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林僧宝传
- ▪ 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 卷一
-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 卷二
-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 卷三
-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 卷四
-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 潭州罗汉琛禅师
-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 卷五
-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 卷六
-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 卷七
- ▪ ▪ 天台韶国师
-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 瑞鹿先禅师
- ▪ 卷八
- ▪ ▪ 圆通缘德禅师
- ▪ ▪ 南塔光涌禅师
- ▪ ▪ 洞山守初禅师
- ▪ ▪ 南安岩严尊者
- ▪ 卷九
- ▪ ▪ 龙牙居遁禅师
- ▪ ▪ 永明智觉禅师
- ▪ ▪ 云居简禅师
- ▪ 卷十
- ▪ ▪ 龟洋忠禅师
- ▪ ▪ 瑞龙璋禅师
- ▪ ▪ 重云晖禅师
- ▪ ▪ 林阳端禅师
- ▪ ▪ 双峰钦禅师
- ▪ ▪ 九峰诠禅师
- ▪ 卷十一
- ▪ ▪ 洞山聪禅师
- ▪ ▪ 雪窦显禅师
- ▪ ▪ 天衣怀禅师
- ▪ 卷十二
- ▪ ▪ 荐福古禅师
- ▪ 卷十三
- ▪ ▪ 福昌善禅师
- ▪ ▪ 大阳延禅师
- ▪ 卷十四
- ▪ ▪ 神鼎□禅师
- ▪ ▪ 谷山崇禅师
-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 卷十五
- ▪ ▪ 衡岳泉禅师
- ▪ ▪ 法华举禅师
- ▪ 卷十六
- ▪ ▪ 广慧琏禅师
- ▪ ▪ 翠岩芝禅师
- ▪ 卷十七
- ▪ ▪ 投子青禅师
- ▪ ▪ 浮山远禅师
- ▪ ▪ 天宁楷禅师
- ▪ 卷十八
- ▪ ▪ 大觉琏禅师
- ▪ ▪ 兴化铣禅师
- ▪ 卷十九
- ▪ ▪ 馀杭政禅师
- ▪ ▪ 西余端禅师
- ▪ 卷二十
- ▪ ▪ 言法华
- ▪ ▪ 华严隆禅师
- ▪ 卷二十一
- ▪ ▪ 慈明禅师
- ▪ 卷二十二
- ▪ ▪ 黄龙南禅师
- ▪ ▪ 云峰悦禅师
- ▪ 卷二十三
-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 卷二十四
- ▪ ▪ 仰山伟禅师
-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 卷二十五
- ▪ ▪ 云居佑禅师
- ▪ ▪ 大沩真如□禅师
- ▪ ▪ 隆庆闲禅师
- ▪ ▪ 云盖智禅师
- ▪ 卷二十六
- ▪ ▪ 圆通讷禅师
- ▪ ▪ 净因臻禅师
-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 延恩安禅师
- ▪ 卷二十七
-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 ▪ 明教嵩禅师
- ▪ ▪ 蒋山元禅师
- ▪ 卷二十八
- ▪ ▪ 法昌遇禅师
- ▪ ▪ 杨岐会禅师
- ▪ ▪ 白云端禅师
- ▪ 卷二十九
- ▪ ▪ 大通本禅师
- ▪ ▪ 报本元禅师
- ▪ ▪ 禾山普禅师
-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 卷三十
- ▪ ▪ 宝峰英禅师
- ▪ ▪ 保宁玑禅师
-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 ▪ ▪ 五祖演禅师
- ▪ ▪ 云岩新禅师
端师子者、吴兴人也。始见弄师子者、发明心要。则以彩帛像其皮。时时著之、因以为号。住西余山、嗣姑苏翠峰月禅师。西余去湖州密迩。每雪朝著彩衣入城。小儿争哗逐之。从人乞钱、得即以散饥寒者。钱穆父赴官浙东、见之约明日饭。端黎明独往。避雨入道旁人家、幼妇出迎。俄其夫至诟逐。竟为逻卒所收。穆父吏速客、见之问故。曰:烦寄声钱公。本来赴斋中。涂奸情事发、请自饭。穆父闻之惊。且笑顾客曰。此僧胸中无一点疑事。又尝见持死鸡疾行者。挽衣问何之。曰鸡为狸害。法不可食、将弃水中。端苦求之。道路聚观讽。曰:当得偈乃可与。端跪作祭文曰。维灵生有鹰鸦之厄。死有汤镬之灾。生时要汝报晓。死後无人收埋。奉为转化檀越。施肚为汝作棺材□一本云、□黎无可布施、施肚为汝作棺材□。言卒携鸡去、以施饥者。能诵《法华经》、湖人争延之。必得钱五百乃开帙。目诵数句、即持钱地坐去。缺薄者易之而去。好歌渔父词、月夕必歌之达旦。有狂僧号回头和尚。以左道鼓动流俗。士大夫亦安其妄。方对丹阳守吕公肉食。端竟至指曰。正当与么时、如何是佛。回头不能遽对。端捶其头、推倒乃行。又有妖人号不托。掘秀州城外地、有佛像。建塔其上、倾城信敬。端见扌甚住曰:如何是佛。不托拟议。端之而去。章丞相子厚请升座。使俞秀老撰疏、叙其事。曰。推倒回头、翻不托。七轴之莲经未诵。一声之渔父先闻。端听僧官宣至。此以手耶揄曰止。乃坐引声吟曰。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大众杂然称善。端顾笑曰:我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下座。子厚留饭。端□说偈曰。章忄享章忄享、请我看坟。我却吃素、汝却吃荤。子厚为大笑。时吕太尉吉甫、亦留丹阳。三人者日过从。吉甫诵禅定功德。诸般若中第一。曰惠卿修之十年。子厚独称、锻可忘忧。嵇康得仙、竟作剑解。端说偈曰。章公好学仙、吕公好坐禅徐六喻担板、各自见一边闻者传以为笑乐元佑初、圆照禅师自京师慧林、退归姑苏见端於甘露曰汝非端师子乎曰是圆照戏之曰:村里师子耳端应声曰:村里师子村里弄眉毛与眼一齐动开却口、肚里直彳龙彳同不爱人取奉直饶弄到帝王宫也是一场乾打哄圆照粹美、不悟其讥也端客无锡、欲归湖旦行江上问、有湖秀便船乎篙师曰:我行常润船也端欣然曰:亦可、乃附船尾、高邮秦观少游闻其高道、请升座於广慧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少游首肯之端高自称誉、吐语奇怪、逸人也病牙久不愈谓众曰:明日迁化去。众以为戏语、请说偈。端索笔大书曰。端师子、太慵懒。未死牙齿先坏烂。二时伴众赴堂。粥饭都赶不辨。如今得死是便宜。长眠百事皆不管。第一不著看官。第二不著吃粥饭。五更遂化。阅世七十二。东吴祠之、以为散圣。
赞曰:予窜海外三年而还。丛林顿衰、耆年物故无馀。所至雏道人成阡陌。皆饱食游谈、无根而已。喟然长想、如政黄牛端师子辈。皆三十年前、少丛林者。然高风逸韵、且尔。况其传法度生者乎。因载两士平生大概。使後之俊流、得以览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