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清三杰
- ▪ 自序
- ▪ 徐哲身小传
- ▪ 第一回 善士救奇灾全家入水 名臣得预兆只手擎天
- ▪ 第二回 嵌字联生离死别 落叶赋阴错阳差
- ▪ 第三回 分尸饮血神勇堪惊 斗角钩心圣衷可测
- ▪ 第四回 风尘侠妓巨眼识才人 草泽英雄倾心结奇士
- ▪ 第五回 奸商趸鸦片幕府求情 战艇中鱼雷军门殉难
- ▪ 第六回 胡以晁三拳毙恶霸 洪宣娇一怒嫁情郎
- ▪ 第七回 弄玄虚两蛇入穴 办团练双凤来朝
- ▪ 第八回 动热肠存心援要犯 出恶气亲手剐淫娃
- ▪ 第九回 洪秀全金田起义 谭绍□铁岭鏖兵
- ▪ 第十回 越俎代谋本军看冷眼 开诚相见清将死愚忠
- ▪ 第十一回 云山尽节全州道 石氏求贤新旺村
- ▪ 第十二回 大智若愚秀成遭藐视 从天而降钱氏运奇谋
- ▪ 第十三回 有挟而求情同蛰伏 养痈成患误解狐言
- ▪ 第十四回 张国梁投效初授职 江忠济贪功致亡身
- ▪ 第十五回 创营制分封举义人 练乡团始述更名事
- ▪ 第十六回 曾国藩单求郭意诚 洪宣娇拟殉萧朝贵
- ▪ 第十七回 睹耳语众将起疑团 掷头颅孤孀几丧命
- ▪ 第十八回 三月围城军粮恃腐草 一宵作法武器用鲜花
- ▪ 第十九回 贤邑令蓄心荐幕客 俏丫环有意作红娘
- ▪ 第二十回 制爱情双文贻艳服 得奇梦公瑾授兵书
- ▪ 第二十一回 任水师保全湘省 遵秘计攻克岳州
- ▪ 第二十二回 宝石孕奇文太平天国 名棋逢敌手獬面藤兵
- ▪ 第二十三回 真遭殃人民都变鬼 假被逼将士尽封王
- ▪ 第二十四回 李金凤代父复仇 彭玉麟寻师问难
- ▪ 第二十五回 儒宗谈理学实益人心 勇将壮声威伪装狗眼
- ▪ 第二十六回 陆总督携姬援小舅 钱军师遣将捉清官
- ▪ 第二十七回 锦上添花李忠王报捷 瓮中捉鳖吴观察生还
- ▪ 第二十八回 冯兆炳别母远投军 陆建瀛诵经求退敌
- ▪ 第二十九回 对的放矢委屈将军 隔车打油便宜和尚
- ▪ 第三十回 恋金陵天皇取中策 笞玉臀徐后慑淫威
- ▪ 第三十一回 塔齐布拔帜选营官 李续宜挥旗卷敌帅
- ▪ 第三十二回 手中落箸大将惮援兵 面上飞金如君认干娘
- ▪ 第三十三回 隔省辞官独嗤黄太守 因祸得福共保左京堂
- ▪ 第三十四回 蠢妇人多言开杀戒 好兄弟远路示军谋
- ▪ 第三十五回 胡林翼修书悲将佐 曾国藩洗脚戏门人
- ▪ 第三十六回 论人材详述文王卦 练侦探私抄敌国书
- ▪ 第三十七回 林威王称兵进谏 易太守举室全忠
- ▪ 第三十八回 钱军师遗书归隐 曾大帅奏报丁艰
- ▪ 第三十九回 刘丽川兴兵上海城 曾国华死节三河镇
- ▪ 第四十回 不忍欺邪人欺正士 无可责老父责娇儿
- ▪ 第四十一回 惟我称尊坠入僧王计 予人以善低哦胜保诗
- ▪ 第四十二回 公事书圆圈鲍超求救 敌军行诡计曾氏丧师
- ▪ 第四十三回 老家人舍身救主 章文案诌谎成真
- ▪ 第四十四回 铜官感旧文学士题诗 锡堡抽烟彭京卿斩子
- ▪ 第四十五回 左中丞奏陈援浙策 曾廉访咨报克皖文
- ▪ 第四十六回 洪宣娇靦颜求媚药 温树德献计听空坛
- ▪ 第四十七回 踹敌营将门有子 得怪梦温氏成神
