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演义
- ▪ 自序
- ▪ 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
- ▪ 第二回 投军伍有幸配佳人 捍孤城仗义拯主帅
- ▪ 第三回 攻城掠地迭遇奇材 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 ▪ 第四回 登雉堞语惊张天祐 探虎穴约会孙德崖
- ▪ 第五回 郭家女入侍濠城 常将军力拔采石
- ▪ 第六回 取集庆朱公开府 陷常州徐帅立功
- ▪ 第七回 朱亮祖战败遭擒 张士德絷归绝粒
- ▪ 第八回 入太湖廖永安陷没 略东浙胡大海荐贤
- ▪ 第九回 刘伯温定计破敌 陈友谅挈眷逃生
- ▪ 第十回 救安丰护归小明王 援南昌大战伪汉主
- ▪ 第十一回 鄱阳湖友谅亡身 应天府吴王即位
- ▪ 第十二回 取武昌移师东下 失平江阖室自焚
- ▪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
- ▪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
- ▪ 第十五回 袭太原元扩廓中计 略临洮李思齐出降
- ▪ 第十六回 纳降诛叛西徼扬威 逐枭擒雏南京献俘
- ▪ 第十七回 降夏主荡平巴蜀 击元将转战朔方
- ▪ 第十八回 下征书高人抗志 泄逆谋奸相伏诛
- ▪ 第十九回 定云南沐英留镇 征漠北蓝玉报功
- ▪ 第二十回 凤微德杳再丧储君 鸟尽弓藏迭兴党狱
- ▪ 第二十一回 削藩封诸王得罪 戕使臣靖难兴师
- ▪ 第二十二回 耿炳文败绩滹沱河 燕王棣诈入大宁府
- ▪ 第二十三回 折大旗南军失律 脱重围北走还都
- ▪ 第二十四回 往复贻书囚使激怒 仓皇挽粟遇伏失粮
- ▪ 第二十五回 越长江燕王入京 出鬼门建文逊国
- ▪ 第二十六回 拒草诏忠臣遭惨戮 善讽谏长子得承家
- ▪ 第二十七回 梅驸马含冤水府 郑中官出使外洋
- ▪ 第二十八回 下南交杀敌擒渠 出北塞铭功勒石
- ▪ 第二十九回 徙乐安皇子得罪 闹蒲台妖妇揭竿
- ▪ 第三十回 穷兵黩武数次亲征 疲命劳师归途晏驾
- ▪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
- ▪ 第三十二回 弃交趾甘隳前功 易中宫倾心内嬖
- ▪ 第三十三回 享太平与民同乐 儆权阉为主斥奸
- ▪ 第三十四回 王骥讨平麓川蛮 英宗败陷土木堡
- ▪ 第三十五回 诛党奸景帝登极 却强敌于谦奏功
- ▪ 第三十六回 议和饯别上皇还都 希旨陈词东宫易位
- ▪ 第三十七回 拒忠谏诏狱滥刑 定密谋夺门复辟
- ▪ 第三十八回 于少保沈冤东市 徐有贞充戍南方
- ▪ 第三十九回 发逆谋曹石覆宗 上徽号李彭抗议
- ▪ 第四十回 万贞儿怙权倾正后 纪淑妃诞子匿深宫
- ▪ 第四十一回 白圭讨平郧阳盗 韩雍攻破藤峡
- ▪ 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 ▪ 第四十三回 悼贵妃促疾亡身 审聂女秉公遭谴
- ▪ 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
- ▪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
- ▪ 第四十六回 入槛车叛藩中计 缚菜厂逆阉伏辜
