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十八帝逸史
- ▪ 第一回 杏花细雨走青骢 凤目蛾眉归绛帐
- ▪ 第二回 守信施威拳术惊人 匡胤泄忿便壶钻孔
- ▪ 第三回 推心置腹三雄结义 轻歌妙舞双美献技
- ▪ 第四回 入教坊佳人垂巨眼 赋长征壮士起雄心
- ▪ 第五回 奋神威深宵斗恶煞 遇异僧萧寺延嘉宾
- ▪ 第六回 指迷途老僧赠偈语 遇机会太祖入戎行
- ▪ 第七回 遇盟兄太祖投军 战敌兵李筠中计
- ▪ 第八回 选先锋教场举石狮 取雄关城壕跃骏马
- ▪ 第九回 跃龙马大破唐军 递雁帛勉励旧友
- ▪ 第十回 刀光血影富豪灭门 割肉剜心佳人雪恨
- ▪ 第十一回 乘风飞驶渡淮河 淡月无光劫敌寨
- ▪ 第十二回 软玉温香荒酒色 奇花异卉绕楼台
- ▪ 第十三回 金樽檀板度良宵 玉骨冰肌葬火窟
- ▪ 第十四回 彩球飞去龙凤配合 哀诏颁来车驾上宾
- ▪ 第十五回 观天察象惑军心 筑坛受禅登大位
- ▪ 第十六回 点绣选美人民悲号 偎红倚翠天子风流
- ▪ 第十七回 静香轩孀妇怀春 兴庆坊公主再醮
- ▪ 第十八回 图大事光义挥金 乱宫闱惠妃纵欲
- ▪ 第十九回 秋千架上惊魂荡魄 芍药圃前蜜爱轻怜
- ▪ 第二十回 李筠孤忠报周朝 刘氏抗节感太祖
- ▪ 第二十一回 立约言密藏金柜 收边境平定荆南
- ▪ 第二十二回 奇珍异宝?宫冷 箫鼓画船锦江秋
- ▪ 第二十三回 杨柳海棠梁州曲 冰肌玉骨洞仙歌
- ▪ 第二十四回 红锦褥中藏艳骨 白杨树下见幽魂
- ▪ 第二十五回 粉香花气莲池曲 檀板金樽柳枝词
- ▪ 第二十六回 铁如意指挥三军 金凤钗手剔孤灯
- ▪ 第二十七回 鲜花宝炬供张仙 玉碎香消中冷箭
- ▪ 第二十八回 玉堂珠殿兴土木 炼汞烧丹费心机
- ▪ 第二十九回 霞裾云幄启巫风 斗虎抵象残民命
- ▪ 第三十回 星流天雨兆灭亡 白雪阳春歌宛转
- ▪ 第三十一回 舞伎歌童开夜宴 杏朱梨粉觑晓窗
- ▪ 第三十二回 陶学士馆中遇美 李国主池畔垂纶
- ▪ 第三十三回 金莲花上观妙舞 红罗亭中逼承恩
- ▪ 第三十四回 小周后秘制帐中香 李后主始创北苑妆
- ▪ 第三十五回 十万水军歼采石 一曲离歌别江南
- ▪ 第三十六回 疑怪物英雄初诞 宴父老豪杰还乡
- ▪ 第三十七回 烛影斧声留疑案 见机纳土献版图
- ▪ 第三十八回 庆生辰钱衛亡身 赐药酒李煜绝命
- ▪ 第三十九回 遭疑忌皇子自刎 修宿怨妹丈殉边
- ▪ 第四十回 沙河口曹彬败绩 陈家谷杨业捐躯
- ▪ 第四十一回 讨蜀乱宦官掌兵 战夏寇小将却敌
- ▪ 第四十二回 寇准片言立储君 吕端独力立帝位
- ▪ 第四十三回 康保裔血流战阵 杨延昭冰冻坚城
