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十八帝逸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门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衛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绩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衮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力障陇蜀 智刘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者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能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思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立储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巾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却说方士王仔昔,得了徽宗的宠信,居然贿赂公行,暗通关节起来。不觉恼了御史中丞王安中,上疏谏争道:“自今以后,诏延术士当责所属切实具保,宣召出入,必察视行径,不得与臣庶交通。”疏末又论蔡京,引用匪人,欺君害民数十事。徽宗颇为嘉纳!安中再论蔡京之罪,徽宗只答以“知道了”三个字。已为蔡京所知,令其子蔡攸,泣诉于上前,说是安中诬蔑臣父。徽宗遂迁安中为翰林学士,不止几日,又命为承旨。安中工骈文、为徽宗特别器重,所以不至贬谪,且因此疑及仔昔,渐加疏远。无如仔昔宠衰,又来了一个方士,名叫林灵素,比仔昔更加厉害。
那林灵素,温州人,初名灵噩,表字岁昌,家世寒微,少入禅门,受师笞骂,遂为道士。远游于蜀,学道于赵升道,善作幻术,并辅以五雷法,往来淮、泗等处,乞食于僧寺。寺僧屡加白眼,故灵素深恨僧徙。即而至京师,居于东太乙宫。
徽宗在大内里面,忽得一梦,见东华帝君使仙童相召,游神霄宫。及至醒来,要想访问神霄宫事迹,敕令道徐知常,访求神霄事迹进陈。正是:
鹿分郑相终难辩,蝶化庄周未可知。
徐知常素不知神霄之事,方以为忧。忽有一道士,告知常道:“今道当中有温州林道士,屡言神霄,又有神霄诗题在壁上,何不问之。”知常听了,哪敢怠慢!忙去看那壁上的神霄诗。但见粉墙之上,端端正正写着四句神霄。知常便细看道:
神霄宫殿五云间,羽服黄冠缀晓班;诏诰群臣亲受,步虚声里认龙颜。
知常读了一遍,亟将此诗献呈徽宗。
徽宗遂召林道士问道:“卿有何仙术?”林道士回奏道:“臣上知天宫,中知人间,下知地府。”徽宗问神霄宫在于何处?林道士奏道:“神霄宫乃东华帝君所治,天上有长生大帝君与其弟青华大帝君,皆玉帝之子。又有左元仙伯,赏罚仙吏八百余员。陛下乃长生大帝君,降生人间,为天下帝王。蔡京乃左元仙伯降生,故为陛下辅弼。前日陛下赴青华大帝君之召,作神霄之游,想甚快乐。”徽宗闻之大喜!自言与林道士如旧日相识,乃赐名灵素,号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赐金紫服,得出入大内。徽宗既得灵素,甚加宠信。