- ▪ 第四十八回 提督掬丹忱小民感戴 翰林崇老例后辈含糊
- ▪ 第四十九回 发热发狂断送要隘 忽和忽战贻笑外邦
- ▪ 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计斩权臣 彭玉麟诚心辞皖抚
- ▪ 第五十一回 缢鬼乞伸冤犹狞面目 王姬甘下嫁别有衷肠
- ▪ 第五十二回 石达开飘然引去 周天受率尔求援
- ▪ 第五十三回 援安吉大败梅溪 弃杭州重奔宁国
- ▪ 第五十四回 画船绣幕清将忒风流 地网天罗包村号铁桶
- ▪ 第五十五回 王履谦酿成骄子 徐春晏误接奸朋
- ▪ 第五十六回 徐六嫂刀下全贞 包三姑竿头挂首
- ▪ 第五十七回 县属尽沦亡祸由二贼 省垣重失陷恨饮三忠
- ▪ 第五十八回 取众议将帅议军机 设奇谋弟兄当大敌
- ▪ 第五十九回 陈延寿生为负债人 洪秀全死作贪花鬼
- ▪ 第六十回 招凉珠能保尸体 热心吏为述案情
- ▪ 第六十一回 印堂呈晦色管辂知机 烟嘴角霉头子龙有胆
- ▪ 第六十二回 轰金陵李臣典惨毙 收玉帛曾九帅发财
- ▪ 第六十三回 遭敕书制军亲草奏 繁市面总督坐花船
- ▪ 第六十四回 仗剑登堂眼看门人逐爱妾 携书入座相对夫子念亡儿
- ▪ 第六十五回 张之万梦作斩妖官 彭雪琴伪扮城隍像
- ▪ 第六十六回 北阙沐皇恩详陈奏牍 西征谈战略尽在家书
- ▪ 第六十八回 云生胯下女匪发狂痴 箭中鸡头将军施绝技
- ▪ 第六十九回 将计就计果臣被戕 以毒攻毒野主受窘
- ▪ 第七十回 一雀入灵堂牢衔帅手 双胎破邪法紧抱夫腰
- ▪ 第七十一回 飞章北阙存殁沐天恩 剪烛西窗宾东论茶务
- ▪ 第七十二回 贤夫人不忘守边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
- ▪ 第七十三回 医产妇着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
- ▪ 第七十四回 劣绅通敌挟制三军 大将瞒粮欺蒙二贼
- ▪ 第七十五回 述边情堪为往事师 解奇渴痛饮仇人血
- ▪ 第七十六回 金积堡马贼设阴谋 仆石岩刘公殉国难
- ▪ 第七十七回 少将军血战西宁 老统领魂归北塞
- ▪ 第七十八回 意诔辞病子述荣哀 谈挽联老人惊忏语
- ▪ 第七十九回 酬殊勋举人拜相 报噩耗爱子遄归
- ▪ 第八十回 攻哈密深知将领心 侵伊犁坐获渔翁利
- ▪ 第八十一回 囚全权俄人起交涉 换公事幕友坏良心
- ▪ 第八十二回 狭路相逢冤鬼提头索命 深宵突至阉人献策生财
- ▪ 第八十三回 学政作庭参童生吐气 尚书行国法世宦归阴
- ▪ 第八十四回 买私交单闻鹤顶红 动公愤共助鱼肚白
- ▪ 第八十五回 左制台恶人讲话 彭巡阅与鬼谈心
- ▪ 第八十六回 请王命众人呈觳觫 打官司一士露行藏
- ▪ 第八十七回 几首新词喜友文廷式 一声大炮力援吴吉人
- ▪ 第八十八回 见白猿晚年生蠢子 坠黑虎垂暮怜冢孙
- ▪ 第八十九回 钦差忧国难不许过年 帮办扮商家偏来讨帐
- ▪ 第九十回 官兵落草群钦少妇头 和尚贪花独注夫人脚
- ▪ 第九十一回 龙头挨板子苦主伸冤 马桶满公堂能员得奖
- ▪ 第九十二回 左侯逝世特旨谥文襄 彭氏遇仙诚心问死日
