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野史
- ▪ 第一回 元世祖贬圣伐陵
- ▪ 第二回 程廉访招贤纳士
- ▪ 第三回 冬青树记换君王骨
- ▪ 第四回 灵隐寺激怒英雄心
- ▪ 第五回 寇复雷大闹临安郡
- ▪ 第六回 秦锦帛起义紫金山
- ▪ 第七回 杨镇龙兵犯牛渚
- ▪ 第八回 钟明亮入寇蓝关
- ▪ 第九回 北固亭范国昌望气
- ▪ 第十回 棲霞岭皇甫惇题诗
- ▪ 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丧师
- ▪ 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国
- ▪ 第十三回 智深献策掠广陵
- ▪ 第十四回 万俟蛎弃家走寿春
- ▪ 第十五回 种世龙传檄达荆楚
- ▪ 第十六回 杨孝伯击楫过洞庭
- ▪ 第十七回 寿阳城锡帛僭号
- ▪ 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
- ▪ 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
- ▪ 第十九回 狄招讨一征罗浮
- ▪ 第二十回 韩搏虎七败贾翀
- ▪ 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辞参政
- ▪ 第二十二回 狄招讨二征罗浮
- ▪ 第二十三回 襄阳城贾(羽辛)授首
- ▪ 第二十四回 铁幢浦秦楠败兵
- ▪ 第二十五回 跖跋将计取南安
- ▪ 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进邵武
- ▪ 第二十七回 范国昌入梦承简命
- ▪ 第二十八回 刘先锋修书取漳州
- ▪ 第二十九回 赵涪陵聘贤龙首
- ▪ 第三十回 狄招讨三征罗浮
- ▪ 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缘有幸
- ▪ 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惨遇无辜
- ▪ 第三十三回 翔龙府风云会合
- ▪ 第三十四回 南雄镇雷雨交兵
- ▪ 第三十五回 德报德上官朴免祸
- ▪ 第三十六回 冤构冤万俟蛎杀身
- ▪ 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兴屯田
- ▪ 第六十八回 孝伯误陷金锁阵
- ▪ 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论史匡君
- ▪ 第六十九回 韩太尉骂死留梦炎
- ▪ 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练兵演阵
- ▪ 第七十回 关将军招降吕大成
- ▪ 第四十回 蓝天蔚弃暗投明
- ▪ 第四十一回 谢侍郎燕京死节
- ▪ 第四十二回 梅参政淮南召兵
- ▪ 第七十一回 宝林寺韩昭毁佛
- ▪ 第七十二回 摩天岭三将陨命
- ▪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盗宝
- ▪ 第四十四回 周处台马陵伏妖
- ▪ 第四十五回 梅参政昭关战死
- ▪ 第四十六回 贾平章寿阳篡位
- ▪ 第七十三回 苏县令巧决疑讼
- ▪ 第四十七回 凤凰台大开武选
- ▪ 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词慰幽魂
- ▪ 第七十五回 寇节度力战青龙岭
- ▪ 第四十八回 鸳鸯绢巧判良缘
- ▪ 第四十九回 岳招讨计赚长沙
- ▪ 第五十回 慕容长鏖兵武陵
- ▪ 第五十一回 西冷桥樊生遇艳
- ▪ 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谭禅
- ▪ 第五十三回 扈先锋收复岳阳郡
- ▪ 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驾游五台山
- ▪ 第五十五回 两先锋分剿云梦
- ▪ 第五十六回 岳招讨怒打襄阳
- ▪ 第五十七回 广陵散竹生得谱
- ▪ 第五十八回 牡丹钿玉奴择婿
- ▪ 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败海门岛
- ▪ 第七十六回 狄枢密智破昆仑关
