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云阁
- ▪ 第一回 聚仙台诸真论道 虚无子四境游神
- ▪ 第二回 遵师言投生择地 游冥府奉命提魂
- ▪ 第三回 三缄观剧遇狐狸 七窍乘舟见毒龙
- ▪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 ▪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 ▪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 ▪ 第七回 望红灯误认兰若 游绿野忽遇仙亭
- ▪ 第八回 率野鬼石村排阵 遇柳精泥郭为神
- ▪ 第九回 朝元洞六魔扰世 灵根寺三道传功
- ▪ 第十回 黄河岛赤鲤为害 泥丸国白凤衔珠
- ▪ 第十一回 盗电光三缄负疾 游白马万里思亲
- ▪ 第十二回 奉父母诚感天地 读诗书道易功名
- ▪ 第十三回 查良缘三请月老 得王爵四失云卿
- ▪ 第十四回 谪辽阳情伤毒役 过秦岭念切慈亲
- ▪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 ▪ 第十六回 羊奔涧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 ▪ 第十七回 转后洞折磨苦甚 诉前言赎取情深
- ▪ 第十八回 化仙府凭空试法 出辽阳选地为家
- ▪ 第十九回 集诸仙洞中议道 化田翁郭外谈玄
- ▪ 第二十回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窃入阁言情
- ▪ 第二十一回 过裙山邀入洞府 离沐水错认归途
- ▪ 第二十二回 弃道心皆由巧辩 崇儒学幸服青衿
- ▪ 第二十三回 纯阳观求桃卜卦 聚阴台遇鬼门神
- ▪ 第二十四回 仙缘庄梦友谈道 磐涧谷有怪为邻
- ▪ 第二十五回 蚌女精花中献媚 江清道元外谈情
- ▪ 第二十六回 讨毒龙西方请佛 诛水怪东海兴兵
- ▪ 第二十七回 战蛟王连江失计 收蚌女乌泽复仇
- ▪ 第二十八回 白鹿洞雪中三顾 黄梁梦榻上重逢
- ▪ 第二十九回 入静境神能治性 居闹市念已无尘
- ▪ 第三十回 珠光女魂遇灵宅 郝丞相姻结探花
- ▪ 第三十一回 仙妖配海南上任 父母没磐涧居丧
- ▪ 第三十二回 易俗形拜师立髻 出梓里逐日云游
- ▪ 第三十三回 集锦村妇女遭害 落花渡龙子宣淫
- ▪ 第三十四回 集春山狐鬼斗法 凤仪阁师弟降魔
- ▪ 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 ▪ 第三十六回 铁马溪仁施凤女 铜头鬼力战龙宾
- ▪ 第三十七回 收龙子龙君设宴 除道士道署停官
- ▪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 ▪ 第三十九回 收人妖全凭舌战 教毒虎本此仁心
- ▪ 第四十回 碧玉山蕉精夺纛 葫芦井金镜迷人
- ▪ 第四十一回 收二翠凤春作梗 酿五毒龙子救民
- ▪ 第四十二回 三贤庄道止雪雹 五里村法伏虹腰
- ▪ 第四十三回 入阴罗山猿寄信 奔阳关野马谈妖
- ▪ 第四十四回 停云阁谈元伏虎 侍郎院讲义还官
