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 ▪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 ▪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
- ▪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 ▪ 第五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 ▪ 第六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 ▪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 ▪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 ▪ 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 ▪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 ▪ 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 ▪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 ▪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 ▪ 第十五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 ▪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 ▪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 ▪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 ▪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
- ▪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 ▪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 ▪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 ▪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 ▪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 ▪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 ▪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 ▪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 ▪ 第三十一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 ▪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 ▪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 ▪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 ▪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 ▪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 ▪ 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 ▪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 ▪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 ▪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 ▪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 ▪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 ▪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 ▪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 ▪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 ▪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 ▪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 ▪ 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 ▪ 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
-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
- ▪ 第五十三回 激军心焚营施巧计 信谗构严诏捕名贤
-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 ▪ 第五十五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
-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
- ▪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章
- ▪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
- ▪ 第五十九回 诛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赂妇翁嫁祸
- ▪ 第六十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
- ▪ 第六十一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
- ▪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
-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
- ▪ 第六十四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
- ▪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
- ▪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
- ▪ 第六十七回 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
- ▪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
- ▪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 ▪ 第七十一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
- ▪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 ▪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
- ▪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 ▪ 第七十五回 略横江奋迹兴师 下宛城痴情猎艳
- ▪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
- ▪ 第七十七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
- ▪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孙瓒 害国戚勒毙董贵妃
- ▪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
- ▪ 第八十回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
- ▪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
- ▪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 ▪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
- ▪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 ▪ 第八十五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
- ▪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
-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 ▪ 第八十八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 ▪ 第八十九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
- ▪ 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 ▪ 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
-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 ▪ 第九十四回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
- ▪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
