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
- ▪ 卷第一百九十二【唐纪八】起柔兆阉茂九月,尽著雍困敦七月,凡二年。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
- ▪ 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起著雍困敦九月,尽重光单阏,凡三年有奇。
- ▪ 卷第一百九十四【唐纪十】起玄黓执徐,尽强圉作噩四月,凡五年有奇。
- ▪ 卷第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起强圉作噩五月,尽上章困敦,凡三年有奇。
- ▪ 卷第一百九十六【唐纪十二】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单阏三月,凡二年有奇。
- ▪ 卷第一百九十七【唐纪十三】趣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五月,凡二年有奇。
- ▪ ▪ 臣光曰:唐太宗不以天下大器私其所爱,
- ▪ ▪ 臣光曰:孔子称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 ▪ 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起旃蒙大荒落六月,尽著雍涒滩三月,凡二年有奇。
- ▪ 卷第一百九十九【唐纪十五】起著雍涒滩四月,尽阏蒙单阏九月,凡七年有奇。
- ▪ 卷第二百【唐纪十六】起旃蒙单瘀十月,尽玄勣阉茂七月,凡六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一【唐纪十七】起玄黑弋阉茂八月,尽上章困敦,凡八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起重光协洽,尽重光大荒落,凡十一年。
- ▪ 卷第二百三【唐纪十九】起玄黓敦牂,尽柔兆阉茂,凡五年。
- ▪ ▪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下
- ▪ ▪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上
- ▪ 卷第一【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 ▪ ▪ 威烈王
- ▪ ▪ 安王
- ▪ ▪ 烈王
- ▪ 卷第二【周纪二】起昭阳赤奋若,尽上章困敦,凡四十八年。
- ▪ ▪ 显王
- ▪ 卷第三【周纪三】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大渊献,凡二十三年。
- ▪ ▪ 慎靓王
- ▪ ▪ 赧王上
- ▪ 卷第四【周纪四】起阏逢困敦,尽著雍困敦,凡二十五年。
- ▪ ▪ 赧王中
- ▪ 卷第五【周纪五】起屠维赤奋若,尽旃蒙大荒落,凡十七年。
- ▪ ▪ 赧王下
- ▪ 卷第六【秦纪一】起柔兆敦牂,尽昭阳作噩,凡二十八年。
- ▪ ▪ 秦孝文王
- ▪ ▪ 秦庄襄王
- ▪ ▪ 昭襄王
- ▪ ▪ 秦始皇帝上
- ▪ 卷第七【秦纪二】起阏逢阉茂,尽玄黓执徐,凡十九年。
- ▪ ▪ 始皇帝下
- ▪ ▪ 二世皇帝上
- ▪ 卷第八【秦纪三】起阳大荒落,尽阏逢敦牂,凡二年。
- ▪ ▪ 二世皇帝下
- ▪ 卷第九【汉纪一】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涒滩,凡二年。
- ▪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 ▪ 卷第十【汉纪二】起强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 ▪ ▪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 ▪ 卷第十一【汉纪三】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 ▪ ▪ 太祖高皇帝中
- ▪ 卷第十二【汉纪四】起玄黓摄提格,尽昭阳赤奋若,凡十二年。
- ▪ ▪ 太祖高皇帝下
- ▪ ▪ 孝惠皇帝
- ▪ 卷第十三【汉纪五】起阏逢摄提格,尽昭阳大渊献,凡十年。
- ▪ ▪ 高皇后
- ▪ ▪ 太宗孝文皇帝上
- ▪ 卷第十四【汉纪六】起阏逢困敦,尽重光协洽,凡八年。
- ▪ ▪ 太宗孝文皇帝中
- ▪ 卷第十五【汉纪七】起玄黓涒滩,尽柔兆阉茂,凡十五年。
- ▪ ▪ 太宗孝文皇帝下
- ▪ ▪ 孝景皇帝上
- ▪ 卷第十六【汉纪八】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
- ▪ ▪ 孝景皇帝下
- ▪ 卷第十七【汉纪九】起重光赤奋若,尽强圉协洽,凡七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 卷第十八【汉纪十】起著雍滩,尽柔兆执徐,凡九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十九【汉纪十一】起强圉大荒落,尽玄黓阉茂,凡六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二十【汉纪十二】起昭阳大渊献,尽重光协洽,凡九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二十一【汉纪十三】起玄黓涒滩,尽玄黓敦牂,凡十一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二十二【汉纪十四】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敦牂,凡十二年。
- ▪ ▪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
- ▪ 卷第二十三【汉纪十五】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敦牂,凡十二年。
- ▪ ▪ 孝昭皇帝上
- ▪ 卷第二十四【汉纪十六】起强圉协洽,尽昭阳赤奋若,凡七年。
- ▪ ▪ 孝昭皇帝下
- ▪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二十五【汉纪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凡六年。
- ▪ ▪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十六【汉纪十八】起上章涒滩,尽玄黓阉茂,凡三年。
- ▪ ▪ 中宗孝宣皇帝中
- ▪ 卷第二十七【汉纪十九】起昭阳太渊献,尽玄黓涒滩,凡十年。
- ▪ ▪ 中宗孝宣皇帝下
- ▪ 卷第二十八【汉纪二十】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
- ▪ ▪ 孝元皇帝上
- ▪ 卷第二十九【汉纪二十一】起上章执徐,尽著雍困敦,凡九年。
- ▪ ▪ 孝元皇帝下
- ▪ 卷第三十【汉纪二十二】起屠维赤奋若,尽著雍阉茂,凡十年。
- ▪ ▪ 孝成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三十一【汉纪二十三】起屠维大渊献,尽强圉协洽,凡九年。
- ▪ ▪ 孝成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三十二【汉纪二十四】起著雍涒滩,尽昭阳赤奋若,凡六年。
- ▪ ▪ 孝成皇帝中
- ▪ 卷第三十三【汉纪二十五】起阏逢摄提格,尽旃蒙单阏,凡二年。
- ▪ ▪ 孝成皇帝下
- ▪ ▪ 孝哀皇帝上
- ▪ 卷第三十四【汉纪二十六】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 ▪ ▪ 孝哀皇帝中
- ▪ 卷第三十五【汉纪二十七】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
- ▪ ▪ 孝哀皇帝下
- ▪ ▪ 孝平皇帝上
- ▪ 卷第三十六【汉纪二十八】起昭阳大渊献,尽著雍执徐,凡六年。
- ▪ ▪ 孝平皇帝下
- ▪ ▪ 王莽上
- ▪ 卷第三十七【汉纪二十九】起屠维大荒落,尽阏逢阉茂,凡六年。
- ▪ ▪ 王莽中
- ▪ 卷第三十八【汉纪三十】起旃蒙大渊献,尽玄黓敦牂,凡八年。
- ▪ ▪ 王莽下
- ▪ 卷第三十九【汉纪三十一】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涒滩,凡二年。
- ▪ ▪ 淮阳王
- ▪ 卷第四十【汉纪三十二】起旃蒙作噩,尽柔兆阉茂,凡二年。
- ▪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上
- ▪ 卷第四十一【汉纪三十三】起强圉大渊献,尽屠维赤奋若,凡三年。
- ▪ ▪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四十二【汉纪三十四】起上章摄提格,尽旃蒙协洽,凡六年。
- ▪ ▪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
- ▪ 卷第四十三【汉纪三十五】起柔兆涒滩,尽柔兆敦牂,凡十一年。
- ▪ ▪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
- ▪ 卷第四十四【汉纪三十六】起强圉协洽,尽上章涒滩,凡十四年。
- ▪ ▪ 世祖光武皇帝下
- ▪ ▪ 显宗孝明皇帝上
- ▪ 卷第四十五【汉纪三十七】起重光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十五年。
- ▪ ▪ 显宗孝明皇帝下
- ▪ 卷第四十六【汉纪三十八】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
- ▪ ▪ 肃宗孝章皇帝上
- ▪ 卷第四十七【汉纪三十九】起旃蒙作噩,尽重光单阏,凡七年。
- ▪ ▪ 肃宗孝章皇帝下
- ▪ ▪ 汉孝和皇帝上
- ▪ 卷第四十八【汉纪四十】起玄黓执徐,尽旃蒙大荒落,凡十四年。
- ▪ ▪ 孝和皇帝下
