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十八帝逸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门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衛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绩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衮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力障陇蜀 智刘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者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能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思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立储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巾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话说后主因天气炎热,没有避暑的地方,便传旨命韩保正征召民夫,起造水晶殿,择定地址,在摩诃池上。
那摩诃池,本是前蜀王衍避暑的地方,总名叫作宣华苑,其中风景宜人,树木清幽,风亭水殿,曲榭回廊。只因年久失修,俱已倾颓。后主栽种牡丹花的地方,也就在这苑内。地址极其广大。如今要找避暑的所在,这个宣华苑最是相宜。所以命韩保正建筑水晶殿,并将苑中各处亭阁台馆,一齐收拾齐整,且要限期完工,赶着夏天避暑。
韩保正奉了旨意,哪敢迟延?便督率着民夫,昼夜经营起来。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人手多,不上两个月工夫,已将那座宣华苑收拾得齐齐整整。那摩诃池上的水晶殿,也建筑完竣;又另外凿了一处九曲龙池,蜿蜒曲折,有数里之长,通入摩诃池内;清波涟漪,朱栏回环;池内尽植莲花,青梗绿盖,红白相间,亭亭净植,风来飘香;池边两岸,悉种杨柳,丝丝垂条,蘸波生晕。
工程完毕,便命启跸,前往看视。韩保正引导后主,来至苑中,但见画栋雕梁,飞甍碧瓦,五步一阁,十步一楼,复道暗廊,千门万户,纹窗珠帘,绣幕锦帏,富丽堂皇,似秦始皇之阿房;清幽曲折,疑隋炀帝之迷楼。
后主见了,已是欣然!他最要紧的是那座水晶殿,瞧着旁的地方,已是如此美丽,料想水晶殿更为可观了。便命韩保正从速引导至摩诃池上,要看水晶殿造得如何。
韩保正奉了旨意,便领着后主,迤逦而行,来到摩诃池上。后主细看那殿,矗立在池之中央,四围均用文木,做成活络桥梁,直通殿内。共有四座小桥,按着东西南北架立。要用之时,池栏上面有个机关,只须一按,那桥自然架好,便可从桥上走入殿内;不用那桥时,也不要将机关一拉,那桥自会收将起来。要用那一面的桥,便按那一面的机关,却是万无一失的。后主便从南面桥上,步入殿内,仔细看时,见大殿三间,都是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一入其中,如入琉璃世界。最奇妙的是池内安着四架激水机器,将机捩开了,四面的池水,便一齐激将起来,高至数丈,聚于殿顶,仍从四面分泻下来,归入池中。那清流从高处直下,如万道瀑布,奔腾倾倒;又如匹练当空,?泻玉,声似琴瑟,清脆非凡。那池中的水珠儿,激荡得飞舞纵横,如碎玉撒空,如珍珠走盘,十分好看,却又没有一点儿激入殿里来。无论什么炎热天气,有这四面的清流,自上射下,那暑热之气,早已扫荡净尽,便似秋天一般了。再看那殿中陈设的用品,全是紫檀雕花的桌椅,大理石镶嵌的几榻,珊瑚屏架,白玉碗盏,沉香床上,悬着鲛绡帐,设着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后主到了这里,好似入了清凉世界,不复知世间再有暑热;又好似游那阆苑琼楼,隔绝了十丈红尘,直喜得眉开眼笑,连连赞美。四下看了一会,忽然皱着眉头,现出不悦之色。
