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俗演义
- ▪ 卷一
- ▪ ▪ 五帝
- ▪ ▪ 六国
- ▪ ▪ 三王
- ▪ ▪ 五伯
- ▪ ▪ 皇霸
- ▪ ▪ 三皇
- ▪ 卷二
- ▪ ▪ 正失
- ▪ ▪ 乐正后夔一足
- ▪ ▪ 丁氏穿井得一人
- ▪ ▪ 封泰山禅梁父
- ▪ ▪ 孝文帝
- ▪ ▪ 淮南王安神仙
- ▪ ▪ 王阳能铸黄金
- ▪ ▪ 宋均令虎渡江
- ▪ 卷三
- ▪ ▪ 愆礼
- ▪ ▪ 大将军掾敦煌宣度为师大常张文明制杖
- ▪ 卷四
- ▪ ▪ 过誉
- ▪ 卷五
- ▪ ▪ 十反
- ▪ 卷六
- ▪ ▪
- ▪ ▪ 琴
- ▪ ▪ 空侯
- ▪ ▪ 筝
- ▪ ▪ 筑
- ▪ ▪ 缶
- ▪ ▪ 笛
- ▪ ▪ 角
- ▪ ▪ 微
- ▪ ▪ 羽
- ▪ ▪ 埙
- ▪ ▪ 笙
- ▪ ▪ 鼓
- ▪ ▪ 瑟
- ▪ ▪ 磬
- ▪ ▪ 竽
- ▪ ▪ 簧
- ▪ ▪ 鹿
- ▪ ▪ 声音
- ▪ ▪ 商
- ▪ 第七
- ▪ ▪ 穷通
- ▪ 卷八
- ▪ ▪ 雄鸡
- ▪ ▪ □娄
- ▪ ▪ 祖
- ▪ ▪ 灶神
- ▪ ▪ 风伯
- ▪ ▪ 雨师
- ▪ ▪ 桃梗、苇茭、画虎
- ▪ ▪ 苇茭
- ▪ ▪ 祀典
- ▪ ▪ 先农
- ▪ ▪ 社神
- ▪ ▪ 稷神
- ▪ ▪ 灵星
- ▪ ▪ 禊
- ▪ ▪ 司命
- ▪ 卷九
- ▪ ▪ 世间多有狗作变怪
- ▪ ▪ 怪神
- ▪ ▪ 九江逡遒有唐居山
- ▪ ▪ 鲍君神
- ▪ ▪ 李君神
- ▪ ▪ 石贤士神
- ▪ ▪ 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
- ▪ 卷十
- ▪ ▪ 丘
- ▪ ▪ 墟
- ▪ ▪ 阜
- ▪ ▪ 部
- ▪ ▪ 薮
- ▪ ▪ 沛
- ▪ ▪ 陂
- ▪ ▪ 渠
- ▪ ▪ 沟
- ▪ ▪ 洫
- ▪ ▪ 山泽
- ▪ ▪ 五岳
- ▪ ▪ 林
- ▪ ▪ 麓
- ▪ ▪ 京
- ▪ ▪ 陵
谨按《尔雅》:“薮者,泽也。薮之为言厚也,草木鱼鳖所以厚养人君与百姓也。鲁有泰野,晋有泰陆,秦有阳纡,宋有盂诸,楚有云梦,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今汉有九州之薮,杨州曰具区,在吴县之西;荆州曰云梦,在华容县南,今有云梦长掌之;豫州曰圃田,在中牟县西;青州曰孟诸,不知在何处;兖州曰大野,在矩鹿县北;雍州曰弦蒲,在县北蒲谷亭;幽州曰奚养,在县东;冀州曰泰陆,在钜鹿县西北;并州曰昭余祈,在邬县北;其一薮推求未得其处。《尚书》:纣为逋逃渊薮。《春秋左氏傅》曰:“山薮藏疾。”又曰:薮之薪蒸。虞侯守之”是也。
谨按《尚书》:“雷夏既泽”。《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传曰:“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春秋左氏传》曰:“泽之莞蒲,舟鲛守之。”《韩诗内传》:“笋舜渔雷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谨按《传》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无涯际也。沆泽之无水,斥卤之类也,今俗语亦曰沆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