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云阁
- ▪ 第一回 聚仙台诸真论道 虚无子四境游神
- ▪ 第二回 遵师言投生择地 游冥府奉命提魂
- ▪ 第三回 三缄观剧遇狐狸 七窍乘舟见毒龙
- ▪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 ▪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 ▪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 ▪ 第七回 望红灯误认兰若 游绿野忽遇仙亭
- ▪ 第八回 率野鬼石村排阵 遇柳精泥郭为神
- ▪ 第九回 朝元洞六魔扰世 灵根寺三道传功
- ▪ 第十回 黄河岛赤鲤为害 泥丸国白凤衔珠
- ▪ 第十一回 盗电光三缄负疾 游白马万里思亲
- ▪ 第十二回 奉父母诚感天地 读诗书道易功名
- ▪ 第十三回 查良缘三请月老 得王爵四失云卿
- ▪ 第十四回 谪辽阳情伤毒役 过秦岭念切慈亲
- ▪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 ▪ 第十六回 羊奔涧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 ▪ 第十七回 转后洞折磨苦甚 诉前言赎取情深
- ▪ 第十八回 化仙府凭空试法 出辽阳选地为家
- ▪ 第十九回 集诸仙洞中议道 化田翁郭外谈玄
- ▪ 第二十回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窃入阁言情
- ▪ 第二十一回 过裙山邀入洞府 离沐水错认归途
- ▪ 第二十二回 弃道心皆由巧辩 崇儒学幸服青衿
- ▪ 第二十三回 纯阳观求桃卜卦 聚阴台遇鬼门神
- ▪ 第二十四回 仙缘庄梦友谈道 磐涧谷有怪为邻
- ▪ 第二十五回 蚌女精花中献媚 江清道元外谈情
- ▪ 第二十六回 讨毒龙西方请佛 诛水怪东海兴兵
- ▪ 第二十七回 战蛟王连江失计 收蚌女乌泽复仇
- ▪ 第二十八回 白鹿洞雪中三顾 黄梁梦榻上重逢
- ▪ 第二十九回 入静境神能治性 居闹市念已无尘
- ▪ 第三十回 珠光女魂遇灵宅 郝丞相姻结探花
- ▪ 第三十一回 仙妖配海南上任 父母没磐涧居丧
- ▪ 第三十二回 易俗形拜师立髻 出梓里逐日云游
- ▪ 第三十三回 集锦村妇女遭害 落花渡龙子宣淫
- ▪ 第三十四回 集春山狐鬼斗法 凤仪阁师弟降魔
- ▪ 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 ▪ 第三十六回 铁马溪仁施凤女 铜头鬼力战龙宾
- ▪ 第三十七回 收龙子龙君设宴 除道士道署停官
- ▪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 ▪ 第三十九回 收人妖全凭舌战 教毒虎本此仁心
- ▪ 第四十回 碧玉山蕉精夺纛 葫芦井金镜迷人
- ▪ 第四十一回 收二翠凤春作梗 酿五毒龙子救民
- ▪ 第四十二回 三贤庄道止雪雹 五里村法伏虹腰
- ▪ 第四十三回 入阴罗山猿寄信 奔阳关野马谈妖
- ▪ 第四十四回 停云阁谈元伏虎 侍郎院讲义还官
- ▪ 第四十五回 灵宅洞群妖毕集 北凤山二翠同修
- ▪ 第四十六回 过桃溪突遇野鬼 游梅峡又见人妖
- ▪ 第四十七回 紫泉洞獐妖避席 赤水江鳖怪离宫
- ▪ 第四十八回 湖心亭与人说鬼 江月镇化世弹琴
- ▪ 第四十九回 过富山暗服芝草 行朱郭假冒土神
- ▪ 第五十回 游南海莲飞水面 充白帝霞卷空中
- ▪ 第五十一回 诛白蟒群妖助战 游南岳独自归乡