- ▪ 第四十五回 灵宅洞群妖毕集 北凤山二翠同修
- ▪ 第四十六回 过桃溪突遇野鬼 游梅峡又见人妖
- ▪ 第四十七回 紫泉洞獐妖避席 赤水江鳖怪离宫
- ▪ 第四十八回 湖心亭与人说鬼 江月镇化世弹琴
- ▪ 第四十九回 过富山暗服芝草 行朱郭假冒土神
- ▪ 第五十回 游南海莲飞水面 充白帝霞卷空中
- ▪ 第五十一回 诛白蟒群妖助战 游南岳独自归乡
- ▪ 第五十二回 灵宅子使妖入彀 赤鲤精剖案如神
- ▪ 第五十三回 太仓洞凌虚寄信 八卦台道祖分功
-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 逢社令恶坏人心
- ▪ 第五十五回 釜形山黄祜为害 鼎月桥白檖生花
- ▪ 第五十六回 椒花子过岭遇鳖 螭蛛儿结网遮天
- ▪ 第五十七回 海潮峰驱龟出洞 云飞岭见鬼燃灯
- ▪ 第五十八回 映月潭老龙献绂 宿云渡野鹿指迷
- ▪ 第五十九回 南龙郡妖害三缄 北雁山诗警七窍
- ▪ 第六十回 讲法台群仙显法 剖奇案七窍惊奇
- ▪ 第一百七回 骂野道戎兴迩室 寻贵宦妖遇鬼头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奏上皇群真拜舞 祈师尊同入上乘
- ▪ 第六十一回 祈雨泽神通旱魃 保节妇法遣榴姑
- ▪ 第六十二回 绝尘山妖收吉了 登天阁道伏阴魔
- ▪ 第六十三回 重圆山乐道为霸 三壑峡弃海称雄
- ▪ 第六十四回 落雁江大战弃海 飞龙岭义聚妖兵
- ▪ 第六十五回 破莲田道友团聚 诛虾族龙女争光
- ▪ 第六十六回 游文笔得遇乐道 至武库戏战金光
- ▪ 第六十七回 设筵席二翠为主 望桑梓三缄思归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 海口镇骤遇水精
- ▪ 第七十回 水精王兴兵复仇 金轮将对敌投师
- ▪ 第七十一回 北海关花精问道 南龙郡圣旨升官
- ▪ 第七十二回 离北关误入槐市 布阴风搬及诸真
- ▪ 第七十三回 锦霞大破阴风阵 绣雾同登道岸舟
- ▪ 第七十四回 梦花轩精收阿醋 种草阁仁化盗儿
- ▪ 第七十五回 集恶村厉鬼排阵 居货镇仙子劝淫
- ▪ 第七十六回 梨花岛大战毒虎 杏子山义聚群妖
- ▪ 第七十七回 战野牛苦无收伏 发慈悲幸遣菩萨
- ▪ 第七十八回 显佛法贪狼俯首 归旧洞诸道重圆
- ▪ 第七十九回 试道行设庄以待 收异士谈虎而醒
- ▪ 第八十回 元冥关卖道求友 梭儿峡除暴伏强
- ▪ 第八十一回 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 ▪ 第八十二回 平海怪君心宠爱 入龙宫玩好难名
- ▪ 第八十三回 离龙宫回国缴旨 败虎阵入洞兴戎
- ▪ 第八十四回 游碧玉是非颠倒 选北海道友重逢
- ▪ 第八十五回 化儿童赤松试道 登仙座道祖谈功
- ▪ 第八十六回 九头怪出户班师 八境宫假言传道
- ▪ 第八十七回 擒九头紫霞请宝 破万顷降虚来临
- ▪ 第八十八回 白兔庄农人说怪 西村地老丈谈妖
- ▪ 第八十九回 男女妖全凭舌伏 牛虎斗又遇天仙
- ▪ 第一百八回 鬼缝中地祗送食 茅蓬里夫妇认亲
- ▪ 第九十回 阴锁亭预排阵势 古佛刹得遇须无
- ▪ 第一百九回 任采薪夫妇受苦 思死路鬼物频临
- ▪ 第一百十回 逃庐外虎狼相逼 寄贤母残毒交加