- ▪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
- ▪ 第四十八回 经略西番镇臣得罪 承恩北阙义儿导淫
- ▪ 第四十九回 幸边塞走马看花 入酒肆游龙戏凤
- ▪ 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
- ▪ 第五十一回 豢群盗宁藩谋叛 谢盛宴抚使被戕
- ▪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
- ▪ 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 ▪ 第五十四回 教场校射技擅穿杨 古沼观渔险遭灭顶
- ▪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
- ▪ 第五十六回 议典礼廷臣聚讼 建斋醮方士盈坛
- ▪ 第五十七回 伏朝门触怒世宗 讨田州诱诛岑猛
- ▪ 第五十八回 胡世宁创议弃边陲 邵元节祈嗣邀殊宠
- ▪ 第五十九回 绕法坛迓来仙鹤 毁行宫力救真龙
- ▪ 第六十回 遘宫变妃嫔罹重辟 跪榻前父子乞私情
- ▪ 第六十一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
- ▪ 第六十二回 追狡寇庸帅败还 开马市荩臣极谏
- ▪ 第六十三回 罪仇鸾剖棺正法 劾严嵩拚死留名
- ▪ 第六十四回 却外寇奸党冒功 媚干娘义儿邀宠
- ▪ 第六十五回 胡宗宪用谋赚海盗 赵文华弄巧忤权奸
- ▪ 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 ▪ 第六十七回 海刚峰刚方绝俗 邹应龙应梦劾奸
- ▪ 第六十八回 权门势倒祸及儿曹 王府银归途逢暴客
- ▪ 第六十九回 破奸谋严世蕃伏法 剿宿寇戚继光冲锋
- ▪ 第七十回 误服丹铅病归冥箓 脱身羁绁怅断鼎湖
- ▪ 第七十一回 王总督招纳降番 冯中官诉逐首辅
- ▪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
- ▪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
- ▪ 第七十四回 王宫人喜中生子 张宰辅身后籍家
- ▪ 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储 惑妃言誓神缄约
- ▪ 第七十六回 据镇城哱氏倡乱 用说客叛党骈诛
- ▪ 第七十七回 救藩封猛攻平壤 破和议再战岛山
- ▪ 第七十八回 虎将征蛮破巢诛逆 蠹鱼食字决策建储
- ▪ 第七十九回 获妖书沈一贯生风 遣福王叶向高主议
- ▪ 第八十回 审张差宫中析疑案 任杨镐塞外覆全军
- ▪ 第八十一回 联翠袖相约乞荣封 服红丸即夕倾大命
- ▪ 第八十二回 选侍移宫诏宣旧恶 庸医悬案弹及辅臣
- ▪ 第八十三回 大吃醋两魏争风 真奇冤数妃毕命
-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贞失守广宁堡 朱燮元巧击吕公车
- ▪ 第八十五回 新抚赴援孤城却敌 叛徒归命首逆伏诛
- ▪ 第八十六回 赵中丞荡平妖寇 杨都谏纠劾权阉
- ▪ 第八十七回 魏忠贤喜得点将录 许显纯滥用非法刑
- ▪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珰生祠迭建
