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云阁
- ▪ 第一回 聚仙台诸真论道 虚无子四境游神
- ▪ 第二回 遵师言投生择地 游冥府奉命提魂
- ▪ 第三回 三缄观剧遇狐狸 七窍乘舟见毒龙
- ▪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 ▪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 ▪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 ▪ 第七回 望红灯误认兰若 游绿野忽遇仙亭
- ▪ 第八回 率野鬼石村排阵 遇柳精泥郭为神
- ▪ 第九回 朝元洞六魔扰世 灵根寺三道传功
- ▪ 第十回 黄河岛赤鲤为害 泥丸国白凤衔珠
- ▪ 第十一回 盗电光三缄负疾 游白马万里思亲
- ▪ 第十二回 奉父母诚感天地 读诗书道易功名
- ▪ 第十三回 查良缘三请月老 得王爵四失云卿
- ▪ 第十四回 谪辽阳情伤毒役 过秦岭念切慈亲
- ▪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 ▪ 第十六回 羊奔涧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 ▪ 第十七回 转后洞折磨苦甚 诉前言赎取情深
- ▪ 第十八回 化仙府凭空试法 出辽阳选地为家
- ▪ 第十九回 集诸仙洞中议道 化田翁郭外谈玄
- ▪ 第二十回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窃入阁言情
- ▪ 第二十一回 过裙山邀入洞府 离沐水错认归途
- ▪ 第二十二回 弃道心皆由巧辩 崇儒学幸服青衿
- ▪ 第二十三回 纯阳观求桃卜卦 聚阴台遇鬼门神
- ▪ 第二十四回 仙缘庄梦友谈道 磐涧谷有怪为邻
- ▪ 第二十五回 蚌女精花中献媚 江清道元外谈情
- ▪ 第二十六回 讨毒龙西方请佛 诛水怪东海兴兵
- ▪ 第二十七回 战蛟王连江失计 收蚌女乌泽复仇
- ▪ 第二十八回 白鹿洞雪中三顾 黄梁梦榻上重逢
- ▪ 第二十九回 入静境神能治性 居闹市念已无尘
- ▪ 第三十回 珠光女魂遇灵宅 郝丞相姻结探花
- ▪ 第三十一回 仙妖配海南上任 父母没磐涧居丧
- ▪ 第三十二回 易俗形拜师立髻 出梓里逐日云游
- ▪ 第三十三回 集锦村妇女遭害 落花渡龙子宣淫
- ▪ 第三十四回 集春山狐鬼斗法 凤仪阁师弟降魔
- ▪ 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 ▪ 第三十六回 铁马溪仁施凤女 铜头鬼力战龙宾
- ▪ 第三十七回 收龙子龙君设宴 除道士道署停官
- ▪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 ▪ 第三十九回 收人妖全凭舌战 教毒虎本此仁心
- ▪ 第四十回 碧玉山蕉精夺纛 葫芦井金镜迷人
- ▪ 第四十一回 收二翠凤春作梗 酿五毒龙子救民
- ▪ 第四十二回 三贤庄道止雪雹 五里村法伏虹腰
- ▪ 第四十三回 入阴罗山猿寄信 奔阳关野马谈妖
- ▪ 第四十四回 停云阁谈元伏虎 侍郎院讲义还官
- ▪ 第四十五回 灵宅洞群妖毕集 北凤山二翠同修
- ▪ 第四十六回 过桃溪突遇野鬼 游梅峡又见人妖
- ▪ 第四十七回 紫泉洞獐妖避席 赤水江鳖怪离宫
- ▪ 第四十八回 湖心亭与人说鬼 江月镇化世弹琴
- ▪ 第四十九回 过富山暗服芝草 行朱郭假冒土神
- ▪ 第五十回 游南海莲飞水面 充白帝霞卷空中
- ▪ 第五十一回 诛白蟒群妖助战 游南岳独自归乡
- ▪ 第五十二回 灵宅子使妖入彀 赤鲤精剖案如神
- ▪ 第五十三回 太仓洞凌虚寄信 八卦台道祖分功
