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十八帝逸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门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衛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绩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衮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力障陇蜀 智刘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者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能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思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立储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巾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话说李昊因宋太祖平定荆南劝后主奉表纳贡,免启兵端。王昭远又说:“蜀地险阻,外扼三峡,宋兵焉能飞渡,后主不必称臣入贡,自损威风。”后主听了王昭远的话,遂不从李昊朝贡之议。但是闻得宋兵平定荆南,心中也觉有些恐惧,便与群臣商议,增兵水陆,扼守要隘,以防宋兵前来侵犯。当下又有张庭伟献议,劝后主通好北汉,夹攻汴梁。后主便从其议,修了书函,遣部校赵彦韬,赍了蜡书,由间道驰往太原。
哪知赵彦韬也是个卖主求荣之徒,他见后主荒于朝政,沉迷酒色,知道蜀中必要败亡,宋朝兵力甚盛,君明臣良,日后必能扫荡群雄,统一天下。他久已有心降宋,现在得着这个机会,便带了蜡书,表面上说是承命往太原去,实却暗中驰至汴京,请见太祖,把后主蜡书进入太祖。
太祖展书看时,见上面写道:
早岁曾奉尺书,远近睿听;丹素备陈于翰墨,欢盟已保于金兰。洎传吊伐之佳音,实动辅车之喜色。
寻于褒汉,添驻师徒,只待灵旗之济河,便遣前锋而出境。
太祖看了此书,不觉笑道:“朕要伐蜀,正恐师出无名,现在有了这封书信,便可借此兴兵了。”遂即调遣军马,命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都部署;都指挥使刘光义、崔彦进为副;枢密副使王仁赡、枢密承旨曹彬为都监。率马步军六万人,分道入蜀。
全斌等奉了旨意,入朝辞行。太祖面谕道:“卿等此行,西川可以取得么?”全斌道:“臣等仰赖天威,秉承庙谟,誓必平蜀,方才班师。”有右厢都校史延德,踊跃奏道:“除非蜀中在于天上,人不能到,那就无策可取;若在地上,有这样的兵力,还不能平此一隅之地么?”太祖喜道:“全仗卿等勇往直前,效力戎行。平蜀之后,所有财帛,必当分给将士。朕只欲其土地,此外并无他求。但卿等此去,蜀主势穷力竭,必定出降,卿等须要善待,并要将其家属,无论大小男妇,一齐送入汴京。沿路之上,亦要好好看承,不得侵犯一人。朕已在汴河之滨,为蜀主治第。多至五百余间,供张什物,一切具备。朕当令蜀主与其家属,安居享福也。”全斌等领了旨意,辞驾退出,兵分两路,全斌与彦进等,由凤州而进,光义与曹彬等,由归州而进。两支人马,浩浩荡荡,杀奔西蜀而去。