- ▪ 第一百十一回 紫阳山持斧遇道 李妪宅悟道谈元
- ▪ 第一百十二回 收鬼物老妪试道 从赤鲤妖部生嫌
- ▪ 第一百十三回 毒龙洞赤鲤变色 慈航殿虎仆为殃
- ▪ 第一百十四回 虾精倏尔来解说 蚌母又复遇途间
- ▪ 第九十一回 破万鬼灵宅失利 擒一鼠绣雾遭殃
- ▪ 第一百十五回 通天岭夫妇同处 绣云阁仙凡分看
- ▪ 第一百十六回 见仙子甚厌凡体 遇郝相又动凡心
- ▪ 第九十二回 入绣都化及陈茂 到蛇岭边转匪人
- ▪ 第一百十七回 劝归都仍享爵秩 游幻境尚自痴迷
- ▪ 第九十三回 天鱼池荷妖买道 走马岭黄蝶为仇
- ▪ 第一百十八回 贬塞外遭逢不偶 遇老道拯救归亭
- ▪ 第九十四回 遣仙鹤指明去路 恨艳冶排设色坑
- ▪ 第一百十九回 走万星途遇赤鲤 思七窍杀动虾精
- ▪ 第九十五回 铁旗山老道赐宝 银瓶同酒鬼复仇
- ▪ 第一百二十回 灵宅子暗施诡谲 紫霞仙预识机关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集群妖大展法术 祭宝剑又复前仇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老猿公败遇仙子 穿云剑收入长虹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长虹山诛及四恶 道祖宫遣发四星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收灵宅道祖发落 投仙师妖魄阻行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传大道功分深浅 游幻境心见高低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试众子频施妙道 独二翠得遇心魔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幻境中许多变化 幽室内最见心性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坠孳海悲道空修 望儿孙是心甚切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仁厚村重逢蔡女 云溪镇又见故巢
- ▪ 第一百三十回 二光并试分道法 双蜂同往悟前因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空灵洞并陷凤春 金丹河同沉老道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到石穴前非痛悔 游玉女故辙仍循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遇熊鹿邀去野马 呼达诀迷归狄山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玉镜中难迷八道 晶光内又试三鲸
- ▪ 第九十六回 铜臭阵耗星吐气 烈焰关忍汉标名
- ▪ 第九十七回 万星台师徒聚首 群仙会议论传功
- ▪ 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 ▪ 第九十九回 养胎婴猿精窃精 收金钟道士拜门