适值后宫忽有妖魅出现,夜间抛砖弄瓦,不能宁处,乃诏灵素治之。灵素作一铁简,长约九尺,上书符,埋于地中,其怪遂绝;乃于景龙门建上清宝宫,使灵素居住。其宫中山包平地,环以佳木清流,有如仙境。又就太乙西宫,达仁济亭,施符水,开神霄宝坛,诏天下天宁观,改为神霄玉清宫,各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像,虔诚供奉。徽宗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且降诏谕百官道:
朕为上帝元子,为神霄帝君,悯中华被金狄之教,遂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卿等可上表章,册朕为教主道君皇帝,止用于教门。
于是册上尊号,百官称贺。又命灵素修道书,改正诸家醮仪,校雠丹经。灵素每遇七日就座,百官宰执,三衙亲王,中贵士俗,观者如堵。徽宗当呼灵素为聪明神仙,御笔赐为玉真教主,神霄凝神殿侍宸,立两府班。
徽宗当思明达皇后,惜其已死,对灵素道:“朕欲一见明达皇后。卿有些法术否?”灵素道:“臣能为叶静能致太真之术,陛下但瞑目少项,即可见了。”徽宗如其言,瞑目静坐,果觉身游于宫阙之中,若瀛州神仙之境。得与明达皇后邂逅,语甚款洽。忽然惊寤,恍如梦寐。灵素又奏十二月内,有天神降坤宁殿,宜修神保观。神保观为二郎神之庙宇,都人素畏二郎神,闻灵素之言,倾城士女,负土以献,助修神保观,谓之献土。村落间人,且装作鬼使之状,挨门逐户,催居民纳土,竟至络绎于道,连绵不绝。徽宗乘舆前往观看。蔡京入奏献土纳土,皆非佳兆,请下诏禁止,数日乃绝。后人有诗咏此事道:
道君好道事淫荒,雅意求仙慕武皇;纳士讦言无用禁,纵有佳讦国终亡。
灵素又奏请徽宗御宝宫开玉清神霄秘录会,凡宦官道士有不如意的,倘若度,可以百凡如愿,因此愿意度者八百余人。当开会之时,群臣士庶皆可入。殿听灵素讲解道经,正殿上面搭了一座高台,灵素升台,坐于正中。徽宗反设一小屋,坐在旁边。听讲的人,有疑惑不解之处,都可向灵素再拜请问。但细听讲解,并无深与之义,不过顺了经文敷衍下去。有时不能敷衍,便节外生枝,杂入诈多诙谐滑稽的趣谈,引得殿上殿下听讲的哄堂大笑,全无君臣之理。一直讲至傍晚,方才散会,徽宗却绝无倦容。
此时道教十分兴旺,每一斋施,动获数千万适,每一宫观,给田也不下数百千顷。做道士的皆有俸禄。他们有了钱,便在外面蓄妻子,置妾媵,用胶青刷鬃,美衣玉食,逍遥快乐的多至二万人。每逢施一次大斋,用费须至数万金,凡是道流,皆可赴斋。有些穷苦的人,临时买幅青布,做了一顶道士巾戴在头上,前去赴会,即可饱餐一顿,又可领去衬钱三百带了回去,名为千道会。
灵素又荐一个同道张虚白,徽宗赐号通元冲妙先生,把灵素的名字上,也加赐元妙二字。两人得了徽宗的宠幸,真是趾高气扬,十分得意,每逢出入,总是前呼后拥,开锣喝道,就是亲王在路上行走,遇见了两人,也要回避,都人称为道家两府。灵素得志之后,想起从前乞食僧寺,曾受寺僧的白眼,有意借端报复,便奏明徽宗,改天下寺院尽为宫观,改佛号为大觉金仙,其余悉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尼姑为女德,女冠为女道,一起改为道士装饰。不过,这种法度,没有行到一年,次年灵素势败就恢复转来了。
先是徽宗无嗣,道士刘混康,以法录符水之术出入宫禁,当言京师西北隅,地势稍低,若加筑高大,当有多男之喜。徽宗遂命工筑运,叠起罔阜,高约数仞,后来宫中果然生子,就是皇后也生一男一女。蔡京欲徽宗沉迷于神仙士术,乘机献眉,所以徽宗愈加崇信道教。现在神仙一事,徽宗已竟着迷,土木一事还没有动心。京又阴嗾童贯、杨戬、贾祥、何诉、蓝从熙五个中官,导兴土木。遂于政和二年,改筑延福宫。宫址在大内拱辰门外,由童贯等五人分任其事,且要各为制度,不得相袭。因此五个人争奇闹巧,亟务华丽高广,不计工财。等到建筑告竣,又把花石纲所办的珍品,布置在内。这座宫由五个人分造,自然分五个位置,东西配大内,南北稍劣,东自景龙门,西抵天波门,殿阁亭台不计其数,凿池为海,引泉为湖,鹤庄鹿寨,文禽奇兽,孔雀翡翠,数以千计。嘉花名卉,类聚群分;怪石砏岩,幽胜天成。真是穷工极丽,不啻仙乡。徽宗见了,不胜之喜!亲作《延福宫记》,镌碑刻石,立于宫内。后来又添设村居野店,酒肆青帘,茅舍竹篱,大有山村风味。每年冬至节后,即自东以北,遍悬灯彩并不禁夜,一任人民入内游观,且徙市民行辅,夹道而居,悉听自由,聚饮纵博,欢呼之声震耳欲聋,直至上元节后,方才停止,谓之先赏。后人有诗一首,咏此事道:
