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绣云阁
- ▪ 第一回 聚仙台诸真论道 虚无子四境游神
- ▪ 第二回 遵师言投生择地 游冥府奉命提魂
- ▪ 第三回 三缄观剧遇狐狸 七窍乘舟见毒龙
- ▪ 第四回 访友人误入仙庄 遇苏子巧生魔障
- ▪ 第五回 背福海三妖丧命 遇不情七窍迷心
- ▪ 第六回 迷女色师提入梦 临渤海怪亦充仙
- ▪ 第一百七回 骂野道戎兴迩室 寻贵宦妖遇鬼头
- ▪ 第七回 望红灯误认兰若 游绿野忽遇仙亭
- ▪ 第八回 率野鬼石村排阵 遇柳精泥郭为神
- ▪ 第九回 朝元洞六魔扰世 灵根寺三道传功
- ▪ 第十回 黄河岛赤鲤为害 泥丸国白凤衔珠
- ▪ 第十一回 盗电光三缄负疾 游白马万里思亲
- ▪ 第十二回 奉父母诚感天地 读诗书道易功名
- ▪ 第一百八回 鬼缝中地祗送食 茅蓬里夫妇认亲
- ▪ 第一百九回 任采薪夫妇受苦 思死路鬼物频临
- ▪ 第一百十回 逃庐外虎狼相逼 寄贤母残毒交加
- ▪ 第一百十一回 紫阳山持斧遇道 李妪宅悟道谈元
- ▪ 第十三回 查良缘三请月老 得王爵四失云卿
- ▪ 第十四回 谪辽阳情伤毒役 过秦岭念切慈亲
- ▪ 第十五回 遇杜公山亭养疾 逢匈奴塞外看羊
- ▪ 第十六回 羊奔涧得逢仙友 虎出穴又仗神威
- ▪ 第十七回 转后洞折磨苦甚 诉前言赎取情深
- ▪ 第十八回 化仙府凭空试法 出辽阳选地为家
- ▪ 第一百十二回 收鬼物老妪试道 从赤鲤妖部生嫌
- ▪ 第一百十三回 毒龙洞赤鲤变色 慈航殿虎仆为殃
- ▪ 第十九回 集诸仙洞中议道 化田翁郭外谈玄
- ▪ 第二十回 冒三缄题诗访友 引七窃入阁言情
- ▪ 第二十一回 过裙山邀入洞府 离沐水错认归途
- ▪ 第二十二回 弃道心皆由巧辩 崇儒学幸服青衿
- ▪ 第二十三回 纯阳观求桃卜卦 聚阴台遇鬼门神
- ▪ 第二十四回 仙缘庄梦友谈道 磐涧谷有怪为邻
- ▪ 第一百三十九回 奏上皇群真拜舞 祈师尊同入上乘
- ▪ 第一百十四回 虾精倏尔来解说 蚌母又复遇途间
- ▪ 第一百十五回 通天岭夫妇同处 绣云阁仙凡分看
- ▪ 第一百十六回 见仙子甚厌凡体 遇郝相又动凡心
- ▪ 第一百十七回 劝归都仍享爵秩 游幻境尚自痴迷
- ▪ 第一百十八回 贬塞外遭逢不偶 遇老道拯救归亭
- ▪ 第一百十九回 走万星途遇赤鲤 思七窍杀动虾精
- ▪ 第一百二十回 灵宅子暗施诡谲 紫霞仙预识机关
- ▪ 第一百二十一回 集群妖大展法术 祭宝剑又复前仇
- ▪ 第一百二十二回 老猿公败遇仙子 穿云剑收入长虹
- ▪ 第一百二十三回 长虹山诛及四恶 道祖宫遣发四星
- ▪ 第一百二十四回 收灵宅道祖发落 投仙师妖魄阻行
- ▪ 第一百二十五回 传大道功分深浅 游幻境心见高低
- ▪ 第二十五回 蚌女精花中献媚 江清道元外谈情