- ▪ 第一百回 收吴子三缄巧辩 设西天万佛奇谈
- ▪ 第一百一回 施妙法灵宅缩首 奏元功圣旨颁行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人道中分班统试 妖部内共烛同心
- ▪ 第一百二回 数次化身勤指点 几番形变巧提撕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蓬庐中倏生彪虎 仙府内仰若奇珍
- ▪ 第一百三回 试道法离奇可羡 讲仙踪曲折堪思
- ▪ 第一百四回 化卖镜妖术解迷 导游冥仙子力劝
- ▪ 第一百五回 门屏内巧献瑞宝 睡梦中误认龙宫
- ▪ 第一百六回 游都外倏逢复礼 入部衙故意谈妖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独仙根能知仙道 教弟子重试弟心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镜座里谈元
- ▪ 第一百四十回 换骨池妖部入浴 脱物壳人体长存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朝上皇通明拜舞 封仙品人物同沾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拜圣人夸及仙子 排御驾送归绣云
三缄驱羊山外,群羊齐奔,彼亦急急逐之。奈羊不择地而游,三缄被荆棘勾衣,茅茨刺足,血流不止,瞒跚难行。日夕归来,匈奴视之,曰:“尔足底未能结实,故不敌茅茨之锋。”遂插铁板于炉中,俟其红时,烙及两足。三缄痛不可忍,呼号欲绝。匈奴曰:“不如是,不能驱羊山岗,何呼号乃尔?”竟将两足烙毕,身以羊毛毡披之,首以羊皮袋覆之,俨然又一匈奴也。次早给予荞饼,命急驱出群羊。三缄足甚痛疼,一拐一鸂,勉强驱至山顶。山下洞水一泓,群羊欲饮,狂奔而去。三缄恐羊去远,不能追逐,又(及)惧羊若有失,受辱匈奴,事处两难,不顾痛楚,随之下涧。群羊饮罢,一羊傍涧酣眠,则众羊效之。三缄于羊眠后,席地而坐,自觉足底如焚,呻吟之声不绝于口。
复礼子领得师命,乘云空际,以查三缄,如有难临,速为援救。正从秦岭见三缄独坐于地,云头按下,意欲相近与之交谈,恐其偶露行藏,为彼窥破,于是略显仙法,指衣成毡,化石成羊,缓缓驱来,眠于洞左。连呼三缄曰:“尔羊饱否?食饼其时矣。”三缄亦问曰:“尔羊何如?”复礼子曰:“吾羊烈甚,往往狂奔,追逐数山,始眠于此。”三缄曰:“尔羊既眠,谅已饱矣,来兹一晤可乎?”复礼子曰:“吾正无侣,急欲与子闲谈也。”言毕,抠衣涉涧,至三缄处,两相交揖而后并坐焉。
坐已,复礼子曰:“吾兄愁颜如此其极,其殆初入是地而役任看羊乎?”三缄曰:“然。”复礼子曰:“初任看羊,必烙足底,若无药以擦其患处,终则浓血交流,牧任难胜。匈奴恶之,必加鞭笞之苦。”三缄曰:“吾于斯时,已不聊生,再加鞭扑,有死而已。兄属何名,步履若是其健乎?”复礼子曰:“吾傅姓名理,始以访友求道四方,继恋功名,参及胡将军行伍。前剿匈奴败绩,为彼所擒,已受五年看羊之役,不惟足底坚实,而且荞饼惯吃,雨雪风霜久不畏之,故强健乃尔。”三缄闻而泣曰:“吾不知若何而后如君也。”复礼子曰:必历四五春秋,方能强健。然子初到,难受此地烟瘴,吾有药一帖,掬水而饮,非但烟瘴可避,而足自步履如常。”遂取药身旁,以予三缄。三缄立而跌者再,复礼子曰:“尔全不能行动耶?”