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史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溯龙兴开编谈将种 选蛾眉侍宴赚唐公
- ▪ 第二回 定秘计诱杀副留守 联外助自号大将军
- ▪ 第三回 攻霍邑阵斩宋老生 入长安拥立代王侑
- ▪ 第四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
- ▪ 第五回 李密败绩入关中 秦王出奇平陇右
- ▪ 第六回 盛彦师设伏毙叛徒 窦建德兴兵诛逆贼
- ▪ 第七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
- ▪ 第八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
- ▪ 第九回 擒渠歼敌耀武东都 奏凯还朝献俘太庙
- ▪ 第十回 下江东梁萧铣亡国 战洺南刘黑闼丧师
- ▪ 第十一回 唐太子发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胜下丹阳
- ▪ 第十二回 诛文幹传首长安 却颉利修和突厥
- ▪ 第十三回 玄武门同胞受刃 庐江王谋反被诛
- ▪ 第十四回 纳弟妇东宫渎伦 盟胡虏便桥申约
- ▪ 第十五回 偃武修文君臣论治 易和为战将帅扬镳
- ▪ 第十六回 获渠魁扫平东突厥 统雄师深入吐谷浑
- ▪ 第十七回 长孙后临终箴主阙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
- ▪ 第十八回 灭高昌献俘观德殿 逐真珠击败薛延陀
- ▪ 第十九回 强胡内乱列部纷争 逆迹上闻储君被废
- ▪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
- ▪ 第二十一回 东略无功全军归国 北荒尽服群酋入朝
- ▪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入穴虏名王
- ▪ 第二十三回 出娇娃英主升遐 逞奸情帝女谋变
- ▪ 第二十四回 武昭仪还宫夺宠 褚遂良伏阙陈忠
- ▪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
- ▪ 第二十六回 许敬宗构陷三家 刘仁轨荡平百济
- ▪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
- ▪ 第二十八回 伐西羌连番败绩 易东宫两次蒙冤
- ▪ 第二十九回 裴总管出师屡捷 唐高宗得病告终
- ▪ 第三十回 被废立庐陵王坐徙 违良策徐敬业败亡
- ▪ 第三十一回 敕告密滥用严刑 谋匡复构成大祸
- ▪ 第三十二回 武则天革命称尊 狄仁杰奉制出狱
- ▪ 第三十三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怀义稔恶受诛
- ▪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
- ▪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入寇 狄梁公尽职归天
- ▪ 第三十六回 证冤狱张说辨诬 诛淫竖中宗复位
- ▪ 第三十七回 通三思正宫纵欲 窜五王内使行凶
- ▪ 第三十八回 诛首恶太子兴兵 狎文臣上官恃宠
- ▪ 第三十九回 规夜宴特献回波辞 进毒饼枉死神龙殿
- ▪ 第四十回 讨韦氏扫清宿秽 平谯王骈戮叛徒
- ▪ 第四十一回 应星变睿宗禅位 泄逆谋公主杀身
- ▪ 第四十二回 赠美人张说得厚报 破强虏王晙立奇功
- ▪ 第四十三回 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阅边防文臣平叛虏
- ▪ 第四十四回 信妾言皇后被废 丛敌怨节使遭戕
- ▪ 第四十五回 张守珪诱番得虏首 李林甫毒计害储君
- ▪ 第四十六回 却隆恩张果老归山 开盛宴江梅妃献技
- ▪ 第四十七回 梅悴杨荣撒娇絮阁 罗钳吉网党恶滥刑
- ▪ 第四十八回 洗禄儿中冓贻羞 写幽怨长门拟赋
- ▪ 第四十九回 恋爱妃密誓长生殿 宠胡儿亲饯望春亭
