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灵枢经
- ▪ 黄帝灵枢经叙
- ▪ 卷之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
- ▪ 本输第二 法地
- ▪ 小针解第三法人
-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法时
- ▪ 卷之二 根结第五法音
- ▪ 寿天刚柔第六法律
- ▪ 官针第七法星
- ▪ 本神第八法民
- ▪ 终始第九法野
- ▪ 卷之三 经脉第十
- ▪ 经别第十一
- ▪ 经水第十二
- ▪ 卷之四 经筋第十三
-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 卷之十二 九针论第七十八
- ▪ 骨度第十四
- ▪ 五十营第十五
- ▪ 营气第十六
- ▪ 脉度第十七
-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 四时气第十九
- ▪ 大惑论第八十
- ▪ 卷之五 五邪第二十
-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 痈疽第八十一
- ▪ 病狂第二十二
- ▪ 热病第二十三
- ▪ 厥病第二十四
- ▪ 病本第二十五
- ▪ 杂病第二十六
- ▪ 周痹第二十七
- ▪ 口问第二十八
- ▪ 卷之六 师传第二十九
- ▪ 决气第三十
- ▪ 肠胃第三十一
- ▪ 平入绝谷第三十二
- ▪ 海论第三十三
- ▪ 五乱第三十四
- ▪ 胀论第三十五
-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 血结论第三十九
-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 卷之七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 病传第四十二
-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 外揣第四十五
- ▪ 五变第四十六
- ▪ 本藏第四十七
- ▪ 卷之八 禁服第四十八
- ▪ 五色第四十九
- ▪ 论勇第五十
- ▪ 背俞第五十一
- ▪ 卫气第五十二
- ▪ 论痛第五十三
- ▪ 天年第五十四
- ▪ 逆顺第五十五
- ▪ 五味第五十六
- ▪ 卷之九 水胀第五十七
- ▪ 贼风第五十八
-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 玉版第六十
- ▪ 五禁第六十一
- ▪ 动输第六十二
-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 卷之十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 行针第六十七
- ▪ 上隔第六十八
- ▪ 忧患无言第六十九
- ▪ 寒热第七十
- ▪ 邪客第七十一
- ▪ 通天第七十二
- ▪ 卷之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 刺书真邪第七十五
- ▪ 卫气行第七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府,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下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藏六府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人奈何?妨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足太阳之正,别人于胭中,其一道下届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眈,散之肾,循管当心人散;直者,从管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阳之正,至胭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足少阳之正,绕骼入毛际,合于厥明;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毗也足厥阴之正,别跑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足阳明之正,上至牌,人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颤颁,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阳之正,上至滚,合于阳明,与别仅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人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自内附。此为四合也。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王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人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肌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手太阴之正,别人渊腋少阻之前,人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六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