- ▪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
- ▪ 第九十回 惩淫恶阖家骈戮 受招抚渠帅立功
- ▪ 第九十一回 徐光启荐用客卿 袁崇焕入援畿辅
- ▪ 第九十二回 中敌计冤沉碧血 遇岁饥啸聚绿林
- ▪ 第九十三回 战秦晋曹文诏扬威 闹登莱孔有德亡命
- ▪ 第九十四回 陈奇瑜得贿纵寇 秦良玉奉诏勤王
- ▪ 第九十五回 张献忠伪降熊文灿 杨嗣昌陷殁卢象升
- ▪ 第九十六回 失襄阳庸帅自裁 走河南逆闯复炽
- ▪ 第九十七回 决大河漂没汴梁城 通内线恭进田妃舄
- ▪ 第九十八回 扰秦楚闯王僭号 掠东西献贼横行
- ▪ 第九十九回 周总兵宁武捐躯 明怀宗煤山殉国
- ▪ 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
却说熹宗皇后张氏,本祥符人张国纪女,国纪由女得封,授太康伯,客、魏尝欲倾后,无词可谤,左思右想,竟造出一种蜚言,谓后非国纪女,乃是系狱海寇孙官儿所出,想入非非。且扬言将修筑安乐堂,遣后居住。安乐堂在金海桥西,从前孝宗生母纪氏,为万贵妃所构害,谪居于此。此时欲张后入居,明明是讽劝熹宗,实行废后故事。熹宗不愿允从,还算有一线明白。客氏还不肯罢休,适归家省母,母极力劝止,悚以危言,方才搁过一边。
看官听着!小子叙述客、魏行事,多半是假传圣旨,难道熹宗果耳无闻、目无见么?我亦动疑。原来熹宗颇有小慧,喜弄机巧,刀锯斧凿,丹青髹漆等件,往往亲自动手,尝于庭院中作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曲折微妙,几夺天工。宫中旧有蹴圆亭,他又手造蹴圆堂五间,此外如种种玩具,俱造得异样玲珑,绝不惮烦。倒是一个工业家。惟把国家要政,反置诸脑后,无暇考询。忠贤尝趁他引绳削墨的时候,因事奏请,熹宗未免厌恨,随口还报道:“朕知道了,你去照章办理就是。”至如廷臣奏本,旧制于所关紧要,必由御笔亲批;若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词,亦必书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硃笔批,号为批红。熹宗一概委任魏阉,以此魏阉得上下其手,报怨雪恨,无所不为。
魏阉置第宫南,客氏置第宫北,两屋相去,不过数武,中架过廊一埭,以便交通往来。两人除每夕肆淫外,统是设计营谋,倾排异己。客氏又在凤彩门,另置值房一所,或谓客氏虽私忠贤,尚嫌未足,免不得再置面首,就是大学士沈,也曾与客氏结露水缘,是真是假,且勿深考。惟客氏日间在宫,夜间必往私宅,无非寻欢。侍从如云,不减御驾。灯炬簇拥,远过明星。衣服华丽似天仙,香雾氤氲如月窟。既至私宅,仆媪等挨次叩头,或呼老太太,或呼千岁,喧阗盈耳,响彻宫廷。至五更入宫,仍然照旧铺排,丝毫不减,我说客氏夜来明往,不能与所欢日夕同居,还是失策。客氏又性喜妆饰,每一梳洗,侍女数辈,环伺左右,奉巾理发,添香簪花,各有所司,不敢少懈;偶欲湿鬓,即选三五美人津液,充作脂泽,每日一易。自云此方传自岭南老人,名群仙液,令人老无白发。天不容你长生,如何是好。又喜效江南妆,广袖低髻,备极妖冶,宫中相率模仿,惟张皇后很是厌薄,凡坤宁宫侍女,概禁时装,客氏尝引为笑柄,后虽微有所闻,仍然吾行吾素,不改古风。还有客氏一种绝技,是独得烹饪的秘诀。熹宗膳餐,必经客氏调视,方得适口,所以客氏得此专宠,恩礼不衰。相传熹宗不喜近色,所以宠幸客氏者,在此,故特别叙明。