- ▪ 第九十三回 背国号如数家珍 劝盗魁取材戏剧
- ▪ 第九十四回 抱病臣特旨赐人参 强项令当场骂鸟蛋
- ▪ 第九十五回 死爵爷真个抄家 贤总督欣然作伐
- ▪ 第九十六回 投鼠忌器骗子发横财 爱屋及乌亲家问数学
- ▪ 第九十七回 公谊私情彭公护命妇 雪肤花貌钱氏受官刑
- ▪ 第九十八回 皂隶献殷勤水果四色 皇家多护卫火神一尊
- ▪ 第九十九回 硬铁头朝房挥涕泗 骚鞑子妆奁炫奢华
- ▪ 第一百回 忠臣返本大义炳千秋 孝子归真全书结三杰
四川总督刘秉璋接到夔州府汪鉴的禀帖,不觉大惊失色,急命戈什哈传见那位代理营务处陈石卿。那知陈石卿仍然推说有病,不肯应召。刘秉璋没法,只好拍了份密电去请恭亲王的示,要想把那重大责任,交给恭亲王去负。
原来那个时候,咸丰皇帝的亲弟兄,仅剩老六老七二人存在,老六就是恭王,老七就是醇王。醇王现管神机营事务,以及内务府诸事,不暇再问朝政。恭王既充军机处领袖,又掌总理衙门,对付这等谋叛之事,本是他的份所应为。当时一见刘秉璋的密电,连连的顿足大叫不好道,鲍超在时,因为要打法国的洋鬼子,连那议和的上谕都敢撕碎,他的子孙,既有谋为不轨情事,自在意中,况且他是第一个中兴勇将,他的下代,必有非常惊人之技,倘一发难,试问谁能抵御。恭王想到此地,慌忙面奏慈禧太后。太后不待恭王奏毕,也在连称不妙不妙。恭王一直奏完道:“奴才愚见,自应立即电覆川督,命他即去查抄,若无形迹可疑之处,就好作罢,免有打草惊蛇之举,惹了一班功臣;否则先将鲍氏家属就近拿下,也好以此挟制他们。”
太后听说,蹙额的低声说道:“咱们就怕这班将官的子孙造反。从前的吕太后,她若不早把那个韩信,悄悄的处死于那未央宫中,那座汉家天下,未必能够传到二十四代呢。”恭王道:“此刻尚在叛迹未彰之际,似乎有些难处。因为长毛造反,本是反对咱们满人,倘若一班中兴名将的子孙,大家抱着兔死孤悲之感,统统群起而攻,咱们的这座天下那就有些靠不住了。”
太后又问道:“咱们知道刘秉璋的身边,不是有个会卜文王卦的徐某人在那儿么,何以这件事情,弄得漫无布置,如此惊惶的呢。”
恭王回奏道:“听说徐某出省去打蛮子去了。或者刘秉璋没有和他商酌。”
太后听了忽然一乐,顿时面露笑容起来。
恭王惊问道:“老佛爷此时忽有笑容,未知想到何事,奴才愚鲁,一时莫测高深。”
太后见问,又是淡淡的一笑道:“刘秉璋做了几十年的官,一箍脑儿用了一个姓徐的。姓徐的虽将那个孝字,看得重于忠字,自然难免认题不清。但是既在帮刘秉璋的忙,刘秉璋是咱们的封疆大员,咱们就有便宜之处在里头了。”太后说着,更加现出很放心的样子,又接说道:“你既说姓徐的出省去了,咱就知道刘秉璋就仿佛失去了一个魂灵,因此对于一点小事,自然要大惊小怪起来了。这件事情,若是姓徐的在省,也没什么办法,那就有些怕人。夔州府汪鉴,本是一个念了几句死书的文官,怎有这个应变之才呢?所以咱倒高兴起来了。”恭王道:“这末奴才下去,就叫刘秉璋先去查抄了再说。”太后点头应允。
恭王退出,立即一个十万火急的回电,说是奉了懿旨,着将鲍超家里严行查抄奏闻。刘秉璋一接回电,一因没人商量,二因乃是懿旨,如何还敢怠慢。当下也是一个十万火急的电报,打给汪鉴,命他照办。汪鉴奉到电报,即去会同本城的协台,就把鲍超的那座住宅,团团围住,马上查抄起来。
