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 ▪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 ▪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
- ▪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 ▪ 第五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 ▪ 第六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 ▪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 ▪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 ▪ 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 ▪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 ▪ 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 ▪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 ▪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 ▪ 第十五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 ▪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 ▪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 ▪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 ▪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
- ▪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 ▪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 ▪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 ▪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 ▪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 ▪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 ▪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 ▪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 ▪ 第三十一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 ▪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 ▪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 ▪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 ▪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 ▪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 ▪ 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 ▪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 ▪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 ▪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 ▪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 ▪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 ▪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 ▪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 ▪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 ▪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 ▪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 ▪ 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 ▪ 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
-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
- ▪ 第五十三回 激军心焚营施巧计 信谗构严诏捕名贤
-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 ▪ 第五十五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
-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
- ▪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章
- ▪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
- ▪ 第五十九回 诛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赂妇翁嫁祸
- ▪ 第六十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
- ▪ 第六十一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
- ▪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
-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
- ▪ 第六十四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
- ▪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
- ▪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
- ▪ 第六十七回 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
- ▪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
- ▪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 ▪ 第七十一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
- ▪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 ▪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
- ▪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 ▪ 第七十五回 略横江奋迹兴师 下宛城痴情猎艳
- ▪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
- ▪ 第七十七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
- ▪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孙瓒 害国戚勒毙董贵妃
- ▪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
- ▪ 第八十回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
- ▪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
- ▪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 ▪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
- ▪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 ▪ 第八十五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
- ▪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