- ▪ 卷第四十九【汉纪四十一】起柔兆敦牂,尽旃蒙单阏,凡十年。
- ▪ ▪ 孝殇皇帝
- ▪ 卷第五十【汉纪四十二】起柔兆执徐,尽阏逢困敦,凡九年。
- ▪ ▪ 孝安皇帝
- ▪ 卷第五十一【汉纪四十三】起旃蒙赤奋若,尽昭阳作噩,凡九年。
- ▪ ▪ 孝安皇帝下
- ▪ ▪ 孝和皇帝上
- ▪ 卷第五十二【汉纪四十四】起阏逢阉茂,尽旃蒙作噩,凡十二年。
- ▪ ▪ 孝顺皇帝下
- ▪ ▪ 汉孝冲皇帝
- ▪ 卷第五十三【汉纪四十五】起柔兆阉茂,尽柔兆涒滩,凡十一年。
- ▪ ▪ 孝质皇帝
- ▪ ▪ 孝桓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五十四【汉纪四十六】起强圉作噩,尽昭阳单阏,凡七年。
- ▪ ▪ 孝桓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五十五【汉纪四十七】起阏逢执徐,尽柔兆敦牂,凡三年。
- ▪ ▪ 孝桓皇帝中
- ▪ 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起强圉协洽,尽重光大渊献,凡五年。
- ▪ ▪ 孝桓皇帝下
- ▪ ▪ 孝灵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五十七【汉纪四十九】起玄黓困敦,尽上章涒滩,凡九年。
- ▪ ▪ 孝灵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五十八【汉纪五十】起重光作噩,尽强圉单阏,凡七年。
- ▪ ▪ 孝灵皇帝中
- ▪ 卷第五十九【汉纪五十一】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 ▪ ▪ 孝灵皇帝下
- ▪ ▪ 孝献皇帝甲
- ▪ 卷第六十【汉纪五十二】起重光协洽,尽昭阳作噩,凡三年。
- ▪ ▪ 孝献皇帝乙
- ▪ 卷第六十一【汉纪五十三】起瘀逢阉茂,尽旃蒙大渊献,凡二年。
- ▪ ▪ 孝献皇帝丙
- ▪ 卷第六十二【汉纪五十四】起柔兆困敦,尽著雍摄提格,凡三年。
- ▪ ▪ 孝献皇帝丁
- ▪ 卷第六十三【汉纪五十五】起暑维单阏,尽上章执徐,凡二年。
- ▪ ▪ 孝献皇帝戊
- ▪ 卷第六十四【汉纪五十六】起重光大荒落,尽旃蒙作噩,凡五年。
- ▪ ▪ 孝献皇帝己
- ▪ 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起柔兆阉茂,尽著雍困敦,凡三年。
- ▪ ▪ 孝献皇帝庚
- ▪ 卷第六十六【汉纪五十八】起屠维赤奋若,尽昭阳大荒落,凡五年。
- ▪ ▪ 孝献皇帝辛
- ▪ 卷第六十七【汉纪五十九】起阏逢敦牂,尽柔兆涒滩,凡三年。
- ▪ ▪ 孝献皇帝壬
- ▪ 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起强围作噩,尽屠维大渊献,凡三年。
- ▪ ▪ 孝献皇帝癸
- ▪ 卷第六十九【魏纪一】起上章困敦,尽玄黓摄提格,凡三年。
- ▪ ▪ 世祖文皇帝上
- ▪ 卷第七十【魏纪二】起昭阳单阏,尽强图协洽,凡五年。
- ▪ ▪ 世祖文皇帝下
- ▪ 卷第七十一【魏纪三】起著雍涒滩,尽上章阉茂,凡三年。
- ▪ ▪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七十二【魏纪四】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 ▪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七十三【魏纪五】起旃蒙单阏,尽强圉大荒落,凡三年。
- ▪ ▪ 烈祖明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七十四【魏纪六】起著雍敦牂,尽旃蒙赤奋若,凡八年。
- ▪ ▪ 烈祖明皇帝下
- ▪ ▪ 邵陵厉公上
- ▪ 卷第七十五【魏纪七】起柔兆摄提格,尽玄黓涒滩,凡七年。
- ▪ ▪ 邵陵厉公中
- ▪ 卷第七十六【魏纪八】起昭阳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三年。
- ▪ ▪ 邵陵厉公下
- ▪ 卷第七十七【魏纪九】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 ▪ ▪ 高贵乡公下
- ▪ 卷第七十八【魏纪十】起玄黓敦牂,尽瘀逢涒滩,凡三年。
- ▪ ▪ 元皇帝下
- ▪ 卷第七十九【晋纪一】起旃蒙作噩,尽玄黓执徐,凡八年。
- ▪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 ▪ 卷第八十【晋纪二】起昭阳大荒落,尽屠维大渊献,凡七年。
- ▪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八十一【晋纪三】起上章困敦,尽著雍涒滩,凡九年。
- ▪ ▪ 世祖武皇帝中
- ▪ 卷第八十二【晋纪四】起屠维作噩,尽著雍郭牂,凡十年。
- ▪ ▪ 世祖武皇帝下
- ▪ 卷第八十三【晋纪五】起屠维协洽,尽目章涒滩,凡二年。
- ▪ ▪ 孝惠皇帝上之下
- ▪ 卷第八十四【晋纪六】起重光作噩,尽玄黓阉茂,凡二年。
- ▪ ▪ 孝惠皇帝中之上
- ▪ 卷第八十五【晋纪七】起昭阳大渊献,尽阏逢困敦,凡二年。
- ▪ ▪ 孝惠皇帝中之下
- ▪ 卷第八十六【晋纪八】起旃蒙赤奋若,尽著雍执徐,凡四年。
- ▪ ▪ 孝惠皇帝下
- ▪ 卷第八十七【晋纪九】起屠维大荒落,尽重光协洽,凡三年。
- ▪ ▪ 孝怀皇帝中
- ▪ 卷第八十八【晋纪十】起玄黓涒滩,尽昭阳作噩,凡二年。
- ▪ ▪ 孝怀皇帝下
- ▪ 卷第八十九【晋纪十一】起阏逢阉茂,尽柔兆困敦,凡三年。
- ▪ ▪ 孝愍皇帝下
- ▪ 卷第九十【晋纪十二】起强圉赤奋若,尽著雍摄提格,凡二年。
- ▪ ▪ 中宗元皇帝上
- ▪ 卷第九十一【晋纪十三】起屠维单阏,尽重光大荒落,凡三年。
- ▪ ▪ 中宗元皇帝中
- ▪ 卷第九十二【晋纪十四】起玄黓敦牂,尽昭阳协洽,凡二年。
- ▪ ▪ 中宗元皇帝下
- ▪ ▪ 肃宗明皇帝上
- ▪ 卷第九十三【晋纪十五】起阏逢涒滩,尽强圉大渊献,凡四年。
- ▪ ▪ 肃宗明皇帝下
- ▪ 卷第九十四【晋纪十六】起著雍困敦,尽重光单阏,凡四年。
- ▪ ▪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九十五【晋纪十七】起玄黓执徐,尽强圉作噩,凡六年。
- ▪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九十六【晋纪十八】起著雍淹茂,尽重光赤奋若,凡四年。
- ▪ ▪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九十七【晋纪十九】起玄黓摄提格,尽强圉协洽,凡六年。
- ▪ ▪ 显宗成皇帝下
- ▪ ▪ 康皇帝
- ▪ ▪ 孝宗穆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九十八【晋纪二十】起著雍涒滩,尽上章淹茂,凡三年。
- ▪ ▪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九十九【晋纪二十一】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 ▪ ▪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一百【晋纪二十二】起旃蒙单阏,尽屠维协洽,凡五年。
- ▪ ▪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一百一【晋纪二十三】起上章涒滩,尽著雍执徐,凡九年。
- ▪ ▪ 孝宗穆皇帝下
- ▪ ▪ 哀皇帝
- ▪ ▪ 海西公上
- ▪ 卷第一百二【晋纪二十四】起屠维大荒落,尽上章敦牂,凡二年。
- ▪ ▪ 海西公下
- ▪ 卷第一百三【晋纪二十五】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 ▪ ▪ 太宗简文皇帝
- ▪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一百四【晋纪二十六】起柔兆困敦,尽玄黓敦牂,凡七年。
- ▪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
- ▪ 卷第一百五【晋纪二十七】起昭阳协洽,尽阏逢涒滩,凡二年。
- ▪ ▪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六【晋纪二十八】起旃蒙作噩,尽柔兆阉茂,凡二年。
- ▪ ▪ 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一百七【晋纪二十九】起强圉大渊献,尽重光单阏,凡五年。
- ▪ ▪ 列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一百八【晋纪三十】起玄黓执徐,尽柔兆涒滩,凡五年。
- ▪ ▪ 烈宗孝武皇帝下
- ▪ 卷第一百九【晋纪三十一】强圉作噩,一年安皇帝甲
- ▪ 卷第一百一十【晋纪三十二】著雍阉茂,一年。
- ▪ ▪ 安皇帝乙
- ▪ 卷第一百一十一【晋纪三十三】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 ▪ ▪ 安皇帝丙
- ▪ 卷第一百一十二【晋纪三十四】起重光赤奋若,尽玄黓摄提格,凡二年。
- ▪ ▪ 安皇帝丁
- ▪ 卷第一百一十三【晋纪三十五】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
- ▪ ▪ 安皇帝戊
- ▪ 卷第一百一十四【晋纪三十六】起旃蒙大荒落,尽著雍涒滩,凡四年。
- ▪ ▪ 安皇帝己
- ▪ 卷第一百一十五【晋纪三十七】起屠维作噩,尽上章阄茂,凡二年。
- ▪ ▪ 安皇帝庚
- ▪ 卷第一百一十六【晋纪三十八】起重光大渊献,尽阏逢摄提格,凡四年。
- ▪ ▪ 安皇帝辛
- ▪ 卷第一百一十七【晋纪三十九】起旃蒙单阏,尽柔兆执徐,凡二年。
- ▪ ▪ 安皇帝壬
- ▪ 卷第一百一十八【晋纪四十】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 ▪ ▪ 安皇帝癸
- ▪ ▪ 恭皇帝
