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灵枢经
- ▪ 黄帝灵枢经叙
- ▪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
-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 ▪ 本输第二 法地
-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 大惑论第八十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法时
- ▪ 痈疽第八十一
- ▪ 卷之二 根结第五法音
- ▪ 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 ▪ 官针第七法星
- ▪ 本神第八法民
- ▪ 终始第九法野
- ▪ 卷之三 经脉第十
- ▪ 经别第十一
- ▪ 经水第十二
- ▪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 ▪ 骨度第十四
- ▪ 五十营第十五
- ▪ 营气第十六
- ▪ 脉度第十七
-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 四时气第十九
- ▪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 病狂第二十二
- ▪ 热病第二十三
- ▪ 厥病第二十四
- ▪ 病本第二十五
- ▪ 杂病第二十六
- ▪ 周痹第二十七
- ▪ 口问第二十八
- ▪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 ▪ 决气第三十
- ▪ 肠胃第三十一
- ▪ 平入绝谷第三十二
- ▪ 海论第三十三
- ▪ 五乱第三十四
- ▪ 胀论第三十五
-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 血结论第三十九
-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 病传第四十二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 外揣第四十五
- ▪ 五变第四十六
- ▪ 本藏第四十七
- ▪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 ▪ 五色第四十九
- ▪ 论勇第五十
- ▪ 背俞第五十一
- ▪ 卫气第五十二
- ▪ 论痛第五十三
- ▪ 天年第五十四
- ▪ 逆顺第五十五
- ▪ 五味第五十六
- ▪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 ▪ 贼风第五十八
-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 玉版第六十
- ▪ 五禁第六十一
- ▪ 动输第六十二
-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 行针第六十七
- ▪ 上隔第六十八
- ▪ 忧患无言第六十九
- ▪ 寒热第七十
- ▪ 邪客第七十一
- ▪ 通天第七十二
- ▪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 刺书真邪第七十五
- ▪ 卫气行第七十六
合八风虚实邪正西北方大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官四十六日,明目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目居直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目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后叶蛰之窗,日冬至矣。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居叶整之宫,数所在,日从一处,至九日,复反于一,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大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官之日,病风折树木,场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回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风从南方来,名日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日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降,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风从西方来,名日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燥。风从西北方来,名日折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团则结不通,善暴死。风从北方来,名日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紧,外在于骨与肩背之管筋,其气生为寒也。风从东北方来,名曰凶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风从东方来,名日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风从东南方来,名日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胃,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从其虚之乡来,乃能病人。王虚相搏,则为暴病卒死。两实一虚,病则为淋露寒热。犯其雨湿之地,则为展。故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则为击仆偏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