-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 逢社令恶坏人心
- ▪ 第五十五回 釜形山黄祜为害 鼎月桥白檖生花
- ▪ 第五十六回 椒花子过岭遇鳖 螭蛛儿结网遮天
- ▪ 第五十七回 海潮峰驱龟出洞 云飞岭见鬼燃灯
- ▪ 第五十八回 映月潭老龙献绂 宿云渡野鹿指迷
- ▪ 第五十九回 南龙郡妖害三缄 北雁山诗警七窍
- ▪ 第六十回 讲法台群仙显法 剖奇案七窍惊奇
- ▪ 第一百七回 骂野道戎兴迩室 寻贵宦妖遇鬼头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奏上皇群真拜舞 祈师尊同入上乘
- ▪ 第一百四十回 换骨池妖部入浴 脱物壳人体长存
- ▪ 第一百八回 鬼缝中地祗送食 茅蓬里夫妇认亲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朝上皇通明拜舞 封仙品人物同沾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 ▪ 第一百九回 任采薪夫妇受苦 思死路鬼物频临
- ▪ 第六十一回 祈雨泽神通旱魃 保节妇法遣榴姑
- ▪ 第六十二回 绝尘山妖收吉了 登天阁道伏阴魔
- ▪ 第六十三回 重圆山乐道为霸 三壑峡弃海称雄
- ▪ 第六十四回 落雁江大战弃海 飞龙岭义聚妖兵
- ▪ 第六十五回 破莲田道友团聚 诛虾族龙女争光
- ▪ 第六十六回 游文笔得遇乐道 至武库戏战金光
- ▪ 第六十七回 设筵席二翠为主 望桑梓三缄思归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 海口镇骤遇水精
- ▪ 第七十回 水精王兴兵复仇 金轮将对敌投师
- ▪ 第七十一回 北海关花精问道 南龙郡圣旨升官
- ▪ 第七十二回 离北关误入槐市 布阴风搬及诸真
- ▪ 第七十三回 锦霞大破阴风阵 绣雾同登道岸舟
- ▪ 第七十四回 梦花轩精收阿醋 种草阁仁化盗儿
- ▪ 第七十五回 集恶村厉鬼排阵 居货镇仙子劝淫
- ▪ 第七十六回 梨花岛大战毒虎 杏子山义聚群妖
- ▪ 第七十七回 战野牛苦无收伏 发慈悲幸遣菩萨
- ▪ 第七十八回 显佛法贪狼俯首 归旧洞诸道重圆
- ▪ 第七十九回 试道行设庄以待 收异士谈虎而醒
- ▪ 第八十回 元冥关卖道求友 梭儿峡除暴伏强
- ▪ 第八十一回 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 ▪ 第八十二回 平海怪君心宠爱 入龙宫玩好难名
- ▪ 第八十三回 离龙宫回国缴旨 败虎阵入洞兴戎
- ▪ 第八十四回 游碧玉是非颠倒 选北海道友重逢
- ▪ 第八十五回 化儿童赤松试道 登仙座道祖谈功
- ▪ 第八十六回 九头怪出户班师 八境宫假言传道
- ▪ 第八十七回 擒九头紫霞请宝 破万顷降虚来临
- ▪ 第八十八回 白兔庄农人说怪 西村地老丈谈妖
- ▪ 第八十九回 男女妖全凭舌伏 牛虎斗又遇天仙
- ▪ 第九十回 阴锁亭预排阵势 古佛刹得遇须无
- ▪ 第一百十回 逃庐外虎狼相逼 寄贤母残毒交加
- ▪ 第一百十一回 紫阳山持斧遇道 李妪宅悟道谈元
- ▪ 第一百十二回 收鬼物老妪试道 从赤鲤妖部生嫌
- ▪ 第一百十三回 毒龙洞赤鲤变色 慈航殿虎仆为殃
- ▪ 第一百十四回 虾精倏尔来解说 蚌母又复遇途间
- ▪ 第九十一回 破万鬼灵宅失利 擒一鼠绣雾遭殃
- ▪ 第一百十五回 通天岭夫妇同处 绣云阁仙凡分看
- ▪ 第九十二回 入绣都化及陈茂 到蛇岭边转匪人
- ▪ 第一百十六回 见仙子甚厌凡体 遇郝相又动凡心
- ▪ 第九十三回 天鱼池荷妖买道 走马岭黄蝶为仇
- ▪ 第一百十七回 劝归都仍享爵秩 游幻境尚自痴迷
- ▪ 第九十四回 遣仙鹤指明去路 恨艳冶排设色坑
- ▪ 第一百十八回 贬塞外遭逢不偶 遇老道拯救归亭
