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林僧宝传
- ▪ 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 卷一
-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 卷二
-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 卷三
-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 卷四
-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 潭州罗汉琛禅师
-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 卷五
-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 卷六
-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 卷七
- ▪ ▪ 天台韶国师
-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 瑞鹿先禅师
- ▪ 卷八
- ▪ ▪ 圆通缘德禅师
- ▪ ▪ 南塔光涌禅师
- ▪ ▪ 洞山守初禅师
- ▪ ▪ 南安岩严尊者
- ▪ 卷九
- ▪ ▪ 龙牙居遁禅师
- ▪ ▪ 永明智觉禅师
- ▪ ▪ 云居简禅师
- ▪ 卷十
- ▪ ▪ 龟洋忠禅师
- ▪ ▪ 瑞龙璋禅师
- ▪ ▪ 重云晖禅师
- ▪ ▪ 林阳端禅师
- ▪ ▪ 双峰钦禅师
- ▪ ▪ 九峰诠禅师
- ▪ 卷十一
- ▪ ▪ 洞山聪禅师
- ▪ ▪ 雪窦显禅师
- ▪ ▪ 天衣怀禅师
- ▪ 卷十二
- ▪ ▪ 荐福古禅师
- ▪ 卷十三
- ▪ ▪ 福昌善禅师
- ▪ ▪ 大阳延禅师
- ▪ 卷十四
- ▪ ▪ 神鼎□禅师
- ▪ ▪ 谷山崇禅师
-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 卷十五
- ▪ ▪ 衡岳泉禅师
- ▪ ▪ 法华举禅师
- ▪ 卷十六
- ▪ ▪ 广慧琏禅师
- ▪ ▪ 翠岩芝禅师
- ▪ 卷十七
- ▪ ▪ 投子青禅师
- ▪ ▪ 浮山远禅师
- ▪ ▪ 天宁楷禅师
- ▪ 卷十八
- ▪ ▪ 大觉琏禅师
- ▪ ▪ 兴化铣禅师
- ▪ 卷十九
- ▪ ▪ 馀杭政禅师
- ▪ ▪ 西余端禅师
- ▪ 卷二十
- ▪ ▪ 言法华
- ▪ ▪ 华严隆禅师
- ▪ 卷二十一
- ▪ ▪ 慈明禅师
- ▪ 卷二十二
- ▪ ▪ 黄龙南禅师
- ▪ ▪ 云峰悦禅师
- ▪ 卷二十三
-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 卷二十四
- ▪ ▪ 仰山伟禅师
-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 卷二十五
- ▪ ▪ 云居佑禅师
- ▪ ▪ 大沩真如□禅师
- ▪ ▪ 隆庆闲禅师
- ▪ ▪ 云盖智禅师
- ▪ 卷二十六
- ▪ ▪ 圆通讷禅师
- ▪ ▪ 净因臻禅师
-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 延恩安禅师
- ▪ 卷二十七
-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 ▪ 明教嵩禅师
- ▪ ▪ 蒋山元禅师
- ▪ 卷二十八
- ▪ ▪ 法昌遇禅师
- ▪ ▪ 杨岐会禅师
- ▪ ▪ 白云端禅师
- ▪ 卷二十九
- ▪ ▪ 大通本禅师
- ▪ ▪ 报本元禅师
- ▪ ▪ 禾山普禅师
-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 卷三十
- ▪ ▪ 宝峰英禅师
- ▪ ▪ 保宁玑禅师
-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 ▪ ▪ 五祖演禅师
- ▪ ▪ 云岩新禅师
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别。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慈明问曰:白云横谷口、道人何处来。泉左右顾曰:夜来何处火、烧出古人坟。慈明呵曰:未在更道看。泉乃作虎声。慈明以坐具ベ之。泉接住推置绳床上。慈明亦作虎声、泉大笑。山有湫毒龙所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泉、慈明暮归。时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径去。於是泉解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振摇。慈明蹲草中、意泉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咄。後登衡岳之顶灵峰寺。□或云、云峰寺。□住懒瓒岩、又移住芭蕉。将移居保真、大书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先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餐大紫芋。而今弃之去、不知谁来住。住保真庵、盖衡湘至险绝处。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泉解衣带、缚其腰、中夜不见。明日杖策、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盖松妖也。又自後洞、负一石像、至南台。像无虑数百斤。众僧惊骇、莫知其来。後洞僧亦莫知其去。遂相传为飞来罗汉。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首。屠怜之、割巨脔置钵中。泉喜出望外、发谢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浆也。自作偈曰:我又谁管你天、谁管你地。著个破纸袄、一味工打睡。一任金乌东上、玉兔西坠。荣辱何预我、兴亡不相关。一条拄杖一胡芦。闲走南山与北山。醉卧山路间、大雪起。作偈曰:今朝甚好雪、纷纷如秋月。文殊不出头、普贤呈丑拙。畜一奴名调古、日令拾薪汲涧。或呼对坐岩石间。赠之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调古。不诵经、不礼祖。解般御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阿呵呵、有甚讨处。慈明迁住福严。泉又往省之、少留而还。作偈寄之曰。相别而今又半年。不知谁共对谈禅。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自眠。慈明笑而已。乃令南公更谒泉。泉与语惊曰。五州管内、乃有此匾头道人耶。南公夏於法轮。泉因写偈、招之曰。一自与师论大道。别来罕有同人到。如今抛却老狂僧。却去勾嵝峰头坐。大雪漫漫、猿声寂寂。独吟咏、自歌曲。奇哉大道、知音难得。孤云何日却归山。共坐庵前盘陀石。南公讥其坦率。戏酬以偈曰。饮光论劫坐禅。布袋经年落魄。疥狗不愿生天。却笑云中白鹤。云峰悦公访之。泉以偈赠之曰。高才悦禅者、心如孩儿貌山野。特特扶筇远谒予。三年见之如初也。不参禅不问道。寻常只倡渔家傲。禅人见渠冷如灰。渠见禅人淡如卑。有结伴诣常宁。拜阿育王所藏舍利塔者。以偈赠之曰。诸禅结伴游玉塔。灵踪胜境将心扎。归来举似看如何。何似狂僧无缝塔。无缝塔、最难邈。岂同白玉受人踏。五湖四海尽云奔。踏破几多鞋共ヒ。无缝塔、甚を匝。若遇同人方始答。忽然展手借样看。便与拦腮鼓一搭。嘉佑中、男子冷清妖言诛。泉坐清曾经由庵中。决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负土经通衢。弛担说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塞。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狱。言讫微笑、泊然如蝉蜕。维舍利不可胜数。郴人塔之、至今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