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事实
- ▪ 卷一 祖宗世次
- ▪ 卷二
- ▪ ▪ 登极赦
- ▪ ▪ 纪元
- ▪ 卷三
- ▪ ▪ 诏书
- ▪ ▪ 圣学
- ▪ ▪ 御制
- ▪ 卷四 郊赦一
- ▪ 卷五 郊赦二
- ▪ 卷六 庙制
- ▪ 卷七
- ▪ ▪ 道释
- ▪ ▪ 僧师号
- ▪ ▪ 尼师号
- ▪ ▪ 道士师号
- ▪ ▪ 女冠师号
- ▪ 卷八
- ▪ ▪ 玉牒
- ▪ ▪ 宣祖五子
- ▪ ▪ 太祖四子
- ▪ ▪ 太宗九子
- ▪ ▪ 仁宗四子
- ▪ ▪ 公主
- ▪ ▪ 宣祖女
- ▪ ▪ 太祖女
- ▪ ▪ 太宗女
- ▪ 卷九
- ▪ ▪ 官职
- ▪ ▪ 勋臣
- ▪ ▪ 配享
- ▪ 卷十
- ▪ ▪ 宰执拜罢
- ▪ 卷十一
- ▪ ▪ 仪注一
- ▪ ▪ 封禅
- ▪ 卷十二
- ▪ ▪ 仪注二
- ▪ 卷十三
- ▪ ▪ 仪注三
- ▪ 卷十四
- ▪ ▪ 科目
- ▪ ▪ 乐律
- ▪ ▪ 历象
- ▪ 卷十五
- ▪ ▪ 耤田
- ▪ ▪ 财用
- ▪ 卷十六
- ▪ ▪ 兵刑
- ▪ 卷十七
- ▪ ▪ 削平
- ▪ 卷十八 升降州县一
- ▪ ▪ 泾原路
- ▪ ▪ 秦凤路
- ▪ ▪ 熙河路
- ▪ ▪ 河东路
- ▪ ▪ 淮南东路
- ▪ ▪ 西京
- ▪ ▪ 南京
- ▪ ▪ 北京
- ▪ ▪ 京东东路
- ▪ ▪ 京东西路
- ▪ ▪ 淮南西路
- ▪ ▪ 两浙路
- ▪ ▪ 京西北路
- ▪ ▪ 河北东路
- ▪ ▪ 江南东路
- ▪ ▪ 江南西路
- ▪ ▪ 河北西路
- ▪ ▪ 陕西路
- ▪ ▪ 环庆路
- ▪ ▪ 东京
- ▪ 卷十九 升降州县二
- ▪ ▪ 荆湖南路潭州,淳化四年,以衡州衡山县、岳州湘阴县来属。熙宁六年,以益阳县地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七年,析长沙县置宁乡县。
- ▪ ▪ 荆湖北路
- ▪ ▪ 夔州路
- ▪ ▪ 福建路
- ▪ ▪ 广南东路
- ▪ ▪ 利州路
- ▪ ▪ 成都路
- ▪ ▪ 潼川路
- ▪ ▪ 广南西路
- ▪ 卷二十 经略幽燕
衡州,乾德三年,以安仁场置安仁县,析衡阳、衡山二县地入焉。
道州,熙宁五年,省永明县入营道县。元祐二年复置。乾德三年,改延唐县为宁远县,省大历县入宁远。
永州,雍熙元年,以零陵县之东安场置东安县。
郴州,太平兴国元年,改郴义县为桂阳县,改义章县为宜章县。熙宁六年,改高亭县为永兴县。
邵州,熙宁五年,收复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县。元丰四年,以溪洞徽州为莳竹县。崇宁四年,以临口寨为临冈县。
武冈军,崇宁五年,升武冈县为军,以莳竹县分为绥宁、临冈二县隶焉。
桂阳军,本桂阳监。景德元年,以郴州蓝山县来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