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素问
- ▪ 黄帝内经素问序
- ▪ 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 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 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 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 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 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 卷第十六 骨空论篇第六十
-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 卷第六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 卷第十七
-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 卷第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 卷第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 血气形态篇第二十四
- ▪ 卷第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 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 刺法论七十二
- ▪ 本病论七十三
- ▪ 卷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 卷第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 卷第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 卷第十三 病能篇第四十六
-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 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谁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日阴处,名日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日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国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日广明,后日太冲,太冲之地,名日少阻,少阴之上,名日太阳,太阳根起于至明,结于命门,名日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日广明,广明之下,名日太阴,太阳之前,名日阳明,阳明报起于厉兑,名日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日少阳,少阳根起于窍明,名日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阎,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博而勿浮,命日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日太阴。太阳报起于隐白,名日阴中之阴。太阴之后 ,名日少阻 。少朋根起于涌泉,名日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日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日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日一阴。阴阳翰留,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