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铁论
- ▪ 卷一 本议第一
- ▪ 力耕第二
- ▪ 通有第三
- ▪ 错币第四
- ▪ 禁耕第五
- ▪ 复古第六
- ▪ 卷二 非鞅第七
- ▪ 晁错第八
- ▪ 刺权第九
- ▪ 刺复第十
- ▪ 论儒第十一
- ▪ 忧边第十二
- ▪ 卷三 园池第十三
- ▪ 轻重第十四
- ▪ 未通第十五
- ▪ 卷四 地广第十六
- ▪ 贫富第十七
- ▪ 毁学第十八
- ▪ 褒贤第十九
- ▪ 卷五 相刺第二十
- ▪ 殊路第二十一
- ▪ 讼贤第二十二
- ▪ 遵道第二十三
- ▪ 论诽第二十四
- ▪ 孝养第二十五
- ▪ 刺议第二十六
- ▪ 利议第二十七
- ▪ 国疾第二十八
- ▪ 卷六 散不足第二十九
- ▪ 救匮第三十
- ▪ 箴石第三十一
- ▪ 除狭第三十二
- ▪ 疾贪第三十三
- ▪ 后刑第三十四
- ▪ 授时第三十五
- ▪ 水旱第三十六
- ▪ 卷七 崇礼第三十七
- ▪ 备胡第三十八
- ▪ 执务第三十九
- ▪ 能言第四十
- ▪ 取下第四十一
- ▪ 击之第四十二
- ▪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 ▪ 诛秦第四十四
- ▪ 伐功第四十五
- ▪ 西域第四十六
- ▪ 世务第四十七
- ▪ 和亲第四十八
- ▪ 卷九 繇役第四十九
- ▪ 险固第五十
- ▪ 论勇第五十一
- ▪ 论功第五十二
- ▪ 论邹第五十三
- ▪ 论菑第五十四
- ▪ 卷十 刑德第五十五
- ▪ 申韩第五十六
- ▪ 周秦第五十七
- ▪ 诏圣第五十八
- ▪ 大论第五十九
- ▪ 杂论第六十
大夫曰 :“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也;三晋之君,齐之田氏,诸侯家臣也;内守其国,外伐不义,地广壤进,故立 号万乘,而为诸侯。宗周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东 摄六国,西畏于秦,身以放迁,宗庙绝祀。赖先帝大惠,绍兴 其后,封嘉颍川,号周子男君。秦既幷天下,东绝沛水,并灭 朝鲜,南取陆梁,北却胡、狄,西略氐、羌,立帝号,朝四夷。 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 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
文学曰 :“禹、舜,尧之佐也,汤、文,夏、商之臣也,其所以从八极而朝海内者,非以陆梁之地,兵革之威也。秦、 楚、三晋号万乘,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虽 以进壤广地,如食萴之充肠也,欲其安存,何可得也?夫礼让 为国者若江、海,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苟为无本,若蒿火 暴怒而无继,其亡可立而待,战国是也。周德衰,然后列于诸 侯,至今不绝。秦力尽而灭其族,安得朝人也?”
大夫曰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唇亡则齿寒,支体伤 而心憯怛。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昔者,戎狄 攻太王于邠,踰岐、梁而与秦界于泾、渭,东至晋之陆浑,侵 暴中国,中国疾之。今匈奴蚕食内侵,远者不离其苦,独边境 蒙其败。诗云 :‘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不征备,则暴害 不息。故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遂破祁连、天山,散其聚党, 北略至龙城,大围匈奴,单于失魂,仅以身免,乘奔逐北,斩 首捕虏十余万。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 遂乃振旅。浑耶率其众以降,置五属国以距胡,则长城之内, 河、山之外,罕被寇■。于是下诏令,减戍漕,宽徭役。初虽 劳苦,卒获其庆。”
文学曰 :“周累世积德,天下莫不愿以为君,故不劳而王,恩施由近而远,而蛮、貊自至。秦任战胜以幷天下,小海内而 贪胡、越之地,使蒙恬击胡,取河南以为新秦,而忘其故秦, 筑长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往者,兵革亟动,师旅数起,长 城之北,旋车遗镞相望。及李广利等轻计-计还马足,莫不寒 心;虽得浑耶,不能更所亡。此非社稷之至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