦、横、浔、贵四州。十月,昭义军节度留后王虔休及摄洺州刺史元谊战于鸡泽,败之。十二月丙辰,猎于城南。壬戌,贬陆贽为太子宾客。
十一年四月丙寅,奚寇平州,刘济败之于青都山。五月庚午,中书门下虑囚。八月辛亥,马燧薨。九月,横海军兵马使程怀信逐其兄节度使怀直,自称留后。十月,朗、蜀二州江溢。十二月戊辰,猎于苑中。
十二年二月己卯,吐蕃寇巂州,刺史曹高仕败之。三月丙辰,韶王暹薨。四月庚午,魏博节度使田绪卒,其子季安自称留后。六月己丑,宣武军节度使李万荣卒,其子乃自称兵马使,伏诛。七月戊戌,韩王迥薨。八月己未朔,日有食之。丙戌,赵憬薨。九月,吐蕃寇庆州。十月甲戌,右谏议大夫崔损、给事中赵宗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三年正月壬寅,吐蕃请和。四月辛酉,以旱虑囚。壬戌,雩于兴庆宫。五月壬寅,吐蕃寇巂州,曹高仕败之。庚戌,义宁军乱,杀其将常楚客。七月乙未,京师地震。九月己丑,卢迈罢。
十四年三月丙申,凤翔监军使西门去奢杀其将夏侯衍。五月己酉,始雷。闰月辛亥,有星陨于西北。辛酉,长武城军乱,逐其使韩全义。六月丙申,归化堡军乱,逐其将张国诚,泾原节度使刘昌败之。七月壬申,赵宗儒罢。工部侍郎郑馀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丁卯,杞王倕薨。十二月壬寅,明州将栗锽杀其刺史卢云以反。是冬,无雪,京师饥。
十五年正月甲寅,雅王逸薨。壬戌,郴州蓝山崩。二月乙酉,宣武军乱,杀节度行军司马陆长源,宋州刺史刘逸准自称留后。三月甲寅,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反,陷唐州,守将张嘉瑜死之。四月乙未,栗锽伏诛。九月乙巳,陈许节度留后上官涚及吴少诚战于临颍,败绩。丙午,少诚寇许州。庚戌,宣武军节度使刘全谅卒,都知兵马使韩弘自称留后。丙辰,宣武、河阳、郑滑、东都汝、成德、幽州、淄青、魏博、易定、泽潞、河东、淮南、徐泗、山南东西、鄂岳军讨吴少诚。十月己丑,邕王原薨。十一月丁未,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及吴少诚战于吴房,败之。陈许节度使上官涚又败之于柴篱。辛亥,安黄节度使伊慎又败之于钟山。十二月庚午,寿州刺史王宗又败之于秋栅。辛未,浑瑊薨。乙未,诸道兵溃于小溵河。
十六年正月乙巳,易定兵及吴少诚战,败绩。二月乙酉,盐夏绥银节度使韩全义为蔡州行营招讨处置使,上官涚副之。四月丁亥,黔中宴设将傅近逐其观察使吴士宗。五月庚戌,韩全义及吴少诚战于广利城,败绩。壬子,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卒,其子愔自称知军事。七月丁巳,伊慎及吴少诚战于申州,败之。己未,韦皋克吐蕃末恭城。丙寅,韩全义及吴少诚战于五楼,败绩。八月,刘济及其弟涿州刺史源战于涿州,源败,执之。己丑,杀遂州别驾崔位。韦皋克吐蕃颙城。九月庚戌,贬郑馀庆为郴州司马。庚申,太常卿齐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辛未,杀通州别驾崔河图。是岁,京师饥。
十七年二月丁酉,大雨雹。己亥,霜。乙巳,韦皋及吐蕃战于鹿危山,败之。戊申,大雨雹,震电。庚戌,大雪,雨雹。五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六月丙申,宁州军乱,杀其刺史刘南金。己亥,浙西观察使李锜杀上封事人崔善贞。丁巳,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卒,其子士真自称留后。七月,陨霜杀菽。戊寅,吐蕃寇盐州。己丑,陷麟州,刺史郭锋死之。九月乙亥,韦鋋败吐蕃于雅州,克木波城。是岁,嘉王运薨。
十八年七月乙亥,罢正衙奏事。十二月,环王陷欢、爱二州。
十九年二月己亥,安南将王季元逐其经略使裴泰,兵马使赵均败之。三月壬子,淮南节度使杜佑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己未,齐抗罢。自正月不雨至于是月。甲戌,雨。闰十月庚戌,盐州将李庭俊反,伏诛。丁巳,崔损薨。十二月庚申,太常卿高郢为中书侍郎,吏部侍郎郑珣瑜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二十年二月庚戌,大雨雹。七月癸酉,大雨雹。冬,雨木冰。
二十一年正月癸巳,皇帝崩于会宁殿,年六十四。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也。母曰昭德皇后王氏。始封宣城郡王,大历十四年六月,进封宣王。十二月乙卯,立为皇太子。
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礼重师傅,见辄先拜。从德宗幸奉天,常执弓矢居左右。郜国公主以蛊事得罪,太子妃,其女也,德宗疑之,几废者屡矣,赖李泌保护,乃免。后侍宴鱼藻宫,张水嬉彩艦,宫人为棹歌,众乐间发,德宗欢甚,顾太子曰:“今日何如?”太子诵《诗》“好乐无荒”以为对。及裴延龄、韦渠牟用事,世皆畏其为相,太子每候颜色,陈其不可。故二人者卒不得用。
贞元二十年,太子病风且瘖。
