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铁论
- ▪ 卷一 本议第一
- ▪ 力耕第二
- ▪ 通有第三
- ▪ 错币第四
- ▪ 禁耕第五
- ▪ 复古第六
- ▪ 卷二 非鞅第七
- ▪ 晁错第八
- ▪ 刺权第九
- ▪ 刺复第十
- ▪ 论儒第十一
- ▪ 忧边第十二
- ▪ 卷三 园池第十三
- ▪ 轻重第十四
- ▪ 未通第十五
- ▪ 卷四 地广第十六
- ▪ 贫富第十七
- ▪ 毁学第十八
- ▪ 褒贤第十九
- ▪ 卷五 相刺第二十
- ▪ 殊路第二十一
- ▪ 讼贤第二十二
- ▪ 遵道第二十三
- ▪ 论诽第二十四
- ▪ 孝养第二十五
- ▪ 刺议第二十六
- ▪ 利议第二十七
- ▪ 国疾第二十八
- ▪ 卷六 散不足第二十九
- ▪ 救匮第三十
- ▪ 箴石第三十一
- ▪ 除狭第三十二
- ▪ 疾贪第三十三
- ▪ 后刑第三十四
- ▪ 授时第三十五
- ▪ 水旱第三十六
- ▪ 卷七 崇礼第三十七
- ▪ 备胡第三十八
- ▪ 执务第三十九
- ▪ 能言第四十
- ▪ 取下第四十一
- ▪ 击之第四十二
- ▪ 卷八 结和第四十三
- ▪ 诛秦第四十四
- ▪ 伐功第四十五
- ▪ 西域第四十六
- ▪ 世务第四十七
- ▪ 和亲第四十八
- ▪ 卷九 繇役第四十九
- ▪ 险固第五十
- ▪ 论勇第五十一
- ▪ 论功第五十二
- ▪ 论邹第五十三
- ▪ 论菑第五十四
- ▪ 卷十 刑德第五十五
- ▪ 申韩第五十六
- ▪ 周秦第五十七
- ▪ 诏圣第五十八
- ▪ 大论第五十九
- ▪ 杂论第六十
大夫曰 :“春秋之法,君亲无将,将而必诛。故臣罪莫重于弒君,子罪莫重于弒父。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 游士,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着书数十篇。 然卒于背义不臣,使谋叛逆,诛及宗族。晁错变法易常,不用 制度,迫蹙宗室,侵削诸侯,蕃臣不附,骨肉不亲,吴、楚积 怨,斩错东市,以慰三军之士而谢诸侯。斯亦谁杀之乎?”
文学曰 :“孔子不饮盗泉之流,曾子不入胜母之闾。名且恶之,而况为不臣不子乎?是以孔子沐浴而朝,告之哀公。陈 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传曰 :‘君子可贵可贱,可刑可杀, 而不可使为乱 。’若夫外饰其貌而内无其实,口诵其文而行不 犹其道,是盗,固与盗而不容于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众, 诛绝之义有所止,不兼怨恶也。故舜之诛,诛鲧;其举,举禹。 夫以玙璠之玼,而弃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众,则天下无 美宝信士也。晁生言诸侯之地大,富则骄奢,急即合从。故因 吴之过而削之会稽,因楚之罪而夺之东海,所以均轻重,分其 权,而为万世虑也。弦高诞于秦而信于郑,晁生忠于汉而雠于 诸侯。人臣各死其主,为其国用,此解杨之所以厚于晋而薄于 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