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 ▪ 第二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 ▪ 第三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
- ▪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 ▪ 第五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 ▪ 第六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 ▪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 ▪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 ▪ 第九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 ▪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 ▪ 第十一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 ▪ 第十二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 ▪ 第十三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 ▪ 第十四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 ▪ 第十五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 ▪ 第十六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 ▪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 ▪ 第十八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 ▪ 第十九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
- ▪ 第二十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 ▪ 第二十一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 ▪ 第二十二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 ▪ 第二十三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 ▪ 第二十四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 ▪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 ▪ 第二十六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 ▪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 ▪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 ▪ 第二十九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 ▪ 第三十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 ▪ 第三十一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 ▪ 第三十二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 ▪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 ▪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 ▪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 ▪ 第三十六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 ▪ 第三十七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 ▪ 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 ▪ 第三十九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 ▪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 ▪ 第四十一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 ▪ 第四十二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 ▪ 第四十三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 ▪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 ▪ 第四十五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选 举祝良解甲定群蛮
- ▪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 ▪ 第四十七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 ▪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 ▪ 第四十九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 ▪ 第五十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 ▪ 第五十一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
- ▪ 第五十二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
- ▪ 第五十三回 激军心焚营施巧计 信谗构严诏捕名贤
- ▪ 第五十四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 ▪ 第五十五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
- ▪ 第五十六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
- ▪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章
- ▪ 第五十八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
- ▪ 第五十九回 诛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赂妇翁嫁祸
- ▪ 第六十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
- ▪ 第六十一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
- ▪ 第六十二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
- ▪ 第六十三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
- ▪ 第六十四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
- ▪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
- ▪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
- ▪ 第六十七回 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 ▪ 第六十八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
- ▪ 第六十九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
- ▪ 第七十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 ▪ 第七十一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
- ▪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 ▪ 第七十三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
- ▪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 ▪ 第七十五回 略横江奋迹兴师 下宛城痴情猎艳
- ▪ 第七十六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
- ▪ 第七十七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
- ▪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孙瓒 害国戚勒毙董贵妃
- ▪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
- ▪ 第八十回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
- ▪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
