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公大红袍传
- ▪ 第十六回 海刚峰穷途受敕
- ▪ 第十七回 索贿枉诛县令
- ▪ 第十八回 抗权辱打旗牌
- ▪ 第十九回 赃国公畏贤起敬
- ▪ 第二十回 圣天子闻奏擢迁
- ▪ 第一回 海夫人和丸画荻
- ▪ 第二十一回 海瑞竭宦囊辱相
- ▪ 第二回 张寡妇招婿酬恩
- ▪ 第二十二回 严嵩献甥女惑君
- ▪ 第三回 喜中雀屏反悲失路
- ▪ 第二十三回 张志伯举荐庸才
- ▪ 第四十八回 黄堂守结连贼魁
- ▪ 第四回 图谐鸳枕忽感居丧
- ▪ 第五回 严嵩相术媚君
- ▪ 第六回 海瑞正言服盗
- ▪ 第七回 奸人际会风云
- ▪ 第八回 正士遭逢坎坷
- ▪ 第九回 张老儿借财被骗
- ▪ 第十回 严家人见色生奸
- ▪ 第十一回 张仇氏却媒致讼
- ▪ 第十二回 徐指挥守法严刑
- ▪ 第十三回 三部堂同心会审
- ▪ 第十四回 大总裁私意污文
- ▪ 第十五回 张贵妃卖履访恩
- ▪ 第四十九回 逃性命会司审案
- ▪ 第二十四回 海主事奏陈劣迹
- ▪ 第五十回 登武当诚意烧头香
- ▪ 第二十五回 青史笔而戮首
- ▪ 第二十六回 红袍讽以复储
- ▪ 第二十七回 贤皇后重庆承恩
- ▪ 第二十八回 奸相国青宫中计
- ▪ 第二十九回 怒杖奸臣获罪
- ▪ 第三十回 恩逢太子超生
- ▪ 第三十一回 冯太监笞杖讨情
- ▪ 第三十二回 邓郎中囹圄救饿
- ▪ 第五十一回 小严贼行计盗娈童
- ▪ 第三十三回 赦宥脱囚简授县令
- ▪ 第五十二回 老国奸诬奏害皇叔
- ▪ 第三十四回 访查赴任票捕土豪
- ▪ 第三十五回 酬礼付谋窥恶径
- ▪ 第三十六回 窃书失检受奸殃
- ▪ 第三十七回 机露陷牢冤尸求雪
- ▪ 第三十八回 案成斩暴奉旨和番
- ▪ 第三十九回 诈投递入寨探情形
- ▪ 第四十回 计烧粮逼营赐敕玺
- ▪ 第四十一回 设毒谋私恩市刺客
- ▪ 第四十二回 施辣手药犯灭口供
- ▪ 第四十三回 畏露奸邪奏离正直
- ▪ 第五十三回 礼聘西宾小严设计
- ▪ 第四十四回 卖凶杀害被获依投
- ▪ 第五十四回 鸡奸庠士太守逃官
- ▪ 第四十五回 催贡献折服安南
- ▪ 第五十五回 王太监私党欺君
- ▪ 第四十六回 捏本章调巡湖广
- ▪ 第五十六回 海尚书奏阉面圣
- ▪ 第四十七回 巡抚台独探虎穴
- ▪ 第五十七回 刚峰搜宦调任去钉
- ▪ 第五十八回 继盛劾奸矫诏设祸
- ▪ 第五十九回 仆义妄贞千秋共美
- ▪ 第六十回 臣忠士鲠万古同芳
却说雪娘随了差官,回到京城。差官将莫怀古的首级呈了。汤裱褙此时亦在旁。世蕃验看毕后,令裱褙验看,裱褙看了道:“此不是莫怀古的首级,此乃其仆莫成之首级也。”世蕃便问:“何以分别?”汤裱褙道:“怀古须长,左耳有痣。今首级须短而耳无痣,此其仆莫成之首级也。”世蕃大怒,即时差廷尉往黄家营去拿问戚继光进京,自不必说。
再说那汤裱褙便向世蕃乞雪娘为妻,世蕃即以雪娘赐之。是夜,汤裱褙大醉,正欲与雪娘成亲。不料雪娘身怀匕首,就帐中刺之,旋亦自刎。次日,人报雪娘与汤裱褙皆以刀死,世蕃不胜惊讶,只得着人收殓。及至提戚继光到京,责以假首之事,继光探得雪娘已死,遂坚不承认。世蕃因见汤裱褙已死,无可对质,况是私事,只得罢了,仍放继光回任。后来莫怀古之子,于隆庆年间及第。莫成之子得莫夫人视如己子,教令读书,亦中进士。那莫怀古自从得脱,竟不敢回家,由粤径航海逃难而去。后因严家父子破败逮罪,方才敢回家中。此是后话。
再说嘉靖皇帝,一日染病沉重,自知不起,乃召严嵩等人入内,以太子托之。遗诏仍以严嵩为相国。嵩等受命讫,帝大叫一声而崩,寿享六十有二。当日文武百官,请太子挂孝,停梓棺于正殿。过了三天,嵩等秘不发丧。张皇后闻知,不胜忧惧。即召一班旧臣,奉太子即位于柩前。改元隆庆,尊母张后为皇太后,立妃袁氏为皇后,葬帝于恭陵,颁诏大赦天下。严嵩等心中不安,屡请放回田里。帝不准,仍命兼丞相事,拜海瑞为文华殿大学士,遣使往迎。