- ▪ 第二十六回 讨毒龙西方请佛 诛水怪东海兴兵
- ▪ 第二十七回 战蛟王连江失计 收蚌女乌泽复仇
- ▪ 第二十八回 白鹿洞雪中三顾 黄梁梦榻上重逢
- ▪ 第二十九回 入静境神能治性 居闹市念已无尘
- ▪ 第三十回 珠光女魂遇灵宅 郝丞相姻结探花
- ▪ 第三十一回 仙妖配海南上任 父母没磐涧居丧
- ▪ 第三十二回 易俗形拜师立髻 出梓里逐日云游
- ▪ 第三十三回 集锦村妇女遭害 落花渡龙子宣淫
- ▪ 第三十四回 集春山狐鬼斗法 凤仪阁师弟降魔
- ▪ 第三十五回 困冤魔云衣赐宝 过集春鬼首拜门
- ▪ 第三十六回 铁马溪仁施凤女 铜头鬼力战龙宾
- ▪ 第三十七回 收龙子龙君设宴 除道士道署停官
- ▪ 第三十八回 挽道心勤施苦口 游东岳得遇神仙
- ▪ 第三十九回 收人妖全凭舌战 教毒虎本此仁心
- ▪ 第四十回 碧玉山蕉精夺纛 葫芦井金镜迷人
- ▪ 第四十一回 收二翠凤春作梗 酿五毒龙子救民
- ▪ 第四十二回 三贤庄道止雪雹 五里村法伏虹腰
- ▪ 第一百二十六回 试众子频施妙道 独二翠得遇心魔
- ▪ 第一百二十七回 幻境中许多变化 幽室内最见心性
- ▪ 第四十三回 入阴罗山猿寄信 奔阳关野马谈妖
- ▪ 第四十四回 停云阁谈元伏虎 侍郎院讲义还官
- ▪ 第四十五回 灵宅洞群妖毕集 北凤山二翠同修
- ▪ 第四十六回 过桃溪突遇野鬼 游梅峡又见人妖
- ▪ 第四十七回 紫泉洞獐妖避席 赤水江鳖怪离宫
- ▪ 第四十八回 湖心亭与人说鬼 江月镇化世弹琴
- ▪ 第一百二十八回 坠孳海悲道空修 望儿孙是心甚切
-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仁厚村重逢蔡女 云溪镇又见故巢
- ▪ 第一百三十回 二光并试分道法 双蜂同往悟前因
- ▪ 第一百三十一回 空灵洞并陷凤春 金丹河同沉老道
- ▪ 第一百三十二回 到石穴前非痛悔 游玉女故辙仍循
- ▪ 第四十九回 过富山暗服芝草 行朱郭假冒土神
- ▪ 第五十回 游南海莲飞水面 充白帝霞卷空中
- ▪ 第五十一回 诛白蟒群妖助战 游南岳独自归乡
- ▪ 第五十二回 灵宅子使妖入彀 赤鲤精剖案如神
- ▪ 第五十三回 太仓洞凌虚寄信 八卦台道祖分功
- ▪ 第五十四回 遇谷神恨殄天物 逢社令恶坏人心
- ▪ 第五十五回 釜形山黄祜为害 鼎月桥白檖生花
- ▪ 第五十六回 椒花子过岭遇鳖 螭蛛儿结网遮天
- ▪ 第五十七回 海潮峰驱龟出洞 云飞岭见鬼燃灯
- ▪ 第五十八回 映月潭老龙献绂 宿云渡野鹿指迷
- ▪ 第五十九回 南龙郡妖害三缄 北雁山诗警七窍
- ▪ 第六十回 讲法台群仙显法 剖奇案七窍惊奇
- ▪ 第一百三十三回 遇熊鹿邀去野马 呼达诀迷归狄山
- ▪ 第一百三十四回 玉镜中难迷八道 晶光内又试三鲸
- ▪ 第六十一回 祈雨泽神通旱魃 保节妇法遣榴姑