万炬银花锦绣围,景龙门外软红飞;凄凉但有云破月,曾照当年步辇归。
后来又跨旧城,建筑与五位相同,号为延福第六位。复跨城浚濠,筑二桥,桥下叠石为固,引舟相通,桥上人物,不见桥下纵迹,名为景龙江。江之两面,皆植奇卉异木,与殿宇对峙,备极辉煌。徽宗常率领侍臣前往游览,仰观俯察,极目赏心,几若身到瑶台,羽化登仙。心下快乐非常!回顾侍臣道:“这都是蔡太师爱朕,议建此宫。又赖童太尉等苦心经营,始得告成。古时秦始皇、隋炀帝,大兴土木,恐亦未必有此佳胜。”左右侍臣道:“秦隋亡国之君,安能比及陛下。况陛下所赏鉴,皆山林间弃材,无伤盛德,有益圣躬,可谓直超前古,上拟唐虞了。”徽宗道:“朕亦常恐搅民。只因蔡太师查核库余,约有五六千万,所以兴筑此宫与民同乐的。”侍臣闻了此言,又谀颂一番。徽宗愈加心酣意畅,神迷志荡了。
要知人主在位,全仗小心恭俭,寅畏敬天,倘若侈心一开,那神仙土木,选色征歌的事情,就没有一件不要做到了。徽宗宫内,除郑贵妃幸得宠幸外,尚有王贵妃、乔贵妃,还有大小二刘妃,最得欢心。以下便是韦妃等人了。
二刘妃皆系出寒微,以色得幸。大刘妃生子三,曰?、曰模、曰榛,于政和三年病殁。徽宗不胜伤感!追册为明达皇后。小刘妃本是酒家之女,夤缘内侍,得入崇恩宫,侍元符皇后刘氏。刘氏自前为太后之后,时时干预外事,且因不耐宫廷寂寞,做出了许多暧昧事情,为徽宗所知,欲加废逐,诏命尚未下降,先饬内侍责问。刘氏不胜羞惭,竟就藤钩上悬带自尽而亡。宫内所有侍女,尽行放出。小刘妃不愿归家,寄居内侍何诉家内。适值大刘妃病殁,徽宗不胜思念,内侍杨戬便盛夸小刘妃姿色,说是可以移花接木代替大刘,徽宗立命召入。那小刘妃天资聪颖,善承意志,一切装饰尤能别出新意,每戴一冠,制一衣,无不精致绝伦,宫禁内外竞相仿效,因此徽宗对于小刘妃,比大刘妃还要宠幸。不到两年即由才人进位贵妃。
此时小刘妃已生三子一女,名花结果,芳菲顿减。徽宗又觉得心中不足。一日,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戡在旁陪侍,高俅见徽宗不快,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了。昔幽王宠褒姒之色,楚王建章华之台,明皇宠幸杨贵妃,汉帝嬖爱飞燕,陈后主有玉树后庭之典,隋炀帝有锦缆长江之游,朝朝歌舞,夜夜管弦,也不枉了一生受用。陛下不闻昔人有诗道:
人生如过隙,日月似飞流;百年弹指过,何不日笙歌。
徽宗道:“卿言甚是爱朕,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
正在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来管弦之声,甚为嘹亮。徽宗微笑道:“朕深知九重,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尘景致,恨无其由。”杨戬连忙奏道:“这个甚便。陛下只要扮做秀才模样,臣等装为仆从,自后宰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尘风景了。”徽宗大喜!立刻换了衣服,引着高俅、杨戬,一径出了后宰门,竟自穿长街,游短巷。只见汴京城里,都是些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真是个富贵繁华,锦天绣地。