- ▪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 ▪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
- ▪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 ▪ 第八十五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
- ▪ 第八十六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
-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 ▪ 第八十八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 ▪ 第八十九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
- ▪ 第九十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 ▪ 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
- ▪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 ▪ 第九十四回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
- ▪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
- ▪ 第九十六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
- ▪ 第九十七回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
- ▪ 第九十八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
- ▪ 第九十九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
- ▪ 第一百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
却说赤眉既降,关中无主,盗贼又乘机蜂起,各据一隅。下邽有王歆,新丰有芳丹,霸陵有蒋震,长陵有公孙守,谷口有杨周,陈仓有吕鲔,汧骆有角闳,长安被张邯占住,各称将军,互相攻击。独延岑屯据杜陵,击破赤眉将逄安,意气自豪,再移部众入蓝田,僭称武安王,分置牧守,居然想做关中霸主。闻得征西大将军冯异进兵,亟诱同张邯等众,共攻异军。一番接仗,竟被异军杀毙千余人。张邯等战败先逃,延岑亦向东南窜去。异进驻上林苑中,号令远近,先抚后剿,所有前时附近诸堡砦,附属延岑,至此都向异投诚。异又遣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领兵追岑。到了析县,正值岑督众围城,一遇邓晔等到来,慌忙解围对敌,偏部众惩着前败,不敢再战,裨将苏臣等投械先降。岑不敢再持,奔归南阳,又被汉建威大将军耿弇等,迎头截击,斩首三千余级,生擒将士五千余人。岑势孤力竭,但率数骑奔投秦丰,嗣复转诣西蜀,下文自有交代。惟邓奉本光武帝姊夫邓晨兄子,从征有功,官拜破虏将军。自吴汉出略南阳,兵多侵暴,连邓奉故乡新野县中,亦遭蹂躏。奉返省乡里,庐舍荡然,不由的怒气填胸,竟纠合流氓,造起反来。乡里遭殃,何妨劾奏吴汉,奈何造反?当即攻入淯阳,逐去守兵。顾应前回。尚有堵乡人董欣,杏聚人许邯,亦纠众应奉,四出骚扰。董欣攻入宛城,拘住南阳太守刘欣,幸汉扬化将军坚镡,尚未远去,一闻宛城失守,便引兵夜至城下,使壮士悄悄登城,斩关纳入兵士,一鼓而进。欣未曾防备,势难招架,只好弃城窜去,逃归堵乡。光武帝时已闻警,亟授岑彭为征南大将军,使讨邓奉董欣,且拟添将助彭。适值王常自邓来归,常即前时下江帅,与光武帝同破莽军,转事刘玄。玄曾命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进爵邓王。至是方挈眷入洛,谒见光武。光武帝与语道:“王廷尉良苦,每念前时与同艰险,无日忘怀!奈何至今始来相见哩?”常顿首谢道:“臣蒙大命,得效鞭策,始遇宜秋,继会昆阳,幸赖陛下威武,终破大敌。更始不量臣愚,委任南州。赤眉入关,伤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今闻陛下即位河北,如日重明,臣等得见阙廷,虽死亦无遗恨了!”光武帝笑说道:“我与卿戏言,不必介意,今得见卿,南顾无忧了。”遂指常语诸将道:“王将军曾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好算是忠臣呢!”于是面授常为汉忠将军,使与朱祐贾复耿弇郭守刘宏刘嘉耿植等,一同南下,由征南大将军岑彭节制。彭率众至杏聚,击破许邯,邯穷蹙始降。再顺便进攻堵乡,董欣向邓奉乞援,奉率锐卒万余,往救董欣,两人并力拒守。岑彭等连攻数月,尚不能克。到了建武三年夏间,光武帝下诏亲征,带领六军出都。行至叶县,适遇董欣别将数千人,沿途拦阻,车驾不得前进,正要麾兵开道,巧值彭亦引兵杀到,前后夹攻,一霎时扫得精光。光武帝进军堵阳,邓奉不禁胆怯,夜奔淯阳。董欣独力难支,自缚出降。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臧宫,奉着帝命与岑彭等追赶邓奉,驰抵小长安,得及奉兵,当然再战。奉抵死格拒,酣斗经时,互有杀伤。蓦闻光武帝亲来接应,车骑大至,汉军越加奋勇,杀死奉兵无数,奉欲逃无路,迫急乃降。光武帝记奉前功,且由吴汉起衅,拟从赦宥。岑彭与耿弇进谏道:“邓奉背恩造反,致王师暴露经年,罪无可逭!若不诛奉,何以惩恶?”说得光武帝不便徇情,乃将奉正法示众。国法原是难容。惟许邯董欣,幸得贷免。光武帝启驾还都,但使岑彭与傅俊臧宫等三万余人,南击秦丰去了。
