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翠微先生北征录
- ▪ 卷一 平戎十策
- ▪ ▪ 再上皇帝书
- ▪ ▪ 取士
- ▪ ▪ 招军
- ▪ ▪ 御骑
- ▪ ▪ 陷骑
- ▪ ▪ 得地
- ▪ ▪ 守地
- ▪ ▪ 恩威
- ▪ ▪ 利害
- ▪ ▪ 财计
- ▪ ▪ 马政
- ▪ 卷二 治安药石
- ▪ 卷三 治安药石 军国大计一
- ▪ ▪ 和议
- ▪ 卷四 治安药石 边防要务三
- ▪ ▪ 山水寨
- ▪ ▪ 屯要
- ▪ ▪ 捷径
- ▪ 卷五 治安药石 破敌长技一
- ▪ 卷六 治安药石 将帅小数八
- ▪ ▪ 暗认
- ▪ ▪ 潜易
- ▪ ▪ 急据
- ▪ ▪ 分渡
- ▪ ▪ 自认
- ▪ ▪ 就顺
- ▪ ▪ 搜伏
- ▪ ▪ 反泄
- ▪ 卷七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十有三
- ▪ ▪ 人甲制
- ▪ ▪ 马甲制
- ▪ ▪ 甲制
- ▪ ▪ 马军甲制
- ▪ ▪ 弩手甲制
- ▪ ▪ 弓制
- ▪ 卷八 治安药石 器用小节
- ▪ ▪ 马枪制
- ▪ ▪ 叉枪制
- ▪ ▪ 弩制
- ▪ ▪ 弓箭制
- ▪ ▪ 弩箭制
- ▪ ▪ 鞍制
- ▪ ▪ 靴制
- ▪ 卷九 治安药石 采探之法五
- ▪ ▪ 采探
- ▪ ▪ 候望
- ▪ ▪ 聚探
- ▪ ▪ 关递
- ▪ ▪ 密辨
- ▪ 卷十 治安药石 戒饬将帅之道四
- ▪ ▪ 将帅轻死
- ▪ ▪ 将帅好战
- ▪ ▪ 材财相用
- ▪ ▪ 豪杰为间
- ▪ 卷十一 治安药石 守边待敌之策二
- ▪ ▪ 禁涉
- ▪ ▪ 观衅
- ▪ 卷十二 治安药石 足兵便民之策四
- ▪ ▪ 劝募
- ▪ ▪ 省运
- ▪ ▪ 广士
- ▪ ▪ 实边
──叉杆蒺藜条为上,柘条次之,枫条又次之,余木不可。
──穿斗枪叉,合拣择枪大小与筒口相等,然后穿套。
──造枪须令枪头、叉口用钢,筒并枪身、叉身尽合用常。
──穿斗叉枪,先比量杆头相等,次用胶、漆、面调涂,入筒口,令盛满,却倒用杆斗上。庶无动摇、脱落之弊,至杆朽腐,而杆头犹不脱,及雨水不入。
臣闻旧制:淮东敢死军多系枪叉手,淮西忠义军民兵多系刀手。刀姑置勿论,而枪叉之弊有四。一则近年收买枪杆全选择,多用杂色轻木,临用脆折及被脱误。今后枪叉杆须用藜条、枫木、赤仙木,方免杆身易折。二则诸军穿斗枪杆,问筒口、杆头巨细,例用锉斫令小,便行装斗。才遇中物,枪杆皆从锉斫处断作两截。今后须令比量筒口、杆头一样,削放尖,不得锉斫令小,方免杆头断落。三则诸军枪叉例皆团钢打造,故倍费磨削,虚费钢火。今后枪尖、叉口皆令用,枪身、叉背皆用常铁,方免倍费工绩。诸军穿斗枪叉等军,只此削得巨细相等,便用铁钉钉上枪头、叉头,以故临用枪头中物而摇动脱落,或钉头入木而杆头损折。今后须令煎入漆,和面调涂,倾入筒口,方行穿套。庶免动摇伤折。是叉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