- ▪ 卷第一百一十九【宋纪一】起上章涒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 ▪ ▪ 高祖武皇帝
- ▪ ▪ 营阳王
- ▪ 卷第一百二十【宋纪二】起阏逢困敦,尽强圉单阏,凡四年。
- ▪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一百二十一【宋纪三】起著雍执徐,尽上章敦牂,凡三年。
- ▪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 ▪ 卷第一百二十二【宋纪四】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 ▪ ▪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二十三【宋纪五】起柔兆困敦,尽重光大荒落,凡六年。
- ▪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一百二十四【宋纪六】起玄黓敦牂,尽柔兆阉茂,凡五年。
- ▪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中
- ▪ 卷第一百二十五【宋纪七】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摄提格,凡四年。
- ▪ ▪ 太祖文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一百二十六【宋纪八】起重光单阏,尽玄黓执徐,凡二年。
- ▪ ▪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一百二十七【宋纪九】昭阳大荒落,一年。
- ▪ ▪ 太祖文皇帝下之下
- ▪ 卷第一百二十八【宋纪十】起阏逢敦牂,尽著雍阉茂,凡五年。
- ▪ ▪ 世祖孝武皇帝上
- ▪ 卷第一百二十九【宋纪十一】起屠维大渊献,尽阏逢执徐,凡六年。
- ▪ ▪ 世祖孝武皇帝下
- ▪ 卷第一百三十【宋纪十二】旃蒙大荒落,一年。
- ▪ ▪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一百三十一【宋纪十三】柔兆敦牂,一年。
- ▪ ▪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三十二【宋纪十四】起强圉协洽,尽上章阉茂,凡四年。
- ▪ ▪ 太宗明皇帝中
- ▪ 卷第一百三十三【宋纪十五】起重光大渊献,尽旃蒙单阏,凡五年。
- ▪ ▪ 太宗明皇帝下
- ▪ 卷第一百三十四【宋纪十六】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 ▪ ▪ 苍梧王下
- ▪ ▪ 苍梧王下升明元年(丁巳,公元四七七年)
- ▪ 卷第一百三十五【齐纪一】起屠维协洽,尽昭阳大渊献,凡五年。
- ▪ ▪ 太祖高皇帝
- ▪ 卷第一百三十六【齐纪二】起阏逢困敦,尽屠维大荒落,凡六年。
- ▪ ▪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三十七【齐纪三】起上章敦牂,尽玄黓涒滩,凡三年。
- ▪ ▪ 世祖武皇帝中
- ▪ 卷第一百三十八【齐纪四】昭阳作噩,一年。
- ▪ ▪ 世祖武皇帝下
- ▪ 卷第一百三十九【齐纪五】阏逢阉茂,一年。
- ▪ ▪ 高宗明皇帝上
- ▪ 卷第一百四十【齐纪六】起旃蒙大渊献,尽柔兆困敦,凡二年。
- ▪ ▪ 高宗明皇帝中
- ▪ 卷第一百四十一【齐纪七】起强圉赤奋若,尽著雍摄提格,凡二年。
- ▪ ▪ 高宗明皇帝下
- ▪ 卷第一百四十二【齐纪八】屠维单阏,一年。
- ▪ ▪ 东昏侯上
- ▪ 卷第一百四十三【齐纪九】上章执徐,一年。
- ▪ ▪ 东昏侯下
- ▪ 卷第一百四十四【齐纪十】重光大荒落,一年。
- ▪ ▪ 和皇帝
- ▪ 卷第一百四十五【梁纪一】起玄黓敦牂,尽阏逢涒滩,凡三年。
- ▪ ▪ 高祖武皇帝一
- ▪ 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起旃蒙作噩,尽强圉大渊献,凡三年。
- ▪ ▪ 高祖武皇帝二
- ▪ 卷第一百四十七【梁纪三】起著雍困敦,尽阏逢敦牂,凡七年。
- ▪ ▪ 高祖武皇帝三
- ▪ 卷第一百四十八【梁纪四】起旃蒙协洽,尽著雍阉茂,凡四年。
- ▪ ▪ 高祖武皇帝四
- ▪ 卷第一百四十九【梁纪五】起屠维大渊献,尽昭阳单阏,凡五年。
- ▪ ▪ 高祖武皇帝五
- ▪ 卷第一百五十【梁纪六】起阏逢执徐,尽旃蒙大荒落,凡二年。
- ▪ ▪ 高祖武皇帝六
- ▪ 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纪七】赵柔兆敦牂,尽强圉协洽,凡二年。
- ▪ ▪ 高祖武皇帝七
- ▪ 卷第一百五十二【梁纪八】著雍涒滩(戎申),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八
- ▪ 卷第一百五十三【梁纪九】屠维作噩,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九
- ▪ 卷第一百五十四【梁纪十】上章阉茂,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
- ▪ 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纪十一】起重光大渊献,尽玄黓困敦,凡二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一
- ▪ 卷第一百五十六【梁纪十二】起昭阳赤奋若,尽阏逢摄提格,凡二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二
- ▪ 卷第一百五十七【梁纪十三】起旃蒙单阏,尽强圉大荒落,凡三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三
- ▪ 卷第一百五十八【梁纪十四】起著雍敦牂,尽阏逢困敦,凡七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四
- ▪ 卷第一百五十九【梁纪十五】起旃蒙赤奋若,尽柔兆摄提格,凡二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五
- ▪ 卷第一百六十【梁纪十六】强圉单阏,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六
- ▪ 卷第一百六十一【梁纪十七】著雍执徐,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七
- ▪ 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屠维大荒落,一年。
- ▪ ▪ 高祖武皇帝十八
- ▪ 卷第一百六十三【梁纪十九】上章敦牂,一年。
- ▪ ▪ 太宗简文皇帝上
- ▪ 卷第一百六十四【梁纪二十】起重光协洽,尽玄黓涒滩,凡二年。
- ▪ ▪ 太宗简文皇帝下
- ▪ 卷第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起昭阳作噩,尽阏逢阉茂,凡二年。
- ▪ ▪ 世祖孝元皇帝下
- ▪ 卷第一百六十六【梁纪二十二】起旃蒙大渊献,尽柔兆困敦,凡二年。
- ▪ ▪ 敬皇帝
- ▪ 卷第一百六十七【陈纪一】起强圉赤奋若,尽屠维单阏,凡三年。
- ▪ ▪ 高祖武皇帝
- ▪ 卷第一百六十八【陈纪二】起上章执徐,尽玄黓敦牂,凡三年。
- ▪ ▪ 世祖文皇帝上
- ▪ 卷第一百六十九【陈纪三】起昭阳协洽,尽柔兆阉茂,凡四年。
- ▪ ▪ 世祖文皇帝下
- ▪ 卷第一百七十【陈纪四】起强围大渊献,尽重光单阏,凡五年。
- ▪ ▪ 临海王
- ▪ 卷第一百七十一【陈纪五】起玄黓执徐,尽阏逢敦,凡三年。
- ▪ ▪ 高宗宣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七十二【陈纪六】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涒滩,凡二年。
- ▪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一百七十三【陈纪七】起强圉作噩,尽屠维大渊献,凡三年。
- ▪ ▪ 高宗宣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一百七十四【陈纪八】上章困敦,一年。
- ▪ ▪ 高宗宣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一百七十五【陈纪九】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单阏,凡三年。
- ▪ ▪ 高宗宣皇帝下之下
- ▪ 卷第一百七十六【陈纪十】起阏逢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
- ▪ ▪ 长城公下
- ▪ 卷第一百七十七【隋纪一】起屠维作噩,尽重光大渊献,凡三年。
- ▪ ▪ 高祖文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一百七十八【隋纪二】起玄黓困敦,尽屠维协洽,凡八年。
- ▪ ▪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七十九【隋纪三】起上章滩,尽昭阳大渊献,凡四年。
- ▪ ▪ 高祖文皇帝中
- ▪ 卷第一百八十【隋纪四】起阏逢困敦,尽强圉单阏,凡四年。
- ▪ ▪ 高祖文皇帝下
- ▪ 卷第一百八十一【隋纪五】起著雍执徐,尽玄黓涒滩,凡五年。
- ▪ ▪ 炀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八十二【隋纪六】起昭阳作噩,尽旃蒙大渊献,凡三年。
- ▪ ▪ 炀皇帝中
- ▪ 卷第一百八十三【隋纪七】起柔兆困敦,尽强圉赤备若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炀皇帝下
- ▪ ▪ 恭皇帝上
- ▪ 卷第一百八十四【隋纪八】起强阏赤奋若六月,不满一年。
- ▪ ▪ 恭皇帝下