过了月余,得虎牙大将军捷报,说是刘永授首,睢阳报平。究竟刘永如何败死?应该详叙情形。永在睢阳僭称帝号,专据东方。见十一回。内有沛人周建等为爪牙,外有佼强董宪张步等为羽翼,除国都睢阳外,如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城,俱归管辖,差不多将青兖徐三州包括了去。光武帝曾拜盖延为虎牙大将军,使与降将苏茂,相偕东征。茂本刘玄部将,前与朱鲔共守洛阳,鲔既出降,茂亦归命。及随盖延东行,独不肯受延节制,分军自去,掠得数县,据住广乐,反向刘永处遣使称臣。永拜茂为大司马,封淮阳王。盖延独进攻睢阳,且奏达苏茂叛状,光武帝再遣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等,往助盖延,为延副将,合攻睢阳城。彼此经过好几次战仗,城中兵不能取胜,闭门死守。两下里复相持数旬,延尽收田间禾麦,作为军粮,守兵无粮可因,渐生恟惧,当被延军窥出间隙,缘梯夜登,入城击永。永不知所措,亟引兵走出东门,延等追杀一阵,横尸遍野,只剩得骑士数十人,保住刘永家属,奔往虞城。虞城人不愿纳永,反将永母及妻子,一并杀死,永仓皇走脱,得抵谯邑。永将苏茂佼强周建等,合兵三万余人,至谯救永,永复得成军,再拟拒延。延连拔薛城沛城,斩鲁郡太守梁邱寿,及沛郡太守陈修,长驱追永。永率苏茂等三将军,至沛西逆战,又吃了一大败仗。不得已再弃谯城,转奔湖陵,苏茂奔还广乐,惟佼强周建,还是与永同行,未曾舍去。
盖延乘胜略地,收抚沛楚临淮各城。光武帝也遣大中大夫伏隆,持节使青徐二州,招谕郡国。青徐群盗,多望风请降。就是琅琊盗帅张步,亦迎谒伏隆,敛兵听命。隆许为归报,嘱步静候朝旨,步乃使掾吏孙昱,随隆诣阙,贡献鳆鱼。鳆似蛤,即石决明。光武帝迁隆为光禄大夫,仍使隆赍着诏书,拜步为东莱太守。隆即与步掾孙昱,仍向东行。哪知为刘永所闻,忙遣人立步为齐王,并封东海贼帅董宪为海西王。步贪得王爵,欲背隆约。及隆持诏前来,竟摆起国王的架子,拒诏不受。隆探悉情隐,因向步晓谕道:“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得封王;今君果去逆效顺,总不失为万户侯,何必贪受伪封,但顾目前,不顾日后哩?”步不以为然,惟留隆共守青徐二州,隆愤然道:“君不受朝命,必有后悔!我奉命到此,谕君反正,岂肯随君附逆?我就此返报便了。”说着,持节欲行,步却麾动左右,把隆拘住,锢居一室。隆缮就密书,交付从吏,嘱使乘间脱身,归报朝廷。从吏一住数日,觑得步兵防检少疏,乘夜逸出,好容易奔还洛阳,把隆书呈递进去。
光武帝立即展阅,但见书中写着:
臣隆奉使无状,受执凶逆,虽在困厄,授命不顾。步固桀骜,属吏知其反叛,心不附之,愿以时进兵,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到阙廷,受诛有司,此其大愿;若令没于寇手,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愿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与天无极!臣隆待死上言。
光武帝览罢,知隆已陷入寇中,亟召隆父伏湛,示隆来书,且流涕与语道:“隆节同苏武,忠诚贯日,朕却恨他不如姑许,自求生还哩!”这是无聊慰语,莫被光武瞒过。湛泣拜而退。湛为济南伏胜九世孙,世传经学。伏胜为秦时耆儒,见《前汉演义》。高祖伏孺,徙居琅琊郡东武县;父伏理曾为高密太傅。湛承父荫,补充博士弟子员;王莽时为绣衣执法;刘玄入关,使为平原太守;光武帝即位,闻湛才名,征拜尚书,令订旧制。至是因伏隆被执,意欲加慰湛心,擢任公卿。时邓禹已早还都中,自愧无功,缴上大司徒及梁侯印绶,光武帝赐还侯印,但将大司徒一职,悬缺不补。回应前回。此次拟迁擢伏湛,正好使他代任大司徒,乃即日锡命,使行大司徒事。未几即命他实授,加封阳都侯,一面调遣大司马吴汉,率同骠骑大将军杜茂等,会攻刘永。并拟另派别将,专讨张步。忽由幽州牧朱浮,驰使告急,请速济师。顿令光武帝不遑东顾,又要筹及北防。
这朱浮告急的原因,便是为了彭宠造反,逼迫幽州。彭宠本为渔阳太守,尝发突骑助光武军,得平王郎。至光武正位,封赏功臣,如宠所遣的吴汉王梁,皆位跻三公,宠仍守原官,不获超迁,因此不平。光武帝也未免负宠。幽州牧朱浮,年少好客,尝向渔阳征取银米,充作廪饩。宠不肯照发,且有怨言。浮致书责宠,讥他为辽东白豕,只好夸示辽阳,不足比衡河右。宠得书越加恨浮,浮更密表谮宠,光武帝乃征宠入都。宠请与浮一同就征,奉诏不许,宠遂怀疑惧。宠妻素好干政,劝宠不必应征,尽可自主;此外属吏亦无人劝行,于是迁延不发。宠有从弟子后兰卿,随光武帝居洛阳,光武帝因遣令谕宠,宠留住子后兰卿,竟出兵二万余人,往攻朱浮。又因上谷太守耿况,也是功高赏薄,与己相同,不妨诱与同反。于是一再遣使,驰诣上谷。哪知有去无来,所遣使人,俱被耿况斩首了。彭宠造反,前回已曾提及,此外所叙各事,参观前文便知。光武帝闻朱浮被攻,曾遣游击将军邓隆,引兵援浮。隆与浮立营太远,呼应不灵,被宠兵突破隆营,隆仓猝走脱,部下多死。浮不能相救,只好还守蓟城,与宠相拒。既而涿郡太守张丰,也与宠连兵,自称无上大将军。宠得一帮手,气焰越张,索性大举围蓟。朱浮不敢出战,惟飞章入洛,乞请援师。