- ▪ 第五十二回 灵宅子使妖入彀 赤鲤精剖案如神
- ▪ 第五十三回 太仓洞凌虚寄信 八卦台道祖分功
-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 逢社令恶坏人心
- ▪ 第五十五回 釜形山黄祜为害 鼎月桥白檖生花
- ▪ 第五十六回 椒花子过岭遇鳖 螭蛛儿结网遮天
- ▪ 第五十七回 海潮峰驱龟出洞 云飞岭见鬼燃灯
- ▪ 第五十八回 映月潭老龙献绂 宿云渡野鹿指迷
- ▪ 第五十九回 南龙郡妖害三缄 北雁山诗警七窍
- ▪ 第六十回 讲法台群仙显法 剖奇案七窍惊奇
- ▪ 第一百七回 骂野道戎兴迩室 寻贵宦妖遇鬼头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奏上皇群真拜舞 祈师尊同入上乘
- ▪ 第六十一回 祈雨泽神通旱魃 保节妇法遣榴姑
- ▪ 第六十二回 绝尘山妖收吉了 登天阁道伏阴魔
- ▪ 第六十三回 重圆山乐道为霸 三壑峡弃海称雄
- ▪ 第六十四回 落雁江大战弃海 飞龙岭义聚妖兵
- ▪ 第六十五回 破莲田道友团聚 诛虾族龙女争光
- ▪ 第六十六回 游文笔得遇乐道 至武库戏战金光
- ▪ 第一百八回 鬼缝中地祗送食 茅蓬里夫妇认亲
- ▪ 第一百四十回 换骨池妖部入浴 脱物壳人体长存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朝上皇通明拜舞 封仙品人物同沾
- ▪ 第一百九回 任采薪夫妇受苦 思死路鬼物频临
- ▪ 第一百十回 逃庐外虎狼相逼 寄贤母残毒交加
- ▪ 第六十七回 设筵席二翠为主 望桑梓三缄思归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 海口镇骤遇水精
- ▪ 第七十回 水精王兴兵复仇 金轮将对敌投师
- ▪ 第七十一回 北海关花精问道 南龙郡圣旨升官
- ▪ 第七十二回 离北关误入槐市 布阴风搬及诸真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 ▪ 第一百十一回 紫阳山持斧遇道 李妪宅悟道谈元
- ▪ 第七十三回 锦霞大破阴风阵 绣雾同登道岸舟
- ▪ 第七十四回 梦花轩精收阿醋 种草阁仁化盗儿
- ▪ 第七十五回 集恶村厉鬼排阵 居货镇仙子劝淫
- ▪ 第七十六回 梨花岛大战毒虎 杏子山义聚群妖
- ▪ 第七十七回 战野牛苦无收伏 发慈悲幸遣菩萨
- ▪ 第七十八回 显佛法贪狼俯首 归旧洞诸道重圆
- ▪ 第一百十二回 收鬼物老妪试道 从赤鲤妖部生嫌
- ▪ 第一百十三回 毒龙洞赤鲤变色 慈航殿虎仆为殃
- ▪ 第一百十四回 虾精倏尔来解说 蚌母又复遇途间
- ▪ 第七十九回 试道行设庄以待 收异士谈虎而醒
- ▪ 第八十回 元冥关卖道求友 梭儿峡除暴伏强
- ▪ 第八十一回 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 ▪ 第八十二回 平海怪君心宠爱 入龙宫玩好难名
- ▪ 第八十三回 离龙宫回国缴旨 败虎阵入洞兴戎
- ▪ 第一百十五回 通天岭夫妇同处 绣云阁仙凡分看
- ▪ 第八十四回 游碧玉是非颠倒 选北海道友重逢
- ▪ 第一百十六回 见仙子甚厌凡体 遇郝相又动凡心
- ▪ 第八十五回 化儿童赤松试道 登仙座道祖谈功
- ▪ 第一百十七回 劝归都仍享爵秩 游幻境尚自痴迷
- ▪ 第八十六回 九头怪出户班师 八境宫假言传道
- ▪ 第一百十八回 贬塞外遭逢不偶 遇老道拯救归亭
- ▪ 第八十七回 擒九头紫霞请宝 破万顷降虚来临
- ▪ 第一百十九回 走万星途遇赤鲤 思七窍杀动虾精
- ▪ 第八十八回 白兔庄农人说怪 西村地老丈谈妖