-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 ▪ 第八十八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 ▪ 第八十九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
- ▪ 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 ▪ 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
-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 ▪ 第九十四回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
- ▪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
- ▪ 第九十六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
- ▪ 第九十七回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
- ▪ 第九十八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
- ▪ 第九十九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
- ▪ 第一百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
却说刘縯会合下江兵,气势复振,连新市平林诸兵,亦改易去志,摩拳擦掌,专待厮杀。縯令各路兵分作六部,休息三日,大排筵宴,与各将士痛饮一宵,申立盟约,时已为新莽地皇三年十二月中。各将士过了三日,便请縯发令出兵,縯谓出兵尚早,当再缓数天。好容易到了除夕,大众方预备守岁,忽由縯传发军令,叫他潜师夜起,进袭蓝乡。蓝乡距棘阳城约数十里,莽将甄阜、梁邱赐,曾在该处留屯辎重,见前回。縯为劫粮起见,留秀守城,自率各路人马,偃旗息鼓,悄悄地行至蓝乡。蓝乡辎重屯聚,非无守兵,只因除夕守岁,大都饮酒至醉,睡梦甚酣,蓦被縯军攻入,连逃避都是不及,还有何心保守辎重?有几个脚长手快的,披衣急起,开步就逃,侥幸保住头颅;若少许迟慢,便做了刀下鬼奴。縯等扫尽守兵,就将所屯辎重,一古脑儿搬运回城,天色不过黎明,已经是正月元日了。縯又点齐军士,置酒犒劳,大众喜气洋洋,巴不得立攻泚水,诛死莽将。縯见士气可用,立命毕饮,引军再出,直向縯水进发。莽将甄阜、梁邱赐,方接得蓝乡败报,辎重尽失,急得仓皇失措,不意敌众复到眼前,没奈何出兵抵敌。縯分部兵为左右翼,使下江兵攻东南,自率本部攻西南。甄阜、梁邱赐,也分队接仗,阜拒縯众,赐敌下江兵。下江兵锐厉无前,才阅半时,便把赐阵突破,赐望后退走。甄阜方督兵奋斗,望见赐军已溃,不禁气沮,部下愈加汹惧,一动百动,尽皆散走,阜禁遏不住,随势返奔。偏后面有潢淳水阻住,急切无从飞渡,一大半不顾死活,纷纷投水,一小半是尚在徘徊,被后面追兵赶到,乱戮乱剁,杀毙了万余人。甄阜、梁邱赐心慌意乱,先后毙命。潢淳水中,又溺毙无数。尚有残众好几万人,得渡彼岸,统觅路逃生去了。
莽将严尤陈茂,闻知下江新市诸兵,连合刘縯,杀毙甄阜、梁邱赐,料知宛城垂危,慌忙引着大军,前来守宛。早有探马报达刘縯。縯因宛城坚固,倘被莽兵守住,与前途大有妨碍,因即陈师誓众,焚积聚,破甑釜,鼓行直前。两军在淯阳相遇,縯匹马当先,持槊陷阵,各将士奋勇继进,一当十,十当百,百当千,杀得莽兵东逃西散,人仰马翻。严尤陈茂,从未经过这般厉害,只恐丧掉性命,拍马走还,连部兵都不暇顾及。兵士见无主将,多半投械乞降,逃去的不过二三成。縯乘胜进攻宛城,查点降卒,不下二三万,自己部兵也有一二万,加入新市平林下江三大部,差不多有十万人,此外尚有陆续投附,今日数十,明日数百,真是多多益善,如火如荼。縯即扎下大营,命各军分布城外,把一座宛城,围得铁桶相似。诸将以兵多无主,不便统一,欲立刘氏为主,借从人望。南阳豪杰,均拟立瞋,独新市平林诸头目,惮縯威明,选出一个庸懦无能的人物,奉为汉帝。这人也是刘氏宗室,名玄字圣公,系是舂陵侯买长子熊渠曾孙,前回所叙郁林太守外,就是熊渠少弟。与刘縯兄弟系出同支,曾在平林军中,列入头目,号为更始将军,生性懦弱,元甚勇略,新市渠帅王匡王凤朱鲔张卬,平林渠帅陈牧廖湛,都欲利用刘玄,暗中定议,叫他做个傀儡皇帝,方好任所欲为。縯尚未闻知,及各渠帅与縯说明,縯始慨然道:“诸将军欲推立汉裔,厚情可感,惟愚见略有不同,目下赤眉啸聚青徐,有众数十万,若闻得南阳,已立宗室,必然照样施行,彼一汉帝,此一汉帝,两帝不能并立,怎能不争?况王莽未灭,宗室先自相攻,坐失威权,如何再能破莽?自古以来,首先称尊,往往不能成事,陈胜项羽可为前鉴,今舂陵去宛三百里,尚未攻克,便想尊立,是使后人得乘吾敝,宁非失策?愚意不如暂称为王,号令军中,若赤眉所立果贤,我等不妨往从,当不至夺我爵位。否则西破王莽,东收赤眉,然后推立天子,也不为迟。”刘縯此议,未尝轻玄,而轻玄之意,自在言外。南阳诸将,听了縯语,当然称善,就是王常亦极口称同。