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十八帝逸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门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衛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绩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衮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力障陇蜀 智刘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者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能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思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立储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巾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却说杨娃题了《松院鸣琴图》,宁宗已是赞不绝口。杨娃有心要显才华,又取过马远所画桂花纨扇,不借思索,顷刻挥成,陈于御前。宁宗看时,乃是题的七绝一首,其诗道:
雨过西岁作晚凉,连云老翠出新黄;清芬一派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
宁宗看了,不胜惊喜道:“有此捷才,虽男子中亦不多见。况出巾帼么?”从此愈加宠爱。凡有御批及颁赐贵戚近臣的诗词,都由杨娃代笔,所以杨娃的势力,日盛一日。后宫里因他是杨后之妹,皆称为杨妹子。竟恃宠擅权,交通外官,干预朝政。
杨后本是寒贱出身,一旦继位中宫,内有其妹相助,外面又有杨次山、史弥远等。表里为奸,作威作福,势倾朝野。连韩?胄这样的骄横,也不敢不低首下心,奉承杨后。相传杨后与史弥远有私通情事。弥远因有武三思之宠,竭力帮助杨后,所以后来奉了杨后之命,诛除韩?胄,便是这个原因。事虽不见正史,但宋人杨升庵《宝庆诗》,有“夜驾老蟾嫔月母”之句;又有人作乐府《咏云》道:“往来与月为俦侣,舒卷和天也蔽荫。”都是讽刺杨后与史弥远私通的。可见这事,并非虚伪哩。宫中之事,暂按不表。
单说宁宗自册后礼成,群臣一齐加秩。韩?胄进位太师。谢深甫力求罢政,乃进陈自强为右丞相,许及之知枢密院事。这陈自强性情贪婪,惟钱是好,看着金银差不多和性命一般。执政以后,四方致书,必要厚加馈献。倘若没有馈献,便不启封发书;又暗令子弟门客,交通货贿,卖官鬻爵,仕途中欲求升调,皆须讲定价目,方才迁官。那一次临安大火,自强所有金帛,一齐焚毁。韩?胄首先助以万缗。群臣见?胄相助,便大家出资馈赠,竟得六十万缗,比到原有的金帛,反而加倍。自强感激?胄,尝对人说道:“我只有一死,以报师王。”所以与僚臣谈及?胄,必称为恩主、恩父。他本是?胄的蒙师,竟称学生为主为父,也是千古奇闻了。?胄有个堂吏,名唤史达祖,一切往来文件,均由他执掌,权力甚大。自强称之为兄。苏师旦慧黠能言,深为?胄所喜爱!自强称之为叔。其无耻也可想而知了。朝中用了这样的宰相,时局已是不可闻问了。