- ▪ 第一百二十回 灵宅子暗施诡谲 紫霞仙预识机关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集群妖大展法术 祭宝剑又复前仇
- ▪ 第八十九回 男女妖全凭舌伏 牛虎斗又遇天仙
- ▪ 第九十回 阴锁亭预排阵势 古佛刹得遇须无
- ▪ 第九十一回 破万鬼灵宅失利 擒一鼠绣雾遭殃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老猿公败遇仙子 穿云剑收入长虹
- ▪ 第九十二回 入绣都化及陈茂 到蛇岭边转匪人
- ▪ 第九十三回 天鱼池荷妖买道 走马岭黄蝶为仇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长虹山诛及四恶 道祖宫遣发四星
- ▪ 第九十四回 遣仙鹤指明去路 恨艳冶排设色坑
- ▪ 第九十五回 铁旗山老道赐宝 银瓶同酒鬼复仇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收灵宅道祖发落 投仙师妖魄阻行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传大道功分深浅 游幻境心见高低
- ▪ 第九十六回 铜臭阵耗星吐气 烈焰关忍汉标名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试众子频施妙道 独二翠得遇心魔
- ▪ 第九十七回 万星台师徒聚首 群仙会议论传功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幻境中许多变化 幽室内最见心性
- ▪ 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坠孳海悲道空修 望儿孙是心甚切
- ▪ 第九十九回 养胎婴猿精窃精 收金钟道士拜门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仁厚村重逢蔡女 云溪镇又见故巢
- ▪ 第一百三十回 二光并试分道法 双蜂同往悟前因
- ▪ 第一百回 收吴子三缄巧辩 设西天万佛奇谈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空灵洞并陷凤春 金丹河同沉老道
- ▪ 第一百一回 施妙法灵宅缩首 奏元功圣旨颁行
- ▪ 第一百二回 数次化身勤指点 几番形变巧提撕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到石穴前非痛悔 游玉女故辙仍循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遇熊鹿邀去野马 呼达诀迷归狄山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玉镜中难迷八道 晶光内又试三鲸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人道中分班统试 妖部内共烛同心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蓬庐中倏生彪虎 仙府内仰若奇珍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独仙根能知仙道 教弟子重试弟心
- ▪ 第一百三回 试道法离奇可羡 讲仙踪曲折堪思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镜座里谈元
- ▪ 第一百四回 化卖镜妖术解迷 导游冥仙子力劝
- ▪ 第一百五回 门屏内巧献瑞宝 睡梦中误认龙宫