- ▪ 第六十二回 绝尘山妖收吉了 登天阁道伏阴魔
- ▪ 第六十三回 重圆山乐道为霸 三壑峡弃海称雄
- ▪ 第六十四回 落雁江大战弃海 飞龙岭义聚妖兵
- ▪ 第六十五回 破莲田道友团聚 诛虾族龙女争光
- ▪ 第六十六回 游文笔得遇乐道 至武库戏战金光
- ▪ 第一百三十五回 人道中分班统试 妖部内共烛同心
- ▪ 第一百三十六回 蓬庐中倏生彪虎 仙府内仰若奇珍
- ▪ 第一百三十七回 独仙根能知仙道 教弟子重试弟心
- ▪ 第六十七回 设筵席二翠为主 望桑梓三缄思归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 ▪ 第六十九回 聚仙台议传妙道 海口镇骤遇水精
- ▪ 第七十回 水精王兴兵复仇 金轮将对敌投师
- ▪ 第七十一回 北海关花精问道 南龙郡圣旨升官
- ▪ 第七十二回 离北关误入槐市 布阴风搬及诸真
- ▪ 第一百三十八回 遣彩鸾空中捧诏 登八镜座里谈元
- ▪ 第一百四十回 换骨池妖部入浴 脱物壳人体长存
- ▪ 第一百四十一回 朝上皇通明拜舞 封仙品人物同沾
- ▪ 第七十三回 锦霞大破阴风阵 绣雾同登道岸舟
- ▪ 第七十四回 梦花轩精收阿醋 种草阁仁化盗儿
- ▪ 第七十五回 集恶村厉鬼排阵 居货镇仙子劝淫
- ▪ 第七十六回 梨花岛大战毒虎 杏子山义聚群妖
- ▪ 第七十七回 战野牛苦无收伏 发慈悲幸遣菩萨
- ▪ 第七十八回 显佛法贪狼俯首 归旧洞诸道重圆
- ▪ 第一百四十二回 送绣云王母懿诏 接玉旨上帝仁恩
- ▪ 第七十九回 试道行设庄以待 收异士谈虎而醒
- ▪ 第八十回 元冥关卖道求友 梭儿峡除暴伏强
- ▪ 第八十一回 梦觉园舌擒淫妇 金花库言破财奴
- ▪ 第八十二回 平海怪君心宠爱 入龙宫玩好难名
- ▪ 第八十三回 离龙宫回国缴旨 败虎阵入洞兴戎
- ▪ 第八十四回 游碧玉是非颠倒 选北海道友重逢
- ▪ 第八十五回 化儿童赤松试道 登仙座道祖谈功
- ▪ 第八十六回 九头怪出户班师 八境宫假言传道
- ▪ 第八十七回 擒九头紫霞请宝 破万顷降虚来临
- ▪ 第八十八回 白兔庄农人说怪 西村地老丈谈妖
- ▪ 第八十九回 男女妖全凭舌伏 牛虎斗又遇天仙
- ▪ 第九十回 阴锁亭预排阵势 古佛刹得遇须无
- ▪ 第九十一回 破万鬼灵宅失利 擒一鼠绣雾遭殃
- ▪ 第九十二回 入绣都化及陈茂 到蛇岭边转匪人
- ▪ 第九十三回 天鱼池荷妖买道 走马岭黄蝶为仇
- ▪ 第九十四回 遣仙鹤指明去路 恨艳冶排设色坑
- ▪ 第九十五回 铁旗山老道赐宝 银瓶同酒鬼复仇
- ▪ 第九十六回 铜臭阵耗星吐气 烈焰关忍汉标名
- ▪ 第九十七回 万星台师徒聚首 群仙会议论传功
- ▪ 第九十八回 弃海归途遇灵宅 三缄登岭见紫霞
- ▪ 第九十九回 养胎婴猿精窃精 收金钟道士拜门
- ▪ 第一百回 收吴子三缄巧辩 设西天万佛奇谈