- ▪ 第九十五回 铁旗山老道赐宝 银瓶同酒鬼复仇
- ▪ 第一百十九回 走万星途遇赤鲤 思七窍杀动虾精
- ▪ 第九十六回 铜臭阵耗星吐气 烈焰关忍汉标名
- ▪ 第九十七回 万星台师徒聚首 群仙会议论传功
- ▪ 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 ▪ 第九十九回 养胎婴猿精窃精 收金钟道士拜门
- ▪ 第一百二十回 灵宅子暗施诡谲 紫霞仙预识机关
- ▪ 第一百回 收吴子三缄巧辩 设西天万佛奇谈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集群妖大展法术 祭宝剑又复前仇
- ▪ 第一百一回 施妙法灵宅缩首 奏元功圣旨颁行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老猿公败遇仙子 穿云剑收入长虹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长虹山诛及四恶 道祖宫遣发四星
- ▪ 第一百二回 数次化身勤指点 几番形变巧提撕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收灵宅道祖发落 投仙师妖魄阻行
- ▪ 第一百三回 试道法离奇可羡 讲仙踪曲折堪思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传大道功分深浅 游幻境心见高低
- ▪ 第一百四回 化卖镜妖术解迷 导游冥仙子力劝
- ▪ 第一百五回 门屏内巧献瑞宝 睡梦中误认龙宫
- ▪ 第一百六回 游都外倏逢复礼 入部衙故意谈妖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试众子频施妙道 独二翠得遇心魔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幻境中许多变化 幽室内最见心性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坠孳海悲道空修 望儿孙是心甚切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仁厚村重逢蔡女 云溪镇又见故巢
- ▪ 第一百三十回 二光并试分道法 双蜂同往悟前因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空灵洞并陷凤春 金丹河同沉老道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到石穴前非痛悔 游玉女故辙仍循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遇熊鹿邀去野马 呼达诀迷归狄山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玉镜中难迷八道 晶光内又试三鲸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人道中分班统试 妖部内共烛同心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蓬庐中倏生彪虎 仙府内仰若奇珍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独仙根能知仙道 教弟子重试弟心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镜座里谈元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拜圣人夸及仙子 排御驾送归绣云
