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效新书
- ▪ 卷首
- ▪ ▪ 一、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
- ▪ ▪ 二、新任台金严请任事公移
- ▪ ▪ 三、正行伍说
- ▪ ▪ 四、制器说
- ▪ ▪ 五、教阅说
- ▪ ▪ 六、调发说
- ▪ ▪ 七、操分合说
- ▪ ▪ 八、对敌说
- ▪ ▪ 九、下炊灶说
- ▪ 卷一·束伍篇
- ▪ ▪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分数者,治兵之纲也。束伍者,分数之目也,故以束伍为第一。由此而十万一法,百阵一化,咸基于此。)
- ▪ ▪ 原选兵
- ▪ ▪ 原授器
- ▪ ▪ 原束伍
- ▪ 卷二·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
- ▪ ▪ ◎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篇第二
- ▪ ▪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故万人一心,形名之效。苟士不悉吾令,而徒以手足为强者,又其次也。教梃之夫,可斗名艺,形名定也。束伍既明,即当练习吾令,故以号令篇第二)
- ▪ 卷三·临阵连坐军法篇
- ▪ ▪ (旗鼓既习,斯谓之名,一众人之目矣,而心则未也,于是申之以连坐赏罚以威其心,故军法篇为第三)
- ▪ 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
- ▪ ▪ (号令既繁,人无所措,故复分此别卷,其可以少从缓也,以次旗鼓号令之馀,故以禁令篇为第四)
- ▪ 卷五·教官兵法令禁约篇
- ▪ 卷六·比较武艺赏罚篇
- ▪ ▪ (号令既明,刑赏以悉,坐作进退,当与攻杀击刺同教矣。而比较不可无法,不知较艺之习而任比较之责,则花法入而正法昧矣,故为比较篇为第六)
- ▪ 卷七·行营野营军令禁约篇
- ▪ ▪ (凡操中法令旗鼓既习,将来必试敌而调发,所不免也,故即以行营篇为第七)
- ▪ ▪ ◎扎野营说
- ▪ ▪ (野外屯扎,对垒列营,画地以守于前,樵苏以继于后,夜防警袭,昼结行阵,其役也劳,其事也险。使吾气常锐,战守兼举,吁,岂易易哉!)
- ▪ 卷八·操练营阵旗鼓篇
- ▪ ▪ (号令既习,刑赏俱明,于是列于场肆而教以坐作进退之法,为营阵之制,以施于用,故以操练篇为第八。)
- ▪ 卷九·出征起程在途行营篇
- ▪ 卷十·长兵短用说篇
- ▪ ▪ (器械不利,以卒予敌;手无搏杀之方,徒驱之以刑,是鱼肉乎吾士也。器习利而无号令金鼓以一其心,虽有艺,与徒手同也。三军既熟悉吾令,则当精乎艺。艺与法令当并行而不悖者,故以长短兵说为第十。)
- ▪ ▪ 长枪总说
- ▪ ▪ 八母枪起手
- ▪ 卷十一·藤牌总说篇
- ▪ ▪ 狼筅总说
- ▪ 卷十二·短兵长用说
- ▪ 卷十三·射法篇
- ▪ 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 ▪ 卷十五·布城诸器图说篇
- ▪ ▪ 软壁
- ▪ 卷十六·旌旗金鼓图说篇
- ▪ 卷十七·守哨篇
- ▪ ▪ 号令
- ▪ ▪ 伏路
- ▪ ▪ 应备什物
- ▪ ▪ 发伏路号令
- ▪ ▪ 伏路军法
- ▪ ▪ (守是攻之策,自古名将必先斥堠。但此等事不过卫所之行移,非教战士之技,不能编次诸篇之间,故为附卷。)
- ▪ ▪ 墩堠报警号令
- ▪ ▪ 墩军守嘹之法
- ▪ ▪ 派守城规则
- ▪ ▪ 守城号令
- ▪ ▪ 守城军法
- ▪ 卷十八·治水兵篇
—、墩军每风汛时月,如三、四、五、六,尽数在墩,不准以取米粮破调。正、二、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月,准以一名专运薪米;每二名为一班,分为二班,每半月一更赴墩。
—、官府经过,止可击锣,放小手铳一个,不许擅卓大小白旗、灯笼、烽火等项,以疑邻墩。违者,以妄报声息,军法重治。
守城
—、为军务事照得风汛迫临,海警叵测,捍御之方,惟在战守。已该本职见在操练标下官兵临机调发外,但查各卫所城守无法,每遇寇至,则仓惶失措,或致掩袭不备,甚者守御无法,无警之时昼夜耗人精力,及至五更,往往倦怠失事。是皆已往之咎,而事豫则立,正宜先机分布。夫守城之法,惟蓄养精力有馀,而贼来贵在远知预备。其远知预备之责,又在陆路。但伏路官军,亦多因袭旧套,虚应故事,缓急之间,全无实赖,均合示授方略号令,以严责成。为此牌,仰本卫所官照牌事理,即照发去图式号令条款,将本卫所旗军丁舍人等,止除出海墩陆人役不派垛口外,其馀自举监、生员、致政、供贴、杂差及应袭以下,尽数照依后开条件图式,或四名一垛,或三名一垛,或二名一垛,每五垛另编立知事勤勇一人充为垛长,专一执厂旗查督。大约以一城人丁众寡通融,不必拘泥原分窝铺。其陆路官员,亦照原曾发去方略一一遵奉施行,通将编派过旗军丁舍照式攒造书册一本,同各官依准申缴其守城号令,仍动支不拘何项官银,刊刷成书,每人一丁给与一本,以便熟习,毋得徇情遗逸,及违玩军令,自甘重典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