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俗演义
- ▪ 卷一
- ▪ ▪ 五帝
- ▪ ▪ 六国
- ▪ ▪ 三王
- ▪ ▪ 五伯
- ▪ ▪ 皇霸
- ▪ ▪ 三皇
- ▪ 卷二
- ▪ ▪ 正失
- ▪ ▪ 乐正后夔一足
- ▪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 ▪ 封泰山禅梁父
- ▪ ▪ 孝文帝
- ▪ ▪ 淮南王安神仙
- ▪ ▪ 王阳能铸黄金
- ▪ ▪ 宋均令虎渡江
- ▪ 卷三
- ▪ ▪ 愆礼
- ▪ ▪ 大将军掾敦煌宣度为师大常张文明制杖
- ▪ 卷四
- ▪ ▪ 过誉
- ▪ 卷五
- ▪ ▪ 十反
- ▪ 卷六
- ▪ ▪
- ▪ ▪ 琴
- ▪ ▪ 空侯
- ▪ ▪ 筝
- ▪ ▪ 筑
- ▪ ▪ 缶
- ▪ ▪ 笛
- ▪ ▪ 角
- ▪ ▪ 微
- ▪ ▪ 羽
- ▪ ▪ 埙
- ▪ ▪ 笙
- ▪ ▪ 鼓
- ▪ ▪ 瑟
- ▪ ▪ 磬
- ▪ ▪ 竽
- ▪ ▪ 簧
- ▪ ▪ 鹿
- ▪ ▪ 声音
- ▪ ▪ 商
- ▪ 第七
- ▪ ▪ 穷通
- ▪ 卷八
- ▪ ▪ 雄鸡
- ▪ ▪ □娄
- ▪ ▪ 祖
- ▪ ▪ 灶神
- ▪ ▪ 风伯
- ▪ ▪ 雨师
- ▪ ▪ 桃梗、苇茭、画虎
- ▪ ▪ 苇茭
- ▪ ▪ 祀典
- ▪ ▪ 先农
- ▪ ▪ 社神
- ▪ ▪ 稷神
- ▪ ▪ 灵星
- ▪ ▪ 禊
- ▪ ▪ 司命
- ▪ 卷九
- ▪ ▪ 世间多有狗作变怪
- ▪ ▪ 怪神
- ▪ ▪ 九江逡遒有唐居山
- ▪ ▪ 鲍君神
- ▪ ▪ 李君神
- ▪ ▪ 石贤士神
- ▪ ▪ 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 ▪ 卷十
- ▪ ▪ 丘
- ▪ ▪ 墟
- ▪ ▪ 阜
- ▪ ▪ 部
- ▪ ▪ 薮
- ▪ ▪ 沛
- ▪ ▪ 陂
- ▪ ▪ 渠
- ▪ ▪ 沟
- ▪ ▪ 洫
- ▪ ▪ 山泽
- ▪ ▪ 五岳
- ▪ ▪ 林
- ▪ ▪ 麓
- ▪ ▪ 京
- ▪ ▪ 陵
夫圣人之制礼也,事有其制,曲有其防,为其可传,为其可继。贤者俯就,不肖及。是故子张过而子夏不及,然则无愈。子路丧姊期而不除,仲尼以为大讥,况於忍能矫情直意而已也哉!诗云:“不愆不忘,帅由旧章。”论语:“不为礼,无以立。”故注近世苟妄曰愆礼也。
九江太守武陵陈子威,生不识母,常自悲感。游学京师,还於陵谷中,见一老母,年六十余,因就问母姓为何。曰:“陈家女李氏。”“何故独行?”曰:“我孤独,欲依亲家。”子威再拜长跪自白曰:“子威少失慈母,姓陈,舅氐亦李。又母与亡亲同年,会遇於此,乃天意也。”因载归家,供养以为母。
谨按《礼》:“继母如母,慈母如母。”谓继父之室,慈爱己皆有母道,故事之如母也,何有道路之人而定省!世间共传丁兰克木而事之,今此之事,岂不是似。如仁人恻隐,哀其无归,直可收养,无事正母之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