韩保正见后主蓦然不乐,不知什么地方建筑错了,致使圣心烦闷,连忙趋前奏道:“未知何处不合圣意,望乞指示,以便改造。”后主道:“卿造此殿,妙绝人工,处处都合朕意,并无不好的地方,何用改造。”韩保正道:“既无不妥之处,陛下为何忽呈不悦之色呢?”后主道:“朕看了此殿,色色俱全,并且出奇斗异,巧夺天工。惟有夜间仍用银灯宝炬,未免尚有油腻之气。这样所在,如广寒宫一般,若不出一新奇之法,使夜间光明如昼,仍旧还用那金莲宝炬,未免是个缺点。况且这座水晶殿,本是避暑的所在。若点起了许多银灯宝炬,烟焰熏蒸,岂不烦躁得很?卿有何法,可使夜间不点灯,而自能光明呢?”韩保正闻得后主此言,也觉好生为难,暗暗想道:“我非神仙,怎么会有夜间生光的法儿呢?”一时不能回答,只是低头沉思,却听得后主自言自语道:“若在月望左右,这水晶殿,里外通明,有月光照着,倒可不用点灯,只可惜不能夜夜都有明月,那却如何是好呢?”韩保正正因想不出法儿,心里很觉着担忧,忽听得后主说月望左右,有明月照着,可以不用灯烛。他便触动灵机,顿时想得一法,启奏后主道;“臣闻先皇在日,后宫中曾有明月珠一颗,常常悬在殿中,以代灯烛。陛下何不将此珠取来悬挂,夜间就可以光明透澈,不用灯烛了。”后主大喜道:“非卿言及,朕几忘却此宝珠矣。”忙命内侍,飞马取了明月珠,悬于殿内。后主见水晶殿已布置得毫无缺憾,便又注意到殿之外面,用手指着向保正问道:“那边青翠飘扬,红杨隐隐,又是何处?”保正道:“此名九曲龙池,乃臣凿通了摩诃池,借它的水灌注而成。池中皆种莲花,两岸遍植杨柳;架以红桥,环以曲栏,全仿江南扬州平山堂的风景。陛下避暑于水晶殿,昼长无事,到彼游赏,就无异置身江南了。那池中还系着几只画船,陛下于宴饮之暇,可以命宫人们荡桨采莲,凭栏而看,亦颇有兴趣。此系臣随意妄为,并未奉有谕旨,还乞恕罪!”后主听了,又不胜喜悦道:“不意卿之胸中,却有如此丘壑。朕正思游玩江南风景,深恨路程遥远,关山阻隔,不能如愿;现在有这个地方,与江南风景相同,朕时时游玩,也可略慰中怀了。卿可引朕前往一看。”保正领旨,导着后主,弯弯曲曲,行至九曲龙池,只见夹岸杨柳,迎风飘拂;满池芙渠,映日鲜妍;危楼一角,隐于万绿丛中;小桥跨水,横卧百花深处。若于斜照衔山,明月初上之时,置身其间,凭栏而立,细细的嗅那莲花香气,真可沁入肺腑;倘于杨柳之下,盘陀石上,执竿垂钓,也可以领略静中趣味,风景入画,无异江南。后主游览至此,不觉大悦道:“卿为朕建筑宫殿,劳苦功高,朕当有以酬之。”遂命近侍,取锦锻百尺,金珠称是,赐于保正。保正谢恩,欣然而退。花蕊夫人有宫词咏九曲龙池道:
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往碧波中。
后主自建筑了水晶殿,转瞬之间,炎夏已届,便携了花蕊夫人,偕同宫眷,移入宣花苑内,以避暑热。赵崇韬见韩保正以建筑宫殿蒙后主恩赏,深得宠任,心内好生艳羡!又闻得后主已将宫眷,迁入宣华苑避暑。他也要博取后主的欢心,以图爵赏,暗中打算道:“宣华苑整理得固是美丽,主上于其间宴乐,只有歌伎,而无梨园,亦是缺点。我于去岁,即购备了许多聪明子弟,命乐工教以歌曲,现已一齐练习纯熟,前次命他们奏技,果然歌喉抑扬,舞态翩翩,进退疾徐,都中音节。本来预备下了献于主上的,何不趁着这个机会,把来进献呢!”打定主意,绝不迟延,便将全部梨园献于后主。后主得了赵崇韬的梨园,便亲自检点,见有三十二名子弟,个个多是年在十二三岁,生得相貌清秀,性情聪颖,甚讨欢喜!遂又考究他们的戏剧,却有数十余出,都是歌舞纯熟,板眼无讹。后主得了这部梨园,真个如获异宝,连连的称赞赵崇韬,忠心爱主,不可不加重赏,以示鼓励;便下谕赵崇韬晋封侯爵,并赐金银彩缎,以旌其进献梨园子弟之功。