话休叙烦,且说辽东经略熊廷弼,守辽三年,缮完守备,固若金瓯,惟廷弼索性刚正,不肯趋附内臣,免不得有人訾议。太监魏忠贤,心中也是恨他,当遣吏科给事中姚宗文,赴辽阅兵。宗文系白面书生,何知军务。此次奉遣,明是教他需索陋规,廷弼毫无内馈,并且薄待宗文,宗文失望回京,即上疏诬劾廷弼。廷弼便即免官,改任袁应泰为经略。应泰文事有余,武备不足,把廷弼所定的规律,大半变易,且招降满洲饥民,杂居辽、沈二城。满洲太祖乘势袭击,降人多为内应,据了沈阳,直逼辽阳。应泰登陴督御,偏偏城中自乱,将校潜遁,一时失措,竟被满洲兵陆续登城。应泰自缢,辽阳又失,辽东附近五十寨,及河东大小七十余城,尽被满洲兵占去。都是魏阉拱手奉送。朝议乃再用廷弼,赐宴饯行。急时抱佛脚。
廷弼到山海关,与辽东巡抚王化贞,商议军务。化贞主战,廷弼主守,彼此又龃龉起来,两造各持一说,奏报明廷。起初廷议颇赞成廷弼,嗣因辽阳都司毛文龙,取得镇江城,报知化贞,化贞遂奏称大捷,请即进兵。兵部尚书张鹤鸣,轻信化贞,令化贞专力图辽,不必受廷弼节制,一面偏促廷弼出关,为化贞后援。既教化贞专力图辽,为何又令廷弼接应?化贞五次出师,俱不见敌,廷弼请敕化贞慎重举止,化贞独上言得兵六万,可一举荡平满洲。大言不惭。叶向高为化贞座主,颇袒化贞,张鹤鸣尤信任不疑。化贞意气自豪,出驻广宁,方拟大举,哪知满洲兵已西渡辽河,击死明副将罗一贯,长驱入境,势如破竹。化贞即遣爱将孙得功,及参将祖大寿,总兵祁秉忠往援,与满洲兵交战平阳桥。得功未败先奔,阵势大乱。秉忠战死,大寿遁去。得功潜降满洲,且欲缚住化贞,作为贽仪,好一个爱将。佯率败军逃回广宁,待满洲兵一到,即为内应。化贞全然不知,关了署门,整缮文牍。忽有参将江朝栋,排闼入报道:“敌兵来了,请公速行。”化贞莫明其妙,尚在瞠目不答,当由朝栋一把掖住,出署上马,踉跄出城。好好一座广宁城,平白地奉送满洲,毫不言谢。趣语。
此时廷弼已奉命出关,进次闾阳驿,闻广宁已经失守,料想不及赴援,遂退屯大凌河。巧值化贞狼狈回来,下马相见,不禁大哭。绝似一个儿女子,如何去御敌兵?廷弼微笑道:“六万军一举荡平,今却如何?”乐得奚落,难为化贞。化贞带哭带语道:“还求经略即速发兵,前截满人。”廷弼道:“迟了迟了。我只有五千兵,今尽付君,请君抵挡追兵,护民入关!”言未已,探马来报,孙得功已降满洲,锦州以西四十余城,统已失陷。廷弼急将麾下五千人,交给化贞,令他断后,自与副使高出、胡嘉栋等,焚去关外积聚,护送难民十万人入关。败报到了京中,一班言官,也不辨廷弼、化贞的曲直,但说他一概有罪,请即逮问。熹宗糊涂得很,当即照准,饬将二人逮押来京,即交刑部下狱。张鹤鸣惧罪乞休,寻即罢官。
御史左光斗,因广宁一失,辽事日棘,特荐一老成练达的孙承宗,督理军务。熹宗乃授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另用王之晋为辽东经略。王之晋莅任,请添筑重关,增设守兵至四万人,佥事袁崇焕,以为非计,入白叶向高,向高不能决。承宗自请往视,由熹宗特许,兼程到关,相度形势,与之晋所见未合,因还言之晋不足任,自愿督师。熹宗甚喜,遂命他督师蓟辽,赐尚方剑,御门亲饯,送他启程,承宗拜辞而去。及到了关外,定军制,明职守,筑堡修城,练兵十一万,造铠仗数百万,开屯田五十顷,兵精粮足,屹成重镇。满洲兵不敢藐视,相戒近边,俨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情形。为政在人。明廷少安,便拟讯鞫熊廷弼、王化贞的罪案。