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野史
- ▪ 第一回 元世祖贬圣伐陵
- ▪ 第二回 程廉访招贤纳士
- ▪ 第三回 冬青树记换君王骨
- ▪ 第四回 灵隐寺激怒英雄心
- ▪ 第五回 寇复雷大闹临安郡
- ▪ 第六回 秦锦帛起义紫金山
- ▪ 第七回 杨镇龙兵犯牛渚
- ▪ 第八回 钟明亮入寇蓝关
- ▪ 第九回 北固亭范国昌望气
- ▪ 第十回 棲霞岭皇甫惇题诗
- ▪ 第十一回 征曰本蒙古丧师
- ▪ 第十二回 走占城涪陵返国
- ▪ 第十三回 智深献策掠广陵
- ▪ 第十四回 万俟蛎弃家走寿春
- ▪ 第十五回 种世龙传檄达荆楚
- ▪ 第十六回 杨孝伯击楫过洞庭
- ▪ 第十七回 寿阳城锡帛僭号
- ▪ 第六十七回 宋主重立元祐碑
- ▪ 第十八回 虎丘寺涪陵遇友
- ▪ 第十九回 狄招讨一征罗浮
- ▪ 第二十回 韩搏虎七败贾翀
- ▪ 第六十八回 孝伯误陷金锁阵
- ▪ 第二十一回 岳燕超官辞参政
- ▪ 第六十九回 韩太尉骂死留梦炎
- ▪ 第二十二回 狄招讨二征罗浮
- ▪ 第二十三回 襄阳城贾(羽辛)授首
- ▪ 第七十回 关将军招降吕大成
- ▪ 第七十一回 宝林寺韩昭毁佛
- ▪ 第二十四回 铁幢浦秦楠败兵
- ▪ 第二十五回 跖跋将计取南安
- ▪ 第七十二回 摩天岭三将陨命
- ▪ 第七十三回 苏县令巧决疑讼
- ▪ 第七十四回 王太常词慰幽魂
- ▪ 第七十五回 寇节度力战青龙岭
- ▪ 第二十六回 涪陵公兵进邵武
- ▪ 第二十七回 范国昌入梦承简命
- ▪ 第二十八回 刘先锋修书取漳州
- ▪ 第二十九回 赵涪陵聘贤龙首
- ▪ 第七十六回 狄枢密智破昆仑关
- ▪ 第七十七回 范仆射登台观星
- ▪ 第七十八回 元世祖入梦崇圣
- ▪ 第三十回 狄招讨三征罗浮
- ▪ 第三十一回 白映雪奇缘有幸
- ▪ 第三十二回 寇竹生惨遇无辜
- ▪ 第三十三回 翔龙府风云会合
- ▪ 第七十九回 黄金河大破元兵
- ▪ 第八十回 太乙阵生擒索虎通
- ▪ 第八十一回 赵孟頫入宋和兵
- ▪ 第八十二回 令狐韬当殿论玺
- ▪ 第八十三回 廿四堆宋主扫墓
- ▪ 第三十四回 南雄镇雷雨交兵
- ▪ 第三十五回 德报德上官朴免祸
- ▪ 第三十六回 冤构冤万俟蛎杀身
- ▪ 第三十七回 涪陵王大兴屯田
- ▪ 第八十四回 杨妃井太真洗心
- ▪ 第八十五回 宋昭帝诏求直谏
- ▪ 第三十八回 淳于丹论史匡君
- ▪ 第八十六回 吴草庐不序藏经
- ▪ 第八十七回 三清楼公孙醉酒
- ▪ 第三十九回 岳燕超练兵演阵
- ▪ 第八十八回 刘蕡墓轩辕还金
- ▪ 第八十九回 乌蒙僧巧设骗局
- ▪ 第九十回 许廉访请颁葬制
- ▪ 第九十一回 赵完普焚香告天
- ▪ 第九十二回 潞安王出守归国
- ▪ 第九十三回 还珠亭冤鬼泄愤
- ▪ 第九十四回 清风岭廉夫祈嗣
- ▪ 第九十五回 张士诚贩盐起泰州
- ▪ 第九十六回 刘伯温望气游西湖
- ▪ 第九十七回 脱脱决议开黄河
- ▪ 第九十八回 哈麻献策造龙舟
- ▪ 第四十回 蓝天蔚弃暗投明
- ▪ 第九十九回 韩节度误释友谅
- ▪ 第四十一回 谢侍郎燕京死节
- ▪ 第一百回 明太祖应运和阳