- ▪ 卷第一百八十五【唐纪一】起著雍摄提格正月,尽七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纪二】起著雍摄提格八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中
- ▪ 卷第一百八十七【唐纪三】起屠维单阏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一百八十八【唐纪四】起屠维单阏十一月,尽重光大荒落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一百八十九【唐纪五】起重光大荒落三月,尽十二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
- ▪ 卷第一百九十【唐纪六】起玄黓敦牂,尽阏逢涒滩五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起阏逢涒滩六月,尽柔兆阉茂八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二百四【唐纪二十】起强圉大渊献,尽重光单阏,凡五年。
- ▪ ▪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
- ▪ 卷第二百五【唐纪二十一】起玄黓执徐,尽柔兆涒滩,凡五年。
- ▪ ▪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上
- ▪ 卷第二百六【唐纪二十二】起强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三年有奇。
- ▪ ▪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 ▪ 卷第二百七【唐纪二十三】起上章困敦七月,尽旃蒙大荒落正月,凡四年有奇。
- ▪ ▪ 则天顺圣皇后下
- ▪ ▪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八【唐纪二十四】起旃蒙大荒落二月,尽强圉协洽,凡二年有奇。
- ▪ ▪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九【唐纪二十五】起著雍涒滩,尽上章阉茂七月,凡二年有奇。
- ▪ ▪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
- ▪ ▪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起上章阉茂八月,尽昭阳赤奋若,凡三年有奇。
- ▪ ▪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
- ▪ 卷第二百一十一【唐纪二十七】起阏逢摄提格,尽强圉大荒落,凡四年。
- ▪ 卷第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起著雍敦牂,尽旃蒙赤奋若,凡八年。
- ▪ 卷第二百一十三【唐纪二十九】起柔兆摄提格,尽昭阳作噩,凡八年。
- ▪ 卷第二百一十四【唐纪三十】起阏逢阉茂,尽重光大荒落,凡八年。
- ▪ 卷第二百一十五【唐纪三十一】起玄黓敦牂,尽强圉大渊献十一月,凡五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一十六【唐纪三十二】起强圉大渊献十二月,尽昭阳大荒落,凡六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一十七【唐纪三十三】起阏逢敦牂,尽柔兆涒滩四月,凡二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起柔兆涒滩五月,至九月,不满一年。
- ▪ 卷第二百一十九【唐纪三十五】起柔兆涒滩十月,尽强圉作噩闰月,不满一年。
- ▪ 卷第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起强围作噩九月,尽著雍阉茂,凡一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二十一【唐纪三十七】起屠维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二年。
- ▪ 卷第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起重光赤奋若,尽昭阳单阏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二百二十三【唐纪三十九】起昭阳单瘀七月,尽旃蒙大荒落十月,凡二年有奇。
-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百二十四【唐纪四十】起旃蒙大荒落闰月,尽昭阳赤奋若,凡八年有奇。
-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二百二十五【唐纪四十一】起阏逢摄提格,尽屠维协洽七月,凡五年有奇。
-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二百二十六【唐纪四十二】起屠维协洽八月,尽重光作噩五月,凡一年有奇。
- ▪ ▪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 ▪ ▪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
- ▪ 卷第二百二十七【唐纪四十三】起重光作噩六月,尽玄黓阉茂,凡一年有奇。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二
- ▪ 卷第二百二十八【唐纪四十四】起昭阳大渊献正月,尽十月,不满一年。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
- ▪ 卷第二百二十九【唐纪四十五】起昭阳大渊献十一月,尽阏逢困敦正月,不满一年。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四
- ▪ 卷第二百三十【唐纪四十六】起阏逢困敦二月,尽四月,不满一年。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五
- ▪ 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起阏逢困敦五月,尽旃蒙赤奋若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
- ▪ 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起旃蒙赤奋若八月,尽强圉单阏七月,凡二年。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七
- ▪ 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起强圉阏八月,尽重光协洽,凡四年有奇。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
- ▪ 卷第二百三十四【唐纪五十】起玄黓涒滩,尽阏逢阉茂五月,凡二年有奇。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九
- ▪ 卷第二百三十五【唐纪五十一】起阏逢阉茂六月,尽上章执徐,凡六年有奇。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
- ▪ 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起重光大荒落,尽旃蒙作噩,凡五年。
- ▪ ▪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
- ▪ 卷第二百三十七【唐纪五十三】起柔兆阉茂,尽屠维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纪五十四】起屠维赤奋若七月,尽玄黓执徐九月,凡三年有奇。
- ▪ 卷第二百三十九【唐纪五十五】起玄黓执徐十月,尽柔兆涒滩,凡四年有奇。
- ▪ 卷第二百四十【唐纪五十六】起强圉作噩,尽屠维大渊献正月,凡二年有奇。
- ▪ 卷第二百四十一【唐纪五十七】起屠维大渊献二月,尽重光赤奋若六月,凡二年在奇。
-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四十二【唐纪五十八】起重光赤奋若七月,尽玄黓摄提格,凡一年有奇。
-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四十三【唐纪五十九】起昭阳单阏,尽著雍涒滩,凡六年。
- ▪ ▪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下
- ▪ ▪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
- ▪ ▪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二百四十四【唐纪六十】起屠维作噩,尽昭阳赤奋若,凡五年。
- ▪ ▪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百四十五【唐纪六十一】起阏逢摄提格,尽强圉大荒落,凡四年。
- ▪ ▪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四十六【唐纪六十二】起著雍敦牂,尽玄默阉茂,凡五年。
- ▪ ▪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
- ▪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四十七【唐纪六十三】起昭阳大渊献,尽阏逢困敦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四十八【唐纪六十四】起阏逢困敦闰月,尽屠维大荒落,凡五年有奇。