不料新市党徒张卬,怒目起座,拔剑击地,且悍然道:“疑事无功,今日我等已经定议,不得再有二言!”縯只好含忍过去,默然无语。诸将见縯且如此,乐得做个好好先生,于是决议立玄,就在清水岸上,筑起一坛,择期二月朔日,立刘玄为皇帝。玄首戴帝冕,身服皇袍,由诸将帅拥登坛上,南面升座,大众都称臣拜贺。玄不敢坐定,战兢兢的起立座前,心中七上八下,好似小鹿儿乱撞。听得众人山呼万岁,不由的面庞发赤,冷汗直流。如此无用,何不固辞?待至朝贺礼毕,惘然下坛。回入营中,自有一班捧戴的臣工,预先拟定国号,称为更始。又封拜王匡王凤为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刘秀为太常偏将军,此外诸将,亦各有职使,不及备述。史家载是年为更始元年,削去王莽地皇年号。但是十月,莽亦被诛,事见后文。划清眉目。
且说王莽闻刘縯起兵,大加震惧,特悬出重赏,购缉刘縯,如有人将縯擒住,封邑五万户,赐金十万斤,位居上公。又令长安中官署,及天下乡亭,各绘縯象,每旦起射,作为厌胜。呆贼。一面佯示镇定,命有司广选淑女,得一百二十一人,送入都中,莽亲自审视,个个是美貌娉婷,最看中有一丽姝,乃是杜陵人史谌女儿,轻盈袅娜,艳冶无双,可惜薄命!当下选为继后,召入史谌,特给黄金三万斤,当作聘礼,还有车马奴婢,杂帛珍宝,不可胜计。莽年已六十有八,须发尽白,他却用煤涂发,用墨染须,假充壮年男子。且使史氏女出外复入,载以凤辇,直至殿前下舆,由莽行亲迎礼,出殿迎女,至上西堂同牢合卺,备极隆仪。封史谋为和平侯,拜宁始将军,谋子二人,并授官侍中。又将一百二十名淑女、悉数纳入后宫,赐号和嫔美御,和为上号,计三人,禄秩如公;嫔为次号,计九人,禄秩如卿;又次为美,计二十七人,禄秩如大夫;又次为御,计八十一人,禄秩如元士。既要纵乐,何必附会古制,多设名目?这一百二十人添居宫内,意欲轮流召幸,可奈年力已衰,不能如愿。乃再征方士入宫,叫他制合仙药,务使返老为童,可御诸女。方士等有何仙术?无非把提神兴阳的药品,熔合成丸,供莽服食。莽略觉有济,勉力合欢,也是这一百二十个美人儿,数合遭晦,无端做那老贼的玩弄品!想莽贼亦自知速死,乐得肆淫。莽又大赦天下,饬令四方盗贼,一律解散,不咎既往,若有迷惑不返,将遣百万雄师,一体剿绝。复命各路将士,赶紧进兵,沿途遇贼来降,不得妄杀,否则合力殄灭云云。此等文书,连日颁发,约莫有好几十万。偏文告日多一日,乱端亦日盛一日,俄而刘玄称帝的消息,传入宫中,又俄而刘縯围宛,刘秀等又别攻颍川,下昆阳,拔郾县,入定陵,急得王莽无心纵乐,不得不召集群臣,会议发兵。当时只有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系莽心腹子弟,最算效忠,当由莽遣令至洛,大发郡国兵马,拟召集百万,号为虎牙五威兵,使邑便宜行事,得专封赏。邑乘驿先行,寻复继进,既到洛阳,分头征兵,好容易调动四十二万人,号称百万,直指昆阳。莽又选募知兵能人,得六十三家,人数有好几百,使至军前参谋。再命巨毋霸为垒尉,归王邑王寻节制。巨毋霸能役使猛兽,特至上林兽圈内,放出许多虎豹犀象,使作前驱,一路上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直抵王邑王寻营中。就是严尤陈茂,收合败兵,尚有二三万人,一并与王邑王寻会合,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自从秦汉以来,没有见过这般大军,几乎好横行天下,无人敢当。反跌下文。刘秀正奉更始皇帝命令,带同王凤王常李轶等,连下数城,留守昆阳,闻得莽军大至,乃遣偏师数千人,往截阳关。数千人到了关前,正值莽兵远远驰来,望将过去,好似蚂蚁攒集,不胜指数。更奇怪的是前驱大将,身长体伟,面丑髯张,坐下一乘极大的兵车,两面插着虎旗,带领一大群猛兽,摇尾前来,汉兵见所未见,不知是何妖魔,来助新莽,你也惊,我也慌,索性回头就跑,逃还昆阳。刘秀问他何故逃归?大众一片哗声,说得莽军如何厉害,如何怪异,不但守兵闻言大骇,连王凤王常李轶诸人,也是面面相觑,形色仓皇。衬跌刘秀。独刘秀从容自若,还象没事一般。王凤忍不住说道:“莽兵如此奇悍,来迫我城,小小昆阳,眼见是固守不住,何如知难先退,还得共保身家?”众皆应声如响,无一异词,刘秀慨然道:“今兵谷既少,突遇强寇,全靠将士并力抵御,方可图功,若望风解散,必至玉碎,万难瓦全。况宛城未下,不能相救,再加昆阳一破,寇众长驱直进,恐在宛诸部,亦被灭亡。诸公不思同心合胆,共立功名,反欲牢守妻子财物,难道妻子财物,果能就此保全么?”眼界独超。王凤等闻言发恨道:“刘将军有何胆略,竟敢如此?”秀一笑而起,诸将各分头理装,亟欲出走,忽又有探马报入,莽兵已至城北,迤逦数百里,不见后队,大约总有数十万人。诸将听了,越加失色,转思敌临城下,走亦嫌迟,只可别图良策,暂济眉急。当下无人可商,只有刘秀纡徐不迫,究未知他有何良谋,乃再与秀计议。秀答说道:“诸公若听我言,未必有败无成,今日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势难出战,幸亏城坚濠阔,尚可相持。但外无救兵,内乏现粮,最多亦不过守住旬余,眼前只有派出数人,至郾与定陵两县,招集守兵,背城一战,方可解围。究竟谁守谁出,还请诸公自认。”王凤因敌已凭城,不敢轻出,因高声答应道:“我愿居守!”秀再问何人敢出,好多时不闻声响,乃毅然直任道:“诸公既都愿守城,由秀自往。”言未毕,又有一将道:“我亦愿往!”全是激出来的。秀见是李轶应声,遂邀与同行,留王凤王常居守,自率壮士十人,束装停当,待夜乃发,还有将军宗佻,见秀义勇可嘉,亦愿从行。共计有十三人,乘着天昏月黑,潜开南门,跨马衔枚,向南疾走。莽军初临城下,统在城北驻扎,休息一宵,约定诘旦攻城,未尝顾及城南,秀等十三骑竟得驰脱。