- ▪ 第四十四回 鼓乐喧阗拜天书 典礼辉煌封泰岱
- ▪ 第四十五回 小贩儿骤膺武职 花鼓女正位昭阳
- ▪ 第四十六回 移山陵王曾劾奸 结女巫丁谓获罪
- ▪ 第四十七回 服衮冕太后谒庙 宠美人仁宗拒谏
- ▪ 第四十八回 侵边疆元昊入寇 违节制任福尽忠
- ▪ 第四十九回 增岁币富弼奉使 进词曲柳永获谴
- ▪ 第五十回 狭路相逢褰帏一笑 中宫饮宴肇祸三更
- ▪ 第五十一回 承大统旁支入继 议崇封聚讼盈廷
- ▪ 第五十二回 行新法误用怪僻人 引刑律狡脱谋夫女
- ▪ 第五十三回 进图画郑侠谏主 咏诗句苏轼贬官
- ▪ 第五十四回 进贤臣朝政清明 黜奸党人民悦服
- ▪ 第五十五回 绍述事众奸佞登朝 恃宠爱刘美人进谗
- ▪ 第五十六回 兴冤狱皇后修行 生太子贤妃正位
- ▪ 第五十七回 黜邪任贤政治清明 继志述事朝纲紊乱
- ▪ 第五十八回 郑贵妃宫中专宠爱 张天师殿上显神通
- ▪ 第五十九回 信方士大筑宫观 导微行私入青楼
- ▪ 第六十回 皇帝吃醋借端逐词人 女子观灯乘机窃金盏
- ▪ 第六十一回 艮岳成山禽飞鸟舞 睦州肇乱财尽民穷
- ▪ 第六十二回 贪小利背盟纳降将 请内禅刺臂上血书
- ▪ 第六十三回 罢战议和益炽寇氛 去忠留奸竟犯众怒
- ▪ 第六十四回 促进兵老将捐躯 通蜡书宰相误国
- ▪ 第六十五回 挖目脔肉庸臣结果 割须弃袍老贼逃生
- ▪ 第六十六回 赴敌营万民挽驾 立异姓二帝蒙尘
- ▪ 第六十七回 贪生怕死皇帝作俘虏 应天顺人蕃王继大统
- ▪ 第六十八回 诵唐诗遗恨渡河 幸浙省迁都避寇
- ▪ 第六十九回 英雄美人成眷属 保母宫女殉殇儿
- ▪ 第七十回 吴嫔御雕弧退兵 梁夫人桴鼓助战
- ▪ 第七十一回 兀术悬赏出江口 岳飞引军复建康
- ▪ 第七十二回 充内间夫妇同归 誓报国弟兄著绩
- ▪ 第七十三回 复襄汉岳家军施威 保江淮韩太尉克敌
- ▪ 第七十四回 平水寇单骑赴贼巢 请终丧结庐傍母墓
- ▪ 第七十五回 勇吴力障陇蜀 智刘计守顺昌
- ▪ 第七十六回 诏班师千秋遗恨 坏长城三字沉冤
- ▪ 第七十七回 受册封迎还母后 贪富贵假冒帝姬
- ▪ 第七十八回 刺奸相义士丧命 遇行者太师惊心
- ▪ 第七十九回 伏冥诛报应昭彰 立皇嗣择人付托
- ▪ 第八十回 弑君主篡夺大位 杀嫡母灭绝人伦
- ▪ 第八十一回 陈家岛将军奏捷 采石矶书生立功
- ▪ 第八十二回 惊溃变苻离丧师 能和议燕京订约
- ▪ 第八十三回 赏花玩月膝下承欢 笛韵箫声池边奏乐
- ▪ 第八十四回 怀妒意金盒献手 请过宫玉阶流血
- ▪ 第八十五回 浙江亭宰相待罪 重华宫寿皇崩驾
- ▪ 第八十六回 钻狗窦尚书拜寿 悦龙颜贵妃献媚
- ▪ 第八十七回 启兵端北伐丧师 降敌国西蜀谋变
