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云阁
- ▪ 第一百七回 骂野道戎兴迩室 寻贵宦妖遇鬼头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奏上皇群真拜舞 祈师尊同入上乘
- ▪ 第一回 聚仙台诸真论道 虚无子四境游神
- ▪ 第二回 遵师言投生择地 游冥府奉命提魂
- ▪ 第三回 三缄观剧遇狐狸 七窍乘舟见毒龙
- ▪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 ▪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 ▪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 ▪ 第一百八回 鬼缝中地祗送食 茅蓬里夫妇认亲
- ▪ 第一百四十回 换骨池妖部入浴 脱物壳人体长存
- ▪ 第一百九回 任采薪夫妇受苦 思死路鬼物频临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朝上皇通明拜舞 封仙品人物同沾
- ▪ 第一百十回 逃庐外虎狼相逼 寄贤母残毒交加
- ▪ 第七回 望红灯误认兰若 游绿野忽遇仙亭
- ▪ 第八回 率野鬼石村排阵 遇柳精泥郭为神
- ▪ 第九回 朝元洞六魔扰世 灵根寺三道传功
- ▪ 第十回 黄河岛赤鲤为害 泥丸国白凤衔珠
- ▪ 第十一回 盗电光三缄负疾 游白马万里思亲
- ▪ 第十二回 奉父母诚感天地 读诗书道易功名
- ▪ 第十三回 查良缘三请月老 得王爵四失云卿
- ▪ 第十四回 谪辽阳情伤毒役 过秦岭念切慈亲
- ▪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 ▪ 第十六回 羊奔涧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 ▪ 第十七回 转后洞折磨苦甚 诉前言赎取情深
- ▪ 第十八回 化仙府凭空试法 出辽阳选地为家
- ▪ 第十九回 集诸仙洞中议道 化田翁郭外谈玄
- ▪ 第二十回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窃入阁言情
- ▪ 第二十一回 过裙山邀入洞府 离沐水错认归途
- ▪ 第二十二回 弃道心皆由巧辩 崇儒学幸服青衿
- ▪ 第二十三回 纯阳观求桃卜卦 聚阴台遇鬼门神
- ▪ 第二十四回 仙缘庄梦友谈道 磐涧谷有怪为邻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 ▪ 第一百十一回 紫阳山持斧遇道 李妪宅悟道谈元
- ▪ 第一百十二回 收鬼物老妪试道 从赤鲤妖部生嫌
- ▪ 第一百十三回 毒龙洞赤鲤变色 慈航殿虎仆为殃
- ▪ 第一百十四回 虾精倏尔来解说 蚌母又复遇途间
- ▪ 第一百十五回 通天岭夫妇同处 绣云阁仙凡分看
- ▪ 第一百十六回 见仙子甚厌凡体 遇郝相又动凡心
- ▪ 第一百十七回 劝归都仍享爵秩 游幻境尚自痴迷
- ▪ 第二十五回 蚌女精花中献媚 江清道元外谈情
- ▪ 第二十六回 讨毒龙西方请佛 诛水怪东海兴兵
- ▪ 第二十七回 战蛟王连江失计 收蚌女乌泽复仇
- ▪ 第二十八回 白鹿洞雪中三顾 黄梁梦榻上重逢
- ▪ 第二十九回 入静境神能治性 居闹市念已无尘
- ▪ 第三十回 珠光女魂遇灵宅 郝丞相姻结探花
- ▪ 第一百十八回 贬塞外遭逢不偶 遇老道拯救归亭
- ▪ 第一百十九回 走万星途遇赤鲤 思七窍杀动虾精
- ▪ 第一百二十回 灵宅子暗施诡谲 紫霞仙预识机关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集群妖大展法术 祭宝剑又复前仇