- ▪ 第九十六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
- ▪ 第九十七回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
- ▪ 第九十八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
- ▪ 第九十九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
- ▪ 第一百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
却说魏大将军曹真,收复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自恃有功,尚想出师报怨,乃上书曹叡,请由斜谷攻蜀,数道并进,可以大克。真是贪心不足。叡依了真言,便命大将军司马懿,溯汉西上,与真会攻汉中。司空陈群上言,斜谷险阻,转运为难,不宜遽从真议。实系不欲攻蜀。叡转询曹真,真又表从子午谷进兵,群又言未便,真却不待复诏,当即启行。蜀丞相诸葛亮,接得警报,即引兵出汉中,分屯成固赤阪,严营待敌。一面召李严率兵二万,至汉中会师,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继严后任。东顾无忧,故可调严并力。会值秋雨兼旬,山谷水溢,曹真自长安出发,随在阻滞,就途月余,尚不能度子午谷。当由魏太尉华歆、少府杨阜、散骑常侍王肃等,迭请班师,魏主叡乃召还曹真。司马懿本来乖刁,当然借天雨为名,按兵不进。亮却遣司马魏延,西入羌中,招抚羌众,与魏雍州刺史郭淮,大战阳溪,斩获甚众,奏凯而还。时长史张裔病殁,亮迁蒋琬为长史。琬字公琰,籍隶湘乡,尝随先主入蜀,受命为广都长,沈湎不治;先主意欲加诛,独亮器重琬才,代为请免。及后主嗣立,亮遂举琬为参军,进任长史。琬尝筹足饷糈,供给军用,故亮每出师,馈运无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可属大事。到了建兴九年仲春,亮复兴师伐魏,进攻祁山。魏曹真已升任大司马,抱病甚重,不能督军,乃调司马懿西屯长安;未几真即去世,由子曹爽袭爵。为后文懿杀曹爽伏笔。懿得握军事全权,即使部将费曜戴陵,率精兵四千,保守上邽,自偕将军张郃等,往救祁山。张郃请分守雍郿,懿谓兵分势散,适为敌擒,因悉众西行。亮闻懿亲来援应,偏不去迎战,但留王平攻祁山,自率魏延姜维等,从间道往攻上邽。守将费曜戴陵,仓皇出战,哪里是蜀兵对手?四千人几被杀尽,还亏雍州刺史郭淮,领兵援应,才得救回。二将闭城静守,天气清和,陇上麦熟,亮令军士四散割麦,作为兵粮。郭淮等不敢出争,只遣人飞报司马懿,促令还援,懿急忙回军。行抵上邽城东,适值蜀将魏延姜维等,分路杀来,当即下令军中,结阵自固,只许放箭,不许出战。魏延姜维,左右夹攻,都被魏兵射退,不得已收军回营。司马懿能军。懿却敛兵依险,坚壁拒蜀,蜀将一再挑战,只是不出。亮引军还抵卤城,懿反从后追逼,亦至卤城东偏下寨。亮使魏延高翔吴班等将,分头埋伏,自往懿营搦战,懿仍然不出;蜀兵在懿营外百般辱骂,懿置若罔闻。恼动了大将张郃,入帐语懿道:“蜀兵远道来攻,请战不得,知我利在不战,必将变计困我;为今日计,不如与彼一决,如得胜仗,彼自退去,祁山亦可解围了。”懿摇首道:“诸葛亮军孤食少,便要退兵,我兵将来追击,自可得胜,何必定要急斗哩?”郃又说道:“正惟敌军将退,越好追击,且众志皆奋,何患不胜?”懿终是不从,反且依山掘濠,为久屯计。以守为战,却是好计。忽有二将趋入道:“蜀兵又来挑战了!”懿接口道:“由他挑战,我总固垒不动,看他有何妙法?”二将齐声道:“人言公畏蜀如虎,岂不可耻?况我军比蜀较多,难道竟不能一战么?”懿被他一激,也有些忍耐不住,乃语二将道:“既如此说,可传语各营,指日决战。”二将得令趋出,便向各营通报。这二将叫作贾栩魏平,年少气盛,既已分头传令,便即磨拳擦掌,专等厮杀。过了两日,懿召诸将入议道:“欲击蜀兵,必须两道并进,一路攻卤城,一路救祁山,使他不得相顾,方可奏功。”张郃出应道:“郃愿往祁山。”懿乃拨兵万人,令郃引去,自率大军出战。亮闻懿营中有鼓角声,料他发兵前来,便授计与魏延高翔吴班三将,使他分头行事,自率大队出城,就城外布成阵势,从容待着。好整以暇。约阅片时,便见懿兵过来,亮却令前军用连臂弓,射住懿兵。连臂弓由亮特制,一弓能连射十箭,懿兵虽然锐悍,究竟禁不住许多箭镞,一再冲激,都被射回。待至锐气少衰,忽蜀阵内一声鼓号,万军潮涌,猛扑过来,懿忙督众截住;甫经交锋,刺斜里杀到一支人马,乃是蜀将高翔的旗号,当即分兵对敌,抵死不退。谁知后面喊声大震,蜀将吴班,又复杀到,懿始大惊,麾兵退回。蜀兵三路追击,懿且战且行,才经半途,蓦见一彪军横截路中,为首一员大将,拍马舞刀,大呼魏延在此,吓得懿魂驰魄散,几乎坠马,幸亏骁将贾栩魏平等,保住懿身,奋力夺路,才得走脱。这番交战,蜀兵大捷,斩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战具不可胜计。懿得脱归营,埋怨部将好战,致有此败。