- ▪ 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萧九嶷山
- ▪ 第六十一回 炎宋兴复设方镇
- ▪ 第六十二回 众夷国入贡武都
- ▪ 第六十三回 苏公堤朝云集句
- ▪ 第六十四回 七星岩焦芳殉节
- ▪ 第六十五回 云贞女万里传书
- ▪ 第六十六回 钟情人一心合墓
- ▪ 第七十七回 范仆射登台观星
- ▪ 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梦崇圣
- ▪ 第七十九回 黄金河大破元兵
- ▪ 第八十回 太乙阵生擒索虎通
- ▪ 第八十一回 赵孟頫入宋和兵
- ▪ 第八十二回 令狐韬当殿论玺
- ▪ 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扫墓
- ▪ 第八十四回 杨妃井太真洗心
- ▪ 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诏求直谏
- ▪ 第八十六回 吴草庐不序藏经
- ▪ 第八十七回 三清楼公孙醉酒
- ▪ 第八十八回 刘蕡墓轩辕还金
- ▪ 第八十九回 乌蒙僧巧设骗局
- ▪ 第九十回 许廉访请颁葬制
- ▪ 第九十一回 赵完普焚香告天
- ▪ 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归国
- ▪ 第九十三回 还珠亭冤鬼泄愤
- ▪ 第九十四回 清风岭廉夫祈嗣
- ▪ 第九十五回 张士诚贩盐起泰州
- ▪ 第九十六回 刘伯温望气游西湖
- ▪ 第九十七回 脱脱决议开黄河
- ▪ 第九十八回 哈麻献策造龙舟
- ▪ 第九十九回 韩节度误释友谅
- ▪ 第一百回 明太祖应运和阳
宋重康六年,帝在武都,闻诸将进兵广右,各路俱有捷音。因召左仆射范国昌、尚书司马肃、葛天民、枢密岳燕超等入朝。帝设宴内廷,枢密使岳燕超即席奏曰:“广右大功垂成,臣当亲提一旅之师,助诸将成不世之功。”帝大悦,遂仍拜招讨之职,燕超与诸臣宴罢,叩谢而出。
是夜,仆射范国昌与尚书左丞葛天民,偶步城东翠微阁上,仰观天象,见众罗列,谓天民曰:“左丞识星象否?”天民曰:“略知一二,愿闻其详。”范国昌遂步(目睿)玑,审躔度,用手指定,谓天民曰:“中宫太极,其一常明者,太乙常居也。旁三星曰三公,或曰子属;后四星末大星曰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十二星,藩臣也;皆曰紫宫;前列直斗口三星,随此而锐微,曰阴阳,或曰天乙紫宫;左三星天枪;右三星天棓;后十七星,绝汉抵营室,曰闯道。北斗七星,所谓(目睿)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指龙角,衡中南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盖以西北。夜半建者衡,衡正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自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为中央,临制四海,分阴分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学于斗,斗魁戴筐六星,曰文昌。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实相,四曰司命,五曰司禄,六曰司灾。在魁中,贵人之牢,魁斗六星,两两相比者,曰三台。三台色齐,则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主辅臣亲强,暗小主疏弱。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楯天锋。有勾圆十五星曰贼人之牢,牢中星实,则囚多;虚则开出也。至若天乙、天枪、天矛、天楣动摇其芒角,则天下之兵戈大起矣!”
天民间曰:“福庆之星,飞流之星,其化何如?”范国昌曰:“福庆者,乃天地纯粹之精气;飞流者,乃五星之精气,动而化之者也。五星有变,则精气散而为妖星。故汉书曰:‘天星而景现,景星者,黄而润泽,其伏无常,常出有道之国,苟或现于君上,此乃应天之兵,大庆之兆也。’流星长四五丈,如龙蛇动摇者,大将凶,或白云如车轮,下有流星,旋入北斗者,主人当走;星有孛于招摇者,夷狄将乱;或流交于天心者,敌盛;或流冲太白而过者,大将凶;或流星贯日而灭,敌凶;或流星贯于紫宫,备奸贼以下谋上;流星前赤后青黑者,客军败,故曰流星者,天使也。上曰飞,下曰流;飞大曰奔星,小曰流星;入河鼓,大将亡;出王良,兵起;入将军及羽林,兵大起。使星出入天库,匈奴兵起。抵天市垣,大将亡。抵天狗,犯弧矢,将有千里之行。此大略也。”
