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 ▪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 ▪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
- ▪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 ▪ 第五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 ▪ 第六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 ▪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 ▪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 ▪ 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 ▪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 ▪ 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 ▪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 ▪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 ▪ 第十五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 ▪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 ▪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 ▪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 ▪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
- ▪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 ▪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 ▪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 ▪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 ▪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 ▪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 ▪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 ▪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 ▪ 第三十一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 ▪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 ▪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 ▪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 ▪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 ▪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 ▪ 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 ▪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 ▪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 ▪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 ▪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 ▪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 ▪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 ▪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 ▪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 ▪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 ▪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 ▪ 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 ▪ 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
-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
- ▪ 第五十三回 激军心焚营施巧计 信谗构严诏捕名贤
-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 ▪ 第五十五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
-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
- ▪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章
- ▪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
- ▪ 第五十九回 诛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赂妇翁嫁祸
- ▪ 第六十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
- ▪ 第六十一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
- ▪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
-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
- ▪ 第六十四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
- ▪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
- ▪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
- ▪ 第六十七回 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
- ▪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
- ▪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 ▪ 第七十一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
- ▪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 ▪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
- ▪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 ▪ 第七十五回 略横江奋迹兴师 下宛城痴情猎艳
- ▪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
- ▪ 第七十七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
- ▪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孙瓒 害国戚勒毙董贵妃
- ▪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
- ▪ 第八十回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
- ▪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
- ▪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 ▪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
- ▪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 ▪ 第八十五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
- ▪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
-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 ▪ 第八十八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 ▪ 第八十九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
- ▪ 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 ▪ 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
-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 ▪ 第九十四回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
- ▪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
- ▪ 第九十六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
- ▪ 第九十七回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
- ▪ 第九十八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
- ▪ 第九十九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
- ▪ 第一百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
却说明帝继承大统,即日正位,年已三十,命太尉赵熹主持丧事。时经王莽乱后,旧典多散佚无存,诸王前来奔丧,尚与新天子杂坐同席,藩国官属,亦得出入宫省,与朝廷百官无别。熹独正色立朝,横剑殿阶,扶下诸王,辨明尊卑;复奏遣谒者,监视藩吏,不得擅入,诸王且并令就邸,只许朝夕入临;整礼仪,严门卫,内外肃然。不可谓非赵熹才能。尊皇后阴氏为皇太后,奉葬光武帝于原陵,庙号世祖。光武帝曾有遗言:一切葬具,俱如孝文帝制度,务从节省,不得妄费。因此多从朴实,屏去纷华。志此以见光武之俭。山阳王荆,为明帝同母弟,性独阴刻,专喜害人。当闻丧入临时,哭亦不哀,且伪作飞书,用函密封,嘱使苍头冒充郭况家奴,送交东海王强。强展开一阅,大为惊异。但见书中写着:
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指沛王辅事,见前文。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亦甚矣!今天下有丧,弓弩张设甚备,梁松饬虎贲吏曰:“吏以便宜从事,见有非法,而拘常制封侯,难再得也!”郎官窃恶之,为王寒心屏息。今天下方欲思刻害王以求功,宁有量耶?若归并二国之众,东海与鲁。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泰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犹现,主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日辄变赤,黑为病,赤为兵,请王努力从事!高祖起亭长,先帝兴白水,何况于王为先帝长子,本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毋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耶?夫受命之君,天子所立,不可谋也。今嗣帝乃人之所置,强者为右,愿君王为高祖先帝所志,毋为扶苏秦始皇长子。将闾,秦始皇庶子。徒呼天也。
是书却无署名,不过来人传言,谓是大鸿胪郭况亲笔。强亦不暇细讯,但将来使执住,解送阙下,并将原书呈入。明帝命将使人系狱,不令穷治,惟留心访察。知系山阳王荆所为,谋害东海王,自思荆为胞弟,未便举发,不如暂从隐秘。但遣荆出止河南宫,至丧葬事毕,首先令荆还国。一面颁发诏令道:
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弼予小子,钦哉惟命!