- ▪ 第四十二回 梅参政淮南召兵
- ▪ 第四十三回 金山寺索通盗宝
- ▪ 第四十四回 周处台马陵伏妖
- ▪ 第四十五回 梅参政昭关战死
- ▪ 第四十六回 贾平章寿阳篡位
- ▪ 第四十七回 凤凰台大开武选
- ▪ 第四十八回 鸳鸯绢巧判良缘
- ▪ 第四十九回 岳招讨计赚长沙
- ▪ 第五十回 慕容长鏖兵武陵
- ▪ 第五十一回 西冷桥樊生遇艳
- ▪ 第五十二回 木棉庵老魅谭禅
- ▪ 第五十三回 扈先锋收复岳阳郡
- ▪ 第五十四回 元太后驾游五台山
- ▪ 第五十五回 两先锋分剿云梦
- ▪ 第五十六回 岳招讨怒打襄阳
- ▪ 第五十七回 广陵散竹生得谱
- ▪ 第五十八回 牡丹钿玉奴择婿
- ▪ 第五十九回 耿星星兵败海门岛
- ▪ 第六十回 王用槐吹萧九嶷山
- ▪ 第六十一回 炎宋兴复设方镇
- ▪ 第六十二回 众夷国入贡武都
- ▪ 第六十三回 苏公堤朝云集句
- ▪ 第六十四回 七星岩焦芳殉节
- ▪ 第六十五回 云贞女万里传书
- ▪ 第六十六回 钟情人一心合墓
且说涪陵公赵晟,在惠州甲子门遇元兵杀来,急与荣公晸、樊公昱,并工部尚书马南宝之子遇乐、遇阳,一齐跃上一舟而走。元将唆都,刺斜杀出,弓弦响处,樊公昱应弦而倒。傍舟又有参政鲁嗣源,保护虞公赵景而走,唆都跃过舟去,将鲁嗣源、赵景擒下,四人始急驾舟,由港放入大洋,正值顺风,瞬息已去百里,方始放心。时荣公晸年最幼,受惊得疾。在洋中一望,惟见白茫茫一片浮光暗影,海水连天,渺无津涯。又海风时发时止,船愈颠翻不定,自顾已不知置身何所?举目无依,仰天号泣。二马与涪陵再三抚慰,弗听,不及提防,跃入洋中而死。涪陵公赵晟大哭,见此景况,亦欲寻死。马遇乐止之曰:“殿下保重,且看此舟,吹至何所,必有下落,再作区处。”不一时,远远望见一山,三人甚喜,将舟顺风掉去,隔岸隐隐闻有钟声,恍惚见一白鹦鹉,飞来飞去。涪陵讶曰:“此补陀落伽山也!已属宁波府定海县东洋。”遂同碇舟上岸,登善财岩,直入大士道场。涪陵至莲台下,五体投地,祷告不已,起身出寺少憩,略玩圣境,偶见璧上,有元中书史天泽留题云:
使相函香至此诚,愿将海水救群生。
慈悲可谓消诸恶,征伐容将息大兵。
金色圆光开宝髻,玉毫妙相络珠缨。
手中示现杨枝露,愿洗干戈作太平。
涪陵观罢,点头数四日:“我之怀矣!”亦题一绝于后云:
拜手慈航大士前,宏深誓愿本无边。
人亡国破家何在?底事重将问老禅。
涪陵题毕,与二马转过潮音洞,见一老僧。方欲入定,知是异人,叩以休咎。僧笑曰:“老别号古崖,挂锡洞口,暂托福地,焉知休咎,然颇善风鉴,观君日丽中天,额角广阔,目光外射,二肘如龙虎之状,贵不可言。元武盘屈,晦满天庭,不受颠越,焉垂汗青?异日勉为之。此间贼舟,不时窃发,非君所居。”三人谢别,即时登舟,方欲顺海归浙,谁知大洋风色忽变,一时逆转,向南飘去。三人无可如何,听其所适,无何,已近一岛,船碍风阻,白浪掀人,慌忙弃舟上岸,回顾即覆,三人惊得目瞪口呆。岛中荒僻,杳无人烟。涪陵业已忍饥数日,至此更举步维艰了。二马扶持,勉强而行,险阻嵚崎,榛榛莽莽,迷天塞地,荆棘钩衣刺骨,偶一踯躅,又陷于泞泥溪壑,真是艰苦万状。正行间,忽然跳出一只猛兽,似狼非狼,似熊非熊,小头庳脚,其毛如漆,其大如驴,见人迎面便扑。涪陵早已惊倒在地。