后主加封了赵崇韬之后,便命在水晶殿内排宴,携着花蕊夫人和张太华,同入宴中。后主居中正座,花蕊夫人居左,张太华居右,宫娥彩女,两旁侍立,听候传唤,一律都穿着雾?轻绡,罗袜珠屡,一望去,翠羽明挡、琼环玉佩、红粉成行,美艳异常。后主看着大乐,便命传那梨园子弟前来奏乐侑酒。梨园子弟奉了圣谕,便有那押班的进上歌扇,请后主点曲。后主便递于花蕊夫人道:“卿可拣好听的点来。”花蕊夫人接过,展开一看,见上面载着二三十出戏名,内中却有《霓裳羽衣曲》,遂向后主道:“这《霓裳羽衣曲》乃是唐明皇同着叶法善,在中秋之夕,游玩月宫,袖中藏着玉笛;适值嫦娥在广寒宫,与群仙宴饮奏曲。明皇将玉笛偷倚其谱,回至凡间,与杨太真按谱填曲,奏将起来,真个是音韵嘹亮,响遏行云,不同凡间之乐。自从安史作乱,杨太真马嵬赐帛,明皇幸蜀归来,移居西内,为李辅国所制,郁郁不乐,又因思念杨妃,不忍再歌旧曲,便将歌词遗失。如今只传其谱,而无其词。不知这班梨园子弟所歌的《霓裳羽衣曲》,又从何来,陛下何不会其奏一套呢?”后主道:“卿言正合朕意。”遂命梨园先奏一套升平乐,再奏《霓裳羽衣曲》。梨园子弟奉命,便在阶前奏乐歌舞起来,一霎时箫鼓并宣,笙歌迭奏,吹过了一套升平乐。后主连连点头,道:“声韵虽佳,惜欠悠扬!”花蕊夫人与张太华却含笑不语。后主即传命速奏《霓裳羽衣曲》。这一次的奏曲,却不比先前的奏升平乐了,班中步出十六个年轻子弟,都在十龄以外的光景,尽是锦衣绣裳,眉清目俊,分为两班,八个歌,八个舞,那笙箫管笛,琴瑟钟声,一时并奏。但见那舞的是羽衣翩跹,歌的是娇声宛转,和着各种乐声,高低疾徐,音韵悠扬,十分入拍。后主听到好处,不禁连声称赞;就是那花蕊夫人和张太华,皆是精工音律,善于歌舞的,到了这时,也就凝神细听,点头不已。后主早举起金杯,连进数觞,向花蕊夫人、张太华笑说道:“观此妙舞,听此仙曲,二卿不可不进一觞,以赏其妙。”二人齐称领旨。早有宫女,执着金壶,斟上酒来。花蕊夫人与张太华,各饮了一杯;又听那歌舞时,已经入破,觉得歌声更加激越,其音可裂金石;那舞也愈舞愈紧,飘飘然有凌空之态,使人听了歌声,触动壮怀,看了舞态,心惊目骇;到了最后之时,又从激昂之中,转为抑扬宛转,令听者如御风而行,不知其身之在于何处;奏至分际,忽闻一声金钟,清越无比,一刹那顷,歌停舞止,丝管齐歇,万籁无声,四围寂静,真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妙。后主连连赞叹道:“这样仙乐,确是世间罕有,朕今日得闻妙音,实是平生大幸。想当初唐明皇与杨太真,在宫中宴饮奏乐,也不过如此快乐的了。”因命近侍,重赏梨园子弟,以酬其奏曲之劳。
张太华见后主如此高兴,便起身奏道:“今日之乐,固已达于极点,但所奏《霓裳羽衣曲》,歌舞并陈,箫管齐鸣,尚觉繁杂太过,殊少清幽之致,于暑炎之时,似乎不甚合宜。臣妾之意,欲选梨园中善吹玉笙,及精于歌曲之人,命他在九曲池头、杨柳岸畔、海裳花下,全用细乐,更番迭奏,再用银笙按拍,唱陛下新谱的《梁州》序曲儿,那声调乐腔,夹着池水,随风传来。陛下在这里听着,必然格外的悠扬飘渺,如闻仙乐,比到那《霓裳羽衣曲》,还要好听得多呢!”后主闻言,拍手称妙道:“这样布置,又清爽,又幽雅,比那繁音促节,酣歌恒舞,高过万倍,非但另出心裁,别开生面,洗却繁华,扫尽尘俗,而且最宜于夏夜,纳凉时听之,当可全消暑气,涤去烦襟,如入清凉世界。非卿慧心,不能及此!”当下命梨园子弟,挑选那善于吹歌的,速往九曲池,依照张太华的言语,全用细乐,歌唱《梁州》。梨园押班,奉了圣谕,便选了十二名子弟,摒除繁音,全用箫笛琴笙,前往九曲龙池,吹唱起来。