- ▪ 第五十回 勤政楼童子陈箴 范阳镇逆胡构乱
- ▪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陨命
- ▪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称尊灵武 雷海青殉节洛阳
- ▪ 第五十三回 结君心欢暱张良娣 受逆报刺死安禄山
- ▪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
- ▪ 第五十五回 与城俱亡双忠死义 从贼堕节六等定刑
- ▪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 ▪ 第五十七回 迁上皇阉寺擅权 宠少子逆胡速祸
- ▪ 第五十八回 弑张后代宗即位 平史贼蕃将立功
- ▪ 第五十九回 避寇乱天子蒙尘 耀军徽令公却敌
- ▪ 第六十回 入番营单骑盟虏 忤帝女绑子入朝
- ▪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
- ▪ 第六十二回 贬忠州刘晏冤死 守临洺张伾得援
- ▪ 第六十三回 三镇连兵张家覆祀 四王僭号朱氏主盟
- ▪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
- ▪ 第六十五回 僭帝号大兴逆师 解贼围下诏罪己
- ▪ 第六十六回 趋大梁德宗奔命 战贝州朱滔败还
- ▪ 第六十七回 朱泚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
- ▪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
- ▪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储君免祸 释主怨公主和番
- ▪ 第七十回 陆敬舆斥奸忤旨 韩全义掩败为功
- ▪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宠 韦执谊坐党贬官
- ▪ 第七十二回 擒刘辟戡定西川 执李锜荡平镇海
- ▪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
- ▪ 第七十四回 贤公主出闺循妇道 良宰辅免祸见阴功
- ▪ 第七十五回 却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将冒雪擒元济
- ▪ 第七十六回 谏佛骨韩愈遭贬 缚逆首刘悟倒戈
- ▪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骄致祸 好盘游拒谏饰非
- ▪ 第七十八回 河朔再乱节使遭戕 深州撤围侍郎申命
-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
- ▪ 第八十回 盅敬宗逆阉肆逆 屈刘蕡名士埋名
- ▪ 第八十一回 诛叛帅朝使争功 诬相臣天潢坐罪
- ▪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
- ▪ 第八十三回 甘露败谋党人流血 钧垣坐镇都市弭兵
- ▪ 第八十四回 奉皇弟权阉矫旨 迎公主猛将建功
- ▪ 第八十五回 兴大军老成定议 堕狡计逆竖丧元
- ▪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药死唐武宗 立太叔窜毙李首相
- ▪ 第八十七回 复河陇边民入觐 立郓夔内竖争权
- ▪ 第八十八回 平浙东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袭尽忠
- ▪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将进克交趾城 得义友夹攻徐州贼
- ▪ 第九十回 斩庞勋始清叛孽 葬同昌备极奢华
- ▪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击斩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
- ▪ 第九十二回 镇淮南高骈纵寇 入关中黄巢称尊