- ▪ 第三十一回 仙妖配海南上任 父母没磐涧居丧
- ▪ 第三十二回 易俗形拜师立髻 出梓里逐日云游
- ▪ 第三十三回 集锦村妇女遭害 落花渡龙子宣淫
- ▪ 第三十四回 集春山狐鬼斗法 凤仪阁师弟降魔
- ▪ 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 ▪ 第三十六回 铁马溪仁施凤女 铜头鬼力战龙宾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老猿公败遇仙子 穿云剑收入长虹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长虹山诛及四恶 道祖宫遣发四星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收灵宅道祖发落 投仙师妖魄阻行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传大道功分深浅 游幻境心见高低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试众子频施妙道 独二翠得遇心魔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幻境中许多变化 幽室内最见心性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坠孳海悲道空修 望儿孙是心甚切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仁厚村重逢蔡女 云溪镇又见故巢
- ▪ 第一百三十回 二光并试分道法 双蜂同往悟前因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空灵洞并陷凤春 金丹河同沉老道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到石穴前非痛悔 游玉女故辙仍循
- ▪ 第三十七回 收龙子龙君设宴 除道士道署停官
- ▪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 ▪ 第三十九回 收人妖全凭舌战 教毒虎本此仁心
- ▪ 第四十回 碧玉山蕉精夺纛 葫芦井金镜迷人
- ▪ 第四十一回 收二翠凤春作梗 酿五毒龙子救民
- ▪ 第四十二回 三贤庄道止雪雹 五里村法伏虹腰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遇熊鹿邀去野马 呼达诀迷归狄山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玉镜中难迷八道 晶光内又试三鲸
- ▪ 第四十三回 入阴罗山猿寄信 奔阳关野马谈妖
- ▪ 第四十四回 停云阁谈元伏虎 侍郎院讲义还官
- ▪ 第四十五回 灵宅洞群妖毕集 北凤山二翠同修
- ▪ 第四十六回 过桃溪突遇野鬼 游梅峡又见人妖
- ▪ 第四十七回 紫泉洞獐妖避席 赤水江鳖怪离宫
- ▪ 第四十八回 湖心亭与人说鬼 江月镇化世弹琴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人道中分班统试 妖部内共烛同心
- ▪ 第四十九回 过富山暗服芝草 行朱郭假冒土神
- ▪ 第五十回 游南海莲飞水面 充白帝霞卷空中
- ▪ 第五十一回 诛白蟒群妖助战 游南岳独自归乡
- ▪ 第五十二回 灵宅子使妖入彀 赤鲤精剖案如神
- ▪ 第五十三回 太仓洞凌虚寄信 八卦台道祖分功
