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野史
- ▪ 第一回 兴宫室剪彩为花
- ▪ 第二回 隋炀帝游幸江都
- ▪ 第三回 窦建德兵杀郭绚
- ▪ 第四回 杨义臣扫清河北
- ▪ 第三十一回 秦王北邙山射猎
- ▪ 第五回 杨玄感兵起黎阳
- ▪ 第三十二回 秦王被擒囚南牢
- ▪ 第六回 瓦岗寨群雄聚义
- ▪ 第三十三回 徐世勣私放秦王
- ▪ 第七回 翟让李密据洛仓
- ▪ 第三十四回 王世充借粮背德
- ▪ 第六十三回 李世民兴兵伐郑
- ▪ 第三十五回 秦叔宝洛阳大战
- ▪ 第三十六回 魏徵四马自投唐
- ▪ 第九十六回 李孝逸兵败敬业
- ▪ 第三十七回 殷开山独战四将
- ▪ 第三十八回 秦王十计羞李密
- ▪ 第九十七回 娄师德唾面自干
- ▪ 第九十八回 千骑奔斩李多祚
- ▪ 第三十九回 刘武固定扬称帝
- ▪ 第九十九回 诛韦后睿宗即位
- ▪ 第四十回 宋金刚义释张达
- ▪ 第一零零回 李太白立扫番书
- ▪ 第四十一回元吉逃回 长安城
- ▪ 第一零一回 华阴李白倒骑骡
- ▪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败崇茂
- ▪ 第一零二回 安禄山范阳作反
- ▪ 第四十三回 唐杀民部刘文静
- ▪ 第一零三回 禄山计困颜杲卿
- ▪ 第四十四回 废越王世充篡隋
- ▪ 第一零四回 真源令张巡起兵
- ▪ 第四十五回 李世勣复归大唐
- ▪ 第一零五回 张巡缚草计取箭
- ▪ 第四十六回 苏世长结连朱粲
- ▪ 第一零六回 哥舒翰灵宝战贼
- ▪ 第四十七回 世勣云游访叔宝
- ▪ 第一零七回 马嵬驿杨氏伏诛
- ▪ 第四十八回 秦叔宝弃郑投唐
- ▪ 第一零八回 张许协守雎阳城
- ▪ 第四十九回 叔宝污敬德画像
- ▪ 第一零九回 睢阳城张许死节
- ▪ 第五十回 郭孝恪谋退北虏
- ▪ 第一一零回 骆悦杀贼史思明
- ▪ 第五十一回 世勣大破王行本
- ▪ 第一一一回 郭子仪大破吐蕃
- ▪ 第六十四回 窦建德兴兵救郑
- ▪ 第五十二回 柏壁关唐刘大战
- ▪ 第五十三回 美良川秦王三跳涧
- ▪ 第五十四回 敬德三鞭换两锏
- ▪ 第五十五回 世勣智取柏壁关
- ▪ 第五十六回 唐兵介休烧粮草
- ▪ 第五十七回 金刚败走北突厥
- ▪ 第五十八回 休城敬德诈降唐
- ▪ 第五十九回 刘世让谋杀武周
- ▪ 第六十回 敬德举介休降唐
- ▪ 第六十一回 单雄信割袍断义
- ▪ 第一一二回吐蕃回 纥连入寇
- ▪ 第六十二回 尉迟恭榆窠救主
- ▪ 第一一三回 郭子权权重天下
- ▪ 第一一四回 段秀实笏击朱泚
- ▪ 第一一五回 李晟斩汶复京城
- ▪ 第一一六回 李希烈杀颜真卿
- ▪ 第一一七回 陈仙奇毒杀希烈
- ▪ 第一一八回 李瑀雪夜克蔡州
- ▪ 第一一九回 韩文公上佛骨表
- ▪ 第一二零回 韩文公雪拥蓝关
- ▪ 第一二一回 柳公权用笔谏帝
- ▪ 第一二二回 王仙芝大寇荆南
- ▪ 第六十五回 窦建德大战唐兵
- ▪ 第六十六回 建德败走牛口谷
- ▪ 第六十七回 楚朱粲醉烹段确
- ▪ 第六十八回 尉迟恭怒击妖妇
- ▪ 第八回 李密移檄数帝罪
- ▪ 第六十九回 李秦王平定东都
- ▪ 第九回 文静世民议大事
- ▪ 第七十回 孝恭李靖破萧铣
- ▪ 第十回 世民说李渊起兵
- ▪ 第七十一回 刘黑闼反唐报仇
- ▪ 第十一回 李渊遣使如突厥
- ▪ 第七十二回 黑闼箭射罗士信
- ▪ 第十二回 唐兵大破宋老生
- ▪ 第七十三回 肥乡城唐兵大战
- ▪ 第十三回 李渊合兵围长安
- ▪ 第十四回 李渊奉迎立代王
- ▪ 第十五回 屈突通潼关射子
- ▪ 第十六回 王世充东都救援
- ▪ 第十七回 含嘉城秦琼战丘瑞
- ▪ 第十八回 李密诱杀翟让
- ▪ 第十九回 化及江都弑炀帝
- ▪ 第二十回 化及鸩杀少帝
- ▪ 第二十一回 李渊受禅即帝位
- ▪ 第二十二回 窦建德自立夏帝