嗣是决计坚守,不敢再出。张郃闻懿兵败,却也即退还,两下又相持旬月。魏将郭淮,调集雍凉劲卒,拟从间道往袭剑阁,偏被蜀营探卒侦知,飞报大营,诸葛亮便派兵守险,使姜维马岱等,带领前去。长史杨仪,报称现存八万人,四万人应该更替,现因来兵未到,新旧难继,只得暂从权变,留屯一月,方可遣归。亮微笑道:“我自统兵以来,未曾失信,今既到了更替的时候,理应如约遣还,且应归军士,想已束装待返,家中父母妻子,并皆悬望,就使大敌当前,我却不能临危失信,乃令他如期归去便了!”欲留故纵。仪出传亮命,军中偏不愿速行,共称丞相大恩,死且难报,愿留营再战,誓扫魏兵。正持论间,忽由李平差到,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呈上平书,请亮即日还师。亮不免惊疑,但想李平是老成宿望,当必另有所见,且平方督主粮运,粮若不继,亦难行军,因决意退归。先遣狐忠成藩还报,一面召集将士,示以归意,且谓魏兵追来,须努力退敌。将士等都想再战,听到班师命令,尚觉失望,欲要他力敌追兵,巴不得杀敌多人,借报恩遇;所以军令一下,齐声相应。亮复说道:“诸君肯努力杀敌,还有何说?但死战也是无益,我当诱彼至木门道,并力围攻,就使他有千军万马,也不能脱逃了。”当下遣人至祁山,嘱令老将王平,乘夜潜退;自在卤城拔寨齐起,却是堂堂皇皇,还向汉中。早有魏谍报知司马懿,懿再使探明虚实,果然卤城内外,不见蜀兵,乃笑语诸将道:“蜀兵已退,何人敢去追击?”部将都称愿往,惟张郃默不一言,懿目视张郃道:“将军意见,莫非是不宜追去?”郃答说道:“兵法有言:‘归军勿追’。”语见《张郃传》。懿微哂道:“公亦未免前勇后怯了。”为此一语,激得张郃性起,竟奋然道:“郃临阵至今,向不落后,要追就追,岂肯怯敌?”懿复语道:“公为前驱,我为后应,但教兵多将奋,不怕诸葛诡计。”说罢即令轻骑万人,随郃先行,自率三万人继进。郃长驱直往,追及蜀兵,蜀将魏延,回马与战,约有数十回合,方才徐退。郃步步紧逼,不肯相舍,延又回战数次。及见张郃后面尘沙飞起,料有魏兵踵至,索性引兵急奔,甚至兵士弃甲抛戈,塞满道路。郃亦恃有后军接应,放心再赶。延驰入木道中,道路逼狭,佯作人马蹴乱的情形,诱郃追来。郃骤马急进,已入窄径,两旁统是高阜,一声炮响,万矢齐下,可怜张郃不及回马,已被飞矢射中右膝,倒毙马下。魏兵跟入道中,都被射死;只有后队仓皇逃回,又被蜀兵驱杀多名,幸由司马懿驰至,让过败卒,截住蜀兵。蜀兵如熊如虎,锐不可当,懿知是难敌,翻身急退,已丧失了千余人。蜀将魏延,依着亮命,不复穷追,收兵自归。亮已早入汉中,会晤李平。看官!这李平为谁?原来就是中都护李严,严改名为平,自亮调入汉中,叫他督运,他因夏天多雨,恐粮不能继,拟劝亮还军;及与亮相见,又满口支吾,反欲归咎狐忠成藩。亮不屑与辨,径入成都,面奏后主。后主方得平表,谓亮佯退诱贼,亮乃取呈李平手书,劾他颠倒迷罔,居心不良,因黜平为庶人,徙置梓潼;惟仍用平子丰为中郎将,参赞军事。罪不及孥,纯然王道。亮乃劝农讲武,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立石为表,俾便练习。又命军吏采办材木,制成牛马,内用机捩转旋,自能行动,可运粮米,叫做木牛流马;预约三年以后,再行出征。魏将司马懿,返入长安,当然不敢寇蜀,但敕诸将,严守要害罢了。
且说魏主叡即位以后,仍守乃父遗志,专任异姓,不重同宗。任城王曹彰,在曹丕黄初二年,便已暴亡;独甄城王曹植尚存,徙封雍邱,再徙浚仪,很不满意。会因入朝许宫,得见金缕玉带枕,为甄夫人故物,更不免触动旧怀,格外悲悼,回应九十二回。还经洛水,作《感甄赋》,可歌可泣。何劳阿叔这般多情?魏主叡嗣位时,虽已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但于甄夫人冤死情形,尚未详悉。相传甄夫人死不成殓,甚至披发覆面,用糠塞口,就中都由郭后暗地安排,一手掩住,不令叡知。叡虽郭后抚养成人,但尚有李贵人暗受丕嘱,从中监护,所以叡得无恙,安然嗣位。哪知天下事若要不知,除非莫为,郭后害死甄夫人种种情弊,却被曹植一一侦悉。太和四年,太皇太后卞氏病殁,植还都奔丧,乘间白叡,述及甄夫人惨死情状,叡尚疑信参半,密询庶母李贵人,才知植言非诬,不胜悲愤。因命甄夫人兄子甄象,以中郎将兼代太尉,持节赴邺,改葬甄夫人,号朝阳陵,且改封植为陈王。植虽得增封,仍然不获大用,就国以后,得病即亡,谥曰思王。叡复搜植遗著,得赋颂诗铭,杂论百余篇,内有一篇《感甄赋》,迹近嫌疑,改名《洛神》,这且毋庸细表。惟叡尝立毛氏为皇后,出入同辇,伉俪甚谐。嗣复得河西太族郭氏女,美丽无双,拜为夫人,宠逾毛后。郭氏生女名淑,数月而夭,叡哀痛异常,适甄后从孙甄黄,亦致幼殇,因特替他阴配,取棺合葬,为女子谥立庙,并追封甄黄为列侯,且令举朝素服。司空陈群,少府杨阜,联名谏阻,均不见听。溺爱至此,古今罕闻。既而为避灾计,与郭夫人出幸摩陂,特筑景福承光殿,作为行宫。忽闻摩陂井中,出现青龙,便挈郭夫人往观,井中果隐见鳞甲,蛇耶?龙耶?遂号摩陂为龙陂,改太和七年,为青龙元年。寻且想入非非,命郭夫人从弟郭德,过继甄黄,承袭亡女淑封爵,淑为平原懿公主,德即袭封平原侯。德为郭夫人从弟,即为叡女淑从舅,从舅可为甥女继子,真是荒谬。并常至郭太后前,诘问甄后死状,郭太后忿然道:“先帝自赐彼死,与我何干?况汝为人子,何必追仇死父,为前母逼死后母呢?”叡更加气愤,凡郭太后饮食服用,故意裁减,气得郭太后有口难言,郁郁致死。叡令内侍棺殓,使如甄后故事,惟表面上治丧如仪。郭太后生平,颇知守俭,不好音乐,又能抑损母族,力戒骄奢,只因谗妒甄氏,终至结局不良,天道好还,莫谓善恶无报呢!暮鼓晨钟。会因山阳公病逝,魏主叡总算尽礼,素服举哀,仍许用天子礼丧葬,墓号禅陵,追谥为孝献皇帝。东汉自光武帝起,至献帝止,共历八世,凡十二主,得国二百九十六年;献帝在位三十一载,被篡后,又阅十四年,寿终五十有四。孙康,嗣为山阳公,再传二世,至晋怀帝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山阳公秋被杀,祚绝国亡。总结汉事,笔无渗漏。