- ▪ ▪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下
- ▪ ▪ 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四十九【唐纪六十五】起上章敦牂,尽屠维单阏,凡十年。
- ▪ ▪ 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
- ▪ 卷第二百五十【唐纪六十六】起上章执徐,尽强圉大渊献,凡八年。
- ▪ ▪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五十一【唐纪六十七】起著雍困敦,尽屠维赤奋若,凡二年。
- ▪ ▪ 懿宗昭圣恭孝文宗皇帝中
- ▪ 卷第二百五十二【唐纪六十八】起上章摄提格,尽柔兆涒滩,凡七年。
- ▪ ▪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
- ▪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二百五十三【唐纪六十九】起强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十月,凡三年有奇。
- ▪ ▪ 僖宗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百五十四【唐纪七十】起上章困敦十一月,尽玄黓摄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二百五十五【唐纪七十一】起玄黓摄提格五月,尽阏逢执徐五月,凡二年有奇。
- ▪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二百五十六【唐纪七十二】起阏逢执徐六月,尽强圉协洽三月,凡二年有奇。
- ▪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二百五十七【唐纪七十三】起强圉协洽四月,尽著雍涒滩,凡一年有奇。
- ▪ ▪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下之下
- ▪ 卷第二百五十八【唐纪七十四】起屠维作噩,尽重光大渊献,凡三年。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
- ▪ 卷第二百五十九【唐纪七十五】起玄黓困敦,尽阏逢摄提格,凡三年。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中
- ▪ 卷第二百六十【唐纪七十六】起旃蒙单阏,尽柔兆执徐,凡二年。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百六十一【唐纪七十七】起强圉大荒落,尽屠维协洽,凡三年。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二百六十二【唐纪七十八】起上章涒滩,尽重光作噩,凡二年。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中
- ▪ 卷第二百六十三【唐纪七十九】起玄黓阉茂,尽昭阳大渊献正月,凡一年有奇。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二百六十四【唐纪八十】起昭阳大渊献二月,尽阏逢困敦闰月,凡一年有奇。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上
- ▪ 卷第二百六十五【唐纪八十一】起阏逢困敦五月,尽柔兆摄提格,凡二年有奇。
-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
- ▪ ▪ 昭宣光烈孝皇帝
- ▪ 卷第二百六十六【后梁纪一】起强圉单阏,尽著雍执徐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六十七【后梁纪二】起著雍执徐八月,尽重光协洽二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起重光协洽三月,尽昭阳作噩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 ▪ ▪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
- ▪ 卷第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起昭阳作噩十二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 ▪ 均王上下
- ▪ 卷第二百七十【后梁纪五】起强圉赤奋若七月,尽屠维单阏九月,凡二年有奇。
- ▪ ▪ 均王中
- ▪ 卷第二百七十一【后梁纪六】起屠维单阏十月,尽玄黓敦牂,凡三年有奇。
- ▪ ▪ 均王下
- ▪ ▪ 之,镇兵发矢中其脑,嗣昭中矢尽,拔矢于脑以射之,
- ▪ ▪ 服一发而殪。会日暮,还营,创流血不止。是夕卒。晋王闻之,不御酒肉者累日。嗣昭遗命:悉以泽、潞兵授节度判官任圜,使督诸军攻镇州,号令如一,镇人不知嗣昭之死。圜,三原人也。
- ▪ 卷第二百七十二【后唐纪一】昭阳协洽,一年。
- ▪ ▪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七十三【后唐纪二】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 ▪ ▪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七十四【后唐纪三】起旃蒙作噩十一月,尽柔兆阉茂三月,不满一年。
- ▪ ▪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下
- ▪ 卷第二百七十五【后唐纪四】起柔兆阉茂四月,尽强圉大渊献六月,凡一年有奇。
- ▪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
- ▪ 卷第二百七十六【后唐纪五】起强圉大渊献七月,尽屠维赤奋若,凡二年有奇。
- ▪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
- ▪ 卷第二百七十七【后唐纪六】起上章摄提格,尽玄黓执徐六月,凡二年有奇。
- ▪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下
- ▪ 卷第二百七十八【后唐纪七】起玄黓执徐七月,尽阏逢敦牂闰正月,凡一年有奇。
- ▪ ▪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下
- ▪ ▪ 潞王上
- ▪ 卷第二百七十九【后唐纪八】起阏逢敦牂二月,尽旃蒙协洽,凡一年有奇。
- ▪ ▪ 潞王下
- ▪ 卷第二百八十【后晋纪一】柔兆涒滩,一年。
- ▪ 卷第二百八十一【后晋纪二】起强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 ▪ 卷第二百八十二【后晋纪三】起屠维大渊献,尽重光赤奋若,凡三年。
- ▪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八十三【后晋纪四】起玄默摄提格,尽阏逢执徐正月,凡二年有奇。
- ▪ ▪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下
- ▪ ▪ 齐王上
- ▪ 卷第二百八十四【后晋纪五】起阏逢执徐二月,尽旃蒙大荒落七月,凡一年有奇。
- ▪ ▪ 齐王中
- ▪ 卷第二百八十五【后晋纪六】起旃蒙大荒落八月,尽柔兆敦牂,凡一年有奇。
- ▪ ▪ 齐王下
- ▪ 卷第二百八十六【后汉纪一】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四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起强圉协洽五月,尽著雍涒滩二月,不满一年。
- ▪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
- ▪ 卷第二百八十八【后汉纪三】起著雍涒滩三月,尽屠维作噩,凡一年有奇。
- ▪ ▪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下
- ▪ ▪ 隐皇帝上
- ▪ 卷第二百八十九【后汉纪四】上章阉茂,一年。
- ▪ ▪ 隐皇帝下
- ▪ 卷第二百九十【后周纪一】起重光大渊献,尽玄黓困敦八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圣神恭肃文孝皇帝上
- ▪ 卷第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起玄黓困敦九月,尽阏逢摄提格四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中
- ▪ 卷第二百九十二【后周纪三】起阏逢摄提格五月,尽柔兆执徐二月,凡一年有奇。
- ▪ ▪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下
- ▪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上
- ▪ 卷第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起柔兆执徐三月,尽强圉大荒落,凡一年有奇。
- ▪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
- ▪ 卷第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二年。
- ▪ ▪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
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春,正月,郭璞复上疏,请因皇孙生,下赦令,帝从之。乙卯,大赦,改元。
王敦以璞为记室参军。璞善卜筮,知敦必为乱,己预其祸,甚忧之。大将军掾颖川陈述卒,璞哭之极哀,曰:“嗣祖,焉知非福也!”