- ▪ 第八十八回 玉津园权奸伏诛 斡难河蒙古崛起
- ▪ 第八十九回 迁汴京远避强梁 渡淮水妄思开拓
- ▪ 第九十回 授节钺降盗加官 擅立储皇子抱屈
- ▪ 第九十一回 史弥远姑息养奸 郑清之力主讨贼
- ▪ 第九十二回 弃汴京金人避寇 攻蔡州宋主报仇
- ▪ 第九十三回 赵制使议复中原 蒙古主兵伐南宋
- ▪ 第九十四回 贤阃巾延揽人才 太学生维持名教
- ▪ 第九十五回 丧大将天变频仍 逐宰臣人心共愤
- ▪ 第九十六回 嗣汗位改革制度 拘行人结怨邻邦
- ▪ 第九十七回 史天泽奉命讨叛贼 宋度宗下拜留权臣
- ▪ 第九十八回 困襄阳五年坚守 蹂江右三道进兵
- ▪ 第九十九回 文天祥倡议浮海 谢太后举国降虏
- ▪ 第一百回 二帝归魂空支残局 三忠殉国结束全书
话说元宵佳节,京城内大张灯绿。那条繁台街,正在城之中心,平时也异常繁盛,何况元宵这夜,全城的百姓和中外人士,以及红男绿妇,老人幼童,都到这条街上来看灯,早已拥挤得水泄不通。
恰巧有几乘绣?,坐的都是内家宫女,奉命往八大王俨邸中回来,由此经过。对面又来了一顶轿子,内中坐的是翰林学士承旨宋祁,喝道而来。虽然两下都有侍从开路,那看灯的人,过分多人,哪里让得开来。那绣?好容易从人丛中挤将过来,恰巧宋祁的轿子也到了,忽地被众人四下一挤,那轿子和一乘绣?,碰了一下,幸亏碰得不重,并无损伤。那坐在绣?中的宫人,已是吃了一惊,就有两个小内监喝道:“是个什么官儿,敢这样无礼,惊动咱们。”宋祁的从人忙打招呼道:“对不起得很!是宋学士侍宴回来,被看灯的人逼迫过甚以致如此,并非有意,尚请原谅。”小内监还要发作,那绣?内坐的美人,早已伸了纤纤玉手,褰起帘帏,露出粉脸,向宋祁望了一眼,微微一笑道:“是小宋么?他们出于无心,不必计较,快复旨去。”小内监不敢多言,一刹那顷,风驰电掣的去了。
宋祁坐在轿中,看见这个宫人生得丰容盛?,杏脸桃腮,真是天上奇葩,不同凡卉;又听他娇滴滴的声音,称自己为小宋,不觉心有所感,遂于轿中,口占《鹧鸪天》词一阕,以表思慕之意。其词道: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宋祁一面填词,一面回去,心中怏怏,如有所失。不料这词传入禁中,为仁宗闻知,不觉笑道:“宋祁有此艳思,朕当曲为成全。”遂问元宵那夜,是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的?宫人们只得据实奏闻,仁宗也不言语。此日召宋祁侍宴,仁宗命歌所谱《鹧鸪天》词。宋祁听了,不胜惶恐!仁宗从容问道:“此词是卿所作么?”宋祁惊惶无地,拜伏请罪。仁宗笑道:“朕当使卿不隔蓬山,得遂心愿。”召呼小宋的宫人,当面赐之,并命内侍备车送往学士府中。宋祁叩头谢恩而退,当时传为佳话,朝臣莫不艳羡!