二十一年正月,不能朝。是时,德宗不豫,诸王皆侍左右,惟太子卧病,不能见,德宗悲伤涕泣,疾有加。癸巳,德宗崩。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二月癸卯,朝群臣于紫宸门。辛亥,吏部侍郎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子,大赦。罢宫市。民百岁版授下州刺史,妇人郡君;九十以上上佐,妇人县君。乙丑,罢盐铁使月进。三月庚午,放后宫三百人。癸酉,放后宫及教坊女妓六百人。癸巳,立广陵郡王纯为皇太子。四月壬寅,封弟谔为钦王,諴珍王;进封子建康郡王经郯王,洋川郡王纬均王,临淮郡王纵溆王,弘农郡王纾莒王,汉东郡王纲密王,晋陵郡王枿郇王,郡王约邵王,云安郡王结宋王,宣城郡王缃集王,德阳郡王絿冀王,河东郡王绮和王;封子绚为衡王,纁会王,绾福王,绂抚王,绲岳王,绅袁王,纶桂王,繟翼王。戊申,以册皇太子,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七月辛卯,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卒,其子执恭自称留后。乙未,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高郢罢。
永贞元年八月庚子,立皇太子为皇帝,自称曰太上皇。辛丑,改元。降死罪以下。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
元和元年正月,皇帝率群臣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是月,崩于咸宁殿,年四十六,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大中三年,增谥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顺宗长子也。母曰庄宪皇太后王氏。贞元四年六月己亥,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三月,立为皇太子。
永贞元年八月,顺宗诏立为皇帝。乙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丁未,始听政。庚戌,罢献祥瑞。癸丑,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卒,行军司马刘辟自称留后。戊午,天有声于西北。己未,袁滋为剑南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癸亥,尚书左丞郑馀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己巳,罢教坊乐工正员官。十月丁酉,为曾太皇太后举哀。贾耽薨。戊戌,舒王谊薨。袁滋罢。己酉,葬神武圣文皇帝于崇陵。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于元陵寝宫。壬申,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夏绥银节度留后杨惠琳反。十二月壬戌,中书舍人郑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元和元年正月丁卯,大赦,改元。赐文武官阶、勋、爵,民高年者米帛羊酒。癸未,长武城使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左右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以讨刘辟。甲申,太上皇崩。刘辟陷梓州,执李康。三月丙子,高宗文克梓州。辛巳,杨惠琳伏诛。四月丁未,杜佑为司徒。壬戌,邵王约薨。初令尚书省六品、诸司四品以上职事官,太子师傅、宾客、詹事,王府傅,日二人待制。五月辛卯,尊母为皇太后。六月癸巳,降死罪以下。赐百姓有父母祖父母八十以上者粟二斛、物二段,九十以上粟三斛、物三段。丙申,大风拔木。丁酉,高崇文及刘辟战于鹿头栅,败之。癸卯,严砺又败之于石碑谷。闰月壬戌,平卢军节度使李师古卒,其弟师道自称留后。七月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癸丑,高崇文及刘辟战于玄武,败之。八月丁卯,进封子平原郡王宁为邓王,同安郡王宽澧王,延安郡王宥遂王,彭城郡王察深王,高密郡王寰洋王,文安郡王寮绛王;封子审为建王。九月丙午,严砺及刘辟战于神泉,败之。辛亥,高崇文克成都。十月甲子,减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今岁赋,释胁从将吏。葬阵亡者,禀其家五岁。戊子,刘辟伏诛。十一月庚戌,郑馀庆罢。是岁,召王偲薨。
二年正月己丑,朝献于太清宫。庚寅,朝享于太庙。辛卯,有事于南郊,大赦。赐文武官勋、爵,文宣公、二王后、三恪、公主、诸王一子官,高年米帛羊酒加版授。乙巳,杜黄裳罢。己酉,御史中丞武元衡为门下侍郎,中书舍人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己巳,罢两省官次对。癸酉,邕管经略使路恕败黄洞蛮,执其首领黄承庆。九月乙酉,密王绸薨。十月,镇海军节度使李锜反,杀留后王澹。乙丑,淮南节度使王锷为诸道行营兵马招讨使以讨之。丁卯,武元衡罢。癸酉,镇海军兵马使张子良执李锜。己卯,免润州今岁税。十一月甲申,李锜伏诛。十二月丙寅,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为邠宁节度、京西诸军都统。
三年正月癸巳,群臣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大赦。罢诸道受代进奉钱。三月癸巳,郇王枿薨。四月壬申,大风坏含元殿西阙槛。六月,西原蛮首领黄少卿降。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九月庚寅,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丙申,户部侍郎裴垍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戌,李吉甫罢。
