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林僧宝传
- ▪ 序
- ▪ 重刻禅林僧宝传序
- ▪ 禅林僧宝传引
- ▪ 卷一
- ▪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青原六世
- ▪ 卷二
- ▪ ▪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
- ▪ 卷三
- ▪ ▪ 汝州风穴沼禅师
- ▪ ▪ 汝州首山念禅师
- ▪ ▪ 汾州太子昭禅师
- ▪ 卷四
- ▪ ▪ 福州玄沙备禅师
- ▪ ▪ 潭州罗汉琛禅师
- ▪ ▪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
- ▪ 卷五
- ▪ ▪ 潭州石霜诸禅师
- ▪ ▪ 邵武龙湖闻禅师
- ▪ ▪ 筠州九峰虔禅师
- ▪ ▪ 吉州禾山殷禅师
- ▪ 卷六
- ▪ ▪ 云居宏觉膺禅师
- ▪ ▪ 澧州洛浦安禅师
- ▪ 卷七
- ▪ ▪ 天台韶国师
- ▪ ▪ 筠州九峰玄禅师
- ▪ ▪ 南康云居齐禅师
- ▪ ▪ 瑞鹿先禅师
- ▪ 卷八
- ▪ ▪ 圆通缘德禅师
- ▪ ▪ 南塔光涌禅师
- ▪ ▪ 洞山守初禅师
- ▪ ▪ 南安岩严尊者
- ▪ 卷九
- ▪ ▪ 龙牙居遁禅师
- ▪ ▪ 永明智觉禅师
- ▪ ▪ 云居简禅师
- ▪ 卷十
- ▪ ▪ 龟洋忠禅师
- ▪ ▪ 瑞龙璋禅师
- ▪ ▪ 重云晖禅师
- ▪ ▪ 林阳端禅师
- ▪ ▪ 双峰钦禅师
- ▪ ▪ 九峰诠禅师
- ▪ 卷十一
- ▪ ▪ 洞山聪禅师
- ▪ ▪ 雪窦显禅师
- ▪ ▪ 天衣怀禅师
- ▪ 卷十二
- ▪ ▪ 荐福古禅师
- ▪ 卷十三
- ▪ ▪ 福昌善禅师
- ▪ ▪ 大阳延禅师
- ▪ 卷十四
- ▪ ▪ 神鼎□禅师
- ▪ ▪ 谷山崇禅师
- ▪ ▪ 慧林圆照本禅师
- ▪ 卷十五
- ▪ ▪ 衡岳泉禅师
- ▪ ▪ 法华举禅师
- ▪ 卷十六
- ▪ ▪ 广慧琏禅师
- ▪ ▪ 翠岩芝禅师
- ▪ 卷十七
- ▪ ▪ 投子青禅师
- ▪ ▪ 浮山远禅师
- ▪ ▪ 天宁楷禅师
- ▪ 卷十八
- ▪ ▪ 大觉琏禅师
- ▪ ▪ 兴化铣禅师
- ▪ 卷十九
- ▪ ▪ 馀杭政禅师
- ▪ ▪ 西余端禅师
- ▪ 卷二十
- ▪ ▪ 言法华
- ▪ ▪ 华严隆禅师
- ▪ 卷二十一
- ▪ ▪ 慈明禅师
- ▪ 卷二十二
- ▪ ▪ 黄龙南禅师
- ▪ ▪ 云峰悦禅师
- ▪ 卷二十三
- ▪ ▪ 黄龙宝觉心禅师
- ▪ ▪ 泐潭真净文禅师
- ▪ 卷二十四
- ▪ ▪ 仰山伟禅师
- ▪ ▪ 东林照觉总禅师
- ▪ 卷二十五
- ▪ ▪ 云居佑禅师
- ▪ ▪ 大沩真如□禅师
- ▪ ▪ 隆庆闲禅师
- ▪ ▪ 云盖智禅师
- ▪ 卷二十六
- ▪ ▪ 圆通讷禅师
- ▪ ▪ 净因臻禅师
- ▪ ▪ 法云圆通秀禅师
- ▪ ▪ 延恩安禅师
- ▪ 卷二十七
- ▪ ▪ 金山达观颖禅师
- ▪ ▪ 明教嵩禅师
- ▪ ▪ 蒋山元禅师
- ▪ 卷二十八
- ▪ ▪ 法昌遇禅师
- ▪ ▪ 杨岐会禅师
- ▪ ▪ 白云端禅师
- ▪ 卷二十九
- ▪ ▪ 大通本禅师
- ▪ ▪ 报本元禅师
- ▪ ▪ 禾山普禅师
- ▪ ▪ 云居佛印元禅师
- ▪ 卷三十
- ▪ ▪ 宝峰英禅师
- ▪ ▪ 保宁玑禅师
- ▪ ▪ 黄龙佛寿清禅师
- ▪ 补禅林僧宝传(舟峰庵沙门庆老撰)
- ▪ ▪ 五祖演禅师
- ▪ ▪ 云岩新禅师
政黄牛者、钱塘人。住馀杭功臣山。幼孤为童子、有卓识。词语皆出人意表。其师称於人。有大檀越奇之、以度牒施之。跪奉谢而不受。其师问故。曰:恩不可轻受。彼非知我者。特以师之言、施百千於一童子。保其终身、能施物不责报乎。如来世尊、大愿度生、则有慈荫。今妙法莲华经是也。当折节诵持、恩并归一。於义为安。其师自是益奇之。年十八、果以其志、为大僧。游方问道三十年乃罢。其居功臣山、尝跨一黄犊。蒋侍郎堂、出守杭州。与政为方外友。每来谒、必军持挂角上。市人争观之、政自若也。至郡庭下犊、而谈笑终日而去。一日郡有贵客至。蒋公留政曰:明日府有燕饮。师固奉律。能为我少留一日、因款清话。政诺之。明日使人要之。留一偈而去矣。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士筵中甚不宜。坐客皆仰其标致。又作山中偈曰。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唯有白鹭鸶、见我尝来此。又作送僧偈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冬不拥炉。以荻花作球、纳足其中。客至共之。夏秋好玩月。盘膝大盆中。浮池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率以为常。工书笔法胜绝。如晋宋间风流人。尝笑学者临法帖曰。彼皆知翰墨为贵者。其工皆有意。今童子书画、多纯笔可法也。秦少游见政字画、必收畜之。有问者曰:师以禅师名。乃不谈禅何也。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日夜烦万象、为敷演耳。言语有间、而此法无尽。所谓造化、无尽藏也。九峰鉴韶禅师、尝客政。韶坦率不事事。每窃笑之。一夕将卧、政使人呼。韶不得已、颦□而至。政曰:月色如此。劳生扰扰、对之者能几人。韶唯唯而已。呼童子使熟炙。韶方饥意作药石。久之、乃橘皮汤一杯。韶匿笑去、曰无乃太清乎。政风调高、老益清瞿。尝自赞其像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解空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