- ▪ 第一百六回 游都外倏逢复礼 入部衙故意谈妖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拜圣人夸及仙子 排御驾送归绣云
七窍三缄义气相投,弗忍言别,不知不觉已三日矣。至到四日蚤起,三缄谓七窍曰:“尔我谈情如漆如胶,即此聚首终身,尚未为足。无如空生斯世,负却为人一料。趁今年华甚富,不着暂为别去,俟功名成就,解组归来,然后广置膏腴,合院同居,方是长久之策。”七窍曰:“言言金玉,佩服深矣。弟欲前征,兄可送弟一程乎?”三缄曰:“分袂后不知晤对何年,乌得不送?”
七窍于是收束行李,出了阴丹阁,携三缄手而泣曰:“相逢难较别离难,一诉离情泪泫然。”三缄曰:“千里送君终是别,何妨携手到阳关。”七窍听得阳关一字,泪落如雨,谈不成声。三缄慰之曰:“聚散何常古自今,骊歌难唱别离人。”七窍带泪而续曰:“相逢虽说还多日,此际焉能造此情。”三缄曰:“吾兄义重已见言外,弟且多送数程,然后归之。”七窍曰:“如此更好。”行约里许,突然清香一股,逼面而来。七窍曰:“时逢初夏,无挂无兰,此幽香也,胡为乎来哉?”三缄曰:“是必灵芝也。”七窍曰:“灵芝生于何地?”三缄曰:“吾闻裙山多产灵芝,故幽香乃达于此。”七窍曰:“此去裙山,路有几何?”三缄曰:“前面高耸插于云霄者是也。”七窍曰:“历此不远,吾与尔且去游览一周。”三缄曰:“兄喜游玩,弟当追随。”二人言已,转过路头,竟向裙山而去。
刚到山麓,三缄曰:“裙山虽是一体,阴阳各别,兄也游之,其先阳而后阴乎,抑先阴而后阳乎?”七窍曰:“阴阳何分?”三缄曰:“阳山与日相近,广产药材,携筐采取之流,往来不绝。阴山与日相远,时多雨雪,春夏皆然,故阴凝气湿,蛇虫虎豹多出其中,从古及今,少有人到。”七窍曰:“如是则游阳而弃阴焉。”二人将所游决定,一趋一步,层层向上。时而附葛,时而扳藤,止止行行,直登绝顶。俯首下视,则汪洋浩瀚,如在目前。七窍询曰:“汪洋者,莫非海若乎?”三缄曰:“然。”七窍曰:“何以裙山近乎海耶?”三缄曰:“山之卑者,人登其上视之,亦从而卑,眼界所以不宽也。若此裙山高出众峰之表,登临一视,万里河山皆在目中,此为高视阔步,无地不睹者,岂止海乎。”七窍曰:“此海何名?”三缄曰:“是名气海。左之洋洋万顷,浪停而波静者,法海也”七窍曰:“法海外有二江相灌,又属何名?”三缄曰:“一为丹江,一为法江,法海是为丹法会归之地耳。”美地佳名,非知道者不能识。七窍曰:“是山佳境若斯,惜未早登,以广识见。”三缄曰:“兄止俯视,即已心醉神。试为仰观,恐不知手之舞之也。”七窍被三缄一言触动,翘首上望,日月星斗,俨在眉梢,云雾烟霞,似在足底。极力详视,尚有一山挺立,插入天空。七窍惊曰:“裙山高矣,胡半空中复有山尖巍然高耸?”三缄曰:“是乃上昆仑也。”七窍曰:“昆仑之上,不只一乎?”三缄曰:“尔试视之,顶尖而最上者,上昆仑也,顶大而极圆者,中昆仑也,顶小而愈卑者,下昆仑也。”七窍曰:“上昆仑所出何物?”三缄曰:“上昆仑乃修炼阳神之地,长生远死之乡。”七窍曰:“中下昆仑又如之何?”三缄曰:“中昆仑隐于云内,为至清至空之境,见之虽卑于上昆仑,登之如入万仞虚空。而下昆仑则为仙子修丹发火之源焉。道中之理,层层指点。七窍喜曰:“吾登裙山一仰观俯察,而得其道妙者多矣。”