可怜那时的鲍宅,除了鲍超的棺木,停在中堂之外,只有一班妇女小孩,大家一见奉旨前去查抄,自然个个吓得屁滚尿流,一时号哭之声,震达屋瓦,也有长毛杀来的那般厉害。汪鉴和协台二人,一边命人锁了妇女,一边一进进屋子的查抄进去。等得抄毕,兵丁衙役等人,呈上一张清单,汪鉴接至手中一瞧,只见写着是:
后膛枪二十三支,手枪四支,各种子弹一千二百余粒,马刀十六柄,大刀两柄,盔甲一副,号衣五十六件,大旗八面,铜鼓一架,军号五具,衣箱三十四只,首饰四匣,烟土四柜,烟枪十支,烟具八副,御笔福寿字各一副。
汪鉴犹未看完,那个协台,早在一旁跳了起来,发狠的说道:“反了反了。这些都是造反的东西,快快先把这班叛妇砍了再说。”
汪鉴因知这个协台,曾经当过鲍超的亲兵的,此时又见他那种冒冒失失的样儿,不禁暗暗好笑。当下便笑着接口道:“老兄说话,尚须检点一些,难道太后的御笔,也是叛器不成。况且既成钦案,怎么可以未经奏闻,未问口供,贸然乱杀起来。”
那个协台听得汪鉴如此说法,始把脸蛋一红,没甚言语。
起先那班鲍家的妇女,听得协台要杀她们,早又号淘大哭起来。及闻汪鉴在说,未经奏闻,未问口供,不能乱杀,自然放心一点。
鲍超的大媳妇,还去向着汪鉴呼冤道:“汪大人,这些枪弹,却是先爵爷防家用的,职妇的丈夫,现往河南岳家探亲,不日就要到北京引见,怎敢忘记天恩祖德,竟至造反。”汪鉴听了,便含笑的答道:“这件案子,本是有人举发的。按照本朝律例,上谕上面,若有严行字样,便得刑讯。现在本府第一样对于这些枪支了弹,认为武将之中,应有之物。第二样看在鲍爵爷确是一位中兴功臣,暂不刑讯你们。且候制台复奏之后,看了上谕再讲。”
汪鉴一边这般说着,一边即命衙役,先将鲍氏妇女,送往县里,发交捕厅管押。
那个协台却不识趣,又向鲍家大媳妇喝道:“你们赶快叩谢府尊大人的恩典,去到县里,好好守法。”
那知这位协台大人的一个法字,尚未离口,不防那个鲍家的大少奶奶,陡的走近几步,出那协台的一个不意,卟的一声,吐了他一脸的涎沫,恨恨的骂道:“汪大人倒还公允。我就骂你这个一声负心贼,你莫非忘了在我们爵爷部下,当那小兵的时候么。”
汪鉴在旁听得清楚,恐怕这位鲍少奶奶要吃眼前之亏,所以不等那个协台接腔,忙命衙役好好的扶着鲍家妇女出去。然后又去亲自检查一遍,眼看封屋之后,方向那个协台拱拱手,回他府衙,办公事去了。
现在不讲那个协台,明明求荣反辱,只得塌塌肚皮回去。单说汪鉴回衙之后,即把查抄经过,据实禀知制台。刘秉璋接到公事,见有枪支子弹,更加怕受失察处分,忙又电知恭王知道。恭王又去奏知太后。太后想了半天,方始略现怒容道:“国家的枪弹,何等重大,鲍超怎敢藏在家里。此事若不重办一下,何以杀一儆百。”
太后说着,更吩咐恭王下去,电知刘秉璋迅速严行审问,按律惩办,恭王奉谕退出,当然照办。
刘秉璋一接此谕,不觉连连叫苦。你道何事?原来刘秉璋人虽忠厚,倒底是个翰林出身,况且也是中兴名臣之一,他与鲍超,又是知好,倘若一经按律而办,鲍氏全家,便得满门抄斩,莫说自己一时不忍下此狠手,就是一班中兴功臣闻知其事。怎肯甘休。将来大家向他责难起来,也不得了。
刘秉璋正在左右为难的当日,那位钱玉兴军门,恰来进见。刘秉璋先把电谕送给钱玉兴看过,急问着道:“你视此事怎么办法,这不是汪筱潭明明来使我为难的么?”