偏那韩?胄,位及人臣,还不知足,闻得金主璟昏庸无道,外有鞑靼寇边,内有宠妃幸臣弄权,以致盗贼蜂起,民不聊生,便想乘此机会恢复中原,建立盖世的功劳,伸张自己的权力。苏师旦又从旁一力撺掇,遂决意与金启衅,便聚财募兵,出封桩库的金银,待赏功臣。市战马,造战舰,增襄阳驻军,设澉浦水军。安丰守臣厉仲方,逆知?胄之意,上疏说是淮北守臣,尽愿来归。浙东安抚使辛弃疾,进言金国必亡,愿嘱元老大臣,备兵应变。恰值郑友龙使金南回,极言金国困弱,可以速取。韩?胄听了这话,好不欢喜!遂追崇韩世忠、岳飞以励将士。孝宗时,已追封韩世忠为蕲王,岳飞仅谥为武穆,未曾加封,?胄请宁宗封为鄂王,又夺秦桧官爵,改谥为缪丑,当下欲命许及之守金陵。及之只知阿附谄谀,急然要出守要塞,早已吓得冷汗直淋,只得再三辞谢。?胄不禁恼怒起来,立即勒令致仕。自强又想出一条发财的妙计,请遵孝宗朝故事,设立国用司,孝裷财武。宁宗准奏,竟令自强兼掌国用司,费士寅、张岩同知国用司。这三个人,得了美差,竭力剥削,把江南原气,裺丧无余。?胄又劝宁宗下诏,改元开禧。武学生华岳上书,请毋轻用兵,且乞斩韩?胄、苏师旦,其书中有一段道:
程松以纳妾求知,倪裻以售妹入府,苏师旦以献妻入阁,黜陟之权,不出于陛下,而出于?胄,是吾有二中国也;命又不出于?胄,而出于苏师旦、周筠,是吾有三中国也。
此书一上,?胄大怒!立将华岳编管建宁。以皇甫斌知襄阳府兼七路招讨副使。郭倪知阳州兼山东京东招抚使。宁宗又命韩?胄平章军国事,三日一朝,赴都堂议政,并将三省印信,纳于?胄私邸。?胄愈加自恣,黜陟将帅,绝不关白;且用苏师旦为安远节度使,领裦门事。
金主瞡,已得着消息,召集群臣会议。众人皆说宋朝新遭败衄,必不至于用兵。完颜匡道:“宋置忠义保捷军,取先世开宝天僖纪元,必定有意中原了。”金主也以为然。令平章仆散揆(布萨揆)率兵赴汴,防御宋朝。仆散揆到了汴京,遣使责问败盟;宋朝推说增戍防盗,并无他意。仆散揆遂按兵不动。
恰值宋使陈景俊赴金贺正旦,金主瞡当面说道:“大定年初,我世宗许宋为侄国,至今遵守不忘。你国何故屡次犯我边境?朕特命大臣宣抚河南,你国又称未敢背盟,朕念和好已久,委屈涵容,恐侄宋皇帝,未曾知道备细。你归国应详告你主,谨守盟言。”景俊应命南返,先告知陈自强。自强令其隐匿勿言。金使太常卿赵之杰,入贺正旦。韩?胄令赞礼官有意犯金主父嫌名,意在挑衅。之杰大怒!入朝责问。?胄请宁宗拒绝使命。著作郎朱质,言金使无礼,应即斩首。宁宗不从,但令金使改期朝见,赵之杰恚怒而去。?胄令邱製为江淮宣抚使。製辞不肯受,并致书?胄,劝其不可轻启兵端,贻误国家。?胄令皇甫斌、郭倪就近恢复。皇甫斌进兵唐州,郭倪进兵泗州。又令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兴州都统制呈曦为副。
吴曦为吴之孙,节度吴裿次子,任殿前副都统制,郁郁不自得,常命工图画乘舆卤簿,裱成卷轴。有人问他何用此图?曦答道:“带回去令儿女看了,消灾降罪。”因赂苏师旦,救求还蜀。师旦代他请于?胄,令为兴州都统制。曦即日启程,出了北关,便在船头焚。香拜天道:“且得脱身归去。”其背叛之意,蓄之已久。既抵兴州,即谮去副统制王大节。及程松入蜀,召曦议事,要他行廷参礼。曦于半途折回。程松用东西军一千八百名作卫队;曦又尽行调去。旋又有诏,授曦为陕西河东招抚使。知安大军安丙,屡次向程松密言,吴曦有异志。松全不理会。韩?胄因他世代将门,还想倚仗他建功。不料他早就遣门客赴金,愿献关外阶、成、和、凤四州,求为蜀王了。
韩?胄闻得泗州获胜,新息、褒信、颖上、虹县相继收复。遂令直学士院李璧草诏,宣布伐金道: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仞。蠢尔丑虏,犹托要盟,生灵之资,奉褀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胃之当然。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廷而敢为桀骜,洎行李之继迁,复褁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讨,属胡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言乎远,言乎近,孰无忠义之心,为人子,为人臣,当念祖宗之愤!敏则有功,时哉勿失。