-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 逢社令恶坏人心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蓬庐中倏生彪虎 仙府内仰若奇珍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独仙根能知仙道 教弟子重试弟心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镜座里谈元
- ▪ 第五十五回 釜形山黄祜为害 鼎月桥白檖生花
- ▪ 第五十六回 椒花子过岭遇鳖 螭蛛儿结网遮天
- ▪ 第五十七回 海潮峰驱龟出洞 云飞岭见鬼燃灯
- ▪ 第五十八回 映月潭老龙献绂 宿云渡野鹿指迷
- ▪ 第五十九回 南龙郡妖害三缄 北雁山诗警七窍
- ▪ 第六十回 讲法台群仙显法 剖奇案七窍惊奇
- ▪ 第六十一回 祈雨泽神通旱魃 保节妇法遣榴姑
- ▪ 第六十二回 绝尘山妖收吉了 登天阁道伏阴魔
- ▪ 第六十三回 重圆山乐道为霸 三壑峡弃海称雄
- ▪ 第六十四回 落雁江大战弃海 飞龙岭义聚妖兵
- ▪ 第六十五回 破莲田道友团聚 诛虾族龙女争光
- ▪ 第六十六回 游文笔得遇乐道 至武库戏战金光
- ▪ 第六十七回 设筵席二翠为主 望桑梓三缄思归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 海口镇骤遇水精
- ▪ 第七十回 水精王兴兵复仇 金轮将对敌投师
- ▪ 第七十一回 北海关花精问道 南龙郡圣旨升官
- ▪ 第七十二回 离北关误入槐市 布阴风搬及诸真
- ▪ 第七十三回 锦霞大破阴风阵 绣雾同登道岸舟
- ▪ 第七十四回 梦花轩精收阿醋 种草阁仁化盗儿
- ▪ 第七十五回 集恶村厉鬼排阵 居货镇仙子劝淫
- ▪ 第七十六回 梨花岛大战毒虎 杏子山义聚群妖
- ▪ 第七十七回 战野牛苦无收伏 发慈悲幸遣菩萨
- ▪ 第七十八回 显佛法贪狼俯首 归旧洞诸道重圆
- ▪ 第七十九回 试道行设庄以待 收异士谈虎而醒
- ▪ 第八十回 元冥关卖道求友 梭儿峡除暴伏强
- ▪ 第八十一回 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 ▪ 第八十二回 平海怪君心宠爱 入龙宫玩好难名
- ▪ 第八十三回 离龙宫回国缴旨 败虎阵入洞兴戎
- ▪ 第八十四回 游碧玉是非颠倒 选北海道友重逢
- ▪ 第八十五回 化儿童赤松试道 登仙座道祖谈功
- ▪ 第八十六回 九头怪出户班师 八境宫假言传道
- ▪ 第八十七回 擒九头紫霞请宝 破万顷降虚来临
- ▪ 第八十八回 白兔庄农人说怪 西村地老丈谈妖
- ▪ 第八十九回 男女妖全凭舌伏 牛虎斗又遇天仙
- ▪ 第九十回 阴锁亭预排阵势 古佛刹得遇须无
- ▪ 第九十一回 破万鬼灵宅失利 擒一鼠绣雾遭殃
- ▪ 第九十二回 入绣都化及陈茂 到蛇岭边转匪人
- ▪ 第九十三回 天鱼池荷妖买道 走马岭黄蝶为仇
- ▪ 第九十四回 遣仙鹤指明去路 恨艳冶排设色坑
- ▪ 第九十五回 铁旗山老道赐宝 银瓶同酒鬼复仇
- ▪ 第九十六回 铜臭阵耗星吐气 烈焰关忍汉标名
- ▪ 第九十七回 万星台师徒聚首 群仙会议论传功
- ▪ 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 ▪ 第九十九回 养胎婴猿精窃精 收金钟道士拜门
- ▪ 第一百回 收吴子三缄巧辩 设西天万佛奇谈
- ▪ 第一百一回 施妙法灵宅缩首 奏元功圣旨颁行
- ▪ 第一百二回 数次化身勤指点 几番形变巧提撕
- ▪ 第一百三回 试道法离奇可羡 讲仙踪曲折堪思
- ▪ 第一百四回 化卖镜妖术解迷 导游冥仙子力劝
- ▪ 第一百五回 门屏内巧献瑞宝 睡梦中误认龙宫
- ▪ 第一百六回 游都外倏逢复礼 入部衙故意谈妖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拜圣人夸及仙子 排御驾送归绣云
老道晨起拈香参道后,子精子忽出神庐,与之言曰:“尔观所住之子,乃紫霞门弟虚心子所化,尔毋慢之。彼欲去则不可留,欲止则不可逐,上天下地,结得一段奇谈在此,毫莫转移也。”嘱罢,退入神庐。