这年乃是庆历八年闰正月,仁宗因为西北边境,兵患已销;贝州叛卒王则之乱,又经明镐、文彦博讨平,天下无事,四海升平,心内觉得十分快乐,在正月内游宴了一个月,还觉未能尽兴,便借着闰正月的名目,下诏第二个元宵节,再张灯宴三天,以尽余兴。这道诏旨下来,汴京城中,上自官宦,下至百姓,个个兴高采烈,重新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的又庆祝起元宵佳节来了。仁宗更是异常高兴,带了文武百官,设宴露台,赏玩灯景,饮酒赋诗,选舞微歌的闹了一夜。次日十六日,乃与文武宴饮取乐。只因昨日闹了一个通宵,今晚不便再闹一夜,到了二更已过,便传旨散宴,摆驾回宫。仁宗回到宫中,仍然兴致勃勃,遂又传旨摆宴。
曹后见仁宗正在兴头的时候,不敢谏阻,只得在旁陪侍。仁宗连举数觥,已是三更时分,忽闻外面呼噪的声音,接连不断。曹后系出将门,性情机警,听了这个声音,即知有变,连忙抬头一看,月光底下,分外清楚,早见对面屋脊上,有几个短衣窄袖,雄赳赳的男子,手执明晃晃的利刃,跳将下来,直扑寝门而来。此时外面喧声更甚,仁宗也十分惊诧,意欲出视,早被曹后拖住。拥护着坐下,说道:“宫中如此纷扰,必然有人谋变。黑夜仓皇,陛下不宜轻出;速传旨出去,召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方保万全。”其时值宿的宦侍,俱已前来。当由仁宗,亟召王守忠引兵入卫,内侍奉旨去了。那外面的乱党,逢人便杀,妃嫔宫人,惨呼盈耳,仁宗惊惶无措,曹后勃然变色道:“贼党已是内入,不可不须为防备。”遂传集内侍勒为队伍,守御宫门。有个太监谗言道:“莫非宫中乳媪殴打小女子,所以有这样的声音。”曹后怒喝道:“贼人已至眼前,在那里杀人,你还敢当面撒谎么?”便命宫人内侍,速去?水;水?入,又亲执绣剪,将各内侍鬓边,皆剪一缺道:“你们可奋力守门,静侍外援。明日当视发行赏。”宦侍闻言,一齐踊跃起来,都至宫门拒守。果然不上一刻。贼党已至中宫,在门外齐声呐喊,纵火毁门。曹后忙督率内侍宫人,将所备之水,向外扑救。火势虽盛,遂扑遂灭,宫门得以保全。两下正在相持,都知王守忠已率卫兵到来,四面截杀,不消片刻,已将贼党擒住,叩门请安。曹后闻知贼人已获,在内传旨道:“叛贼共有几人?”王守忠道:“共计数十名,为首的乃是侍卫颜秀。”曹后道:“知道了,你可押带出去,即交刑部,确是擒住的贼人,命即正法,不得妄事株连。”守忠奉命而去。仁宗见曹后仓猝指挥,一丝不乱,十分赞叹!
