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微先生北征录
- ▪ 卷一 平戎十策
- ▪ ▪ 再上皇帝书
- ▪ ▪ 取士
- ▪ ▪ 招军
- ▪ ▪ 御骑
- ▪ ▪ 陷骑
- ▪ ▪ 得地
- ▪ ▪ 守地
- ▪ ▪ 恩威
- ▪ ▪ 利害
- ▪ ▪ 财计
- ▪ ▪ 马政
- ▪ 卷二 治安药石
- ▪ 卷三 治安药石 军国大计一
- ▪ ▪ 和议
- ▪ 卷四 治安药石 边防要务三
- ▪ ▪ 山水寨
- ▪ ▪ 屯要
- ▪ ▪ 捷径
- ▪ 卷五 治安药石 破敌长技一
- ▪ 卷六 治安药石 将帅小数八
- ▪ ▪ 搜伏
- ▪ ▪ 暗认
- ▪ ▪ 潜易
- ▪ ▪ 急据
- ▪ ▪ 分渡
- ▪ ▪ 自认
- ▪ ▪ 就顺
- ▪ ▪ 反泄
- ▪ 卷七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十有三
- ▪ ▪ 人甲制
- ▪ ▪ 马甲制
- ▪ ▪ 弓制
- ▪ ▪ 甲制
- ▪ ▪ 马军甲制
- ▪ ▪ 弩手甲制
- ▪ 卷八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
- ▪ ▪ 弩制
- ▪ ▪ 弓箭制
- ▪ ▪ 弩箭制
- ▪ ▪ 鞍制
- ▪ ▪ 靴制
- ▪ ▪ 马枪制
- ▪ ▪ 叉枪制
- ▪ 卷九 治安药石 采探之法五
- ▪ ▪ 采探
- ▪ ▪ 候望
- ▪ ▪ 聚探
- ▪ ▪ 关递
- ▪ ▪ 密辨
- ▪ 卷十 治安药石 戒饬将帅之道四
- ▪ ▪ 将帅轻死
- ▪ ▪ 将帅好战
- ▪ ▪ 材财相用
- ▪ ▪ 豪杰为间
- ▪ 卷十一 治安药石 守边待敌之策二
- ▪ ▪ 禁涉
- ▪ ▪ 观衅
- ▪ 卷十二 治安药石 足兵便民之策四
- ▪ ▪ 劝募
- ▪ ▪ 省运
- ▪ ▪ 广士
- ▪ ▪ 实边
臣闻天下之事,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者,皆可以预备。耳之所不闻见,则预备之术何自而施?声音之相接,颜色之相者,皆可以巧致。至于声音之不相接,颜色之不相睹,虽欲而致之,讵可得邪?
兵家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乘人之及,攻其所不戒者,皆伏兵说也。孙、吴之书,韩、曹之术,有出奇设伏之名,而不及九伏。十一伏之法,虽遗逸之士言大概,而得其传者类皆粗略。故其所存惟九伏而已:一曰山,谓山岩崎曲,关隘险阻;二曰土伏,枯壕堤岸,古城旧垒三曰草伏,草蒿蓊郁,茅苇掩映;四曰林伏,蒹葭荆棘,茂修竹;五曰夜伏,天色昏暗,夜气晦冥;六曰烟伏,山岚气,罩占郊野;七曰水伏,束苇流身,覆荷盖面;八曰伏,梁枯涸,屋舍幽暗;九曰伪伏,我欲设伏而窘于无兵,欲不伏而恐其袭我,故就险阻之处伪为尘埃、旗帜,如设伏之状,贼疑而遁。以是九者,出军之日,先选机巧合于人一名为伏,将应行军下营,专一拣择形势,多设奇兵,伏以备盗劫。伏兵之法,一人不知,万人不期;一夫不睹,万骑失措。至曳柴扬尘,而中有突骑;断木成庵,而后有伏弩,皆所谓流是也。
善伏兵者,藏于九地之下;善发伏者,动于九天之上。鬼有所不能测,雷电有所不可及。微乎微乎,至于无声;神乎乎,至于无形。而至此,讵容以言尽邪?盖伏生于奇,奇生机,机生于正,奇正发于无穷之源。非员机之君子,安能与此哉?然善于设伏而不善于搜伏,恐我之伏以陷彼者,将转为陷我之具矣。故搜伏之法,远入虏地,营垒生疏、道路险,恐其设伏,尤当先发伏。兵将纵横搜索,斯无疏失。故草走兽突出,则伏必在草;林中飞鸟鸣噪,则伏必在林;无风竹苇自动,则伏必在山;无雨而滩碛自湿,则伏必在水;溪浑浊,则伏必在流;凹坞昏暗,则伏必在僻野;无风起尘,伏必未定;未晓鸡鸣,则伏必夜动。故善搜伏者,必依四搜法,炬木组竹,击石运弩;搜生而纵死,搜向而纵背,纵火东而静搜于西发,弩于左而静搜其右。是谓搜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