这道诏书即下,即令薛叔似宣抚京湖,邓友龙宣抚两准,遣将调兵,大举北伐。
金主瞡闻已宣战,乃遣仆散揆领汴京行省,尽征诸道兵,分守要塞;并因战衅启于韩?胄,恐军民发掘韩琦坟墓,特命彰德守臣派兵保护。?胄只道金兵易与饬令各路进兵,郭倪遣郭倬、李汝翼等进攻宿州,大败而回,退归蕲州。金兵追来,将郭倬围住,只得将马军都统制田俊迈、执送金人,说是由他启衅;金人遂放了他,狼狈逃归。建康都统制李爽,攻寿州,又为金人所败。皇甫斌又于唐州败绩。江州都制王大节,攻蔡州。金人开城出战,大节部下,不战而溃。败报接连传来,?胄慌了手脚,没有法想,只得请出邱褃,令他宣抚两淮,代邓友龙之职。邱褃,字宗卿,江阴军人,素怀忠义之心,本来主张恢复,只因宿将凋零,不是启衅的时候,所以前次辞职不就。现在因国事危急,不得不应命赴镇。所有王大节、皇甫斌、李汝翼、李爽等,皆以失机坐罪。郭倬罪状最著,斩首于镇江。
?胄此时,方悔自己轻举妄动,不应误听苏师旦之言致有此失。适值李璧来见,?胄与他共饮,谈及师旦。李璧极言苏师旦,恃势擅权,使公负谤,非驱逐不足以谢天下。?胄即罢师旦职,抄没家财,窜往韶州安置。
未几,金师仆散揆,议定九道侵宋之计,令纥石烈子仁领兵三万,从涡口进发,完颜匡领兵二万五千,由唐邓进发。纥石烈胡沙虎,率兵二万,出清河口,完颜充引兵一万,出陈仓。蒲察贞带兵一万,由成纪进攻。完颜纲领兵一万,由临潭出发。石抹仲温,率兵五千,出盐川。完颜?统兵五千,出来远。仆散揆亲自统领大军三万,由颖寿出发。
九路人马,分道南下,急得韩?胄手慌脚乱,不知所措,一夜之间,须发皆白。思来想去,只有邱製还觉可靠,只得命他签书枢密院事,督率江淮军马。
金将胡沙虎,由清河口清口渡淮进围楚州,淮南大震,有人劝邱製弃淮守。江邱製勃然变色道:“我辈弃淮,敌即临江,是与敌人共长江之险了,如何使得?我只有与淮南共存亡,此外别无他法。”遂调兵防御,日夜戒严。无如金兵节节进展,完颜匡陷光化,入枣阳;江陵副都统魏友谅,突围而遁。招抚使赵淳,焚樊城乘夜而奔。完颜匡又攻下信阳、襄阳、随州,进攻德安府。仆散揆领兵抵淮,渡入叠滩。守将何汝励、姚公佐,仓皇溃奔,兵士死亡不计其数。仆散揆遂陷颖口,破安丰军,下霍邱县,围攻和州。纥石烈子仁破滁州,下真州;郭倪往救,部兵哗溃。郭倪即弃扬州逃去。副将军毕再遇,亟引兵至六合,截住金人。纥石烈子仁,挥军大进。再遇于南门设伏,亲率弓箭手登陴,掩旗息鼓,等候金兵。待到敌人扑城,一声梆子响,弓箭齐发,势如飞蝗,金兵死亡无数,然后令伏兵出城掩击,金兵骇溃,再遇始收兵回来。次日纥石烈子仁亲自攻城,城中箭已射尽,未免惊慌!再遇连道:“无妨,无妨,我可以借敌之箭,用以射敌。”遂令步兵,张了旗盖,在城上频频来往,金兵疑是统兵主将,争先注射,未及多时,城楼上面,矢集如褄,乃令守兵拔矢应用,不下数万枝,用以射敌,又出奇兵邀击,金人方始遁去。仆散揆闻得纥石烈子仁失利,因思通好罢兵,觅得韩琦五世孙元靓,命他往见邱製。
邱製问其来意?元靓道:“两国启衅,兵争不已。北朝皆说出自韩太师主意,现在相州的宗族坟墓,都不能保全了,只得潜踪南行,来依太师。”邱製问及金军情形?元靓便吐露议和修好之意。邱製乃令人护送过淮,命全帅文书,方可议和。元靓去后,重又持了仆散揆书函来约议和款。?胄已亟欲通知,遂命邱製主持和议。製乃令刘佑持书往见仆散揆,请通好罢兵。仆散揆要求称臣割地,献出首祸,方肯通知。刘佑回来复命,邱製又命王文前去,说是用兵全是苏师旦、邓友龙、皇甫斌等的意思,现在这几个人一齐贬谪,可以不必再议。仆散揆冷笑道:“韩?胄无意用兵,苏师旦等敢胡行?此言明是欺我了。”仍令王文归报,邱製又遣使复往,许还淮北流民及本年岁币,仆散揆始允暂时停战,自和州退屯下蔡,再议和。