徽宗看了,好不高兴,与高、杨两人只顾游玩,不觉天色将暮,行到一处地方,名为金环巷,觉得这里的风趣更与它处不同。只见巷内人家,门按塑像,户列名花,帘儿底笑语喧华,门儿里箫管嗷嘈,一个个粉颈酥胸,一人人桃腮杏脸。徽宗瞧了,心内甚喜。又前行了几步,见一座大宅,粉墙鸳瓦,朱户兽环,飞檐映绿郁郁的高槐,绣户对青森森的瘦竹。徽宗问高俅、杨戬道:“这座邸第,不知是哪个大臣的,盖造得很是清幽哩?”正说着,忽闻有人咳嗽。徽宗连忙观看,见这翠帘高卷,绣幕低垂,帘儿下有个美人,鬓?乌云,钗簪金凤,眼横秋水之波,眉拂春山之黛,腰如弱柳,肤似凝脂,十指露春笋纤长,一窄衬金莲稳小。若道是郑观音,不抱着玉琵琶;若道杨贵妃,不擎着白鹦鹉。恰似嫦娥离月殿,恍如织女渡银河。真个是:
?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这个美人,正是汴京城里有名的烟花行首,这日出来闲眺,正与徽宗打个照面。徽宗不禁暗暗的喝了一声采,高俅、杨戬早已听得,便依着徽宗视线望去。李师师瞧着高俅,恰对他一笑。原来高俅曾与李师师有些认识,所以笑面相迎。高俅遂密启徽宗道:“这是名妓李师师家,陛下愿去游幸么?”徽宗道:“这恐未便。”杨戬道:“臣等都是陛下心腹,必不泄漏风声。况陛下微服出游,有谁认识?若进去游幸一回,也属无妨。”徽宗心内原很爱李师师的美貌,巴不得立亲芳泽,便对高俅道:“如戬所言,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要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遂引徽宗步入门内。李师师早已上前迎接,让他三人登堂,向前行礼,相让坐下。师师奉茗肃宾开筵宴客,徽宗坐了首席,高俅、杨戬挨次坐下。师师末座相陪,执壶进酒,询问姓名。徽宗便说了个假姓名,杨戬也捏造了一个,轮到高俅,也诌了两个字,师师不禁向他微微一笑。高俅暗暗递了个眼色。师师是何等心灵性巧的人,察言观色,早已会意。便打叠起精神侍候徽宗。酒过数巡,又提起了娇喉,唱了几支小曲。徽宗看着师师,轻挑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自己是个皇帝,便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俅、杨戬便在旁边鼓助兴致,渐渐的谑浪笑傲,绝无忌讳。
直至夜静更深,徽宗还没有回宫之意。高俅早已窥破其意,一面向李师师渐洽,一面密语徽宗,请圣驾留院住宿。徽宗点头许可。高俅、杨戬即行退出。徽宗见两人已去,便拥了师师,入帏安寝。师师初来雨露,明知他是位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这一夜的风情,比那后宫妃嫔,欢娱万倍,无如更长夜短。天色微明的时候,高俅、杨戬已竟入内,请驾启行,徽宗无奈,只得披衣而起,与师师叮咛后期,抽身而去。
回到宫里,勉强御殿临朝,一心只记念着师师,哪里还有闲情去理政事?只觉得师师的可爱,不但王、乔二妃不能比就,就是小刘妃这样美艳如花也不能及得。因此茶里饭里,坐处卧处,都惦念着师师。但是深居九重,不便每夜微行,只得忍耐,好容易挨过两天。恰有学士王黼侍侧,徽宗忽向他问道:“朕欲出外察访民情风俗,卿以为可否?”
王黼乃开封人,曾在崇宁间登进士第,外结宰相何执中、蔡京,内交宦官童贯、梁师成、杨戬,屡次升迁,擢为翰林学士承旨。平素甚有口才,专务迎合,深得徽宗信任。夜宿李师师家的事情,早有杨戬暗中告知,此时听得徽宗忽欲外出,便回奏出两句话来。
未知王黼说的什么?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