- ▪ 第一百一回 施妙法灵宅缩首 奏元功圣旨颁行
- ▪ 第一百二回 数次化身勤指点 几番形变巧提撕
- ▪ 第一百三回 试道法离奇可羡 讲仙踪曲折堪思
- ▪ 第一百四回 化卖镜妖术解迷 导游冥仙子力劝
- ▪ 第一百五回 门屏内巧献瑞宝 睡梦中误认龙宫
- ▪ 第一百六回 游都外倏逢复礼 入部衙故意谈妖
- ▪ 第一百四十三回 拜圣人夸及仙子 排御驾送归绣云
乐道得二翠之言,同驾风车,向北凤山而投。半空中,遥见此山高险可畏,中山形同鸟腹,首尾皆尖,如能飞舞,恰似一只彩凤。三人来至山顶,微将风车坠下。二翠导乐道入洞,香茗献后,设筵待之。席间,二翠询曰:“乐道兄自碧玉分散以来,吾师行藏毫不知耶?”乐道曰:“道兄道弟一无所遇,未识尚有几人随师云游。兄常四处访寻,渺无音信,不期至此与道妹相会。但访师在后,现今白蟒挫辱于吾,道妹如何收之,以雪吾恨。”二翠曰:“白蟒道法,群妖不及,如得吾师肠绋子,治之不难。”乐道曰:“师形不见,何由得耶?”二翠曰:“吾于明日高竖花幡,招聚北凤山大小妖部,访有能收者,然后再至小月洞一决雌雄。”乐道曰:“如是事不宜缓,明日速行。”
昧爽,二翠将花幡高竖,微风飘荡,天矫如龙。群妖见之,陆续而至,一时约集数百有余,交相问曰:“是谁立此花幡,招吾等前来,酌议何事?”二翠曰:“花幡乃吾姊妹所竖,招得众仙子来此,别无酌议,因小月洞之白蟒扰害生灵,而且压及群妖,有罚无赏,藐视一切。吾姊妹意欲兴师问罪,扫除恶魁,一以安靖生灵,一为群妖出气。不知尔等以为何如?”群妖曰:“白蟒为人应当诛戮,无如彼之道法,高过百里内外一概妖部,兼得南蟒紫花棍,真有万妖不敌之勇。群妖久欲除之,所以隐忍不前者,识此故也。二翠仙姑既欲除此恶魁,谅所炼道法必胜于彼,吾等不过效厥奔走,冲锋对敌还赖仙姑。”二翠曰:“此紫花棍系何物所化,利害如斯。”群妖曰:“九曲山半有紫棠一株,历经日月精华数万年久,已成为妖,常在是山现美女形,迷弄人间男子。好色之辈,为彼毒死者不计其数。后得道祖太极图一照,化作此棍。先为八公山鹿妖所得,獐妖为之驱使不堪。獐妖无可如何,将一女配之,以讲和好。鹿妖美恋獐女,寻为獐女击毙。獐女得棍称雄,压及群妖,与南蟒有桑间约。南蟒假为匹配,同洞而居。居约月余,南蟒又复乘隙以毙獐女。亦犹白蟒之毙南蟒然。象有齿而焚身,此物亦然。至若伏此棍者,则不知用何物焉。”二翠曰:“紫花棍之由如是,然不知伏棍何物,乌能与彼争斗乎?”中一老妖曰:“要伏此棍,亦不为难。”二翠顾而询曰:“尔系何物所成?”老妖曰:“吾非他,乃九曲山之马缨树也。”二翠曰:“尔修多年?”老妖曰:“吾与紫棠同时耳。”二翠曰:“老妖仙既与紫棠同时,谅知治伏此棍之物。”老妖曰:“若得雅泉山樵鬼手斧,自易治之。”二翠曰:“樵鬼系何人灵爽哉?”老妖曰:“前有樵子采薪吾山,欲伐紫棠,刚伐至半,虑极而没,尸成樵鬼。见紫棠已毙,寻至雅泉山内洞中修炼。仙姑要除此棍,非彼不能,此棍一除,群妖之内能战白蟒者尚属多多。”二翠曰:“樵鬼在洞,谁去相请?”老妖曰:“吾去请之。”二翠曰:“如此甚好,尔其速行。”