韩?胄闻得金人要罪魁祸首,恐怕和议难成,遣人催促吴曦出战,希望他战胜之后,容易议和。吴曦已得了姚巨源的报告,说是金人已许封为蜀王,令他按兵不动,吴曦即令部将王喜等退兵,金将蒲察贞,入和尚原,下西和州,乘胜入大散关。吴曦节节退让,直至置口,由金将完颜纲遣人前来,令他缴出诰敕,吴曦尽行交付。完颜纲方傅金主诏命,遣马良显赍送册印,封吴曦为蜀王。曦秘密拜受,回至兴州,召集僚属说道:“东南失守,车驾已幸四明,此处恐不能保。现在金使招降,封我蜀王。我意不如从权,免得川境又遭涂炭。”部吏王翼、杨裬之道:“东南并无失败之信,副使此言,从何而来?即使东南危急,也应效忠国家;否则相公八十年忠孝门庭,一旦扫地了。”吴曦变色道:“我意已决,你们不及多言。”乃令任辛奉表至金,献全蜀地图,及吴氏谱牒;又贻书程松,说是金人欲得阶、成、和、凤四州,方允议和,公可守则守,不可则即去。程松尚在兴元,闻报大惊!又听得金兵大至,仓皇失措,越米仓山西行,道径阆州,顺流至重庆,致书吴曦,竟称之为蜀王,乞金买舟南行。吴曦匣封金帛,遣使致馈。程松见匣,疑心为剑,慌忙奔逃。吏役追及,言是赆仪。程松方敢启视,见是金宝,大喜致谢!买舟兼程而行,及出峡,乃西向掩泪道:“我今朝方得保住头颅了。”后人有诗咏此事道:
卤簿图成出北门,赆仪褅得向南奔;蜀王曾为头颅计,莫望西州掩泪痕。
邱褃闻得吴曦谋反,上疏请勉成和议,并言金人指韩?胄首谋,致书金师,请免系名韩。韩?胄见疏大怒!罢邱褃职,命张岩代任,且欲封吴曦为蜀王,令其反正御金。
诏尚未发,吴曦已自称蜀王了。吴曦既受金封,令部将利吉,引金兵入凤州,并上四州版图,以钱山为界,将兴州作为行宫,乘黄幄,置左纛,改元,设列百官,遣董正至成都,修筑宫殿,准备移居。遣人告知伯母赵氏,赵氏大怒!拒绝来使不许进内。又转告叔母刘氏。刘氏日夜号泣,骂不绝口。吴曦扶令他往。族子?为兴元统制,授到伪檄,心甚不平。吴曦即得意非凡,分部兵十万,十军各置统帅。令禄祈、房大勋、戍万州,泛舟下江陵,声称约金人攻襄阳,传檄四路,募兵图宋。改兴州为德兴府,以随军转运使安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安丙阳奉阴违,俟隙而动。又召权大安军杨震仲。震仲仰药自尽。从弟吴褆,劝他引用名士,收拾人心。
无如累下征召,士大夫皆不屑就征。陈威披剃为僧;史次泰涂目为瞽;李道傅、邓性甫等,皆弃官而去。权汉州事刘当可、知简州李大全、高州巡检郭靖,均不屈自杀。知成都府杨辅,弃城而去。监兴州合江仓杨巨源,志在讨逆,暗与吴曦部将张林、朱邦宁及义士朱福等,深相结纳,共图举义。眉州人程梦锡,探得巨源等密谋,往告安丙。丙方称疾不视事;得报,令梦锡以书招巨源,延入寝室。巨源劈口问道:“先生甘心做逆贼的丞相长史么?”安丙流泪道:“目前兵将皆不足与谋,必得豪杰之士,始可灭贼。”巨源起立道:“非先生不能主此事,非巨源不能了此事。”安丙转悲为喜!与巨源共商诛贼之策。
适值兴州中原正将李好义,亦结合军士李贵,进士杨君玉、李坤辰、李彪,共计数十人,意欲举事。李好义对众人说道:“此乃报效国家,救拔西蜀生灵之举。惟恐诛贼后,任非其人,一变未息,一变复生,终究不了。我意应奉安运使为主,方无后患。”大众赞成此议。好义乃令坤辰,往约巨源。巨源立即来见,互相约定,还报安丙。丙即出视事。杨君玉与白子申,同草密诏,丙有数语道:“惟干戈省厥躬,既昧圣贤之戒。虽犬马识其主,乃甘夷虏之臣。邦有常刑,罪在不赦。”草诏既成,到了半夜,好义领七十四人,潜至伪宫,欲诛吴曦。
未知能成事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