原来东平王苍,系明帝同母长弟,少好经书,具有智略,明帝素与友爱,因特留任骠骑将军,位居三公上。高密侯邓禹,年已垂老,自从关中东归,深居简出,不求荣利。有子十三人,各使学成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俱可为后世法则。光武帝在位时,曾因他杖策定谋,足为功首,所以特加宠异,至是复拜为太傅,进见时却令东向,待若宾师。臣当北面,东向系宾师之位。禹就职逾年,已是永平纪元,朝贺以后,即患癃疾,好容易延至五月,禄寿告终。明帝优加赙赠,予谥曰元。分禹封为三国,令禹长子震嗣爵高密侯,次子袭封昌安侯,三子珍封夷安侯。接连是东海王强,亦已病故,讣至阙下,明帝从阴太后出幸津门亭,遥为举哀,使司空冯鲂持节至鲁,护理丧事。诸王及京师亲戚,一体会葬,予谥恭王。强本封东海,嗣加鲁地。见前。从前鲁恭王余,景帝子。好筑宫室,建造灵光殿,规模宏敞,虽经变乱,此殿独存。光武帝怜强无罪,自愿逊位,故特加给鲁地,令他徙居鲁殿,安享天年。偏强寿命不永,殁时只三十四岁。遗疏以子政不肖,未便袭封,愿仍还东海郡,让还鲁地。明帝不忍依议,仍使政承袭旧封。果然政纵淫渔色,行检不修。后至中山王焉病逝时,焉系郭后所出,见前。政往中山送葬,见焉妾徐姬,姿容韶秀,竟将她诱取了去,据为己妾。又盗迎掖庭出女,载入都中,日夕图乐。鲁相及豫州刺史,奏请诛政,有诏但削去薛县,薄惩了事,政幸得令终。这是后话不表。已为章帝时事。
且说西海一带,西海即青海。向为羌人杂居地,秦初有无弋爰剑,为秦所拘,乘间脱去,匿居岩穴间。嗣出与劓妇相遇,谐成夫妇,劓女自耻失容,常用发覆面,羌人遂沿为习俗。且因爰剑匿穴不死,必有后福,遂共推为酋长,徙居河湟。后来子孙日蕃,各自为种,或因地得名,或因人得名。秦汉时叛服靡当,汉武帝始遣将军李息,讨平群羌,特置护羌校尉。宣帝因先零羌寇边,复使后将军赵充国,击破先零,屯田设戍。元帝时又有叛羌,再遣右将军冯奉世出剿,才得平定。自从爰剑五传至研,颇称豪健,威服诸羌,子孙遂以研为种号。再传八世,又出了一个烧当,雄武与研相同,子孙更自名为烧当种。王莽末年,中原大乱,四夷内侵,羌人亦还据西海,入寇金城。时隗嚣据有陇西,不能平羌,索性发粟接济,诱他拒汉。嗣经来歙马援两将军,一再征讨,羌势少衰。独烧当玄孙滇良,为先零卑湳诸羌所侵,发愤图强,招携怀远,竟得收集各部,袭破先零卑湳,据有两羌土地。滇良死后,子滇吾嗣,辗转收抚各羌种,教他攻取方略,作为渠帅。羌种沿革,已见大略。中元二年秋间,滇吾与弟滇岸等,带着步骑五千人入寇陇西。陇西太守刘盱,出兵拒战,为羌所败,丧亡五百余人。滇吾得了胜仗,趁势号召诸羌,于是为汉役属的羌人,亦起应滇吾,相率犯边。明帝方才嗣立,忙遣谒者张鸿,领兵出塞,会同陇西长史闲飒,共讨滇吾。哪知到了允吾县唐谷间,中了滇吾的埋伏计,四面兜击,全军覆没。于是再起马武为捕虏将军,使与监军使者窦固,中郎将王丰,右辅都尉陈欣等,调集兵士四万人,大击滇吾。行至金城郡浩亹才,正值羌众前来,马武系百战老将,便当先冲锋,奔杀过去。羌众不能抵敌,向后退去,武得斩首六百级,乘胜追抵洛都谷。谷中两面削壁,不便驱驰,羌人却得依险返攻,来战汉军,汉军措手不及,前队多死。还亏马武行军有律,不致自乱,徐徐的退出谷外,安就坦途。羌众却也狡黠,掉头自去,相引出塞。武检点军士,已伤毙了千余人,尚幸全军锐气,未尽消失,乃复整阵追击,直抵塞外。羌人总道汉军败退,不致再追,乐得放心安胆,解甲韬弓,信口唱着番歌,向西归去。