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野记
- ▪ 例言
- ▪ 卷上
- ▪ ▪ 毅皇后之被逼死
- ▪ ▪ 亲贵诱抢族姑
- ▪ ▪ 权相预知死期
- ▪ ▪ 文字之狱
- ▪ ▪ 文宗批答一
- ▪ ▪ 文宗批答二
- ▪ ▪ 词臣骄慢
- ▪ ▪ 彭玉麟有革命思想
- ▪ ▪ 天诛星使
- ▪ ▪ 亲王秉政之始
- ▪ ▪ 文宗密谕
- ▪ ▪ 满汉轻重之关系
- ▪ ▪ 肃顺重视汉人
- ▪ ▪ 野蛮时代之专利特许
- ▪ ▪ 考职之大狱
- ▪ ▪ 满臣之懵懂
- ▪ ▪ 白云观道士之淫恶
- ▪ ▪ 敬事房太监之职务
- ▪ ▪ 糟蹋回归
- ▪ ▪ 皇帝扮剧之贤否
- ▪ ▪ 词臣导淫
- ▪ ▪ 皇帝患淫创
- ▪ ▪ 琴工张春圃
- ▪ ▪ 画史缪太太
- ▪ ▪ 慈禧之侈纵
- ▪ ▪ 载澂之淫恶
- ▪ ▪ 管劬安之宠幸
- ▪ ▪ 慈禧之滥赏
- ▪ ▪ 皇室无骨肉情
- ▪ ▪ 翁、李之隙
- ▪ ▪ 李文史致谤之由
- ▪ ▪ 安维峻劾李文忠疏
- ▪ ▪ 金梅生之钻营
- ▪ ▪ 强臣擅杀洋人
- ▪ ▪ 场前中进士
- ▪ ▪ 万历妈妈
- ▪ ▪ 满人吃肉大典
- ▪ ▪ 费恭人全节
- ▪ ▪ 太和门六库
- ▪ ▪ 库兵肛门纳银
- ▪ ▪ 内监直言被诛
- ▪ ▪ 八岁女生儿
- ▪ ▪ 优伶侠义
- ▪ ▪ 优伶罄赀助赈
- ▪ ▪ 蠢仆食黄瓜
- ▪ ▪ 夏徵舒是先祖
- ▪ ▪ 冒认丈夫
- ▪ ▪ 要钱弗要命
- ▪ ▪ 吴人知兵二则张曜孙金彪
- ▪ ▪ 湘、淮军之来历
- ▪ ▪ 李元度丧师
- ▪ ▪ 不利状元
- ▪ 卷中
- ▪ ▪ 卖友换孔雀翎
- ▪ ▪ 觞令之解围
- ▪ ▪ 城隍昭雪冤狱
- ▪ ▪ 破题仅两句
- ▪ ▪ 新加坡之纪念诏书
- ▪ ▪ 回回卖猪肉
- ▪ ▪ 平捻冒功
- ▪ ▪ 外人羡我科第
- ▪ ▪ 一夜造成之塔
- ▪ ▪ 疡医遇骗
- ▪ ▪ 属国绝贡之先后
- ▪ ▪ 琉球贡使
- ▪ ▪ 马复贲越南使记
- ▪ ▪ 麻瑞子空钟
- ▪ ▪ 赵三姑娘
- ▪ ▪ 缅甸订约之失败
- ▪ ▪ 廓尔喀贡使
- ▪ ▪ 王玉峰三弦
- ▪ ▪ 哲孟雄之幸存
- ▪ ▪ 盗用巡抚印
- ▪ ▪ 巧对
- ▪ ▪ 古今事无独有偶二则
- ▪ ▪ 命名不可不慎
- ▪ ▪ 验方三则
- ▪ ▪ 光饼
- ▪ ▪ 诬妻得财
- ▪ ▪ 端忠敏死事始末
- ▪ ▪ 阿肌酥丸
- ▪ ▪ 女统领
- ▪ ▪ 奇姓
- ▪ ▪ 意外总兵
- ▪ ▪ 孔翰林出洋话柄
- ▪ ▪ 联语无偶
- ▪ ▪ 谑吟召衅
- ▪ ▪ 吃饭何须问主人
- ▪ ▪ 旗主旗奴三则
- ▪ ▪ 武英殿版之遭劫
- ▪ ▪ 方九麻子