再说海瑞自到南京,诸务悉心尽理,处事亦属和平,即诸王亦多敬服。光阴迅速,不觉在任三年,正欲请旨陛见,忽接哀诏,海瑞大哭,即与文武挂孝开丧,设位遥祭。海瑞闻得新君登极,即修本遣使,驰馹参奏严嵩父子之罪。海瑞心忧严嵩危国,又不得进京面奏,遂终日忧心如焚,不觉染成一病,乃对夫人曰:“吾不幸,今与你中道分别。吾自出仕以来,历任封疆,却未曾受民间一丝一线;今有红袍一件,贮于箱中,倘我死后,当以此袍为殓,亦表我生平之耿介也。”说毕而终,夫人大哭,即遵遗命,将此大红袍蔽瑞之尸,备棺而殓。诸王闻知,各皆悲泣,俱来吊唁。张夫人搜检行匣,竟无分文,遂不得还乡,诸王飞章具奏。且说赍恩旨之使,一日到了南京,闻知海瑞已死,叹惜不已,回京复命,称说海瑞一身别无长物,临殓只有大红布袍一领蔽尸,其家眷贫不能回粤,现在南京落魄。天子闻奏,念其忠勤耿直,敕赐谥曰忠介,命本省拨帑项银一万两,送海瑞灵柩回籍安葬,追赠少保。及阅海瑞奏,乃参严嵩父子之事;旋有许多廷臣参劾严之党羽,天子大怒。立下嵩与世蕃、张、赵等于狱,百姓无不欢喜。从此天下肃清矣。后人有诗赞海公之忠心爱国,其诗曰:
正气贯天日,艰难国运时;
忠心盟白水,赤胆古今稀。
又有短章以赞之云:
五指灵钟岳,华芳冠四时;
如撑凭指掌,得此可挣持。
时有颠道人有无题诗十首:其一
一帘花影拂轻尘,路认仙源未隔津;
密约夜深能待我,胆大心细善防人。
喜无鹦鹉偷传话,剩有流莺解惜春。
形迹怕教同侣妒,嘱郎见面不相亲。其二
惭愧题桥乏妙才,枉将心事诉妆台;
津非少妇能容妒,山岂彭郎易起猜。
底事妄传仙子降,何曾亲见洛神来。
劝君莫结同心带,一结心同解不开!其三
惺惺最是惜惺惺,倚翠偎红雨乍停;
念我惊魂防姊觉,教郎安睡待奴醒。
春寒被角倾身让,风过窗棂侧耳听;
天晓余温留不得,隔窗重密约叮咛。其四
回廊百折转堂坳,阿阁三层锁凤巢;
金扇暗遮人影至,玉扉轻扣指声敲。
脂含重熟樱桃颗,香解寒衾豆蔻梢;
仿烛笑看屏背上,角巾钗索影先交。其五
窗外闻势竹声吟,暂将小别亦追寻;
羞闻软语情犹浅,许看香肌爱始深。
他日悲欢凭妄命,此身轻重恃郎心,
须知千古文君意,不遇相如不听琴。其六
窗外闻声暗里迎,胸中有胆亦心惊;
常防遇处留灯影,偏易行来触瑟声。
条脱光寒连臂气,汤苏春暖放钩轻;
枕边梦醒低低唤,消受香郎两字名。其七
闻说将离意便愁,情郎无计泪交流;
身非精卫难填海,意是游鱼任钓钩。
锦衾角枕凄凉况,从此相思又起头;
影散落花随马勒,同仇心事怕逢秋。其八
知郎无赖喜谈谐,极意承欢事事偕;
学画鸳鸯调翠黛,戏签蝴蝶当荆钗。
减侬绣事来磨墨,助我诗情坐向怀;
百种温柔千婉转,不留踪迹与同侪。其九
对面欢娱背面思,人生能得几多时?
盟心好订他生约,咬指难书薄命词。
相思满腹凭谁寄,凄凉犹恐被人知;
强笑暂将愁闷解,前事回思自觉痴。其十
同心好叠寄书函,字字簪花细细缄;
紫凤已飞空寄曲,青蝇虽小易生谗。
半矜秋水怀新月,遍体余香惜故衫。
安得射来双孔雀,教他带绶一时衔。
后人只录十首,以志其意。后来皆以大红袍一书为美谈。不知海公乃是当时杰士,千古忠臣,死而后己,则作书者亦从此而已矣。吾深怪今之说大红袍者,则以海公遇事辄奏,如做知县时,便劾严嵩,孰不知尊卑有分,不得妄奏哉?又以海公审断宫闱,以何妃生子不为王裔,严嵩故陷西宫,海公令滴血以验真假,此真所谓村野之谈。纵帝宫闱不净,亦不于严嵩主政之得奏帝者。海公又何从不审之?至于明遣刺客,而赖何氏,则更荒唐。谁道竟无其事?则不必更有其文!以史校之,竟无何氏在宫,亦无何太师,究竟何人?官居何职?一派胡言乱语,殊堪笑煞!故特标明,免愚者为其所惑,而玷我海公也!夫人臣事君,宜得际遇,若非其时,则徒有鞠躬尽瘁之心,偏乏言听计从之日。所以,得际遇者,嵩也。其不合时宜者,海公也。海公秉丹心于方寸,而帝虽知公之贤之忠,而言不曾确听,计不曾确从,此亦公之时与命也。嵩之遇帝三载三迁,骤秉钧衡,旋晋太师,数十年如一日,虽有继盛等之劾奏,而留中不发,卒得安享,此所谓得其时者也!至于世蕃恃父之势,肆其凶横,无所不至,竟至诬陷亲王,污辱秀士,擅杀大臣,恶贯满盈。父子不败于嘉靖之朝,而败于隆庆之日,可谓成败有时者也!人几疑其幸免,而隆庆诛之,始快人心。不然读书者至此,则不禁喟然而慨然废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