其时天色已明,各院妃嫔得了消息,陆续前来,在门外请安,当时由曹后吩咐,启门放入。第一个进来的便是张美人,这张美人乃后第一个宠妃,生来巧慧多智,最善逢迎。仁宗本要立他为后,因与刘太后意见不合,所以册立郭后。郭后被废,又要立他为继后,却因张美人自己辞让,不敢承当,方才改立曹后。平日与两后相处,倒还谦退尽礼,无甚乖忤之处,因此更得主眷。庆历元年,封清河郡君,后迁修媛,忽然患病,甚为沉重,遂申奏仁宗道:“贱妾蒲柳之姿,待罪掖庭。不克上荷主眷,愿仍退居美人之列。”仁宗见他意出真诚,也就充许,但是封号虽属美人,权力却侔于皇后,这回到中宫来请安,仁宗反好言抚慰,曹后也屈意殷勤。紧跟着张美人进来的,便是周美人。他从四岁上,即入宫闱,甚为张美人所钟爱,因此抚为养女,到得年将及笄,出落得如花如玉,美艳动人。仁宗见了这天仙般的佳人,如何还肯放过,也顾不得什么名分,竟把养女收入凤侣,也是很得宠幸的一位美人。此外又有苗才人、冯都君,也相偕前来问安。苗才人本是仁宗乳母的女儿,幼时便和仁宗在一处嬉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自然十分相爱,到得年纪长成,其苗才人又生得身材苗条,妩媚甚爱。仁宗便收他在妃嫔之列,封为才人。这冯都君,是个良家女子,其祖名起,曾为兵部侍郎,以德容入选的。其余还有许多才人美人,一齐都来问安,因为无关紧要,也就不再详述了。
到得次日,仁宗以宫禁谋变,祸生肘腋,特下诏书,谴责皇城使,与卫官数人。副都知杨怀敏,由乱首颜秀供出,通同一气,则应押外庭,严加审问,却因枢密使夏竦和他私相结纳,尽力包庇,奏请仁宗。在禁中审讯,便有参知政事丁度谏阻道:“宿卫作乱,谋害乘舆,关系着社稷安危,乃是何等大罪,岂可胡乱了结么?”无如夏竦一力坚持,仁宗不欲遽兴大狱,只将杨怀敏降官,仍在内适当差。夏竦非但保护杨怀敏,他还想交结宫闱,以图自保,知道张美人宠擅专房,深得主眷,要在这个当儿结一内援,遂上章说张美人有扈跸大功,应进荣封。仁宗本来宠爱张美人,日思进他的爵位,苦于无词可惜,这次得了夏竦的奏章,正合心意,即命册张美人为贵妃。夏竦见仁宗准了自己的奏章,料知有机可乘,意想就此动摇中宫,唆使谏宫王贽,奏言叛逆起于中宫,请彻底追究。仁宗见了此奏,心下又不免动疑,转问御史何郯。何郯奏道:“中宫仁智,内外交钦,这是匪徒有意中伤,摇动正宫,意图非分。陛下不可不察。”仁宗听了何郯的话,方把此事搁过一边,惟加封张贵妃之父尧封为郡王,伯父尧佐为太师,兼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殿中侍御史唐介、知谏院包拯、吴奎,都竭言不可,中丞王举正,又留百官到廷论驳。仁宗难违众议,只得罢去尧佐宣徽、景灵二使,过不上几天,又使尧佐知河阳,兼职南院宣徽使。御史唐介,又抗章谏道:“外戚不可预政,前日陛下从臣等之言,已经收回成命。今日如何重又拜除,自紊典章,致召出乎反乎之。”讥仁宗遂召唐介进,见面谕道:“除此之权,出自中书,并非尽由朕意。卿何责备过甚?”唐介道:“相臣文彦博,也想结交贵戚,希荣固宠么?”仁宗见唐介语言切直,心内不悦!拂袖竟入。唐介退归家中,重又缮疏,参劾文彦博,身为宰相,交通宫禁,引用贵戚,不称其职,请即日罢免,改相富弼。