老妖欣然,飞身而去。半日之久,樵鬼果至,但见狞狰面目,甚是怕人。二翠迓入洞中,设筵款待。言及紫花棍一事,樵鬼一力承担。二翠不胜欢欣,遂商于乐道曰:“道兄可至小月洞叫骂白蟒,如彼出战,且战且走,吾姊妹左右截杀。俟彼身逢樵鬼,先夺此棍,然后擒之。”乐道曰:“此计妙甚,待吾即去。”
去不多时,已到洞前,叫骂数声,内无影响。近洞而视,只有七八小妖坐于其中。乐道曰:“尔洞白帝安在?”小妖曰:“今日群妖供献佳酿,现为山后豹妖请去矣。”乐道曰:“后山不远,尔去请彼归来,吾亦有佳酿供之。”小妖曰:“白帝性最乖张,归早归迟,谁敢相强。”乐道见小妖不去,心中火发,手持利刃,横顺相刺。小妖骇,奔至后山,哭诉其由。白蟒闻言,忙传群妖布阵以待。急急驰归本洞,见乐道已入洞中。白蟒吼曰:“仇人在此,休放彼逃也。”手执紫花棍,连击乐道。乐道不能对敌,旋败旋走,已败在遂阳山前正值力竭势穷,倏左有翠华冲出,与白蟒大战。白蟒击以紫花棍,华败走。败未甚远,翠盖冲出,又与白蟒力战,白蟒以紫花棍接而击。翠盖败去,翠华又战,翠华败去,乐道又战。战到垂杨枝下樵鬼向前吼曰:“紫棠老妖,死而尚作厉耶?吾为尔虑毙山中,只言难以相逢,今日得遇,不伐尔数段,吾不休也。”言已,抛去樵斧当劈紫花棍为粉碎。乐道、二翠见得白蟒失却此宝,四面攻敌。白蟒靡有所恃,腾空而遁。四人不舍,随后追逐。
白蟒为彼追得山穷水尽,无路可奔,忽见前面黑风拥着一团,白蟒直入,见一黑盔大汉立于其间。大汉睹此女妖貌美可爱,乃询之曰:“女妖何往?”白蟒曰:“尔快救吾,吾与他妖相战,败下阵来,无地躲藏。尔如救得吾躬,愿为尔配。”大汉喜,遂将黑风愈布愈开,遮却天日。四人赶至此地,黑风突起,不知白蟒去向何所。顷之黑风收卷,大汉暗将白蟒隐于风内,坠下洞中。白蟒臼,“承得妖仙救吾,前言已出,愿与尔结为夫妇,以复四妖之仇。但不知尔属何妖,尚祈明以告我。”大汉曰,“吾乃黑泉洞中黑蟒精也。”白蟒曰:“若然结为良缘,真其匹配。”黑蟒曰:“如何?”白蟒曰:“吾与尔同类耳。”黑蟒喜甚。即与白蟒交拜成礼。礼毕,白蟒泣曰:“四妖仇结于吾,将何报彼?”黑蟒曰:“吾有一兄名飞天蟒,道法高妙,吾去搬弄,自复尔仇。”白蟒曰:“既为夫妇,妻仇即夫仇也,宜速去之。”黑蟒曰:“尔毋容忧,待吾兄搬至,断将四妖毙命,以遂尔心。”白蟒听言,喜不自胜。
乐道自不见白蟒,搜寻殆遍,踪迹渺然。二翠、樵鬼曰:“彼已远逃,穷寇勿追,不如各归洞中,以为修炼计。”乐道曰:“可。”刚将风车播转,后面走石飞沙。二翠曰:“白蟒必又搬兵至矣,各宜勇力敌之。”言犹未已,白蟒已至,怒气言曰:“尔我素无仇隙,何相逼如斯?今特搬来精兵,与尔一决胜负。”乐道曰:“尔有精兵,吾辈不畏。”白蟒不复与语,身闪一旁,飞天蟒驱过风车,力战乐道,黑蟒力战樵鬼,白蟒力战二翠。酣战良久,莫决雌雄。