且幸二马,孔武有力,略略少退,让兽扑来,侧身躲过,马遇阳纵步入去,挥拳便打,马遇乐回身手扼其颈,紧紧抱住,那兽方欲再纵,遇阳已跃在背上,用力一夹,弟兄使尽平生之力,那兽虽猛,已动作不得,大吼一声,山鸣谷应,弟兄乘势,按翻草中,挥动老拳,尽力毒打。那兽端然不惧。弟兄二人,手无寸铁,一毫不敢松手,忽闻人声,少时有人奔上山来,见擒猛兽,招呼同伴,齐前围定。马遇乐汗流脊背,大呼拔刀,内有一人止之曰:“此兽非金铁所能伤也!惯食铜铁,以铁锥锥之,铁皆碎落,火不能烧,名曰“白豹”,惟羚羊角可以碎之。”随行有佩此角者,慌忙取出,按其筋骨,照身劈之,可怪一时皮开骨折而死。众皆大喜,方欲问讯。二马不暇酬答,慌寻涪陵,已惊死在地。二马大哭,手抚其心犹温。内又一人曰:“壮士休慌,此受惊晕绝,不省人事,牙门紧闭,系涎潮壅塞耳,非真死也!”以大指掐涪陵人中,令人取水,以药少许灌之,渐渐得苏。众人此时,有扛兽者,有引路者,有代负涪陵者,二马随之至岸,近见有三只大海鳅头,一应帆樯舵靛,篙工舵师俱备,随将涪陵负入舱中卧定调养篙。问众里居,始知皆广南交趾之鸟蜒户也。鸟蜒户者,交广浮海采珠客也。二马亦陈广南香山人氏,众皆大喜曰:“此岛名黑兽岛,乃大琉球国所属,岛中方广二千余里,惯出白豹,故以名之。白豹之骨最强直,中实少髓,其齿尤坚,其皮可以悴湿,其腹内有铁,可以铸剑,切玉如泥,凡南荒海岛山泽中,皆图其形,所以祛邪,此兽有许多妙处。壮士若肯同舟航海,则三生有幸矣。”二马问:“将何往?”答云:“赴真腊。”时涪陵已可稍进饮食,遂安心与众商议,同赴真腊国去讫。
且说安丰路国凤阳府寿春知县,姓史名献(白寿),原系史弥远裔孙,与刺史贾智深二人表里为奸,敲击万民之饥肤,咀嚼百姓之膏髓,莅任三载,恨不得寿阳一片地皮并刮人宦囊去,安抚廉得其实,欲奏免二人,二人情知上官恼怒,下民咒诅,思出一先发制人之计,史献(白寿)曰:“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恒大司马且为之,而况尔我乎!”贾智深曰:“智者观时,达者审势,奈无机会可乘耳。”史献(白寿)曰:“此处有紫金山,即汉淮南王宴宾客之八公山也,晋谢安以败苻秦,周世宗大破南唐,皆在此处,累为得胜之地,先据此山,与寿阳相为犄角,直窥凤阳,则安丰路皆在掌握中矣!”贾智深曰:“吾有契人秦锡帛,久蓄异志,未敢妄动,吾今以书招之,来时直献寿春若何?”史献(白寿)鼓掌大喜。贾智深遂暗遣心腹送书,直达江宁。秦锡帛自杭州逃归,江宁府上下督捕甚急,锡帛已山穷水尽,当日得书,正合机会,令众扮作大商富贾,载以巨舰,器械尽置艨艟底下,偷渡淮清河。以邢土龙、蓝天蔚二人作前队,出石梁;其兄秦开岐作后队,出巢湖;自作中队,直抵寿阳。守将梁果大怒,率兵拒战,至二十里外迎住,邢、蓝二人遂与交锋,不数合,大败奔回,登城固守。自以寿阳城坚可恃,多备矢石,以防攻打。谁知贾史二人,已暗开城门,贼兵长驱直入。粱果大惊,弃城而走,往凤阳投其兄粱毅而去了。
秦锡帛不费寸尺之力,遂得寿阳,城中仓廪积储,最为饶裕,分兵以邢、蓝二将,并子秦楠、史献(白寿)等屯紫金山。自与兄开岐、贾智深等紧守寿阳。不日又得褚点、庞奋、汪维彦诸将来归。锡帛分布攻取就近临淮、盱眙、天长等县,皆有捷音,秦淮大震,駸駸乎遂有立马吴山之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