- ▪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
- ▪ 第九十四回 入陷阱幸脱上源驿 劫车驾急走大散关
- ▪ 第九十五回 襄王煴窜死河中 杨行密盗据淮甸
- ▪ 第九十六回 讨河东王师败绩 走山南阉党失机
- ▪ 第九十七回 三镇犯阙辇毂震惊 一战成功邠宁戡定
- ▪ 第九十八回 占友妻张夫人进箴 挟兵威刘太监废帝
- ▪ 第九十九回 以乱易乱劫迁主驾 用毒攻毒尽杀宦官
- ▪ 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
却说庞勋闻吴迥败退,再派许佶率众数千助攻泗州。濠州贼将刘行及,拘杀刺史卢望回,据有濠城,亦遣党羽王弘立,引兵趋会。杜慆闻贼众又至,告急邻道。镇海节度使杜审权,遣都头翟行约,率四千人救泗州,将抵城下,被贼迎头邀击,行约战死,全部覆没。淮南节度使令狐绹,亦遣押牙李湘率兵往援,至洪泽湖,会同郭厚本袁公弁,进屯都梁城,与泗州隔淮相望。贼众既破翟行约,遂渡淮围住都梁城,李湘挥兵出战,为贼所败,退入城中,门不及闭,骤被贼众捣入,把湘擒住。李湘前劝令狐绹,恰有先见,谁知他毫不耐战?郭厚本亦被拿获,只袁公弁走脱,究竟是他脚长。许佶将郭李二人,械送徐州,庞勋大喜,进据淮口,分派党羽丁从实等,南寇舒庐,北侵沂海,破沭阳下蔡乌江巢县,攻陷滁州,杀刺史高锡望,又转寇和州。刺史崔雍,引贼入城,登楼共饮,贼乘着酒兴,大掠城中,屠害兵民八百余人。都招讨使康承训,闻贼势甚盛,由新兴退还宋州,于是泗州孤立无援,粮又垂尽,每人每日,仅得食薄粥数碗。义士辛谠,复愿至淮浙求救,夜率敢死士十人,执长柯斧,乘小舟潜出水门,斫入贼水寨中。贼不意官兵猝至,纷纷自乱,谠得夺路而去。诘旦,贼始知谠仅十人,乃水陆分追。谠舟轻行速,急驶至三十里外,方才得脱。至扬州见令狐绹,又至润州见杜审权,审权乃遣押牙赵翼,率甲士二千人,与淮南输米五千斛,盐五百斤,往救泗州。谠又转趋浙西,借给兵粮去了。
徐州南面招讨使戴可师,恃勇轻进,率麾下三万人,渡淮而南,迭破淮滨诸贼垒,直薄都梁城。城中贼少,登城再拜道:“方与都头议出降,请王师少退,当即投诚!”可师乃退五里下寨。及次日往探,已只剩一空城,守贼不知去向,他还道是贼众畏己,恃胜生骄,毫不设备。是日天适大雾,不防濠州贼将王弘立,引众数万,疾趋而至,纵击官军。官军不能成列,遂致大败。将士伤毙兵刃,及溺死淮水,约二万余名。器械资粮车马,丧失殆尽。可师亦为贼将所杀,传首彭城。庞勋自谓天下无敌,纵情淫乐,掠得美妇数十人,日事荒耽。贼幕周重进谏道:“骄满奢逸,断难成事,就使得亦必失,成亦必败,况未得未成,怎宜出此?”周重既知此理,奈何附贼?勋仍不省,安乐过冬。
次年为咸通十年,唐廷授右威卫大将军马举,继任徐州南面招讨使,又因王宴权畏敌不进,将他撤回,改任泰宁节度使曹翔,代任徐州北面招讨使。一面诏令河北诸镇,发兵助剿。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时已去世,子全皞嗣为留后,奉诏出师,遣部将薛尤,率兵万三千人,进驻丰萧,与曹翔驻滕沛军,相为犄角。康承训召集诸道兵马,得七万余人,自宋州出屯柳子镇,连营三十余里。勋党分戍四境,徐城中不及数千人,勋始恟惧,日夕募民为兵,百姓不愿应募,多半穴地潜处,冀免迫胁。勋不胜焦灼,调回各处戍卒,保守徐州。那时魏博军已战胜丰县,贼将王敬文败走,阴蓄异谋,被勋诱归杀死。海州寿州各路贼寇,亦多为官军杀败。辛谠又借得浙西军,到了楚州,贼众尚水陆布兵,锁断淮流,谠选敢死士数十人,作为前驱,先用米船三艘,盐船一艘,乘风直进,冒死奋斗,任他矢石如雨,只是有进无退。谠督敢死士用着大斧,砍断铁锁,方得越淮抵城。城上守卒,已拚一死,忽见辛谠到来,好似绝处逢生,欢呼动地。杜慆带领将佐,出城相迎,握手涕泣,及入城后,登陴南望,遥见舟师张帆东来,旗上标明浙西军号,为贼所拒,帆止不进,谠挺身再出,复率敢死士出城,驾船猛进,冲透贼阵。贼见他来势猛锐,恰也畏避,谠得自由出入,迎浙西军同入城中。既而谠复率骁勇四百,往润州乞粮,贼夹岸攻击,经谠转战而前,力斗百余里,得至广陵,过家不入,径向润州乞得盐米二万石,钱万三千缗,还至斗山。贼将密布战舰,截击中途,两下鏖战,自卯至未,不分胜败。谠令勇士改乘小舟,分趋贼舰两旁,用枪揭草,爇火乱投。贼舰为火所燃,不战自乱,谠得乘机杀出,安抵泗城。勇哉辛谠!