鸡心山前,有一蜈蚣成道,无事游玩,遥见西北角上一缕黑气,或升或降,或斜或倚,未审何妖在此斗法。因将风车一展,于云脚下用目偷觇,乃三蟒妖与虎蕉、樵鬼相斗也。蜈蚣暗思蟒妖乃害人之物,吾且除之。按下风车,大声吼曰,“虎樵等精,吾来助尔一阵。”二翠拜曰:“如得仙妖相助,此蟒不难除矣。”蜈蚣不慌不忙,转过东南隅,口吐毒烟,截住三蟒去路。三蟒闻烟畏甚,飞身欲逃,白蟒稍迟,已被蜈蚣铁杵击毙。残害生民,宜遭此报。飞天蟒见白蟒已死,急向西遁,黑蟒亦向南奔。蜈蚣曰:“吾去追此二怪,尔等各归洞府。”言罢,飞空逐去。樵鬼亦辞二翠,归于本洞。二翠谓乐道曰:“白蟒既除,已遂兄志,同至北风,相与炼道,可乎?”乐道曰:“不可,吾与道妹道根未深,倘惹邪缘,坠落难升矣。古之男女不相狎,而修者此耳。修道恐染邪缘,远色是第一妙法。尔姊妹仍回故处,如闻吾师消息,急急与兄寄信。兄也不复游玩,恐如前此生出无限风波。”二翠曰:“道兄又如何主见耶?”乐道曰:“而今白蟒已诛,吾即借彼洞中为修炼所。”言毕分别而去。自此乐道居于小月洞,二翠仍回北凤山。
三缄是时在南海游观已十余日,狐疑一夕禀曰:“海岛之地绝少人烟,师弟长居,洵堪习道。”三缄曰:“南海地界本非凡境,在此炼道,道自易成,但不能广积外功,如何飞升天府?吾已准定明日又向别地以遄征矣。”言谈之间,天光发晓,师徒离了南海,向故道而回。行约廿旬,已抵南岳山麓,三缄曰:“未到南海,思至南岳,谁知南岳未至,先到南海。云游之乡,诚有次序也。”师徒喜形于色,转转折折,直登峰顶。诸庙游遍,来至东岳行宫,见一贫妇,送一幼子以为小僧,子母分离,抱头大哭。三缄亦为凄楚,不禁潸然泣下,曰:“母之爱儿如是其极,回忆吾亲在日,其爱惜乎吾也,必有更甚焉者。借人谅己,惨情愈见。吾自欲修大道,未娶妻室,抱子承宗,天下云游,迄今八载,不知吾子宗继于佳节时,可能亲身拜扫祖墓否。吾念及此,殊今吾有桑梓之悲矣。”狐疑瞥见三缄泪下纷纷,禀询所以,三缄详细告之。狐疑、紫光亦各有所思,而悲泣靡已。谁无孝思,不触乌能有动。紫光曰,“吾非吾师指示,已入逆党坠于地狱。今也云影望断,难见亲容,午夜思维,罪伊胡底。”言讫,不胜欷歔。狐疑曰:“吾物也,尚多孝亲心念,人而忤逆,真物不如。”三缄曰:“世之人不如物者,岂少也哉!写尽世上忤逆之流。此吾辈习道,所以先敦五伦,五伦一敦,其道即得。彼避兄离母而隐于深山者,是谓之不知务也。又为学道者警醒一番。汝等从师同游天壤,凡遇忤逆,先为化导,即是第一积善功夫。”狐疑曰:“师言甚善,弟子辈窃愿学之。”三缄曰:“吾屈指算来,八载云游,未归梓里。师欲一返乡井,弟子以为何如?”狐疑曰:“师既欲归,弟子愿随。”紫光曰:“师归,弟子得返故里,一省亲墓,虽不若父母在日,得睹形容,然见墓犹之见亲,亦可稍申孝念。”孝子之言。三缄曰:“人不入道,所为属昏昏焉。一入道中,将伦常习熟,不啻又入一重天矣。谁谓习道者不讲五伦。信哉,人不可不讲道也。”师徒是夜宿于东岳行宫,次日别了是宫老僧,向故园而返。