后主坐在宴中,刚饮了一杯酒,忽听得龙池那边,杨柳荫中,海棠花下,悠悠扬扬,起了一缕声音,甚是清越;细细听去,乃是玉笛之音;接着又有两种声音,与笛声相和,其音更觉幽细而长,与玉笛合在一处,因风飘荡,竟辨不出是何乐器;觉得这股乐声,忽断忽续,忽高忽低,令人心静气敛,躁释矜平,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间,便含着笑,向张太华微微点首道:“有趣得很!但先吹的乃是玉笛,后来与笛相和的,又是两样什么东西呢?朕却分别不出,卿可知道么?”张太华道:“臣妾听来,一是凤箫,二是银笙,故其音袅袅,细长而宛转,能与笛声相合,毫无参差之处。”花蕊夫人也连连点首道:“不错!一定是笙、箫、笛三种合奏,才能这般抑扬低昂,清楚动人哩。”正在说着,又听得一缕娇音,隔水飞来,异常流动。后主忙定了神,拍着手,一字一字的听他唱来,正是唱的《梁州序》新曲,却顿挫有致,高下合节,又夹着池中的流水,树上的清风,更觉得声音飘飘,几欲仙去。后主此时,爽快已极,便命左右:“快斟酒来,朕当浮一大白,以赏此雅之曲。”又对花蕊夫人与张太华道:“二卿亦应各饮大杯,聊佐朕兴。今日之宴,也可算得生平第一快事了。如何可以不痛饮一醉呢?”花蕊夫人与张太华,不敢违逆后主之命,口称臣妾遵旨,便有宫女,替两人换上大杯,斟满了酒,一饮而尽。花蕊夫人也把这事,吟成宫词道:
梨园子弟簇池头,小乐携来候宴游;试炙银筝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后主这日,因听梨园奏乐,兴酣意畅,直饮至天色已晚,犹未罢宴。那殿中悬着的一颗明月珠,已是熠熠生光,真个似明月一般,照耀得如同白昼。这水晶殿,四围都是琉璃镶嵌而成,被那珠光映射,更加内外洞澈,纤悉毕具。后主坐在殿中,如在水晶宫里一样,愈加高兴起来,便命左右进上酒来,连举数觞,不觉大醉。
花蕊夫人见后主醉得人事不知,便命停乐撤筵,同着宫女,把后主扶在沉香床上,轻轻的扶他睡倒,将鲛绡帐垂下。后主首一着枕,已是呼呼睡去,十分沉酣。花蕊夫人吩咐宫人,在床前小心侍候,徐徐退去。看视张太华时,见他也是两颊红晕,双眼朦胧,已有十分醉意,知道他的酒量甚浅,今日饮得过多,难以支持,便命太华的随身宫人,好好的扶持着他,回宫安寝。太华的四名随身宫人,奉了花蕊夫人之命,连忙点起龙凤宫灯,传了小辇前来,将太华慢慢的扶离坐位,只见他早已柳腰软摆,莲步郎当,低垂粉颈,微合星眼,竟难动弹。便由四个宫人,左右前后的扶持着他,上了小辇。花蕊夫人惟恐太华醉中糊涂,从辇上倾跌下来,又把自己的宫人,派了四名,帮同着送他回宫。这八名宫人,便令小内侍执定宫灯,在前引导,他们簇拥着小辇,慢慢行去。花蕊夫人送去了张太华,又亲至床前,揭起了鲛绡帐,见后主仍是酣睡未醒,便又退了下来,命宫人预备下雪藕、冰李,待后主醒来,与他解酲。
那后主这一睡,直睡到半夜方才醒来,一翻身坐在冰箪一面,觉得甚是烦渴。正要唤宫人斟茶解渴,花蕊夫人已盈盈的步至床前,挂起了鲛绡帐,手托晶盘,盛着备下的冰李、雪藕道:“陛下酒已醒了么?可略进些以解宿酲。”后主正在燥渴得很,见了这两样东西,正合其意,便取来大嚼一阵,觉得凉生齿颊,顿时宿酒尽消,十分爽快,连连称赞道:“卿真能如人意。朕初醒之时,烦热异常,得此二物,顿时醍醐贯顶,遍体清凉。但酒性虽退,却难安卧,卿可扶朕起来,偕往纳凉。”花蕊夫人连称遵旨,便举纤手,将后主扶起。后主尚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只得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之上,慢慢地行至水晶殿阶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绮阁星回,玉绳低转,夜色深沉,众宫人悉已酣睡,静悄悄的绝无声息。