次日入朝递呈,仁宗阅了数语,将奏章掷下,怒斥道:“你若再来多言,朕立即将你远谪。”介唐毫无怯意,拾起所掷奏章,从容跪读。读毕,又叩头道:“臣忠愤所激,死且不畏,何畏远谪。”仁宗召谕群臣道:“唐介位居御史,言事原是本职,但擅劾文彦博,妄荐富弼,难道黜陟大权,也是御史可以干预的么?”其实文彦博也在殿上,唐介竟向彦博道:“彦博应自省,如有此事,不可隐讳。”文彦博向仁宗拜谢道:“臣不称职,愿即避位。”仁宗见唐介如此无礼,愈加发怒。立斥唐介下殿,声色俱厉。谏官蔡襄趋进道:“介诚狂直,但纳谏容言,乃仁主美德,乞赐宽贷。”仁宗余怒未释,遂贬唐介为青州别驾,后由王举正等再三进谏,改徙英州,文彦博旋亦免职,出知许州。唐介劾他交通宫掖一事,有人说:“并非诬枉,当日张贵妃之父张尧封,曾为彦博父洎门下客。贵妃未入选时,曾认彦博为伯父。后来入宫专宠,彦博进献蜀中著名之灯锦,与贵妃制衣,所以后人听作宫词有“无人更进灯笼锦,红粉宫中忆佞臣”之句;又有人说,灯笼锦乃是文夫人进献,彦博并不知道,究竟孰虚孰实,也难查考。但当时彦博为唐介所参劾,不加辩论,却是很可疑的,想来果有此事也未可知。仁宗在盛怒之下,贬了唐介,等到调查得实,遂将彦博外调,另派中使护持唐介至英州赴任。当时皆称唐介刚直不阿,可以谓之真御史。
且说仁宗贬了唐介,又罢免了文彦博,遂用庞籍同平章事,高若纳为枢密使,梁适参知政事,狄青为枢密副使。那狄青原以戍卒起家,历官西陲,善战善守,经略判官尹洙,一见之下,识为将才,力尝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韩、范召狄青入见,谈论战略,洞中机宜,因此甚为嘉许!倚为臂助。范仲淹并授以《左氏春秋》道:“为将不知古今,不过匹夫之勇。”狄青唯唯受命,自是斩节读书;虽躬擐甲胄,手不释卷;举凡秦汉以来,将帅兵法,无不通晓,积功升都指挥,入为殿前都虞侯。其时面涅犹存,仁宗命其敷药除之。狄青拜谢道:“陛下以臣曾立微功,屡加擢用,并非论及门第。臣之得有今日,正赖此涅,愿留示军中,以为劝勉,非臣不肯奉诏。”仁宗点头道:“卿言亦是有理,不必去罢嗣。”又为彰化节度使兼知延州,至是遂擢为枢密副使。仁宗于庆历八年后,又改元皇。皇元年,广源州蛮酋侬智高,举兵谋叛,僭称南天国王,改无景瑞。广源州地邻交趾,自唐以来,即为交趾所并。其东为傥犹州,亦系交趾所属。知州侬全福,为交人所杀。全福妻阿侬,改适商人,遂生智高,冒姓侬氏。智高生而强悍,不肯下人,年仅十三,耻有二父,即将商人杀害,与其母占据傥犹州。交人进兵攻取州城,生擒智高母子,见其状貌魁梧,遂加赦宥,且令知广源州。智高不知感德,反生怨恨,谮集部曲,袭取了安德州,居然僭号改元,妄自称尊起来。一面遣使入贡中国,自愿内附。宋廷以交趾一隅,自黎桓受封,已历二传,素称恭顺,不便收纳智高,结怨交人,因此却还贡使,不允所谓。智高恼羞成怒,竟欲侵犯宋疆,以泄其忿。适有广州进士黄师宓,郁郁不得志,往投智高,为作谋士。先劝智高屯积粮食,令出敝衣物等,与边民换粟易米,邕州与广源州邻近,邑民皆输粟出边,与之交易。知州陈珙,命人责问,智高推说洞中饥馑,恐部下暴动,反来扰边,自以易粟赈饥,免得生事。陈珙得复,信以为真,毫不设备。