老道将斋食办毕,拍门呼餐。七窃起,整衣而出。餐斋后,盘桓观内,若有不豫色然。老道见而问曰:“相公面带愁容,有胡不乐?意者敝观鄙陋,不堪为室,饮食淡泊,不堪入口乎?”七窃曰:“观地幽深,无殊仙府,斋筵精洁,不异珍馐,厚谢朝朝、久已不便。吾之愀然弗乐者,以访友未遇故耳。”老道曰:“公子既欲访友,吾观东偏有明堂宫焉。前有子丹道人自昆仑而来,住于其内,凡四方学道之士,以及求指休咎之流,来访此道者,络绎不绝。公子欲探良友消息,祈子丹老道示以往来客册,或能得其友之所在,亦未可知。”七窃喜曰:“有此佳境,吾必向彼一往。但去路不识,道长其能导我乎?”老道曰:“敝观无人,未克偕往。暂将观门落锁,导至三叉歧路,得见明堂宫境地,然后归来亦可。”七窃曰:“如是有烦道长多矣。”临行时,老道询曰:“公子此去其长适乎,抑去而犹返乎?”七窃曰:“吾将行李携去,如知良友消息,则不反矣。”老道曰:“倘消息未得,不嫌湫隘,何妨转到敝观,久久住之。”七窃曰:“者是自然。老道于是携杖前导,七窃尾后,出得丛林,向东而行。行至三叉路口,老道以手指曰:“公子向中直去,前面深林一带,即明堂宫之山麓。由麓左转,直上其顶,即明堂宫之首重。”七窍曰:“是山何名,如斯幽雅?”老道曰:“俗号是山为小昆仑。以其山势险峻,与昆仑无异也。吾不克相随矣,但愿公子良友在此,去即晤之。”言已,携杖而返。七窍见老道归去,孤身只影,向深林而遄征。
总真童子正在空际四处观望,遥见七窍洋洋洒洒,直投明堂宫,忙按云头,坠于宫内,在客舍壁上,题四语云:“征鞭逐逐履尘封,才过西南又转东。访友不逢常念友,聊将信息寄飞鸿。”后书“游山逸士三缄题”七字,下又书细字一行:“明日下榻泥丸观。七窍贤兄若游至斯,得见俚言,速临一晤。”书毕,仍上云头,从泥丸地界竞去。
七窍是时已到明堂宫,参见子丹子后,宫之上下玩赏一周。转至西廊,瞥见诗句,遂问宫内道童曰:“贵官至泥丸观,路有几许?”道童曰:“仅十里耳。”七窍曰:“观在何方?”道童曰:“西面。”七窍曰:“贵宫以下,又向何行?”道童曰:“向左。”七窍问明路径,念切良明,离却明堂宫,望泥丸观进发。
行约十余里,歧路在望,一上一下,两皆西去。七窍不识所向,暂息道旁,候有行人而访问之。候之甚久,来一老叟。七窍起揖而询曰:“敢问老丈,泥丸观之去路,左乎,右乎?”老受手指其耳,以不能闻告。七窍及附耳而大声曰:“此去泥丸观,左右两路,何者为是?”老臾似有闻也,笑而答曰:“尔问宜都县,老躯未曾走过。”七窍又大声附耳曰:“泥丸观在何处?”老里似乎闻之悉也,而答曰:“犁板田处处皆然,不止此地。”七窍见其所答甚左,难以问明,遂以泥作一丸,复作一鏆形示之。老臾视而默默良久,曰:“尔问泥丸观乎?”七窍点额者三。老鳖曰:“尔不知去路乎?”七窍点额如前。老臾曰:“如是向下到黄庭观,向上即往泥丸观也。”七窍询楚,拜辞老臾,从上而去,竟至泥丸观焉。观之东西尽属厢房,西厢壁上,早被总真童子题有诗句。七窍参罢东道,游至其间,见而诵曰:“一观游余一观遥,诗题壁上指征镳。君行莫谓天渊隔,急向前途折柳条。”后面亦书三缄题云。七窍诵罢,暗自思曰:“吾访三缄数载,仅见一绝,今睹二诗,亦尝以访吾为心,但不知还在是观否。”问诸道童,道童曰:“题诗人昨日至此,临行询吾以黄庭观之路,谅必到彼去矣。”七窍闻之,意欲追踪而往。奈天色昏黑,只得止宿于兹。
紫霞知总真童子冒名题诗,将七窍征车,已引至泥丸观内,然于泥丸观寄诗,必引入黄庭,渐渐导至洞中,得见灵宅子矣。如见灵宅,断令七窍变迁心性,以为坏道主。吾不忍吾弟子坠落仙根,再尽师弟之情,从实告之。倘仍不听吾言,侯坏道时,又作理会。师承爱弟,无不意挚情真。世之为弟子而不尊师重道者,真禽兽不如也。意计已定,按下云头,来在泥九观中。