三缄曰:“不能。”复礼子曰:“尔不能行动,今夜露宿于此,虎狼一至,安保尔躯?”三缄聆言,大声哭曰:“愿死虎口,以了一生。”复礼子曰:“毋泣毋泣,吾且扶尔至涧,掬水饮药。”三缄起,手抚复礼两肩,一步一停,曳踵而至。躬身掬水,将药饮之。昏绝片时,苏来觉得精神爽快,以足踏地,其痛若失。三缄谢曰:“服君药饵,不啻仙丹,倘能得脱牢笼,仍归故里,兄与杜公恩德,吾必报之。”复礼子曰:“斯言既出,不可忘也。”三线指天誓曰:“若忘斯言,有如是日。”复礼子曰:“此山虎狼甚夥,惯盗其羊而食,每于牧罢归去,匈奴必点其数,如或欠一,鞭笞定所不免。吾有异术能化石成羊,兄羊如被虎狼所吞,向石呼曰:‘尔石来,尔石来,吾今换尔入羊胎。速速化,速速化,化作羊儿回去罢。吾奉紫霞命,弄假可成真。’只此数言,石化为羊,以补其缺。”三缄将口诀记下,复礼于用手一指,石果化羊,旋化为石焉。化已,又语之曰:“是山虎狼不但食羊,即看羊人多被吞噬,教尔一咒,虎狼纵近尔体,亦不过舌舐鼻嗅而已。”三缄曰:“其咒如何?”复礼子曰:“我是天仙体,牧羊将他倚。山神听我令,化为木石侣。虎狼宜速避,莫连天律语。尔见虎狼则念此咒,但须稳坐毋动,如其畏而奔走,必不利尔躬也。”三缄一一记之。复礼子曰:“日已西坠,吾途尚遥。”言别一声,驱动群羊,竟投山后。
三缄返,匈奴点明羊数,又予荞饼。三缄吃罢,倚檐而卧。天晓驱羊向左。山左之草,更见葱定,群羊济济趋奔,争夺而食。后一驱羊者呼曰:“是地不可牧也,若再前驱,尔羊莫保。”三缄曰:“草绿缛而深肥,羊腹易饱,何不可牧?”其人曰:“中有怪物,善能噬羊,如可牧之,早已草色无存矣。”三缄闻言,忙将群羊驱转向北。北面牧羊者众,三缄所牧有四五头入彼队中,其心以为驱归之时,自然各理各队。不料匈奴牧子惯以己羊驱于人牧之旁,人羊一入彼群,即为己有。驱归,主点其数,多得者厚赏。三缄初任此役,未识其中诡谲,毫不介怀。彼牧羊者恐三缄见号择认,故将驱羊竹枝,向羊绕之,羊遂合群驱之而去。三缄呼曰:“吾羊四五入尔群内,尔何不辨其号而驱去乎?”牧羊者曰:“吾队初无尔羊,毋得妄认。”三缄曰:“羊入尔群,不过片时,胡即谓为尔有?”牧者不答,三缄入彼羊群择之。牧者怒气勃勃,将三缄扭卧,毒手相加。三缄体弱难支,昏绝在地。牧者释手,驱羊竟去。
紫霞真人适登讲道台,呼及群弟子排班听道,将道讲毕,向复礼子而言回:“三缄牧羊失羊:已为得羊者殴毙,尔急入尘世,以丹活之。”复礼子曰:“三缄受磨已多,师胡弗稍解一二。”紫霞曰:“是非尔所知也。譬诸尘世之子,迷于嫖赌,为父母者,先教以甜言,不听,继加以夏楚,亦不听。父母见其心性难于移易,欲置之死,或遇亲友劝解释之,而其作为仍复如前。父母无可为情,任之而已。子见父母不加责斥,忌惮愈无,必至于金尽身穷,几乎莩死,始转念而深厌嫖赌,卒能成家登富者,何哉?磨炼精、迷阵破也。世之荡子,亦有金尽身穷,莩死而不知悟者,抑独何哉?三缄自入名场,以至于今,迷阵尚深,道心未动,弗使之一生九死,安能磨出白玉精金。不然师命脱化红尘,岂不思一磨不使之受乎?”复礼子曰:“红尘真似海,陷溺日逾深。不怕天仙子,难跳陷人坑。”紫霞曰:“凡由仙入世,不有指点,终坠孽海,所以俗子炼道,能出尘者难,入尘而思出尘者更难。尔等既已成真,思凡尘心切不可抱。”言已,退入仙府。