敦既与朝廷乖离,乃羁录朝士有时望者,置己幕府,以羊曼及陈国谢鲲为长史。曼,祜之兄孙也。曼、鲲终日酣醉,故敦不委以事。敦将作乱,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何如?”鲲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体!”出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
戊辰,敦举兵于武昌,上疏罪状刘隗,称:“隗佞邪谗贼,威福自由,妄兴事役,劳扰士民,赋役烦重,怨声盈路。臣备位宰辅,不可坐视成败,辄进军致讨。隗首朝悬,诸军夕退。昔太甲颠覆厥度,幸纳伊尹之忠,殷道复昌。愿陛下深垂三思,则四海乂安,社稷永固矣。”沈充亦起兵于吴兴以应敦,敦以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帝大怒,乙亥,诏曰:“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亲帅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敦兄光录勋含乘轻舟逃归于敦。
太子中庶子温峤谓仆射周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顗曰:“不然。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安可举兵以胁之!举动如此,岂得云非乱乎!处仲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
敦初起兵,遣使告梁州刺史甘卓,约与之俱下,卓许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惊曰:“甘侯前与吾语云何,而更有异?正当虑吾危朝廷耳!吾今但除奸凶,若事济,当以甘侯作公。”双还报,卓意狐疑。或说卓:“且伪许敦,待敦至都而讨之。”卓曰:“昔陈敏之乱,吾先从而后图之,论者谓吾惧逼而思变,心常愧之。今若复尔,何以自明!”卓使人以敦旨告顺阳太守魏该,该曰:“我所以起兵拒胡贼者,正欲忠于王室耳。今王公举兵向天子,非吾所宜与也。”遂绝之。
敦遣参军桓罴说谯王承,请承为军司。承叹曰:“吾其死矣!地荒民寡,势孤援绝,将何以济!然得死忠义,夫复何求!”承檄长沙虞悝为长史,会悝遭母丧,承往吊之,曰:“吾欲讨王敦,而兵少粮乏,且新到,恩信未洽。卿兄弟,湘中之豪俊,王室方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辞,将何以教之?”悝曰:“大王不以悝兄弟猥劣,亲屈临之,敢不致死!然鄙州荒弊,难以进讨;宜且收众固守,传檄四方,敦势必分,分而图之,庶几可捷也。”承乃囚桓罴,以悝为长史,以其弟望为司马,督护诸军,与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长沙王循、衡阳太守淮陵刘翼、舂陵令长沙易雄,同举兵讨敦。雄移檄远近,列敦罪恶,于是一州之内皆应承。惟湘东太守郑澹不从,承使虞望讨斩之,以徇四境。澹,敦姊夫也。
承遣主簿邓骞至襄阳,说甘卓曰:“刘大连虽骄蹇失众心,非有害于天下。大将军以其私憾,称兵向阙,此忠臣义士竭节之时也。公受任方伯,奉辞伐罪,乃桓、文之功也。”卓曰:“桓、文则非吾所能,然志在徇国,当共详思之。”参军李梁说卓曰:“昔隗嚣跋扈,窦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卒受其福。今将军有重望于天下,但当按兵坐以待之,使大将军事捷,当委将军以方面,不捷,朝廷必以将军代之。何忧不富贵,而释此庙胜,决存亡于一战邪?”骞谓梁曰:“光武当创业之初,故隗、窦可以文服从容顾望。今将军之于本朝,非窦融之比也;襄阳之于太府,非河西之固也。使大将军克刘隗,还武昌,增石城之戍,绝荆、湘之粟,将军欲安归乎!势在人手,而曰我处庙胜,未之闻也。且为人臣,国家有难,坐视不救,于义安乎!”卓尚疑之。骞曰:“今既不为义举,又不承大将军檄,此必至之祸,愚智所见也。且议者之所难,以彼强而我弱也。今大将军兵不过万馀,其留者不能五千;而将军见众既倍之矣。以将军之威名,帅此府之精锐,杖节鸣鼓,以顺讨逆,岂王含所能御哉!溯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尚何顾虑邪!武昌既定,据其军实,镇抚二州,以恩意招怀士卒,使还者如归,此吕蒙所以克关羽也。今释必胜之策,安坐以待危亡,不可以言智矣。”
敦恐卓于后为变,又遣参军丹杨乐道融往邀之,必欲与之俱东。道融虽事敦,而忿其悖逆,乃说卓曰:“主上亲临万机,自用谯王为湘州,非专任刘隗也。而王氏擅权日久,卒见分政,便谓失职,背恩肆逆,举兵向阙。国家遇君至厚,今与之同,岂不违负大义!生为逆臣,死为愚鬼,永为宗党之耻,不亦惜乎!为君之计,莫若伪许应命,而驰袭武昌,大将军士众闻之,必不战自溃,大勋可就矣。”卓雅不欲从敦,闻道融之言,遂决,曰:“吾本意也。”乃与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露檄数敦逆状,帅所统致讨。遣参军司马赞、孙双奉表诣台,罗英至广州约陶侃同进。戴渊在江西,先得卓书,表上之,台内皆称万岁。陶侃得卓信,即遣参军高宝帅兵北下。武昌城中传卓军至,人皆奔散。
敦遣从母弟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恒帅甲卒二万攻长沙。长沙城池不完,资储又阙,人情震恐。或说谯王承,南投陶侃或退据零、桂。承曰:“吾之起兵,志欲死于忠义,岂可贪生苟免,为奔败之将乎!事之不济,令百姓知吾心耳。”乃婴城固守。未几,虞望战死,甘卓欲留邓骞为参军,骞不可。卓乃遣参军虞冲与骞偕至长沙,遗谯王承书,劝之固守,当以兵出沔口,断敦归路,则湘围自解。承复书称:“江左中兴,草创始尔,岂图恶逆萌自宠臣!吾以宗室受任,志在陨命;而至止尚浅,凡百茫然。足下能卷甲电赴,犹有所及;若其狐疑,则求我于枯鱼之肆矣。”卓不能从。
二月,甲午,封皇子昱为琅邪王。
后赵王勒立子弘为世子。遣中山公虎将精卒四万击徐龛。龛坚守不战,虎筑长围守之。
赵主曜自将击杨难敌,难敌逆战,不胜,退保仇池。仇池诸氐、羌及故晋王保将杨韬、陇西太守梁勋皆降于曜。曜迁陇西万馀户于长安,进攻仇池。会军中大疫,曜亦得疾,将引兵还;恐难敌蹑其后,乃遣光国中郎将王犷说难敌,谕以祸福,难敌遣使称籓。曜以难敌为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秦州刺史陈安求朝于曜,曜辞以疾。安怒,以为曜已卒,大掠而归。曜疾甚,乘马舆而还。使其将呼延寔监辎重于后,安邀击,获之,谓寔曰:“刘曜已死,子尚谁佐!吾当与子共定大业。”寔叱之曰:“汝受人宠禄而叛之,自视智能何如主上?吾见汝不日枭首于上邽市,何谓大业!宜速杀我!”安怒,杀之,以寔长史鲁凭为参军。安遣其弟集帅骑三万追曜,卫将军呼延瑜逆击,斩之。安乃还上邽,遣将袭汧城,拔之。陇上氐、羌皆附于安,有众十馀万,自称大都督、假黄钺、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牧、凉王,以赵募为相国。鲁凭对安大哭曰:“吾不忍见陈安之死也!”安怒,命斩之。凭曰:“死自吾分,悬吾头于上邽市,观赵之斩陈安也!”遂杀之。曜闻之,恸哭曰:“贤人,民之望也。陈安于求贤之秋而多杀贤者,吾知其无所为也!”
休屠王石武以桑城降赵,赵以武为秦州刺史,封酒泉王。
帝征戴渊、刘隗入卫建康。隗至,百官迎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劝帝尽诛王氏;帝不许,隗始有惧色。
司空导帅其从弟中领军邃、左卫将军廙、侍中侃、彬及诸宗族二十馀人,每旦诣台待罪。周顗将入,导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至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之。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既出,又上表明导无罪,言甚切至。导不之知,甚恨之。
帝命还导朝服,召见之。导稽首曰:“逆臣贼子,何代无之,不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其手曰:“茂弘,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三月,以导为前锋大都督,加戴渊骠骑将军。诏曰:“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以周顗为尚书左仆射,王邃为右仆射。帝遣王廙往谕止敦;敦不从而留之,廙更为敦用。征虏将军周札,素矜险好利,帝以为右将军、都督石头诸军事。敦将至,帝使刘隗军金城,札守石头,帝亲被甲徇师于郊外。以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陶侃领江州刺史;使各帅所统以蹑敦后。
敦至石头,欲攻刘隗。杜弘言于敦曰:“刘隗死士众多,未易可克,不如攻石头。周札少恩,兵不为用,攻之必败,札败则隗自走矣。”敦从之,以弘为前锋,攻石头,札果开门纳弘。敦据石头。叹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谢鲲曰:“何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耳。”