不意汉兵从后杀到,吓得羌众魂散魄驰,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又没有山谷可以暂避,偏偏在东西邯间,碰着大敌。东西邯有水分流,中央筑亭,叫作邯亭,邯亭左右,邯水分绕,因名东西邯。这乃是往来大道,并无险阻,汉兵正好纵击,大杀一阵,剁落四千六百颗头颅,擒住一千六百个生口。滇吾滇岸拼命逃生,余众或降或奔,不在话下。武乃振旅还朝,得增封邑八百户。越二年,武即病终。垂暮得功,比伏波福运为优。
同时辽东太守祭彤,亦遣偏将讨赤山乌桓,斩将搴旗,大获胜仗,威声四震,绝塞无尘。所有沿边屯卒,各请罢归,俾得休息。明帝因羌胡远遁,四海无惊,正好追承先志,修明礼教。乃与东平王苍等,议定南北郊祀礼仪,及冠冕车服制度,宗祀光武帝于明堂,登灵台,望云物,临辟雍,行大射礼。总算是父作子述。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三老知天地人三事,五更知五行更代,并不是有三人五人。当下拜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服都纻大袍,织纻为美布,故曰都纻。戴进贤冠,即古淄右冠。扶玉杖;杖端刻玉为鸠,故称鸠杖,亦号玉杖。五更衣冠,与三老相同,惟玉杖不扶。明帝先至辟雍礼殿,就坐东厢,遣使用蒲轮安车,往迎三老五更。待他到来,由宾阶升堂,明帝亦起座相迎,作揖如仪。三老就东面,五更就南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明帝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实行那夏商周的遗制。及养老礼成,始引太学弟子升堂,由明帝自讲经义,徐为引伸,诸儒执经问难,冠带缙绅,都来观听,环列桥门,以亿万计。于是赐荣爵关内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身。李躬事不见列传,且未得侯封,不知何故令为三老?荣年已逾八十,屡因衰老乞归。明帝但加赏赐,不令告退,且始终以师礼相待,未尝失敬。荣由少傅调任太常,明帝犹随时存问,往往亲临太常府中,使荣就东面坐着,特设几杖,召集公卿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向荣问业。诸生或向帝请益,帝辄谦让道:“太师在是,不必问我!”至罢讲散归,尽把太官供具,移赐与荣。荣有疾病,太官太医奉诏往视,陆续不绝。既而疾笃,由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明帝又亲往问候,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面赐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多时方才别归。自是公卿问疾,不敢复乘车到门,步至荣室,悉拜床下。及荣寿终,明帝亦亲自变服,临丧举哀,赐葬首阳山。荣长子雍早殁,少子郁应当袭爵,郁愿让封与兄子汛,明帝不许,郁乃受封,所得租赋,仍畀兄子,明帝甚以为贤,召为侍中。郁之贤,实过乃父。惟明帝既尊礼师傅,复追忆功臣,特就南宫云台中,图绘遗像,共得二十八将,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合成三十二人。当时诸人多已物故,赖有云台遗迹,表著千秋,特将官爵姓名,照录如下: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祐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大司空安丰侯窦融太傅褒德侯卓茂
