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事实
- ▪ 卷一 祖宗世次
- ▪ 卷二
- ▪ ▪ 登极赦
- ▪ ▪ 纪元
- ▪ 卷三
- ▪ ▪ 诏书
- ▪ ▪ 圣学
- ▪ ▪ 御制
- ▪ 卷四 郊赦一
- ▪ 卷五 郊赦二
- ▪ 卷六 庙制
- ▪ 卷七
- ▪ ▪ 道释
- ▪ ▪ 僧师号
- ▪ ▪ 尼师号
- ▪ ▪ 道士师号
- ▪ ▪ 女冠师号
- ▪ 卷八
- ▪ ▪ 玉牒
- ▪ ▪ 宣祖五子
- ▪ ▪ 太祖四子
- ▪ ▪ 太宗九子
- ▪ ▪ 仁宗四子
- ▪ ▪ 公主
- ▪ ▪ 宣祖女
- ▪ ▪ 太祖女
- ▪ ▪ 太宗女
- ▪ 卷九
- ▪ ▪ 官职
- ▪ ▪ 勋臣
- ▪ ▪ 配享
- ▪ 卷十
- ▪ ▪ 宰执拜罢
- ▪ 卷十一
- ▪ ▪ 仪注一
- ▪ ▪ 封禅
- ▪ 卷十二
- ▪ ▪ 仪注二
- ▪ 卷十三
- ▪ ▪ 仪注三
- ▪ 卷十四
- ▪ ▪ 科目
- ▪ ▪ 乐律
- ▪ ▪ 历象
- ▪ 卷十五
- ▪ ▪ 耤田
- ▪ ▪ 财用
- ▪ 卷十六
- ▪ ▪ 兵刑
- ▪ 卷十七
- ▪ ▪ 削平
- ▪ 卷十八 升降州县一
- ▪ ▪ 泾原路
- ▪ ▪ 秦凤路
- ▪ ▪ 熙河路
- ▪ ▪ 河东路
- ▪ ▪ 淮南东路
- ▪ ▪ 西京
- ▪ ▪ 南京
- ▪ ▪ 北京
- ▪ ▪ 京东东路
- ▪ ▪ 京东西路
- ▪ ▪ 淮南西路
- ▪ ▪ 两浙路
- ▪ ▪ 京西北路
- ▪ ▪ 河北东路
- ▪ ▪ 江南东路
- ▪ ▪ 江南西路
- ▪ ▪ 河北西路
- ▪ ▪ 陕西路
- ▪ ▪ 环庆路
- ▪ ▪ 东京
- ▪ 卷十九 升降州县二
- ▪ ▪ 荆湖南路潭州,淳化四年,以衡州衡山县、岳州湘阴县来属。熙宁六年,以益阳县地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七年,析长沙县置宁乡县。
- ▪ ▪ 荆湖北路
- ▪ ▪ 夔州路
- ▪ ▪ 福建路
- ▪ ▪ 广南东路
- ▪ ▪ 利州路
- ▪ ▪ 成都路
- ▪ ▪ 潼川路
- ▪ ▪ 广南西路
- ▪ 卷二十 经略幽燕
成都府,太平兴国六年,降为益州。端拱元年,复升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淳化元年,复为益州。嘉祐四年,复升为府。六年,复为剑南西川。熙宁五年,省犀浦县为镇,入郫县。天圣四年,改灵池县为灵泉县。
眉州,太平兴国元年,改通义县为眉山县。
蜀州,绍兴十四年,升崇庆军节度为府—宝四年,改唐兴县为江源县。
彭州,开宝四年,改唐昌县为永昌。崇宁中,改为崇宁。
绵州,熙宁五年,省西昌县入龙安县。熙宁九年,以茂州石泉县来属。
嘉州,熙宁五年,省平羌县入龙游县。淳化四年,以眉州洪雅县来属。乾德四年,省绥山县入峨眉县。
邛州,熙宁五年,省临溪县入临邛县。
黎州,庆历七年,省通望县入汉源县。
茂州,熙宁七年,即汶川县治置威戎军使。
简州,熙宁五年,省贵平县入平泉县。
威州,景祐三年,改维州为威州。天圣元年,改通化县为金川县。景祐四年复旧名。治平三年,即县治置通化军。
隆州,熙宁五年,降陵州为陵井监。政和三年,改为仙井盐。隆兴元年复为州,更名隆州。咸平四年,省始建县入井研县。
永康军,乾德四年置。熙宁五年废。元祐初复。乾德四年,以彭州导江县、蜀州青城县来属。熙宁军废,复属彭州、蜀州。元祐初复来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