泗州既得军粮,当然巩固。庞勋以泗州地扼江淮,锐意进取,屡次益兵助攻,偏偏不能如愿。徐州又为康承训所逼,累与交锋,不得一利。承训本是个庸帅,没甚能耐,只朱邪赤心部下三千骑,冲锋陷阵,无坚不摧,所以贼兵屡败。贼将王弘立,自淮口驰回,愿率部众破承训。恐无第二个戴可师。庞勋喜甚,即令他出渡潍水,往捣鹿头寨。弘立夤夜进袭,潜至寨边,一声呼啸,将寨围住。寨中固守不动,天已黎明,弘立督众猛扑,满拟灭此朝食,谁知寨门一开,突出沙陀铁骑,纵横驰骤,无人敢当,贼众披靡。寨中诸军,又争出奋击,杀得贼尸满地,流血成渠。弘立单骑走免。官军复追至濉水,溺贼无算,共毙贼二万余人。足报可师之败,只恨失一弘立。庞勋以弘立骄惰致败,意欲处斩,周重代为劝解,始令他立功赎罪。弘立收集散卒,才得数百人,请取泗州自赎。勋乃添兵遣往,一面再括民兵,敛取富家财帛,商旅货贿,作为军饷。民不聊生,始皆怨恨。
康承训既破弘立,进薄柳子寨,与贼将姚周,大小数十战,周支持不住,弃寨遁宿州。宿州守将梁丕,与周有隙,开城赚入,将周杀死。勋闻报大惊,欲自将出战,周重献计道:“柳子寨地要兵精,姚周亦勇敢有谋,今一旦覆没,危如累卵,不如速建大号,悉兵四出,决死力战。且崔彦曾等久禁城中,亦非良策,请一律处决,藉绝人望。”绝计何益?许佶等亦均赞成,遂杀崔彦曾及温庭皓,并截郭厚本李湘手足,赍示康承训军。乃命城中男子,尽集球场,如匿居不出,罪至灭族。百姓无奈趋集,由勋选得壮丁三万名,更造旗帜,自称为天册将军,授庞举直为大司马,与许佶等留守徐州。举直系是勋父,勋以父子至亲,不便行礼,或说勋道:“将军方耀兵威,不能顾及私谊。”乃令举直趋拜庭前。勋据案直受,既已无君,自然无父。待举直受了印信,即麾众出城,夜趋丰县,击败魏博军,更引兵西击康承训,直趋柳子寨。可巧有淮南败卒,自贼中奔诣承训,报明贼踪,承训秣马整众,设伏待着。勋令前队先趋柳子,陷入伏中,四面齐起,把他击退。至勋率后队到来,正遇前队败还,惊惶不知所措,哪禁得承训带着诸将,乘胜追击,步骑踊跃,四蹙贼兵,勋部下皆系乌合,只恨爹娘生得脚短,不及急走,顿时自相践踏,僵尸数十里。勋即脱去甲胄,改服布襦,仓皇遁归彭城。甫得喘息,那围攻泗州的吴迥,也狼狈奔来,报称为招讨使马举所败,王弘立阵亡,自己独力难支,只好解泗州围,退保徐城。勋叫苦不迭,忽又接濠州急报,马举由泗州围濠,数寨被焚,请速济师。勋急命吴迥往救濠州,迥出城自去。