诸弟子谓复礼子曰:“师命尔持丹以救三缄,可速去之。”复礼子诺,云车驾动,竟坠岭头。瞥见三缄仰卧于地,忙忙纳丹口内。顷刻魂归躯壳,犹然大哭曰:“还吾羊来。”复礼子曰:“尔羊安在?”三缄曰:“吾羊误入尔队,尔何不分皂白,竟驱去乎?”复礼子曰:“尔其急起,要羊不难也。”三缄渐渐清醒,将复礼子谛视一遍而泣曰:“尔傅兄乎?”应之曰:“是矣。”三缄曰:“吾驱羊至此,误入人群,彼不辨明,占(估)驱之去。吾不服,入群择之,被牧羊者毒殴而昏,不醒人事。兹遇傅兄救吾于既死,恩固大矣,然吾羊不得,乌能对及匈奴?恐承兄恩活于此时,难免鞭死于今夕。”复礼子曰:“要尔之羊,易如反掌耳。”三缄拜而求之。复礼子以手招曰:“失羊来,失羊来,毋入他群惹祸胎。急急归,急急归,仍与羊群共一堆。”偈甫毕,突来四五羊入于群内。三缄恐非己之所失,试查其号,果故物也。方欲拜谢傅理,遍寻不得,以为牧羊异地矣。自此见牧羊多处,暗向别地驱之。
时届秋深,三缄牧羊云岭,遥闻年少匈奴处吹笙,触动杜公相别之情,与言宥罪归都之事,不觉心腹如割,泪滴羊毡,望着南关,大哭曰:“孤身如雁在辽阳,思及高堂暗自伤。望见南关魂欲断,频将消息问苍苍。”正伤感间,忽听唤羊声,极目视之,乃一年少牧子驱羊岭左。三缄畏甚,将羊驱至岭右。彼见三缄驱羊右行,即以所持竹杖插之于地,群羊惰而皆眠。三缄见彼羊已眠,不复他适,独坐于老树之下,默默不语,泪滴胸襟。顷之少年亦至,与三缄并肩而坐。三缄恐如前日匈奴毒手相加,起而避之。少年曰:“君毋避(眠)吾,吾亦大朝子民,误入此地者也。”三缄聆其言善,乃详问曰:“尔胡为而至此?”少年曰:“吾父石蕴山,翰林学士也。”吾甫六龄,母即物故,后母悍毒,刻待吾身,幸父送吾读于同年家中,不受罗织。自父没后,宦囊虽饱,为后母执掌,后母所生弟妹锦衣有馀,吾欲敌寒而不足,且日加打骂,弗堪聊生。吾畏归,寻至舅爷家下,傍舅爷为生活计。舅爷见吾伶俐,携与为侣,贸易江湖。前岁贩贸南关,正遇匈奴抢掠,舅爷遭戮,吾身被擒,因此役任牧羊,常受奔走之苦。今见尔牧羊无偶,知必为匈奴所搂者。得同地之人而相与语之,庶胸次宽而愁肠少耳。”三缄曰:“吾以名误,尔以利误,可知名利二字,福人不少者,祸人亦不少也。”必到此境,竟知名利误人。少年曰:“尔又胡为至此?”三缄见得彼此同病,且泣且诉,道尽其由。少年闻之,亦伤感不已,曰:“从此尔我合为一体,每日来兹,夥牧群羊,归则各认其记。”三缄诺,二人于是深相亲爱,不啻乃弟乃兄。牧至日西,各驱羊群,依依不舍而返。次日,三缄后至,少年曰:“尔来何迟也?”三缄曰:“吾由雪岭直下,较左旋更捷。殊至岭上,前面匈奴牧子约有十数队,吾畏羊乱,俟彼去尽,然后驱羊来此,所以稍迟。”少年曰:“可将群羊驱至草茂处,使彼饱餐,吾与兄席地闲谈,而商暗逃之计。”言刚至此,遥见对山羊群西散,牧羊者或梯树而上,隐于叶密之中,或向崖而奔,潜于石缝之内。三缄曰:“是何事故,人羊慌乱如斯?”少年曰:“是必虎狼出穴,捕食人羊,险莫过于此者。”三缄曰:“对山有恶兽,吾与尔禁步匆入,谅亦无妨。”少年曰:“无山无虎狼,但出有其时,亦无滥嚼人羊之理。所畏者今日彼山既出虎狼,是山不知又在何日。”三缄曰:“虎狼欲出,可前知乎?”少年曰:“山风狂卷,次日定出。”三缄曰:“如是,是山未动狂风,明日谅不出穴。”言犹未已,忽见一虎衔一牧子,飞奔前来,后面一狼奋力驰追,似欲争夺其人而食者。一时狂风四起,虎啸之声动摇山岳。二人骇极,忙至树下。少年先梯上树,三缄上而复下者累累。少年以索缒地,三缄随索而上,坐于枝间。但见无数虎狼,张牙舞爪,羊群溃乱,四散纷然。幸而对山之羊奔过是地者甚众,虎狼各攫其一,去而无踪。三缄曰。“天已昏黑,群羊不知所往,乌乎归?”少年曰:“虎狼出穴,即匈奴亦紧闭门户。尔我敢下是树,自讨丧亡哉?”三缄于是稳坐枝头,不敢声张。