你道太祖在全斌等启行之时,为何嘱咐他们,优待孟昶家属,并说在汴河之滨,治第五百余间,一切供张什物,莫不全备,要使孟昶和家属,安居享福?这个话,可是太祖心里之言么?原来太祖久闻花蕊夫人,天姿国色,是个尤物,心内十分羡慕,惟恐兵临成都,花蕊夫人为兵将所蹂躏。所以诸将临行之时,他便再三嘱咐,不准侵犯蜀主家属,无论大小男妇,都要好好地解送汴京。太祖的话,原含着一片深意在内的。至于在汴河之滨,为蜀主治第五百余间,一切供张俱全,也是真言,并非假话。所以王全斌和将士们听了太祖嘱咐之言,绝不敢违,取蜀之后纵兵扰乱民间,掳掠金帛子女,对于蜀主的眷属,却没有丝毫侵犯,并好好的解到汴京,面见太祖。这是后话,不去提它。
单说后主孟昶闻得宋兵入蜀的惊报,便也调集人马,命王昭远为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带领大兵,抵拒宋师。临行之时,又命左仆射李昊,在郊外设下筵宴,为王昭远与诸将饯行。李昊奉了圣命,只得来至郊外,替他一一斟酒,并祝此去军行顺利,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那王昭远却自负不凡,带着酒兴大声说道:“俺此行,不是克敌,便是率领师徒进取中原,直捣汴京,也如反掌之易。”李昊见他如此骄纵,知道此去必败,却又不敢不敷衍着他。昭远饮酒已毕,率领人马启行,手执铁如意,指挥军士,自比诸葛亮。
哪知昭远的人马,方抵罗川,宋兵已攻克了万仞、燕子二寨,进取兴州。昭远闻报,忙令韩保正、李进率领五千人马,前去救应。两个人奉了将令,方才行至三泉寨,已见宋兵蜂拥而来,正遇着宋军前部先锋史延德,直向蜀军冲来。韩保正、李进双马齐出,挡住史延德交战,不上数合,都被史延德活擒过去,指挥宋军,大杀一阵。可怜这些蜀兵,逃也来不及,都被杀死,做了无头之鬼;连军中带的三十万石粮米,也为宋兵所得。王昭远闻得韩、李两人被擒,五千人马,全军覆没。他还说胜败兵家常事,只要自己出去,一场厮杀,便可把宋兵杀得片甲无存了。他口内虽说着大话,却不敢率兵前进,只在罗川,列了营寨,等候宋军。
幸亏得史延德胜了一阵,打听得蜀兵甚多,惟恐孤军深入,寡不敌众,在半路休息,等候后队的人马,直待崔彦进领兵到来,方才合力前进。将近罗川,遥见蜀兵依水下寨,桥梁却还未断,崔彦进的先行张万友,大声喊道:“不乘此渡过浮桥,更待何时?”语音未绝,已驰马上桥,后面宋兵如疾雨狂风,跟着拥来。蜀兵见了,慌忙拦阻,哪里还来得及,早被宋军飞渡而过。王昭远见宋军这样勇猛,哪敢迎战,便率领人马,退保漫天寨。宋军乘着一股锐气,直抵寨下。崔彦进瞧这漫天寨,形势险峻,王昭远坚守不出,却难攻取,便思得一计,分军三路,以两路在后埋伏,自己率领一支兵,至寨下尽力叫骂。把王昭远骂得忍耐不住,又见宋军寥寥无几,便恃着人马众兵开关冲出。彦进略略迎战,便率军退去。昭远以为宋军败退,便挥动人马,尽力追来。看看追了有十余里路,昭远也觉得离关过远,刚要收兵回寨。哪知左右两面,突然杀出两支人马,一路是宋将康延泽,一路是张万友。崔彦进、史延德又挥军杀回,三面夹攻,把个王昭远吓得亡魂皆冒,带着败兵,夺路奔逃。蜀兵大溃而走,死者不计其数,退至寨前,宋军已奋勇追来,踊跃登山。昭远瞧着这般情形,料知难以保守,遂领了败残人马,退出漫天寨,匆匆的渡过桔柏江,焚去桥梁,退守剑门。崔彦进取了漫天寨,夺得马匹旗帜,器械粮草,不知其数,便等王全斌大军到来,会同前进。及至全斌到来,打听得昭远已退保剑门。全斌因剑门险阻异常,不易攻取,且等候刘光义等消息,再定行止。不止几日,得着光义来书,已攻克夔州,进入峡中了。