黄师宓又教智高,焚毁居室,召集部下说道:“数年屯积,焚烧已尽,只有进取邕广,谋一生路,否则只好束手坐毙了。”部众闻言,一齐赞成。智高大喜!率众五千,沿江而下,攻打邕州横江寨,守将张日新阵亡。智高进薄邕州。陈珙仓猝无备,被智高一鼓杀入,活擒将去。司户孔宗旦,都监张立,皆骂贼而死。智高据了邕州,自称仁惠皇帝,国号大南,改元启历。广南一带地方,承平已久,军同虚设。智高挥众四出。横、贵、藤、梧、康、端、龚、封,八州之地,悉为所陷,进围广州。知州魏馞,一面飞报宋廷,一面鼓励民兵,登陴死守。又得知英州苏缄转运使王罕,先后率兵往援,方才保守得住。仁宗接到了广州急报,遂命余靖为广西安抚使,杨畋为广南安抚使,亟调广东钤辖陈曙,发兵西征。适值知秦州孙沔入朝,仁宗以秦事为勖。孙沔奏道:“秦州可以无忧,岭南之事,却很可虑。臣观贼势其盛,官军虽已往讨,未得将才,恐不能即日奏捷。”仁宗默然无语。过不到几日,果得败报。昭州钤辖张忠败殁,贼锋极为猛锐。仁宗又授孙沔为湖南江西安抚使,沔请骑兵七百人,立刻就道;且分檄湖南江西各州县,亟缮营垒,多县燕犒,以备大军到时应用,果然虚声夺人。智高本拟越岭北侵,闻得此檄,始不敢北上。等得孙沔到了鼎州,宋廷又召还杨畋,加孙沔广南安抚使。智高又移书行营,求为邕桂节度使。仁宗意欲如其所请。参政梁适谏道:“智高猖獗已甚,再事姑息,岭南非朝廷所有了。”仁宗道:“杨畋无功,余靖等亦难获胜,如何是好?言语未毕,忽有一位大臣,出班奏道:“臣愿奉诏南征,生擒蛮酋,献于阙下。”仁宗视之,乃枢密副使狄青,不觉喜道:“卿若南征,不难平贼,未知应需若干人马?”狄青道:“臣起家行伍,非征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数百骑,益以禁兵万人,即可生致渠魁,槛送汴京了。”仁宗道:“既是如此,事不宜迟,朕即命卿宣抚荆湖。卿可速去整备行装,指日出发便了。”狄青拜谢而退。宋朝制度,重文轻武,文臣除授节钺,久成习惯,此次仁宗命狄青南征,独任武臣,免不得众议纷纷。谏官韩绛,奏称狄青一介武夫,不应专任。仁宗欲令内都知任守忠为副使,知谏字李兑,又上言内官不宜典兵。弄得仁宗疑惑不定,左右为难,遂召首相庞籍。庞籍奏道:“狄青智足平贼,陛下不妨专任。倘若号令不一,不如勿遣。”仁宗方才决定主意,专任狄青,置酒垂拱殿,替他饯行,且诏令岭南诸军,概受宣抚使狄青节制。狄青方出都门,便飞檄前敌各将士,不得妄与贼战,候令乃发。钤辖陈曙,乘狄青未至,发兵出敌,抵昆仑关,为贼所败,溃退而回。狄青到了宾州,会集孙沔余靖各军。设立营栅,驻扎已定。沔靖入报陈曙败溃之状,狄青勃然道:“号令不齐,焉得不败。明日请诸位到来,严申军律,方可破贼。”次日天明,狄青传令,齐集各军,大小将领,尽会堂上,依次列座。狄青见陈曙在座,起身问道:“日前往击昆仑关,共有若干兵马?”陈曙无可掩饰,只得起身答道:“共有步兵八千,将校三十二人。”狄青又令陈曙,把将校一一召入,遂即升堂高坐,传卫士入帐,排列两旁,召陈曙至案前,厉声言道:“皇上授我特权,征讨蛮酋,途中已传出军令,不得妄战,钤辖何得违我号令,致遭挫折,按法当斩。”喝令军政司,将陈曙拿下,又传随征三十二将言道:“违令之罪,虽出陈曙,但汝等既相随出征,应该奋力进战,何得遇贼即溃,不斩汝等,何以申军法。”