花蕊夫人意欲唤起几名宫人前来侍候。后主拦阻着道:“朕与卿对坐纳凉,颇觉清净,若将他们唤起,人太多了,又要觉得烦热了。”因命夫人并肩而坐,携着他的纤手,四下观看,但见微云一抹,河汉参横,天淡星明,凉风时起,那岸旁柳丝花影,映在摩诃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则摇曳,那种风景,就有善画的名手,也画不出这样清雅幽悄的神情来。回头看那花蕊夫人时,却穿着一件淡清色蝉翼纱衫,被明月珠的光芒,映射着里外通明。但见他里面隐隐的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后主情不自禁,把花蕊夫人揽在身旁,相偎相依,情味十分甜密。那花蕊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后主道:“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花蕊夫人道:“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后主大喜!立即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花蕊夫人道:“朕词已成,卿可谱将起来。”花蕊夫人接来观看,乃是以夏夜即景为题,调寄《洞山歌》一阕,把那良夜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花蕊夫人捧着词笺,娇声诵道: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
花蕊夫人看了这词,只是娇声讽诵,爱不忍释,连连称赞道:“陛下词笔,清新俊逸,气魄沉雄,可谓古今绝唱了。”后主微笑道:“卿休只是称赞!快快按入谱中,歌于朕听,那是胡赖不去的。”花蕊夫人道:“既已有言在先,臣妾自当按谱歌来。”才歌得“冰肌玉骨”四个字,后主忽将他拦住道:“且慢!卿一人歌来,虽觉可听,尚嫌枯寂。待朕吹着玉笛,卿再歌唱,使歌声、笛声融成一片,方才有趣呢!”说罢,亲自取过平日所用的玉笛,吹将起来。花蕊夫人低鬟敛黛,唱着词儿,果然笛声嘹亮,歌声宛转。唱到那“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后主便将玉笛放慢,花蕊夫人却随着玉笛,延长了珠喉,一顿一挫,更加靡曼动人。至“又只恐、流年暗中偷换”,又变作一片幽怨之音,如泣如诉,格外凄清。后主的笛声,也吹得回环曲折,凄楚悲凉。那林间的宿鸟,被歌声惊动,扑扑飞起;池中的游鱼,更是摇尾摆鳞,在波面上跳跃了一会儿,都聚在后主和花蕊夫人所坐的那一方面,好像也懂得歌唱,前来静听的样子。当时歌声的好处,也就可想而知了。后人读史至此,尝题宫词一首,咏后主在摩诃池避署,令花蕊夫人唱《洞仙歌》之事道:
冰肌玉骨耐烦炎,拜奉新词妮夜蟾;池上风来纨扇却,雪香浓傍御衣沾。
后主歌吹了一会,觉得露凉侵衣,风寒扑面,星横斗转,夜色已阑,方才兴尽,便携了花蕊夫人,同往安寝。
后主这样的朝欢暮乐,那光阴过得非常迅速,转眼之间,早又夏去秋来,又是重阳佳节,秋高气爽,最宜游览。后主闻得青城山,风景最佳胜,冠绝尘寰,久拟前往游玩,便趁着重阳登高,前去一游。本来要与花蕊夫人偕行,只因夫人偶患微恙,故后主单与张太华同辇而往。哪知这一去,竟把张太华的性命送掉,使后主抱恨无穷。
未知张太华如何丧命,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