- ▪ ▪ 插天飞
- ▪ ▪ 回教之新旧派
- ▪ ▪ 京师志盗五则
- ▪ ▪ 赌棍姚四宝
- ▪ ▪ 吴可读尸谏
- ▪ ▪ 眉寿鼎进士
- ▪ ▪ 挽联汇志
- ▪ ▪ 残忍之果报
- ▪ ▪ 戊戌变政小记
- ▪ 卷下
- ▪ ▪ 书杨乃武狱
- ▪ ▪ 死生有命
- ▪ ▪ 戕官类记
- ▪ ▪ 刺马详情
- ▪ ▪ 妻控夫强奸
- ▪ ▪ 科场舞弊
- ▪ ▪ 海王村人物
- ▪ ▪ 程堡殉难
- ▪ ▪ 胜保事类记
- ▪ ▪ 冤鬼索命
- ▪ ▪ 裕庚出身始末
- ▪ ▪ 刘传桢出身始末
- ▪ ▪ 满员贪鄙
- ▪ ▪ 雁门冯先生纪略
- ▪ ▪ 道学贪诈
- ▪ ▪ 满洲老名士
- ▪ ▪ 文章挟制
- ▪ ▪ 肃顺轶事
- ▪ ▪ 杨查孽缘
- ▪ ▪ 神经病能前知
- ▪ ▪ 贵女杀亲夫
- ▪ ▪ 名士遇鬼
- ▪ ▪ 猴怪报怨
- ▪ ▪ 前世冤鬼
- ▪ ▪ 鬼捉酷吏
- ▪ ▪ 翰林不识字
- ▪ ▪ 妖狐为祟
- ▪ ▪ 方某遇狐仙事
清同治初,曾望颜为陕西巡抚。首县为唐李杜,字诗甫,四川进士,善滑稽者也。有山西贾夏姓者,营业于陕西省城,颇殷裕,忽动官兴,入赀为县令,分发陕西。人谓之曰:“尔初入仕途,一切未谙,宜聘一富有经验之通人而朝夕请益焉,庶不为人所笑。”夏然之。到省之日,例须随众衙参。至抚署官厅,甫入门,众见其举止矫揉造作,已匿笑矣。忽首县唐问曰:“贵姓?”曰:“夏。”唐乃上其手而作庄容曰:“从前有位夏徵舒,是府上何人?”夏见郑重而言,以为必显贵者,遂卒然对曰:“是先祖。”唐一笑颔之。须臾衙参毕,归寓,所延之友问曰:“今日作何事?作何语?”夏曰:“中丞未见,明日须再往,他无所语。惟在官厅有首县问我夏什么舒是府上何人?”言时作冥想状。友曰:“夏徵舒也。”夏曰:”然。”友人曰:“尔何答?”夏曰:“我见其高举两手,郑重而出,即对曰是先祖。”友曰:“坏了坏了。那夏徵舒是一个龟子子,尔如何说是先祖?”夏大怒骂,即欲赴首县理论。友曰:“明日仍须上院,必仍见之,何必急急。”次日一见唐,即扑唐身,揪其领而骂曰:“你为何骂我龟子子?”唐曰:“诸公皆在此,我何尝开口,而彼谓我骂其为龟子子,诸公闻之乎?”夏愈怒,欲揪之见中丞,众劝不听。揪至二堂口,文巡官遂以状白中丞,命传二人入。曾问唐,唐曰:“请大人问夏令可也。”曾遂问夏,夏曰:“唐令骂卑职龟子子。”曾曰:“愿闻其详。”夏遂以昨所问答陈之,夏徵舒之徵字,终不能记忆也。曾笑曰:“是尔自认,非彼骂也。”命巡官导之出。随即悬一牌示,大致谓夏某咆哮官厅尚可恕,胸无墨法,何以临民,著回藉读书云云。夏见之,气结不得伸,郁郁而已。人笑之曰:“一声龟子子,断送一县令。”此张悟荃茂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