刑部尚书王纪,以廷弼守辽有功,足以赎罪,应从末减。独阁臣沈,劾他袒护罪臣,例应同坐。明是受意魏阉。王纪心中不服,亦奏称沈□贪鄙龌龊,酷似宋朝的蔡京。熹宗初颇下旨调停,令两人同寅协恭,不得互相攻讦,嗣被魏忠贤从中唆惑,竟将王纪削籍。纪去后,叶向高言:“纪、□交攻,均失大臣体裁,纪独受斥,□尚在位,怎得折服人心?”阁臣朱国祚,亦具揭论王纪无罪,□心中颇不自安,引疾退归。魏忠贤衔恨朱、叶,屡欲陷害,国祚明哲保身,连上十三疏乞休,乃蒙允准。史继偕亦致仕而去。继偕两字,不愧尊名。小子因随笔叙下,无暇他及,致将内地两大乱事,一时无从插入,可巧明廷大臣,纷纷乞休,正好乘这空隙,补叙出来。此是作者欺人之笔。
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作乱,奢氏本猓猡遗种,洪武中入附明朝,命为永宁宣抚使。数传至奢崇周,殁后无嗣。崇明以族人继立,素性阴狡,内悍外恭,有子奢寅,骁桀好乱,明廷方募兵援辽,檄至四川,崇明父子,上疏请行,先遣土目樊龙、樊虎等,径赴重庆。巡抚徐可求点核土兵,见有老弱夹杂,拟加裁汰。樊龙不服,定要可求照数给饷。可求呵叱数语,龙即挺起槊来,刺杀可求,并击毙道府总兵官二十余人,占住重庆府城。是时川境久安,守备日弛,为了此弊,所以抚道各员,俱被杀死,然典守何事,乃竟令彼猖獗耶?闻得重庆警报,附近兵民,纷纷逃逸。樊龙等遂乘势出兵,攻合江、纳溪,复报知崇明父子,请即援应。崇明父子,踊跃而来,统率部众及徼外杂蛮,不下数万,破泸州,陷遵义、兴文,全蜀大震。播州杨应龙余孽,播州事见七十八回。及诸亡命奸人,随处响应,势日猖獗。崇明居然悬旗僭号,伪称大梁,设丞相以下等官,麾众进逼成都。蜀王至澍,为太祖第十一子椿八世孙,世袭藩封,见城内守兵寥寥,仅有镇远营七百人,如何守御得住?急忙檄调近地兵士,陆续到来,亦只有一千多人。偏偏左布政使朱燮元,正奉旨入觐,出城北上,燮元以知兵闻,当这军务吃紧的时候,哪可失此良告,蜀王情急得很,忙率百姓驰出国门,追留燮元。燮元见遮道攀辕,非常恳切,遂慷慨返驾,入城誓师,热忱壮士。当下与右布政使周著,按察使林宰等,督励兵民,分陴固守。一面驰檄各道,飞调援兵。不意寇兵已至,四面环攻。燮元加意严防,督令士卒放炮擂石,昼夜不懈。贼拥革为蔽,被炮击毁,接竹为梯,被石击断,累攻不能得手,反死伤了数百人。适值冬濠水涸,贼率降民持蔑束薪,满填濠中,高如土垒,上筑蓬荜,形类竹屋,藉避铳石,暗中恰伏弩仰射,齐注城头。燮元已豫备竹帘,撑架起来,挡住敌矢。夜半恰令壮士缒城而出,持刍涂膏,纵火焚薪,薪燃垒坏,上面倚据的贼兵,不被烧死,也遭跌死。燮元又遣人潜决江水,流满城濠,贼计无所施,但射书入城,煽惑兵民。当有奸徒二百余人,谋为内应,被燮元一一查出,枭首悬城。贼又四面架起望楼,高与城齐,也由燮元暗遣死士,放火焚去,斩了贼目三人,相持至十余日,孤城兀峙,不损丝毫。可谓善守。
诸道援兵,次第趋集,就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系石驻宣抚司女总兵秦良玉,也率队到来。良玉忠州人,曾嫁宣抚使马千乘,千乘病死,良玉英武知兵,代为统领。崇明夙慕英名,发难时曾厚遗良玉,乞为臂助,良玉语来使道:“你不闻我秦氏世笃忠贞么?我兄邦屏、邦翰,奉旨援辽,俱死王事,只有我弟民屏,负伤归来,现在伤痕已痊,我当带领弟侄,效死报国,什么盗物,敢来污我!”英气勃勃,尼愧须眉。秦良玉为明末女杰,故叙述履历,格外从详。言毕,将所遗金银,掷还来使。