三缄曰:“阳山已游,可入阴山一视乎?”七窍曰:“蛇窝虎窟,何敢视之。”三缄曰:“蛇虎出林,必在属阴之候。今正午刻阳时也,彼不敢出。”遂携手而行,转至阴山。山半峭壁万份,下有石穴,内多习道人儿,或止或行,或卧或凭,纷纷不一。游约数里,石穴无算,均与前同。峭壁游余,结尾一穴极宽且大,穴外莹莹枯骨,堆积石坪,亦有未化尸骸,非属半段身躯,即系一手一足,零落不堪目睹。七窍曰:“莹莹枯骨,与夫血肉未化之断首断足者何人?”三缄曰:“皆学道士也。”七窍曰:“学道之士,岂无父母兄弟,既没矣,胡为不厝?”三缄曰:“是皆蛇虎所食,尸骸不具,错杂于斯,虽欲厝之,乌能辨别。”七窍曰:“既属学道之士,当为天佑,何被蛇虎所丧哉?”三缄曰:“有素好嫖赌,负债难偿,心畏父母鞭笞,难于归家而学道者。虽名为学道,而实非学道。或贪财则假道惑众,或贪酒,或贪色,则假道迷人。人或与父母斗气,暗逃在外,艰于衣食,借道为徒,不顾父母生死,概将劬劳抛掷。更或有身系独子,为邪言所惑,弃父母而入深山,习道未成,终身不返,祖宗血食,自彼断绝。似此之辈死于蛇虎,宜乎不宜?世之习道者率皆类是,所以死丧若此其多。”七窍曰:“者样看来,道之误人,甚矣哉?”指出数样借道为名之人,自今七窍见而生厌。三缄见彼心已变更,意欲使之坚确不改,复与言曰:“裙山左面是吾当日出访尔时所从之师,此际上在洞中,艰难万状(壮),尔随吾往视,入目不送矣。”七窍果随之去。
是时灵宅子早化为老道,居洞以候七窍,入睹其形容憔悴,衣衫褴楼,有如乞丐。洞无别物,惟一坏鼎败灶而已。见七窍而出以坚心语曰:“悔当年误所紫霞老道所说,来兹学道,一习便成,即得上升,朝见天皇,加以仙职。孰知老道迷人法术,至深且远,将吾害得老而无归。如当日不听煽惑之言,娶妻生子,值兹阳景,福享不尽矣,安有如斯之苦乎?”言毕泪流不止。何许子之不惮(辉)烦也。三缄曰:“吾不掉转头颅,又几为尔害矣。”老道无言。七窍见习道苦况与此习道者流,好道之心,埋于腹底。又以习道不成苦况,使彼目睹,学道之念,乌得不化为乌有。三缄于是促其行曰:“兄可归矣。”遂将七窍导至坦途,言别一声,拱手而去。
总真童子复还本相,来见灵宅子曰:“弟子引诱七窍,种种作用,恐心不坚,又为紫霞化道士以乱之,及导入洞府,见师所化困苦行状暨毁道言词,去道心场,坚如铁石矣,他日再为扶助。紫霞空以阐道巨任托诸虚无,不独见此群仙看彼(破),如何付还虚无子仙真之位。”灵宅子曰:“必如是而吾恨始消也。”总真童子曰:“紫霞之仇一复,非但师恨能消,即吾道弟道兄眉长数寸。计妙如此,但愿七窍他年坏道,毒甚虎蛇。”师弟欢欣,自不必说。
且说七窍与三缄告别,奔走阳关,晚息晓行,足无停日。一日足已力憋,欲觅旅舍,以驻征车,无如道在中途地,难寻乎下榻。徬徨四顾。恰似孤岛无栖。正狂奔间,灵宅子又化一老翁携杖前来。七窍揖而询曰:“敢问老丈,前途有旅舍乎?”老翁曰:“无之。”七窍无奈,求宿翁家,老翁慨然即导入室。室无多人,惟此老翁,汲水炊烟,以餐七窍。七窍见其年高而于步履,因问之曰:“翁有妻乎?”老翁曰:“去岁恸子殒类。”七窍曰:“尔子何往?”翁曰:“吾子年甫二八,为一老道引诱,别吾(无)夫妇,竟入深山。以去岁言之,已近三旬。老妻朝日倚闾痛哭,促吾寻访,吾于观刹寻之几遍,形影绝无。归告老妻,老妻哭曰:‘吾儿求道不知道,抚育劬劳都不要。使娘朝日苦悲哀,如何能把仙真造。仙真谁是不孝人,自入迷途弗知窍。望儿快快转回家,大道亦可家中造。若令人人似我儿,灭尽人伦无世道。虽是坚定七窍之心,却是学道中一番妙论。因此望儿心急气逆而亡。留得老拙一人,皂罪于此。”言已,张口而哭,致使七窍食不下咽。
暂宿一宵,次早速行。暗思已尚有母,毋俾望子如老翁之妻焉。自此道心尽灭,且见习道者如针刺目。然心有所思,目不暇视,只言归家念切,未审路径何如。约走旬余,横隔一江,水深而黑,江绕途断,舟子毫无。七窍独立江头,望洋悼叹。
紫霞云游空际,下视七窍难于过江,意在还彼道心,化一道士,亦向此江而至。七窍见是道者,甚为厌恶,不与交谈。道士临江自叹曰:“吾闻是江名曰沐水,凡布帛类有洗不洁者,能涤还本相。吾之来此,以浣吾道衣也。言讫,将衣解下,躬身而沐。转瞬间,所沐之衣鲜明可爱。道士又回:“洁则洁矣,衣湿如何服之,须借二分太阳,为我一曝。”遂以两手向天接曰:“借得二分阳,以曝道者裳。不过片时久,依旧付苍苍。”祝毕,果然捧得红日半边,以曝其衣。渐渐衣已曝干,服于乃躬,曰:“吾欲过江,奈无舟楫,且效高排雁齿,以便吾行。”取下丝縚,向江抛去,成桥一座,缓缓过之。七窍欲附骥尾,恐是障眼之物,坠于水中,然归心似箭,且前且却,不觉已至桥头。试立其上,举目细视,皆坚石砌成,虽经千百年不能朽者。至待七窍过江后,道士将桥收在手中,犹是一縚,立于七窃之侧。七窍仍不与语,俯首前征。