帝命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协等兵皆大败。太子绍闻之,欲自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执鞚谏曰:“殿下国之储副,奈何以身轻天下!”抽剑斩鞅,乃止。敦拥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宫省奔散,惟安东将军刘超按兵直卫,及侍中二人侍帝侧。帝脱戎衣,着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当早言!何至害民如此!”又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当归琅邪以避贤路。”
刁协、刘隗既败,俱入宫,见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隗奔后赵,官至太子太傅而卒。
帝令公卿百官诣石头见敦,敦谓戴渊曰:“前日之战,有馀力乎?”渊曰:“岂敢有馀,但力不足耳!”敦曰:“吾今此举,天下以为何如?”渊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又谓周顗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辛未,大赦。以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并让不受。
初,西都覆没,四方皆劝进于帝。敦欲专国政,忌帝年长难制,欲更议所立,王导不从。及敦克建康,谓导曰:“不用吾言,几至覆族。”
敦以太子有勇略,为朝野所向,欲诬以不孝而废之。大会百官,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峤曰:“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谓孝矣。”众皆以为信然,敦谋遂沮。
帝召周顗于广室,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固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臣等尚未可知。”护军长史郝嘏等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敦参军吕猗,尝为台郎,性奸谄,戴渊为尚书,恶之。猗说敦曰:“周顗、戴渊,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怍色,公不除之,恐必有再举之忧。”敦素忌二人之才,心颇然之,从容问王导曰:“周、戴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止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又不答。丙子,敦遣部将陈郡邓岳收顗及渊。先是,敦谓谢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是日,又问鲲:“近来人情何如?”鲲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若果能举用周、戴,则群情贴然矣!”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愕然自失。参军王峤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奈何戮诸名士!”敦大怒,欲斩峤,众莫敢言。鲲曰:“明公举大事,不戮一人。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释之,黜为领军长史。峤,浑之族孙也。
顗被收,路经太庙,大言曰:“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神祇有灵,当速杀之!”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并戴渊杀之于石头南门之外。
帝使侍中王彬劳敦。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然后见敦。敦怪其容惨,问之。彬曰:“向哭伯仁,情不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汝何哀而哭之?”彬曰:“伯仁长者,兄之亲友;在朝虽无謇愕,亦非阿党,赦后加之极刑,所以伤惋也。”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为不轨,祸及门户矣!”辞气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至此,以吾为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脚痛不能拜!且此复何谢!”敦曰:“脚痛熟若胫痛?”彬殊无惧容,竟不肯拜。
王导后料检中书故事,乃见顗救己之表,执之流涕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沈充拔吴国,杀内史张茂。
初,王敦闻甘卓起兵,大惧。卓兄子卬为敦参军,敦使卬归卓曰:“君此自是臣节,不相责也。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想便旋军襄阳,当更结好。”卓虽慕忠义,性多疑少决,军于猪口,欲待诸方同出军,稽留累旬不前。敦既得建康。乃遣台使以驺虞幡驻卓军。卓闻周顗、戴渊死,流涕谓卬曰:“吾之所忧,正为今日。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遽危社稷。适吾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都尉秦康与乐道融说卓曰:“今分兵断彭泽,使敦上下不得相赴,其众自然离散,可一战擒也。将军起义兵而中止,窃为将军不取。且将军之下,士卒各求其利,欲求西还,亦恐不可得也。”卓不从。道融昼夜泣谏,卓不听;道融忧愤而卒。卓性本宽和,忽更强塞,径还襄阳,意气骚扰,举动失常,识者知其将死矣。
王敦以西阳王羕为太宰,加王导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改易百官及诸军镇,转徙黜免者以百数;或朝行暮改,惟意所欲。敦将还武昌,谢鲲言于敦曰:“公至都以来,称疾不朝,是以虽建勋而人心实有未达。今若朝天子,使君臣释然,则物情皆悦服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也。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夏,四月,敦还武昌。初,宜都内史天门周级闻谯王承起兵,使其兄子该潜诣长沙,申款于承。魏乂等攻湘州急,承遣该及从事邵陵周崎间出求救,皆为逻者所得。又使崎语城中,称大将军已克建康,甘卓还襄阳,外援理绝。崎伪许之,既至城下,大呼曰:“援兵寻至,努力坚守!”乂杀之。乂考该至死,竟不言其故,周级由是获免。
乂等攻战日逼,敦又送所得台中人书疏,令乂射以示承。城中知朝廷不守,莫不怅惋。相持且百日,刘翼战死,士卒死伤相枕。癸巳,乂拔长沙,承等皆被执。乂将杀虞悝,子弟对之号泣。悝曰:“人生会当有死,今阖门为忠义之鬼,亦复何恨!”
乂以槛车载承及易雄送武昌,佐吏皆奔散,惟主簿桓雄、西曹书佐韩阶、从事武延,毁服为僮,从承,不离左右。乂见桓雄姿貌举止非凡人,惮而杀之。韩阶、武延执志愈固。荆州刺史王廙承敦旨,杀承于道中,阶、延送承丧至都,葬之而去。易雄至武昌,意气忼慨,曾无惧容。敦遣人以檄示雄而数之,雄曰:“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国难耳。今日之死,固所愿也!”敦惮其辞正,释之,遣就舍。众人皆贺之,雄笑曰:“吾安得生!”既而敦遣人潜杀之。
魏乂求邓骞甚急,乡人皆为之惧,骞笑曰:“此欲用我耳,彼新得州,多杀忠良,故求我以厌人望也。”乃往诣乂。乂喜曰:“君,古之解扬也。”以为别驾。
诏以陶侃领湘州刺史;王敦上侃复还广州,加散骑常侍。
甲午,前赵羊后卒,谥曰献文。
甘卓家人皆劝卓备王敦,卓不从,悉散兵佃作,闻谏,辄怒。襄阳太守周虑密承敦意,诈言湖中多鱼,劝卓遣左右悉出捕鱼。五月,乙亥,虑引兵袭卓于寝室,杀之,传首于敦,并杀其诸子。敦以从事中郎周抚督沔北诸军事,代卓镇沔中。抚,访之子也。
敦既得志,暴慢滋甚,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岳牧皆出其门。以沈充、钱凤为谋主,唯二人之言是从,所谮无不死者。以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为爪牙。充等并凶险骄恣,大起营府,侵人田宅,剽掠市道,识者咸知其将败焉。
秋,七月,后赵中山公虎拔泰山,执徐龛送襄国;后赵王勒盛之以囊,于百尺楼上扑杀之,命王伏都等妻子刳而食之,坑其降卒三千人。
兗州刺史郗鉴在邹山三年,有众数万。战争不息,百姓饥馑,掘野鼠、蛰燕而食之,为后赵所逼,退屯合肥。尚书右仆射纪瞻,以鉴雅望清德,宜从容台阁,上疏请征之;乃征拜尚书。徐、兗间诸坞多降于后赵,后赵置守宰以抚之。
王敦自领宁、益二州都督。
冬,十月,己丑,荆州刺史武陵康侯王廙卒。王敦以下邳内史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镇淮阴;卫将军王含都督沔南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武昌太守丹杨王谅为交州刺史。使谅收交州刺史脩湛、新昌太守梁硕杀之。谅诱湛。斩之。硕举兵围谅于龙编。
祖逖既卒,后越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十一月,以临颖元公荀组为太尉;辛酉,薨。
罢司徒,并丞相府。王敦以司徒官属为留府。
帝忧愤成疾,闰月,己丑,崩。司空王导受遣诏辅政。帝恭俭有馀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十二月,赵主曜葬其父母于粟邑,大赦。陵下周二里,上高百尺,计用六万夫,作之百日乃成。役者夜作,继以脂烛,民甚苦之。游子远谏,不听。