康承训既击走庞勋,逐路进军,迎刃即解。及抵宿州,环攻不克。宿州守将梁丕,因擅杀姚周,为勋所易,改任张玄稔据守。玄稔与党人张儒、张实等,分遣城中兵数万,出城列寨,倚水自固,似虎负隅。张实且贻书徐州,为勋设计道:“今国兵尽在城下,西方必虚,将军可出略宋毫,攻他后路,他必解围西顾,将军设伏要害,兜头迎击,实等出城中兵,追蹑后尘,前后夹攻,定可破敌。”勋正虑承训进逼,更兼曹翔部将朱玫,拔丰县,克下邳,紧报日至,急得不知所措,镇日间祷神饭僧,妄期冥佑。及既得实书,乃仍使庞举直许佶留守,自引兵出城西行,并复书返报张实。实与张儒日御官军,官军纵火焚寨,儒实两人,没法抵御,退保外城。承训督军攻扑,城上箭如飞蝗,射死官军数千人,承训暂退,但遣辩士至城下,劝令降顺。儒实等哪里肯从?唯张玄稔系徐州旧将,陷没贼中,心常忧愤,夜召亲党数十人,密谋归国,得众赞成,乃令心腹张皋,出白承训,约期杀贼,愿为内应。承训大喜,厚待张皋,令返报如约。玄稔即使部将董厚等,埋伏柳溪亭,然后邀两张入亭宴饮。酒未及半,掷杯为号,董厚等持刀抢入,手起刀落,将两张挥作四段,并搜杀两张私党,城中大扰。玄稔出谕兵民,示以逆顺利害,众心才定。越宿开门出降,膝行至承训前,涕泣谢罪。承训下座慰劳,亲自扶起,即宣敕拜为御史中丞,餽赐甚厚。玄稔乃复进策道:“今举城归国,四远未知,请诈为城陷,引众趋符离及徐州,贼党不疑,定可悉数擒获了。”承训允诺。承训本无将才,惟收降玄稔,颇得推诚相与之术。玄稔还入城中,夜令部下负薪数千束,掷积城下,一俟天明,燃火焚薪。九城陷伏,便率众出趋符离,佯称败军。符离守将,开城纳入,被玄稔一刀杀毙,号令兵民,劝谕归国,众皆听命。玄稔收得兵士万人,亟趋徐州。庞举直许佶,已有所闻,登陴拒守。玄稔引兵围城,先谕守卒道:“朝廷但诛逆党,不杀良民,汝等奈何为贼守城?若尚狐疑,恐尽成鱼肉了。”守卒闻言,或弃甲,或投兵,下城遁去。崔彦曾故吏路审中,开门纳官军,庞举直许佶,自北门出走。玄稔亟遣兵往追,得斩举直与佶。周重等赴水自尽,所有前戍桂州的叛卒,一一按名收捕;无论亲属,一概诛夷,骈死至数千人,徐州乃平。
庞勋将兵二万,自石山西出,沿途焚掠,鸡犬不留。康承训引步骑八万,西向往击,使朱邪赤心为先锋,追勋至亳州。勋正大掠宋毫,猝遇沙陀骑兵,不战而溃,遁至蕲水,官军大集,纵击贼众,贼多溺死,勋亦毙命。越数日始得勋尸,枭首传示,远近贼寨,皆自杀守将,次第请降。惟吴迥守住濠州,不肯归命,马举屡攻未下,自夏及冬,城中食尽,甚至杀人充食,吴迥乃突围夜出,由举勒兵追剿,杀获殆尽。迥窜死昭义,一番叛乱,自是荡平。朝廷颁诏赏功,进康承训同平章事,兼河东节度使,杜慆为义成节度使,张玄稔为右骁卫大将军,辛谠为亳州刺史,朱邪赤心特别召见,赐姓名为李国昌,授左金吾上将军,即就云州置大同军,赐以旌节,并处置徐州后事,乃在徐州设观察使,统徐濠宿三州。惟泗州置团练使,划隶淮南,未几复令在徐州置感化军,特设节度使,以资弹压。康承训为廷臣所劾,说他讨庞勋时,一再逗挠,虚报功绩,竟迭贬至恩州司马,这也未免罪轻罚重了。
语淡旨永。