是时七窍因连日奔驰,力倦神疲,已入卧榻。幸此室内只宿七窍一人,紫霞化作老道,拍门呼之。七窍惊跨,突然问曰:“良友来乎?”紫霞诳之曰:“来矣。”七窍喜极,急起辟户。待紫霞入室,举目视之,乃一黄发老道也。七窍兴致索然,免强询曰:“道长访吾,有何事故?”紫霞曰:“吾观者道爷特遣送茗一瓯,与相公解渴耳。”七窍曰:“有劳深夜送茗到此,何日能酬?”紫霞曰:“相公异乡贵客,敝观穷道无甚款待,有慢多矣。但问相公,所访良友为谁?”七窍曰:“三缄其人也。”紫霞曰:“贫道俗家历三缄不远。前于清明佳节,拜扫归里,闻得三缄株守家庭,奉彼双亲,以尽子道。问诸乡老,佥言自出仕昆明,充配蛮邦,名利心谈,而今而后,不愿尘世扰攘。子又何能得遇此人乎?”七窍曰:“子言左矣。吾自明堂宫见题诗句,后注‘三缄’二字,又于泥丸观题诗寄吾,彼非三缄,畴肯冒其名耶?”紫霞曰:“相公数年访友,征途所历,曾遇山妖乎?”七窍曰:“有之。”紫霞曰:“如系山妖假冒,恐于乃躬(穷)有害也,相公不可不察。”七窍曰:“但见三缄之名,吾必追踪以至,即明识山妖假冒,亦不惧之,况未必乎。”紫霞见言不入,携瓯出室,叹曰:“天地大无比,自成一道理。其事有折磨,难使仙真去;退而听自然,顺逆随所取。”叹罢而出。
七窍思念三缄甚切,请朝早起,餐毕速行。暗计三缄初到黄庭观,必消闲一日,吾今此去,谅得见焉。急急前征,不久已至。入见老道赤神手后,一中年道士导入客厅,款以斋筵。筵毕,闲坐厅内,道士常常陪之。七窍曰:“贵观台榭何多如是?”道士曰:“吾师酷爱此等,故右廊下有灵沼,左有玉池。玉地上有绛宫,绛官上有楼十二,层层阶级相接。其中又有黄宫,宫内有五气楼、朝元殿,皆五彩俱毕,入国堪珍。尽属吾师一心经营,修缉而成者,因此自号为赤神子。”道中之物,皆心所炼而成。不假外人,不假外物,外人乌得而睹。七窍曰:“他不具论,十二楼中可准游乎?”道士曰:“自此楼成,无人得入焉。”七窍曰:“即不准游,尔可导吾外面一望。”道士曰:“楼宫在内,乌能外望?不若厢之左右赏玩花卉,尚可消闲。”七窍然之,遂随道士先至厢左。厢外奇花遍种,微风过处,香气袭人。左厢壁上,诗句甚夥。七窍逐一而视,中无三缄之名。道士曰:“此壁诗稿,系先年访道者作也。惟左厢墨迹,乃目下所题。”七窍闻言,趋至右厢,翘首望之,诗题满壁,一一详视,皆访道不遇悲伤之词。此壁视已,忽向前壁望去,壁尾有一“三”字,竟到“三”字前看之,乃“三缄”二字也。既有“三缄”二字,忙念所题诗句云:“访道人多异地游,但逢观刹便相投。金兰既已前生结,不遇焉能罢也休。”七窍见此诗句,反复吟咏不已。道士曰:“题诗人与相公深相契乎?”七窍曰:“素闻彼名,欲晤不得。吾之来游者,正为是人也。”道士曰:“如是,昨日到斯,言玉房观中有友相招去矣。”七窍曰:“玉房观历此何如?”道士曰:“不远。”七窍遂祈道士指以去路。道士导出观外,将去路详指而归。
七窍步步狂奔,汗流浃背,及到玉房观,人影绝无。连入三四重门,始闻人声隐约,侧耳细听,声在小楼。七窍欲上,嫌非同类,意欲不上,又恐三缄在兹。想量逾时,求友心切,缘梯直上。凭窗窥视,乃一少年道士与一妙龄女子,对坐其间。七窍暗思,道士犹好女色,必非正观。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急急退下,向楼左视之。楼左室中惟一老道,石台趺坐,合目瞑然。七窍是时,访友心思败兴多矣。仍退出观外,右旋而入,见得斗室亦坐一老道,双眸合定,不言不动。斗室上又有小楼,如前偷窥,则一男一女相抱而坐也。七窍不敢声张,退下楼头。刚出室门,忽一道童惊惶问曰:“客从何来?”七窍曰:“为访良友也。”道重曰:“尔登楼否?”七窍曰:“入尔贵观,已上二小楼矣。”道童曰:“所见何物?”七窍曰:“一则男女对坐,一则男女相抱也。”心童曰:“尔惊之乎?”七窍曰:“未也。”道童曰:“如未惊此男女,亦属无妨。”七窍异,因究其所以曰:“贵观中何有女子耶?”道童曰:“尔见楼下人乎?”七窍曰:“老道耳。”道童曰:“此即彼之婴儿姹女,度出泥丸,倘被惊散,罪归吾辈。”七窍不复深究,转而询曰:“尔观可有三缄其人欤?”道童曰:“凡访道人尽居下厢,尔欲求友,恐在于此。”