天民又问曰:“何谓客星?”范国昌曰:“非主座之星,曰客星。色句如气,勃勃似絮,所过之宿,必有灾害。出营室无兵,亦不罢;入奎,破兵杀将;犯娄,胡乱;入昂,胡入犯塞;入毕,边有急兵;犯嘴,堡虚军储少饥;犯柳,兵起守张,将有阴计兵起。入招摇,胡兵起;入天枪、天棓兵起。犯文昌星苍色,将有忧色;色赤,将惊;色黄,将喜;色黑,将死。守传日,胡入中国;守天鸡,天下兵马惊;守天街,胡王死;人娄库,兵起;守南河,兵起;守骑宫,将忧,士卒疫;守北落,师门虏;入寨,兵起;守天仓,粟贵;入天苑,兵作马死;入天宫,天下弓弩皆张;出天宫,匈奴兵起;守库骑,西羌来降;守九洲殊口,负海丕安。”
天民问曰:“彗星之征应何如?”范国昌曰:“彗星长而亘天,兵大起也;引尾入城,城将拔,近则八日,远则十二日有应;彗直垂入军营者凶,宜拔之,否则士卒俱死,若在敌,宜急击之;彗出于月之左右者,不出三十日,有兵起;抵触月者,暴兵起。若毫白者,有大丧也;苍黄者,臣下谋叛;黑者,兵大起也。从中天出,曳尾向西者,奸人谋主将;从南曳尾向北者,妄杀;向东,身尾俱从天中出者,士民多饥;曳尾向东者,民凶;从北出尾曳向南者,士人凶;彗形如宝,寇来疾速;形如幢节者,寇强,不可妄动;色如血者,敌兵阴到;光焰灿烂,而尾长阔者,敌盛;凡彗所指处,皆凶地也。”
天民又问曰:“彗星如是,又何为妖星?”范国昌曰:“天雁星,将军之精华也,青赤有光,尾长三四丈;大猾星者,飞星忽作如云者也;所兆地,有流血积骨之象。顿顽星,如天瓮,前卑后高,现则大将死;烛星者,状如大句,其出也不行,绕见而灭,所烛之地,城邑拔,兵破乱也;天狗星者,状如火,流星有声,其下止地,其形类狗,中天而下,圆如类顷田,而上锐,黄色,现则千里破将军也;蚩尤旗,类彗而尾曲,像旗,现则王者征伐四方;天蓬絮者,类十小星,绵联如絮,所见之野,当有兵起;虎头星者,其落大如月,着地则光,大声如雷,所坠之地,兵火起;旬始星出于北斗旁,状如雄鸡,怒则青黑,像伏鳖,现则兵乱;格泽星,如灾火之状,黄白色,起地,上锐而下大也,其现也,不种而获,必有大害;枉天星者,类火流星,蛇行如苍里,如有毛日,长如疋布,着天,现则天下兵起;昭明星者,白而无角,乍上乍下,所见地,兵多变动也;五残星,出正东方,状如辰星,去地可六丈,大而黄;六贼星,出正南方,去地六丈,大而数动,有光焰;司诡星,出正西方,去地六丈,如太白;咸汉星,出正北方,去地亦六丈,而赤数动,察之则中青。此四星若出非其方,其方当起兵为乱,冲击者不利焉。四镇星,出四隅之地,去地可四丈;城维藏光星,亦出四隅,去地可二尺,若月之初出,所见,则下有乱兵动,有德者昌;或二赤星,有月背者,利宫姓为将;或一赤星,从西向东者,利角姓为将;或二赤星,共尾一处,从东向西者,利商姓为将;或三赤星,引尾直上者,利羽姓为将。妖星之辨如此。”葛天民曰:“此皆星象所见,兵家祸福之本,不可不详者也。”
二人在阁上,重复观玩良久,见紫微垣中,一会明朗,一会昏暗,团团俱生黑气。又太微垣后一十五星,与天市垣诸星,率多动摇不定。葛天民叹曰:“元人以沙漠人主中国,其气运亦不久矣!夫紫微者,帝星也。当如五彩龙成,水之始达,日之始升,乃国运昌明之象。今微垣黑气弥漫,彗星直入其中,蒙古犹能久乎?”范国昌笑曰:“以纬象测之,不出四十年,当有帝星现矣。按分野为星纪,应在吴越,真主其起于淮扬濠泗间乎?”天民曰:“仆射何以知之?”国昌曰:“填星居于星纪,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是以知之。但此时彗星入微垣,元人不久当有篡弑之祸,而彗星又自箕入斗,天下荒乱,生民之饥馑,何时已乎?”葛天民曰:“天定胜人,人定亦可胜天,吾主应南极之象,仅牛女翼轸之分,国虽偏安,亦建王业,非人事成于下,而天象着于上乎?但气运似甚迫促耳!”国昌即掩其口,天民遂不复言。国昌私告天民曰:“吾昔在房州涪陵祠,梦遇艺祖,示以识语云,建阃固圉,开府从龙,三五播迁,六六一统,首二句已应闽中广南之事。三五播迁者,应主上十五岁航海播越之意;六六一统者,大约仅三十六年,仍归一统耳!而秦王亦示语云:
重建越王台,玉关不肯开。
燕京承暗统,南去复南来。
首尾三句皆应,惟燕京承暗统一语,不省。且姑俟之,久而必应,子勿妄言。”天民许诺,二人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