且说懿宗在位十年,也未立后,独宠幸淑妃郭氏,氏生一女,数年不能言,忽张口说道:“今日始得活了。”懿宗大为惊异,及年已长成,姿貌不过中人,独得懿宗锺爱,封为同昌公主。右拾遗韦保衡,美秀而文,为郭淑妃所赏识,遂与懿宗熟商,愿将同昌公主,嫁与为妻。临嫁时,尽出宫中珍玩,作为奁资,并在皇宫附近,赐宅一区,窗户俱用杂宝为饰,器皿一切,非金即银,甚至井栏药臼,亦由金银制成,耗费约五百万缗,所行婚仪,备极奢华,就是从前太平安乐两公主,与她相较,也几乎稍逊一筹。韦保衡得此贵妇,当然奉若天神,不敢少忤,除入朝办事外,时常居处内宅,与公主敦伉俪欢。郭淑妃爱女情深,随时探问,或且留宴主第,深夜不归,宫禁里面,免不得生出一种谣诼,说是丈母女婿,也有暧昧情事,这恐是捕风捉影,不足为凭,小子不敢妄断,不过援据史传,有闻必录。不肯讽蔑郭氏,便是下笔忠厚。当时懿宗爱妃及女,一任出入自由,毫不过问。韦保衡得迁授翰林学士,咸通十一年间,曹确罢相。韦氏快婿,竟得与兵部侍郎悰,户部侍郎刘瞻,同时入相,并握枢机。故相高璩早卒,徐商亦已罢去,杨收坐罪窜死,只路岩尚在相位。岩因保衡是皇亲国戚,格外交欢,遂与他串同一气,表里为奸。一班蝇营狗苟的臣僚,乐得趋承伺候,希沐余光,遇有反对人物,群起弹击,时人目他为牛头阿旁,无非说他阴恶可畏,与鬼相同。
但天下祸福无常,祸为福倚,福为祸伏,保衡尚主,仅及年余,偏公主得了一种绝症,卧床不起,医官二十余人,同时诊治,想不出甚么起死回生的方法,勉强拟进一两张药方,配服全不济事,奄奄数日,玉殒香消。郭淑妃陡失爱女,当然痛悼,就是懿宗亦悲念不休,自制挽歌,饬群臣毕和,又令宰相以下,尽往吊祭。追封公主为卫国公主,予谥文懿。一面捕获医官二十余人,说他用药错误,冤死公主,竟不令分辩,一并处斩。且将医官亲族三百余人,悉数系狱。胡乱得很。宰相刘瞻,召集言官,嘱令劝阻,言官以天威难测,各为保全身家起见,不敢进陈。瞻乃自草奏牍,即日进呈,略云:
修短之期,人之定分,昨公主有疾,医官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竟成蹉跌。械系老幼,物议沸腾,奈何以达理知命之君,涉肆暴不明之谤。
懿宗览奏不悦,搁置不报。瞻又与京兆尹温璋等力谏,顿触懿宗怒意,将他叱出,旋即出瞻为荆南节度使;贬璋为振州司马。璋叹道:“生不遇时,死何足惜?”竟仰药自杀。此人亦未免过激。韦保衡又与路岩,共谮刘瞻,谓与医官通谋,进投毒药,遂再贬瞻为康州刺史。岩意尚未惬,阅十道图,见驩州去都最远,因复窜瞻为驩州司户。次年正月,葬同昌公主,懿宗与郭淑妃,坐延兴门,目送灵轝,恸哭尽哀。护丧仪仗,达数十里,冶金为俑,怪宝千计,此外服玩,多至百二十舆,锦绣珠玉,辉煌蔽日。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率数百人为地衣舞,用杂宝为首饰,絁八百匹,舞罢珠玑散地,任民拾取,所有服玩等件,悉置墓中。这岂非暴殄天物,溺爱不明么?