钱玉兴听说,半响不能答出,好一会,方始皱眉的答道:“此事真正有些为难,徐营务处又不在此地,要末赶紧请他回省一趟。”
刘秉璋摇首道:“他在那边,正在打得得手,怎么能够叫他回省,要末派个妥当的人物,前去取决于他,”刘秉璋说到此地,又唉声叹气的怪着陈石卿道:“早也不病,晚也不病。他若不病,大家商量商量,也好一点。”
钱玉兴便低声说道:“我听我的部下说,朝廷真的要办鲍爵爷的子孙,大家一定不服,将来有得麻烦呢。”刘秉璋听说,急将双手掩着耳朵道:“吓死我也,此等逼我为难的说话,我却没有胆子敢听。”刘秉璋掩了双耳一会,一面放下手来,一面又问钱玉兴道:“你说说看究叫那个去问杏林呢?”
钱玉兴道:“还是请石卿劳驾一趟才好。”
刘秉璋连连点头道:“说得不错,说得不错,只有他去。”
说着,即命一个亲信文案,拿了全案卷子,去教陈石卿看过,马上动身。陈石卿本来没病,又见事关重大,于是漏夜出省而去。
谁知去了月余,尚没信息到省。恭王那儿的催信,倒如雪片一般飞至。没有几天,刘秉璋忽又一连接到二十多封电报,译出一看:
第一封是直录总督李鸿章第二封是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第三封是福建总督杨昌癋第四封是马江船政大臣沈葆桢第五封是浙江巡抚卫荣光第六封是福建水师提督欧阳利见第七封是西江巡抚李兴锐第八封是南京总督刘坤一第九封是在籍绅士三品卿衔刘锦棠第十封是记名提督谭碧理第十一封是前湖北提督郭松林第十二封是前两淮运使方癋颐第十三封是出使英德俄法大臣曾纪泽第十四封是前湖北布政使厉云官第十五封是前凉州镇周盛波第十六封是丁忧巡抚潘鼎新第十七封是前右江镇周盛传第十八封是在籍绅士曾太成第十九封是山西布政使聂缉第二十封是前浙江提督黄少春第二十一封是前寿春镇郭宝昌第二十二封是广东提督苏元春第二十三封是钦差大臣娄云庆第二十四封是前皖南镇潘鼎立第二十五封是前钦差大臣唐仁廉第二十六封是记名提督陈济清第二十七封是前台湾巡抚刘铭传第二十六封是浙江海门镇杨岐珍
刘秉璋匆匆看毕,只见大家不约而同说是,同是功臣,谁无子孙,如此一办,天下凡有功者无噍类矣。卖反献功之人,余等必有以处之。解铃系铃,公好为之。内中尤以彭玉麟、李鸿章、潘鼎新、潘鼎立、周盛波、周盛传、娄云庆、唐仁廉、杨岐珍几个,说得更加决裂。彭玉麟、李鸿章、周氏弟兄、潘氏弟兄,以及杨岐珍,还怪着徐春荣不应助纣为虐。
刘秉璋只好仰天长吁道:“天亡我也。”说了这句,又自己摇头道:“雪琴、西园两个,他们是最钦佩我们杏林为人的,怎么也在瞎怪起来。”
刘秉璋刚刚说到此地,忽见一个戈什哈报入道:“徐营务处打退蛮子,和陈石卿老爷,已经回省,马上就来禀见。”刘秉璋听说连连的拍着几案道:“快快请来,快快请来。不准再在别处耽搁。”
戈什哈只好又去传话,没有好久,只有徐春荣一人走入。刘秉璋一见徐春荣之面,几几乎转了悲音的说道:“杏林你虽剿平蛮子回来,我却被大家逼死了呢,汪筱潭也是一个害人精。”
徐春荣微微的一笑道:“老师不必着急,门生已有办法在此。”
刘秉璋扑的跳了起来,一把抓着徐春荣的衣袖道:“真的么?”
徐春荣将手轻轻一抬,先请刘秉璋仍然归坐,方在一旁坐下道:“汪守前来请示,并不为错。所错的老师应该拍电问我一声。”
刘秉璋忽把他的大口一张,似要说话的样子,却又急得气喘喘的说不出话来。
徐春荣忙问道:“老师要说的话,可是汪守前来请示,并不算错,这末老师去向恭王请示,也不能算错了。”
刘秉璋不待徐春荣说完,忙把他的嘴巴闭拢,跟着把脚一顿,双手向他两只大腿上用力一拍道:“对罗!”徐春荣因见左右无人,忙不迭的低声说道:“这倒不然,难道老师不知道恭王是旗人么?太后确有汉朝吕后之才,不过没有全用出来罢了。”
刘秉璋听说,急把眼睛连眨两下,又轻轻的说道:“隔墙有耳,杏林今天何故如此大意。”
徐春荣一听此言,方才想到刘秉璋身边,确有一个戈什哈是醇亲王荐来的,当下不免一吓。幸亏功名之心本淡,略过一会,也就镇定下来道:“此人在此,门人不能说出主意。”
刘秉璋点点头,当下叫了一声来呀,就有几个戈什哈一同奔入,刘秉璋望了一望,不见那个名叫霍神武的在内,便问道:“霍戈什哈呢?”