蜻飞子曰:“三服念师心切,吾与相别时,彼言如得遇师,即速报之。纵师弗遇,得遇一道门兄弟,亦必邀至彼洞,以遣愁怀。兹幸尔我重逢,不如同到紫泉洞中,与之一晤。”椒花子曰:“可。然紫泉洞中,仅彼一人乎,抑有并洞而居者乎?”蜻飞子曰:“三服教有二女,一名蓉花,一属女蟒,皆彼所救者。”椒花子曰:“己道尚未深得,乌能教人?”蜻飞子曰:“彼暂收下,以俟吾师耳。”椒花子点首道是,当即挽手乘风,直向紫泉。行到中途,忽见一缕黑云停于天半。椒花子曰:“天半黑云停着,不识内有何妖。”蜻飞子曰:“天下妖属多矣,何必问之。”殊意二人刚到黑云之下,云内突坠二女,将路阻着。二人极目,似曾相识而又不能确认者,二女亦然。彼此顾盼良久,二女方欲问及姓名,椒蜻二人已驱风车,向紫泉山而去。二女转至前面,复腰遮而询曰:“二妖为谁,欲向何往?”椒花子曰:“男女不相赠答,何劳汝询耶?”二女曰:“猝尔相逢,何妨问讯,如弗言出,是地不准过焉。”椒花子曰:“小小丫结,有何道法,敢阻吾路。”二女不言,各执双刀,并力阻定。蜻飞怒,遂与椒化子上前分战。一时黑云密布,狂风乱卷,斗作一团。正酣斗间,恰遇二翠闲游,遥见黑云内四妖争斗。二翠风车驱动,急来看之,乃风春、紫花娘与二道士也。翠华谓翠盖曰:“吾观道士形容,好似道兄椒蜻二子。”翠盖曰:“如此须向前去,劝罢争战,再问来由。”言已,遂向战场止之曰:“凤紫二姑姑,休得争战。”二女停斗回视,二翠也。其时椒蜻二子亦停斗退下,二翠遥而询曰:“汝二道士,其殆三缄门弟椒蜻二子欤?”椒花子惊曰:“二女为谁,知吾名姓?”二翠曰:“汝忘碧玉山之翠华、翠盖乎?”椒蜻二子喜出望外,上前细视曰:“汝华盖二道妹耶?”二翠曰:“然。”“然则此二女又属何人?”二翠曰:“彼乃凤春、紫花娘也。前在碧玉时,亦曾见之,兹何各不相识?然尔我分别已久,今日喜得重昭,请到吾北凤山内消闲几日,可乎?”椒花子曰:“可则可耳,奈吾二人约往紫泉去会三服何?”二翠曰:“紫泉山历吾北凤不远,三服既在彼处,兄请先到北凤,后至紫泉不迟。”蜻飞子曰:“道妹之言亦是。”即与四妖女同至北凤山中。二翠导入洞府,设筵款待。席间言及三缄,二翠太息咨嗟,恨不能追随步履。椒蜻二子曰:“道妹不必伤不,吾已知汝在此,如访得师后,速来报之。”筵罢,二子辞别,二翠苦留在洞不题。
且说三缄在宝塔寺内住了数日,离此前行。师弟在途,常念诸子。狐疑曰:“吾与师时刻未忘诸道友,不知道友等而今心念究竟如何。”三缄曰:“春秋几易,未见其形,安识其心坚与不坚也。”狐疑曰:“坚者入道,不坚者离道,离道而怀异心,坠落三途,人身难转矣。”三缄曰:“汝言颇得道中妙旨,宜用力习之。”紫光曰:“弟子随师日久,功毫未得者,何哉?”三缄曰:“汝心未清也。”修道在绝妄念,固矣,无如删除殆尽之难也。紫光曰:“清心之功,弟子亦常着意,但不过一刻,欲又生之。用力一除,孰知力愈用则心愈走,愈走则欲愈生焉。”初入门者,往往如是。三缄曰:“用力除欲则欲反生,以其心知有欲也。何若恬然淡然,不用力以除而欲自无焉之为愈。”紫光曰:“是功非弟子所及,祈师另示一途。”三缄曰:“总从恬淡处造去可也。”
师弟沿途论道,不觉日又西坠。狐疑奉命前去,访寻宿所于村人,村人曰:“是地少有寺观,惟映月潭上有一养月阁,阁内无道无僧,汝欲宿之,此其所也。”狐疑曰:“历此多途乎?”村人曰:“不过数里耳。”狐疑曰:“其地或东或西,求为一示。”村人曰:“吾归闾里,必由阁前,汝随吾行,竟至其处。”狐疑曰:“如是汝待片时,吾呼同人即刻到此。”村人曰:“宜速去速来,时不待矣。”狐疑诺,转禀三缄。师弟忙忙,兼程而进。路途中,三缄询及村人曰:“养月阁内,何无僧道耶?”村人曰:“是阁多妖,以前住持皆被吞噬,故至今日无人敢居。”三缄曰:“妖之行藏,汝可知否?”村人曰:“此妖每月一至,至则狂风大卷,瓦解鸳鸯,究不知妖物为何如斯利害。”三缄曰:“本境居民岂无有能治伏者?”村人曰:“居民虽多,皆平常者流,何能治此。汝师弟投宿阁内,宜自防之。”三缄曰:“不妨,吾等宿是,皆汝方之福耳。”村人曰:“如何?”三缄曰:“妖物来时,吾必诛彼以除其害,讵非福乎?”村人喜曰:“如道长能为吾方除此妖孽,村庄人等定有厚酬。”三缄曰:“吾辈除害,不受谢也。”闲谈至此,村人曰:“吾将归矣,前面小小山儿翼然于林木中者,即养月阁焉。”言已别去。三缄师弟来至阁外,拾级而登。入阁视之,蛛网尘封,颓然可悯。师弟周视一遍,遂于东厢楼上安顿行李,趺坐习功。将功习余,狐疑、紫光神倦入梦。