下得南岳,又是秋深,但见柳叶萧疏,蓼红江岸,虫声唧唧,和鸿雁以飞鸣,天籁唔唔,偕秋风而隐约。三缄因以触于目者,发诸口曰:“师弟同游不计秋,南来北往任周流。倏然触动思亲念,望望邱园趁意投。”吟已,师徒各抱思亲之感,默默无言。俗言跟好学好,其道不谬。久之,狐疑乃曰:“日将夕矣,吾师可以息足矣。”三缄曰:“尔向前途寻一所在,村庄寺观俱无论焉。”狐疑奉命前行里许,听得山磬一声,铿然达外,心窃思曰,“是地必有寺观,吾不免向磬声处而行之。”复行一二里,途遇老母,泪痕满面,伛偻而来。狐疑见其形异,因问之曰:“老母奚自?”老母曰:‘老身一子疾卧床头,靡有药费,而且家计无出,度日维艰。前去义谷庄中借贷杜母,杜母始而不允,继又暗使朱母与老身言曰:“尔子此病,大约凶而不吉。如将尔媳许配杜母次子,愿予谷二石,以敷日用。’乘急谋妻,其心何异蛇蝎。老身暗思,吾媳甚贤,将媳一出,不惟吾儿必死,老身亦难以生,况膝下呱呱待乳者乎?沿途思之,不觉泪落不干矣。”狐疑曰:“老母不必悲伤,吾有一师善全人事,今夜暂宿尔室,自保无虞。”老母喜曰:“如是吾家虽属蓬间,尚然宽宏,可容行人四五。”言罢欲去,狐疑曰:“老母毋得先归,吾辈远来路径不稔,尔且在此候着,免吾师弟有误歧途。”老母诺。
狐疑忙忙将返,不意三缄、紫光已由山坳而至,见得狐疑而询曰:“宿地可得乎?”狐疑曰:“得矣。”三缄曰:“观耶,刹耶,亦村庄耶?”狐疑曰:“村庄耳,师可速行,导路者待已久矣。”三缄急急行走,遥见老母席地而坐。及至老母导入村庄,呼媳献茗。茗毕,老母曰:“恨吾家无颗粟以款高贤,其奈之何?”紫光曰:“腹已俄矣,汝方可有售粟者乎?”老母曰:“有,但无银耳。”紫光曰:“此有银二两,祈老母命人易之。”老母即命乃媳携筐而去。顷易粟归,烹熟以待。食已,狐疑将老母情景向师详告。三缄于是询及老母曰,“汝子何疾?”老母曰:“别无疾苦,只能食而不能行焉。”三缄曰:“可将汝子扶出堂前,待吾一观。”老母闻说,命媳扶出。三缄极目,两足臃肿,举动号啕。三缄曰:“汝素日善开古螺而平为田土乎?”其子曰:“然。”三缄曰:“汝足之不能行者,即塚中人之报汝者也。”莫谓死鬼无灵,古冢任其平掘。其子曰:“望道长与吾解释,若得全愈,肺腑铭恩。”三缄曰:“汝自兹后,犹平之否?”其子曰:“再不敢矣。”三缄曰:“如此将足移至吾前。”俟足移妥,三缄且捏且言曰:“塚中人,塚中人,千百年来有精灵。一时将墓毁,在汝固伤情。听吾劝,解此冤,他年渡汝享清闲。”言毕,愈捏愈重,当将臃肿捏成好足。其子立起身来,行动如常,拜谢三缄疗疾之德。三缄复与纹银廿两,以作资本。老母及子称谢不尽,欲留师弟,厚设斋筵,三缄知之,暗于天晓时不辞而行,又向里闾缓缓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