内中有个回话道:“方才还见他站在门外,此刻不知哪儿去了?”
原来霍神武,正是醇亲王荐来的。起先徐春荣在说太后像吕后的时候,他已听见,嗣恐刘徐二人有话避他,他有意托故走开。此刻听见制台问他,忙又走入。
刘秉璋便朝他说道:“我要问岐将军讨样满洲饽饽,你去才好讨来。”
霍神武听了,忙笑答道:“沐恩就去。”
刘秉璋等得霍神武走后,始问徐春荣道:“杏林,你是什么主意,快快说来。”
徐春荣道:“老师快快电托雪琴宫保,请他约同一班中兴功臣,由他领衔出奏保奏,太后有了面子,自然会卖这个人情的。”
刘秉璋听了大喜,即将几上一大叠的电报,拿给徐春荣去瞧道:“你且看了再说。”
徐春荣看完道:“这末老师就将此意告知他们,他们也好消气。”
刘秉璋即请徐春荣拟了复电,说明此事原委,果由彭玉麟领衔,出奏此事,太后照准,各方方才不怪刘徐二人。
原来浙江海门镇杨岐珍,本是徐春荣的谱弟,而且童太夫人待如己子,做书的落地那天,杨西园世叔,适由海门晋省,回完公事,正待告辞,刘秉璋太夫人忽向他笑说道:“你们杏林盟兄,日内正要得子,你和他亲如手足,大该前去帮忙。”杨西园世叔,连连答应,回至我们公馆,一见先严,便一把抓住道:“大哥,你有弄璋之喜,何以不告诉兄弟一声,还是中丞留我来此帮忙。”
先严大笑道:“一个孩子之事,如何可以惊动老弟。我又知道你们台州的那个王金满猖獗万分,万万不能以私废公。”杨西园世叔道:“不要紧,王金满已经闹了多年了,也不在乎这几天。况且此人,非得大哥前去智取,恐怕不能由兄弟力敌的呢。”先严听说,方留西园世叔在家照料。后来西园世叔眼见一猿入室,他就大惊起来,还是先严教他守秘,他才等做书的落地之后,回任去了。
他的继配杨氏太夫人,更为先祖妣童太夫人所钟爱,当时直称童太夫人为母,不加世谊字样;先嫡母汪太夫人,先庶母葛太夫人,先生母万太夫人,家四庶母刘太夫人,同时也和杨太夫人十分知己,亲同姊妹。
嗣后先严由刘秉璋太夫子奏调到川,从此与杨家便没往来机会。及至光绪十八年九月,先严由川请假回籍,西园世叔可巧先一月升了福建水师提督到任去了。以后忽忽四十年来,不通信息。
直至民国二十一年二月三日,暴日攻我闸北,做书的危坐斗室,编此《曾左彭三杰传》时候,忽接西园世叔的长孙公子,名叫祖贤,号叫述之的,寄来杨氏重闱,纪念二集一册,又席荫轩酬唱集一册,乞我题诗,方始结此一段前因后果。现在接说先严办好那桩公案,彭玉麟、李鸿章、潘氏弟兄、周氏弟兄、杨岐珍总镇,都向先严道歉。汪鉴也向刘秉璋谢罪,又向先严诉说他的苦衷,似有告退之意。先严安慰再三,又去告知刘秉璋。刘秉璋一经先严告知,也去慰留汪鉴,复又自任月老,便将汪鉴的长女,名绣仙的聘给做书的;三女名桂仙的,聘给做书的第三个胞弟名梁生的。我们弟兄二人,现在成了连襟,不能不感激这位太夫子之情。
后来先岳汪鉴,又升了成都首府,就在那时,成都省里,又到了一位钦差,出了一件天大的案子。正是:川督虽教守秘密清廷却已起疑心不知究是一件什么案子,且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