来使出言不逊,恼得良玉性起,拔出佩剑,砍作两段。爽快之至。当下率所部精兵,与弟民屏、侄翼明等,卷甲疾趋,潜越重庆,分兵为二。留翼明屯南坪关,截贼归路,又留兵一千,多张旗帜,护守忠州,作为南坪关的犄角。自率锐卒三千人,沿江而上,直抵成都,离城数里下寨。崇明父子,见援兵日至,也陆续募集党羽,分头拦阻。且督众更番攻城,自初冬至暮冬,岁已且尽,仍然围攻不辍。城中人伏腊不祭,岁朝不贺,一意同悍寇拚命,与城存亡。非燮元之抚驭有方,安能得此。元夕已过,贼攻少懈,燮元方下城少憩,忽城上来了守卒,大呼道:“有旱船来了,请主帅速即登城!”燮元忙上城楼,但见有数千悍贼,自林中大噪而出,拥物如大舟,高可丈许,长约五百尺,内筑层楼数重,上面站着一人,披发仗剑,旁竖羽旗,中载数百人,各挟机弩毒矢,翼以两云楼,用牛牵曳,势将近城,较诸城楼上面,还高尺许。这是何物?费人疑猜。守陴的老幼妇女,顿时大哭起来。燮元忙即慰谕道:“不妨不妨,这是吕公车,可以立破。”是谓知兵。随即命守卒道:“我有巨木预备,搁置城下,无论大小,一并取来!”守卒忙即运至,由燮元亲自指点,长木为杆,短木为轴,轴上已有巨索,转索运杆,可发大炮。炮中有千斤石,飞射出去,好似弹丸。这边已装好大炮,那边吕公车适至,第一炮轰去,击毁车旁云楼,第二炮轰去,不偏不倚,正将这披发仗剑的贼目,一石打倒。看官听说!这全车的举动,全仗他一人指挥,他已被击,车中人都成傀儡了。燮元更用大炮击牛,牛负痛返奔,冲动贼阵。
那时燮元乘势出击,大杀一阵,便即还城。
崇明父子,尚不肯退去,会有裨将刘养鲲,报称贼将罗乾象,遣私人孔之谭输诚,情愿自拔效用。燮元即遣之谭复往,令与乾象俱来。及乾象既至,燮元方卧城楼,起与共饮,饮至酣醉,复呼令同寝,鼾声达旦。这是有诈,莫被燮元瞒过。不然,崇明未退,乾象新降,安得冒昧若此?乾象因此感激,誓以死报。燮元遂与他密约,令诱崇明登城,设伏以待。果然乾象去后,即于是夜偕崇明登城,甫有一人悬梯而上。守兵遽行鼓噪。崇明料知有备,跳身逸去,等到伏兵突出,追赶不及,只拿住他随卒数人。乾象即纵火焚营,崇明父子,仓猝走泸州,成都围解,乾象率众来归。燮元上书奏闻,朝旨擢为四川巡抚,于是复率诸军进讨,连复州县卫所四十余,乘胜攻重庆。
重庆为樊龙所据,已九阅月,贼守甚固,自二郎关至佛图关,为重庆出入要道,悍贼数万扼守,连营十有七座。总兵杜文焕,及监军副使邱志充、杨述程等,率兵进攻,连战不下。石砫女官秦良玉,请从间道绕出关后,两路夹击,定可破贼等语。燮元很是嘉许,遂命良玉带领部兵,觅路径去。贼兵只管前敌,不防后袭,谁知后面竟来了一位女将军,铁甲银枪,蛮鞾白马,在垒后麾军直入,乱杀乱戮,无人敢当。极写良玉。前面的杜文焕等,也踹入贼营,似削瓜刈稻一般,遮拦不住。那时贼众大溃,连拔二郎、佛图二关,直捣重庆。樊龙出战不利,守了数日,粮道被断,城中竟致乏食,只好开门潜遁。行不一里,但听得四面八方,都呼樊贼休走,正是:
将军巧计纵鹰犬,悍贼穷途陷网罗。
未知樊龙曾否就擒,请看下回分解。
熊廷弼为明季名将,守辽有功,乃为王化贞牵制,致同坐罪,此事为明廷一大失着。作者前著《清史演义》,叙述甚详,而此回亦不肯从略,盖嫉王化贞,惜熊廷弼,且以见明廷之刑罚不明,贤奸倒置,其亡国之征,所由来也。朱燮元亦一大将材,观其固守成都,卒却悍寇,破吕公车于城下,识罗乾象于寇中,智勇双全,难能可贵。而秦良玉之出身巾帼,远过须眉,尤为明代一人。本回从大处着笔,更写得烨烨有光,善必彰之,恶必瘅之,谓非良史家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