- ▪ 第七十四回 建成平定河东府
- ▪ 第二十三回 凌敬义说杨义臣
- ▪ 第七十五回 秦王谋据洛阳城
- ▪ 第七十六回 秦王推刃同气
- ▪ 第七十七回 太宗代父即帝位
- ▪ 第七十八回 李靖阴山破突厥
- ▪ 第七十九回 玄武门奏七德舞
- ▪ 第八十回 太宗废太子承乾
- ▪ 第八十一回 薛延陀纳币绝婚
- ▪ 第八十二回 秦琼含血噀敬德
- ▪ 第八十三回 太宗教场定先锋
- ▪ 第八十四回 薛仁贵降服火龙
- ▪ 第八十五回 唐太宗跨海征辽
- ▪ 第八十六回 薛仁贵五箭取榆林
- ▪ 第八十七回 摩天岭三雄被戮
- ▪ 第二十四回 冀州城麴棱降夏
- ▪ 第二十五回 刘黑闼智赚范愿
- ▪ 第二十六回 化及招募众豪杰
- ▪ 第二十七回 范愿大战宇丞基
- ▪ 第二十八回 聊城暗火烧仓库
- ▪ 第八十八回 李世勣祭白玉山
- ▪ 第二十九回 义臣智破杨士览
- ▪ 第八十九回 白岩城红袍战白袍
- ▪ 第三十回 杨义臣遗书睡榻
- ▪ 第又八十九回 薛仁贵箭射飞刀
- ▪ 第九十回 高丽王舆榇出降
- ▪ 第九十一回 褚遂良叩头流血
- ▪ 第九十二回 武氏杀王后萧妃
- ▪ 第九十三回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 ▪ 第九十四回 废中宗武后专权
- ▪ 第九十五回 李敬业起兵匡复
是岁天宝十五载春二月,贼将史思明领众在常山去城五十里分作三寨,专等唐兵到来。
先说李光弼将番、汉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三千人出并陉口,直至常山。常山团练之兵捉得贼将安思义,押解唐营来见光弼,光弼遂问思义:“破贼之计在旦夕,汝若有策可用,吾不杀汝矣。”思义曰:“大夫士马远来疲敞,猝遇大敌,恐难当其锋,不若移军入城,早为备御,先料胜负,然后出兵。胡骑虽锐,不能持重,苟不得利,气沮心离,是时乃可图矣。吾料思明先锋明早必至,而大军继之,不可不留意也。”光弼听言大喜,乃释其缚,随即移军入城,准备拒敌。原来史思明闻知常山不守,立解饶阳之围,会合三万余骑,直抵城下,喊声大震。光弼在城上高声大喝,五百弩手齐发射之,箭如雨下,人不敢近。贼兵稍退二十余里,正值土人报:“有贼步兵五千自饶阳来至九门,可从间道击之,即得全胜矣。”光弼听知,遂遣骁勇步骑五千,偃旗息鼓,并乃潜行。行至逢壁之时,贼兵正在解甲午食,一闻唐兵猝至,人不及甲,各个惊慌奔走,自相践踏。后面驱兵掩杀,死无遗类。
却说史思明探饶阳兵俱丧,挫动锐气,遂领兵退入九门。时常山九县七附官军,惟有九门、藁城二处为贼所据,光弼亦按兵不动,只于数处练兵固守。
却说安禄山自入洛阳,劫掠数郡,日以杀人为事。谯郡太守杨万石举众投降,禄山大喜,遂与商议进攻之策。万石曰:“洛阳受敌之处,恐不可久守。近有真源县令,邓州南阳人也,姓张名巡。其人谋猷深远,勇冠三军,若取得此人为用,可决西人之计,成帝业矣。”禄山从之,即遣万石持檄招谕,诈擢张巡长史之职,参谋军中从事。
却说张巡在真源正与从人劝农讲武,修理民事,忽报安禄山遣杨万石持檄前来招抚。巡接入相见礼毕,万石告言:“贼势浩大,难与为敌,可西迎贼,保全富贵。”巡大骂曰:“贼奴作乱,汝不能尽忠报国,反来檄我,恨不啖汝之肉!吾誓杀此贼,以伸己志!”即将万石斩之,随率吏民哭告于玄元皇帝庙,起兵讨贼。巡与众人商议定计,乡耆进曰:“山川之形势不同,将兵之攻守亦异。某常叩之夷虏,地之险阻,未能周知,比江淮之地道途平坦,山川广漠,虏骑奔驰冲突莫御。江淮之地宜守而不宜攻,此去据淮而守,是以心战为上策,惟请详之。”巡曰:“此计甚妙,既承指教,明日到大教场中招集义兵,就要起程,不可违误大事。”便遣人将招军榜文遍贴,其文曰:
真源县知县张巡为招募义兵、保障地方事:
尝谓将不可以易求,亦不可以轻任。夫将者,国之安危所系,民之性命所关,是以折冲御侮、卫国保民者,惟在将之得人也,岂可以易求而轻引。今也国家多故,羽檄交驰,其间有藏锋畜锐而隐于山林者;有掩迹埋名而避其权势者;有敢死而乐伤者;有接武而齐列者;有会乘忿怒而欲快其志者;有干犯刑宪而欲逃其罪者;有才技兼人能负重而致远者;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有能渍破金故绝灭旌旗者;有死将士之子弟、欲与父兄雪恨者。如此之人,各聚一方,尔宜拔茅连茹,献玉投珠。巡也量其才而用之,因其器以使之,人人将见全师丑虏、报捷宸聪。功之大者授之以国士,功之次者优之以金帛。呜呼!拔尔类于众人之中,流尔芳于千载之后,岂不伟哉、盛哉?故谕。
左右将榜文挂在门外,旬日之间,四方乐从之士数千余人,只畏无将任用。正思虑间,人报有二壮士前来投军,看其□□,身长九尺,膀阔数围,甚是雄伟。巡曰:“此天祐我,当成大事。”唤至堂下,问其来历,一人答曰:“某姓南名霁云,魏州人氏。今因胡奴作乱,民不聊生,事有关心,恨尝切齿。闻知大人募士,特来与朝廷出力。”言未绝,那一人答曰:“小人涿州人氏,姓雷名万春。虽为太平之民,曾闻战斗之事,勇能戮刀,义不顾身。闻知大人募士,特来报效。”巡曰:“汝有何能,各在帐前试说一遍。”霁云曰:“兵者,凶器,将者,危任,是以器刚则折,任重则危。故善将者不恃强,不挟势,宠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怒;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以身徇国,一忠而已。”巡大喜曰:“真将军也。”又问:“汝有何技艺?”万春曰:“用兵之道,尊之以爵,赡之以财,则士无不至矣;接之以礼,励之以言,则士无不死矣;蓄息不倦,法者画一,则士无不服矣;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小善必录,小功必赏,则士无不劝矣。”巡曰:“真栋梁之大材也。汝二人可换了大服,随即起兵。大小三军,听吾号令:今因逆胡作乱,凶焰滔天,长驱而南,遂膻河洛,窃据神州,控引幽朔,欲潜盗其神器,特冒犯我天皇。当悯生民涂炭,宗社丘墟,今率尔等保障江淮,务使行者不变,耕者不息。我本保民,尔反需民,违吾号令,悉皆斩首。”众将皆拱手听令,人人喝采,个个争强。静轩有诗云:
唐祚东南势已倾,一时豪杰枉轻生。
将军志在吞胡虏,岂望烟凌勒后名。
是时,巡以南霁云、雷万春为先锋,操兵练将,率领一千余人即日起程,离了真源,望前进发,随路拒敌。行了数日,已至雍丘,乃与御史贾贲合兵一处,相誓讨贼。
却说雍丘令姓令狐名潮,马邑人也。先为贼所攻,抵敌不过,举城降贼。有人报巡,言令狐潮之妻子尚在城内,巡欲害之,乃使人探视果实,遂入城搜出,尽皆斩之。时贼兵布散,各无定处,令狐潮探听巡兵已至,大怒,遂引兵二千直来攻城。
却说张巡在雍丘城中,听知令狐潮军马到来,唤贾贲商议。贲曰:“大人放心,贼虽有万夫之勇,何足惧哉。吾观南、雷二将果是骁勇,可以迎敌。”巡唤南霁云、雷万春二人,自夸胸中武艺不让古之赵云、许褚。巡重赏了,令霁云与万春引兵千余离城迎敌,巡自引一军当先。
两边阵圆,令狐潮出马,横担大斧,厉声高叫:“谁人出马?”对阵中马上一人,头戴铁盔,身披铠甲,手执丈八蛇矛,骑青骢马,用枪招令狐潮曰:“吾乃邓州南阳张巡也。领兵西迎贼寇,在此经□□□汝附贼寇,先来杀汝妻子,然后杀汝。汝这厮来得正相应的。”潮笑曰:“只说谁人军马到此,原来是张大人。你近前来,吾有一言,汝可静听:如今天下大事已去,其如天道何?听某之言,不若相从我觅一富贵,汝心下如何?”巡厉声大骂曰:“你这贼奴,奔走于利禄之间,乞哀于权势之门。负天大之恩,犯滔天之罪,不知天道,哪晓人伦,敢来欺我、说我?”潮曰:“吾以好言相劝,反成见骂。吾见你马已无刍,军已无粮,一旅孤军,安能挡我大势人马哉?”言罢,抡大斧径杀过来。张巡叫回军望阵中走,阵门复开,令狐潮径冲过来,阵势忽分两下而走。未知究竟如何?
总评:
人伦之道,同条共贯,秦汉以后学者不能知也。巡之言及此,则巡之才识岂特驭军而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