后赵濮阳景侯张宾卒,后赵王勒哭之恸,曰:“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为右长史。遐,世子弘之舅也,勒每与遐议,有所不合,辄叹曰:“右侯舍我去,乃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因流涕弥日。
张茂使将军韩璞帅众取陇西、南安之地,置秦州。
慕容廆遣其世子皝袭段末柸,入令支,掠其居民千馀家而还。
太宁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
春,正月,成李骧、任回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战死,越巂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皆以郡降于成。
二月,庚戌,葬元帝于建平陵。
三月,戊寅朔,改元。
饶安、东光、安陵三县灾,烧七千馀家,死者万五千人。
后赵寇彭城、下邳,徐州刺史卞敦与征北将军王邃退保盱眙。敦,壸之从父兄也。
王敦谋篡位,讽朝廷征己;帝手诏征之。夏,四月,加敦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敦移镇姑孰,屯于湖,以司空导为司徒,敦自领扬州牧。敦欲为逆,王彬谏之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之。彬正色曰:“君昔岁杀兄,今又杀弟邪!”敦乃止,以彬为豫章太守。
后赵王勒遣使结好于慕容廆,廆执送建康。
成李骧等进攻宁州,刺史褒中壮公王逊使将军姚岳等拒之,战于螗良,成兵大败。岳追至泸水,成兵争济,溺死者千馀人。岳以道远,不敢济而还。逊以岳不穷追,大怒,鞭之,怒甚,冠裂而卒。逊在州十四年,威行殊俗,州人立其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宁州刺史。
广州刺史陶侃遣兵救交州;未至,梁硕拔龙编,夺刺史王谅节,谅不与,硕断其右臂。谅曰:“死且不避,断臂何为!”逾旬而卒。
六月,壬子,立妃庾氏为皇后;以后兄中领军亮为中书监。
梁硕据交州,凶暴失众心。陶侃遣参军高宝攻硕,斩之。诏以侃领交州刺史,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未几,吏部郎阮放求为交州刺史,许之。放行至宁浦,遇高宝,为宝设馔,伏兵杀之。宝兵击放,放走,得免,至州。少时,病卒。放,咸之族子也。
陈安围赵征西将军刘贡于南安,休屠王石武自桑城引兵趣上邽以救之,与贡合击安,大破之。安收馀骑八千,走保陇城。秋,七月,赵主曜自将围陇城,别遣兵围上邽。安频出战,辄败。右军将军刘干攻平襄,克之,陇上诸县悉降。安留其将杨伯支、姜冲儿守陇城,自帅精骑突围,出奔陕中。曜遣将军平先等追之。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近则刀矛俱发,辄殪五六人,远则左右驰射而走。先亦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遂夺其蛇矛。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匿于山中;赵兵索之,不知所在。明日,安遣其将石容觇赵兵,赵辅威将军呼延青人获之,拷问安所在,容卒不肯言,青人杀之。雨霁,青人寻其迹,获安于涧曲,斩之。安善抚将士,与同甘苦,及死,陇上人思之,为作《壮士之歌》。杨伯支斩姜冲儿,以陇城降;别将宋亭斩赵募,以上邽降。曜徙秦州大姓杨、姜诸族二千馀户于长安。氐、羌皆送任请降;以赤亭羌酋姚弋仲为平西将军,封平襄公。
帝畏王敦之逼,欲以郗鉴为外援,拜鉴兗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镇合肥。王敦忌之,表鉴为尚书令。八月,诏征鉴还,道经姑孰,敦与之论西朝人士,曰:“乐彦辅,短才耳。考其实,岂胜满武秋邪!”鉴曰:“彦辅道韵平淡,愍怀之废,柔而能正。武秋失节之士,安得拟之!”敦曰:“当是时,危机交急。”鉴曰:“丈夫当死生以之。”敦恶其言,不复相见,久留不遣。敦党皆劝敦杀之,敦不从。鉴还台,遂与帝谋讨敦。
后赵中山公虎帅步骑四万击安东将军曹嶷,青州郡县多降之,遂围广固。嶷出降,送襄国杀之,坑其众三万。虎欲尽杀嶷众,青州刺史刘征曰:“今留征,使牧民也,无民焉牧!征将归耳!”虎乃留男女七百口配征,使镇广固。
赵主曜自陇上西击凉州,遣其将刘咸攻韩璞于冀城,呼延晏攻宁羌护军阴鉴于桑壁,曜自将戎卒二十八万军于河上,列营百馀里,金鼓之声动地,河水为沸,张茂临河诸戍,皆望风奔溃。曜扬声欲百道俱济,直抵姑臧,凉州大震。参军马岌劝茂亲出拒战,长史汜祎怒,请斩之。岌曰:“汜公糟粕书生,刺举小才,不思家国大计。明公父子欲为朝廷诛刘曜有年矣,今曜自至,远近之情,共观明公此举,当立信勇之验以副秦、陇之望。力虽不敌,势不可以不出。”茂曰:“善!”乃出屯石头。茂谓参军陈珍曰:“刘曜举三秦之众,乘胜席卷而来,将若之何?”珍曰:“曜兵虽多,精卒至少,大抵皆氐、羌乌合之众,恩信未洽,且有山东之虞,安能舍其腹心之疾,旷日持久,与我争河西之地邪!若二旬不退,珍请得弊卒数千,为明公擒之。”茂喜,使珍将兵救韩璞。赵诸将争欲济河,赵主曜曰:“吾军势虽盛,然畏威而来者三分有二,中军疲困,其实难用。今但按甲勿动,以吾威声震之,若出中旬张茂之表不至者,吾为负卿矣。”茂寻遣使称籓,献马、牛、羊、珍宝不可胜纪。曜拜茂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诸军事、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九锡。
杨难敌闻陈安死,大惧,与弟坚头南奔汉中,赵镇西将军刘厚追击之,大获而还。赵主曜以大鸿胪田崧为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仇池。难敌送任请降于成,成安北将军李稚受难敌赂,不送难敌于成都。赵兵退,即遣不武都,难敌遂据险不服。稚自悔失计,亟请讨之。雄遣稚兄侍中、中领军琀与稚出白水,征东将军李寿及琀弟玝出阴平,以击难敌;群臣谏,不听。难敌遣兵拒之,寿、玝不得进,而琀、稚长驱至下辨。难敌遣兵断其归路,四面攻之。琀、稚深入无继,皆为难敌所杀,死者数千人。琀,荡之长子,有才望,雄欲以为嗣,闻其死,不食者数日。
初,赵主曜长子俭,次子胤。胤年十岁,长七尺五寸,汉主聪奇之,谓曜曰:“此儿神气,非义真之比也,当以为嗣。”曜曰:“籓国之嗣,能守祭祀足矣,不敢乱长幼之序。”聪曰:“卿之勋德,当世受专征之任,非他臣之比也,吾当更以一国封义真。”乃封俭为临海王,立胤为世子。既长,多力善射,骁捷如风。靳准之乱,没于黑匿郁鞠部。陈安既败,胤自言于郁鞠,郁鞠大惊,礼而归之。曜悲喜,谓君臣曰:“义光虽已为太子,然冲幼儒谨,恐不堪今之多难。义孙,故世子也,材器过人,且涉历艰难。吾欲法周文王、汉光武,以固社稷而安义光,何如?”太傅呼延晏等皆曰:“陛下为国家无穷之计,岂惟臣等赖之,实宗庙四海之庆。”左光禄大夫卜泰、太子太保韩广进曰:“陛下以废立为是,不应更问群臣;若以为疑,固乐闻异同之言。臣窃以为废太子,非也。昔文王定嗣于未立之前,则可也;光武以母失恩而废其子,岂足为圣朝之法!向以东海为嗣,未必不如明帝也。胤文武才略,诚高绝于世。然太子孝友仁慈,亦足为承平贤主。况东宫者,民、神所系,岂可轻动!陛下诚欲如是,臣等有死而已,不敢奉诏。”曜默然。胤进曰:“父之于子,当爱之如一,今黜熙而立臣,臣何敢自安!陛下苟以臣为颇堪驱策,岂不能辅熙以承圣业乎!必若以臣代熙,臣请效死于此,不敢闻命。”因歔欷流涕。曜亦以熙羊后所生,不忍废也,乃追谥前妃卜氏为元悼皇后。泰,即胤之舅也,曜喜其公忠,以为上光禄大夫、仪同三司、领太子太傅;封胤为永安王,拜侍中、卫大将军、都督二宫禁卫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命熙于胤尽家人之礼。
张茂大城姑臧,修灵钧台。别驾吴绍谏曰:“明公所以修城筑台者,盖惩既往之患耳。愚以为苟恩未洽于人心,虽处层台,亦无所益,适足以疑群下忠信之志,失士民系托之望,示怯弱之形,启邻敌之谋,将何以佐天子、霸诸候乎!愿亟罢兹役,以息劳费。”茂曰:“亡兄一旦失身于物,岂无忠臣义士欲尽节者哉!顾祸生不意,虽有智勇,无所施耳。王公设险,勇夫重闭,古之道也。今国家未靖,不可以太平之理责人于屯邅之世也。”卒为之。
王敦从子允之,方总角,敦爱其聪警,常以自随。敦常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悉闻其言。即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于吐中,不复疑之。会其父舒拜廷尉,允之求归省父,悉以敦、凤之谋白舒。舒与王导俱启帝,阴为之备。敦欲强其宗族,陵弱帝室,冬,十一月,徙王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舒为荆州刺史、监荆州沔南诸军事,王彬为江州刺史。
后赵王勒以参军樊坦为章武内史,勒见其衣冠弊坏,问之。坦率然对曰:“倾为羯贼所掠,资财荡尽。”勒笑曰:“羯贼乃尔无道邪!今当相偿。”坦大惧,叩头泣谢。勒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而遣之。
是岁,越巂斯叟攻成将任回,成主雄遣征南将军费黑讨之。
会稽内史周札,一门五候,宗族强盛,吴士莫与为比,王敦忌之。敦有疾,钱凤劝敦早除周氏,敦然之。周嵩以兄顗之死,心常愤愤。敦无子,养王含之子应为嗣,嵩尝于众中言应不宜统兵,敦恶之。嵩与札兄子莛皆为敦从事中郎。会道士李脱以妖术惑众,士民颇信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