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灵枢经
- ▪ 黄帝灵枢经叙
- ▪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
- ▪ 本输第二 法地
-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法时
- ▪ 卷之二 根结第五法音
- ▪ 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 ▪ 官针第七法星
- ▪ 本神第八法民
- ▪ 终始第九法野
- ▪ 卷之三 经脉第十
- ▪ 经别第十一
- ▪ 经水第十二
- ▪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 ▪ 骨度第十四
- ▪ 五十营第十五
- ▪ 营气第十六
- ▪ 脉度第十七
-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 四时气第十九
- ▪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 病狂第二十二
- ▪ 热病第二十三
- ▪ 厥病第二十四
- ▪ 病本第二十五
- ▪ 杂病第二十六
- ▪ 周痹第二十七
- ▪ 口问第二十八
- ▪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 ▪ 决气第三十
- ▪ 肠胃第三十一
- ▪ 平入绝谷第三十二
- ▪ 海论第三十三
- ▪ 五乱第三十四
- ▪ 胀论第三十五
-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 血结论第三十九
-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 病传第四十二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 外揣第四十五
- ▪ 五变第四十六
-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 本藏第四十七
- ▪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 ▪ 大惑论第八十
- ▪ 五色第四十九
- ▪ 痈疽第八十一
- ▪ 论勇第五十
- ▪ 背俞第五十一
- ▪ 卫气第五十二
- ▪ 论痛第五十三
- ▪ 天年第五十四
- ▪ 逆顺第五十五
- ▪ 五味第五十六
- ▪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 ▪ 贼风第五十八
-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 玉版第六十
- ▪ 五禁第六十一
- ▪ 动输第六十二
-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 行针第六十七
- ▪ 上隔第六十八
- ▪ 忧患无言第六十九
- ▪ 寒热第七十
- ▪ 邪客第七十一
- ▪ 通天第七十二
- ▪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 刺书真邪第七十五
- ▪ 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妨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易为纬,虚张为经,是故居全率为阳,邱笠心刀阴,阳土技,阴土。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人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了日,目张则气上好了六,幅创比从之端;其散着,别于目锐毗,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毗,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倒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跑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人大指之间,人掌中;其至于足也,人足心,出内踝下,行明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人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牌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放也。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制之条例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县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着,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久而止,随口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老,百病不治。放曰:制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调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明,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明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防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阳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放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阳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盼盼,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