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谊新书
- ▪ 卷第一
- ▪ ▪ 藩强
- ▪ ▪ 大都
- ▪ ▪ 过秦上
- ▪ ▪ 过秦中
- ▪ ▪ 过秦下
- ▪ ▪ 宗首
- ▪ ▪ 数宁
- ▪ ▪ 藩伤
- ▪ ▪ 等齐
- ▪ ▪ 服疑
- ▪ ▪ 益壤
- ▪ 卷第二
- ▪ ▪ 权重
- ▪ ▪ 五美
- ▪ ▪ 制不定
- ▪ ▪ 审微
- ▪ ▪ 阶级
- ▪ 卷第三
- ▪ ▪ 解县
- ▪ ▪ 威不信
- ▪ ▪ 时变
- ▪ ▪ 忧民
- ▪ ▪ 俗激
- ▪ ▪ 瑰玮
- ▪ ▪ 孽产子
- ▪ ▪ 铜布
- ▪ ▪ 壹通
- ▪ ▪ 属远
- ▪ ▪ 亲疏危乱
- ▪ 卷第四
- ▪ ▪ 匈奴
- ▪ ▪ 势卑
- ▪ ▪ 淮难
- ▪ ▪ 无蓄
- ▪ ▪ 铸钱
- ▪ 卷第五
- ▪ ▪ 傅职
- ▪ ▪ 保傅
- ▪ ▪ 连语
- ▪ ▪ 辅佐
- ▪ 卷第六
- ▪ ▪ 礼
- ▪ ▪ 容经
- ▪ ▪ 志色之经
- ▪ ▪ 容经
- ▪ ▪ 视经
- ▪ ▪ 言经
- ▪ ▪ 立容
- ▪ ▪ 坐容
- ▪ ▪ 行容
- ▪ ▪ 趋容
- ▪ ▪ 跘旋之容
- ▪ ▪ 跪容
- ▪ ▪ 拜容
- ▪ ▪ 伏容
- ▪ ▪ 坐车之容
- ▪ ▪ 立车之容
- ▪ ▪ 兵车之容
- ▪ ▪ 春秋
- ▪ 卷第七
- ▪ ▪ 君道
- ▪ ▪ 先醒
- ▪ ▪ 耳痹
- ▪ ▪ 谕诚
- ▪ ▪ 退让
- ▪ 卷第八
- ▪ ▪ 官人
- ▪ ▪ 劝学
- ▪ ▪ 道术
- ▪ ▪ 六术
- ▪ ▪ 道德说
- ▪ 卷第九
- ▪ ▪ 大政上
- ▪ ▪ 大政下
- ▪ ▪ 修政语上
- ▪ ▪ 修政语下
- ▪ 卷第十
- ▪ ▪ 礼容语上 礼容语下
- ▪ ▪ 胎教
- ▪ ▪ 立后义
窃闻之曰 :“目见正而口言枉,则害;阳言吉,错之民而凶,则败。倍道则死,障光则晦,诬神而逆人,则天必败其事。”
故昔者楚平王有臣曰伍子胥,王杀其父而无罪,奔走而之吴,曰 :“父死而不死,则非父之子也;死而非补,则过计也。与吾死而不一明,不若举天地以成名 。”于是纡身而乃适阖闾,治味以求亲,阖闾见而安之,说其谋,果其举,反其听,用而任吴国之政也。民保命而不失,岁时熟而不凶,五官公而不私,上下调而无尢,天下服而无御,四境静而无虞。然后忿心发怒,出凶言,阴必死。提邦以伐楚,五战而五胜,伏尸数十万,城郢之门,执高兵,伤五藏之实,毁十龙之钟,挞平王之墓。昭王失国而奔,妻生虏而入吴。故楚平王怀阴贼,杀无罪,殃既至乎此矣。
子胥发郁冒忿,辅阖闾而行大虐,还十五年,阖闾没而夫差即位,乃与越人战江上,栖之会稽。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于是履甓戴璧,号吟告毋罪,呼皇天。使大夫种行成于吴王,吴王将许,子胥曰 :“不可。越国之俗,勤劳而不愠,好乱胜而无礼,溪徼而轻绝,俗好诅而倍盟。放此类者,鸟兽之侪徒,狐狸之丑类也,生之为患,杀之无咎,请无与成 。”大夫种拊心嗥啼,沬泣而言信,割白马而为牺,指九天而为证,请妇人为妾,丈夫为臣,百世名宝,因闲官为积,孤身为关内诸侯,世为忠臣。吴王不忍,缩师与成。还,谋而伐齐。子胥进争,不听,忠言不用。越既得成,称善累德以求民心。于是上帝降祸,绝吴命乎直江,君臣乖而不调,置社稷而分裂,容台榭而掩败,犬群嗥而入渊,彘衔菹而适奥,燕雀剖而虺蛇生,食芦菹而见蛭,浴清水而遇虿。伍子胥见事之不可为也,何笼而自投水,目抉而望东门,身鸱夷而浮江。怀贼行虐,深报而殃不辜,祸至乎身矣。越于是果逆谋负约,袭剉夫差,兼吴而拊。事济功成,范蠡负室而归五湖,大夫种系领谢室,渠如处车裂回泉。自此之后,句践不乐,忧悲荐至,内崩而死。
故天之诛伐,不可为广虚幽闲,攸远无人,虽重袭石中而居,其必知之乎!若诛伐顺理而当,辜杀三军而无咎。诛杀不当,辜杀一匹夫,其罪闻皇天。故曰 :“天之处高,其听卑,其牧芒,其视察 。”故凡自行,不可不谨慎也。