韦保衡座师王铎,是王播从子,前在礼部校文,擢保衡进士及第。保衡因荐他入相,继刘瞻后任。铎却轻视保衡,议政时常有龃龉。路岩本与保衡联络,嗣因彼此争权,凶终隙末,遂被保衡进谗,出岩为西川节度使。岩出城时,路人争以瓦砾相投,忍不住动起忿来。适值权京兆尹薛能,前来送行,他不禁冷笑道:“京兆百姓,劳君抚治,今日我奉命西行,百姓却以瓦石相饯,可谓治绩昭彰了。”薛能答道:“宰相出镇,不一而足,府司从未发人防护,人民亦从无瓦砾相加,奈何今日公行,演此恶剧?这还当由公自问,究竟为何取怨人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薛能可谓善言。岩被他一诘,反觉满面怀惭,踉跄而去。及行抵任所,幸值南诏退兵,阖境粗安,还得侥幸无事。先是南诏主酋龙,因安南败退,转寇成都,陷入嘉黎雅三州,成都戒严,亏得西川节度使卢耽,与东川节度使颜庆复,联兵战守,击败蛮兵,将军宋威,复奉诏往援,杀死蛮兵无算,残众夜烧攻具,遁出境外。成都旧无濠堑,颜庆复始筑壅门,掘长濠,植鹿角,设营寨,守备既固,蛮人始不敢进窥。朝廷欲处置路岩,因将卢耽他调,令岩接任。岩好游宴,耽声色,一切政务,俱委任亲吏边咸郭筹。两人相倚为奸,先行后申。岩至都场阅操,边郭侍侧,有所建白,辄默书相示,阅毕焚去,军中相率惊疑,恟恟不安。事为朝廷所闻,乃徒岩改镇荆南。自岩出镇,由礼部尚书刘邺继任,既而于悰复为韦保衡所谮,贬为韶州刺史。悰妻广德公主,系懿宗亲妹,至是随悰赴韶,行必肩舆相并,坐即执住悰带,悰才得保全。悰去后,改用刑部侍郎赵隐为相,上下因循,一年挨过一年,到了咸通十四年正月,懿宗遣敕使诣法门寺,奉迎佛骨,言官多半谏阻,甚且谓宪宗迎入佛骨,遂至宴驾。懿宗道:“朕得见佛骨,死亦何恨?”呆极。自春至夏,佛骨始迎至京师,懿宗膜拜甚虔,宰相以下,竞施金帛,乃将佛骨入禁供养,颁诏大赦。过了两月,懿宗竟至患病,服药无效,数日大渐,乃立皇储。未几驾崩,享寿四十一岁,共计在位十四年。小子有诗叹道:
奢淫适启败亡忧,况复流连未肯休。
十四年来浑一梦,令终还是迓天庥。
欲知何人嗣统,试看下回便知。
庞勋以戍卒八百人猝起为乱,徐淮一带,多遭屠毒,迭经唐廷发兵,先后不下十万人,始得荡平叛逆,再见廓清,虽曰成功,唐威已所余无几矣。康承训之将略,原无足称,但奏调朱邪赤心自随,战胜逆寇,不可谓非明于知人。复能招用张玄稔,以盗攻盗,不可谓非善于因敌。徐乱之平,承训之功居多,乃路岩韦保衡,妒功进谗,贬窜恩州,亦曷怪志士灰心,功臣懈体乎?韦保衡本乏相才,徒以尚主隆恩,骤登揆席,懿宗之溺爱不明,已可概见。至同昌一死,惨戮诸医,株连亲族,当时相臣刘瞻,尚为庸中佼佼,乃因一再进谏,致为所诬,流戍万里,冤乎不冤?及葬同昌时,糜费无算,朽骨无知,饰终何监?而宠幸保衡,犹然未衰,妹倩可贬,女夫不可黜,甚至死期将至,犹迎佛骨入都,何其昏愚若是也?史称懿宗在位十四年,无一善可纪,诚哉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