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林僧宝传
- ▪ 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 卷一
-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 卷二
-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 卷三
-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 卷四
-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 潭州罗汉琛禅师
-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 卷五
-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 卷六
-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 卷七
- ▪ ▪ 天台韶国师
-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 瑞鹿先禅师
- ▪ 卷八
- ▪ ▪ 圆通缘德禅师
- ▪ ▪ 南塔光涌禅师
- ▪ ▪ 洞山守初禅师
- ▪ ▪ 南安岩严尊者
- ▪ 卷九
- ▪ ▪ 龙牙居遁禅师
- ▪ ▪ 永明智觉禅师
- ▪ ▪ 云居简禅师
- ▪ 卷十
- ▪ ▪ 龟洋忠禅师
- ▪ ▪ 瑞龙璋禅师
- ▪ ▪ 重云晖禅师
- ▪ ▪ 林阳端禅师
- ▪ ▪ 双峰钦禅师
- ▪ ▪ 九峰诠禅师
- ▪ 卷十一
- ▪ ▪ 洞山聪禅师
- ▪ ▪ 雪窦显禅师
- ▪ ▪ 天衣怀禅师
- ▪ 卷十二
- ▪ ▪ 荐福古禅师
- ▪ 卷十三
- ▪ ▪ 福昌善禅师
- ▪ ▪ 大阳延禅师
- ▪ 卷十四
- ▪ ▪ 神鼎□禅师
- ▪ ▪ 谷山崇禅师
-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 卷十五
- ▪ ▪ 衡岳泉禅师
- ▪ ▪ 法华举禅师
- ▪ 卷十六
- ▪ ▪ 广慧琏禅师
- ▪ ▪ 翠岩芝禅师
- ▪ 卷十七
- ▪ ▪ 投子青禅师
- ▪ ▪ 浮山远禅师
- ▪ ▪ 天宁楷禅师
- ▪ 卷十八
- ▪ ▪ 大觉琏禅师
- ▪ ▪ 兴化铣禅师
- ▪ 卷十九
- ▪ ▪ 馀杭政禅师
- ▪ ▪ 西余端禅师
- ▪ 卷二十
- ▪ ▪ 言法华
- ▪ ▪ 华严隆禅师
- ▪ 卷二十一
- ▪ ▪ 慈明禅师
- ▪ 卷二十二
- ▪ ▪ 黄龙南禅师
- ▪ ▪ 云峰悦禅师
- ▪ 卷二十三
-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 卷二十四
- ▪ ▪ 仰山伟禅师
-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 卷二十五
- ▪ ▪ 云居佑禅师
- ▪ ▪ 大沩真如□禅师
- ▪ ▪ 隆庆闲禅师
- ▪ ▪ 云盖智禅师
- ▪ 卷二十六
- ▪ ▪ 圆通讷禅师
- ▪ ▪ 净因臻禅师
-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 延恩安禅师
- ▪ 卷二十七
-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 ▪ 明教嵩禅师
- ▪ ▪ 蒋山元禅师
- ▪ 卷二十八
- ▪ ▪ 法昌遇禅师
- ▪ ▪ 杨岐会禅师
- ▪ ▪ 白云端禅师
- ▪ 卷二十九
- ▪ ▪ 大通本禅师
- ▪ ▪ 报本元禅师
- ▪ ▪ 禾山普禅师
-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 卷三十
- ▪ ▪ 宝峰英禅师
- ▪ ▪ 保宁玑禅师
-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 ▪ ▪ 五祖演禅师
- ▪ ▪ 云岩新禅师
禅师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绝酒。见万寿寺无相律师、即前作礼。无相拊其首曰:若从我乎。乃欣然依随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发为大僧。无相使习毗尼。一日为众升堂。宣戒本布萨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巳、非真解脱也。依文作解、岂发圣乎。一众愕然。琛顾笑、为无相。作礼辞去、无相不强。初谒雪峰存公、不大发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奥。与慧球者齐名、号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韬晦。然丛林指目、以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请住城西石山。十馀年、迁止罗汉。破垣败箦、人不堪其忧。非忘身为法者、不至。僧问、如何是罗汉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却成两句。又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识此字耶。曰不识。琛曰:看取其下注脚。琛尝垂头、颓然坐折木床。见僧来、即举拂子曰:会么。对曰:谢和尚指示学人。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道指示学人。汝每日见山见水、可不指示汝耶。又见僧来、举拂子。其僧礼拜称赞。琛曰:见我竖起拂子、便礼拜赞叹。那里扫地、竖起扫帚、为甚不赞叹。有僧来报、保福迁化也。琛曰保福迁化、地藏入塔。琛时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时学者莫测其旨。琛悯之为作明道偈。其词曰:至道渊旷、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触处皆渠、岂喻真虚。真虚设辨、如镜中现。有无虽彰、在处无伤。无伤无在、何拘何碍。不假功成、将何法尔。法尔不尔、俱为唇舌。若以斯陈、埋没宗旨。宗非意陈、无以见闻。见闻不脱、如水中月。於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峥嵘。我宗奇特、当阳显赫。佛及众生、皆承恩力。不在低头、思量难得。拶破面门、盖覆乾坤。快须荐取、脱却根尘。其如不晓、谩说而今。後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复至闽城旧止。遍游近城诸刹。乃还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维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凉益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