三更将近,大雨如注,赖此树枝茂密,不能湿及羊毡。大雨停时,微出月光一线,可以视及里许。少年惊曰:“完矣完矣,山魈出矣。”三缄低声询曰:“山魈安在?”少年附耳告曰:“前林外身长丈许,目似灯球者是也。”三缄曰:“山魈之出,又将何为?”少年曰:“捕人而食耳。”三缄曰:“如彼来兹,将何以御?”少年曰:“听其自然,应死山魈,乌能逃却?吾与尔且隐身不露,以避其锋。”顷见山魈往来,愈聚愈夥,有至高者,有低于至高者,四面窥伺,时而自相舞斗,不胜者哀号震地,骇人闻听。是山左崖下忽然一声响亮,如万钧石坠,声停后来一伟汉,高过山魈。山魈见之,群皆俯首。伟汉一一披其额,山魈隐,彼亦下崖而没。三缄曰:“伟汉为谁,何能伏及山魈?”少年曰:“此山王也。凡山魈虎狼,皆为管辖。许出则出,弗许则不敢,故山王一至,而山魈俱隐焉。”三缄曰:“山魈狼虎而外,别无怪异乎?”少年曰:“天地之大,何所不有。”言此,树下忽然牛喘,二人俯视,见无数巨兽,头生三角,毛深尺余,一步一鸣,声传吻吻,前倡后和,若有数十之多。或倚树而擦其皮,则全树摇摇,几为颠扑。此物甫去,山颠复出一物,长约数丈,粗如桶底,口吐红珠一粒,闪灼光明。三缄曰:“此何物乎?”少年曰:“此乃老蟒抛珠耳。”三缄曰:“擦树巨兽,又何名耶?”少年曰:“吾不识也。”一夜之间,二人胆碎心惊,未敢闭目。天晓群物不见,二人下得村来,遍呼其羊,无有形影。三缄曰:“羊群如失,何以归见匈奴。”少年曰:“虎狼出时,羊亦寻穴合住,不敢乱散,散则必受吞噬。可由山右寻之。”寻不过箭地途程,瞥见崖间有一石穴,少年斜斜直上,视已笑曰:“尔我之羊,尽在其中。”以杖邀之,二队俱出,各点其数,无一失者。二人喜极,驱至山腰。少年曰:“腹甚馁矣,可急驱归以求荞饼。”遂驱羊向左,三缄向右,相别而回。匈奴点视无缺,予以荞饼曰:“今日暂歇,明日再牧。”午刻另赏牛羊肉食。三缄只食荞饼,而弃牛羊肉焉。
食已出外,下望南关甚近,切念思乡,回视匈奴无人窥伺,暗暗逞步偷下南关。孰料匈奴见之,忙然追至,扭发而归,曰:“娃子思逃乎?吾必卖之。”三缄不能辩。匈奴恨甚,每日只予一饼,三缄不能裹腹,幸少年常常分给,不至啼饥。他日驱羊山侧,仍望老树而来。羊已饱而同眠少年未至。正盼望不已,突见山右一虎,飞奔身旁,思及傅兄之言,念咒稳坐,虎至,以爪戏抠羊毡,又以舌舐其口鼻,久则傍身而卧矣。三线乘隙奔窜,虎若始知其为人也者,随后驰追。三缄气逼力微,绊石倒地。虎方举口,旁一红须大汉以鞭击之,虎哮而逃。三缄见虎已远,微微起立,不意复来数虎,直入羊群,各啮一羊,奔去山巅。三缄曰:“牧羊此地,已受无限艰辛,又兼山多虎狼,谅不死于饥寒,必死于毒兽。与其生遭挫折,不苦投入涧内,死尚安然。到此地步,安望其生。刚欲抱石而投,少年忽至,询其所以,三缄悉道其由。少年曰:“受得艰苦,大器方成。名言确论。尔且暂留残躯,俟匈奴朝贺乃王时,乘间逃之。”三缄聆言,投涧之心进止。少年曰:“今日匈奴命吾易羊他所,不能久候,明日再晤可也。”言罢而去。三缄查点羊数,已缺其三,照偈诵之,石果化羊,以补其缺。三缄喜,合队驱归。匈奴曰:“此后尔毋牧羊,明日随吾易羊他方,自享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