献帝方葬,忽有军报传入许昌,乃是蜀相诸葛亮,与吴主孙权,东西进攻,两国各兴兵十万,浩荡前来。魏主叡亟使将军秦朗,督兵二万,往长安会合司马懿,一同拒蜀,自率将士东行,抵敌吴师。吴主权正出兵巢湖,进攻合肥新城,并遣陆逊等入江夏淝口,西指襄阳;孙皓等入淮北,向广陵淮阴。魏主叡也遣将分堵,惟自乘龙舟东下,直达寿春,援应合肥。合肥守将满宠,欲设一欲取姑与的计策,佯弃合肥新城,诱敌至寿春城下,合兵围攻,叡却不从,但使宠饬众坚守,静待援应。会陆逊献策孙权,愿出奇兵,截叡归路,不幸使人被魏逻骑所得,计不得行。吴将诸葛瑾闻知,忙即报逊。逊方催人栽种菜菽,自与诸将弈棋,闲暇如常,瑾不胜惊异。逊见他慌张情状,不待详说,便与语道:“军机漏泄,我已探知,但若遽退,敌必来追,岂非危道么?”说罢,复邀瑾入后帐,密嘱数言,瑾欣然趋出,仍督舟师向襄阳城;逊亦催动陆军,与瑾并进。襄阳守将刘劭,本已接到叡令,出兵攻瑾,一闻陆逊亲出,慌忙退还。逊至白河口潜遣部将周峻等,分略江夏新市安陆石阳;魏兵俱不敢出,任他来去自由。极写逊才。那吴主权督攻新城,反被满宠招募壮士,毁去攻具,权失利退归。逊闻吴主己退,然后徐徐引还,毫无损失,安然抵镇。孙韶等也即回军。魏王叡素闻逊名,还恐他截击后路,既闻吴兵东返,也不愿进逼,回棹西行;诸将请径赴长安,合兵击蜀。叡独说道:“吴既却兵,蜀自丧胆,司马大将军,自足制敌,无烦我亲往了。”遂遄返许昌。嗣接司马懿军报,谓蜀兵出屯五丈原,未分胜负,现惟以守为战,彼若粮尽,自然退师等语。叡揣知懿意,饬令懿约束诸将,坚壁拒敌。原来懿与诸葛亮战过数次,败多胜少,此次闻亮进攻,当然打定主意,但守勿战。当亮出军渭南时,懿即引兵渡渭,背水立寨,且语诸将道:“亮若出武功,依山东进,却是可忧;若西出五丈原,便可无虑了。”这也安定军心的巧言。嗣闻亮果屯五丈原,乃使郭淮据住北山,为犄角计,及蜀兵到了北原,已由郭淮扼守,进击无效,因即退去。亮已命运粮军士,用着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尚恐日久告罄,特派兵屯田,散处渭滨;惟严申禁令,不准侵扰居民,兵民相安无事,亮亦欣慰,满望就地得粮,好与司马懿坚持到底,免得奔波往返,再致徒劳。一面使人迭下战书,促懿出战,无论斗将斗兵斗阵,任懿自择。懿只是不出,经亮催逼不过,方才出斗阵法。亮布成八卦阵,懿亦认识,及遣戴凌等攻打,按着兵书,嘱令前往。哪知戴凌等一入阵中,辨不出甚么方向,没头乱撞,终被蜀兵个个擒住,亮命把魏兵剥去衣甲,一律放回,叫他转语司马懿,要懿自来攻阵。懿佯约明日,收兵还营,竟不复出。亮使人责懿背约,懿始终忍辱,置诸不答。及亮贻懿巾帼女服,懿假意笑说道:“孔明竟视我作妇女么?”好一番忍耐工夫。说着,厚待来使,问及孔明寝食,及事情烦简,使人答道:“诸葛公夙兴夜寐,凡罚在二十以上,皆须亲览,日食不过数升。”懿闻言大喜。及使人辞去,即顾语将佐道:“孔明食少事烦,不能长久了。”诸将以为遣我女服,受辱太甚,俱请一战泄忿,懿禁遏不住,故意表请出战。魏主叡见了表文,询及卫尉辛毗,毗谓懿志在拒守,恐将佐违言,欲得诏旨压服,方免群议,叡也以为然,统是司马知己。乃令毗持节传诏,只准守,不准战。事为蜀护军姜维所闻,入告诸葛亮道:“敌营内有辛毗到来,定是如懿所愿,不复出战了。”亮叹息道:“懿本无战志,不过佯为请战,借此服众;古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果能制我,何必千里请战呢?”
嗣是懿竟不出,相持至三月有余,亮郁愤成疾,渐致不起。后主闻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视,并谘大计,亮略与谈论,遣福返报。福已经辞去,数日复来,亮病愈加重,见了福面,便与语道:“我知君来意,后事不暇细谈,可尽问蒋公琰。”福又说道:“公琰后谁可大任?”亮答言费文祎。福再问其次,亮却不答,汉祚已终,不消再说。惟召入杨仪姜维,密嘱后事,并及退军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营四望。时正黄昏,夜色沈沈,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赤有芒,流至西南,欲向营中坠下,亮不禁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了一口鲜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不可支,扶令返寝,亮顾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恨不能与诸君讨贼了!”遂口授遗表,令仪写讫。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五十有四,时为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详志月日,遗恨无穷。小子有诗叹道:
危厦徒凭一木支,明知艰险且驱驰;
臣心未已臣躬瘁,遗表流传两出师。
杨仪姜维,遵嘱办事。欲知如何措置,请看下回再叙。木门道之射死张郃,可为马谡泄恨;谡非死于诸葛,实死于张郃之手。郃为魏著名大将,街亭一役,郃实主之;诸葛公计毙此獠,马谡有知,能无快意?至若吴蜀联盟,东西夹攻,本为一时之胜算,乃吴兵无功而退,蜀与司马懿相持数月,天丧诸葛,赍恨而终,此非天之佑魏,实天之阴欲启晋也。不然,如曹操父子之篡汉,曹叡之举措乖谬,宁反能仰邀天眷乎?惟罗氏《演义》演写诸葛之六出祁山,说成许多奇诞,与七擒孟获相同,按诸史事,十虚七八;且诸葛尝六出汉中,并非六出祁山,褒扬失实,何若存真之为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