那夔州地扼三峡,为西蜀江防第一重门户,蜀宁江制置使高彦俦,与监军武守谦,闻得宋军得归州入蜀,便在夔州城外,?江上面,筑起浮桥,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专防敌船前来袭击。刘光义、曹彬临行时,早经太祖指示地图,嘱令水陆夹攻,方可取胜,所以光义沂江入蜀,距?江三十里,便舍舟登陆,夤夜进攻蜀营。那蜀兵只顾得水路,却不防陆路,忽被宋军由陆路攻入,立即大乱起来,只得退入夔州。光义得了太江浮梁,进薄城下,高彦俦拟坚守城池,武守谦一力主战。彦俦拗他不过,只得听从。武守谦领兵出城,与宋将张廷翰交战,约有两个时辰。武守谦气力不加,只得虚幌一枪,向城中逃去。说时迟,那时快,武守谦刚才入城,张庭翰已追进城来。守门兵卒要关闭城门,被庭翰枪挑数人,后面宋军一拥而入。刘光义、曹彬也先后驰入。高彦俦忙来抵拒,哪里还能阻挡?武守谦早已逃得没有踪影。彦俦身中数十伤,实在支持不住,奔归署内,整冠束带,向北再拜,自焚而亡。光义克了夔州,安抚百姓,礼葬彦俦,整兵北进。一路之上,势如破竹,那万施、开忠等州,望风披靡;峡中郡县,尽皆归降,即驰书报知全斌。
全斌闻得东路大捷,便进兵益光,途中获得蜀兵探卒,用好言抚慰,劝令归降,问他入蜀的道路。探卒感念全斌不杀之恩,便说道:“益光江东,越大山数重,有一狭径,地名来苏,由此径通过,可以绕出剑门南面,与官道会合,前面就没有什么险阻了。”全斌闻言大喜,便从来苏直趋青疆,一面分兵与史延德潜袭剑门。那王昭远闻了消息,便令偏将在剑门据守,自己领了兵马,至汉源,来拒全斌。谁料尚未遇着全斌,剑门为宋军袭取的消息,早已报来,把个昭远吓得面目失色,手足无措,僵卧胡床,如死人一般,那指挥三军的铁如意,也不知丢往哪里去了。不上一刻,早已号炮连天,王全斌、崔彦进领兵杀来。昭远急得只是颤个不住,还是都监赵崇韬布阵出敌。此时的蜀兵,一齐胆战心惊,如何还敢与宋军交战?一见宋军杀来,便纷纷溃散。赵崇韬见军心离散,也只得拨马而走,哪知崔彦进已飞马追上,赵崇韬措手不及,便被彦进活活擒去。王全斌挥军大杀,将蜀兵如砍瓜切菜般,不知杀了多少。有几个跑得快的,得命回寨,将昭远掖上了马,加鞭疾驰,逃至东川,躲在仓舍里面,只是悲嗟流涕,两目尽肿。没有什么时候,追兵已到,四下搜捉,寻人仓舍里面,见昭远缩做一团,也不问三七二十一,将铁索套在他颈上,好似牵猴子一般,把他牵将去了。
蜀主孟昶,此时正在宫中与花蕊夫人、李艳娘歌舞饮酒,寻欢取乐,吃得醉醺醺的在那里互相调笑,忽然败报传来,吓得后主连酒也醒了一半。忙出金帛募兵,令太子玄?为统帅,李廷圭、张惠安等为副,速赴剑门,应援前军。那太子玄?,从来未习武事,平素但好声歌,在成都出发的时候,军中还携带好几个美女。笙箫管笛,沿路吹唱不休,一些没有行军的样儿。李廷圭、张惠安又是个庸懦无能之人。刚才行到绵州地方,闻说剑门失守,便抱头鼠窜的逃了回来。
后主十分惊惶,忙向左右问道:“如今宋军势如破竹,锋不可挡,为之奈何?”有老将石斌献计道:“宋师远来,势难持久,请深沟高垒,严拒敌军。”后主叹息说:“我父子推食解衣,养士四十年,及危亡之时,没有一个人为我杀一敌将。今欲固叠拒守,谁肯为我效力呢?”说道,好生悲叹,泪下如雨。忽见丞相李昊跑来报道:“宋师已入魏城,不日便要到成都了。”后主彷徨失措道:“这便如何是好?”李昊道:“宋师勇猛,无人可挡,看来成都亦复难守。不如见机纳土,尚可保全性命。”后主想了半晌,实在没法,只得说道:“朕也顾不得什么了,卿即为朕修起降表,前往军前投诚罢。”李昊奉命,立刻修起表来。后主便遣通奏伊审征,赍往宋营。王全斌许其纳降,令兵马都监康延泽,带领百骑,随审征入成都,宣谕恩信,尽封府库,方才回营复命。
次日,王全斌统领大军入城,刘光义、曹彬亦引兵来会。后主迎谒马前,全斌下马抚慰,待遇甚优。后主又遣其弟仁贽,诣阙上表道:
先臣受命唐宝,建牙蜀川,因时势之后迁,为人心之拥迫。先臣即世,臣方鼎年,猥以童昏,谬承余绪,乖以小事大之礼,阙称藩奉国之城,染习偷安,因循积岁;所以上烦宸算,远发王师,势甚疾雷,功如破竹,顾惟懦卒,焉敢当锋,寻束手以云归,止倾心而俟命。当于今月七日,已令私署通奏使宣徽南院使伊审征。奉表归降,以缘路寇攘,前进不得;臣寻令兵士援送,至十一日,尚恐前表未达,续遣供奉官王茂隆,再赍前表,至十二日以后,相次方到军前,必料血诚,上达睿听。臣今月十九日,已领亲男诸弟,纳降礼于军门;至于老母诸孙,延残喘于私第。陛下至仁广覆,大德好生!顾臣假息于数年,所望全躯于今日,今蒙无戎慰恤,监护安抚,若非天地之重慈,安见军民之受赐。臣亦自量过咎,尚切忧疑,谨遣亲弟,诣阙奉表,待罪以闻。
这道表文,相传亦是李昊手笔。李昊原是前蜀旧臣,前蜀亡时,降表也是李昊所修,蜀人夜书于其门道:世修降表李家。这也是当年的一段趣闻哩。那后蜀自孟知祥传至孟昶,凡二世,共三十二年。
太祖接着孟昶的降表,即简授吕余庆知成都府,并谕蜀主孟昶,速率家属,赴汴京授职。孟昶接到旨意,哪敢迟延,便携带家属启行,闻得知成都府的名吕余庆,孟昶不觉骇然道:“国之灭亡,殆由定数,不可逃也。”记得今岁元旦,命翰林撰春联帖子,所撰的皆不称意,曾自撰一联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今日出降,不料来知成都府事者,即名“余庆”。况闻宋主以诞生之辰为长春节。可见这春联帖子,竟成了谶了。
孟昶说着,嗟叹不已!沿路由峡江而下,山川崎岖,道路难行,那花蕊夫人,娇怯怯的身躯,经受了这样风霜之苦,抱着一腔亡国之恨,镇日间秋水凝波,春山敛黛,十分幽怨。幸得王全斌出师之时,曾承太祖面谕,蜀主孟昶出降,须要好好的保护着他,并其家属送至汴京。所以王全斌传下将令,格外优待,不论军民将士,有敢侵乱蜀主及其家属的,一概军法从事,决不宽贷,因此一路行来,总算安稳。
这日道经葭萌关,在驿中憩息。后主孟昶,自有军士监守,另居一室;花蕊夫人带了两名宫人,居于左首一间屋内;昶母李氏,居于右首屋内。其余男女诸人,都在驿中夹杂住下。花蕊夫人瞧着这般模样,回想盛时,在宫中歌舞宴饮,何等欢乐,今日国亡家破,身为囚虏,尚不知到汴京时性命如何,心内想着,好不伤感。独自一人涕泣了一会儿,觉得一盏孤灯,昏惨惨的,不胜凄凉,再看两个宫人,已是睡得如死人一般。花蕊夫人要睡又睡不去,要想把灯剔亮,却又没有灯檠,只得将头上的金凤钗取下,把灯剔亮,那胸中的哀怨,无处发泄,便随意填的一阕小令,取过笔墨,要写了下来,却又没有笺纸,只得蘸着笔,在那驿壁上写道: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花蕊夫人题罢,掷笔叹道:“当年在成都宫内,主上亲谱《万里朝天曲》,命我按拍歌之,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因此百官竞执长鞭,自马至地,妇人竞戴高冠,皆呼为‘朝天’,及李艳娘人宫,好梳高髻,宫人皆学之邀宠幸,也唤做‘朝天髻’。哪知今日万里崎岖,前往汴京,朝见宋主。万里朝天的谶言,却是降宋的应验,岂不可叹么?”他独自一人,孤零零的追想前情,悲伤现在,芳心似捣,柔情如织,哪里还能安睡?不知不觉,早又天明,监送的军骑,已来催促登程,只得随着众人一齐动身,沿途前进,并无阻碍,早已到了汴京。
孟昶待罪阙下,太祖御崇元殿,宣孟昶入见。孟昶叩拜已毕,太祖赐坐赐宴,备加恩礼,并封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授爵秦国公,赐居汴河之滨,新造第宅;自孟昶之母李氏以下,凡子弟妻妾及官属,均赐赍有差,就是王昭远等一班俘虏,也尽行释放。你道太祖因甚如此加恩?只因久闻孟昶之妾花蕊夫人艳绝尘寰,欲思一见颜色,以慰渴怀,又不便特行召见,恐人议论,便想出这个主意。遍加赏赐,他们必定进宫谢恩,就可见花蕊夫人了。
