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林僧宝传
- ▪ 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 卷一
-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 卷二
-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 卷三
-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 卷四
-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 潭州罗汉琛禅师
-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 卷五
-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 卷六
-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 卷七
- ▪ ▪ 天台韶国师
-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 瑞鹿先禅师
- ▪ 卷八
- ▪ ▪ 圆通缘德禅师
- ▪ ▪ 南塔光涌禅师
- ▪ ▪ 洞山守初禅师
- ▪ ▪ 南安岩严尊者
- ▪ 卷九
- ▪ ▪ 龙牙居遁禅师
- ▪ ▪ 永明智觉禅师
- ▪ ▪ 云居简禅师
- ▪ 卷十
- ▪ ▪ 龟洋忠禅师
- ▪ ▪ 瑞龙璋禅师
- ▪ ▪ 重云晖禅师
- ▪ ▪ 林阳端禅师
- ▪ ▪ 双峰钦禅师
- ▪ ▪ 九峰诠禅师
- ▪ 卷十一
- ▪ ▪ 洞山聪禅师
- ▪ ▪ 雪窦显禅师
- ▪ ▪ 天衣怀禅师
- ▪ 卷十二
- ▪ ▪ 荐福古禅师
- ▪ 卷十三
- ▪ ▪ 福昌善禅师
- ▪ ▪ 大阳延禅师
- ▪ 卷十四
- ▪ ▪ 神鼎□禅师
- ▪ ▪ 谷山崇禅师
-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 卷十五
- ▪ ▪ 衡岳泉禅师
- ▪ ▪ 法华举禅师
- ▪ 卷十六
- ▪ ▪ 广慧琏禅师
- ▪ ▪ 翠岩芝禅师
- ▪ 卷十七
- ▪ ▪ 投子青禅师
- ▪ ▪ 浮山远禅师
- ▪ ▪ 天宁楷禅师
- ▪ 卷十八
- ▪ ▪ 大觉琏禅师
- ▪ ▪ 兴化铣禅师
- ▪ 卷十九
- ▪ ▪ 馀杭政禅师
- ▪ ▪ 西余端禅师
- ▪ 卷二十
- ▪ ▪ 言法华
- ▪ ▪ 华严隆禅师
- ▪ 卷二十一
- ▪ ▪ 慈明禅师
- ▪ 卷二十二
- ▪ ▪ 黄龙南禅师
- ▪ ▪ 云峰悦禅师
- ▪ 卷二十三
-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 卷二十四
- ▪ ▪ 仰山伟禅师
-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 卷二十五
- ▪ ▪ 云居佑禅师
- ▪ ▪ 大沩真如□禅师
- ▪ ▪ 隆庆闲禅师
- ▪ ▪ 云盖智禅师
- ▪ 卷二十六
- ▪ ▪ 圆通讷禅师
- ▪ ▪ 净因臻禅师
-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 延恩安禅师
- ▪ 卷二十七
-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 ▪ 明教嵩禅师
- ▪ ▪ 蒋山元禅师
- ▪ 卷二十八
- ▪ ▪ 法昌遇禅师
- ▪ ▪ 杨岐会禅师
- ▪ ▪ 白云端禅师
- ▪ 卷二十九
- ▪ ▪ 大通本禅师
- ▪ ▪ 报本元禅师
- ▪ ▪ 禾山普禅师
-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 卷三十
- ▪ ▪ 宝峰英禅师
- ▪ ▪ 保宁玑禅师
-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 ▪ ▪ 五祖演禅师
- ▪ ▪ 云岩新禅师
禅师名善本、生董氏、汉仲舒之後也。其先家太康仲舒村。大父琪、父温、皆官于颖、遂为颖人。初母无子、祷於佛像前。誓曰:得子必以事佛。即蔬食俄娠。及生本骨相秀异、方ㄧ而孤。母育于叔祖之家。既长博学、操履清修。母亡哀毁过礼、无仕宦意。辟谷学道、隐于笔工。然气刚不屈、沈默白眼公卿。嘉佑八年、与弟善思、俱至京师。藉名显圣地藏院。试所习为大僧。其师圆成律师惠楫者、谓人曰。本它日当有海内名、乃生我法中乎。圆成使听习毗尼。随喜杂花、夜梦见童子。如世所画善财、合掌导而南。既觉曰:诸佛菩萨、加被我矣。其欲我南询诸友乎。时圆照禅师、道振吴中。本径造姑苏、谒於瑞光。圆照坐定、特顾之。本默契宗旨。服勤五年、尽得其要。其整顿提撕之纲。研练差别之智。纵横舒卷、度越前规。一时辈流、无出其右。圆照倚之、以大其家。以季父事圆通秀公。秀住庐山栖贤。出入卧内、如寂子之於东寺。元丰七年春。绝九江游淮山、遍礼祖塔。眷浮山岩丛之胜、有终焉志。遂居太守岩。久之出世、住婺州双林六年。浙东道俗追崇、至谓傅大士复生。移住钱塘净慈、继圆照之後。食堂日千馀口、仰给於檀施。而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或云西天。□时号大小本。神考□或作哲宗□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又继圆通之後。本玉立孤峻、俨临清众□或云千众□。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然精粗与众共。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王公贵人、施舍日填门。厦屋万础、涂金镂碧、如地涌宝坊。住八年、请于朝、愿归老於西湖之上。诏可、遂东还、庵龙山崇德。杜门却扫、与世相忘、又十年。天下愿见、而不可得。独与法子思睿俱。睿与余善。为予言其平生、曰。临众三十年、未尝笑。及闲居时、抵掌笑语。问其故、曰不庄敬、何以率众。吾昔为丛林、故强行之。非性实然也。所至见画佛菩萨行立之像、不敢坐伊蒲塞馔、以鱼、名者不食。其真诚敬事、防心离过、类如此。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屈三指谓左右曰。止有三日已而、果殁。有异禽翔鸣于庭而去。塔全身於上方。阅世七十有五、□或三□坐四十有五夏。
赞曰:本出云门之後。望雪窦为四世嫡孙、平居作止、直视不瞬。及其升堂演唱。则左右顾、如象王回旋。学者多自此悟入。方其将终之夕、越僧梦本归兜率天。味其为人、居处服玩。行已利物、日新其德。不置之诸天、尚何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