行未数程,寺钟已山鶒外,幸睹人烟凑积,旅主则呼客子早驻行旌。七窍足力已疲,入舍投宿,道士又在于此。七窍佯为不知,各自加餐,道士亦坐七窍桌间,自言自语曰:“尘羹上饭,污及吾口,可取上昆仑灵芝干儿烹之。”七窍暗思,疯道士徒夸海口,上昆仑如是其远,且灵芝仙草最为难得,彼言已出,看此芝干如何得来。殊意道士不慌不忙,即于桌中以指绘一鹤形,鹤旁绘一孩子像。绘毕,向果拍曰:“看鹤童儿安在?”只此一言,所绘小孩伊然化一童儿,平梳两髻,由桌而下,拜见道士曰:“吾师有何驱使?”道士曰:“今日劳顿已极,命尔跨鹤直到上昆仑采取灵芝,烹汤以壮精力。”童凡诺,将所绘之鹤驱之,鹤果挺立桌上,以嘴刷翎不已。童儿曰:“吾师有命,乘尔到昆仑山顶,采取灵芝嫩干。尔宜迅速,不可迟延。”鹤唳一声,展翅如屏,童儿飞身上背,直冲霄汉。顷之归,手持灵芝干儿,交与道士。道士曰:“有此干而无薪,如何烹之?然烹是灵芝,必须蓬莱岛之沉香木。童儿速去,与吾取来。”童儿应声如响,驾鹤竟去。不时又转,将沉香木献上。道士接在手中,满室香生,沁人肺腑。七窍正在惊异,道士随以手指绘一金炉银鼎,俨呈于案,旋将银鼎安在金炉之上,灼燃香木,置诸炉内。一时火焰生光,射入半天。继又解下佩刀,细碎芝干。碎后言曰:“此干非使老龙啣东海水烹之,味不鲜美。”复在桌上绘一龙形,绘已而祝曰:“龙兮龙兮,快把海高,海底佳水,以口而携,倾之银鼎,烹此仙齑(荠)。”祝刚毕,龙形婉蜒,愈长愈大,遍体鳞鳞金甲,昂首吐水于鼎中。吐讫,仍到桌上而没。事事停妥,但见红霞缭绕,香气更胜于未烹之时。烹约数刻,道士曰:“芝干谅已熟矣。”遂在腰间取一崖瓢,将鼎倾出,色如雪白。道士食毕,以其所余者倾与七窍。七窍食之,味美于回,香凝口角。因见道士法术高妙,如醉如痴,乃怡怡然而谀之曰:“道长真知道,法术何高妙。如准拜门墙,吾亦习其窍。”妙道引人,亦能使之见而生悦。道士尚未回言,驱鹤童儿在侧答曰:“口赞仙师道,句语说得妙。心中常不然,误听三缄告。昔日已同群,脱胎如梦兆。若要呼得醒,耳边雷作炮。”童儿言毕,道士曰:“孩提之童,安知世事。吾见此位君子生有道骨,惜黄河中另有舟儿,渡上名利滩头矣,安肯入法海而求正轨耶。”七窍暗想:此道知吾肺腑,必非凡人,吾且拜在门墙,见道习道,见不合道则去道。主意已定,遂拜道士为师。道士曰:“尔拜吾门下,吾有四语,其谨记心。仙根不习道,空向红尘跳。如听非道言,魂驱孽海窖。”七窍闻此,道心勃发,而名利二字,又着不在目矣。七窍之心,其亦如素丝可以黄,可以白乎?是夜,七窍与道士同榻,道士不时教以入道之方。童子曰:“吾师传道,休轻便若此。而今学道人儿,其心如环圆转不定,须待彼诚实累累,而后指示,入道始坚。”七窍是时思三缄言语,心在富贵,见道士法术,心在黄庭。一夜之间,未尝合目。
晨早起视,道士童儿不知所之。七窍心思杂乱,意欲归家,或道或儒,再为计议。殊出廛市,问及行人路径,云此属汉阳地界,非归里之途。七窍知汉阳历家千里有余,不堪愁闷。紫霞欲挽七窍,复遇于途曰:“前夜有约,一早而归。今遇途间,何愁颜固结如是?”七窍告以误识归路,一时不能得返,是以愁结眉稍。紫霞曰:“是不难,吾有风车,顷刻可至。。”当将真言念动,车自天来。”七窍坐于其中,酣睡不醒。移时紫霞呼曰:“弟子速起,桑梓在望矣。”七窍醒而谛视,果桑梓也。咤异而归,拜见老母后,闲居家内。入儒入道,两相在抱,尚无定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