光武帝得报,想了数日,一时腾不出兵马粮饷,乃令来使还报,教他静守毋战,俟筹足军实,方可来援等语。浮又固守了好几月,城中粮尽,人自相食,那外面却攻扑甚急,险些儿陷没全城,就使弃城不顾,也是无路可出,眼见得危急万分,朝不保暮。亏得上谷太守耿况,遣到两三千骑兵,冲破围城一角,浮得趁此机会,开城杀出,由上谷兵在外接应,才得走脱。只蓟城吏民,不及随行,上谷兵又复退去,无人相救,没奈何出降宠军。宠既得蓟城,复陷右北平上谷数县,遂自称燕王,北通匈奴,南结张步,又收集朔方遗贼,称雄一隅。光武帝时思北讨,但恐刘永未平,一或远征,免不得顾此失彼,患生眉睫,所以耐心待着,只望盖延吴汉两军,早日平永,便好移师北行。偏偏事多周折,波浪层生,前次睢阳城已经攻下,只逃脱了刘永一人。及盖延往略沛楚,永又从间道还至睢阳,睢阳人又反城迎永。盖延再去围攻,急切又不能得手。惟吴汉一军,行至广乐,与永将苏茂连战数次,茂奔广乐见上文。茂败入城中。吴汉督兵猛攻,四面架起云梯,将要登城,不防来了一个周建,带着大队十多万人,救茂击汉。汉自率轻骑,前去截击,虽是敌众我寡,倒也未尝胆怯。一场混战,毕竟杀不过茂众,看看将败退下去,汉不禁性起,怒马向前,挺戟突阵,刺死敌兵数人。蓦然来了一箭,射中马首,马负痛一蹶,把汉掀翻地下,幸亏左右将士,抢前力救,才得将汉扶归。汉膝上受伤,不能起立,困卧榻上,诸将只得闭垒自固,一听周建入城。到了日晚,吴汉尚病不能兴,未免呻吟。杜茂等入语道:“大敌在前,公乃因伤久卧,恐致摇动众心,还请详察。”汉听言未毕,便跃然起坐,裹创出帐,椎牛飨士,下令军中道:“贼众虽多,统皆乌合,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并没有什么忠义。今日为诸君立功时候,杀贼封侯,在此一举,望诸君勉力。”麾下不禁鼓舞,齐称得令,将士同心,不忧不胜。于是士气复振,待旦厮杀。到了昧爽,城中已有鼓角声,传入汉营。汉知周建等又来挑战,遂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黄头系首戴黄巾,为敢死士。及乌桓突骑三千余人,作为先驱,自督诸将随出,号令全军,闻鼓齐进,退后立斩。当下大开营门,严阵以待。望见周建领兵出来,即由汉亲自擂鼓,蓬蓬勃勃,激动士气,前驱奋勇杀出,后军继进,一古脑儿冲入建军。建军抵挡不住,立即返奔,被汉军快马追上,守卒不及闭门,顿至门前挤住,彼此争入,结果是全城捣毁,周建苏茂,夺路遁去。汉入城安民,留杜茂陈俊居守,自率兵追蹑建茂,直抵睢阳。建与茂入城见永,相偕守御。汉会同盖延,昼夜急攻。城中被困,已将百日,兵吏皆有菜色,再加建茂败兵,从外窜至,人数虽是较多,粮食越加不济,没奈何保住刘永,溃围出走。延军截住辎重,从后追击。永等拚命乱跑,将抵酂城,众已四散,连建茂亦自去逃生。只有永将庆吾,还是跟着,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竟悄悄的拔出佩刀,向永脑后劈去,永未曾预防,当然被杀,庆吾遂枭了永首,迎献延军。延令庆吾携首入都,伏阙呈报,庆吾得受封为列侯。好侥幸。
永弟防尚守住睢阳,闻得永已毙命,也开城出降。独永子纡随着建茂,同至垂惠。建茂因立纡为梁王,收合余烬,再图起复。永将佼强走保西防,仍与建茂等,遥为声援,共保刘纡。纡且使人至剧城,传报嗣立情状,剧城为张步所居,正在拥兵拓土,夺得齐地十二郡,侈然自大。既接刘纡使命,意欲尊纡为帝,自称定汉公。也想摹仿王莽么?独琅琊太守谏阻道:“梁王尝归附刘宗,所以山东听命,今若尊立彼子,恐众情未必翕从。且齐人多诈,不可不防!”步乃罢议,但将来使遣归。王闳即王莽从弟,王谭子。颇有胆略,为莽所忌,遣为东郡太守。至刘玄为帝,闳率东郡三十余万户,拜表降玄,玄因令闳移守琅琊。张步起事,受永封爵,闳与战不胜,单骑见步,步陈兵相见,怒目视闳道:“步有何过,乃为君所不容,屡次见攻?”闳按剑道:“闳为大汉太守,奉命守土,今文公张步字。拥兵相拒,不服朝命,闳只知讨贼,管什么有过无过呢?”步为闳所折,不禁心服,遂离席跪谢,陈乐献酒,待遇如上宾礼,仍使闳守郡如故。闳此次进谏,是知刘纡不能成事,意欲张步仍归顺洛阳。步但不愿帝纡,未肯从洛,且杀死洛阳使臣伏隆,据境自雄。正是:
狐鼠徒知争窟穴,蟪蛄原不识春秋。
张步尚是专横,彭宠却已速死。究竟宠何故毙命,请看官续阅下回。
邓奉为邓晨兄子,与光武帝戚谊相关,乃以新野被掠之嫌,遽敢造反,实属罪无可贷。光武帝之欲加赦宥,未免循私。岑彭耿弇,共请正法,所言甚当。卒之叛臣伏罪,国法得伸,光武帝之曲从众请,诚哉其以公灭私也。刘永亦高祖后裔,名位与光武相类,光武可帝,永亦未尝不可帝;但永之才智,不逮光武,必欲据有青齐,抗衡河洛,不败何待?不死胡为?惟庆吾既为永臣,乃乘永穷蹙之时,遂加手刃,携首求功,光武帝竟封为列侯,毋乃过甚。帝尝语盆子诸臣,谓其奉主来降,不失为善,是明知弑臣之非义,奈何犹加封赏也?耿弇诸将,能谏阻光武之赦奉,不知谏阻光武之封吾,其亦一得一失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