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东道、淮南、江西、浙东、湖南、荆南今岁税。戊子,简王遘薨。二月丁卯,郑絪罢。给事中李籓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月乙酉,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卒,其子承宗自称留后。闰月己酉,以旱降京师死罪非杀人者,禁刺史境内榷率、诸道旨条外进献、岭南黔中福建掠良民为奴婢者,省飞龙厩马。己未,雨。丁卯,立邓王宁为皇太子。七月癸亥,吐蕃请和。八月丙申,环王寇安南,都护张舟败之。十月辛巳,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反,执保信军节度使薛昌朝。癸未,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河阳、浙西、宣歙、镇州行营兵马招讨处置使以讨之。戊子,承璀为镇州招讨宣慰使。癸巳,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十一月己巳,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卒,其弟少阳自称留后。
五年正月己巳,左神策军大将军郦定进及王承宗战,死之。三月甲子,大风拔木。四月丁亥,河东节度使范希朝、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及王承宗战于木刀沟,败之。七月丁未,赦王承宗。乙卯,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济卒,其子总自称留后。九月丙寅,太常卿权德舆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张茂昭以易、定二州归于有司。辛巳,义武军都虞候杨伯玉反,伏诛。是月,义武军兵马使张佐元反,伏诛。十一月甲辰,会王纁薨。庚申,裴垍罢。
六年正月庚申,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壬申,李籓罢。己丑,忻王造薨。三月戊戌,有星陨于郓州。十二月己丑,户部侍郎李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月辛卯,辰、溆州首领张伯靖反,寇播、费二州。辛亥,皇太子薨。
七年正月癸酉,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四月癸巳,诏民田畮树桑二。六月癸巳,杜佑罢。七月乙亥,立遂王宥为皇太子。八月戊戌,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卒,其子怀谏自称知军府事。九月,京师地震。十月乙未,魏博军以田季安之将田兴知军事。庚戌,降死罪以下,赐文武官子为父后者勋两转。是月,魏博节度使田兴以六州归于有司。十一月辛酉,赦魏、博、贝、卫、澶、相六州,给复一年,赐高年、孤独、废疾粟帛,赏军士。
八年正月辛未,权德舆罢。二月丁酉,贬于頔为恩王傅。三月甲子,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月己亥,黔中经略使崔能讨张伯靖。五月癸亥,荆南节度使严绶讨伯靖。丁丑,大隗山崩。六月辛卯,渭水溢。辛丑,出宫人。七月己巳,剑南东川节度使潘孟阳讨张伯靖。八月辛巳,湖南观察使柳公绰讨伯靖。丁未,伯靖降。十二月庚寅,振武将杨遵宪反,逐其节度使李进贤。
九年二月癸卯,李绛罢。三月丙辰巂州地震。丁卯,陨霜杀桑。五月乙丑,桂王纶薨。癸酉,以旱免京畿夏税。六月壬寅,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闰八月丙辰,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自称知军事。九月丁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忠武军都知兵马使李光颜、寿州团练使李文通、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讨之。十月,太白昼见。丙午,李吉甫薨。甲子,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十一月戊子,罢京兆府猎献狐兔。十二月,诏刑部、大理官朔望入对。戊辰,尚书右丞韦贯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年正月乙酉,宣武军节度使韩弘为司徒。二月甲辰,严绶及吴元济战于磁丘,败绩。自冬不雨至于是月。丙午,雪。壬戌,河东戍将刘辅杀丰州刺史燕重旰,伏诛。三月庚子,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四月甲辰,又败之于南顿。五月丙申,又败之于时曲。六月癸卯,盗杀武元衡。戊申,京师大索。乙丑,御史中丞裴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甲戌,王承宗有罪,绝其朝贡。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丁未,李师道将訾嘉珍反于东都,留守吕元膺败之。乙丑,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时曲,败绩。九月癸酉,韩弘为淮酉行营兵马都统。十月,地震。十一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小溵河,败之。丁丑,李文通又败之于固始。戊寅,盗焚献陵寝宫。十二月甲辰,武宁军都押衙王智兴及李师道战于平阴,败之。是岁,丹王逾薨。