这三十二人的籍贯,小子在前文中,俱已叙明,故不赘述。惟自邓禹至刘隆,共二十八将,并佐光武帝中兴,相传为上应二十八宿,或竟说他是星君下凡,这未免穿凿附会,不值一辩,所以小子亦不敢妄录。但将云台所纪,史官所采,依次列入罢了。尚有伏波将军马援,也是个中兴功臣,光武帝误听梁松,把他薄待,难道明帝也将他失记么?说来又有原因,还请看官听着:马援元配贾氏,早殁无子,继娶蔺氏,生有四子三女,少子客卿,幼即岐嶷,六岁能应接诸公,专对宾客,援甚加锺爱,因名为客卿。自援家遭谗失势,客卿亦哭父病亡,蔺夫人不胜悲悼,尝患怔忡,外事由援子廖防等主持,内事由援女料理。少女年仅十岁,才逾二姊,独能整办家事,驾驭僮仆,且勤且俭,事若成人;惟因生性好劳,常患疾苦。蔺夫人令卜人占验,卜人说道:“此女虽有小恙,将来必当大贵,卜兆实美不胜言。”旋又召相士审视诸女,相士又言少女极贵,他日当为国母,不过子嗣稍艰,若养他人子为子,比亲生还要加胜哩!蔺夫人虽然心喜,但因遭际多艰,也未敢信为真言。援兄子严,见叔父被谗,祸由梁松窦固,不胜悲愤,本来与窦家结婚,为此将她离绝。且闻从妹生有贵相,特为求进掖庭,是时光武帝尚未崩逝,严即上书吁请道:
臣叔父援辜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谨冒死以闻。
这书呈入,总算蒙旨恩准,派遣宫监,至援家选女,仔细端详,第三女最为韶秀,乃将她选入东宫。女年尚只十三,却能奉承阴后,旁接同列,礼仪修备,人无间言。后来年渐长成,越加颀晰,又生成一头美发,光润细长,常笼发四起,梳成大髻,尚觉有余,再将发梢绕髻三匝,方无余发。眉不施黛,惟左眉角稍有小缺,略加点染。身长七尺二寸,亭亭玉立,袅袅花姿,又能不妒不悍,上下咸安。看官试想如此淑媛,能不令人怜爱么?明帝未即位时,已是宠爱异常,至嗣承大统,便册为贵人。永平二年,竟立贵人马氏为后。可巧云台绘象,与立后同时,东平王苍至云台观图,独不见有马援遗容,便转问明帝道:“何故不画伏波将军遗像?”明帝但微笑不答。揣明帝的用意,无非因援为后父,不便列入,省得他人滋议,其实是举不避亲,何妨列入?明帝意欲示公,反觉得不免怀私呢!小子有诗咏道:
薏苡冤深已掩忠,云台又复未铭功;
伏波若有遗灵在,地下应悲主不公。
马援不列云台,马后却传名千古,欲知马后懿行,待至下回续叙。
储君被废,往往不得其死,独东海王强,随遇而安,乃得令终。强固贤者,明帝亦未尝非贤,观其不信蜚言,亲爱如故;及闻强病殁,奉母后至津门亭,哭泣尽哀,宁非情义兼至者耶?然强年方逾壮,即致病殁,亦何莫非由几经忧虑,乃促天年,追溯厉阶,吾犹不能无咎于光武也!惟明帝嗣位以后,功臣多已凋谢,邓禹马武,岿然仅存,一则进为太傅,半载即终;一则出平叛羌,未几亦殁。明帝追念功臣,绘象云台,共得三十二人,垂为纪念,此亦未始非扬激之方。但以马伏波之关系后戚,特为避贤,未免为一偏之见,彰善瘅恶,当示大公,若必以亲疏别之,则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