果然到了次日,孟昶之母李氏,便带着儿子的妻妾一同入宫,拜谢圣恩。太祖便挨着次序,一个一个召见,到得花蕊夫人入谒,太祖格外留神,觉得他才至座前,便有一种香泽扑入鼻中,令人心醉。仔细端详,真是天姿国色,不同凡艳,千娇百媚,难以言喻。折腰下拜,好似迎风杨柳,婀娜轻盈。太祖已看出了神,好似酒醉一般失了知觉。等到花蕊夫人口称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这一片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方才把太祖的魂灵,唤了转来。太祖自觉过于出神,太不雅观,便竭力镇定,传旨平身,且谕孟昶母李氏,一同旁坐。李氏请旨入谒六宫,当下便有宫女引导,花蕊夫人也跟随前往。太祖仍在那里等候他们,去了好一会,方才出外,谢恩告退。太祖称李氏为国母,并传谕叫他随时入宫,不必拘泥形迹。李氏唯唯而退。太祖却把两道眼光,射住在花蕊夫人身上,一瞬也不瞬。花蕊夫人也有些觉着,便瞧了太祖一眼,低头敛鬟而退。
这临去时的秋波一转,更是勾魂摄魄,直把个太祖弄得意马心猿,意致时时刻刻记念着花蕊夫人,几乎废寝忘餐。恰值此时,皇后王氏,于乾德六年崩逝,六宫春色,虽然如海,都比不上花蕊夫人的美貌。太祖正在择后,遇到这样倾国倾城的佳人,如何肯轻易放过?无奈罗敷有夫,又不能强夺过来,思来想去,便将心肠一硬道:“不下毒手,如何能得美人?”当下决定了主意。便在这一天,召孟昶入宫夜宴,太祖以卮酒赐之,并谕令开怀畅饮,直至夜半,方才谢恩而归。至次日孟昶遂即患病,胸间似乎有物梗塞,不能下咽。延医诊治,皆不知是何症候,不上两日,即便死去,年四十七岁,从蜀中来到汴京,不过七日工夫。
太祖闻得孟昶已死,为之辍期五日,素服发丧,赙赠布帛千匹,葬费尽由官给,追封为楚王。昶母李氏,自入朝后,太祖特赐肩舆,令他时常入宫。李氏每见太祖,辄有戚容,太祖尝慰谕他道:“国母善自珍摄,无过戚戚,如嫌在京不便,他日当送母归去。”李氏问道:“陛下使妾归于何处?”太祖道:“当送母回至蜀中。”李氏道:“妾本太原人,倘得归老并州,以遂夙愿,妾便感恩不尽了!”太祖欣然言道:“并州现为北汉所占据。待朕平了刘钧,定当为母所愿。”李氏拜谢而退。到得孟昶病殁,李氏并不哭泣,但举酒酹地道:“汝不能以一死殉社稷,贪生至此,我亦为汝尚存,不忍遽死。今汝既死,我生何为?”遂绝食数日而亡。太祖闻李氏亦殁,命赙赠加等,且鸿胪卿、范禹称经理丧事,与孟昶俱葬于洛阳。
葬事既毕,孟昶家属,仍回汴京,少不得入宫谢恩。太祖见花蕊夫人全身缟素,愈显得明眸皓齿,玉骨珊珊,便乘此机会,把他留在宫中,逼令侍宴。花蕊夫人在这时候,身不由己,也只得宛转从命。饮酒中间,太祖知道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要他即席吟诗,以显才华。花蕊夫人奉了旨意,遂立吟一绝道: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太祖看了这诗,击节叹赏,极口赞美道:“卿真是个锦心绣口了!”那花蕊夫人本是个天生尤物,饮了几杯酒,红云上颊,更觉妩媚动人。太祖瞧了这样的美人,哪里还忍耐得住,便命撤去御筵,携着花蕊夫人,同入寝宫,共效于飞。这花蕊夫人,床第之间工夫极好,服侍得太祖心酣意畅。到了次日,即册立为贵妃。花蕊夫人既顺从了太祖,又受封为妃,少不得拿出在蜀中引诱孟昶的手段来,引诱太祖,每日里歌舞宴饮,取乐不已。
太祖得了这个温柔乡,好不有兴,每日退朝,便往花蕊夫人处调笑。这一日太祖退朝回来,见了一样东西,大为疑惑。
未知所见何物,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