十一年正月己巳,张弘靖罢。乙亥,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总及王承宗战于武强,败之。癸未,免邻贼州二岁税。甲申,盗断建陵门戟。二月庚子,王承宗焚蔚州。乙巳,中书舍人李逢吉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乙丑,地震。三月庚午,皇太后崩。四月庚子,李光颜、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凌云栅,败之。乙卯,刘总及王承宗战于深州,败之。己未,免京畿二岁逋税。五月丁卯,宥州军乱,逐其刺史骆怡,夏绥银节度使田缙败之。丁亥,云南蛮寇安南。六月,蜜州海溢。甲辰,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及吴元济战于铁城,败绩。七月壬午,韩弘及元济战于郾城。败之。丙戌,免淮西领贼州夏税。八月甲午,渭水溢。壬寅,韦贯之罢。戊申,西原蛮陷宾、峦二州。己未,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及王承宗战于柏乡,败之。庚申,葬庄宪皇太后于丰陵。十一月乙丑,邕管经略使韦悦克宾、峦二州。甲戌,元陵火。十二月丁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王涯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己未,西原蛮陷岩州。是冬,桃李华。
十二年正月丁丑,地震。戊子,有彗星出于毕。四月辛卯,唐邓隋节度使李愬及吴元济战于嵖岈山,败之。乙未,李光颜又败之于郾城。五月酉,李愬又败之于张柴。七月丙辰,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癸亥,乌重胤及吴元济战于贾店,败绩。九月丁未,李逢吉罢。甲寅,李愬及吴元济战于吴房,败之。十月癸酉,克蔡州。甲戌,淮南节度使李庸阝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甲申,给复准西二年,免旁州来岁夏税。葬战士,禀其家五年。十一月丙戌,吴元济伏诛。甲午,恩王连薨。是岁,容管经略使阳旻克钦、横、浔、贵四州。
十三年正月乙酉,大赦,免元和二年以前逋负,赐高年米帛羊酒。三月戊戌,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庸阝罢。己酉,横海军节度使程权以沧、景二州归于有司,权朝于京师。四月甲寅,王承宗献德、棣二州。庚辰,赦承宗。六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癸亥,给复德、棣、沧、景四州一年。辛未,淮水溢。七月乙酉,宣武、魏博、义成、横海军讨李师道。辛丑李夷简罢。八月壬子,王涯罢。九月甲辰,户部侍郎皇甫镈,诸道盐铁转运使程异为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壬戌,吐蕃寇宥州,灵武节度使杜叔良败之于定远城。十一月丁亥,命山人柳泌为台州刺史以求药。十二月,庚戌,迎佛骨于凤翔。
十四年正月丙午,田弘正及李师道战于阳谷,败之。二月戊午,师道伏诛。四月辛未,程异薨。丙子,裴度罢。七月戊寅,韩弘以汴、宋、毫、颍四州归于有司,弘朝于京师。己丑,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遣黜陟使于天下。辛卯,沂海将王弁杀其观察使王遂,处称留后。丁酉,河阳节度使令狐楚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己酉,韩弘为中书令。九月戊寅,王弁伏诛。十月壬戌,安南将杨清杀其都护李象古以反。癸酉,吐蕃寇盐州。十一月辛卯,朔方将史敬奉及吐蕃战于瓠芦河,败之。十二月乙卯,崔群罢。
十五年正月,宦者陈弘志等反。庚子,皇帝崩,年四十三,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大中三年,加谥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赞曰:德宗猜忌刻薄,以强明自任,耻见屈于正论,而忘受欺于奸谀。故其疑萧复之轻己,谓姜公辅为卖直,而不能容;用卢杞、赵赞,则至于败乱,而终不悔。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由是朝廷益弱,而方镇愈强,至于唐亡,其患以此。宪宗刚明果断,自初即位,慨然发慎,志平僭叛,能用忠谋,不惑群议,卒收成功。自吴元济诛,强籓悍将皆欲悔过而效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则其为优劣,不待较而可知也。及其晚节,信用非人,不终其业,而身罹不测之祸,则尤甚于德宗。鸣呼!小人之能败国也,不必愚君暗主,虽聪明圣智,苟有惑焉,未有不为患者也。昔韩愈言,顺宗在东宫二十年,天下阴受其赐。然享国日浅,不幸疾病,莫克有为,亦可以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