也喝令捆绑好了,驱出辕门,一一斩首。须臾之间,三十多个首级,一齐陈于帐下。孙沔、余靖以及诸将,皆相顾失色,莫敢仰视。狄青命将首级,悬竿示众,过了一日,方命备棺掩埋,从此以后,行伍整齐,壁垒精严,令出必行,无敢违犯。其时已在残腊,转眼之间,又是皇五年的新春,狄青按兵不进,传令营中道:“新年令节,应行庆贺,请军可休息十日。”众将得了此令,皆不知元帅是何命意。贼人的间谍,探得这个消息,忙去报告。智高以为宋兵果然要休息十日,方才进军,也就懈怠起来。哪里知道,过了一天,狄青自将前军,首先出发,孙沔为次军,余靖作后军,联合并进直抵昆仑关。智高因狄青有休息十日之命,尚在邕州,没有知道。过了一二日,再遣侦骑,窥探宋军行止,恰值上元佳节,宋军营中,大张灯宴,歌舞欢饮,侦骑探了情形,自去回报智高。狄青和诸将将宴饮了一夜,到了此夕,仍复设宴共饮,直至二鼓,尚是兴高采烈,不肯休息。狄青忽称身体不适,暂时入内,传令将佐们可尽量饮酒,待次日候令进关。众将佐奉了命令,你斟我酌,开怀畅饮了多时,方始散席,等到天明,都至帐下候令。忽有军校口传将令道:“元帅早已进关,诸位将军,从速前往会师,不得迟误。”诸将闻言,不胜惊愕!匆匆领兵入关,孙沔、余靖也就率军亟进。
你道狄青是什么时候入关的?原来他于起座入内的时候,便改换了军装,约会了先锋孙节,乘夜渡过了昆仑关。他又为什么要这样偷偷的度过关去呢?因为这座昆仑关,设在昆仑山顶上,适当宾、邕两州的交界,是个最重要的所在,倘若正正当当的渡过去,贼兵必然来争。这样险要的地方,如何能渡得过去呢?他明知贼人必有侦骑前来窥视,故意在上元这一夜,张灯宴传,以安贼人之心,使他不设防备。到了次夕,便轻轻的度过关去。这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意思。果然贼人中了狄青之计丝毫没有防备,竟是人不知鬼不觉的度过了昆仑关,直抵归仁铺,列阵以待后军。到得各军陆续前来,已是辰牌时分。智高那里,也已得信,倾寨齐出,抗拒官军先锋孙节,见贼兵大至,上前交战。贼兵来势甚锐,枪箭齐施。孙节舍命抵敌,中枪而亡。孙沔、余靖领了人马,驻在高冈上面,见孙节阵亡,不觉大惊!忽闻鼓声大震,一彪人马,从山麓杀出,分为两路,夹攻贼兵,阵云影里,一员大将,金盔银甲,面戴铜具,手执白旗,身坐银合战马,在那里左右指挥,忽开忽合,忽纵忽横,大呼杀贼。孙沔向余靖道:“下面不是狄元帅在那里督战么?看他部下的将士,好似生龙活虎一般,真个名不虚传,你我何不挥军直下,助他一阵呢?”余靖连声答应。遂即分兵两路,杀下高冈,直冲敌阵。贼人被狄青的兵马,正杀得东倒西歪,不能招架,怎禁得又有两支生力军,前来相助,顿时弃甲抛戈,纷纷溃乱。狄青率领诸军,追赶了五十余里,斩首数千级,贼将黄帅宓、侬建中,及伪官属等,死了一百五十余人,生擒贼目五百多名,方才鸣金收军。狄青收军之后,绝不休息,立即下令军中道:“贼人经此一败,魂胆俱丧。诸君可努力前进,直捣邕州,方能擒得贼酋;略一迟延,必然被他逃去。那时又要多费周折了。”众将士听了,齐称得令,大家奋勇向前,都想擒住贼首,好得重赏。
未知侬智高果能擒获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