三缄见得厢楼一窗,立起身来,推而外望。但见深深潭水,细卷波纹,月影依稀,金光闪灼。景况如此,真足令人豁目爽心。观望移时,忽然潭水响亮,微烟乍起。久之烟散云生,朵朵如箕,圆转不止,俄而相结凑聚成舟。舟上一帆飞舞,帆上现一乌龙,舞爪张牙,昂首吐气,气中带雨,势若倾盆。气吐以还,乌龙徐徐入水而没。烟云俱散,仍现潭水一泓,洁而无尘,月光交映。三缄慵视,将窗闭下,转坐楼中。时近更三,忽闻外面有人呼曰:“三缄仙官安在?”三缄讶曰:“何人呼吾?”其人答曰:“吾乃潭中老龙也,敢请仙官临窗,有言相告。”三缄起,推开窗棂,果见一白发老人,恭身立于楼外。三缄曰:“汝属映月潭之老龙,不在潭内管理水族,来此胡为?”老龙曰:“吾居是潭千有余载,不获飞升天府,皆由度脱无人。闻得仙官阐道天下,久欲晤之不得,兹幸来此,吾应有缘也。恳祈仙官指示,若何方克飞升?”三缄曰:“上天原爱大德,造德深者可以飞升。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汝在潭中管理水族,毋许肆行扰害,即合天地好生之心,如以汝躬护国佑民,即属造德。久久如是,上天下诏,准封仙品,飞升不难矣。”老龙曰:“承仙官指点,如得飞升他日,感戴不忘。但吾甚羡仙官,欲请到潭一游,仙官可赐步否?”三缄曰:“汝潭水深莫测,吾乌能至之?”老龙曰:“吾有避水宝绂,自能入之不溺也。”三缄欲睹其异,遂诺所请,梯窗而出。老龙导入潭中,果然水如琉璃,不湿衣履。行未数武,宫殿在望,老龙迓入,设筵待之。筵毕,老龙曰:“兹蒙指示,聊设薄筵,仙官如闲,且请宽住几日。”三缄致谢曰:“吾归里念切,不能久住,辞之速行。”老龙送出潭来,依依不舍。三缄曰:“后晤有期,汝可归矣。”老龙曰:“仙官辱临敝宫,无可为赠,惟此宝绂敬赠仙官,仙官收存,久必有用。”三缄接绂在手,缓缓归阁,红日已挂树梢。狐疑、紫光迎入询曰:“吾师何往?”三缄以老龙见招语之。狐疑曰:“韶光荏苒,秋去冬来,师归里闾,正其时矣。”三缄于是离阁而归。
一路之上,冷风刺骨,雨雪霏霏,师弟冒雪前行,苦为泥途所阻。三缄曰:“泥泞难进,不若寻一寺观,暂住征鞭,以待晴日高悬,再归未晚。”狐疑曰:“师与道弟缓行步履,待吾往访前途。”三缄曰:“汝速去寻访,访得即来报之。”孤疑暗乘风车,空中四顾,近地一带观刹毫无,惟大道东偏,茂林高耸。将车按下,度入林内,乃村庄也,草舍柴扉,隐然在目。狐疑竟到门下,呼主声声,内一老叟伛偻而出曰:“何人呼吾?”狐疑曰:“远方行人遇雪难进,兼之天色将瞑,无地可投,特踵贵庄求宿一夕。”老叟曰:“谁人不出户庭,借宿一夕何妨。但茅舍竹篱,恐非驻驾所耳。”狐疑曰:“老叟见容,即是莫大功德矣,安望其他。”老叟曰:“汝一人乎,还有同侣耶?”狐疑曰:“尚有二人在途候之。”老叟曰:“雪风透骨,久候殊难,急去请彼偕来,老躯辟门以待。”狐疑退,仍驾风车,凌空望之,见师已历此不远,忙忙坠下,导至叟宅。
老叟迎入,烹茗煮黍以款。师徒食已,老叟曰:“观汝师弟皆属有道之人,不识于风雪中要向何往?”三缄曰:“远游日久,思欲一归桑梓耳。”老叟曰:“汝家有椿萱乎?”三缄曰:“已辞世矣。”“有后嗣乎?”三缄曰:“螟蛉之子已婚配矣。”老叟曰:“离家远出,睹雨雪而添愁者,人人之有。”三缄曰:“老叟安享田园,以娱晚景,较世上奔劳之客,不啻天渊。”老叟曰:“老拙无才,碌碌庸庸,只以耕田为业,门外事故一毫莫知,暗自思之,真抱愧不少。”三缄曰:“是何言也,岂未闻人能安分,一世清闲乐自然乎?”安分乐自然固矣,奈人总不安分何?老叟曰:“一世清闲,固属得安本分,然吾有一事,甚不满乎人意焉。”