七窍曰:“尔观宽广,下厢不知所在?”道童曰:“尔随吾来,自能得见。”七窍诺,随道童后,从台转根,由谢转阁,自阁转楼,时而花卉如林,时而蕉梧围绕,幽深雅致,妙不可言。台讲过余,远见一座大厢横于万花丛内。七窍问曰:“厢内无人乎,何寂静如此也?”道童曰:“内多道士,早斋后,有炼道而居静室者,净以凝神,必使精神上下,来来往往,通利一身天道,以种长生之草;有炼道而登高楼者,动以养性,必使方寸流通,活活泼泼,务期心地清明,以求不老之身。所以冥然寂然,无声可听。”又是一番习道之法。七窍曰:“尔言之而吾听皆虚,入内一观,自尔知矣。”言谈之间,已入厢内,极目四顾,果然道士无数,或行或止,或坐或卧,纷纷不一,未知谁是三缄。七窍欲问诸道,愧于启齿,哑然而坐。
坐久无聊,散步缓行。行至厢后,犹有小厢,厢中棋子丁丁,声传户外。信步入视,见二人年属妙龄,相奕于案。七窍立顾案侧,约完三四局矣,道重排设斋筵,二人共入筵中,未尝呼及七窍。七窍亦不间彼姓氏,列坐其间。斋筵甫散,一少年愀然而叹曰:“欲驾征车别地投。”此少年曰:“何妨布局再勾留。”彼少年曰:“皆因访友心思切。”此少年曰:“他日重来话旧游。”诗句题后,此少年询曰:“日日见尔所思者七窍,所谈者七窍,所愁者七窍,谅此七窍必道高德妙,人品非凡,不然何渴想如是。”七窍闻得此言,禁不着口曰:“谁是三缄兄耶?”总真童子所化三缄,忙忙答曰:“尔莫非(非莫)七窍兄乎?”七窍曰:“然。”三缄曰:“频年访兄,几将合而又离,不意今兹有此一会,其殆天假之缘乎?”虽是一番假合,不解机关者认以为真。七窍曰:“三缄兄处处观内诗题粉壁,令弟见及,梦魂中亦欲与兄切相晤对,惜乎鱼鸿信渺,不仅兄思乎弟,弟亦常思乎兄也。”遂携手同坐,快谈不已。三缄曰:“是观访道者众,不若阴丹阁绝少人迹,尔我且到彼处畅叙情怀。”七窍曰:“阴丹阁与玉房观相连否?”三缄曰:“只隔数里耳。”七窍曰:“如此速行,以慰渴想。”二人于是出得玉房观,向阁而来。三缄曰:“今日遇兄,事非偶然,吾有一言,兄其听之。”七窍曰:“金玉之言,实所愿闻。”三缄曰:“昔日寻君不见君,梦魂常绕一溪云。”七窍续曰:“芒鞋踏破无消息,信是离缘断未曾。”七窍曰:“吾亦有言,为兄一诉。”三缄曰:“愿聆久矣。”七窍曰:“江湖游遍访斯人,近日犹封履上尘。”三缄续曰:“忽遇金兰心事阔,愁肠顷刻付离津。”七窍曰:“吾二人所言,足见三秋之感矣。”三缄曰:“待入阁时,再诉当年奔驰苦况。”七窍曰:“阴丹阁究在何处?”三缄遥指之曰:“前村粉垣杂露于蕉梧者是也。”
谈谈论论,不觉已至阁前。甫入其中,天忽大雨如注。二人喜曰:“入阁刚看雨至时,相逢恩握上天施。檐前漫听丁冬韵,似诉当年两地思。”言毕,阁内道童献茗设宴。三缄与七窍对坐席间,劝饮殷勤。酒至半酣,三缄曰:“七窍兄究今志愿如何?”七窍曰:“志尚未定,特访良友以决所从。”三缄曰:“吾前志在大道,在冀飞升,自出征途访兄,所遇道中之士不少,然皆为师承所误,无一能成。专言师误,是不许七窍寻师也。弟见此情,道心淡然,不若从富贵场中造得一官一爵,以封诰三代品级,以显扬父母名声,亦是人类之仙。倘邀神天默护,权掌州县,誓必除尽学道之辈,不使国有游民焉。所以急欲晤兄,恐兄为道所误耳。”言此口占一绝曰:“竭尽五论方谓宿,此句倒是具正话。为臣待漏始称仙。炼丹成汞皆虚事,看破圈儿即是贤。”七窍被三缄一席言语,道心已淡,尘心复萌,因询之曰:“兄志如斯,谅不变矣。”三缄曰:“坚如金石。”七窍曰:“兄既若是,弟志亦然。”三缄曰:“兄归速以读书为事,凡遇野道邪言惑尔,一切勿听。”,七窍曰:“谨依兄教。”三缄遂顾谓道童曰:“与吾香焚阁外,吾二人对天同誓,以免心肠变更。”道童如命,二人出阁跪地,誓曰:“说甚黄庭说甚经,从兹不作道中人。假如背却今宵誓,天弗容分地亦轻。”挽而又挽,甚恐大道阐明。誓毕,饮至通宵’彼此言词皆以鄙道为能。诘朝又重饮之,流连三日而后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