也有天幸。
到了翌晨,王邑纵兵围攻昆阳,严尤向邑献议道;“昆阳虽小,城郭甚坚,今刘玄盗窃尊号,乃在宛城,我军不若乘锐趋宛,彼必骇走,宛城得胜,哪怕昆阳不服哩!”邑摇首道:“我前为虎牙将军,围攻翟义,一时不得生擒,便遭诘责,今统兵百万,遇城不拔,如何示威?我当先屠此城,喋血再进!”说着,即指挥部众,环绕昆阳城,约数十匝,列营百数,钲鼓声达数十里。一面竖起楼车,高十余丈,俯瞰城中,且用强弩乱射,箭如飞蝗,城中守兵,辄受箭伤,甚至居民汲水,统是背着门户,不敢昂头。再用冲车撞城,泥土粉坠如雨。王凤等提心吊胆,寝食不遑,没奈何投书乞降。王邑不许,自谓旦夕可下此城,要想杀个痛快,表扬声威。严尤复进谏道:“兵法有言,围城必阙一角,宜使守兵出走,免得死斗,况有兵逃出,亦可使宛下伪主望风破胆,岂不更善?”邑勃然道:“我正要屠尽此寇,还好纵令逃走么?”又不听尤言,意气甚豪。是夜有流星坠入营中,到了诘旦,复有黑气蔽营,状如山倒,当营陨下,营兵统皆惊伏,诧为奇事。覆败之兆。
约莫过了旬余,已是六月朔日,城中守卒,待援不至,已觉得无法再生,可巧刘秀李轶等,悉发郾定陵两邑守兵,冒险进援。两邑兵也不过万人,由秀自为前锋,领着步骑千人,向着王邑大营,远远挑战。王邑在营中遥望,见来兵寥寥无几,不值一扫,因只遣数千人出敌。秀麾兵猛进,斩首数十级,竟把敌兵吓退,诸将不禁喜跃道:“刘将军生平,见小敌尚有惧容,今遇大敌,反觉勇气百倍,真正奇极,我等愿前助刘将军。”不如是不成为刘将军。于是人人思奋,个个争先,随着刘秀追杀过去,又枭得数百颗头颅。邑闻前军败退,再遣数千人援应,也阻不住汉兵,反被他砍倒无数,只好纷纷倒退。刘秀得直抵城下,遥呼守兵道:“汝等无恐!宛下兵已悉数来援了!”看官听着,这是秀故意伪言,安定城中士心。城上守兵,虽略有所闻,但见来兵不多,尚未敢出城夹击。秀又使弁目佯堕军书,使王邑部兵拾去,书中无非说是宛兵大至,请守吏无恐等语。王邑得书,也觉惊心,但尚自恃人多势旺,足敷抵御,下令诸营不得妄动,自与王寻等列阵城西,依水待着。也欲摆背水阵么?昆阳城西北有滍川,东流入汝,王邑就在岸上踞住。刘秀选得敢死士三千人,直冲邑阵,统是以一当百,不顾死生。从来行军接仗,越惜命越是要死,越拚命越是得生,秀部下都是拚命,邑部下都是惜命,所以邑兵虽众,反不及秀军的厉害,好容易突入中坚,杀得邑兵七零八落。呆头呆脑的王寻,还想上前拦截,被刘秀大喝一声,吓退三步,秀部下的敢死士,知是敌营大将,一拥上去,你一刀,我一枪,把王寻砍落马下,立时毙命。王邑见王寻被杀,无心恋战,只有退走一法。各营复守着军令,不便出援,那汉兵胆气越壮,喊杀声震动天地,再加昆阳城内的守兵,望见援军得胜,也由王凤等带同出城,来凑顺风。莽军垒尉巨毋霸,本尚依令守营,耐心待命,及闻王寻阵亡,王邑退却,不由的咆哮起来,当即驱出猛兽,冲突汉兵。汉兵倒也着忙,只恐为兽所噬,稍稍住脚。蓦听得雷声大震,雨势狂奔,豁喇喇的几阵怪风,竟将虎豹犀象等吹转,反去冲动巨毋霸。巨毋霸弄得没法,也只好向后退走,后面就是滍川,退无可退,偏猛兽不省人事,尽管向巨毋霸挤去,巨毋霸立脚不住,扑通一声,坠入水中,身重脚沈,不能上跃,简直是无影无踪,漂入水国去了。这叫做巨而毋霸,名足副实。巨毋霸一死,各营皆震,统是不待军令,弃营乱跑。虎豹犀象等兽,还在岸边狂窜,往往连人带兽,并堕入水。水复骤涨,就使素善泅水的兵士,也落得无技可施,活活溺死。王邑严尤陈茂等,跨马凫水,亏得水中有许多死尸,替他填底,才得渡过彼岸,狂奔而去。刘秀传令军士,不必穷追,但命将敌营辎重,搬运入城,一时不能尽取,听令遗留,待至明日再取。所有数十万莽兵,除死亡数万人外,任他四逸,自与诸将缓辔入城,真是好整以暇。次日再令兵士出搬辎重,仍然不尽,接连搬运了好几日,还有零碎杂物剩下,付诸一火。这便是昆阳大捷,成就了汉室光复的首功。小子有诗赞道:
身当大敌反从容,一鼓能销百万锋,
水涨血流风效顺,天公毕竟助真龙。
昆阳解围,群情鼓舞,更可喜的是一座宛城,早由刘縯攻下了。欲知宛城攻克情形,待看下回分解。
刘伯升知首事之难成,劝诸将不必立玄,言固甚是。但伯升亦自犯首事之戒,若稍示退让,姑且韬晦,则使他人当其咎,而一己受其成,亦未始非权宜之善策。惜乎其英锋太露,为人所嫌,卒至宵小播弄,不得其死,可悲亦可悯也。若乃弟文叔,则深知此道矣,见小敌反怯,见大敌独奋,令人无从端倪。昆阳一战,以什不及一之兵士,能摧王邑王寻之军锋,是何神勇,得此奇捷,虽天心助顺,风雨齐来,然必有义勇之过人,始得仰邀天佑耳。史称昆阳一役,为汉室中兴之基础,本回摹写声容,亦觉笔酣墨舞,有其事不可无其文,勿遽以小说目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