三缄曰:“天地之大,尚有缺陷,何况乎人!”老叟曰:“天地有何缺陷?”三缄曰:“天不满东南,天之缺也;地不满西北,地之缺也。”老叟曰:“天地之缺,天地若不忧其缺。吾人之缺,则欲不忧而不能。”三缄曰:“如何?”老叟曰:“吾躬今岁七十有三,膝下一子染疾在榻,一切极贵药饵,吾所不辞,殊累月经年,总不能起。有子如此,亦如无矣,岂非不满人意乎?”三缄曰:“汝子何疾?”老叟曰:“全身软弱,寸步不行。”三缄曰:“恐孽病耳,待吾一观。”老叟欣然,当将三缄导入子之寝所。三缄遍视,别无所见,惟鱼鳞禽兽,纷纷不一,绕榻悲啼。莫谓禽兽龟虾为细物,丧之无碍,不知丧之太多,亦结冤缠。世之山猎水猎为业者,亦当以物命是惜焉。视已言曰:“汝子猎好山水耶?”老叟曰:“罗水族,罹山禽,所得极多。吾家食足衣丰,皆由此而至也。”三缄曰:“伤生太众,孽结于斯。汝子能改过自新,永不为山水之猎,自然起榻无疾矣。”其子在榻泣曰:“今得高人指点,父速与儿焚香告天,自兹已往,不惟牲禽弗丧,而且买物释放,以赎前衍。”三缄曰:“汝既能存此心,吾将汝体抚摩一遍,汝自能行。”老叟闻之,代(伐)子告天后,请三缄近榻为之抚摩。果于诘朝其疾忽瘳,行动如昔。世之得孽病而徒恃参苓者,何若改过自新之为愈乎?家人同喜,厚设肴馔,以款师徒。留住二日,天色开霁,师徒告辞老叟,向故里而归。
又行三里途程,来至一江,江水汪洋,波翻白练,师弟至此,舟楫全无。三缄问之狐疑曰:“是江横隔,如何能过耶?”狐疑曰:“暂在江岸歇息片时,谅有舟楫前来,师徒过渡。”三缄曰:“且待行人问之,看有别途可归桑梓否?”待之已久。
忽有宿云渡外宿云山中洞内一鹿,修数百年道行,不能飞升,无事乘风空中四顾,瞥见清气一缕在宿云渡下,或降或升。老鹿知有仙子临凡,直到其间视之,见得三人挺立岸上。老鹿暗计:既属仙子,胡以中有一妖部,一凡胎乎?吾欲向前指以过渡之地,奈彼换胎入世,尚待琢磨躯壳,造功以成;欲不指之,彼又待渡甚切。踌躇片刻,转思机缘相凑,何妨与彼方便,以造吾功。于是按下风车,化为老人,持杖而至。
狐疑见一老人至此,急急上前,揖而询曰:“老人何往?”老人曰:“欲过江耳。”狐疑曰:“奈无舟楫何?”老人曰:“此渡原无舟楫也。”狐疑曰:“既无舟楫,焉能过之?”老人曰:“自有过处焉。”狐疑曰:“老人其能导吾师弟一过江乎?”老人曰:“汝欲过江,可随吾来。”狐疑言于三缄,遂尾老人后。老人行路甚缓,师弟亦缓缓随之。老人曰:“此江名宿云渡,每当水涨,其流极险,又兼江内有一毒蛟,常常拥水破舟,以资吞噬,故将古渡抛却,寂然无舟。”三缄曰:“毒蛟肆虐,何不除去,以免害及舟人。”老人曰:“此蛟猾甚,深潜水底,绝不一露。舟楫来此,舟破人沉,渺无形影。世人以为水险流急,尸随浪去,而不知毒蛟噬人,即在无形中也,孰得而除之。”三缄曰:“此渡无舟,何地始有?”老人曰:“前面三十里许,村人相助,选其水浅者竖一杠焉。”三缄曰:“天色不待,乌能得历乎?”老人曰:“天色昏黑,不妨止宿吾家,待吾来朝再导汝于此地。”三缄曰:“汝所居者何村?”老人曰:“家寒无产,居一石穴已数十年矣。”三缄曰:“可有子孙乎?”老人曰:“妻室且无,安有孙子。”三缄曰:“老人仙洞历此几何?”老人曰:“由渡而上,宿云山中即是。”三缄师徒即同老人登山上岭,果见一洞宽敞如厢。师弟入得洞中,老人奔走不停,煮黍以待。
次早师弟未起,老人已先起而呼之曰:“天晓矣,道长欲过此渡,速随吾来。”师徒闻呼,起而随行。行约廿余里,遥见江中一杠,横于水面。师弟到此,由杠过渡,拜谢老人。老人向三缄而言曰:“吾非人类,乃老鹿也,修炼多年,未成正果。昨夜窃闻仙官肩任阐道,广收徒众,兹之指此迷途者,以吾有心欲拜门墙耳。”三缄喜,赐以道号曰破迷道人。道号赐已,复嘱之曰:“吾今归里,不便携汝偕行,俟西北云游,汝来吾舍,一同登山涉水,以造外功。”老鹿聆言,不胜欢欣,问明里居,拜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